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病原因。方法观察并分析45例错■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矫治后牙齿脱矿患者较矫治前增加(χ2=8.5980,P<0.01),牙齿脱矿率较矫治前增加(χ2=65.595,P<0.01);上颌牙齿脱矿104颗,下颌牙齿脱矿80颗,上颌牙齿脱矿发生率高于下颌牙齿(χ2=3.5601,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较高,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可减少牙釉质脱矿的发生。
标签:口腔正畸;牙釉质;脱矿
我国青少年错颌畸形的发生率较高,正畸治疗不仅能够恢复口腔的功能,还有利于青少年颜面部的美观,因此,越来越多错■畸形的青少年带着很高的期望值走进医院,选择口腔正畸治疗。然而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有50%~80%的患者由于发生牙齿釉质脱矿[1],对牙齿的美观和健康均产生不良的影响[2],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正畸的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45例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错■畸形患者的釉质脱矿情况,以了解口腔正畸治疗中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好发部位及好发牙齿,为口腔科医生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错■畸形患者于2010年5月~2012年8月在本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14~29岁,平均(18.6±2.8)岁,所有患者牙齿齐全,共1080颗牙齿。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托槽采用京津釉质黏合剂黏固,带环采用硫酸锌水门汀黏固,45例患者在矫治前均将龋齿填充,对牙面及牙周进行彻底清洁,矫治时间13~28个月,平均(18.5±2.3)个月,矫治期间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口腔卫生护理,每日应用含氟牙膏刷牙。
正畸治疗前后详细观察并记录每一位患者的牙齿脱矿情况,观察范围为第一磨牙前方的所有牙齿,观察时采用75%的酒精棉球将牙面彻底清洁,吹干后在牙科治疗台借助工作灯用肉眼仔细观察,如果牙釉质表面光滑,无病损,记为阴性,如果发现牙釉质出现白垩色或者棕色的点片影,并用探针探查,如表明较其他区域松软或粗糙,即可诊断为牙釉质脱矿,并记录脱矿的部位、牙位及程度。脱矿程度按轻重程度分为四级,0级:无脱矿;1级:脱矿范围不足牙齿范围的50%;2级:脱矿范围为牙齿范围的50%~100%;3级:脱矿范围占据全部牙齿或出现龋齿[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矫治前后牙齿脱矿情况的比较
矫治前8例(17.8%)患者有牙釉质脱矿,64颗(5.9%)牙齿脱矿程度均为1级;矫治后发生牙齿脱矿21例(46.7%),脱矿程度1级141颗,2级为43颗,合计为184颗(17.0%);矫治前后脱矿患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80,P<0.01),牙齿脱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95,P<0.01)。
2.2 上、下牙齿脱矿情况的比较
牙齿釉质脱矿发生于上颌牙齿104颗(19.2%),发生于下颌牙齿80例(14.8%),上颌牙齿脱矿发生率高于下颌牙齿脱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01,P<0.05)(表1)。
3 讨论
健康牙齿的釉质脱矿和再矿化是保持动态平衡的[4],当各种因素将这种平衡打破后,脱矿过程占据优势地位,造成了牙釉质的脱矿,严重时导致龋齿的发生,脱矿最先表现为釉质表面矿物质的丢失和釉柱间基质的溶解,随着病变进展,溶解蔓延至牙齿釉质的深部结构,釉质表面呈多孔状,并且矿物质所占比例明显增高,导致了表层下脱矿的形成[5],正畸过程的牙釉质脱矿不仅严重影响正畸的效果,还对牙齿的健康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6]。本研究45例错■畸形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正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后,牙齿脱矿发生率和发生脱矿的患者人次均较矫治前明显增加(P<0.01),充分证明矫正器的正畸中应用,打破和牙齿脱矿和再矿化过程的平衡,导致了牙齿釉质的脱矿。
直丝弓矫治器导致牙釉质脱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菌斑中致龋性菌类产生的酸性物质是主要的原因,正畸过程中矫治器的应用会使致龋性菌类的数量增多,其中变形链球菌是导致釉质脱矿的主要微生物;②固定时的酸蚀作用使原本光滑的牙釉质表面变得粗糙,更容易使菌斑在表面滞留,从而加重脱矿的发生,并且脱矿后难以通过唾液的再矿化恢复健康;③固定矫治器的应用减弱了牙齿表面的自洁作用,食物碎屑更容易在其间残留,导致菌斑的聚集,局部呈酸性环境,成为釉质脱矿的有利因素[7];④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及饮食习惯也是釉质脱矿的重要原因,这与正畸治疗中矫治器的应用没有关联。本研究中8例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就存在釉质脱矿现象,主要与口腔卫生状况欠佳有关。另外,本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8.6±2.8)岁,以青少年为主,这个年龄段偏好饮用含蔗
糖或酸性物质的饮料,从而降低口腔内的pH值,使牙齿的脱矿过程占据优势地位,促进了牙釉质的脱矿[7]。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上颌牙齿脱矿的发生率为19.2%,明显高于下颌牙齿的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上颌牙齿中,侧切牙脱矿发生率达32.2%,其次为上颌中切牙,均明显高于其他牙位,与国内崔淑霞等[8]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这可能与上颌前牙与大唾液导管开口的距离相对较远有关,该区域自洁作用较其他区域有明显差别,菌斑产生的酸性物质不易被唾液缓冲,致使该区域pH值减低明显,酸性的环境增加了上颌前牙发生脱矿的概率。另外,上颌侧切牙的牙冠较其他牙齿短小,托槽与牙龈之间区域相对狭小,一般刷牙过程不能对该区域进行较好的清洁,容易造成食物碎屑的堆积,菌斑容易在此聚集,因此上颌侧切牙较其他牙齿更容易脱矿,由此可见,对于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来说,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定期对正畸患者进行牙周的清洁可有效减少牙齿表面的菌斑,从而减少脱矿和龋齿的发生[6]。在操作过程中,还要注意掌握最佳酸蚀时间,通常认为酸蚀时间15 s黏接力能够满足固定的要求,且残留于釉质表面的黏接剂较少,另外还要严格控制釉质的酸蚀面积,托槽固化前必须将多余的黏接剂去除,这样可有效减少菌斑的聚集。另外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口腔科学者探讨采用不同的方法减少釉质脱矿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王君香等[9]对正畸患者每天应用主要成分为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的护牙素,正畸结束后,牙齿脱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的对照组。阳宏林等[10]的研究发现,氟保护漆在口腔正畸的应用也能够有效减少釉质脱矿的发生。综上所述,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口腔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可减少牙釉质脱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Lovror S,Hertrich K,Hirschfelder U.Enamel demineralization during fixed orthodontic treatment-incidence and correlation to various oral-hygiene parameters[J].J Orofac Orthop,2007,68(5):353-363.
[2] 邓爱停,陈峰.固定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4):55-58.
[3] 廖福琴,厉松,张昊,等.GC护牙素在固定正畸中预防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13,21(2):103-105.
[4] 孟秋菊,张进,王磊昌.舌侧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及预防措施[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4):479-480.
[5] 马永平,宋永生,张红,等.正畸过程中牙釉质脱矿与再矿化[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2):130-132.
[6] 林远洪.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