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试题命制_1

浅谈高中物理试题命制_1

浅谈高中物理试题命制蔡锦胜命制试题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份好的试卷不仅能检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反映出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都知道,一份好的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以下是我自己参加南安市教育局磨题坊,在命制物理试卷中的一些小心得。

一、学习并掌握各种材料要认真研究最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解读,学习《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研究选用的教材及教学情况,还要学习相关命题理论和教育测量知识。

二、制订命题规划表理解各部分知识哪些是重点、难点,再根据考试的性质,对重点知识的命题取向制订科学、具体的命题规划表。

命题规划表是用于检查试题的分布是否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应包括题型结构、内容结构、难度结构。

题型结构表是科学规范命题的基础,应包括有题型、各题型的题数和分数;内容结构表是可防止题目出现超标和超纲,可方便地估计知识的覆盖面,包括有哪些模块(内容)及分数;难度结构是提高试卷信度和效度的有利措施,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稍难题的比例。

三、按照命题规划表精心编制试题试题是一个测量单元,以下是一道试题的基本结构:命题过程就是把这些要素进行有机的结合,也要注意一些原则。

1.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试题适度,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充分发挥考试对普通高中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

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思想和方法,注重理解能力、初步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科能力和学科思想、方法应用的考查。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

试卷命制应保证恰当的阅读量、思维量、答题量。

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时代性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与技术、经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关注自然、社会与学科发展相关的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科前沿,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在选题时尽量不要使用其他资料的原题,应该以改编题为主,再配合部分新编题。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调查报告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调查报告

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调查和研究南郑县大河坎中学物理教研组李国柱高中物理在现行的理科教学中,所学内容从古代到近代,可以说点多、面广、理深,重在定量分析与计算、矢量运算性较强。

从能力要求方面,要以数学为工具,以语文为基石,以自然界为背景,包含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审题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及数、形、图转化能力等等。

然而,自2010年以来,随着各个高中学校的生源急剧扩招,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这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定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面对这样一门课,学生若没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和思维习惯及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出现消极情绪,自卑、怯弱、逆反、放弃等不良现象是常有的事。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采取多项措施,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及时有目的性矫正学生的心态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以健康、饱满的心理迎接每天新的学习,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为此,我们先进行了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通过对我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调查问卷的汇总和分析,个人将其总结如下。

一、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一)存在学习心理障碍(1)学生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刚上高中,我们大部分学生还是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认为高中物理课只要像初中哪样简单的记忆和背诵就能拿到好成绩,不注重过程的理解。

通过几次考试的失利,学生会怀懝自己的学习能力,导致存在学习心理障碍;(2)物理学科综合性要求较高,而学生的数学计算不熟练,空间想象不到位,或因与其他科目进度不太匹配等原因,他们都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与热情;(3)现代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不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这直接影响学生物理课学习的活动状态、活动方式、活动进程、活动效率与效果,而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有严重的学科倾向性,在学习过程中物理无疑成为个别学生放弃的对象,即存在学习心理障碍;(4)教师引导是否到位。

教师应及时变换教学方式,多研究学情,而不是一味的讲,一味的练,一味的考试,那么有趣的课程也使学生的兴趣会慢慢变淡。

普通高中物理教材难度研究

普通高中物理教材难度研究

普通高中物理教材难度研究物理学科一直是高中生面临的一大挑战。

物理试题的难度往往让学生们感到头疼,而试题的难度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高中物理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物理试题的本质。

试题本身的难易程度是影响高中物理试题难度的首要因素。

一道题目如果涉及到的概念和知识点较多,或者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多个公式进行计算,那么这道题目就相对较难。

相反,如果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基础,或者只需要套用单个公式就能解决,那么这道题目就相对较简单。

题目的情境设置也是影响高中物理试题难度的因素之一。

物理题目往往以实际情境为背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题目的情境较为复杂,涉及到多个物理现象或者需要学生自行设定参数,那么这道题目就相对较难。

而如果题目的情境较为简单,直接涉及到课本上的知识点,那么这道题目就相对较简单。

题目的解答方式也是影响高中物理试题难度的因素之一。

有些题目可能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或者观察来得出结论,而有些题目则只需要学生套用公式进行计算。

如果题目的解答方式较为独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那么这道题目就相对较难。

而如果题目的解答方式较为常规,只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应用,那么这道题目就相对较简单。

题目的数据处理也是影响高中物理试题难度的因素之一。

有些物理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来得出结论。

这类题目往往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技巧和科学计算能力,因此相对较难。

而有些题目则直接给出了数据,只需要学生进行分析和计算即可,因此相对较简单。

高中物理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试题本身的难易程度、题目的情境设置、题目的解答方式和题目的数据处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物理试题的难度。

对于高中生来说,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物理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分析题目的难易程度、情境设置、解答方式和数据处理等多个方面,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考物理试卷难度分析——以2012-2019年新课标Ⅱ卷高考物理试卷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考物理试卷难度分析——以2012-2019年新课标Ⅱ卷高考物理试卷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考物理试卷难度分析———以2012-2019年新课标Ⅱ卷高考物理试卷为例康学娥冯自贤摘要对鲍建生试题难度模型进行修正,建构高考物理试题难度量化模型,并运用该量化工具对2012—2019年全国新课标Ⅱ卷进行难度分析。

尝试从物理核心素养的角度解读近8年物理试题的变化趋势规律,以期为202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及教师提供备考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考物理;试题难度;量化工具;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4.7文献标识码:A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0.21.023康学娥宁夏大学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冯自贤宁夏大学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高考物理试题是评价学生物理学习成果的极为重要的方式,而难度是评价物理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

因此本文在已有的习题综合难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物理试题特征,建构量化的物理试题评价工具,对新课改背景下的2012--2019年的全国新课标Ⅱ卷难度进行综合分析,并从物理核心素养的角度解读近8年物理试题的变化趋势及其规律,从而为备战2020年高考的学生和老师提供新视角和思路。

1物理试题的综合难度模型建构目前我国学者鲍建生已经构建了数学课程的“五因素”“多水平”习题综合难度模型,其中“五因素”包括探究、背景、运算、推理和知识含量[1]。

深入研究鲍建生试题难度模型的发现,其对试题难度的预估涵盖上述大部分影响物理试题难度的因素。

由此看来,借助鲍建生试题难度模型对物理试题进行难度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2]。

但将该模型应用于物理试卷的比较仍然有以下不足:首先,作者提出的五个难度因素中,缺少对情境特征和物理建模难度水平的刻画。

其次,对“运算因素”的各级水平的划分不符合物理学科特性。

针对上述不足,再参照我国物理试题的具体情况,对鲍建生习题综合难度模型做如下调整:一是,保留上述模型中的“背景”“推理”“知识综合”“运算”“探究”五个因素。

二是,根据物理学科特性,从数学运算及数学技能两方面来衡量数学过程的复杂性。

浅谈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及应用对策

浅谈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及应用对策

浅谈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及应用对策摘要】随着我国教育行业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但是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思维模式转变困难,物理知识内容理解复杂化,授课模式缺乏创新以及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中生物理知识学习的效果。

所以,本为针对以上问题,对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难点;学习难点;应用对策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80-01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当前最为需要的资源,为了培养出综合性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在人们在校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

物理学科作为一项与社会科学知识实时俱进的学科,提高学生物理水平就是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但是在当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问题与学生的学习问题,只有通过相应的应对对策,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学生的物理水平不断增加。

1高中物理教学难的几个因素1.1学生思维模式转变困难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思维模式为具体形象思维,但高中物理学习则需要抽象逻辑思维,随着高中生不断摄入知识,使抽象逻辑思维不断的替换具体形象思维,通过将自身学习的知识、理论、规律等合理运用,从而提高自身物理水平。

但是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是以教师举例为主,然后通过记忆的方式加深自身理解。

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需要较强抽象逻辑思维才能解决的物理问题,如果初中生在升入高中之后没有转变自身思维模式,则会直接影响到自身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加大高中物理学习难度。

1.2内容理解复杂化当学生最开始接触物理的时间为初中阶段,而高中则是入学便开始物理的学习。

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能力以及自身心理问题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初中物理多于背诵理论知识,从理论知识当中熟习知识规律,然后套入题目当中。

三套高中物理教科书难度对比分析

三套高中物理教科书难度对比分析

物理课程难度模型:三套高中物理教科书同一内容难度的对比分析王较过1李志平2(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西安710062)摘要:在分析影响课程难度的因素及其量化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刻画物理课程难度的模型=++,并用此模型对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以下简称鲁科HλG/TλD/TλF/T123版)、广东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广教版)出版的三套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同一内容――“运动的描述”课程难度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关于“运动的描述”这一内容,鲁科版的课程难度最大,广教版的课程难度居中,人教版的课程难度最小。

关键词:教科书;难度模型;物理课程自2004年秋季入学开始,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进入实验阶段,目前,已有15个省(市)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新课程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标多本”和教材多样化。

以高中物理课程为例,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1](以下简称《课标》)编写、教育部推荐的物理教材就有5套。

面对不同系列、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教材,如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选取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教材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不同版本教材的编排特点、内容体系、课程难度等内容。

由此可见,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对比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难度是选用教材的重要指标之一,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教材的难度不仅能为教材选用提供较为重要的依据,而且对教材编写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然而,目前人们对物理教科书难度的评价仅仅停留在经验和定性的层面,缺乏科学量化的评价方法。

本文将对评价物理教材难度的定量模型进行研究,并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以下简称人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3](以下简称鲁科版)、广东教育出版社[4](以下简称广教版)出版的三套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科书的课程难度进行对比分析。

一、物理课程难度模型1、影响物理课程难度的因素及其量化方法已有的研究指出,课程广度、课程深度、课程时间是影响教材难度的重要因素[5,6]。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试题的等级判定策略——以2020高考全国Ⅰ卷为例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试题的等级判定策略——以2020高考全国Ⅰ卷为例

2020年11月Vol .38 N o . 21中学物理高中物理学止水平武题的等级列走茉略—以2020高考全国I 卷为例 田成良1王秀娟2(1.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100080; 2.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北京100088)摘要: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并划分为五个等级水平,目的是评价学生高 中毕业或升学时的素养发展情况,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重要依据.等级性试题是评价学业水平发展的重要手段,命制和 分析等级性试题,能有效引导教学和精准复习.本文利用五种判断策略,对2020年物理高考试卷进行剖析,以便启示 教学.关键词:高考试题;等级水平;判定策略文章编号:丨〇〇8 -4134(2020)21 -0058中图分类号:G 633.7文献标识码:B1问题的提出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测量学生是否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业质量的要求,其成绩是学生高中毕业 或升学的重要依据.高中物理学业质量分五级水平, 不同水平之间具有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关系.既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命题和评价的 重要依据,也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其中水平1代表人门等级,水平2达到高中毕业合格 等级,水平3介于合格性等级和高考选拔要求之间, 水平4达到髙考选拔性等级,水平5达到双一流水平 等级.虽然五级水平描述清晰,但是针对具体题目的 水平等级判断仍然不好操作,找到简单的判定路径和 实施策略,能引导教师有效教学和精准复习.本文结 合2020年高考全国I 卷试题做出了有益尝试.2试题水平等级的判断 2.1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试题难度一般与问题情境、知识综合和思维水平 因素等有关,具体关系为:评价水平=问题情境h ) x思维水平问情境知识处理图1思维水平(y ) x 知识处理(z ),如图1所示.其中问题 情境对考查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具有关键作 用.在试题的设计中,可以将考查情境活动分为两个 层次:第一层是简单的情境活动.学生只需要启动单 一的认知活动即可解决问题,这类试题主要测量学生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水平;第二层是复杂的情境活 动.学生需要启动复杂的认知活动,综合运用多个物 理知识或技能才能解决问题.基于情境对试题难度的 影响,物理试题应从学生认知实际和整体难度视角出 发,统筹考虑情境的分类和分层.情境、知识和思维对 试题难度的影响关系,见表1.表I试题难度因素属性表水平等级四翼层级情境问题知识处理思维水平水平1等级要求:为了解水平,难度较低,一般很少涉及水平2基础性单一情境单一知识理解.如模型建构水平3综合性单一情境综合知识应用,如推理、分析水平4应用性多个(真实)情境综合知识综合应用,如证据、解释水平5创新性复杂(真实)情境综合知识灵活应用,如质疑创新2. 2试题等级性水平的判定策略2.2.1策略一:抓住明显参考点在判断试题的水平等级时,可抓住明显参考点水平2和水平4,学业质量水平2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 试的要求,注重考查对必修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了解和认识情况,加强对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 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具有单一情境,单一知 识等特点.学业质量水平4是用于高等院校招生录取作者简介:田成良(1974 -),男,山东泗水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中学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物理过程教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思维发展型课堂等;王秀娟(1975 -),女,北京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实验.• 58.中学物理V〇1.38 N o.212020年11月的要求,注重应用物理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的考查;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具有多个 情境、综合知识强等特点.例题1(2020年全国I卷14题)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车内的安全气囊会被弹出并瞬 间充满气体.若碰撞后汽车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减小 为零,关于安全气囊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 增加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B. 减少了碰撞前后司机动量的变化量C. 将司机的动能全部转换成汽车的动能D•延长了司机的受力时间并增大了司机的受力面积水平等级:2级水平.判断理由:本题考查了汽车碰撞的单一情境,涉 及动量与冲量等知识,知识综合不强,解答本题,不需 要较高的思维能力,因此为2级水平.例题2 (2020年全国I卷18题)一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S,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其边界如图2中虚线所示,G为半圆,ac、W与直径以共线,狀间的距离等于半圆的半径.一束质量为m,电荷 量为9 (<?>〇)的粒子,在纸面内从c点垂直射人磁 场,这些粒子具有各种速率,不计粒子之间的相互作 用,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其运动时间为 .1-nm R5-nm…4ttot…3-nm~^B J q B2^jB水平等级:4级水平.判断理由:本题创设了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情境,粒子速度不同,从磁场射出的方向不同,涉及边界 问题,需要判断运动的时间.涉及多种情境的分析,情 境复杂.另外,本题涉及的知识有运动粒子的半径、周 期、运动轨迹、圆心角等,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因此解 答本题需要分析、推理等较高的思维能力,因此判断 为水平4.2.2.2策略二:重点辨析混淆点在学业质量水平判定中,比较难区分的等级是水平2和水平3 ,以及水平3和水平4的判定,由于它们的特征很相近,容易混淆.为此我们有必要明确各层级水平的特征.由表1分析可知,水平2的试题,由单一情境和单一知识构成,主要体现基础性考查;水平3试题,由单一情境和综合知识构成,体现综合性考 查;水平4试题,由多个情境和综合知识构成,体现试题的应用性.下面以水平3试题的判断为例进行说明.例题3 (2020年全国I卷17题)图3(a)所示的电路中,与M司接一智能电源,用以控制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如果R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 (b)所 示,则下列描述电阻两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厂丨?”,"RT;34 5y n v.0. ----•t/a012 3 4 5 t/s 0.12::t/s U12 3 4 5 t/sA BII ■C DK厂L?%/M\1--------101 2 3 4 5t/s(a)(b)图3水平等级:3级水平.判断理由:本题创设了电容充放电的单一情境,考查电容器的电荷量<7= «/,解答本题需要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到i = g = C f,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流大小与t/c图像的斜率成正比,电阻两端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由于解答本题不能直接判断,需要信息获取并进行转换加工,思维能力考查有一定难度,因此判定为水平3.例题4 (2020年全国I卷22题)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一阻值为几十欧姆的电阻ft,所用电压表的内阻为lk fl,电流表内阻为0.5H.该同学采用两种测量方案,一种是将电压表跨接在图4(a)所示电路的 〇、P两点之间,另一种是跨接在〇、(>两点之间.测量得到如图4(b)所示的两条[/-/图线,其中[/与/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回答下列问题:(1) 图(h)中标记为II的图线是采用电压表跨接在 *2」填“〇、广或“〇、<?”)两点的方案测量得到的.(2) 根据所用实验器材和图(b)可判断,由图线_____(填“1”或“II”)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结果为______(保留1位小数).•59•2020年丨丨月V ol.38N o.21 中学物理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b)图4(3)考虑到实验中电表内阻的影响,需对(2)中得到的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后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n (保留1位小数).水平等级:3级水平.判断理由:本题创设了一个伏安法测电阻的情境,属于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情境的改编,利用图像 信息,判断内接法和外接法.根据误差评估实验方案 和调整实验方案.涉及欧姆定律、电阻关系、误差分析 等知识,综合性不太强.解答本题需要从图像中获取 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和推理论证,有一定的思维能 力要求,因此判断水平3层级.2.2.3策略三:大胆取舍无关点高考评价体系重点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 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科 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是考查的重点,一个考题 往往会着重考查其中一项能力,比如科学思维中的模 型建构能力,或者科学推理能力等;而另外的题目,则 会重点考查科学探究中的证据意识,或解释交流的能 力等.因此,在判断试题的层级水平时,可围绕其中一 项重点能力进行剖析,舍掉无关紧要的考查点,往往 会给判断带来简化的效果.例题5 (2020年全国I卷20题)一物块在高3.0m、长5.0m的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其重力势能和动能随下滑距离s的变化如图5中直线 I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A2.则A. 物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B.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〇.5C. 物块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6.0m/s2El]图5D.当物块下滑2.0m时机械能损失了 12J水平等级:3级水平.判断理由:本题创设了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单一 情境.但是涉及的知识包括牛顿第二定律、机械功、机 械能守恒等,知识综合性较强.解答本题需要从图像 中获取信息判断物块损失机械能及克服摩擦力做功 的关系,需要经过分析论证、推理归纳才能解答.注重 考查了科学思维的分析论证能力,体现了关键能力的 考查,因此判定水平等级为3级.例题6 (2020年全国I卷21题)如图6,U形光滑金属框置于水平绝缘平台上,M和心边平行,和^边垂直.足够长,整个金属框电阻可忽 略.一根具有一定电阻的导体棒M/V置于金属框上,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动金属框,运动过程中,装置始 终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与金属框保持良 好接触,且与边保持平行.经过一段时间后A. 金属框的速度大小趋于恒定值B. 金属框的加速度大小趋于恒定值C. 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趋于恒定值[〕.导体棒到金属框边的距离趋于恒定值X X M X X XbXX X X XX X X X XX X/V X X C X图6水平等级:5级水平.判断理由:本题创设了金属棒和金属框在磁场中 运动的情境,涉及金属棒和金属框的加速度变化的判 断,属于典型的多物体、多情境的复杂运动情境.解答 本题知识涉及力和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安培力、电磁 感应等,知识综合性很强,由于运动过程复杂,需要较 高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复杂的计算能力等•因此,判断•60•中学物理 V 〇1.38 N o . 212020年11月本题为5级水平.2.2.4策略四:着重区分关键点试题等级水平4级和5级容易混淆,也是非常关 键的区分点.我们可以根据试题情境的复杂程度和知识的综合程度进行区分,很显然水平4的试题,往往 具有多个情境,知识综合性较强;而水平5的试题,往 往具有更复杂情境或全新情境,考查学生用核心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5的试题具有创新性,要 求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能提出个性 化、创造性的思路和见解,如在实验题的设计中,根据 实验目的自主挑选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步骤,处理实 验数据,反思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措施等.例题7 (2020年全国I 卷25题)在一柱形区域内有匀强电场,柱的横截面是以〇为圆心,半径为 尺的圆为圆的直径,如图7所示.质量为m ,电荷 量为r / U >〇)的带电粒子在纸面内自4点先后以不 同的速度进人电场,速度方向与电场的方向垂直,已 知刚进人电场时速度为零的粒子,自圆周上的C 点以 速率叫穿出电场与的夹角0 = 60°,运动中粒 子仅受电场力作用.(1) 求电场强度的大小.(2) 为使粒子穿过电场后的动能增量最大,该粒 子进人电场时的速度应为多大?(3) 为使粒子穿过电场前后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 ,该粒子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应为多大?图7水平等级:5级水平.判断理由:本题创设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 动的复杂情境,涉及电场方向的判定、速度不同和动 量不同时运动场景的分析,情境变换多、综合性大、相 对复杂.另外,本题涉及到力和运动、牛顿第二定律、 电场力、动能、动量和冲量等知识,知识综合性强.解 答本题需要结合数学工具,运用较高的分析、论证等 思维能力,判断速度和动量最大时的运动情况.本题 体现了在综合情境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判断为水平5.2.2.5策略五:参考四翼层级点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翼,体现了试题的层级性.高考试卷整体要求达到学业质量水平4,但并不是要 求试卷中的每一道题都是水平4的层级,而是由不同 层级水平试题组合而成.否则,这样命制的试卷整体 难度会很大,不利于甄别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高考 评价体系中的四翼的层级与学业质量水平等级具有 一致性,其关系见表1.利用二者的对应关系,能简洁 地判定试题的等级.例题8 (2020年全国I 卷24题)我国自主研制了运-20重型运输机.飞机获得的升力大小f 可用F = 描写,/c 为系数.r 是飞机在平直跑道上的滑行速度,F 与飞机所受重力相等时的〃称为飞机的起飞离地速度.已知飞机质量为1.21 x 105 kg 时,起飞离 地速度为66m /s;装载货物后质量为1.69 x 105kg ,装 载重货物前后起飞离地时的々值可视为不变.(1) 求飞机装载货物后的起飞离地速度.(2) 若该飞机装载货物后,从静止开始勻加速滑 行1521 m 起飞离地,求飞机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的 大小和所用的时间.水平等级:2级水平.判断理由:本题创设了飞机在装载货物时起飞的情境,涉及运动学规律、平衡力等物理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对飞机起飞进行受力分析,涉及数学比例计算、 分析推导等能力,思维能力要求不高.属于典型的单一情境、单一知识的考查类型,试题体现了“四翼”中 的基础性.因此判定为水平2.3结束语判定试题的等级水平,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精准地 分析高考,还能提高自身试题的命制水平,积极引导 高中物理教学.判定试题的等级水平,往往需要根据 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程度、思 维方式或价值观念的综合程度等综合划分等级水平.另外,还要全面考虑试题在不同复杂程度情境中运用 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观念等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 并没有固定的判定方式或操作流程,还需要广大物理 教师进一步研究,最终实现以精准评价,促进学生核 心素养的有效发展.参考文献:[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 ].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2019.[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程力,李勇.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物理科考试内容改 革实施路径[J ] •中国考试,2019(12) :38 -44.(收稿日期:2020-07 -21)• 61•。

高一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高一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高一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作者:施志永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第02期摘要:高一新生处于从初中基础物理向高中物理学习转换的过渡时期,基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物理学习大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就此有必要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从而为更好地克服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困难提供科学依据和科学手段,为我国的物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一物理;学习困难;原因分析;对策高一物理首先安排的是运动学和力学的内容,对初学者而言,此部分知识有较大难度。

现在教材一般把运动学内容作为起始章节,认为这样可降低起点。

但是运动学的问题并非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特别是以加速度为代表的一批概念,非常抽象。

学生要经历较长时间的顺应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矢量特点、运算规则;众多的运动学公式及推论,又使学生面临选择的困惑;相关矢量的“+、-”号的灵活处理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相对不足,推理能力发展不够,当面对极限法、图象法、等效法等对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时,困难也会随之而来。

一、学习困难成因1.思维方式不适应初中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

主要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实验中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

而到了高一,学生必须熟练地运用抽象思维进行推理和理解。

例如,初中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运动,能非常直观的理解速度的概念。

而高中学生学习加速度的概念时,要在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速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快慢,归纳出加速度的概念。

而学生不习惯这种通过逻辑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方法,感觉高中物理难学。

2.教材原因高中部分和初中部分在物理知识的难度上有较大的差异,不能很好地衔接,另外数学知识与物理教材内容衔接不当,这些在客观上造成学生物理学习的困难。

例如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这两组概念在初中并没有加以严格区分,在高中对这两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则进行了详细比较和严格区分。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法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不断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助力了我国教育事业长久稳定发展。

但也应该看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还在运用传统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经常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失去了对课程的兴趣。

面对这一现状,需要教师顺应时代发展的形势,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新时代的教学观念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对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方法一、物理教学现状分析(一)过分注重考试技巧训练目前,有些学校和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认识不深,在教学和考核中仍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论高下。

这就造成在实际教学中,出现教师经常通过讲解历年高考试题的解题技巧来引导学生的现象。

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甚至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不愿主动思考的现象。

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正视这一问题,并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考核方案和教学计划,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进而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忽略实验的重要性高中物理课程中设置实验内容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在实践过程中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进而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理论知识。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当遇到实验教学内容时,只是简单地为学生讲解一下就跳过该学习阶段,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理论教学。

长此下去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对物理课堂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课堂气氛僵硬,教师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课程教学质量直线下滑。

二、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一)学生主观因素不可否认,无论存在什么样的客观因素,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首先在于自身,因为如果学生的心理认知与调节能力存在问题的话,就会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畏惧心理[1]。

探究高中物理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

探究高中物理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

探究高中物理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作者:朱春歆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8期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知识难点很多,他们在思考物理问题时存在思维障碍,如果这种障碍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进而会使他们产生心理阴影,以至于影响到他们对这门课学习的信心。

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调查分析,找到高中物理教学中难点形成的原因,使今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进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难点;现状调研;数据对比;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72-03一、此问题研究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教学难点,这是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的部分。

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突破难点,而要突破难点,首先要找出难点,要准确地找出难点,不可不考察难点形成的原因。

二、相关概念的理解1.教学难点,前人对教学难点概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①从教师教的角度。

学生现有的知识掌握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如果有很大差距,从教学要求上就可以认为是教学难点。

②从学生学的角度。

学生通过学习仍然不容易掌握的那些内容,通常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或者是容易引起混淆的内容。

③从教与学的角度。

老师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也实施了恰当的教学过程,而学生也经过了认真的学习,但短时间内仍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笔者通过调研,认为教学难点还应以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来定。

即难点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应该是有区别的。

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关系。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教学难点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即使是同样的内容,对于不同基础、不同素质的学生,教师确定的难点也不同。

影响高中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学习困难因素的调查与量化结果的分析

影响高中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学习困难因素的调查与量化结果的分析
维普资讯
第2 0卷 总第 14- 7, t l 物 t f. 教 学 探 讨
V0 .0 N .7 12 O 1 4
咝 生笙 1 塑
型 型 竺 : !
一 —— 一
1 20 . 2. 0 2 7.
影 响 高 中 学生的物 理 成绩 与 学习困 难 因素的
次较 为“ 正规 ” 的考试( 全卷 以满分 10 0 分计 算 ) 和成绩等次 , 绩 取平 均值 , 成 再按 优秀 A ≥ 8 ( 5 分 ) 良好 B(5 8 分 )及 格 D(0 6 ) 差 , 7 5 , 6 5 ,
中 束 束 束 束 中 中 中
2 调 查 方 法
名 级 总 别 别 一上 一下 二上 二下 分 绩 期 朋 期 朋 J 成 朋 期 朋 期 . C£ B
E <6 ( 0分 ) 划定 的。 表 2 学 习物理有关情况调查表 22 调查分别 取 以下 各单元 学 生反 馈 的 .
信息进行统计 和计算 。 A 、2所 学校 学生情 况反馈 l1
由于数 学基础 差 , 很 难根 据 物理 规 我 4 律建 立 方 程 , 顺 利 解 出合 理 的 结 并 果 , 响解 题能 力 的提 高 。 影
我认 为 比较 起 来 女生 比男 生更 不 适 l 应学 习物理 , 者说 女生 缺 乏学 好 物 8 或 理的先 决条件 l 因为 老师批评 过 我 , 9 或伤 了我 的 自尊 心 , 厌倦 物理学 习 。 我
方面 的情况 , 我们设计 了问卷调查 表 , 通过大量 理成绩 。 高二 、 高三 已参 加会 考 者 , 在会 考 成 请 的高 中学生 问卷调查后 , 运用教 育统计学 方法 , 绩“ 、 、 、 P 各等级 下面按 你 的 实际成 绩 A B C D、 ” 计算 出学 习过程 中某些 因素 与学生 物理成绩 的 划“ ” 年 级 一 栏 填 你 现 在 所 在 年 级 ,科 ’ √ 。 “ 一 相关 系数 , 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 得 栏 , 文 科 、 科 或 文 科 综合 、 科 综合 。 填 理 理

高中物理试卷分析

高中物理试卷分析

高中物理试卷分析高中物理试卷分析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试卷分析1物理,向来被很多人视为理综成绩的“杀手”。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点多,难度大,导致很多人对物理产生了恐惧心理,很多同学到了高二学到电学的时候,往往就什么都听不懂了。

到了高三去补课,才发现落下的东西太多,没有时间慢慢理解。

最后往往只能选择放弃。

其实,单就高考来说,物理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关键是对高考考点的把握。

现在北京的高中教材一共有6本书,但是考试只有13道题,而且考察的知识点相对固定,考试的模式也几乎没有改变。

因此,如果能够精确把握考点和考试方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迅速达到高考的要求。

从近两年的物理来看,尽管2010年的高考是课改后的第一届,但是考试考察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于2009年保持不变。

总共120分的试卷,选择共八道题,占据了48分,实验两道题占18分,计算三道题共54分。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主要的考点。

计算题,就是我们整天学的那些东西吧,什么牛顿定律、曲线运动、动能定理、动量守恒、电场力做功、磁场中的曲线运动、电磁感应之类的。

这三道题中,第一道是白送的,如果你平时听讲,有一定基础,那么肯定没问题。

16分等于白捡。

第二道,肯定是应用题,考察的内容包括电磁感应、复合场、机械做功、能源等等。

说实话,这道题要想完全做对十分的不简单。

但是,它一般会分为三个小问,第一个问几乎还是白给的,那你还客气啥?把题大概读一遍就往上写吧,一般一步就出来了。

当然,你还是要对这道题考察的模型有一定的了解的。

这就取决于你平时的功夫了,没别的。

如果你是速成型的,那最好放弃后面的两问。

理综试卷题量太大,没有太多思考的时间。

高中物理情景题的困难与解决策略研究

高中物理情景题的困难与解决策略研究
1 磁谱仪的工作原理 不同的信息对 大脑 中不 同的部位产生刺激作用 . 如文字信 息传向 左 半脑 , 引起抽象思维 , 成概念 , 形 完成数字计算和 演绎 . 而具体 的形 () 1 若能量在 E E A ( > , A < ) - + E E 0 且 E< E 范围 内的 q粒子均沿垂 象图形和图像信 息将传 向右半脑 , 引起形象思维 . 形成空间概念 只有 直 于限束光栏的方向进入磁 场。试求这 些 粒子打在 胶片.  ̄ 范围 x; Y o - 在教学过程 中文字信 息和 图形信 息交替传递到 大脑的左半部 和右半 () 2 实际上 , 限柬光栏有 一定的 宽度 , 子将在 2 角 内进入磁 d粒 部, 使大脑皮层 的兴 奋中心和抑制 部分在左 、 右半 脑交替 出现并 相互 场 。试 求能量均为 E的 粒子打到感光胶 片上的 范围 x。 : 补充 , 思维品质就能得到极 大的提 高, 并保持持久 的兴奋 应用能力的 培养 , 就是要在教学 上通 过图象图景 的教 学 . 建立 由实 际情景一 理论 模 型一新 实际情景 的有机联系 加强抽象 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 景的紧密联 系 , 提高学 习的效率 , 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 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 的过程 . . I 帮助学生建立准确 的物 理模 型。 现行的物理教材 , 由于受篇 幅限制 。 安排 的教学 内容相 当一部 分是 已 经选择 、 压缩 、 改造而具 典型化 和简约化 。 更具高 度的抽 象性 若是照 本宣科 , 学生很 难理解所 学 内容 , 而若 能充分利用 图形 图片 、 电视录 像、 多媒体课件等 手段再现 知识 发生发展 的变化过程 . 图文并茂 的 用 图 2 粒子偏转轨 迹 方式 向学生提供 信息 , 降低 学生学习 的难度 . 并将物理学研 究问题 的 方法和物理思想寓于情景的建立和分析过程 中 . 促进学生开展分析 问 这 一题高考试题 它将带 电粒子 在磁场 中偏转 寓于磁谱仪 实际 问 题的思维活动 , 自然地“ 出其中的道理 和规律 , 悟” 从而潜移默化 . 使学 题的情景 中 , 要求学 生首先 能从实 际问题 中提 取与 ( 下转第 5 4页 ) 3

影响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因素的调查分析

 影响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因素的调查分析

影响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因素的调查分析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听课时还能懂,碰到问题就不知如何操作;现在高三年的理科班学生在进行理综考试,80%的学生都把物理非选择题部分放在最后做,因他们认为理化生三科中最难的是物理,了解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困惑及如何提高他们问题解决能力是摆在广大物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面前极为迫切的任务.1物理问题解决的界定物理问题解决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需要各种心理活动的参与,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解决物理问题既包括解决物理发展中重大的理论问题、实验问题、物理研究中的重大前沿课题的解决,也包括解决在学习和应用物理知识时遇到的一些基本的局部的问题和解答习题,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属于后者.物理问题解决必须包括三个特征:有一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操作,操作中必须具有重要的认知成分.“回忆”虽然有一定心理操作,但无重要的认知成分,不是问题解决.物理问题解决的内涵是:面临一个具有一定新意的物理问题,力图寻找有关的概念、规律、方法去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心理过程.物理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索、求解这些未知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高中学生已具有问题解决的生理、心理条件.大脑发育已成熟;相比初中生,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明显的提高;记忆的发展到了最佳时期,为中学生掌握抽象性、概括性很高的科学概念提供了前提;抽象逻辑思维逐渐代替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时期,学生智力活动的“内化”程度和思维的抽象水平将越来越高,高中阶段已达到极高的水平.这一时期的学生完全有能力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水平.2影响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的因素物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方面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能促进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有些因素则妨碍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笔者将从物理问题解决的过程模式和学生现状分析涉及问题解决的因素.2.1物理问题解决的过程模式关于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最早是杜威提出的五阶段论:①开始意识难题的存在;②识别出问题;③收集材料对之分类整理,提出假设;④接受和拒绝试探性的假设;⑤形成和评价结论.许多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观点,都大同小异,基本都继承了杜威的阶段论思想,综合各家理论模式和阶段论,可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理解问题阶段,这是问题解决过程的前提.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是什么,要成功地表征问题就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是语言理解,理解问题中每一个句子的含义;第二是集中问题的所有句子达成对整个问题的准确理解.(2)寻求解答阶段,这一过程需应用所学的概念、规律和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完成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即完成物理情境的建构过程,它是确定解题方向的过程,也是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3)尝试解答阶段,当选好某个解题方案,下一步就要构思解题步骤,实施数学运算、进行规范解题的过程.(4)评价反思阶段,这是在问题解决后评价结果,再次展现物理情境,进行整体反思回顾的过程,从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增强意识,提升能力.2.2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的现状调查(1)调查准备为了考察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方面的情况,在泉州市一所普通中学和一所一级达标校分别选取高三学生162名.普通中学的学生入学成绩低于一级达标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这些学生没有智力落后和智力超常、没有明显的躯体和精神疾病,他们都只不过是特定受教育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欠缺,是按学校的标准、老师的要求、学生的标准反衬出的不足,学业成绩总体一般,主要是由于家庭不良因素、学习习惯等问题造成的,界定为“学习不良生”.一级达标校学生都属正规入取的,学习习惯良好,各学科总体成绩优秀,界定为“学习优良生”.调查采用量表测验(测验内容略),该量表的评分办法采用5分制.完全符合记为5分,基本符合记为4分,有点符合记为3分,有点不符合记为2分,完全不符合记为1分,某学生在问题解决某一阶段测试总分的平均值为该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得分.在“寻求解答阶段成败归因”和“分析问题习惯的养成”两方面采用“是”或“不是”选择形式,答“是”表示1分,答“不是”表示0分.施测前,由老师向学生说明指导语,待他们完全理解要求后开始作答,施测过程中,学生在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时,可随时向老师询问,所用时间10~20分钟(2014年2月18日).对所得的结果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2)调查结果①学习不良生和学习优良生的物理问题解决各个阶段的比较2.3影响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因素的分析从物理问题解决过程的角度,根据统计结果和日常的教学经验,分析影响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1)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掌握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头脑中没有物理概念和规律,问题解决就成了空中楼阁,要顺利地进行问题解决,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2)思路方法的应用遇到障碍方法是物理问题解决最主要的障碍.在寻求解答问题过程中,当人们只有在掌握概念、规律基础上并能运用一定的方法才能顺利地解决物理问题.由表2可知,65%的学习优良生认为妨碍问题解决的主要原因是方法问题,而对于学习不良生是32%,因为知识的掌握同样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问题解决.另从表3可知,即使要到高三下学期时,只有56%的学习不良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习惯,近一半的学生不善于思考问题,还未真正领悟物理学科的学习特点,这要引起老师足够的重视.只有知识没有方法,或只有方法而没有知识,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知识和方法同时影响着学生是否能顺利进行问题解决,并且方法比知识更具有影响力,是阻碍物理问题解决最重要的因素.(3)解答运算的态度程度解答过程中的运算书写过程方面,学习优良生和学习不良生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优秀学生在解答运算上比中等学生做得好.学习不良生往往在运算和书写上不够细心、不认真,而问题的解决往往是一步推一步的,前面的错误会影响下一步的解题,一步的错误可能会使问题无法解决;还有学生解题不规范;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条理不够清晰、不严谨,妨碍着能力的提高;等等.(4)解完问题后的评价反思能力通常学生不善于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涉及学习策略的问题,反思的目的是“强化成功、矫正错误.”如果学生学会不断地总结解题方法、自己的思路特点和补救相应的缺漏知识.那么,日积月累,以后遇到不同的问题就会根据问题的任务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思路方法,尽快、有效地达到问题的解决.3促进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针对以上分析,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点:进行精准的物理概念教学;实施深刻的物理规律教学;有效的习题教学推动方法的培养;同时,物理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是“重过程”的教学.不论是概念、规律教学,还是习题教学,都应“重过程”,“重过程”表示重视学生自主经历某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例如观察、实验、解释、概括、交流等),通过该活动,在实现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体验、形成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总之,教师有义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考;通过概念、规律、习题的教学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推崇学生参与体验和实践的教学方式,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高中物理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

高中物理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

高中物理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2023-11-10contents •试题难度定义及重要性•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试题难度的衡量标准•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试题难度控制方法与建议目录试题难度定义及重要性01•试题难度通常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反映了考生解答试题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试题难度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以考生在解答该试题时的通过率或得分率来表示。

定义试题难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个高质量的试题应该具有适当的难度,以充分考察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1. 反映试题质量重要性试题难度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成绩。

如果试题难度过高,会导致大量考生无法正确解答,得分率过低;如果试题难度过低,则无法充分考察考生的真实水平。

2. 影响考生成绩试题难度可以作为教学方向的一个指示器。

通过对历年试题难度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哪些知识点和技能点需要加强,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3. 引导教学方向在制定试题难度时,需要考虑公平性。

如果某些试题难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某些学生因为无法解答而失去信心,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合理的试题难度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

4. 促进教育公平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02选择题01选择题通常包含四个选项,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这种题型需要学生通过推理和判断选择正确的答案。

选择题的难度可以因题目的复杂度和涉及的知识点数量而不同。

填空题02填空题需要学生在空白处填写正确答案,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概念和公式,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

填空题的难度通常比选择题高。

计算题03计算题需要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并给出答案。

这种题型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难度因计算过程的复杂度和涉及的知识点数量而异。

知识点覆盖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越多,难度越高。

一道题目如果涵盖了多个章节或多个知识点,学生需要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正确解答。

解题方法解题方法越复杂,难度越高。

例如,一些题目可能需要用到不常用的公式或定理,或者需要学生自己推导出解题方法,这样的题目难度相对较高。

影响高中生物理成绩的因素和提高方法

影响高中生物理成绩的因素和提高方法

影响高中生物理成绩的因素和提高方法高中生物理学是高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门自然学科之一,也是大部分高校招收学生时的必修科目之一。

然而,许多高中生在学习物理学时遇到困难,导致其物理成绩低迷。

因此,本文将分析影响高中生物理成绩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提高他们的物理成绩。

1. 自信心:有些高中生在学习物理学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

他们害怕不理解并把学习当作一项枯燥而乏味的任务。

不自信的心态会减缓学习速度,降低动力和精神状态,进而影响他们的物理成绩。

2.学习目标:很多高中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物理方面,他们认为学习不好并不会对人生产生太大的影响。

这种认知误区导致他们学习物理时不认真对待,并没有充分利用这门自然科学中丰富多彩的知识。

3.计划时间:学习物理需要充分的准备。

有很多高中生在学习物理时没有做好时间安排,把时间用于其他活动而忽略了物理学习。

长时间的放置和拖延会导致他们在物理学中掌握基本知识的速度大大降低。

4.理解概念:物理学中有许多定理和公式。

有些学生没有充分地理解物理公式和概念,只是死记硬背,这意味着他们很难在涉及物理概念的问题中获得良好的成绩。

1.建立自信心:高中生需要相信自己能够学好物理,并且他们可以通过努力进步。

他们需要考虑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攻克学习中的困难。

2.确立目标:高中生应当明确学习物理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同时,考虑为什么要学物理,以及学习物理如何有助于他们的人生。

3.安排时间:高中生应该花费充足的时间在学习物理上。

他们可以通过计划时间来达到这个目的。

在学习物理时,要注意分配时间,并将其与其他活动相协调。

4.深化理解:物理公式和概念需要被充分理解。

在学习物理时,可以看到其他高年级物理学生的笔记和讲解视频。

也可以寻找一些有关物理的在线资源来进一步加深自己的理解。

5.投入实验:投入实验是一种了解物理学的重要方法。

高中生可以在课堂上和自己的小组中进行实验,也可以寻找其他资源来进行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的实验难度和挑战

高中物理实验的实验难度和挑战

实验目的:验证物理定律或原理 实验器材:需要精确测量和操作的仪器 实验步骤:复杂且需要精确操作的步骤 实验结果:需要分析和解释的数据 实验挑战:操作难度大,需要精确测量和操作,需要分析和解释数据,需要验证物理定律或原理。
实验挑战
实验器材:需要特 定的实验器材,如 电压表、电流表等
实验环境:需要特 定的实验环境,如 温度、湿度、气压 等
误差控制的挑战:需要具备扎实的 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的 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实验时间:实验需 要一定的时间,可 能会影响其他课程 的学习
实验安全:实验过 程中需要注意安全, 避免伤害到自己或 他人
实验器材种类繁多,需要熟悉每种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器材操作复杂,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实验器材维护困难,需要了解如何保养和维护器材 实验器材安全问题,需要关注器材的安全使用和防护措施
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的伤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器材的安全使用和维 护
实验环境的安全要求
应对突发情况的安全措施 和应急预案
实验误差的来源:仪器误差、操作 误差、环境误差等
误差控制的重要性:确保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误差控制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 值、使用更精确的仪器、控制环境 因素等
高中物理实验的实验 难度和挑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实验难度
实验挑战
添加章节标题
实验难度
物理概念抽象,难以理解 实验原理复杂,需要深入研究 实验设备操作难度大,需要熟练掌握 实验结果分析难度大,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
实验器材的复杂性:需要掌握多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的繁琐性:实验过程需要按照严格的步骤进行 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预测和控制 实验时间的紧迫性: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对操作速度和准确性要求较高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作者:白宗锴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9年第04期【摘要】高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多,知识点比较复杂,所以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多种学习困难。

就高中生学习物理困难存在的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原因对策物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但是物理知识较多,理解较为困难,加之学生高中生缺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教师教学方式不佳,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缺陷等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所以必须针对学习困难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策略解决。

一、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由于物理知识复杂难懂,且学生大都是从初中就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物理与学生的生活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步入高中之后,物理知识的难度不断加大,课业的不断加重,都给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所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不断下降,兴趣的降低导致课堂无法集中精神学习物理知识,无法跟随教师的讲解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所以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走神、瞌睡、开小差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物理水平的增长。

可见,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困难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缺少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这就需学生能够提升物理知识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能够产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激情与好奇心,才能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所以,这就需要驾驶改变教学方法,不断丰富物理课堂的教学内容。

例如,学生可以自行进行物理游戏的设计,并于课堂上向教师进行展示,不仅达到了灵活应用物理知识的效果,还能够减少物理学习困难的现象。

比如,在学生课下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把握之后,可以自行召开物理知识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游戏,强化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知识的掌握,在对电磁感应学习之后,可以针对电磁感应现象、交变电流和高压输电等问题进行试题的选择,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出题,让小组成员共同针对所学习的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综合整理后开展知识竞赛,这样能够极大程度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够更好地深化记忆,促进学生物理水平的提升。

浅析高中生物理成绩的影响因素

浅析高中生物理成绩的影响因素

浅析高中生物理成绩的影响因素作者:彭隼翔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06期摘要:与高中其他课程相比较,物理是最具抽象性的,并且每个知识点之间都具有相接性,而物理成绩是反应学生物理掌握度的主要关键。

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对物理成绩的分析,了解对其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相对应的改善措施,以在提高物理成绩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物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理成绩影响因素我们在学习物理的时候,最主观的感受就是抽象、难懂,但一旦将知识深入理解以后,却能发现其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具有很紧密的联系。

通常,能对高中生物理成绩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外部因素;第二是内部因素,其是影响自己物理成绩的关键。

[1]一、高中生物理成绩的影响因素1.和原有物理经验的融合、冲突如果是在初中物理成绩较好的同学,其在接受高中物理的时候也会比较容易。

初中物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彼此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

利用初中所累积的物理知识,通过物理的迁移理论,能快速正确的产生新的正迁移,并能利于物理成绩的提升。

但值得高中生注意的是,初中和高中物理在知识角度上面是有所区别的,导致定义相关理论也有所不同,如果一味依靠以往的定势思维可能会对高中物理的学习产生不利因素。

[2]2.个人学习方式的差异高中生物理成绩影响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学习方法,这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区分和应用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以及机械式的学习方式。

有意义的学习是指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将所接收的信息通过自己的认知进行有机的结合。

机械性学习却是相反的概念,是指在没有完全理解的程度上进行机械性的记忆,这种学习方式是目前很多高中生存在的问题,其只能是表面的盲目式记忆,根本没有对知识内容有深入理解。

而高中物理具有很强的思维型,其要求高中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第一是想象;第二是推理;第三是计算。

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有意义的方式来掌握知识,而是简单的机械式记忆是肯定无法有效提高物理成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高中物理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姓名:杜明荣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指导教师:廖伯琴 20080401 摘要高中物理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杜明荣指导教师廖伯琴教授(摘要)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

尽管在其发展过程中几经兴衰存废,但其存在与发展的事实却是不容置疑的。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年参试人数已近lOoo万。

如此大规模的考试牵涉到千家万户,牵动着社会的每一根神经,显然,提高其质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评价试题质量的诸多指标中,难度是其中极为重要的指标,命题过程中对试题难度的准确把握是提高命题质量的重要保证。

然而,实践中对试题难度的估计和调控往往不能尽如人意,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对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没有充分的把握,在于缺乏对这方面的深入研究,例如物理学科方面,目前还没有针对物理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而做的系统研究。

因此,从理论到实证系统地研究物理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将对实践中的命题与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首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开放式问卷调查了师生心目中对于物理试题难易的看法,探讨了在师生心目中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物理试题的难易程度。

在问卷调查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高中物理试题难度的15条因素假设,它们分别是:阅读量、条件的非充要性、考查知识点的多少、涉及的内容模块个数、物理过程的复杂性、数学过程的复杂性、问题目标的开放性、情境特征的物理建模难度、可猜答得分的概率、提示度、问题情境的新颖性、问题的表达方式、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分步设问的情况以及背景知识的熟悉性。

借鉴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ETS)的研究者在研究试题难度时所使用的量化分析与统计检验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根据高中物理试题的具体特点,建立了本研究中提出的15条假设因素的量化赋值标准,并根据此标准对各个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与统计检验,从统计规律上探讨了这些因素对试题难度的影响趋势。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统计上显著影响高中物理试题难度的因素有4个,分别是考查知识点的多少、物理过程的复杂性、情境特征的物理建模难度以及数学过程的复杂性。

这些因素普遍存在于物理试题中,其中对物理试题难度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情境特征的物理建模难度,接下来依次是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物理过科的复杂性、数学过程的复杂性和考奄知识点的多少。

它们对试题难度的影响趋势是:情境特征的物理建模难度越大,试题的难度也就越大;试题所涉及的物理推理(或物理方程)个数越多,试题越难:试题涉及复杂的数学运算或推理有使试题难度增加的趋势;试题考查的知识点越多,试题的难度通常越大。

在量化统计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又借鉴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UCLES)的研究者在研究试题的情境化效度时所使用的对比测试研究方法,对部分影响因素作了进一步的补充研究,以探讨利用统计方法不能得到的一些规律。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在试题的情境特征方面:如果试题呈现给考生的是一个真实的、未经加工或抽象的复杂情境,则由于真实情境中包含的无关信息较多,蕴含的物理模型较为隐蔽,试题的物理建模难度就会增加。

多数情况下,情境的熟悉性能够降低物理建模的难度,但从另~方面来说,对丁熟悉的情境,考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直接套用熟悉的模型解题,而忽略了对新情境的冷静分析,最终导致对试题的错误解答。

因此,对于那些情境的表面特征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相似,而本质特征却悄悄起了变化的试题,情境的表面特征熟悉度越高,对物理建模的误导越大,导致试题的难度越大。

考查同一知识点的试题由于情境设置的不同,雉度上可能存在很人的差异。

在试题的表达方式方面:文字表达的习惯以及文字措辞的选择都可能影响试题的难度。

辅助示意图的配置对考生解题可能产生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或没有影响。

对丁情境复杂,时空关系抽象的问题来说,有无辅助示意图对中等水平的考生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对于情境清晰,时空关系简单的试题来说,有无辅助示意图对考生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示意图的细节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会误导考生选择错误的解题策略,从而影响试题的难度。

以准确、简洁、清晰地表达题意为宗旨,命题者可以根据表达需要选择文字的、图表的、或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此时,不同的表达方式对试题难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个别试题中的题设条件多于或少于解题所需要的条件,即题设条件为非充要条件。

本研究的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物理试题中含有非充要条件时有使试题难度增加的趋势。

当题目中含有较多的冗余信息时,考生需要排除众多冗余信息的干扰而提取有用信息,这显然提高了对考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要求,从而使试题难度增加;当试题中所给信息不足,即试题中没有明确给出解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时,要求考生自己根据解题需要补充必要的信息,而这些需要补充的信息可能淹没在考生头脑中储存的大量信息之中,因此,这种情况本质上也是提高了对考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要求,从而使试题难度增加。

个别试题采用开放式的设问方式,使得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确定的。

本研究的对比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开放式的设问方式有使物理试题难度增加的趋势。

在题目的设问方面,设置阶梯问题和分步设问是两个概念。

如果分步设问的几个小问题之间是互不相关的,本质上只是几个小问题的集合,则与一步设问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统计上对难度没有显著影响。

如果分步设问的各个小问题之间相互联系,前面问题的解决能够为后面问题的解决搭建阶梯,即分步设问的各个小问题之间是循序渐进的、阶梯式II捅要的,则可以有效帮助考生理清解题思路,从而使试题难度降低。

本研究的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设置阶梯问题有使物理试题难度降低的趋势。

最后,针对本研究的结论对专家/教师进行了认同度调查,结果表明,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得到了绝大多数专家/教师的认同。

利用本研究中得到的4个统计显著因素对试题进行量化赋值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这4个因素所决定的试题难度等级顺序与教师对试题的估计难度以及试题的实测难度之间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非常显著,说明本研究中提出的4个统计显著因素及其量化标准在试题难度预测中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物理试题难度影响因素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IV独创性声明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特别标注。

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

和以营)签字日期:加。

孑年牛月胭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筹)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i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日不保密,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学位论支作者张缸以节勒张签字日期:洳9酽年月/8日签字日期: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问题的提出当前我国的考试规模、参试人数、考试种类以及公众的重视程度是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之相比的。

目前,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承担的国家教育考试,年参试人数已达到了4000万,其中,仅参加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人数每年已近looO万(新华社,2006)。

如此大规模的考试牵涉到千家万户,牵动着社会的每一根神经,显然,提高其质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评价试题质量的诸多指标中,难度是其中极为重要的指标,命题过程中对试题难度的准确把握是提高命题质量的重要保证。

首先,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看,在大规模常模参照考试和标准参照考试的命题中,难度设置的恰当与否都会直接影响测量目的能否顺利达成。

常模参照考试命题设计的主要原则是使试题的区分能力最大化,使对考生进行的教育决策误差尽可能地小。

这一原则决定了常模参照考试中试题必须达到一定的区分度,而试题的区分度与难度有密切的关系(雷新勇,2006)。

试题难度过大或过小,其区分度都较低。

所以,调整试题难度是改变考生的成绩分布、提高试题区分度的重要方法。

标准参照考试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考生是否达到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达到什么等第水平,这一目的决定了考试结果在不同类型分界处应该具有最高精度,即划界分数的误差应该最小,为此,对试题难度的准确把握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而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在评价与测试中必然体现在测试试题的可选择性上。

在近年的上海高考试卷中,已经出现了一期课改和二期课改的考生选做分值相同的不同题目。

2007年第一次实施新课程高考的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四省的高考试题也必然涉及试题的可选择性。

试卷中存在可选作的试题时,命题者必须保证分值相同的可选作试题之间的难度相当,只有如此,测试结果才是可靠有效的(LEONGSeeCheng,2006),才能保证选作不同题目的考生所得分值的可比性。

显然,要达到这一目标,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必须对可选作的试题难度有准确地把握。

第三,对试题难度的把握是合理安排试题顺序的重要保证。

从试题的编排顺序来看,如果试题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则更有利于考生真实水平的发挥,这一点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Lee,FL.etal,1999)。

其中的原冈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加以说明,考生在首先解决了前面的容易题之后,会产生掌握感和成就感,因此获得更强的动机去继续解决后面的难题。

相反,如果考生首先面对的是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而在心理上产生挫折感,这必然会影响到对后面问题的解答。

教育测量的目的是要测量学生会什么和能做什么,而不是不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因此,试题的编排顺序应该尽可能地有利丁.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际水平,这就要求命题者必须准确把握每一道试题的难易水平,以便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合理安排它们在试卷中的早现顺序。

可见,试题的难度是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是科学化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教育测量学家Stenner(Stenner,A.J.etal,1983)所说:如果命题者不能说出这道试题为什么比那道试题难,那么他就根本不知道他在测量什么(Ifyoucan’ttellmewhythisquestionismoredimcultthanthatonethenyoudon’tknowwhatyou’remeasuring)。

可见,对试题难度的把握在命题过程中是多么重要的环节。

在大规模教育考试中,试题的难度问题不仅是一个科学性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特别是在我国的大规模教育考试中,试题的难度问题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社会调查表明,社会各界(学校、家长、考生和教育主管部门等)对高考试卷难度都非常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