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3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练习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481698d482fb4daa48d4b8f.png)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50.0分)1.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物技术既可造福人类,又能威胁社会B. 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从某些实例来看并非是多余的C. 转基因生物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D. 由于生殖隔离,转基因农作物肯定不会将目的基因传给杂草2.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B. 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C. 真核生物的基因可以在原核细胞内准确表达D. 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引起基因污染3.如图是一种转基因鼠培育过程的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过程中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是胚胎干细胞B. 转基因细胞导入的部位通常是囊胚的内细胞团C. 转基因鼠通过自由交配后可以获得纯种转基因鼠D. 该项技术不会引起伦理、道德及生物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4.下列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求马上停止实验,并封存重组生物B. 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C. 转基因植物可能与它们的近缘野生物种发生自然杂交,可能引发基因污染D. 对待转基因技术应该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5.下列关于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发生争论的原因中,错误的是()A. 对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等的了解仍相当有限B. 所转移的基因有不少是异种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C. 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D. DNA重组技术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6.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的分析,不合理的观点是( )A. 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不会与野生物种杂交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B. 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C. 我国的政策是反对生殖性克隆D. 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7.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运用重组DNA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B. 转基因植物进入自然界后不会与野生物种杂交进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C. 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D. 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8.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分析,不合理的观点是A. 禁止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致病菌等改造成生物武器B. 我国的政策是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C. 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可广泛用于设计婴儿性别D. 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9.关于基因工程产物的安全性,下面说法不合理的是A. 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B. 目的基因的产物可能会影响到受体细胞原有基因的表达C. 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D. 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10.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运用重组DNA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B. 转基因植物进入自然界后不会与野生物种杂交进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C. 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D. 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11.下列选项不利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解决的是( )A. 1993年,我国制定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B. 2002年,我国农业部颁发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办法》C. 加强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检测D. 减少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12.2018年5月初,美国农业部公布了美国国家生物工程食品信息披露标准中关于生物工程食品标识的拟定规则,对食品中含有多少“生物工程加工成分”须标注为生物工程产品等规定征求公众意见。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课后训练 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课后训练 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2bfab104a1b0717ed5dd12.png)
课后训练1.2002年,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下列哪项所述的内容违背了该法规?()A.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应直接标注B.转基因微生物应直接标注C.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应标注D.由转基因生物制成的产品,若检测不到转基因成分可不标注2.下列哪项明显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3.下列哪项支持转基因生物引发生物安全性问题?()A.生殖隔离使转基因生物不会引发生物安全性问题B.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不会引发生物安全性问题C.植物花粉存活时间有限,不会散失到其他环境,威胁其他生物D.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像“入侵的外来物种”4.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基因污染,关于基因污染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缘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B.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基因污染是一种不可以增殖的污染D.基因污染难以清除5.对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B.转基因生物引发安全性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C.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是无法弥补的D.转基因生物有可能造成安全性问题,但不能一概而论6.某转基因玉米能高效合成一种多肽类的蛋白酶抑制剂,积累于茎中,使取食它的害虫体内的消化酶受抑制,无法消化食物而死。
下列就该玉米对人类的安全性评定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安全,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的消化酶很可能无影响,因为人体消化酶和害虫消化酶结构上存在差异B.安全,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已被高温破坏,不抑制人体消化酶C.不安全,玉米的食用部分也可能含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使人无法消化蛋白质而患病D.不安全,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使人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7.如今,从土豆、草莓到西红柿,各种各样的转基因产品已经潜入寻常百姓家,更有资料显示,我国餐桌上有50%以上的大豆色拉油属于转基因食品。
高中生物 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 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5d8f0cf4b9d528ea80c77930.png)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修3课时演练·促提升1.下列成果属于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A.番茄—马铃薯新物种B.高产的青霉菌菌株C.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水稻”D.能进行生物固氮的酵母菌品种解析:番茄—马铃薯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是细胞工程操作的实例。
“超级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杂交育种获得。
高产青霉菌菌株来自诱变育种。
培育能进行生物固氮的酵母菌品种,需要将固氮菌的固氮基因通过重组DNA技术导入酵母菌,该过程属于基因工程操作。
答案:D2.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B.可以使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基因药物C.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变成生物反应器,使它们的乳汁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材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D.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物种解析:只有产生生殖隔离后,才能出现新的物种,转基因生物和没有转基因的生物,仍然能进行基因交流,属于同一个物种。
答案:D3.下列哪一观点缺乏科学依据?( )A.由于存在生殖隔离,转基因植物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B.转基因生物可能造成某一区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C.自花授粉的转基因农作物花粉将抗除草剂基因传播到杂草中D.转基因农作物若缺乏配套的种植技术,也会造成减产解析:由于存在生殖隔离,转基因植物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
自花传粉的植物不可能与其他杂草杂交。
转基因农作物缺乏配套的种植技术,也会造成减产。
答案:C4.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B.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C.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不能表达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解析:若把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油菜的细胞核中,则会在减数分裂时进入配子,然后随花粉进入环境。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课后习题 第4章 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课后习题 第4章 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https://img.taocdn.com/s3/m/d2619ed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2.png)
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转基因成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技术被用来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B.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工程菌生产氨基酸,是目前工业化生产氨基酸的重要途径C.转基因动物模型可为研究人类疾病的致病机制和开发治疗药物提供依据D.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番茄中乙烯的生成量,培育成了转基因耐储藏番茄答案:D解析:利用转基因技术抑制番茄中乙烯形成酶的活性和乙烯的生成量,培育成了转基因耐储藏番茄。
2.下列关于我国对待转基因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B.为保证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减少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C.成立了专门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为保障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D.制定多项法规,最大程度保障已上市的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答案:B解析:为保证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我国制定了多项法规,并成立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但没有减少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
3.关于转基因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携带DNA的染色体发生改变B.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人类历史上的很多难题,是有利无害的C.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了标识制度D.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营养更丰富,因此不久之后转基因食品会完全替代传统食品答案:C解析: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项错误。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性问题,B项错误。
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性问题,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食品,D项错误。
4.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技术既可造福人类,也能威胁社会B.转基因产品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不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C.人们对转基因食物的担心,从某些实例来看并非多余D.在严格控制和检验条件下培育的转基因生物绝对不会危害其他生物的生存答案:D解析:从某些实例来看,转基因产品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即使是在严格控制和检验条件下培育的转基因生物,也有可能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新)高中生物专题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
![(新)高中生物专题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a70d813cf84b9d528ea7ac5.png)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生物专题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1.想要获得既高产又抗病毒、抗寒、抗旱、抗除草剂等多重优点的农作物,以下哪种方法能做到( )A.细胞融合技术B.转基因技术C.组织培养技术D.人工诱变解析:选B。
理论上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病毒、抗寒、抗旱、抗除草剂等基因转移到高产作物中,并使之表达。
2.(2014·青岛高二质检)下列不.属于转基因食品优点的是( )A.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B.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污染环境C.增加食品营养,提高附加价值D.可能产生人体的抗原性物质解析:选D。
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人体的抗原性物质属于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
3.下列有关“外来物种”会造成危害的理由,错误的是( )A.带有当地原本没有的疾病B.成为当地生物新的掠食对象C.可能与本地物种杂交,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大量繁殖,排挤当地原有生物的生存解析:选B。
“外来物种”由于在新的环境中缺少天敌而快速增殖,竞争力超过当地物种,而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也可能带来当地原本没有的疾病,还可能与当地物种杂交,影响原种群的基因频率。
由于缺乏天敌,因而难以成为当地生物的掠食对象,否则外来物种将难以危害当地物种。
4.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重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C.如果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解析:选B。
转基因生物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
5.抗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与推广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是( )①在一定程度上使作物摆脱环境条件的限制②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畜的危害③减少了化肥的制造和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④使得作物在不良环境下更好地生长,提高产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B。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课后习题 第4章 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课后习题 第4章 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https://img.taocdn.com/s3/m/5f47744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4.png)
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必备知识基础练1.(安徽宿州高二期中)科学家在研究生长在墨西哥某地的野生玉米后发现,这种玉米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抗虫毒蛋白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中的基因,由此可见:①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②转基因作物可对天然植物的基因多样性构成威胁;③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④自然杂交过程实质是一个长期的“转基因”过程,与基因工程没有任何区别。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②④2.下列有关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发育和健康产生诸多危害B.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导致外源基因转入人体细胞C.食用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食品可显著增强人抵抗病菌的能力D.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3.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其他植物体内,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A.这种操作方法更容易成功B.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C.转基因植物中的细胞质基因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D.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4.(辽宁葫芦岛高二期末)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世界包括基因制药在内的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生物制药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转基因技术还可以进行基因治疗,现在技术已经完全成熟B.对于基因制药,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和评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C.由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问题,国家应建立相应的评估及预警机制D.我们可以利用转基因工程技术使哺乳动物本身变成“批量生产药物的工厂”5.(山东滕州五中高二月考)注射胰岛素是Ⅰ型糖尿病患者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下面是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胰岛素的部分实验步骤:①筛选含有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②胰岛素基因与载体重组;③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④获取胰岛素基因。
海南省三亚六中高中生物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后练习
![海南省三亚六中高中生物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6b4e9391711cc7931b716e6.png)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课后习题』
1.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是()A.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B.不加区分,全盘接受
C.应停止有关的实验D.坚决抵制转基因生物
2.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不必担心()A.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进而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B.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
C.目的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D.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
3、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限制基因食物的生产或不接纳转基因产品,是由于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基因污染”的严重性,下列关于基因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
B.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基因污染是一种不可能增殖的污染
D.基因污染难以清除
4、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其他植物体内,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A.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
B.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C.转基因植物中的质基因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D.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5、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不必担心()
A.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进而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B.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
C.目的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D.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
工制成,但本产品中”。
高中生物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指点迷津结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指点迷津结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20e89c4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a.png)
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热点归纳)热点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对点训练】自从1983年第一株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已有数十种乃至上百种转基因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诞生。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净化”应运而生。
以下关于基因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基因植物的果实或其他部分作为食品可能会引发食用者产生不良反应B.转基因植物可能与它们的近缘野生种发生自然杂交,从而破坏生态零碎的不变性C.基因净化是一种不可以增殖的净化D.为了防止转基因的扩散,在大面积种植时,必须在周围设置缓冲带作物【点拨】食用转基因的食品时,可能会因外源基因产生的性状对食用者不适而构成不良反应,A正确;转基因植物可能与自然物种杂交,从而危及生态零碎的不变性,B正确;在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植物时,应在周围设置缓冲带作物以防转基因的扩散,D正确;基因净化是一种可增殖的净化,可经过繁殖而传递下去,C错。
【答案】C【变式训练】以下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说,错误的是( )A.重组微生物在降解净化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净化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运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C.如果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经过食品链传递到人体内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成绩是可以解决的【点拨】转基因生物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可能会对生态零碎的不变性和人类生活环境构成破坏。
【答案】B热点二: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对点训练】以下哪项是对待生物技术的理性态度( )A.转基因技术是按照人们的志愿对生物进行的设计,不存在负面影响B.转基因农作物对于解决粮食、能源等成绩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必然风险C.克隆技术如果被不合理利用将给社会构成灾祸,应禁止任何克隆研讨D.转基因技术如果被恐怖分子利用将可能导致人类灭绝,应中缀转基因研讨【点拨】转基因技术是按照人们的志愿对生物进行的设计,但由于技术方面的缘由和人为要素的存在,仍有产生负面作用的可能;科学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任何科学进步都有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是造福人类还是危害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和运用它,而不能由于暂时不合情理就因噎废食。
高中生物专题4第1节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专题4第1节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fae4ae7725c52cc58bd6beb2.png)
第1节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1.首次DNA重组成功:1972年,美国人________。
2.转基因微生物:可清除石油污染的______________,可产生生化药物的重组微生物等。
3.转基因动物: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______________,变成生物反应器等。
4.转基因植物:具有抗虫、抗________、抗________、抗逆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等。
1.伯格2.假单胞杆菌3.家畜、家禽4.病除草剂二、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1.争论的原因。
(1)目前科学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等了解得相当有限。
(2)不少转移的基因是________的基因。
(3)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________的。
2.争论的方面。
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导入的外源基因及其产物对受体生物是否有不利影响;二是有关转基因生物的释放或使用所带来的生态学上的安全性;三是转基因生物在食品、饲料和其他消费领域的安全性。
即________安全、________安全和________安全三方面。
人们在这三方面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1.(1)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基因的调控机制(2)异种生物(3)随机2.食物生物环境三、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建立相应法规,如1993年制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2002年颁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趋利避害因噎废食一、选择题1.所谓“实质性等同”是指( )A.转基因农作物中的成分完全没有发生改变B.转基因农作物中的部分成分没有发生改变C.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D.“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的最终评价解析:“实质性等同”是指在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
高中生物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586f922f43323968011c92b2.png)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 )①食物安全②生物安全③环境安全④社会安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
答案:A2.自从1983年第一株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已有数十种乃至上百种转基因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诞生,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污染”应运而生,关于基因污染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基因植物的果实或其他部分作为食物可能会引起食用者产生不良反应B.转基因植物可能与它们的近缘野生种发生自然杂交,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基因污染是一种不可以增殖的污染D.为了防止转基因的扩散,在大面积种植时,必须在周围设置缓冲带作物解析:食用转基因的食物时,可能会因外源基因产生的性状对食用者不适而造成不良反应,故A对;转基因植物是人造物种,可能与自然物种杂交,而危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B对;在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植物时,要在周围设置缓冲带作物以防转入基因的扩散,故D对;基因污染是一种可增殖的污染,可通过繁殖而传递下去,故C错。
答案:C3.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蛋白。
以下有关该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虽然转基因马铃薯与普通马铃薯之间可以相互授粉并产生可育的种子,但两者已属于不同的种了B.人工种植的转基因马铃薯种群的人奶蛋白基因频率将不会发生改变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不可作为受体细胞D.处理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时通常用同一种限制酶解析:转基因马铃薯与普通马铃薯之间可以相互授粉并产生可育的种子,因此属于同一物种;人工种植的转基因马铃薯种群因导入了人奶蛋白基因,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而发生进化;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可以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微生物细胞,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
答案:D4.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D.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解析:本题考查了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有关知识。
高中生物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_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后课时精练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_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后课时精练 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e2bd8dbc0029bd64783e2c8b.png)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选择题1.2014·鹤壁高三检测]所谓“实质性等同”是指( )A.转基因农作物中的成分完全没有发生改变B.转基因农作物中的部分成分没有发生改变C.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D.“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的最终评价解析:“实质性等同”是指在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
答案:C2.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可以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B.可以使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基因药物C.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变成生物反应器,使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材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D.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物种解析:只有产生生殖隔离后,才能出现新的物种,转基因生物和没有转基因的生物,仍然能进行基因交流,属于同一个物种。
答案:D3.2014·山东临沂测试]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不必担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进而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B.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C.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D.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解析: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不能与正常鲤鱼杂交,即使能杂交,后代也是不育的,不会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答案:A4.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世界包括基因制药在内的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生物制药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们可以利用转基因工程技术使哺乳动物本身变成“批量生产药物的工厂”B.对于基因制药,我们应该科学的认识和评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C.利用转基因技术还可以进行基因治疗,现在技术已经完全成熟D.由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国家应建立相应的评估及预警机制解析:利用转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哺乳动物本身变成“批量生产药物的工厂”,如有人将抗胰蛋白酶基因转到羊体内生产抗胰蛋白酶;由于人们对基因药物持不同观点,所以应科学的认识和评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转基因技术可以进行基因治疗,但现在技术还不成熟。
高中生物 专题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 专题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75112a5a80eb6294dd886c89.png)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基础全练]1.下列有关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B.转基因生物引发安全性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C.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指转移的基因对接受基因的生物是否安全D.转基因生物有可能引发安全性问题,但不能一概而论解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并不是指对转基因生物自身是否安全。
答案:C2.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发生争论,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有密切关系。
下面关于基因的相关知识中,不可能是争论原因的是( )A.对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等的了解仍相当有限B.所转移的基因有不少是异种生物的基因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D.DNA重组技术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解析:公众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有争论是有多种原因的,生物科学的发展无论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工程技术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科学家对基因的研究并未究其根本,转基因技术也只是在逐步完善和成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因此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不完全了解,DNA 重组中极大的随机性,异种生物之间基因转移后果具有不可预测性,都提醒人们不能不考虑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
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关键在转移后的基因,而技术操作过程中所需的“分子工具”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关系不大。
答案:D3.美国农业部指导农民在种植抗性转基因农作物时,要求农民在转基因农作物的行间种植一些普通的非转基因农作物,供害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农作物物种的多样性B.保护害虫的天敌C.减缓害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D.维持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解析:大量种植抗性转基因作物,因为自然选择的作用,害虫的抗性基因频率会不断上升,转基因农作物的行间种植一些普通的非转基因农作物,供害虫取食可减缓害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
答案:C4.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这些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解析: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有可能由重组的微生物或其分泌产物产生二次污染,A正确;种植抗虫棉对环境可能存在潜在的负面影响,B错误;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则有可能通过食物链流入人体,从而造成伤害,C正确;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及应对措施,逐步解决的,D正确。
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c45be1105a8102d276a22f65.png)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目标导航 1.结合转基因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转基因生物取得的重要成果。
2.根据转基因生物对食物、生物、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说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阅读P87-88)1.微生物方面(1)利用DNA重组的微生物进行基因制药。
(2)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等。
2.转基因动物方面(1)培育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
(2)把转基因动物变成生物反应器,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物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
3.转基因植物方面(1)培育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
(2)种植最多的转基因植物有大豆和玉米,转基因棉花和油菜次之。
二、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阅读P88-93)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1)科学家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
(2)转移的基因虽然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但不少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3)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2.转基因生物可能引起的安全性问题(1)食物安全问题: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
(2)生物安全问题:成为新杂草;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其他生物生存;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通过基因重组产生“超级杂草”。
(3)环境安全问题: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重组微生物降解某些化合物过程中可能产生污染环境的中间产物;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产生有害的病原微生物;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含有的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通过蜜蜂进入蜂蜜中,最后进入其他动物和人体内。
3.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1)应该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
(2)建立相应的法规,如我国在1993年制定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和2002年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高中生物-专题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doc
![高中生物-专题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doc](https://img.taocdn.com/s3/m/1f9fca5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d.png)
【优化方案】20XX年高中生物专题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1.想要获得既高产又抗病毒、抗寒、抗旱、抗除草剂等多重优点的农作物,以下哪种方法能做到()A.细胞融合技术B.转基因技术C.组织培养技术D.人工诱变解析:选B。
理论上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病毒、抗寒、抗旱、抗除草剂等基因转移到高产作物中,并使之表达。
2.(20XX·青岛高二质检)下列不属于转基因食品优点的是().A.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B.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污染环境C.增加食品营养,提高附加价值D.可能产生人体的抗原性物质解析:选D。
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人体的抗原性物质属于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
3.下列有关“外来物种”会造成危害的理由,错误的是()A.带有当地原本没有的疾病B.成为当地生物新的掠食对象C.可能与本地物种杂交,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大量繁殖,排挤当地原有生物的生存解析:选B。
“外来物种”由于在新的环境中缺少天敌而快速增殖,竞争力超过当地物种,而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也可能带来当地原本没有的疾病,还可能与当地物种杂交,影响原种群的基因频率。
由于缺乏天敌,因而难以成为当地生物的掠食对象,否则外来物种将难以危害当地物种。
4.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A.重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C.如果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解析:选B。
转基因生物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
5.抗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与推广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是()①在一定程度上使作物摆脱环境条件的限制②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畜的危害③减少了化肥的制造和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④使得作物在不良环境下更好地生长,提高产量A.①②③C.①③④B.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B。
高中生物 专题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 专题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5e81a1ddd88d0d233d46a89.png)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基础对点]知识点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1.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并收到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转基因作物是( )A.转基因水稻B.转基因金大米C.转基因抗虫棉D.转基因大豆答案 C解析我国科学家把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优质多抗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移植到田间后,大大减少了农药的投放量,并增加了棉花的产量。
由于棉花只用于纺织品的生产,对人类潜在的威胁较小,得到大规模推广。
2.下列哪项不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成果( )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答案 C解析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是转基因生物的优点,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成果,A不符合题意;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是转基因生物的优点,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成果,B不符合题意;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属于食品安全问题,不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成果,C 符合题意;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是转基因生物的优点,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成果,D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3.所谓“实质性等同”是指( )A.转基因农作物中的成分完全没有发生改变B.转基因农作物中的部分成分没有发生改变C.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D.“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的最终评价答案 C解析“实质性等同”是指在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C正确。
4.有些人认为转基因生物不会对生物安全构成威胁,下列观点不支持该观点的是( ) A.转基因生物具有某些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的竞争能力B.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C.转基因农作物需要在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D.花粉的传播距离和存活时间有限,外源基因不会随花粉传播答案 A解析科学家赋予了转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能力,它们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会对生物安全构成威胁,A符合题意。
生物人教版选修3素材教材习题点拨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Word版含解析
![生物人教版选修3素材教材习题点拨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da217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d.png)
教材习题点拨寻根问底(P88)提示:(1)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之后,由于没有天敌,极易造成生长失控,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
比如,外来的植物疯长,可以对本地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结构比例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植被的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从而造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
又如,外来的动物种类,由于它们的选择性觅食和破坏,也会造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比如,有人将美洲食人鲳引入,这一入侵物种就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长久性的破坏。
(2)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通过与当地物种竞争营养或食物、分泌释放化学物质、形成大面积单优势群落等方式,直接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加速某些生活力较弱的物种的消失。
在全世界濒危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46%的濒危植物是由外来物种入侵所造成的,即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3)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后,作为掠夺者、寄生者或病原体,会使受害者和寄主的数量发生变化。
尤其是外来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往往会给当地的农业或林业带来严重的损害,即所谓的爆发生物灾害。
(4)有些外来植物产生的花粉是当地居民从未接触过的物质,从而可能成为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新过敏原。
比如,日本引种杉树,大面积栽种后,杉树产生的花粉已经成了日本人产生过敏反应的重要过敏原。
又如豚草,它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泛滥成灾,而豚草的花粉是重要的过敏原。
豚草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称为“枯草热”,它已给许多国家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论坛1(P89)3.提示:(1)立法是监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
例如,中国已制定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1996年)、《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2002年)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2002年)等法规。
请进入网站了解更多内容:http://〔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行业网站(科技教育)→农业科技信息网→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分类(5.转基因管理)〕。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16836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5.png)
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基础检查]1.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常采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主要原因是 ( )A.结构简单,操作方便B.繁殖快,多为单细胞C.遗传物质含量少、简单D.性状稳定,变异少解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随着受体细胞的繁殖而复制,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繁殖速度非常快,因此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常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
答案:B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工程技术可定向改良农作物的某些品质B.利用细菌代谢旺盛的特点生产基因工程药物C.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牛合成并分泌人类抗体D.噬菌体作为载体可以将重组 DNA 导入动物细胞获得转基因动物解析:噬菌体侵染的是细菌,不能作为载体将重组 DNA 导入动物细胞。
答案:D3.(2021·广东)下图表示一种转基因鼠的培育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中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是胚胎干细胞B.转基因细胞导入的部位应该是内细胞团C.该项技术不会引起伦理、道德、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D.转基因鼠通过自由交配后可以获得纯种转基因鼠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即胚胎干细胞;转基因细胞导入的部位是内细胞团;转基因鼠中的外来基因有可能会在近源物种之间通过杂交而传播,从而引起一些安全性问题;转基因鼠可以认为是杂合子,通过自由交配后可能出现纯种的转基因鼠。
答案:C4.科学家将某药用蛋白合成基因转移到鸡胚胎细胞的DNA中,发育后的雌鸡就能产出含该药用蛋白的鸡蛋,在每一只鸡蛋的蛋清中都含有大量的药用蛋白;而且这些鸡蛋孵出的鸡,仍能产出含该药用蛋白的鸡蛋。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些鸡是基因工程的产物B.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食用此鸡蛋后药用蛋白可发挥作用D.该种变异属于定向变异解析:这些鸡是将某药用蛋白合成基因转移到鸡胚胎细胞的DNA中发育获得的,是基因工程的产物,A项正确;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是可遗传的变异,B项正确;食用此鸡蛋后,药用蛋白会被水解,不能再发挥作用,C项错误;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故该种变异属于定向变异,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番茄—马铃薯新物种B.高产的青霉菌菌株C.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水稻”D.能进行生物固氮的酵母菌品种解析:番茄—马铃薯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是细胞工程操作的实例。
“超级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杂交育种获得。
高产青霉菌菌株来自诱变育种。
培育能进行生物固氮的酵母菌品种,需要将固氮菌的固氮基因通过重组DNA技术导入酵母菌,该过程属于基因工程操作。
答案:D2.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B.可以使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基因药物C.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变成生物反应器,使它们的乳汁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材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D.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物种解析:只有产生生殖隔离后,才能出现新的物种,转基因生物和没有转基因的生物,仍然能进行基因交流,属于同一个物种。
答案:D3.下列哪一观点缺乏科学依据?( )A.由于存在生殖隔离,转基因植物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B.转基因生物可能造成某一区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C.自花授粉的转基因农作物花粉将抗除草剂基因传播到杂草中D.转基因农作物若缺乏配套的种植技术,也会造成减产解析:由于存在生殖隔离,转基因植物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
自花传粉的植物不可能与其他杂草杂交。
转基因农作物缺乏配套的种植技术,也会造成减产。
答案:C4.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B.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C.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不能表达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解析:若把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油菜的细胞核中,则会在减数分裂时进入配子,然后随花粉进入环境。
抗虫植物会对捕食它的昆虫群体进行自然选择,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条件允许时,动物基因同样可以在植物体内表达,在修饰和改造后也可以在原核生物体内表达。
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不管是来源于自然界还是由人工合成,都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
答案:A5.基因污染是指在天然物种的DNA中嵌入了人工重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传播而发生扩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工程间接导致了基因污染B.基因工程破坏生物原有的基因组成C.基因工程是通过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交换,从而获得了生物的新性状D.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解析:基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内,从而使生物获得新的性状。
而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工程并没有涉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答案:C6.有人说:“转基因生物所转移的只是一两种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外源基因,它并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
”上述说法中是否是“同一物种”,关键应该看转基因生物与原来的生物是否具有( )A.相似性状B.地理隔离C.生殖隔离D.能否交配产生后代解析:生殖隔离是区别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标准,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不是同一物种。
答案:C7.2002年,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下列哪项所述的内容违背了该法规?( )A.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应直接标注B.转基因微生物应直接标注C.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应标注D.由转基因生物制成的产品,若检测不到转基因成分可不标注解析:《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用农业转基因生物或含农业转基因生物成分的产品加工成的产品,但最终销售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的产品,应标注为“本产品为转基因××加工制成,但本产品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或标注为“本产品加工原料中有转基因××,但本产品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
答案:D8.抗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与推广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是( )①在一定程度上使作物摆脱了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限制②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畜的危害③减少了化肥的制造和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④使得作物在不良环境下更好地生长,提高产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抗逆转基因作物体内含有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基因,如抗病毒、抗虫、抗病菌、抗盐碱、抗除草剂、抗低温等基因;但抗逆转基因作物的生长仍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必需的无机盐成分,缺少了必需的无机盐成分,作物都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答案:D9.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他的依据是( )A.转入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杂交,形成新的病原体B.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超级杂草”C.科学家赋予了转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能力D.转基因植物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只能在种植区以内繁殖解析:外来物种入侵一般是该生物在适宜的环境和缺乏天敌的情况下能够大量繁殖,并且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
转基因生物往往是改良的品种,因而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很可能使当地生物受到影响。
答案:C10.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技术既可造福人类,又能威胁社会B.人们对转基因食物的担心,从某些实例来看并非是多余的C.转基因生物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D.由于生殖隔离,转基因农作物肯定不会将目的基因传给杂草解析:各种生物之间不一定都存在生殖隔离,1996年一些科学家发现转入抗除草剂基因的油菜可以与某些杂草杂交,并结出了种子。
答案:D11.科学家发现栽种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农作物后,会使附近的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也获得抗除草剂基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野生植物通过自然杂交获得抗除草剂基因B.野生植物发生了基因突变C.基因工程会导致基因污染D.转基因生物会危及生物圈的稳定解析: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野生植物,使其成为用除草剂除不掉的“野生杂草”,造成了基因污染,进而可能会危及该地区其他生物的生存,从而影响生物圈的稳定。
该过程属于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突变。
答案:B12.来源于豇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基因)具有广谱的抗虫特性。
但直接把该基因转入农作物后,发现转基因植株中合成的CpTI蛋白质的积累量并没有达到强烈抑制害虫的程度。
于是,科研工作者在体外对CpTI基因进行了修饰,在其两端分别融合了“信号肽”序列和“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CpTI蛋白质在转基因植株中的积累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修饰和表达过程如下图所示:(1)在此项基因工程中,供体细胞是;CpTI基因是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称为。
(2)在体外对CpTI基因进行修饰时,首先要用处理,形成黏性末端。
(3)“信号肽”序列及“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的化学本质是。
(4)从个体水平上,检测修饰后的CpTI基因是否表达的最好方法是。
(5)当前,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棉花等转基因农作物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请从生物学角度谈谈转基因农作物可能带来的利与弊(各举一条)。
①利:。
②弊:。
解析:本题考查转基因技术及其安全性问题。
提供CpTI基因的供体细胞是豇豆细胞,该基因为目的基因。
在修饰时,首先用DNA限制酶切割,以形成黏性末端。
从题干知“信号肽”序列和“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能与CpTI基因结合,说明它们都是DNA。
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故分析基因工程作物时可从利、弊两个方面阐述。
答案:(1)豇豆细胞目的基因(2)限制酶(3)DNA(4)让害虫食用该转基因农作物叶片(5)①可以让人类获得具有优良品质的作物,如蛋白质含量更高、抗逆性更强;打破传统育种界限,如植物表达微生物的抗虫性状等②转基因农作物也可能变异成为对人类或环境有害的物种,如抗逆性极强的“超级杂草”会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入的基因可能会导致某种尚不为人知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性状的产生;造成基因污染;影响食物安全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3.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对当地栽培作物种类进行调查时,发现有的地方种植了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这种玉米在喷洒除草剂的环境中生长良好,杂草被除草剂杀死,玉米还能正常生长,给农民节省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
跟踪调查还发现,这种转基因玉米除直接食用外,还被加工成食品摆放在超市的货架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部分同学认为,这种转基因玉米不会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如果你同意这种观点,请列举出一条理由:; 如果你不同意这种观点,请列举一条理由:。
(2)用转基因玉米加工的食品被摆放在超市货架上,生产厂商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对产品进行转基因生物标注,这样做是为了保护。
在有关标识中应标注“”或“”。
如果该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应标注“本产品为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
解析:(1)转基因生物不会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有以下理由:转基因生物虽然具有某些新的性状,但其生命力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强,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时,会很快死亡;转基因生物的种植需有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以及配套的种植技术;转基因生物与其他自然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难以进行自然杂交;许多植物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具有受精能力的时间更短。
(2)2002年,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识,以方便消费者自主选择,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答案:(1)玉米与其他植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或玉米的花粉传播距离有限、玉米花粉的存活时间有限或其他理由等) 玉米与亲缘关系较近的杂草有可能不存在生殖隔离(2)消费者的知情权转基因玉米加工品加工原料为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