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如何抓好角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采访如何抓好角度
上官志春
新闻角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额闻的立意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和新闻的表现角度。

一、抓好新闻的立意角度。

紧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是选择新闻立意角度首先要把握的。

新闻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所以在立意时要符合我们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新闻报道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为此,新闻报道要紧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便正确导向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

对人民群众有引导作用。

紧扣受众心理是选择新闻立意角度需要把握的另一个方面。

新闻报道不仅要有指导性、引导性,还必须具有针对性。

没有针对性,指导性、引导性就无从谈起。

紧扣新闻的价值也是新闻立意角度必须把握的一个方面。

新闻价值蕴含于新闻事实之中,客观地摆在那里,如何把它挖掘出来,并使立意角度与之紧扣。

完全取决于新闻传播者的功夫。

二、抓好新闻的选材角度。

要使新闻素材与报道的主题相吻合;要选择那些最典型的、最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本质的材料。

三、抓好新闻的表现角度。

表现角度的选择应把握住两点。

首先是要扣住新闻的本质。

不能因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

报道要形式新颖。

要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其前提是要有利于内容和主题的表达,要在真实反映题材。

深刻揭示主题的情况下力求形式的新颖.不能为讲究形式而损害主题和内容。

其次是要独辟蹊径,敢于创新。

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创新。

是新闻传播者应该着力探索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

新闻传播者并不是每天都能抓到新鲜的东西,而新闻的性质又要求报道不断给受众以新鲜感。

这样一来,就给新闻传播者提出了善于和敢于创新的要求。

同样一个事实。

同样一个主题,转变一个表现角度,换一种手法来写,就可以写出不同新意。

新闻采访角度为王
杨宏刚
前不久鲁豫主持的一档谈话节目《说出你的故事——鲁豫有约》,当期的嘉宾白岩松。

出于对《新闻周刊》及白岩松的喜爱,我这个很少看情感类访谈节目的人也破天荒地静下心来聆听了一个内蒙汉子的电视情节。

由于自己多少也算是一个电视人吧,我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他对于中国电视新闻的阐释上,别的内容没有太多印象了,只记得当他和鲁豫在探讨做新闻节目的得失时讲了一个观点让我过耳不忘,他说:“所有新闻归结到一点就是两个字——角度”。

这句话虽然只是一带而过,当时却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感觉,又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

于是信马由缰,想到了自己从事电视新闻采访13年,对于角度的思考确是少有问津,于是开始思索起这“角度”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角度,即看事物的出发点,又称作“视点”、观点”、观察点”等。

文学艺术创作讲究角度,新闻写作同样重视新闻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这两句诗,看似描绘庐山在不同视域中所展现的千姿百态,实则以形象寓理。

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得出的结论会不尽相同。

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流和文字交流中,角度的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所谓新闻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取向或侧重点,也就是采写和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

选择新闻角度的过程,就是通过选取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去揭示新闻主题的过程。

一般来说,一件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采写和报道;而选择的角度不同,所揭示的新闻主题不同,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报道效果。

新闻角度一般分为采访角度、选材角度、选题角度和表现角度,在电视报道上还包括拍摄角度。

选择新闻角度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巧。

那么,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呢?
一、针对新闻性选角度,体现时代特征。

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或者企业,每年都会有一些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中心任务出台及部署,当这些政策措施出台时,新闻媒体均会进行大量的宣传。

其中,有的重复着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新闻,既没新意,也没特点,把新
闻弄成了工作介绍。

而要出新、出彩儿,角度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针对受众的兴趣选角度,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去选新闻,以群众喜爱的视角去报道新闻,这是使报道成功的前提。

笔者认为,要使报道更贴近群众,让读者更加喜闻乐见,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握群众脉搏,把报道的角度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写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多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说群众想说的话,使新闻报道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人民群众企盼什么、最关心什么,我们的媒体就要反映什么。

记者、通讯员采写稿件,只有从群众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想知道什么等方面提炼主题,选择报道角度,才能吸引读者,教育、启发和感染读者。

三、从新闻事实的“新”上找角度,增加新闻的“新意”。

写新闻贵在“新”上。

这里所说的“新”,包括角度新,尤其是老内容、老主题,就更要选出新的角度,从新的侧面突出主题,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才能让文章“出彩儿”。

从人们的心理特点来说,一般是喜欢变化的。

不论是观点,还是形式,第一次出现,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

倘若经常重复出现,人们就会渐渐失去兴趣。

党和政府乃至我们攀钢的许多中心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宣传,难免“老调重弹”,但我们在报道时不妨来个“老路新走”———用新的角度去反映老一点的内容。

一个老主题,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选择新的报道角度,才能跳出常规俗套的圈子,把报道引向深入。

我们要努力从平凡的事例中看出不平凡的精神来,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寻找出新意来。

请看一个实例。

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中论及新闻角度时谈到,新华社记者黄正根、傅上伦等接受采访“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工程任务后,首先遇到的就是角度问题。

三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东西万余里,该从哪儿跑起?“三北”风沙干旱危害几千年,第一篇文章又从哪儿做起?后来,穆青同志给他们出主意说:“东西万余里,就从北京跑起;上下千百年,就从眼前北京的风沙写起”。

记者按照这个角度进行了采访,在一个星期之内,稿子就脱手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东西万余里,是一个新闻可能性空间,第一篇报道选择什么样的空间和多大的空间?上下千百年是一个新闻可能性时间,第一篇报道选取什么样的时间和多大时
间范围?穆青确定的新闻角度,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从北京跑起”,是确定了在东西万余里中选取什么空间,同时北京的地理范围就是这个空间的量度。

“从眼前写起”,就是确定
了在千百年中选取什么时间,同时,“眼前”的时间范围也就是一个量度。

这个事例讲的是采访角度。

在新闻认知中,新闻主体选择储存在头脑中的潜在性—--或是一个时期的主旋律精神,或是关于对受众需求的认识,或是对某种倾向性问题的了解,与所要报道的新的事实相联系,以实现对新的事实的意义、价值的认识、把握。

如《攀钢日报》和“攀钢新闻联播”为了贯彻落实干部大会精神,都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基层先进典型的报道,这些报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于角度的选择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做到了以小见大、从一件件具体平凡的小事中反映了贯彻落实干部大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正在我们身边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

综上所述,新闻角度通过对新闻可能性时空性质与量度的把握为实现有效新闻传播创造条件。

新闻角度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它是新闻主体对客观存在的角度的运用,同时反映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任何有目的和有效率的新闻传播,都是解决新闻信息的流向流量问题。

传媒业是创意产业,创造力是现代媒介的本质,创新是新闻规律的内核。

当今社会,随着注意力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注意力日渐成为稀缺的资源,因此被称为“新经济时代企业货币”。

受众的注意力,日渐成为媒体之间激烈争夺的财富,谁能够获取受众更多的注意力,谁便是赢家。

新闻报道要成为“赢家”,就要尽可能多地吸引读者注意力,使每个角度折射的光芒都成为亮点。

新闻角度,乃是新闻传播的一个要件。

对于新闻采访,我认为把握好角度才是正确的方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