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环境审计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有机结合,它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

最初是以内部审计的方式进行的,旨在防范企业可能遭到环境诉讼和可能由此带来的巨大财务风险。

1995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埃及开罗召开的第五届大会上,把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列为主要议题,并发布了开罗宣言。

开罗会议确定了环境审计的定义和内容。

环境保护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如果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自然资源的枯竭这些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去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那么人类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最终必然会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把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

审计作为一项综合的经济监督行为,必须在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但现实中看到,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对环保资金收支不能进行经常性的审计监督,没有健全的环境审计准则和评价标准体系,导致环保资金大量流失,使亟待解决的一些环保问题难以处理等现象。

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研究和探索我国环境审计的基本理论,规范环境审计的内容,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环境审计是由有关审计组织依据环境法规政策和标准,遵循审计准则,系统地.定期地对被审单位的环境活动.环境财务信息
和环境管理系统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并将审计结果报告委托方。

环境审计要审查各级政府制定的环境政策和措施是否符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审查企业是否建立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适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环境管理体系并付诸于实践;审查环保资金筹集和使用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益性等,纠正错误.查出弊端,以促使被审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监督被审单位切实履行其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

因此,开展环境审计可以为环境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是环境经济管理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因此,笔者结合我国国情和环境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完善和规范我国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建立.健全环境审计的技术标准和环境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审计机构进行环境审计,需要建立.健全应遵循的技术标准。

主要是指应建立相应的具体准则,并使其具备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因为它是衡量环境审计质量的标准。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的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提出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套框架性的理论基础,指导审计机关如何充分考虑审计的类型.审计标准的目的和来源,建立技术标准。

环境审计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广,我国环境审计起步又较晚,缺乏环境审计规范.环境审计方法和环境审计实务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建立健全和完善的环境审计准则目前尚有难度,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环
境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应采取何种审计类型.选用什么样的取证程序和方法.审计结果怎样评价等,只能凭审计人员的职业经验来做出结论,尚缺乏权威性。

由于与环境审计相关的许多问题很难直接用经济指标进行评价,环境审计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

要做好这项工作,应针对不同的审计类型和不同的审计目标,分别建立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绿化效益的评价标准也应重视。

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提出环境审计要用环境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和环境费用效果分析方法,将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纳入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法中,并对此加以确认和计量,建立一套适用的环境经济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要结合我国实际,以对环境保护的财务审计为突破口,发展环境审计以对环境保护的财务审计为突破口,开展环保管理和环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审计是发展我国环境审计的正确道路。

这是由于,从以往审计发现的问题来看,对环保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都存在许多问题。

如挪用和无效使用等,具体表现为一是排污费征收执行不力。

有的地方年排污费的征收率仅为
41.68,有近六成的排污费不能征收到位;二是虚列排污费收支,有的将排污费列支为环保贷款或其他;三是环保贷款不规范,有的环保局拔出环保贷款资金,不按规定委托银行办理,甚至有的企业收到环保贷款也不做环保贷款账务处理;四是挤占排污专项资金。

审计发现某县环保局将宿舍楼基建预付账款转列为
专款支出环保补助费支出。

另外,还有的环保执法人员“靠山吃山”,造成排污费大量流失。

这些问题的发生,大大降低了投入巨额环保资金的实际效果,非常有必要通过对环保资金的财务审计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使有限的环保资金发挥最大的环境效益。

自我国恢复审计监督制度以来,已经在财务审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制度和方法。

我国已经开展了对国务院所属的环境保护部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管理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审计,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更应加以坚持并总结提高。

以财务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突破口,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环境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符合环境审计自身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就其本质而言,环境审计除了要更多依靠环境专家进行专业性更强的环境审查之外,与其他已经开展的一般审计相比,无重大差别。

因此它的发展规律也只能体现出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并逐步扩展到绩效审计。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环境审计的难度和广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审计人员必须熟悉审计理论与实务.财会理论与实务.环境管理原理和环境管理方法。

因为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学和审计学的一个分支,或在该领域中的应用。

另外,环境审计离不开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对环境质量.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进行评价。

因此,审计人员还要具备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社会学.统计学和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

由于我国开展环境审计时间不长,实践中审计人员多是以财务.工
程审计知识见长,对于环境审计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手段等,离全面开展环境审计的要求尚有距离。

因此,需要通过对审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组织学术研讨会.实践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以改变我国环境审计人力不足.范围不广.质量不高.收效不大等现状。

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环境审计要涉及多个被审单位和部门,必须要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尤其是环保部门。

环保部门由于从事专业规划.管理.组织.协调及监控,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又是制定环保制度.标准.准则的主体,代表政府对社会的环保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审计作为环境经济监督部门应与环保专业部门加强协调和沟通,在环境经济效益的评价方面做到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从而使环境审计机构能够担负起独立于环保部门之外的审计监督行为,对被审单位的环境管理责任进行监督.评价和检查。

四.借鉴国外经验,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建立环境会计,为环境审计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国外,环境信息披露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作为社会责任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披露在公司年度报告中的“管理分析与问题讨论”部分。

我国环境会计发展滞后,国家没有制定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企业也不重视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的核算,企业会计披露环境信息很少,审计人员难以从会计报告中直接获取审计证据。

因此,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真实程度.详细程度和披露方式进行规范,与其他国家的会计专业组织加强沟
通和相互学习,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作出有关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具体处理方式的规定,并随着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逐步加以修正和完善。

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已就环境问题计量和会计披露的处理进行了很多研究,也积累了相关的经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基本都聘请了自己的环境顾问,并就环境问题建立了自己一套工作体系或研究体系,包括有关模型及配套软件程序,环境自我评估规划和市场调研等。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在环境方面称职地承担起审核环境信息披露的作用,也应该学习国际先进同行的做法,考虑聘请自己的环境专家和技术专家,制订出一套在我国行得通的工作体系。

借鉴国外经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参与协助政府部门界定环境管理问题和企业环境责任问题。

环境审计的出现只有二多年的历史,这短短二多年,世界与经济迅猛发展。

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各国本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积极开展环境审计,生态环境的改善已有了明显的成效。

毫无疑问,大力推行环境审计,建立健全完善的环境审计体系,将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由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低水平的技术,使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污染物的排放量越来越大。

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环境形势非常严峻。

而我国目前对环境审计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所以在工作中更应该既要注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扩大对外交
流,又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完善,同时还应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加强环境审计技术方法的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环境审计服务于宏观调控的水平,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审计之路。

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现状20世纪后期,环境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并掀起了治理环境.保护环境的高潮。

但是,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环境审计的开展都显不足,其范围有待于扩展,质量有待于提高。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环境审计范围狭窄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重点基本局限于环保资金的合规性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

合规性审计主要是审查有关部门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政策.规章和制度;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审查各部门环保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是否专款专用,有无资金挤占挪用或闲置现象。

(二)环境审计主体单一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的参与程度较低。

环境审计主体单一化既不能保证环境审计质量,也很难使环境审计发挥防范作用,因为人员有限,完成所有审计工作难度较大,只能把已经出现严重环境问题的项目列入审计计划,使得事前监督薄弱,事后亡羊补牢,难以拓展环境审计项目的范围,减弱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

(三)环境审计的法律依据不足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环境立法发展分迅速,但我国环境立法仍远远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要求。

现行环境审计所依据的政策.法律.规章制度还不尽完善,如环境会计准则.环境方面的财务通则.环境审计制度等都还没有制定。

另外,我国在环境标准的建立方面虽已形成环境标准体系,但其中有些环境标准内容.功能.适用范围等方面,难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环境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环境审计立法不完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不够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环境审计的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涉及的领域基本处在对环保资金的审计评价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环境审计依据作为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环境审计的前提,由于缺乏相关的审计依据或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在对环境效益进行评价时难度较大。

(二)我国环境审计还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民间审计介入力度不够由于我国环保资金中很大一部分仍是国有资金,国家审计机关在环境审计中仍起主导作用,环境审计仍以政府审计为主导。

而民间审计机构所具有的独立.客观.公正.专业性是政府审计机关无法比拟的。

民间审计机构通过独立地进行检查和评价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结果,既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又可以大大提高环境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增强信息的有用性。

(三)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较为单一目前,进行的环境审计项目主要是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审计和环境政
策合规性审计,环境审计内容范围狭窄。

因此,需要拓展环境审计项目的内容范围
1.环境政策法规审计;
2.环境绩效审计;
3.环保投资项目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计。

三.加强环境审计建设的对策
(一)制定中国环境审计规范或准则在已颁布实施的审计规范和准则中,均没有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这是我国开展环境审计必须迅速解决的一个问题。

如企业的内审机构开展环境审计是否应遵守国际标准化组织对环境审计的规定(ISO-14000),尚未达到共识。

由于缺乏相关的审计依据或评价标准,审计部门即使参与了政策制定工作,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环境业绩进行评价时,也会有很大难度,以致产生审计风险。

(二)促进完善环境保护管理监督体系和落实环保措施为了使环境保护工作法制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发了一系列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国务院也颁布了一系列决定和行政法规,环境管理机构和执法力量逐步加强,全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三)加强环境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及环境审计知识环境审计的难度和广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首先,审计人员必须懂得环境方面的知识,
如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另外,还要具备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加强学习,及时总结环境审计的经验。

(四)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纵观国外环境审计,环境审计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如美国是会计总署.日本是会计检察院.澳大利亚是国家审计署。

另外,也有一些大企业内部开展环境审计,比如西方各大石油公司拥有许多重大的环保技术和内部环境审计业务。

我国的环境审计目前也是由政府审计部门进行。

然而,从我国环境审计现状来看,应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或者说,审计主体应包括会计师事务所。

(五)促进环保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环境审计通过检查环保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可以揭示环保资金在征收使用管理上的问题,纠正资金使用.核算上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促进环保部门管好用好环保资金,确保环保资金征收完整,使用的真实.合法.有效。

在真实性.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环境审计还应该对环保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行审计。

因为一项环保资金使用上的真实.合法并不代表其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

例如由于一个错误的决策,就必然导致环保资金使用上的极大浪费。

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___总书记在当的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

形成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的政府监督体系,把政府内部监督和社会多元化监督统一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实现政务工作阳光健康发展。

政府部门的内
部审计是通过国家政策落实和各项财经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实行内部监督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增强政府内部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在我国审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政府内部基础审计风险防范,才能更好的实现政府作风效能转变,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新时代我国政府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审计署xx年数据显示xx年全国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
9.2万个,政府内部审计人员达28万。

全年回应社会关注热点或者舆情80余次,并且依法受理并且办结政府内部审计案件94件,经过审计结果给予行政处分635人。

主动向社会公开政府内部审计信息
2.8万件,审计中发现整改项目金额达到
4.6亿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政府内部审计已经初步形成相对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流程化.标准化和制度化逐渐完善,内部审计队伍日益成熟,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距离现代化审计标准依然具有一定的差距。

二.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独立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情况不理想目前,在很多机构因为编制的因素,内部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而是由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的临时审计小组,相对于独立的审计部门不仅在功能上有所弱化,其审计结果关联部门较多,难以保证独立的
审计结果。

在人员的配置上,很多审计人员不是专业科班出生,基于财务.纪检监察.工会等人员兼职的情况比较突出。

这种情况下,由于从事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制约,缺乏高层次的审计专业理论和技巧,导致审计质效不佳。

人员来源于机构内部各部门,受多层次领导因素的影响,审计中的人为性和随意性比较大,严重影响了政府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二)配套法律及风险防控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当前,部分法律法规规范我国政府内部审计的法律有所涉及。

会计法和审计法中明确提出“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规定了我国政府各级部门中,均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通过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审计制度的建立在法律规定中运用“应当.均应”此类词语,在规定上缺乏强制性,尚无一套明确的法律来规定政府内部审计制度或者准则。

由于法律规定中不到位制度规范不及时,造成了政府部门内部审计中主要是围绕年度发展工作,领导思维掺杂比较严重。

导致了内部审计常态化发展不足,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不足。

(三)创新方法运用不足限制了审计质量和成效在审计方法使用上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审核账目.账物.账表等是否符合的传统审计方法,主要停留在审计财务数据的真实性监督上。

没有采取系统性的审计标准,
根据政府各部门自身所履行的职责和特点进行客观的项目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审计年年有,问题依然存在的恶性循环现象。

同时,因为传统方法的使用,大多数的审计后果依然是事件发生以后才采取及时有效的审计方法,审计监督作用发挥滞后。

三.新时期加强我国政府内部审计的策略
(一)机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素质并重,确保审计质量保障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实现政府内部审计廉洁守法.与时俱进。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本文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确保我国政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一是转变各级政府审计委托形式,确保审计机构自身的独立性。

在我国各级政府内部建立起严格有效的审计责任体系和组织领导机构,实现审计依附部门行政管理脱离的目的,保证在行使审计权利时的独立性。

通过审计机构独立性的设置,有效的避免目前审计行为中因对上级领导和管理领导负责的影响,造成实际审计工作中畏首畏尾的现象。

独立的审计机构只受限部门党委领导,坚持对党委负责的原则,依法落实审计监督职能。

二是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编制,解决人员财政经费实现编制人员独立性。

针对目前很多部门缺少编制,没有专门的人员从事内部审计的现象。

建议各级部门增加或者合理利用单位编制,确定审计人员编制和地位。

在年度编制预算时候,做好编制预留或者审计人员专项编制,通过编制考核的形式形成一支专项的内部审
计队伍。

在年度预算的时候充分考虑审计部门在工作中的实际费
用预算,严格落实审计预算专款专用制度,确保审计工作经费独立。

通过编制和经费独立的形式,构建审计有阵地.有经费保障的持续发展局面,保证政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三是实现各部门间交叉审计。

为了确保政府各部门间审计的
独立性,建议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交叉审计原则,实现不同职能.不同地区间政府部门审计工作交叉。

不断提升政府部门审计人员的
素质,保证审计工作主观性过硬。

我国在政府部门审计职能的改
革和进程加快,需要产生相应的审计专职人员。

因此,必须不断
强化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培养,不断适应现代化治
理中“强作风.高效能”的政府工作作风。

一是加强政府部门审计人员的准入制度。

明确政府审计部门
准入制度,强化人员基本素养建设,达不到审计任职准则的一律
不得从事该种工作。

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不断优化内部审计人员
结构,逐步形成一支有业务能力.有政治信仰.思想过硬的部门内
部审计队伍。

二是强化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通过挖掘部门内外审计教
育力量,开展继续教育拓展培训形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继续
教育审计力量。

推进审计专题培训.专业培训进程,不断推展财务.税务.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业务技能。

强化道德教育准侧,做好
审计人员道德警示和法律警示,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