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点

合集下载

从意义的三个层面认识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

从意义的三个层面认识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

从意义的三个层面认识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作者:胡朗德邱家评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0年第10期一、关于罗斯福新政1从美国历史来看:新政使得美国成功地摆脱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2从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史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大致上从14世纪到17世纪为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在这一阶段,在世界的东西方几乎是同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曙光出现在封建社会的地平线上。

从生产力方面来说,手工业生产逐渐从手工作坊阶段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雇佣关系取代了从前的作坊主与帮工学徒之间的依附关系。

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经过三个世纪的发展,逐步完善壮大。

到18世纪的中后期,在英国发生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工业革命。

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机器大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空前壮大。

这样,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清除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封建因素对资本主义的阻碍。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美国进行了南北战争,德国和意大利进行了统一运动,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

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鼓吹应该让资本主义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让资本主义自由充分地发展,完全由市场来调节资本主义发展。

充分自由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这样生产和资本逐渐集中,当这种集中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形成了垄断。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一. 伯利克里改革——古希腊雅典(1)时间:前5世纪后半期;(2)人物:伯利克里;(3)性质:奴隶制改革;(4)内容:①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不是所有公民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②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5)影响: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但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

二. 日本历史上由弱到强的两次改革1. 大化改新(1)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2)人物:改革派(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孝德天皇”执政;(3)性质:封建制改革;(4)学习对象:中国隋唐制度;(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6)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 明治维新(1)时间:1868年(2)人物: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

(6)影响:①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保留封建残余,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1)时间:1861年(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5)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6)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重大转折点。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4模块 世界史 第10讲经济大危机催生世界发展的新模式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4模块 世界史 第10讲经济大危机催生世界发展的新模式

文化方面
一、现代科学的诞生 1.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1)背景 ①19世纪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②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高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
(2)提出 ①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②1916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 (3)相对论提出的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 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同时,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 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主要内容
措施
内容
结果和影响
整顿银行,改革银行体
整顿金融
恢复银行信用,稳定人心

加强工业指导,防止盲目生产,缓 复兴工业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和劳资矛盾
调整农业 压缩生产,政府补偿 保护农民的利益,稳定农产品价格
社会救济和 直 接 救 济 和 “ 以 工 代 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
(5)作用: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迅速恢复并发展经济,有利于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
3.“斯大林模式” (1)背景 ①经济因素:苏联当时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经济落后。 ②政治因素:过渡时期斗争激烈,外部环境险恶。 ③思想文化因素:长期的专制统治遗留了大量个人专断的传统。
(2)内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④实行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 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
项目
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农业集体化
工业
全部国有化

关于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的几点认识

关于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的几点认识

关于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的几点认识面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经济危机以及严峻的国际政治形势,作为最大的两个国家,美国和苏联在面对各自的国内经济困难与国际政治难题时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方式逐渐改善了两国各自的境遇,但是由于两国各自采取的改革措施的不同,所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体制也截然相反,一方通过对自由主义经济体制的限制使得国家的经济发展重新走上了正轨;另一方通过高度集权的政治体系和高度指令化的经济系统实现了从弱国向军事强国的跨越。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的对比和分析,认识到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的,透支发展潜力的发展模式毕竟不能长久,希望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善能够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标签: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对比一、罗斯福新政简述历经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各个资本主义国家蓬勃发展,同时,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指导思想,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社会主流中占据着主导位置。

可是1929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和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三个国家在相近的时间倒向了军国主义的法西斯独裁统治之下,为世界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而美国在经济危机面前依然保持了民主的传统。

此前美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工业生产能力第一的国家,国家整体基础较好,国力较强,在应对经济危机时相对也从容许多。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原本奉行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政策的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变革,挽救了美国国内经济。

罗斯福新政主要通过国会立法的手段对全国的金融、工业、农业、以及劳资关系、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同时还通过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法减少失业人口并带动了国家经济发展。

在新政的干预下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他大胆借鉴社会主义的长处,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资本主义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二、斯大林模式简述苏维埃俄国建国之后的内外政治经济形式都是十分不友好的。

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欧洲各国和美国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包围之中,不得不说她的生存以及发展环境是十分恶劣的。

世界现代史(1917~1945)

世界现代史(1917~1945)
1、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 严重弊端。
——马、恩设计新制度:马克思主义诞生
2、1857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表明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1929—1933年爆发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危机导致资本主义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危机还导致德日法西斯上台,并引发世界大战。
⑵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⑶1945~20世纪80年代: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与 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走向多极化的世界)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 (1917——1945)
课本内容 必修一 专题八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必修二
选修三
专题六
如何防范
大危机的历史启示?
如何应对
(1)要居安思危,及时防范经济运行中风险; (2)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3)要关注民生,把经济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 结合;
(5)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通史复习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 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 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界 现代史的开端。
世界现代史分期
整体时间:1917年十月革命 ~至今 具体阶段:
⑴1917~1939年: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目的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生产过剩 企业破产 农产品价格猛跌 失业人数剧增,矛 盾重重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 高频考点十四 罗斯福新政讲练测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 高频考点十四 罗斯福新政讲练测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高频考点十四罗斯福新政讲练测高频考点解读K一、罗斯福新政的性质与其取得成功的因素1.新政的性质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通过政府行政力量,将集中起来的社会财富,向社会底层人员分散。

从而使经济逐渐恢复平衡,促进经济恢复。

但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制度。

2.成功因素(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不适应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顺应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这种变化,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2)独立战争以来的美国,形成了民主的传统,这为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而当时,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是罗斯福政府有能力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摆脱经济危机的经济基础。

(4)同时,罗斯福政府也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进行有计划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

(5)凯恩斯主义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运用多种史观多角度看待罗斯福新政1.从近代化史观看: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经济模式,和缓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探索了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从社会史观看: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从生态史观看:罗斯福新政中减少农业耕作面积、修建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从整体史观看: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另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世界范围的生产关系调整,反映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核心提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同步学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同步学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

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达标销号】1、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出台的社会背景,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陷入危机的必然调整。

【】2、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金融整顿、工业复兴、农业调整、社会保障。

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思考和定位罗斯福新政在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用一种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历史。

【】4、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质。

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重大调整,体现了文明的进步。

在面临危机时,应改革创新,转危为机。

通过学习,感悟并借鉴罗斯福的政治智慧。

【】罗斯福新政背景①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②在1932年的大选中,民主党人罗斯福击败在任总统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并宣布实施。

目的:为了实现经济复兴,克服经济危机(直接),根本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时间:1933-----1939年二战爆发前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并以的形式解决问题内容项目具体内容目的(作用)整顿财政与金融体系(开始)①②③④,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

调整农业政策①②③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复兴工业(中心)①政府制定行业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工作条件,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综合探究·自我提升】一、关于罗斯福新政⑴对新政“新”的理解①新理论: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②新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同时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③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异同点

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异同点

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开放异同点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开放异同点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新经济政策中国改⾰开放相同点背景: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内容:都注重调整⽣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结果:都取得了⼀定的成效不同点背景新政前美国遭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国内外敌⼈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些地⽅发⽣叛乱改⾰开放前,“⽂化⼤⾰命”刚结束,国家经济⾯临崩溃的边缘,⼯作重⼼亟待转移内容美国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加强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预新经济政策侧重于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中国的改⾰开饭⽴⾜于以经济建设为中⼼,改⾰内容涉及农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标在实现经济体制的改变性质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实施缓和⽭盾,恢复经济的措施在⽆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条件下在⼀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产,恢复国民经济邓⼩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照国情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的创举结果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严重破坏,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巩固了⼯农联盟,有利于经济恢复,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实现了从⾼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质向充满⽣机和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位开放的社会转变、⼈民的⽣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康的社会转变。

苏联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比较研究

苏联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比较研究

苏联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比较研究引言苏联新经济政策(NEP)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是20世纪20年代末和20世纪70年代末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采取的重要措施。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这两个政策的背景、实施过程和效果,探讨它们的异同及对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今后的经济政策制定提供经验和启示。

一、背景比较1.1 苏联新经济政策苏联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于1921年提出的一项经济政策,主要的出发点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遭受战争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通过恢复市场机制和私人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政策。

NEP的核心是允许私人土地所有权和私人贸易,并允许农民自由经营和交易,同时逐步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和集体农业。

1.2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978年至1979年提出并开始实施,在对内对外的背景下,中国决定放弃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开放市场经济,吸引外资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允许私人企业和外资进入市场,促进农村改革和城市工业升级。

二、实施过程比较2.1 苏联新经济政策NEP的实施启动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步恢复了国家经济秩序,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和私人企业家的生产积极性。

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NEP为苏维埃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由于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和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矛盾,NEP也导致了部分地区的经济剧烈震荡,使得一些农民和工业家成为了富有的资本家,严重伤害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纯洁性,最终在斯大林领导下被淘汰。

2.2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核心是改变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在政策实施中,中国先后实施了九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十四届四中全会等一系列决定和措施,在国内外务实推动了贸易和投资的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点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点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等的异同点的比较三者的不同点:(1)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或管理模式)基础上加入市场调节作用,以促进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是在自由放任、无序竞争的市场经济下加强政府调节、规范市场经济规则,摆脱和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2)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罗斯福新政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1、中国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2)目的:改变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壮大社会主义经济;2.苏联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具体表现在: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国家对经济实施指令性的计划管理,用强制性行政手段包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排斥市场调节;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它在实践中有经验也有教训:经验: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教训:(1)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作用,造成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失去活力;(3)造成了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思想文化体制的僵化,产生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斯大林模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排斥市场调节;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有着深刻的经验和教训.3.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在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已经不再适应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背景下,为摆脱和避免经济危机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经济政策;它是在发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调节作用的前提下,国家利用行政或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引导和调整,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都强调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都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宏观调控);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对各自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注]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美国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罗斯福新政的政府干预经济,这其中的各自经验教训对中国经济发展都有借鉴作用。

罗斯福新政笔记补充

罗斯福新政笔记补充

20世纪30年代,有人在纽约做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 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后面才是上帝。“罗斯福总统最受 欢迎”的原因是他领导美国人民( ) A.取得了民族独立 史教学园地
C.度过了经济危机
B.废除了黑奴制度中学历
D.战胜了法西斯国家
9、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要用政府这只“看得 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 运转。20世纪30年代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是 A、新经济政策 B、法西斯专政
改革开 放
中考题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 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 据是( ) A.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B.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三个“R”,即救济 (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这表 明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罗斯福的贡献与为什么能成功?(自己想)
★比较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政 策的异同
相同点:1、都面临着经济困境;2、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 的恢复与发展;3、内容都注重调节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 力发展的成分,符合本国的实际需要(国情);4、都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
不同点:1、背景不同 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苏俄当时的发 展形势 罗斯福新政——经济大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受到冲击 改革开放——文革刚结束,国家经济停滞不前 2、内容不同 新——侧重农业 罗——侧重工业 改——立足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罗斯福新政有哪些启示?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是哪种社会形态所独有 的,只要对经济有利,都可以用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导航本专题主要叙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情况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危害最大、影响最深的一场危机,它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恶化了国际关系。

这次大危机是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也是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潜在经济危机和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的产物。

为摆脱危机,各国统治阶级采取了不同的对策。

1932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开始推行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减缓和摆脱危机的做法,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此,垄断资本主义统治方法开始步入新的时期。

二战后的半个世纪内,美国历届政府在不同经济理论指导下采取和实施了不同的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持续增长,使美国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在战后的经济重建和发展中所进行的改革各具特色。

无论是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法国的混合经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还是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建立,都反映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发展。

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干预,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的内在机制之一。

苏联社会主义经验与教训,要把握四个阶段,即列宁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标要求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作用
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 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 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奠 定基础
地 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主 阶 2、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 级 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向 封建制度过渡的标志。
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 权力得到加强 2、局限性:不可能改变资本 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 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总结:
改革开放、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共同 点:
1、在原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摆脱较为困难的 局面 2、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和历史发展趋势。
练一练
三、未能取得成功的改革
代表改革: ●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前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的匈牙利改革等
性质
目的
结局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一次失败的富国强兵,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 洋务 维护清政 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封建统治者府统治 运动 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 的自救运动 道路。
1.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B.创办洋务企业的官员贪污腐败 C.西方列强的阻挠和压制 D.不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进行改革的根本原因在于( A.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和苏共“二十大”的推动 B.各国国内人民的要求 C.各国经济发展困难重重 D.照搬苏联模式造成了许多恶果
向他们收取赋税 学习中国隋唐制度
明 治 维 新
资 产 阶 级

冀教版九年级历史(初三下册)复习提纲

冀教版九年级历史(初三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走向战争的深渊&第二课残酷的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一战:①爆发原因:根本: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列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具体: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直接:萨拉热窝事件②目的: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③交战双方: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和及其依附国④爆发的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⑤时间:1914年到1918年⑥结果: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2、一战的主战场:欧洲战线:西、东、南三条战线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线是:西线主要战役有:凡尔登战役3、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①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②中国参战③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大战④各交战国革命运动4、一战的影响:①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③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一战给我们的启示: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国作用等。

5、一战前后和一战中,中国发生了那些与一战相关的重要事件?1915年新文化运动、日本占领胶济铁路、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第三课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1、巴黎和会①时间:1919年1月-6月②参加国:英、法、日、意、美等32个国家③操作国:英、法、美④中心议题: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分配方式⑤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⑥作用: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西亚、北非的统治秩序。

2、《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协约国分别于德国的盟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

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之比较

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之比较

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之比较郑异凡(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北京100032) 【摘要】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道路、模式可以搬用,必须通过改革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方法、道路和机制。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原因、内容以及过程等方面有颇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最终夭折,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则取得了巨大成功。

【关键词】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比较【作者简介】郑异凡,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苏联史。

【中图分类号】D6; 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574 (2005) 04-0031-09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的社会主义仅仅提供了一般的原理和设想,这些原理和设想的实施需要一个探索过程,其间肯定会有各种曲折和挫折,问题在于执政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修正理论和实践中的错误,找到最适合本国特点的建设道路和方针政策。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是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必然道路。

十月革命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布尔什维克党强调的是革命,是进攻。

直到1921年11月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才首次提出了苏维埃政权下的改良(改革)问题,并作了较为明确的论述。

那时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开始了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重大的改革。

因此列宁说,“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1](p610)。

他解释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家、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1](p611)。

“无产阶级取得胜利以前,改良是革命的阶级斗争的副产品但对取得胜利的国家来说,如果经过极度紧张的斗争,实力仍然不足以用革命手段来实行某种过渡,那么改良又是一种必要的、合理的喘息时机”[1](p6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等的异同点的比较
三者的不同点:(1)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或管理模式)基础上加入市场调节作用,以促进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是在自由放任、无序竞争的市场经济下加强政府调节、规范市场经济规则,摆脱和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
(2)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罗斯福新政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1、中国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
(2)目的:改变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2.苏联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具体表现在: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国家对经济实施指令性的计划管理,用强制性行政手段包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排斥市场调节;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它在实践中有经验也有教训:
经验: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教训:(1)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作用,造成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失去活力;(3)造成了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思想文化体制的僵化,产生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斯大林模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排斥市场调节;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有着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3.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是在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已经不再适应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背景下,为摆脱和避免经济危机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经济政策;它是在发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调节作用的前提下,国家利用行政或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引导和调整,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都强调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都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宏观调控);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对各自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注]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美国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罗斯福新政的政府干预经济,这其中的各自经验教训对中国经济发展都有借鉴作用。

罗斯福新政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点
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一、相同点:
1、都是在统治发生危机之后对政策进行的调整。

2、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

(1)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
(2)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
(3)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市场与计划互用).
(4)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
二、不同点:
(1)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成了它应完成的任务后,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为解决新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的经济改革.
(2)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
(3)根本目的不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
(4)方式不同:新经济政策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5)侧重点不同:新经济政策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罗斯福新政是以工业为主,实行工业复兴法.
(6)作用不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