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合集下载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平衡状态是物体的一种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平衡的概念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

(3)应用平衡条件对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二、教学难点重点重点:对共点力平衡概念和条件的正确理解;难点:对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3min)显示有关平衡的图片,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将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讨论有关平衡的问题上来。

同时使学生初步理解平衡状态。

设问1: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设问2:物体如何才能保持平衡状态?2.新课教学: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0min)A)共点力概念: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说明:研究物理问题时,对于平动的物体,可以当成一个质点,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都可以被看作是共点力。

(区分平动,转动)B)共点力平衡的理解设问3: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学生讨论物体平衡时体现的运动状态和特征,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下平衡状态,为理解共点力平衡状态的概念做准备。

结论: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对静止的理解:静止与速度v=0不是一回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说明v=0,a=0,两者同时成立。

若仅是v=0,a<>0 ,物体并非处于平衡状态。

强调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与物体加速度相关。

反馈练习:下列物体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静止在粗糙斜面上的物体b.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刚开始下落的瞬间d.水平抛出去的小石块e.匀速降落的跳伞运动员f.蹦床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g.宇航员乘坐神六进入轨道做圆周运动时C.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引导学生思考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与受力状态联系。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的平衡ppt课件

共点力的平衡ppt课件
常见的方法有:正交分解法、合成法、相似三角形法、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等 (4)求解平衡方程; (5)讨论解的合理性和实际意义。
作者编号:43999
新知学习
【例题】如图,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的正上方,离球面顶端距离为h的O点,
用一根长为l的细线悬挂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靠在半球面上.试求小球对球
面压力的大小.
作者编号:43999
新知学习
01 物体的平衡状态
1.平衡状态:如果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 说这个物体是处于平衡状态
静止的石头
作者编号:43999
匀速运动的电梯
新知学习
起飞阶段 平稳飞行阶段
降落阶段
作者编号:43999
飞机从起飞到以一定速度平稳飞行,再 到降落,最后停在机场的停机坪上。在这个 过程中,飞机经历了哪些阶段?在各阶段飞 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作者编号:43999
课堂练习 2.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图中,滑轮光滑且所受的重力忽略不计,滑轮的轴 O安装在一根轻木杆P上,一根轻绳ab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b端下面挂一个质 量为m的重物,当滑轮和重物都静止不动时,甲、丙、丁图中木杆P与竖直方向的夹 角均为θ,乙图中木杆P竖直。假设甲、乙、丙、丁四图中滑轮受到木杆P的弹力的大 小依次为FA、FB、FC、FD,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B ) A.FA=FB=FC=FD B.FD>FA=FB>FC C.FA=FC=FD>FB D.FC>FA=FB>FD
力的三 角形法
对受三力作用而平衡的物体,将力的矢量图平移使三力组 成一个首尾依次相接的矢量三角形,根据正弦定理、余弦 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解未知力
作者编号:43999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教案及教学反思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教案及教学反思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应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能力.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三、情感目标1、教会学生用辨证观点看问题,体会团结协助.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通过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怎样的状态是平衡状态,使学生全面理解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对于不同类型的平衡问题,如何依据平衡条件建立方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难点.(平衡系统中取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即隔离体法处理;取二以上物体为研究对象,即整体法处理.建立方程时可利用矢量三角形法或多边形法的合成和正交分解法来处理.)教法建议1、本节例题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方法.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动力学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教学时可先回顾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到静力学问题中去.2、本节例题代表了两种典型的静力学问题.建议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出小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一、平衡状态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此可见,平衡状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静态平衡状态,此时,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加速度 ;另一种是动态平衡,此时,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加速度 .注意:1、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例如,将物体竖直上抛,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其瞬时速度,但物体并不能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将向下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体此时的加速度,只有当物体能保持静止状态即其加速度也为零,物体才是处于静平衡状态.2、物理中的缓慢移动可认为物体的移动速度很小,即要多小有多小,故可认为其移动速度趋于零,因此,习题中出现“缓慢移动”都可理解为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二、共点力如果几个力的作用点相同,或作用线(或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三、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 .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解物体的平衡问题的程序是:确定平衡体,作出受力图,正交分解好,定向列方程.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根据题意将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或结点作为研究对象,通常用隔离体法将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它所处的环境中隔离出来.但有时要将研究对象连同它的关联物一起作为研究系统(整体法),反而运算方便,请注意研究下文将要给出的例题.第二步进行受力分析,作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这一步是解题成败之关键,务必细致周到,不多不漏.(判断分析的力是不是正确,可用假定拆除法和条件法来处理)第三步建立坐标系或规定正方向.如何建立合适的坐标系,要看问题的已知量、未知量而定.原则是要使力与坐标轴的夹角简单而明确,这样可使方程明快.坐标设置不当,会引起需要使用三角中的和差化积、半角倍角公式等运算工具,使计算大为繁冗.一般选未知量的方向为坐标系的正方向为宜,建立坐标系后,把不在坐标轴上的力用正交分解法分解到坐标轴上,并画出其分力的准确图示备用.第四步根据物体平衡的充要条件列出平衡方程组,运算求解.对结论进行评估.必要时对结论进行讨论.探究活动重心与平衡活动内容:探讨重心与平衡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活动目的:1、了解考虑物体重心的意义,知道找物体重心的方法.2、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平衡位置.知道不同平衡位置的稳定性不同,稳定性与重心的关系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长方形的塑料尺、心形卡片、中空的管子(圆环)、烟盒、奶瓶、细竹竿、硬币、梯形皮包、支架及茶杯、走索演员在一根高空钢丝上表演的投影片,在绳索上驾驶摩托车下挂载人“车厢”的投影片.活动过程:科学讲座,并进行讨论与思考①你能回答老师给你提出的问题吗?②你觉得重心和平衡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吗?你能举出实例吗?物理学中的其它知识呢?1、分析确定重心的问题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也就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为什么要考虑物体的重心呢?当我们希望一个物体保持平衡时,就要用到重心的概念.例如,这里有一把尺子,为了把尺子支撑住,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它放在桌子上.这时,桌子向尺子的各个部分都施加了支撑力,但是尺子的重力也可以被看作只作用在重心上.我们可以把一个手指尖放在尺子重心的下面,这时,仅仅支在一个点上就能把尺子支撑起来.你可以用手指尖按照上述办法使尺子保持平衡.下面,我们将用平衡点作为重心的别名.①你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寻找尺子的平衡点.首先,把尺子放在互相隔开的两个食指尖上.然后,慢慢地让两个手指向一起靠拢,方法是先移动一个手指,再移动另一个手指.最后,这两个食指将在尺子的中点处靠在一块.于是,平衡点就是尺子的中点.就是那些非均匀物体,也可以用这种滑动手指的方法找到它们的平衡点.你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试着找出铅笔、钢笔和高尔夫球棒的重心.你将会很容易地找到这些物体的平衡点.但是,在这些情况下手指每次应向前移动多少,可能估计得不很恰当.你可以先用一把扫帚试着估计一下,然后再进行实验.②寻找不规则形状物的重心,还有一种方法可供使用.如寻找一个心形卡片重心的方法是用两个手指轻轻地把心形卡片捏起来,卡片就会前后摆动起来,最终它将静止下来.当卡片静止后,通过手捏卡片的那个点在卡片上画一条铅垂线.用手指在另外一点(这点不应在刚才画的那条铅垂线上)把卡片捏起来,待卡片静止后,再画一条铅垂线.这两条线相交的那一点,就是心形卡片的重心或平衡点.当你把手指支在这一点的下面,就可以把卡片平衡地支撑起来.③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人的重心大约是在肚脐的后面、身体的中心处.假设让一个人躺在跷跷板上,让他的肚脐恰好在跷跷板支撑点的上方,这样,人体通常能够达到平衡,跷跷板的两端都将不接触地面.④一段中空的管子,重心位于管的空心内,而不是在制作这管子的材料(管壁)上.这是与重心的定义相符合的.重心不一定要位于物体内.如果你试着使一段管子或圆环达到平衡,你可以用手指支撑它们的外侧,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如果一段管子处于竖直状态或圆环是处在水平状态(即它们的圆形截面处在水平面内),又要用一个手指支撑它们,就必须用一块硬纸板托在圆环(或管子)下面,再用手指支在纸板上即可.任何物体的形状和物质结构的改变,都可以使它的重心发生移动.当我们把尺子从一端削掉一段之后,尺子余下部分的重心,就移动到新的位置了.与此相似,如果在尺子的一端粘上一团油灰,尺子也有一个新的平衡点.试问,平衡点是朝油灰移动,还是朝相反方向移动?2、探讨物体平衡的问题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当共点力的合力为零时,我们就说该物体是处于平衡状态.①例如在地板上放着电冰箱、电冰箱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零,我就说,电冰箱是处于平衡状态.在地面上的任何静止的物体,都是处于平衡状态.②桌面上的某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作变速运动,这物体便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重力方向仍然是与支持力的方向相反,但是使物体作变速运动的外力却是水平方向的.③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各种物体可以有一个或更多个平衡位置.让我们把一枚硬币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它有两种平衡位置:让硬币的某个平面接触桌面,这是一种平衡位置,把硬币立起来,让它的侧面接触桌面,这是另一种平衡位置.请注意,硬币有两个平面,我们把它们看作是一种平衡位置;让硬币的侧面接触桌面,使它达到平衡,这种平衡位置可以有无数种情况,但我们都把它们看成是一种平衡位置.我们再以烟盒为例,说明怎样分析物体的平衡位置.把烟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它有三种平衡位置:一种平衡位置是让烟盒底面(或者顶面)接触桌面;第二种平衡位置是让烟盒后面(或者前面)接触桌面;第三种平衡位置是让烟盒的一个端面(或者另一个端面)接触桌面.你能举出一个具有四种平衡位置的物体来吗?④假设某个物体处于非平衡位置,当人们把它放开以后,它将朝着平衡位置运动.让我们手持一个烟盒,在桌子上方将烟盒松开,它将落在桌面上,并将迅速地静立在烟盒的某个面上.当我们做这个实验时,你怎样放开烟盒是没有关系的;不管你是在怎样的状态下放开烟盒,它总是要达到某个平衡位置.我们还可以手执一枚硬币将它放下,硬币落到桌面上以后,也会达到它的某一平衡状态.⑤并非所有的平衡位置都相同,各种平衡位置之间的差异,是它们的稳定性不同.3、讲解稳定平衡问题①迫使一物体产生一个很小的位置移动或运动,在引起一阵摆动以后,它最终将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这物体便处于稳定平衡状态.桌上放着一个直立的奶瓶,当我们轻轻地推一下瓶的颈部,它便会前后摆动,但最终将回到原来的直立位置.②与稳定平衡相对立的是不稳定平衡.如果使物体产生一个很小的位置移动或运动,它未能引起摆动,则该物体处于不稳平衡状态.随之而来的,是这物体将发生运动,到达另一个平衡位置.例如,一枚硬币,当它的平面接触桌面时,要比它的周边接触桌面有较好的稳定性.当你极其轻微地碰一下硬币时,它将前后摆动,但最后硬币仍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当然,如果你用大一点的力碰它,它将会翻倒,变成硬币平面接触桌面.假设你现在使一根针或一根细竹竿直立,并可能使它达到平衡,这时,它是处在不稳平衡位置.当我们给它施加一个极微弱的力时,这根针或细竹竿将会倒下来,达到整个长度都接触地面的新的平衡状态.③哪些因素决定了物体的稳定程度呢?一个因素是支持面的大小.当支持面大时,平衡的稳定性也增大.例如,一个长方体的桶,当它放倒时,比它直立时的稳定性要好.再举一个例子,有一种冰淇淋盒是圆锥形的,当盒里没有装入冰淇淋时,我们将杯口朝下放在桌上,这时它的稳定性较好;但如果将它锥体的尖端朝下放置,冰淇淋盒的稳定性则很差.实际上,如果圆锥体的尖端朝下而且达到平衡,它是处于不稳平衡状态,这正像任何其它物体平衡于一个点或一个角上,也都属于不稳平衡状态.④决定物体稳定性的另一个因素是重心相对于支持面(或支持点)的位置.一个物体,它的重心越低、越是接近支持面,则稳定性越好.我们可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普通梯形皮包,倒放时比正放时的重心位置要高.试问:在这种情况下,重心各在哪里?近年来的赛车,为了降低所使用的赛车的重心高度,制造出了更加低矮的“低悬挂”型赛车.对于低悬挂型的赛车来说,由于以下的各种原因可能造成的翻车事故,是不大容易发生的:赛车在侧向气流作用下而翻车;在和其它车碰撞后而翻车;以及赛车本身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了横滑所造成的翻车.换句话说,由于低悬挂型赛车在正常行驶状态时重心极低,要把它弄翻,从正常的平衡状态,翻到车的侧面着地或车的顶面着地的另一个平衡状态,是不太容易的.⑤假设一个物体的重心是在物体支持面的底下,那么,这个物体的稳定性是很强的.把一个茶杯吊挂在钩子上,如上图所示.就是稳定平衡的一例.如果你把这茶杯推一下,也不管你是怎样推法,那么最终这茶杯必然要恢复到原来的稳定平衡状态上.走索演员在一根高空钢丝上表演的时候,重心总是在支持面上的,而支持面又很小,怎样保持稳定性呢?它是通过调整姿态,使重心总是在支持面的正上方而保持平衡的.一般的走索演员在表演时要手持一根长长的平衡杆,主要通过调整平衡杆的位置来调整整体重心的位置,以保持平衡.有经验的演员,则可以不要平衡杆,通过自己的身体姿态进行调整,而使身体的重心保持在钢丝绳的正上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教学反思《共点力平衡条件应用》是教科版必修一第四章的重点内容,是动力学的基础,特别是受力分析的方法是连接运动和力的重要环节。

基础力学: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基础力学: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基础力学: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掌握:1.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静力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3.了解其它力引起的平衡失稳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二、教学重点1.掌握静力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2.了解其它力引起的平衡失稳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节: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1.探究力的三个方面:作用力、受力对象以及作用力与受力对象之间的关系。

2.定义共点力的概念。

3.分析共点力的特点。

4.通过实验,体验共点力的特点与规律。

第二节:静力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1.定义静力平衡的概念。

2.掌握平衡力的概念。

3.学习应力分析图的绘制方法。

4.通过举一些实例,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处于静力平衡的方法。

第三节:其它力引起的平衡失稳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1.了解平衡失稳的基本概念。

2.探究平衡失稳的原因。

3.学习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失稳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引导教学。

2.问题驱动型教学。

3.课堂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4.复合型实验教学。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

2.教师观察评价。

3.学习感受反馈。

4.课堂讨论、实验报告评价。

六、教学意义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打下基础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以后深入研究结构力学、力学分析、工程结构设计等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2.基础力学中的共点力和静力平衡课程内容,也是体现工程力学之本、讲求工程技术之实用的典型。

3.完整的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可以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建议1.在教学时可以增加一些生动的例子,以凸显共点力和静力平衡的重要性。

2.每节课先进行复习,再展开新的教学内容。

3.教学交互性要增加,非单向讲解,而是要与学生多进行互动。

四、教学方法1.引导教学。

2.问题驱动型教学。

3.课堂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4.复合型实验教学。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

2.教师观察评价。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说课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说课
二、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教师或学生提出,发现问题
探索发现
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过程
2
三 操作演练 形成技能
演示实验
内容一
内容二
提出新问题
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实验,适时引入。
四、说教学过程
五 归纳小节 拓展思维
很据本书内容,结合板书对本节内容再次疏理, 便于在心中建立一个框架,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记忆 让学生把课堂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的 当中,做到学以致用,我设计了以下内容: 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思考, 牛顿第一定律与本节课的关系。
2
掌握共点力的 平衡条件
4
通过共点力平衡条 件的得出过程,培 养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的观点。
教学 目标
3
通过观察三个共点力平 衡的演示实验,推出共 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二、说重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 的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难点
五、说板书设计
在学习的引入过程中,我运用的 是小黑板出示的方法,因此我将 黑板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用 于对新知识的探究,第二板块用 于作图,第三板块和第四板块轮 换使用,主要用于例题的讲解和 学生练习
即: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三、说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法
实验法 归纳法 讲练法


合作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四 说教学过程
1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2源自第二环节: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3
第三环节:操作演练 形成技能
4 5
第四环节:归纳小节 拓展思维

【公开课】共点力的平衡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公开课】共点力的平衡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题章节与名称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课时1上课时间教师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一、物理观念初步形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观念,知道什么是共点力。

能从物理的视角解释一些简单的力平衡现象,知道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能应用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的平衡问题。

二、科学思维能在简单的力平衡情景中应用常见的物理模型。

能对较简单的平衡现象进行分析推理获得结论,能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科学探究根据观察的力平衡现象提出相关的物理问题,能根据已有的科学探究方案使用基本的器材获得数据。

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得到初步结论。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说明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到物理学能对自然界中力平衡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对自然界有好奇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会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学生学情分析对于物体的平衡问题,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对同一直线上二力平衡的条件有较好的理解,并能较熟练地应用,这对学生学习多个共点力的平衡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在学习三力平衡的规律之前,基于生活经验,形成了大量的经验性常识。

在此基础上建构物理规律,需要引导学生在诸多客观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完成从经验性常识到物理规律的转变。

对进入高中学段的不久的学生来说,利用实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也有待加强。

另外,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分解、力的合成的知识掌握得不是很熟练,综合应用能力还比较弱,也需在课堂中逐步提升。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主要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课,融入课前思政教育 1. 教师展示:生活中应用力的平衡原理的小实验2. 视频展示:我国高铁的稳定性,体现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3. 设疑: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二力平衡的特点,即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等大、反向、共线。

4.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ppt课件

4.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ppt课件
可是有一回,我下班回家,母亲不见了。我找遍了整个校园,不见她的拐杖,也没听见那熟悉的叨唠声。我走出校门,看见母亲了。她坐在路边,正在揉着那条萎缩的腿脚。我很生气,大声地凶她:“谁叫你出来的?再摔一次怎么办?碰着车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 母亲怯怯地看着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唉,再不出来了。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我没听她细说,我一把驮起母亲。我直起身的一瞬,心里微微一疼。母亲是那么轻,好像我背着的是一片叶子,又像是我背着的小时候的女儿。 我背着她,轻轻地,走过一片艳阳,走过学生的目光。 这以后,母亲不出去而我上班时,我便锁着母亲了。
断裂,求注入沙袋中沙子质
来讲T三BC力平衡的问题 AC用更合容成易法被3 或拉分断解法, TA三用Cm力正ax =以交上2分平解M衡法g=问.15题0采N
量的最大值M.
M =10 3kg=17.3kg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三、正交分解法在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1.当物体受到多个共点力(在同一平面内)的作用时
阳光满天时,母亲喜欢看云,喜欢看落在阳台上的麻雀,喜欢看楼下忙碌的人影;下雨天,阳台上的母亲叨唠更多了,我想母亲此时更落寞,一定在回想着她青春的往事。 每次上班,当我落锁的那一刻,母亲便走向了阳台,她会准时地守候在阳台边。她目送着我的离去,搜寻着我渐行渐远的轨迹。 我狠心地,有时是快速地逃离楼外那块平地。当我走入石楠树下时,我闭着眼,静静地站一会,我轻轻地说: “母亲,我会很快回来的” 有一种记忆可以很久,有一种思念可以很长,有一双手那手心的舒适和温暖,让我一生无法忘怀。 --题记
有些时间,总让你阵痛一生;有些画面,总让你影像一生;有些记忆,总让你温暖一生;有些离别,总让你寂静一生。其实,我们都不能要求明天怎么样,但明天一定会来,这或许就是人生。 时间,带来了一切,又悄然地带走了一切,有如那一片云,轻轻地飘过你的头顶,有不留痕迹的去向远方。云,只是自然的一分子,而人却是红尘的精灵,有血有肉,有魂有灵,会高于自然界的任何物种。花开有悦,花落低迷,我们人为地给花儿的一生粘贴了悲喜的标签。岂不知,即便是洒向大地的天使—雪花,可以清晰地感知,扑向大地的一瞬间,就注定了它的死亡,不管它是圣洁的,还是唯美的。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课件详细信息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课件详细信息

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共点力的概念,掌握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共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学会运用平衡条件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2. 教学内容:(1)共点力的概念及特点。

(2)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4)物体受力分析与平衡方程的建立。

(5)平衡条件的应用。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共点力的概念、合成与分解方法。

(2)采用演示法,展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实验。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示意图。

(2)实物模型,演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实验。

(3)动画演示,形象展示共点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过程与步骤: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概念:力、作用点、力的三要素。

(2)提问:什么是共点力?共点力有哪些特点?2. 讲解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1)讲解共点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

(2)讲解共点力的分解方法: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分解。

3. 演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实验:(1)展示实验装置,介绍实验原理。

(2)进行实验演示,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平衡条件的含义。

4. 讲解物体受力分析与平衡方程的建立:(1)讲解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力的图示、受力分析图。

(2)讲解平衡方程的建立:合外力为零、正交分解法。

5. 平衡条件的应用:(1)举例说明平衡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与作业:1. 练习题:(1)判断题: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否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2)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共点力的特点?2. 作业:(1)绘制一个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示意图。

高一物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高一物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正交分解法应用;
质量为m旳物体置于水平面上,它们之间旳 动摩擦因数为 ,若对物体施力F,F与水平 面夹角为a ,使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 运动,求F应为多大?
N
F拉
F静
F拉 G
正交分解法旳基本思绪;
第一步 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第二步 建立合适旳坐标系,把不在坐标轴 上旳力用正交分解法分到坐标轴上。
研究物体间旳相互作用
第五节 共点力旳平衡条件
1、共点力:
F浮
F风 G
风 F拉
几种力作用于同一点,或几种力旳作用线 相交(延长或反向延长)于一点,这几种力就 叫做共点力。
想一想:这些是不是共点力?
F F拉
F
F
F拉
2、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 线运动旳状态。物体假如受到共点力作用 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共点衡方程 组,运算求解。
lpu35hln
全由白色石砖雕砌而成,云气围绕辉煌而不失仙气,走到殿前,十米宽旳白玉大门缓缓打开,忽然一种沉闷压抑之感充斥着五脏六腑。随 之而来旳是身体出现了奇异旳狂热,忽然暮雨只觉得背后被人使劲拍了一掌,整个人向前飞去。顿时整座宫殿红光四起。10桫椤树妖|终于 再次见到了亲爱旳太阳,照在身上暖暖旳。可是出来后却来到了一种完全不认识旳地方,这里不是我进来时旳那个出口,心想这么或许更 加好,找到一条公路,我想只要是路就行,然后离开这里,什么山神,什么渡劫者,什么妖魔鬼怪都去一边吧,我要回到我此前旳生活, 正常人旳生活。这么想着看着周围旳地形判断自己所在旳位置。这座山旳植物极其茂盛。山中弥漫着雾,罩着一片刺眼旳新绿。往下走总 能下山,下了山就回到正常旳世界,再也不回来。就这么一直往下走,太阳都下山了还没到山下,这山得有多高啊,一刻不断旳走居然都 没到山下,别说山下,连下面旳影子都看不到,全都笼罩在云雾中,走了那么久干脆休息会吧,这么想着,在歇息旳时候环顾着周围旳风 景,走了一天除了几只鸟和松鼠蝴蝶外,别旳什么大型动物都没看到,还有这座山究竟有多高啊,正午时依然云雾弥漫,丝毫没有退去。 这座山尤其陡峭,自己几乎是拉着旁边旳树下来旳,一不小心估计就得滚下山了吧。经过没有树旳地方,地面充满了湿滑旳苔藓,几乎是 自己用屁股滑下来旳。按照白天行走旳速度怎么也应该有二十多公里了吧,再怎么也应该到山中间了,可是越往下云雾越厚,也越发旳陡 峭。往山下眺望,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亮亮旳什么东西在动,连忙站起身来,离得越近湿气越重快接近旳时候听到了水旳声音,心中一惊, 有水。瀑布旳不远处是一片树林,但是只有叶子在往外延伸却不见枝干,估计是太茂盛了吧。水旳周围是一片平躺旳地方,只有零星旳几 处灌木丛,按理说不是越接近水,植被越茂盛吗,这里却刚好相反。好像还是一种小型旳瀑布。几步走到瀑布边眼前旳一切令人难以置信, 瀑布在往上流!觉得这一切都是幻觉,说不定这里旳雾有毒,吸了那么长时间旳雾我可能是中毒了。这里是瀑布旳源头,大约有五六米宽 旳湖在往上流。弯下腰,手伸进水里,冰冷刺骨,河水泛绿,涓涓细流,清澈见底。河旳两旁草木青翠。绿色旳苔藓充满了河边旳石头, 潮湿鲜艳,手按下去就能按出水来。水确实是往上流旳,水流沿着河床奔走,冲击着陡峭旳岩石,水一缕一缕地倾泻向上。风吹过来,把 水吹成轻雾洒在我脸上,这真旳是水。此时旳我就像是在倒立着看瀑布。瀑布从下往上冲,宛若游龙在攀爬石壁。又像是一缕白烟不断地 往上冒,瀑布在往上流,真是颠覆了我旳三观啊。还是在那么陡峭旳山坡上,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我走错了,其实这里旳山

[优选]人教版高物理PPT《共点力的平衡》PPT公开课课件

[优选]人教版高物理PPT《共点力的平衡》PPT公开课课件
注意: 物理学中有时出现”缓慢移动”也说明物
体处于平衡状态.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人教版高物理P PT《共 点力的 平衡》 PPT公 开课课 件ppt优 质说课 稿(精 选)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人教版高物理pP pPtT《共 点力的 平衡》 PPT(公最开新课版课) 件(最 ppt新优版质本说)课推稿荐(精 选)
方法一:合成法
任意两个力的合力都与第三力等 大反向共线“二力平衡”
ξ 3.5共点力的平衡
受力的分类
平行没有交点
图甲乙丙丁分别画出了重 力 为 G 的 木 棒 在 力 F1 和 F2 的 共 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 这些力都位于同一平面内。根 据每幅图中各个力作用线的关 系,可以把上述四种情况的受 力分成两类,你认为哪些情况 属于同一类?你是根据什么来 划分的?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人教版高物理P PT《共 点力的 平衡》 PPT公 开课课 件ppt优 质说课 稿(精 选)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叫做平衡状态。
注意:物理学中有时出现”缓慢移动”
也说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静止”要满足两个条件:v=0,a=0,缺一不可.
即速度为零不等同于静止.
练一练
例:生活中常用一根水平绳拉着悬吊重物的绳索来改变或固
定悬吊物的位置。如图3.5-2,悬吊重物的细绳,其O点被一 水平绳BO牵引,使悬绳AO段和竖直方向成θ角。若悬吊物所 受的重力为mg,则悬绳AO和水平绳BO所受的拉力各等于多少?
(1)确定研究对象,构建模型:结点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时,三个力的合力大小为F2 .
( ×)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人教版高物理pP pPtT《共 点力的 平衡》 PPT(公最开新课版课) 件(最 ppt新优版质本说)课推稿荐(精 选)

教案《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教案《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教学内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地点教室教学目标 1. 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概念,掌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2.知道如何用实验探索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3. 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问题教学理念通过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力的平衡条件,用这个理论来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实验探索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共点力平衡的特点及一般解法难点:●选用合适的解题方法求解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问题●学会正确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及综合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法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准备教学课时教学流程【复习引入】1.初中我们学习过两个力的平衡,请同学回答: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2.平衡状态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状态,请同学观察、思考,我们周围哪些物体是处于平衡状态?这一节课就是在初中二力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新课教学】一、平衡状态1.共点力(复习回顾):几个力如果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2.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⑴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加速度为零。

⑵“保持”某状态与“瞬时”某状态有区别:竖直上抛的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这一瞬间的速度为零。

但这一状态不能保持,因而这一不能保持的静止状态不属于平衡状态。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二力平衡条件: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

高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力的合成知识后,可以说成是:两力的合力为零。

物体受到两个以上力的共点力作用时,又遵循怎样的平衡条件呢?〔实验探究〕三力平衡条件⑴设计实验方案方案1:弹簧秤两只,200g钩码两只,木板、白纸、图钉等,在竖直面内完成;方案2:弹簧秤三只,细线三根,木板、白纸、图钉等,在水平面内完成;方案3……⑵比较上述方案的优缺点,学生任选一种完成实验。

宁波四中教师公开课教案

宁波四中教师公开课教案
(2)平衡条件推论: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三力汇交原理:物体在作用线共面的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
2.例析:
1)概念类:
(略)
2)单体力平衡:
例2.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2(练)示.已知绳子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0和600.则ac绳和bc绳中的拉力分别为
例5.有一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6示.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环的支持力N和细绳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
A. ; B. ;
C. ; D. .
3)二体力平衡:
例3.如图5(练)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 =60.两小球的质量比 为宁波四中教师公开课教案授教师韩岱华授课班级
603
授课课程
复习课
授课时间
2007年9月6日
是否多媒体

教学内容
物体的平衡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能正确求解物体处于力平衡时的各类问题
教学重、难点
共点力作用下多物体的平衡问题
教学方法
举例讨论、归纳总结
1.考点梳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平衡条件:F合=0
A. B. C.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当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

2)理解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3)掌握受力情况简单的平衡问题(二力、三力)。

4)通过对习题中图像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发现问题的方法
2)在所举出的习题中归纳总结,形成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认识可以从个性中发现共性,再从共性中理解个性;从现象认识本质以及事物有普遍联系的观点.
二、教法选择
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参与性观察法。

要求学生参与到设计物理实验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观察;即使学生参与进入其他人的学习活动时,仍然不是处于旁观者的地位,而是学习者的合作者。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在感知的物理实验步骤是其亲身参与的学习过程;实验结果是其要开展思考活动的对象;实验时的同伴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

由于学生亲自参与进去,对观察对象的活动就有了比较深入的体验和理解,有助于理解观察对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和规律,使学习的结果比较深入。

具体的教学方法授课手段是:
1.实例观察法:在课的引入阶段使用实例观察法,通过学生观察实例,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2.实例探究法:学生根据教师和要求和自己有的道具,通过实验,学习或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科学结论,在未知的境界里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从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尺和橡皮)
3.讨论归纳法:让学生表述自己的发现,相互取长补短,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

4.启发法:教师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启发学生逾越学习中的障碍。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对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作总结,然后用情景图片引入正题。

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物体的平衡状态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

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
本章我们就来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新课教学
(一)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
2: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什么是共点力:
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介绍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相对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

(即F合=0)
2: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
①请每位同学把手中的尺和橡皮放在水平桌面上(橡皮放在尺上)二力平衡
②一只手按住尺的一端,另一只手将另一端缓慢提起(大约30º左右)三
力平衡
(注意:对橡皮受力分析,并观察橡皮的各个平衡状态)
③学生在纸上做出受力分析(给出相应的数据)
a:请学生们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验证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是否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力的合成法
b:请学生们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验证将任意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能否使得这两个分力分别与其他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力的分解法
c: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何建立由题意而定),将不沿着坐标轴的力分解,能否使其两个分力都在坐标轴上,验证x轴上的合力为零,y轴上的合力为零。

力的正交分解法请学生叙述得到的结果:
1)二力平衡转化成三里平衡。

2)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任意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使得这两个分力分别与其他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何建立由题意而定),将不沿着坐标轴的力分解,使其两个分
力都在坐标轴上,验证x轴上的合力为零,y轴上的合力为零。

3.巩固训练:
(1)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个物体一定保持。

(2)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

(3)下列关于质点处于平衡状态的论述,正确的是。

A:质点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B:质点一定只受一个力的作用
C:质点一定没有速度
D:质点一定保持相对静止
4.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F 合=0;
2:平衡状态的二个特征是:
①保持相对静止
②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在正交分解时常采用:
①F x 合=0; ②F y 合=0
5. 作业
自制练习卷
6. 板书设计:
⎪⎪⎪⎩⎪⎪⎪⎨⎧→=→→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与其余的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推论:当物体处于平衡
平衡条件:直线运动状态或匀速力作用下处于相对静止平衡状态:物体在共点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合0F
五、教学流程
1.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六、布置作业
自制练习卷
七、教学反思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巩固训练 小结
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