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细胞膜的通透性

合集下载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第五章解析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第五章解析
1998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Roderick MacKinnon(麦金农)用X射线晶体成像技术拍 摄到了链霉菌的钾离子通道的立体结构,了解 了其对离子的选择性和开关机制。
获2003年Nobel化学奖
三、物质穿膜运输的类型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顺浓度梯度、不耗能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逆浓度梯度、耗能、需载体蛋白帮助。
水解酶
27
(2)陷窝蛋白介导的胞饮作用
陷窝由质膜脂筏区(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 脂的微结构域)内陷形成,主要结构蛋白是 陷窝蛋白(caveolin)。陷窝最后也有长颈 被掐下来形成小泡,进行穿胞运输。
二、外排作用(exocytosis)
与内吞作用相反,细胞内某些物质由 膜包围成小泡从细胞内逐步移到质膜 下方,小泡膜与质膜融合,把物质排 到细胞外的过程。
形成吞噬体(phagosome)
过程:吸附+吞进
颗粒物质吸附于细胞表面 伪足 颗粒物质被包裹 融合,吞噬物被分解
接触区域细胞膜形成 进入细胞质与溶酶体
中性粒细胞吞 噬细菌
巨噬细胞正在吞噬衰老的红细胞
吞噬作用只限于几种特殊的细胞类型
单细胞真核生物如变形虫(Amoebae)等,通过 吞噬作用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
一、内吞作用endocytosis:2种方式 二、外排作用exocytosis
一、内吞作用(endocytosis) 通过质膜的变形运动将细胞外颗粒或大分子物质包 裹在囊泡内运输入细胞内的过程。包括吞噬作用和 胞饮作用。
1.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细胞内吞入较大的固体颗粒的过程。
摄入颗粒物质
二、水和钾离子的通道
1、水通道 揭示了水快速穿膜的机制。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1891年,瓦尔岱耶(waldeyer)提出神经元这一名称,并确立了神经元学说。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一般较长,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在轴突主干上有时分出许多侧枝。

哺乳动物脑神经元的数量大概在100亿个以上。

胞体的形态和大小有很大的差别。

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成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按功能可以分成内导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

这些中间神经元的连接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这是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

(二)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为数10倍于神经元的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线路,就像葡萄架引导着葡萄的生长一样。

在发育的后期,它们为成熟的神经元提供了支架,并在脑细胞受到损伤时,帮助其恢复,起着支持作用。

胶质细胞的另一作用是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

这种绝缘层叫髓鞘,由某些特异化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髓鞘有绝缘的作用,能防止神经冲动从一根轴突扩散到另一轴突。

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行为分化的重要条件。

胶质细胞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之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比如由胶质细胞构成的脑血管屏障就可以有效防止有毒物质侵入脑组织。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一)神经冲动的含义冲动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如肌肉、腺体)的重要特性。

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细胞膜对钾离子有较大的通透性,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很差,致使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内负于外),这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叫静息电位。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篇一: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溶血现象并掌握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实验材料与用品】1. 试剂:0.85% NaCl溶液、0.085% NaCl溶液、0.8mol/L 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6% 葡萄糖溶液、2% TritonX-1002. 器具: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3. 材料:鸡血红细胞【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屏障,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分子可以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

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1. 溶血现象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的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此时的细胞膜收缩,会略有不溶性内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内不会发生溶血,但是由于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

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

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

2. 物质穿膜运输的类型(1)被动运输(不耗能)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和协助扩散。

(通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2)主动运输(耗能)需要跨膜载体蛋白的协助,这些载体蛋白起到泵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把专一溶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

(完整版)实验4__细胞膜的通透性

(完整版)实验4__细胞膜的通透性
?二等渗溶液取试管一支加入5ml蒸馏水再加入3滴稀释的鸡血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由不透明的红色逐渐澄清说明红细胞发生破裂造成100红细胞溶血使光线比较容易透过溶液
实验 五 细胞膜的通透性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JIANG Univercity
8. 5ml甘油+1ml稀释鸡血 9. 5ml乙醇+1ml稀释鸡血 10. 5ml丙酮+1ml稀释鸡血
是否溶血
时间
结果分析
六、注意事项
▪ 1、各管中加入的试剂量要一致,加入的血量也 要一致。
▪ 2、加入的血量可以少些,但不能多,否则影响 观察。
▪ 3、试管按编号的顺序加入血,应有一定的时间 间隔,加好一管,计时,混匀后,观察完, 再加下一管,再计时,再混匀后观察。
▪ 3. 分别在另外8种等渗溶液中进行同样实验。步 骤同2。
五、实验结果
将观察到的现象列入下表,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试管编号 1. 5ml氯化钠+1ml稀释鸡血 2. 5ml氯化铵+1ml稀释鸡血 3. 5ml醋酸铵+1ml稀释鸡血 4. 5ml硝酸钠+1ml稀释鸡血 5. 5ml草酸铵+1ml稀释鸡血 6. 5ml硫酸钠+1ml稀释鸡血 7. 5ml葡萄糖+1ml稀释鸡血
• 等渗溶液:又称等张溶液。渗透量相当于血浆渗透量的溶液。 等张溶液是张力相等,等渗溶液是渗透压相等。
• 等渗: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 • 等张: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属生物学概念。
如果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时,等渗和等张相等。 • 低渗还是高渗还是等渗是根据溶液与血浆的浓度比较而方的,

细胞膜通透性

细胞膜通透性

细胞膜通透性
细胞膜通透性是指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渗透能力。

细胞膜
是由脂质双层组成的,其中嵌入了许多蛋白质通道,这些
通道起到调控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的通透性有选择性,即只允许某些特定的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的进出。

这是因为细胞膜的脂质双层具有
疏水性,不易被极性分子穿过。

而一些小分子,如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层扩散进出细胞。

除了简单扩散外,细胞膜还通过蛋白质通道进行主动和被
动运输,以控制特定物质的进出。

蛋白质通道分为离子通
道和载体蛋白通道。

离子通道通过形成孔道,允许特定荷
电离子通过。

载体蛋白通道结合特定物质,通过与外部和
内部环境的浓度差来驱动物质的进出。

此外,细胞膜还有整合蛋白质和受体等分子,它们可以识别外部环境的信号,并触发细胞膜的渗透性改变,从而实现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响应。

细胞膜通透性的调节对于维持细胞内部稳定的环境至关重要。

不同细胞类型和环境条件下,细胞膜通透性可能会发生变化,以适应细胞的需要。

细胞膜的通透性

细胞膜的通透性
水溶液、1mol/L葡萄糖水溶液、3mol/L甲醇、 3mol/L 乙 醇 、 3mol/L 丙 醇 、 1/8mol/L 、 1/9mol/L 、 1/10mol/L 、 1/12mol/L 、 1/14mol/L 葡 萄 糖 溶 液 、 1/12mol/L 、 1/14mol/L、1/16mol/L、1/18mol/LNaCl溶液。
• 溶血现象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血细胞速 度的一种指标。
• 溶血现象发生的快慢与进入细胞的物质的 分子量大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进入 细胞慢,发生溶血所需时间也长。
• 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脂溶剂,但在水中溶 解度很小。碳链越长,脂溶性越大。一种 化合物在脂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其在水中溶 解度之比,称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配系数。
四、实验步骤
准备工作:小鼠采血 剪尾采血、 摘除眼球采血 、心脏采血 、断
头采血、眼眶静脉丛采血 (一)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膜通透性的影响 1.在编号的3支试管中,分别用吸管吸入2ml
1mol/L乙二醇、1mol/L丙三醇、1mol/L葡萄 糖高渗液。 2.先后分别用注射器滴加两滴血液,用手指按 住管口,倒置一次。
溶液2ml。 3.每管各加入两滴血液,按住管口,倒置一次。
1 剪尾采血 小鼠每次采血量0.1ml 左手拇指和食指从背部抓住鼠颈部皮肤,将鼠头朝下,鼠 保定后将其尾巴置于50℃热水中浸泡数分钟,使尾部血管 充盈。擦干尾部,再用剪刀或刀片剪去尾尖1-2mm,用试 管接流出的血液,同时自尾根部向尾尖按摩。取血后用棉 球压迫止血并用6%液体火棉胶涂在伤口处止血。 2 摘除眼球采血 小鼠采血量0.6-1ml 左手抓住小鼠颈部皮肤,轻压在实验台上,取侧卧位,左
手食指尽量将小鼠眼周皮肤往颈后压,使眼球突出。用眼

细胞膜通透性

细胞膜通透性

细胞膜通透性细胞膜是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外界边界,起到了隔离细胞内外环境的作用。

细胞膜不仅具有物理隔离作用,还具有物质的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膜通透性是指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能力。

细胞膜通透性的研究对于理解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机制和调控细胞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细胞膜结构与组成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

每个磷脂分子由一个疏水性的脂肪酸尾部和一个亲水性的磷酸头部组成,疏水性的脂肪酸尾部朝内,亲水性的磷酸头部朝外,形成疏水性的内层和亲水性的外层。

除了磷脂分子,还有一些膜蛋白和其他脂类分子参与细胞膜的构成。

2. 细胞膜通透性的类型细胞膜通透性可以分为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两种类型。

2.1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细胞膜运输蛋白通过能量耗费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反对物质本身的浓度梯度。

主动转运包括原位转运和胞吞作用两种方式。

•原位转运:运输蛋白通过膜蛋白通道将物质从细胞外转运至细胞内。

这种转运方式需要消耗细胞内的能量,通常使用ATP(三磷酸腺苷)作为能量来源。

•胞吞作用:细胞通过可溶性的囊泡将外界大分子物质摄入细胞内。

这种转运方式也需要细胞内的能量参与。

2.2 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指物质在细胞膜中自由扩散,沿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双层间隙或膜蛋白通道进行扩散。

被动扩散不需要细胞耗费能量。

3. 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因素细胞膜通透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分子大小、分子形状、电荷性质以及浓度梯度等。

3.1 分子大小细胞膜通透性与分子的大小密切相关。

小分子如水、氧气等可以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双层间隙进行自由扩散,而大分子如蛋白质等通常需要依赖运输蛋白进行转运。

3.2 分子形状分子的形状也会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某些长且具有分支结构的分子难以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双层间隙,需要依赖运输蛋白进行转运。

3.3 电荷性质分子的电荷性质也对细胞膜通透性产生影响。

带正电荷的分子难以通过细胞膜,而带负电荷的分子则较容易通过细胞膜。

实验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

实验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
3、显微镜下观察溶血与未溶血溶液中的红细胞形态。
注意事项 : 1. 溶血现象可用一张有字的纸来辅助识别,透过溶液能够 清晰看到溶液后方纸上的字迹时,为完全溶血。 2. 因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膜通透性有影响,所以将溶血时 间适当地延长至15min,15min时仍然不溶即判断为不溶血。 3. 实验过程中肉眼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溶血时间易受 主观因素影响,造成偏差,因此应始终由一位同学来观察 判断溶血情况,尽量减小这种主观因素导致的偏差。 4.测试时,不应强力摇晃,以免造成人为的红细胞破裂。
三、实验用品:
1、试剂: ① 蒸馏水; ② 2种低渗溶液:0.017mol/L 氯化钠和 0.032mol/L 葡萄糖; ③ 5种等渗溶液:0.17mol/L氯化钠、0.32mol/L 葡萄糖、 0.17mol/L 氯化铵、 0.32mol/L 甘油、 0.32mol/L 乙醇。
2、材料: 鸡红细胞悬液(课前制备) 3、器材:50ml 烧杯/离心管、1ml移液枪、1ml枪头、试管、试管 架、标签纸。
五、作业:
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完成下面表格。
试管序号
实验内容
是否溶血 时间
2
10ml 0.017mol/L氯化钠+1ml 稀释血
3
10ml 0.032mol/L葡萄糖+1ml 稀释血
4
10ml 0.017mol/L氯化钠+1ml稀释血
5
10ml 0.32mol/L葡萄糖+1ml稀释血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溶血现象的观察: 取试管 1支,加入10 ml 蒸馏水,再加入1 ml 制
备好的鸡红细胞悬液轻摇使其混匀,注意观察溶液颜色 的变化,由不透明的红色悬液变成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 溶液。
2.红细胞的渗透性观察 取试管一支,加入0.17 mol/L 氯化钠溶液10 ml,

细胞膜的通透性与选择性

细胞膜的通透性与选择性

细胞膜的通透性与选择性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边界,它通过调节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选择性是指它对不同物质的通过能力以及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渗透性。

本文将就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选择性进行探讨。

细胞膜的通透性是指它对物质通过的能力。

细胞膜具有半透性,即可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通过。

细胞膜的通透性是由细胞膜的磷脂双层结构所决定的。

磷脂分子在水中形成磷脂双层,其疏水烃链朝向内部,疏水头基(磷酸基)朝向外部。

这种磷脂双层的特性使得细胞膜能够阻止水溶性物质的通过,只允许脂溶性物质以及某些小分子离子通过。

细胞膜的选择性是指它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渗透性。

细胞膜通过调节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等组分来实现选择性渗透。

通道蛋白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组分,它能够形成通道,促使特定物质通过细胞膜。

通道蛋白的选择性渗透性常常由通道的结构和大小所决定。

有些通道蛋白只允许特定离子通过,例如钾通道蛋白只允许钾离子通过,而阻止其他离子的通过。

这种选择性渗透性使得细胞能够控制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差异,从而参与一系列生物活动。

与通道蛋白不同,载体蛋白在物质穿过细胞膜时会与物质结合,并通过蛋白的构象变化使物质穿过细胞膜。

载体蛋白的选择性渗透性与物质的亲和力有关。

不同的载体蛋白结合于不同的物质,进而实现对特定物质的选择性渗透。

载体蛋白通常参与大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的运输,这些物质无法直接通过细胞膜。

除了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细胞膜还通过胆固醇的存在来调节其通透性与选择性。

胆固醇是细胞膜中的一种脂类物质,它能够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

胆固醇的存在使得细胞膜更加稳定,并能够调节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渗透。

总结起来,细胞膜的通透性与选择性是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过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选择性,细胞能够实现对物质的精确控制和维持内外环境的稳定。

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选择性是由细胞膜的磷脂双层结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以及胆固醇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决定的。

细胞膜的通透性与选择性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细胞膜的通透性与选择性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细胞膜的通透性与选择性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屏障,其通透性和选择性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一、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其中镶嵌着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

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这使得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有的则镶嵌在表面,还有的附着在膜的内侧或外侧。

这些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等。

二、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膜的通透性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难易程度。

不同的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其通透性也有所差异。

1、小分子物质的通透性(1)气体分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它们是小分子且非极性,能够轻易地在磷脂分子之间扩散。

(2)水:水分子可以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穿过细胞膜,但由于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有限,水的跨膜运输还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来加速进行。

(3)脂溶性物质:像胆固醇、脂肪酸等脂溶性物质能够自由穿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因为它们与磷脂具有相似的性质。

2、离子和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1)离子:离子一般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需要通过离子通道或离子泵来实现跨膜运输。

离子通道具有选择性,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

(2)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物质通常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

三、细胞膜的选择性细胞膜的选择性是指细胞膜能够有选择地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通过。

这种选择性主要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来实现。

1、载体蛋白介导的选择性运输载体蛋白能够与特定的物质结合,然后通过构象变化将物质运输到膜的另一侧。

例如,葡萄糖进入细胞就是通过载体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进行的。

2、通道蛋白介导的选择性运输通道蛋白形成亲水性通道,允许特定的离子或小分子物质通过。

通道蛋白的选择性取决于通道的孔径、形状和带电情况。

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调节

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调节

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调节2023年,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调节成为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分界的关键部位,它的通透性直接影响到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和排泄。

本文将就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调节进行详细探讨。

细胞膜作为细胞的“门卫”,可以对不同的物质进行选择性通透。

一般来说,细胞膜的通透性可以分为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两种方式。

被动扩散是指分子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自由地通过细胞膜,在这种情况下,细胞膜的通透性是被分子自身因素所决定。

例如,脂溶性小分子可以轻松地通过细胞膜,而水溶性大分子则需要通过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主动转运是指在细胞膜上存在各种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它们通过改变化学和电学梯度的方式,主动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移到高浓度区域,这种情况下细胞膜的通透性是被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所调节的。

在细胞膜的通透性调节方面,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道蛋白一般分为离子通道和水通道。

离子通道在调节细胞膜通透性的同时,也可以调节神经传递和肌肉收缩等生理功能。

离子通道的开闭状态由电生理信号调节,例如当神经细胞传递到肌肉细胞时,神经细胞会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会调节离子通道的开闭状态,从而使肌肉细胞产生收缩。

水通道水合生成能力强,可以快速地传递水分子,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水分压力平衡。

载体蛋白主要有承运蛋白和某些酶类蛋白。

承运蛋白一般是针对大分子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细胞膜上存在的承运蛋白负责将葡萄糖等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移至高浓度区域。

其转移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调控,比如温度、酸碱度、离子浓度、ATP水平等。

某些酶类蛋白则通过将细胞外物质进行化学改变,使其成为能够被细胞摄取和利用的形式。

在细胞膜的通透性调节方面,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帮手。

例如,在基因工程技术支持下,已经可以对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进行有效的基因调控,从而使它们的功能更加专业化和优化。

此外,领先的生物芯片技术和纳米技术也为研究细胞膜通透性和调节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细胞膜的通透性与选择性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细胞膜的通透性与选择性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细胞膜的通透性与选择性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细胞膜,作为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一道守护细胞内部世界的“城墙”。

它具有通透性和选择性这两个关键特性,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咱们来聊聊细胞膜的通透性。

简单来说,细胞膜的通透性指的是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难易程度。

一些小分子物质,比如氧气、二氧化碳,能够相对容易地穿过细胞膜,这是因为它们体积小,能够自由扩散。

而像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通常就难以直接穿过细胞膜。

接下来,咱们通过几个例题来更好地理解细胞膜的通透性。

例题 1:将新鲜的红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在低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膨胀甚至破裂;而在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会失水皱缩。

这是为什么呢?答案:这是因为水分子能够自由通过细胞膜,而氯化钠离子则不能自由通过。

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内液浓度时,水分子大量进入细胞,导致红细胞膨胀;反之,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液浓度时,水分子大量流出细胞,红细胞就会皱缩。

例题 2:某物质能够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下列哪种情况会使该物质的运输速率加快?A 增加该物质在膜外的浓度B 降低细胞膜的温度C 减小该物质的分子大小答案:A。

因为自由扩散的运输速率取决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增加膜外物质的浓度,浓度差增大,运输速率加快。

降低细胞膜的温度会使分子运动减慢,从而降低运输速率。

物质的分子大小是固定的,无法改变。

了解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咱们再看看选择性。

细胞膜的选择性就像是一个严格的“安检门”,它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进入细胞。

这种选择性是由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来实现的。

比如,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够与特定的物质结合,然后将其运输进细胞或运出细胞。

通道蛋白则像一扇特定的“门”,只允许某些离子或小分子通过。

例题 3: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答案:协助扩散。

红细胞膜上有一种特殊的载体蛋白,能够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但这种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且顺浓度梯度进行,因此属于协助扩散。

细胞膜的通透性

细胞膜的通透性

姓名:XXX 系年级:2013级XXXX 学号:201300XXXXXX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膜的通透性日期:2014/9/23细胞膜的通透性一.实验目的1.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透到细胞内,可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溶液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由于溶质渗透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溶血时间也不同。

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渗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三. 实验用品1.材料鸡血2.试剂0.85%的Nacl溶液,0.085%的Nacl溶液,0.8mol/L的甲醇溶液,0.8mol/L的丙三醇溶液,6%的葡萄糖溶液,2%的Triton X-100溶液3.器材6支试管,离心机,滴管,试管架四.实验步骤1.取鸡血6ml,加0.85%Nacl溶液4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五分钟。

(RBC体积量不少于0.6ML)2.将上述离心后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的浓度。

(总体积应不少于1.2mL)3.每组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各3Ml(1) 0.85%Nacl溶液(2) 0.085%Nacl溶液(3)0.8mol/L甲醇溶液(4) 0.8mol/L丙三醇溶液(5) 6%葡萄糖溶液(6) 2%Triton X-1004.向上述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0%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观察时间1小时),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溶液中的细胞。

五.实验结果姓名:XXX 系年级:2013级XXXX 学号:201300XXXXXX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膜的通透性日期:2014/9/23不同溶液处理导致红细胞溶血的现象由表格中溶血时间可看出,蒸馏水和2%Triton X-100处理的红细胞悬液,细胞溶血很快,其次是0.8mol/L甲醇溶液,而0.8mol/L丙三醇溶液和6%的葡萄糖溶液处理的红细胞悬液,细胞溶血时间很慢。

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影响因素

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影响因素

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影响因素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都由一系列细胞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它是由脂质双层和质膜蛋白组成,起到了保护细胞内部、保持细胞完整、控制物质进出等多种重要功能。

细胞膜的通透性是指物质离开或进入细胞所需的能量障碍和分子大小障碍。

本文将探讨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影响因素。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质膜蛋白和糖蛋白等组成。

脂质双层由两层互相接触的脂质分子组成,每个脂质分子包括两个互相连接的疏水基团。

质膜蛋白可以根据它们的位置和功能分为整合蛋白、通道蛋白和受体蛋白。

这些蛋白通常是跨过整个细胞膜,形成孔道,以便物质的运输和信号传递。

糖蛋白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糖类复合物,它们形成细胞膜的糖基化区域,既可作为细胞标记物,又可参与免疫反应。

二、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膜的通透性是指物质穿过膜层的能力。

通透性主要由分子大小和分子极性影响。

通道蛋白是一种类型的膜蛋白,在细胞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存在通道蛋白,许多细胞外的溶液可以在不需消耗额外的能量的情况下渗透到细胞内部或从细胞内部穿过细胞膜。

其中,脂溶性分子能够通过细胞膜透过,水溶性分子则不能很容易地通过细胞膜。

脂溶性分子需要由扩散过程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传递,而水溶性分子必须通过载体蛋白质,利用膜蛋白促进扩散过程。

这是因为脂质分子常常只能在两层之间离散、扩散,而水和其他极性分子则离子化或极化,从而不能轻易地通过脂质双层。

三、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因素1.温度:依据易凝性的不同,物质分子的渗透性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会导致膜蛋白的三维结构失稳,通道蛋白的造孔能力减弱,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变大。

2.分子大小:细胞膜通透性随着分子大小的不同产生变化。

一般来说,更小的分子尺寸能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3.分子极性:极性分子直观上穿过细胞膜的难度比非极性分子要更高,因为它们的电荷会与细胞膜中的其他粒子并产生反应,导致穿过细胞膜的困难增加。

4.浓度差:电解质和一些非电解质成分之间的浓度差会成为细胞膜通透性变化的一个决定因素。

细胞膜通透性

细胞膜通透性

细胞膜通透性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起到安全隔离和物质运输的重要作用。

细胞膜通透性指的是细胞膜对溶质和溶剂的穿透能力,它决定了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与平衡。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通透机制和调节因素三个方面阐述细胞膜通透性。

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细胞膜由磷脂双层组成,其中的磷脂分子是主要的构成单元。

磷脂分子具有疏水头部和亲水尾部,通过这种结构,疏水头部朝向内部形成双层的脂质核心,亲水尾部则面向细胞外环境和细胞内环境。

这种结构决定了细胞膜的特异性和特性。

二、细胞膜通透的机制1. 扩散:细胞膜通透性的基本机制是扩散。

当溶质浓度在细胞膜两侧不平衡时,溶质分子会自发地沿着浓度梯度进行扩散,直到达到动态平衡。

扩散通过膜内的小孔道和磷脂双层间隙进行。

2. 载体介导扩散:某些溶质分子由于尺寸较大或电荷性质特殊,无法直接通过细胞膜。

这时,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质便起到了媒介的作用。

这些载体蛋白质可以与特定的溶质结合,穿越细胞膜,实现溶质的运输。

3. 活动转运:部分溶质的扩散需要耗费能量,这种被称为活动转运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

转运蛋白能够将溶质从低浓度区域转移到高浓度区域,以维持细胞内外溶质浓度的平衡。

三、细胞膜通透性的调节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膜的流动性,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

2. pH值:细胞内外的pH值差异也会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当细胞外环境的pH值发生变化时,细胞膜上的酸碱传感器会调节细胞膜通透性,以维持酸碱平衡。

3. 细胞膜蛋白: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调节着细胞膜通透性。

例如,通道蛋白质可以打开或关闭细胞膜上的通道,控制溶质的通入或通出。

总结:细胞膜通透性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物质的平衡和正常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通过扩散、载体介导扩散和活动转运等机制,细胞膜实现了对不同溶质的选择性通透。

此外,温度、pH值和细胞膜蛋白等因素也调节着细胞膜通透性。

深入了解细胞膜通透性的机制和调节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过程与规律。

山东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山东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山东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山东高考生物考试的一部分,其内容丰富多样。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必背的知识点是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山东高考生物的必背知识点,帮助学生有效备考。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

山东高考生物考试中经常涉及到的细胞结构与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

1. 细胞膜:细胞的外部边界,控制物质的进出。

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双分子层,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2. 细胞壁: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为细胞提供支持和保护。

3. 细胞质:位于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包括细胞器、细胞器外质和细胞骨架。

4.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

二、遗传与进化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山东高考生物考试的重点内容。

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和机制,对于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1. 遗传基因的概念:遗传基因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2. 遗传的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显性和隐性、分离和自由组合)、染色体遗传规律(单倍体和二倍体)、联锁遗传规律等。

3. DNA的结构与功能: DNA是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糖、磷酸和碱基,具有携带遗传信息和控制生命活动的功能。

4. 进化与适应:进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生物多样性和增强适应性的过程,包括自然选择和突变等机制。

三、生物的生长与发育生物的生长与发育是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也是山东高考生物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了解生物的生长与发育机制,可以帮助理解物种的生命过程和生命规律。

1. 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基础,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2. 各种生长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细胞增值、细胞分化等。

3. 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根的生长、茎的生长和叶的生长等。

4. 动物的生长发育:包括胚胎的发育、个体的生长和形态的发育等。

四、生物的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生物的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也是山东高考生物考试的重要内容。

实验七细胞膜的通透性

实验七细胞膜的通透性
Hale Waihona Puke 溶质葡萄糖 NaCL
物质的量浓度 1/8 1/9 1/10 1/12 1/13 1/14 1/16 1/18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红细胞置于乙二醇、丙三醇(甘油)、 葡萄糖等摩尔浓度的高渗液中,乙二醇 等分子进入红细胞,使细胞内渗透压提 高,导致水分进入,细胞膨胀,细胞膜 破裂,细胞溶血。 溶血的快慢与进入物质的分子量大小有 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进入细胞慢,发 生溶血所需时间长。
脂溶性大小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脂溶性大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实验原理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有的溶质可以进入细胞有的不能进入渗入的物质可以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促使水分进入细胞使细胞膨胀进而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细胞溶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就是溶血现象
实验7 细胞膜的通透性
0.156
溶血时间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1)将试管编号,注明溶质名称及物质的浓度。 (2)按编号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及氯化钠溶液2mL。 (3)每管各加入2滴鸡血溶液,按住管口,倒置一次。 (4)室温放置15min,观察溶血的浓度,确定等渗浓度。 (5)记录结果。 (6)计算等渗系数。
实验步骤
1、相对分子质量对膜通透性的影响 (1)在3只试管,分别加入2mL 1M 乙二醇、丙三醇 和葡萄糖高渗液。
(2)用吸管加2滴鸡血溶液,用手指按住管口,倒置一 次。
(3)观察溶血现象,最长延至10min。 (4)将实验结果列入如下表格。
溶液 1M 乙二醇 1M 丙三醇 1M 葡萄糖
相对分子质量 溶血时间 62 92 180
实验目的:

山东大学-细胞膜的通透性

山东大学-细胞膜的通透性

一、实验名称细胞膜的渗透性二、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原理以与各类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了解溶血现象与其发生机制。

3、比较不同大小或不同溶解性的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三、实验原理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透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溶液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由于溶质渗透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溶血时间也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渗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2、溶血现象: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的现象。

哺乳动物血浆的等渗溶液为0.85%NaCl溶液,红细胞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因水渗入,红细胞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逸出。

在体内,溶血可为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体反应(如输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种机械性损伤、红细胞内在(膜、酶)缺陷、某些药物等引起。

溶血性细菌,如某些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可导致败血症。

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和某些溶血性蛇毒含卵磷脂酶,使血浆或红细胞的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使红细胞膜分解。

3、不同物质的溶血速度:影响因素:脂溶性越大的分子越容易穿膜;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穿膜;非极性物质比极性物质越容易穿膜;不带电荷的分子容易穿膜。

有通道蛋白容易穿膜。

(1)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0.85%的NaCl溶液。

(2)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0.085%的NaCl溶液。

(3)甲醇:小分子、亲脂性的非极性分子甲醇为低渗溶液,容易溶解于脂双层,并迅速透过,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

(4)丙三醇,作用与甲醇的作用相似,都是脂溶性分子,由于分子量的增加,分子的增大,溶血时间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郭雪飞系年级2014级生物基地班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题目细胞膜的渗透性学号201400140095 一、实验名称
细胞膜的渗透性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原理以及各类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3、比较不同大小或不同溶解性的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三、实验原理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透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溶液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由于溶质渗透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溶血时间也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渗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2、溶血现象: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的现象。

哺乳动物血浆的等渗溶液为0.85%NaCl溶液,红细胞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因水渗入,红细胞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逸出。

在体内,溶血可为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体反应(如输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种机械性损伤、红细胞内在(膜、酶)缺陷、某些药物等引起。

溶血性细菌,如某些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可导致败血症。

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和某些溶血性蛇毒含卵磷脂酶,使血浆或红细胞的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使红细胞膜分解。

3、不同物质的溶血速度:
影响因素:脂溶性越大的分子越容易穿膜;
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穿膜;
非极性物质比极性物质越容易穿膜;
不带电荷的分子容易穿膜。

有通道蛋白容易穿膜。

(1)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0.85%的NaCl溶液。

(2)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0.085%的NaCl溶液。

(3)甲醇:小分子、亲脂性的非极性分子甲醇为低渗溶液,容易溶解于脂双层,并迅速透过,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

(4)丙三醇,作用与甲醇的作用相似,都是脂溶性分子,由于分子量的增加,分子的增大,溶血时间增加。

(5)葡萄糖,作用也和甲醇相似,脂溶性大分子,分子量更大,溶血时间更长。

(6)TritonX-100,它是一些具有亲水的极性基团和疏水的非极性基团的长链分子,可与脂双层形成混合微团,它们主要与蛋白质疏水部位相互作用,一般不会引起蛋白质变性。

它是一种非离子型去垢剂,离子型去垢剂与蛋白结合后可改变蛋白质结构,使之变性,尤其是加热后可使蛋白质解离为单体,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等。

多种去污剂可以溶解细胞膜上的磷脂化合物,从而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细胞内物质。

四、实验材料
1、材料
鸡血。

2、试剂
0.85%NaCl溶液、0.085%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6%
姓名郭雪飞系年级2014级生物基地班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题目细胞膜的渗透性学号201400140095
葡萄糖溶液、2%TritonX-100
3、器材
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

五、实验过程
1、取鸡血6ml,加0.85%NaCl溶液4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RBC压积量不少于 0.6mol)
2、将上述离心后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已完成),每组取血1.5mL左右。

3、每组取6支离心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各3ml:
(1)0.85%NaCl溶液
(2)0.085%NaCl溶液
(3)0.8mol/L(0.3mol/L等渗)甲醇溶液
(4)0.8mol/L(0.3mol/L等渗)丙三醇溶液
(5)6%(5%等渗)葡萄糖溶液
(6)2%(1.5%等渗)TritonX-100
4、小组各成员分工合作,向上述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0%红细胞悬液2滴,轻摇混匀,宏观观察离心管中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溶液的细胞。

对于丙三醇溶液,每10分钟对比一次颜色,每20分钟镜检一次细胞;对于葡萄糖溶液,每20分钟对比一次颜色,每30分钟观察一次细胞。

时间为1个小时即可。

5、拍照记录,清晰装片,整理实验台。

六、实验结果
1、比色结果:
等渗与低渗甲醇与等渗等渗与TritonX-100
姓名郭雪飞系年级2014级生物基地班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题目细胞膜的渗透性学号201400140095
等渗与葡萄糖30分钟等渗与葡萄糖60分钟
等渗与甘油20分钟等渗与甘油40分钟等渗与甘油60分钟
姓名郭雪飞系年级2014级生物基地班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题目细胞膜的渗透性学号201400140095
2、镜检结果:
(1)甘油:
1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50分钟 60分钟
姓名郭雪飞系年级2014级生物基地班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题目细胞膜的渗透性学号201400140095 (2)葡萄糖:
20分钟
40分钟
60分钟
姓名郭雪飞系年级2014级生物基地班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题目细胞膜的渗透性学号201400140095 (3)甲醇:
(4)低渗:
(5)TritonX-100:
姓名郭雪飞系年级2014级生物基地班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题目细胞膜的渗透性学号201400140095 (6)等渗:
3、破裂过程展示
姓名郭雪飞系年级2014级生物基地班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题目细胞膜的渗透性学号201400140095
七、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上述实验所得数据,细胞的溶血时间与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成正比,各溶血时间不同,说明细胞膜对于不同的物质通透性不同,具体解释如下:
1、0.85% NaCl溶液与鸡血细胞是等渗溶液,所以不能溶血。

2、0.085% NaCl溶液为低渗溶液,能够使红细胞吸水涨裂。

浓度越低,与细胞的渗透压相差越大,渗透作用越强,越容易发生溶血。

水分子引起细胞溶血的速度最快,是由于细胞膜上有水孔蛋白的存在,由于有水孔蛋白参与了水分子的易化扩散,其进入细胞的速度远比水分子的简单扩散快得多。

3、血细胞在相同浓度的甲醇,丙三醇,葡萄糖中都能溶血,但是时间不同,甲醇最快,其次是丙三醇,葡萄糖最慢。

也就是说,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分子增大,溶血时间增长,这说明溶血时间的长短不但与分子的极性有关,还与分子的大小有关。

4、非离子型去垢剂TritonX-10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可与脂双层形成混合微团,主要与蛋白质疏水部位相互作用,不会引起蛋白质变性,从而是红细胞内物质渗出,发生溶血现象,溶血速度相对较快。

5、影响溶血速度的因素:
脂溶性越大的分子越容易穿膜;
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穿膜;
姓名郭雪飞系年级2014级生物基地班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题目细胞膜的渗透性学号201400140095 非极性物质比极性物质越容易穿膜;
不带电荷的分子容易穿膜。

存在特定通道的物质容易穿膜。

6、溶血细胞变透明的原因?
红细胞悬浮液之所以不透明,有两个因素是因为红细胞较大,具有遮光能力,另一个因素是红细胞内部有大量血红蛋白,周围溶质的屈光度略有不同。

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得红细胞可以折射光线,最终变得不透明。

而当红细胞溶血后,血红蛋白释放到溶质中,其直径在10纳米数量级,不足以反射或折射波长在400~800纳米的可见光。

同时细胞膜内外的介质相同,于是就变得相对透明了。

7、溶血细胞悬液变红的原因?
细胞胀破后,内容物流出,血红蛋白流出,直接暴露在视野下,没有细胞膜的遮挡,所以会变红。

八、总结改进
1、低渗、甲醇溶血太快,可以提前调整好显微镜的焦距,以免在调节焦距的过程中浪费时间。

另外,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避免自己操作是取放物品浪费时间。

2、试管中有红细胞和测试溶液时,不应强力摇晃,以免造成人为的红细胞破裂。

3、即使细胞在等渗溶液中短时间内未发生溶血现象,但是细胞长时间处于等渗溶液中也会发生溶血现象。

4、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使用可以自动拍照的显微镜,拍照迅速、清晰、准确。

5、可以继续研究加入氯化钾、硝酸铵的强弱电解质对溶血的影响,研究细胞膜的通透性。

附件:细胞溶血视频(以甲醇为例)
细胞溶血gi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