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准时间测定表
作业测定--标准时间
作业测定–标准时间引言标准时间是指世界上统一接受和采用的时间计量标准。
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准确的时间掌握对于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作业测定以获得准确的标准时间。
作业测定的概念作业测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精确的测量过程来确定特定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
作业测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工作流程,并作出合理的时间安排。
测定方法直接时间测量法直接时间测量法是指通过观察工人完成一项任务所花费的实际时间来测定作业的标准时间。
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1.确定测定对象:选择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测定对象,并确保工人能够熟练完成该任务。
2.观察和记录:观察工人完成任务的每个步骤,并记录每个步骤所花费的时间。
3.计算总时间:将各个步骤的时间相加,得到完成整个任务所需的总时间。
4.重复测定:对同一任务进行多次测定,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数据库法标准时间数据库法是指借助已有的标准时间数据来测定作业的标准时间。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常见且重复性较强的工作任务。
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标准时间数据库:收集和整理已有的标准时间数据,并建立一个标准时间数据库。
2.匹配和调整: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的特点,从标准时间数据库中找出相似的任务,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3.确定标准时间:通过标准时间数据库中的数据和调整结果,确定工作任务的标准时间。
速度性测定法速度性测定法是指通过对工人完成任务的速度进行测定来确定作业的标准时间。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要求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固定数量任务的工作环境。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测定对象:选择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测定对象,并确定任务的标准数量。
2.测定时间:观察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次数,并记录每次完成的时间。
3.计算标准时间:将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次数除以标准数量,得到每个任务的平均完成时间。
4.验证和调整:将测得的标准时间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验证,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作业测定的应用领域作业测定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作环境,包括生产、制造、物流、服务等。
标准工时及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的方法-合成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PTS法)
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 需要的时间,而不是通过直接观察或测定。由于能精确地说明动 作并加上预定工时值,因而有可能比用其他方法提供更大的一致 性。而且不需要对操作者的熟练、努力等程度进行评价,就能对 其结果在客观上确定出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的特点
客观性:
对于某一标准化了的作业操作,标准时间是不以人们的意志 而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一个量值。
可测性:
只要将作业标准化了,就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操作进行测定, 以确定标准时间的量值。
适用性:
标准时间是以普通熟练工人以正常速度能完成某项作业的劳 动标准时间,不强调以过分先进或十分敏捷的动作完成某项操作 的时间,所以它应该是易于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作业测定的方法-直接法
秒表时间研究
秒表时间研究是利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在一段时间内对作 业的执行情况直接的连续观测,把工作时间以及与标准概念(如 正常速度)相比较的对执行情况的估价等数据,一起记录并给予 一个评比值,再加上一定的宽放值,最后确定出该项作业的时间 标准。
工作抽样
工作抽样是在较长时间内以随机的方式分散地观测操作者。 利用分散抽样来研究工时利用效率,具有省时、可靠、经济等优 点,因此,成为调查工作效率、合理制定工时定额的通用技术。
确定操作方法
在测定之前,要先确定最佳的作业方法,才能按照正确的、 通行的某种测定来确定使用可行的最佳作业方法时的标准作业时 间。这样一来,一次确定了的标准时间可作为推进生产的管理计 划,且作为控制和评价的基本尺度而得以应用。
确定材料规格
在机械加工中,不同的材料一般应选用不同刀具,不同的加 工尺才有不同的加工次数。因此,在时间研究之前,必须先就材 料规格的标准化进行讨论,并予以确定。
作业标准时间测定
作业标准时间测定
作业标准时间测定是指对一个任务或作业的完成时间进行测量和评估,以确定其所需的标准时间。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任务分析:对任务进行彻底的分析,确定任务的具体要求、步骤和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2. 动作分解:将任务分解成更小的动作或操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测量每个动作的时间。
3. 方法研究:研究和确定最佳的方法或步骤,以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
4. 标准时间计算:使用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如时间研究、工作测量等,对每个动作的完成时间进行测量,并计算出任务的总标准时间。
5. 校准和验证:对所测量的标准时间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业标准时间测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一个任务的标准完成时间,以便进行生产计划、人力安排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决策。
它可以帮助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并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工作量和时间要求。
工时分析及标准工时测量方法
12/130
1.8 标准工时的用语
名称
定义
例
主体作业
作
业
宽
附属作业
放
准备作业
生理宽放
人
Personal
为
宽 放
疲劳宽放 Fatigue
管
作业宽放
理
宽
放
工厂宽放
Job
特殊宽放
作业目的本身在进行中的作业 (让材料变形)
• 加工,组装,变形,变质,切割
观测每一瞬间并进行评价,这种方法是有效率 的,但在评价的精度上还存在问题
一面把与规则作业时不同的作业因素加以分类, 一面进行测定
在影片上用一般的速度记录并进行分析。通常连 续记录时间约为3分钟
在VTR和影像盘上以每秒30间隔或60间隔的通常 速度记录并分析
终日观测被测对象,并记录工作状态。观测效率 差,难于测定自然状态
跟主体作业以相同的CYCLE发生, 并附属于它的作业 (材料无变形)
每批次发生1回的 准备及整理时间
• 部品的附着、去除等的手工操作 • 机械操作 • 测量,检查
• 作业交替,作业准备,机械及工具的准备 • 作业场所的整理
在作业中出现的生理需求的行为补偿
• 上洗手间,喝水,擦汗等 生理宽放,工厂统一设定
为了恢复由作业环境/条件导致的身体上、精神 上的疲劳而制定的休息、作业速度减慢等延迟补偿
在作业途中不规则地、偶然地发生。由于发生频率 不定而很难包含在正规作业的作业补偿
• 为了恢复的休息 • 为了恢复的作业速度减慢
环境:热,温度,照明,GAS,灰尘,噪音,湿 气
•去除刀具上的铁屑 •细长线的缠成一团, 喷嘴堵塞等 •作业中的紧急联络, 协议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含表格)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ISO9001-2015)1目的1.1应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制定标准工时,编制标准工时表;1.2将标准工时导入标准工时库应用于生产管理。
2范围2.1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车间。
3职责3.1车间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制定工艺流程,测量标准工时,编制标准工时表;积累、分析工时数据,制定通用作业工时标准(运用综合数据法);3.2生产车间经理:负责标准工时表的执行,按标准工时表排定的工位及作业内容组织生产,审核各班组生产日报表;3.3工艺工装职能:负责对标准工时表校对、审核;3.4燃具产品部长:负责对标准工时表审定、批准;3.5综合管理职能:负责标准工时导入标准工时库,各功能模块应用输出,并应用于生产管理;3.6技术管理职能:负责标准工时表归档管理,发放;4工作流程图5工作程序5.1标准工时制定原则5.1.1在产产品:所有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必须制定相应品名的标准工时,超过3年未生产产品的标准工时表可以不维护更新,但保留旧版电子档,以备查看;5.1.2新增产品:新产品试产时需制定一个临时工艺流程图,在批量生产后5个工作日须发行新版正式标准工时表;新版标准工时表版本号统一定为“00”版;5.1.3工艺变更:当生产工艺发生变更时,须调整相应变更工位的工时数据,并升级发行新的标准工时表,版本号为原版本号加“1”,并在表上相应位置注明升级原因。
例:原版为“00”版,升级后发行版本为“01”版,以此类推。
5.1.4制程改善:当对生产制程进行改善时,改善成果将通过“标准工时”的降低,“线平衡率”的提高来体现;改善完成后须升级标准工时表,以进行相应措施的固化;5.1.5与实际差异过大:当正式版标准工时表投入使用后,若发现与生产实际存在较大差异时,需要就部分或全部工位进行重新观测分析,再升级发行新版标准工时表;差异过大的标准为:在去除外部影响与内部问题后的产出工时与投入工时的差异超过10%;5.2数据测量标准工时制定初期阶段以秒表法为主,待积累了大量的作业单元数据进行分析后,再运用综合数据法制定常用作业的工时标准参数表,以在后期制定标准工时时直接取用,提高制作效率。
作业测时---作业测定的时间研究
模特法实例某厂有一条汽车用发电机的装配生产线。
现介绍如何用作业测定的方法确定该流水生产线的标准时间并对其进行改善。
该发电机装配主要包括:前盖、轴承、轴承盖、定子、压块及螺钉、转子、后盖总成(包括后盖和整流桥)、皮带轮、调节器、硅脂、集电环保护套、黑罩盖和一些装配件。
第1工位动作因素分析双手操作程序作业内容上料定位工位号 1 工作地布置位置MOD数139 时间秒 17.931 定员 1 单元左手时间右手动作叙述分析式次数MOD 次数分析式动作叙述 1 从工位器具中拿取前盖并判断型号M4G1E2D3 1 102 将前盖放置于随行板上 M4P2 1 63 从工位器具中拿取定子并判断型号M4G1E2D3 1 104 将定子放入前盖M4P5 1 9 5 校正定子位置M2R2 1 4 校正定子位置6 校正引出线M1R2 3 9 3 M1R2 校正引出线7 取压板M3G3 4 24 4 M3G3 取螺钉8 组合压板与螺钉M3P5 4 32 组合压板与螺钉9 32 4 M3P5将组合件插入前盖镙孔 10 按下绿色按钮放行M3G0 1 3 1 M3G0 按下绿色按钮放行总计139 UT通过对这八个操作单元的10次观测,得到每个操作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
单元1,2,3,5,6,8的评比系数为110%,而第4,7操作单元的评比系数为100%,以第1单元为例,(宽放率为15%)则:正常时间观测时间X 评比系数0.143 X 110% 0.157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 X(1+宽放率)0.157 X 1+15% 0.181 如此类推,将各单元的标准时间之和求出后,即得组装手电筒的作业时间。
感动中国人物――蓝领专家孔祥瑞天津港(集团)煤码头公司孔祥瑞操作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高级技师。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
武汉理工大学杰出校友。
他先后主持开展技术革新项目150多个,获多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效近9600万元,成为人人敬佩的“知识型产业工人”。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
7 15
8 16 一致性
作业员
调整系数 熟练度 名称 1 9 2 10 3 11
4 12 努力度
5 13
6 14 工作环境
7 15
8 16 一致性
作业员
调整系数 熟练度 作业运作整体观察
剔除异常值
合理观测次数
正常时间
宽放率
标准工时
KEEP ON GOING FOR EXCELLENCE
标准工时测 定方法
剔除异常时值
制定 ST
车间提供 作业员档案
KEEP ON GOING FOR EXCELLENCE
标准工时测 定方法 二、测定方法
1、小组成员ST观测技术培训(略) 2、 MSA 分析(略) 3、划分作业单元(略) 4、拟定标准作业(略) 5、剔除异常时值与计算合理观测次数(略) 6、车间提供作业员档案(略) 7、观测工时 方法:1)、ST观测时段 9:00—11:00 、15:00—17:30,两时段内观 测次数大致一样; 2)、被观测人在岗工龄半年至3年; 3)、按划分后作业单元测时; 4)、测在现有工作环境下,用标准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 练作业员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作业时间; 5)、测量时被测人作业无外部作业与外界打扰,否则重测; 6)、按观测记录表记录相关事项; 7)、当第2)项不满足时用MOD法制定ST; 8)、当另类型号与已经型号作业方法、动作、负荷基本一致时,直接 引用,由IE工程师评定; 9)、其它见附表;
KEEP ON GOING FOR EXCELLENCE
标准工时测 定方法
NO. 主流程
划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单元表
流程子作业
1
2
3
4
KEEP ON GOING FOR EXCELLENCE
标准工时和效率计算综述
2003年2月5-28日 •在F线试点,两种 计算方法同时计算 ,比较差异,找出 问题: •效率计算方法改变 ,将CTV生产线按 工艺分为几段进行 效率计算,并进行 分段改善。
2003年5月~ 2003年4月1-30日 •根据F线的经验选 •根据F线及内销线 •根据2-4月的改善 一条内销线推广, 的经验选一条外 的经验推广到彩电 进行差异分析改善 销线推广,进行差 厂; •在次阶段F线继续 异分析改善 •ST计算系统按计划, 实施此方法; •此阶段共有2条生 已可以实施; 产线已实施该方 •财务核算的标准时 法 间开始变更; •ST及效率正实施; 2003年3月1-31日
效率的计算(另外一种分析方法)
工时的构成 效 率 测 运 综 转 合 作 效 效 业 率 率 效 总出勤工时 作业者的实绩工时(测定 工时) 合格品完成工时
作业者责任 损失工时
定
管理者责任 的损失工时
综合效率=良品所需工时/总出勤工时 =运转率 x 作业效率
运转率 =实绩工时/总出勤工时 作业效率= 良品完成工时/实绩工时
100 ~ 130 %
15/17
作业效率浪费要因分析
区 分
少量的作业终止, 浪费(IDLE) 作业节奏 无视标准作业方式 作业者责任的 不良损失
1.发生在作业开始和结束时, 1.动作的有效性 中间休息前后发生的浪费 (适合程度和熟练度) -动作的正确度
内
2.作业变更时的浪费
3.周围环境的不必要整理 (夹具的粗糙整理)
实动工时 (直接工时-无作业工时)
再作业 纯作业工时 标准 效率 (实动工时-再作业) 工时 损失 生产量 良品完成工时 作业者责任 工时 (生产量*ST) 损失工时
作业效率= 良品完成工时/总出勤工时 效率=良品所需工时/直接工时 能率=良品完成工时/纯作业工时 可动率=实动工时/直接工时
标准工时及工时测定
第30页←共30页
宽放率 取值
1、影响宽放率取值的因素:作业因素、疲劳因素、生 理因素、管理因素、其他特殊因素。
2、宽放率取值范围:作业(2%)、疲劳(3%)、生理 (3%)、管理(1%)、其他特殊(1%)。
第13页←共30页
标准工时必须依据的基本条件: 要使标准工时建立在客观而且可以信赖
的基准上,就必须先设定一定的标准,这就 是标准工时制定的基本条件:
思考:如何进行精准的计划与正确及时的执行与管理?
第3页←共30页
管理水平越高的企业,越懂得 运用计量化管理方式,欧美日 本企业如此,我们国家成功的 企业也是如此。基本所有的企 业老板,都会设立一些“绩效 指针”(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第4页←共30页
案例----制造与生产管理模块: 比如说,王经理订定了严格的目标平均
在正常作业环境状态下; 确定而且最好是迄今最佳的工作方法; 适任合格的作业员; 以一定的正常的速度进行作业。
第14页←共30页
(1)正常的作业环境 比如最适合人体作业的环境温度是20摄
氏度,不会潮湿粘腻,没有烦人的噪音与刺 眼的炫光,而且以站立或其他不会太疲劳的 姿态作业。
如果超出这种舒适条件范围, 就必须加入宽放。
标准工时及工时测定
第1页←共30页
2013年6月
目录
计量化管理的必要性 标准工时的结构与基本条件 测定标准工时的方法 标准工时的应用方向 秒表测时法的运用 试题
第2页←共30页
一、计量化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经营绝对不是玩麻将赌牌, 可以靠运气致胜,而必须依赖 精准的计划与正确及时的执行 与管理,否则所投下的宝贵资 金很快就被消耗掉,甚至在不 知为何失败的困惑中倒闭。
标准工时测定方式
理想 优 良 平均 可 劣 备注:设 某项作业 在测时测 定之时, 评被观测 者的熟练 系数为 B2,努力 系数为 C2,经查 系数表: B2=+0.08 ,E2=+0.0 2,若平均 值为 0.075min ,则正常 工时 =0.075* (1+0.08 +0.02) =0.083mi n.
2.平准化 评比 主要将影 响速度的 原因区分 为四大原 因,即熟 练程度、 努力程度 、工作环 境、和一 致性,每 一要项
(3)有温度变化较大 (4)温度变化极大,对人不利 (1)光照度在标准之间 (2)正常一般照明水平 (3)光线弱或过强,影响人的情绪 (4)非常弱的光线并且明暗变化剧烈,严重影响情绪 (1)地面光洁 (2)普通状态地面 (3)潮湿不干净 (4)潮湿容易滑倒的地面
一、标准 工时观测 次数
作业周期时间(min) 40以上 20-40 10-20 5-10 2-5 1.0-2.0 0.75-1.0 0.5-0.75
0.25-0.50 0.10-0.25 0.10以下
GE观测次 数表
二、标准 工时异常 摒除法
1、标准 差和平均 值法 先计算出 所收集数 值的标准 差和平均 数,一般 取2个标 准差为范 围,以平 均数为中 心, 将超过或 低于平均 数2个标 准差的观 测值全部 去除,再 重新计算 平均值。
2、算术 平均法
观测次数 3 5 8 10 15 20 30 40 60 100 200
求算所收 集数值的 算术平 均,求出 比总平均 高或低于 一定比例 者,例如 高于 30%,低 于25%。
三、宽放 的制定
ST标准工时
支付的工资与作业效率
(人均时效) 直接挂钩。
PAC系统 运用
效率分析系统实施,定期 分类分析效率状况
70 ~ 80 % 95 ~ 105 %
100 ~ 130 %
15/17
作业效率浪费要因分析
区
少量的作业终止,
分
浪费(IDLE)
作业节奏
1.发生在作业开始和结束时, 1.动作的有效性
中间休息前后发生的浪费 (适合程度和熟练度)
个人效率 实绩卡
周间效率 实绩卡
效率 月报
个人 作业指导
实绩检讨 会议
生产性 报告
标准时间 履历管理
(作业方法,变更时间)
14/17
各种管理方式下的作业效率
管理方法
内容
作业效率
25
50
75
100
125
个人节奏
工资以日工资形式 (不测效率)
50 ~ 55 %
效率管理
工资以日工资形式 (测效率)
效率管理
-不能把实绩时间分类后集中起来 -不应该是从实绩值换算过来的 -不能从靠经验图纸转化过来 2.不过度超过富余率
-富余率过公高会成为该公司特有的尺度,失去普遍性和公正性
-不能把间断性,突发性发生的平均作业时间定为标准时间 3.正常速度(Normal Pace)变为激励速度(Incentive Pace)
带来的材料等待,
作业等待,设备故
障,会议,议论等。
7/17
标准时间在效率计算中的重要性
1.应该是具有科学根据的标准时间 -适当性:管理者和作业者认为是适当的尺度,误差应该少。 -普遍性:具备一般的标准作业速度,稳定的尺度。 -公正性:使大家认为公平,且国际通用的。
标准工时及工时测定
5
钻孔
16.8
6
热处理
-
其次,标准工时应该包括准备工时与单件工时 ,而且要个别测定。
比如说,有一个铝压铸件的工件,在压铸的作业 站,首先要换模具,预热加温新模具到几百摄氏度, 使其达到铝锭熔解程度,这段时间大约需40分钟, 这是没有产量的,称为准备工时。然后操作压铸机依 作业标准合模、开模,一件一件产出工件,这是单件 工时,以一件一件单独计算,所以该生产批的总时为 :
Ⅰ、很少有作业员会老老实实记录开始、截止时分,大 多在下班时才勉强凭记忆写出来。
Ⅱ、大部分人甚至会把上厕所、休息、等待停闲时间都 算入作业时间。
每个人的工作方法不同,效率速度不同,这种资料只能 算是承认既成事实而已,无法精确分析出可靠的标准。
3、秒表测试法: 这是最早开发出来的科学方 法,它强调到车间
其次,这项工作必须由受过基础训练的人,才可以做测时的对 象,因为没有受过基础训练的人,未具备熟练度,边想边做的速 度绝对不能达成合理的水平,如果已受过基础训练,但工作进行 时受到不当的影像,就需要动用评比等方式去调整。
(4)正常的速度 凡是正常人都会有正常的速度,彼此间的差异
不可以太大。 在IE的定义中,一个正常人,能在26秒内发完
五、秒表测时法的运用
秒表测定工时标准,是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先生在1913年左右所创造 的,被称为开发计量化管理的第一线曙光。 到目前为止,它还是全世界运用最普遍的方法,即使有些古老, 但是,不可能被其他新开发的技巧所完全取代。
•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aTaylor,1856~1915)毕业于哈佛 大学,是美国著名发明家和古典管理 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科学管理之父”。
比如说,作业员难免要上厕所,要喝茶解渴或者稍作休息来克服疲劳 ,甚至会有一些工作前后的琐碎事项整理,这些都需要以宽放 (Allowance)来弥补。因而标准工时调整为:
作业标准时间测定表
分析日期
作业编号
作业名称
设备工具名称
说明
测量
数量
时间
平均
测量
次数
时间
平均
测量
பைடு நூலகம்次数
时间
平均
合计
评比
标准
实际时间
审核分析人
表格说明(使用时删除):
1、该表格主要用途包含不局限于学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主要针对对象为白领、学生、教师、律师、公务员、医生、工厂办公人员、单位行政人员等。
2、表格应当根据时机用途及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该表格作为使用模板参考使用。
3、表格的行列、文字叙述、表头、表尾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