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组培方法与制作流程

合集下载

茶树组培高效快速育种新技术

茶树组培高效快速育种新技术

定 的壮 苗 阶段 。 苗 培养 基 采用 无激 素 的 M 培 养 基 即可 。将 壮 S 在 增 殖培 养 基 中形 成 的 5m 以 上 的大 苗从 基 部 切 下 ,将 基 部 c
附近的丛生芽继续转移到增殖培养基 中进行增殖培养, 而大苗 则可转接到壮苗培养基上 , 经过约 2 天左右的壮苗阶段后 , 0 其 苗 逐渐 变 的粗 壮 , 一 定程 度 的木质 化 后 , 进行 移栽 。 具有 即可
4 .组 培 苗 的 移 栽
组培苗经过 2 0天左右的壮苗后 ,在移栽前将组培苗的
时 间才能在生产 中体现 出来 , 因此 茶树新 品种 的培 育与推 广速度 十分缓 慢。而组织培养技术则 可大大加快此进程 。
中国农业科 学院茶叶研究所开发 了基 于组 织培养的茶
树 快 速 育 种 新 技 术 , 技 术 可 大 幅缩 短 茶 树 育 种 周 期 , 快 该 加
施 肥 效应 『l J_ 肥料 ,0 1 5) — 3 土壤 20 ( : 1. 9
2 ・ 0
[ 1 】陈文祥, 游文芝, 陈明华, 福 建省茶 园水土流失现状 等.

组培苗经过 生根处理移栽 后一般 3 0天左右开 始生根 ,
到 6 左 右 基 本 生 根 完 成 , 目前 组 培 苗 的 移 栽 成 活 率 在 0天
苗成苗后的大田移栽
1 树 胚 的培 养 与 萌发 .茶 萌 发 培养 基 采 用 MS B .+ T .+B 01 G 3 。在 + A1 K 1 I A .+ A3. 0 0 0
年 以 上 时 间 , 国 家 级 良种 则 需 时 可 长 达 2 左 右 , 中 而 0年 其 13以上 的 时 间 是 用 在 繁 殖 各 级 试 验 所 需 苗 木 上 。 而 茶 树 / 新 品种 育 成 后 , 需 要 1 左 右 的 原 种 扩 繁 时 间 , 能 达 还 0年 才 到 一 定 规 模 的 育 苗 能 力 , 品 种 的 品 种 优 势 则 需 要 更 长 的 新

茶树无性系穴盘苗快速建园栽培技术的制作流程

茶树无性系穴盘苗快速建园栽培技术的制作流程

图片简介:本技术介绍了茶树无性系穴盘苗快速建园栽培技术,包括如下栽培步骤:定植、茬口安排、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穴盘繁育的茶苗根系保持完整,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比裸根苗普遍增加30个百分点,可以保证一次成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无性系茶叶品质优良、上市早(一般会提前715天),亩均经济效益都在5000元以上,是常规茶园的2倍左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要求1.茶树无性系穴盘苗快速建园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栽培步骤:(1)定植开垦前清除地面上的杂草、树桩、石头等,保留不妨碍种茶的树木作茶园遮阴树或间种银杏、香樟,水杉等绿化苗木,平地茶园栽植防护林;茶园内开挖种植沟,按照单行条植、双行条植的种植规格,在定植沟内开定植沟(或穴),将茶苗置于定植沟(穴)内;(2)茬口安排茬口:春栽:2月上旬-6月底;秋栽:9月上旬-12月底;品种:适制绿茶品种;适制红茶品种;育苗:成品穴盘茶苗;(3)田间管理茶园灌溉:微喷灌和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借助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与灌溉水一起,均匀的输送到茶树根部;茶树树冠管理:定型修剪和轻修剪;定型修剪:春茶前定型修剪三次;轻修剪:每年修剪,保留叶层厚度5cm;(4)病虫害防治农业措施: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物理防治:1.灯光诱杀:安装黑光灯、太阳能杀虫灯等;2.糖醋液诱杀:定时清除诱集的害虫,每周更换一次糖醋液;色板+性信息素诱杀:3.色板(黄\绿\橙色),每亩15-20张,色板高出茶棚约10厘米,害虫高发期6周更换一次,其他时间10周左右更换一次;生物防治:1.以虫治虫:释放寄生或捕捉类昆虫,如瓢虫、寄生蜂、猎蝽、食蚜蝇等,直接捕杀目标害虫;2.以菌治虫:喷洒真菌、细菌、病毒制剂,使害虫通过真菌(细菌、病毒)浸染发病;3.食虫天敌:投放食虫鸟类、蜘蛛、捕食螨、饲养家禽等,直接捕杀害虫;化学防治:1.叶蝉类,在5-6月、8-9月若虫高峰期前,施药防治,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00g/升联苯菊酯乳油、或20%甲氰菊酯乳油等进行防治;2.黑刺粉虱,在5月中、下旬-10月上旬施药,用20%甲氰菊酯乳油、或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3.茶蚜,在5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10月中旬施药,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0%唑磷乙酰甲乳油、或20%甲氰菊酯乳油进行防治;4.螨类,用20%唑磷乙酰甲乳油、或20%甲氰菊酯乳油、或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茶叶是我国传统的文化产物之一,是亚洲文化的标志之一。

茶叶的产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南和川渝地区,其中,茶树的育种与栽培技术是茶叶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一、茶树育种技术茶树育种技术是指通过选育茶树品种、混合改良、群体育种等技术手段,提高茶树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茶树品种的选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地理环境、生长条件、气候状况和人工干预的程度等。

茶树的品种选择应顾及产量、品质、适应力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品种。

混合改良是指通过杂交自然或人工方式,筛选出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芽头,然后繁殖出新的茶树品种。

群体育种是指通过对不同茶树品种进行大规模的组合,选择出高产、高品质、高抗逆性的优良品种。

茶树群体育种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开花授粉、鲜芽接枝、组培以及转基因等。

二、茶树栽培技术茶树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肥料管理、灌溉管理、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制茶技术等方面。

肥料管理是指应用化学肥料,使茶树达到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供给。

灌溉管理是指根据茶树生长需要,在炎热干旱的季节进行适量的灌溉。

土壤管理是指通过施肥、转作和翻耕等管理措施,调节土壤酸碱度、提升土壤肥力,增强茶树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能力。

病虫害防治是茶树栽培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草地病、红蜱和毒力脱叶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制茶技术是指茶树采摘后的茶叶加工技术,包括杀青、卷曲、发酵和干燥等过程。

制茶技术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重要,既要尊重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又要抓紧采收制茶的时间,使之达到最佳品质。

三、茶树育种与栽培的现状和展望由于我国种茶历史悠久,技术对茶叶品质的控制能力较强,因此我国在茶树育种和栽培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同时,随着茶叶消费市场的逐年增大,茶树育种和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

例如,目前转基因茶树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更容易提高茶叶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茶树育种和栽培技术是茶叶产业链上极为重要的一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种植茶叶的效益和质量也将逐渐提高,进而保证我国的茶叶产量和品质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茶树组培技术

茶树组培技术

┊┊┊┊┊┊┊┊┊┊┊┊┊装┊┊┊┊┊订┊┊┊┊┊线┊┊┊┊┊┊┊┊┊┊┊┊┊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2)1 茶树组织培养的背景及现状 (2)2 组织培养的概念 (2)3 茶树组织培养技术 (3)3.1培养基的组成和配制 (3)3.2灭菌 (3)3.3培养材料及处理方法 (3)3.4接种 (3)3.4.1接种前的准备 (3)3.4.2无菌接种步骤 (4)3.5培养的条件 (5)3.5.1光照和温度 (5)3.5.2酸碱度和通气 (5)4 茶树组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5)4.1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5)4.1.1 污染 (5)4.1.2 褐变 (5)4.2茶树组培问题的解决措施 (6)4.2.1 外界环境条件达到硬性指标 (6)4.2.2 及时转接材料的充分消毒灭菌及规范化操作 (6)致谢 (7)参考文献 (7)┊┊┊┊┊┊┊┊┊┊┊┊┊装┊┊┊┊┊订┊┊┊┊┊线┊┊┊┊┊┊┊┊┊┊┊┊┊浅析茶树组织培养技术摘要研究表明茶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所以近年来对优质茶苗的需求日趋增加,而传统的繁育措施难以缩短优质茶苗的繁育时间,组织培养技术使获得优质良种茶苗及大规模人工栽培成为可能。

本文着重介绍了了茶树的组织培养技术以及茶树组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茶树接种组织培养Abstract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ea tree has the very high economic value ,so in recent years to the high quality of effecting the demand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the traditional breeding measures is difficult to shorten the breeding time ,effecting the high quality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make high quality seeds and large scale effecting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possible. In this paper, the organization culture technology it tea tree and tea cultiv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Key words tea tree vaccination tissue culture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和华南各省。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杀青
将萎凋后的鲜叶放在锅中加热,抑制酶的活性,使茶叶 保持绿色。
揉捻
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在机器中揉捻,使茶叶形成紧结的条 形。
干燥
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在锅中炒干,去除多余的水分,使茶 叶变得干燥。
筛选与包装
将干燥后的茶叶筛选,去除杂质,最后进行包装。
茶叶的贮藏与保鲜技术
贮藏条件
茶叶需要贮藏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异味干扰。
创造就业机会
茶树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 劳动力就业,为社会创造 更多就业机会。
茶树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推广优良品种
通过科技创新,选育适合 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提 高茶树的产量和品质,增 加经济效益。
改进栽培技术
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提 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和 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发展绿色生产技术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设备 ,减少茶叶生产对环境的 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和市 场竞争力。
茶尺蠖
以幼虫取食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防治方法:利用天敌和灯光诱杀,严重时可 使用生物农药防治。
茶园的生物防治技术
保护天敌
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防治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微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防治病害,促进茶树的健康生长 。
04
茶树的采摘与加工
茶树的采摘时间与方法
春茶采摘
春季是茶树生长的最佳时期, 春茶的采摘时间通常在春季茶 芽萌发后至茶叶展开前,这段 时间内采摘的茶叶质量最好。
03
茶树的病虫害防治
茶树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茶树炭疽病
叶片出现圆形褐色斑点,后期病斑扩大并导致叶片枯萎脱落。防治方法:及 时修剪、清除病叶和加强肥水管理。
茶树云纹叶枯病

《茶树幼苗培育关键技术指南》

《茶树幼苗培育关键技术指南》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茶树幼苗培育关键技术指南》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茶树幼苗培育关键技术指南》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茶树幼苗培育关键技术指南》一、茶树幼苗培育概述茶树幼苗培育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茶叶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茶树幼苗培育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的培育方法可以获得健康、强壮的茶树幼苗,为后续的种植和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茶树幼苗的培育还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品种和品质,进而影响到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茶树种类及特点方面,茶树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是多年生常绿植物。

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特点,茶树可以分为绿茶树、红茶树、乌龙茶树等。

绿茶树的特点是叶片呈绿色,茶叶香气清新,口感鲜爽;红茶树的特点是叶片呈红色,茶叶香气浓郁,口感醇厚;乌龙茶树的特点是叶片呈黄绿色,茶叶香气独特,口感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

在茶树幼苗培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茶树的种类和特点,采用相应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措施,以保证茶树幼苗的健康生长。

同时,还需要注意茶树幼苗的病虫害防治、水分管理、养分供给等方面,以提高茶树幼苗的存活率和茶叶产量。

二、茶树种子与种苗选择茶树种子的选择与采集茶树种子的选择是茶树幼苗培育成功的第一步,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茶树的生长和产量。

在选择茶树种子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品种选择: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树品种。

可以通过咨询当地农业部门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茶树品种的特性。

2)种子来源:确保种子来源可靠,避免购买假冒伪劣种子。

山茶组培

山茶组培

宋陆游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山茶花组织培养研究方案(-)引言山茶花为山茶科山茶属的常绿灌木或乔木,高的可达12米。

山茶花别名茶花、耐冬、晚山茶、川茶,产地有中国、朝鲜、日本,但大多产于中国。

其花花大,色鲜,花行丰富,在国际花卉界享有盛名,和著名的观赏花月季、菊花一样是世界级名花,伸受各国人民喜爱。

山茶花在初春开花,花期较长,总花期可以从第一年9月到第二年4月。

而且它的叶片是四季常青的,是一种很有观赏性的花卉。

山茶花以艳丽的花姿将会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

因此发展山茶花的种植的生产将会成为我国花卉界打入市场的又一重要产业。

目前山茶花已能通过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前人对山茶花的茎尖茎段子叶的培养均获得了成功,我国广西桂林科学研究所用改良ER固体培养对山茶成年树的茎尖培养已获得了成功。

前人研究的培养基有MS 改良MS ER 改良ER B5 WPM等。

我们在此用WPM和改良ER做研究,目的是学习和掌握山茶花组培的一套技术。

(二)研究方案1、初代培养(1)培养条件及培养方法用成年山茶花的茎尖与带芽茎节段作外植体① 外植体:从成年山茶树冠的顶部剪取着生叶芽的一年生枝条,采下的枝条进行水插,置于生长室中,促使叶芽萌发为嫩梢,在嫩梢长2~4厘米时切下作外植体。

也可在4~5月在同株树上取相同长的当年嫩梢直接作外植体。

② 表面消毒:嫩梢先用70%酒精泡30秒,接着在5%的次氯酸钙溶液中泡5分钟,无菌水冲洗3次,然后将其切成长5毫米的节段,作为初代外植体。

③ 分生培养基:WPM培养基+1毫克/升BA+0.01毫克/升IBA,PH=5.5~5.6。

2、继代培养继代培养基:WPM培养基+2毫克/升BA+0.01毫克/升IBA+2毫克/升ZT+2毫克/升2iP+30克/升蔗糖+6克/升琼脂,PH=5.5~5.6。

3、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的WPM培养基,并且培养基中不含生长调节物质(植物激素及人工和成的激素类似物)。

茶树育种主要方法与进展

茶树育种主要方法与进展

茶树育种主要方法与进展
茶树育种是茶叶生产上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获得高产、优质、抗病的茶树品种,育种工作者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育种,下面列举其主要方法及其进展。

1.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茶树育种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可以通过遗传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品种,提高茶树的适应性和产量。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杂交育种技术也不断进步。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编辑茶树基因,从而改良茶树品种。

此外,利用杂交技术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提高杂交育种的效率。

2.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通过利用辐射、化学处理等方式诱发茶树基因突变,从而改良茶树品种的方法。

诱变育种可以提高茶树品种的抗性和产量,特别适用于抗病育种。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诱变育种也变得更加高效。

3. 分子标记育种
分子标记育种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选择优良的基因型,从而改良茶树品种的方法。

分子标记育种可以快速、精准地筛选和鉴定茶树品种,可以提高育种效率。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标记育种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4. 盆栽育种
盆栽育种是将茶树种子盆栽培养,通过筛选和改良,产生新的品种的方法。

盆栽育种可以更好地控制环境因素,提高茶树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

近年来,随着盆栽育种技术的进步,茶树品种的产量和适应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茶树育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方法相互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茶树育种将取得更大的进展,为茶叶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组茶树组培

第五组茶树组培

4.2茶树组织培问题的原因
4.2.1褐化原因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变主要是由酶催化引起的
褐 化 机 理
非酶促褐变是由于细胞受胁迫或其他不利条件影响所 造成的细胞程序化死亡或自然发生的细胞死亡,即坏 死形成的褐变现象,并不涉及酚类物质的产生 1. 植物的种类与基因型
褐 化 原 因
2. 外植体的部位
3. 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2.2解决茶树育种问题
培育有特殊功能的茶树
如:
(1)低咖啡碱茶树; (2)高GABA(γ-氨基丁酸)茶树; (3)高甲基化酯型儿茶素茶树;
参考文献: 1.Prashant et al.(2010) Producing low-caffeine tea through post-transcriptional silencing of caffeine synthase mRNA.Plant Mol Biol 2. 倪娟桢,等.γ-氨基丁酸茶的研究进展[J]茶叶,2014 3.Masanobu et al. (2010)Cloning of a Novel O-Methyltransferase from Camellia sinensis and Synthesis of O-Methylated EGCG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Bioactivity. Agri. Food. Chem.
茶树组织培养
1
• 茶树组织培养发展历史及现状 • 组织培养解决茶树育种、生产上的问题 • 茶树组织培养的方法 • 茶树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茶树组织培养的未来研究重点
2
3
4
5
1.茶树组织培养发展历史及现状
组 织 培 养 定 义
组 织 培 养 历 史

一种六堡茶种苗组织培养方法

一种六堡茶种苗组织培养方法

一种六堡茶种苗组织培养方法六堡茶是一种著名的中国茶,具有极强的市场价值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茶文化的象征。

六堡茶历史悠久,因其独特的口感和持久的余香而深受消费者青睐。

然而,由于六堡茶不孕化,它的种植工艺复杂而费时,导致其连续种植难度大,导致茶树苗库存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六堡茶种苗组织培养方法。

该方法的核心是将六堡茶叶的种苗组织进行培养并培育,使之能够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能够连续种植。

为此,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步骤:第一步,采摘六堡茶叶样本,将其称为“种苗植物试管”;第二步,将新采购的种苗植物试管放入半高透明培养箱内,由于箱内有恒温及恒湿装置,可以保持植物种苗培养环境的稳定,从而保证植物种苗的正常生长;第三步,在植物种苗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将其拔出,放入预先准备的肥料型土壤中,并定期采用营养液、消毒液等处理,以保证植物苗种的健康成长;第四步,植物种苗成长至适合移植的阶段,就可以将其移植到田间,从而实现连续种植的目的。

此外,为了提高这一方法的稳定性,还有必要定期进行植物种苗健康状况检查,加强植物种苗的抗病能力,并严格控制箱内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植物种苗的正常生长和持续种植的可行性。

上述方法的适用性不限于六堡茶,也可用于其他种类茶叶的培育,如碧螺春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植物种苗培养方法进行改进,提高种苗,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口感。

总之,我们针对六堡茶叶提出的种苗组织培养方法,以及根据其他种类茶叶的培育的方法,有助于实现连续种植,有效提高了六堡茶叶的种植效果和效率,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六堡茶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将有助于建立稳定的六堡茶种苗培育系统,实现六堡茶叶的连续种植,解决茶树苗库存不足的问题,维护六堡茶叶的稳定生产,确保其市场价值和文化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提供一种茶树组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材料与方法,材料试验材料为茶树春季新萌发枝条的第2~3腋芽,采自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园,品种为龙井43。

将采集的带2~3个腋芽的枝条仔细清洗干净、消毒,切成带一个腋芽的1cm长的茎段,接种培养基中进行萌发,萌发以后在新的相同培养基上转接3~4次,即得到丛生芽团,作为实验材料。

本文以提高茶树丛生芽的增殖率以及成苗率为目的,优化了茶树组培快繁培养基的激素组合,使每20天一个周期的增殖率可达到2.3倍以上,超过20%的芽能长成高度5cm以上、适合移栽的小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茶树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材料与方法,材料试验材料为茶树春季新萌发枝条的第2~3腋芽,采自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园,品种为龙井43。

将采集的带2~3个腋芽的枝条仔细清洗干净、消毒,切成带一个腋芽的1cm长的茎段,接种培养基中进行萌发,萌发以后在新的相同培养基上转接3~4次,即得到丛生芽团,作为实验材料;
步骤2、实验条件继代方法是将丛生芽团切开成每个带1~3个芽的新芽团,接种到新的不同培养基3上;
步骤3、细胞分裂素浓度对增殖及生长的影响生长素,共6个浓度梯度。

每个处理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接种10个材料。

在接种后的第30天,分别对每个芽团的芽头数目以及高度达5cm以上、适合移栽的小苗数目进行计数统计,计算增殖率以及成苗率;
步骤4、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树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消毒:用0.1%的HgCl2表面消毒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树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培养温度为25±2℃,光照时间为12小时,光强2000~3000lx。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树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生长素采用NAA0.5mg/L,细胞分裂素采用B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树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6个浓度梯度0.5、1.0、2.0、4.0、
6.0、8.0mg/L。

技术说明书
茶树组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茶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茶树组培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的组织培养研究从二十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外植体通常采用叶片子叶,茎段、腋芽等。

但是由于茶树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生长速度慢[5],因此存在增殖率、成苗率较低的问题。

茶树的组织培养从19世纪80年代左右就已经有科学家开始研究了,近几年国外有Indra Sandal[7]、Mondal[8]等对茶树的组织培养体系进行了研究,而国内相关的研究报道几乎没有。

但是直到现在,其增殖率低,生长速度慢,培养周期长的问题,仍旧是组织培养技术用
于茶树生产性育苗的瓶颈。

技术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茶树组培方法,本文以提高茶树丛生芽的增殖率以及成苗率为目的,优化了茶树组培快繁培养基的激素组合,使每20天一个周期的增殖率可达到2.3倍以上,超过20%的芽能长成高度5cm以上、适合移栽的小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树组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材料与方法
材料试验材料为茶树春季新萌发枝条的第2~3腋芽,采自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园,品种为龙井43。

将采集的带2~3个腋芽的枝条仔细清洗干净、消毒,切成带一个腋芽的1cm 长的茎段,接种培养基中进行萌发,萌发以后在新的相同培养基上转接3~4次,即得到丛生芽团,作为实验材料;
步骤2、实验条件继代方法是将丛生芽团切开成每个带1~3个芽的新芽团,接种到新的不同培养基3上;
步骤3、细胞分裂素浓度对增殖及生长的影响生长素,共6个浓度梯度。

每个处理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接种10个材料。

在接种后的第30天,分别对每个芽团的芽头数目以及高度达5cm以上、适合移栽的小苗数目进行计数统计,计算增殖率(观察时的芽数/接种时芽数)以及成苗率(高于5cm的可移栽苗数/观察时的总芽数);
步骤4、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进一步地,步骤1消毒:用0.1%的HgCl2(加2~3滴吐温-20)表面消毒10min。

进一步地,步骤2培养温度为25±2℃,光照时间为12小时,光强2000~3000lx。

实验采用MS 基本培养基配方。

激素浓度单位均为mg/L。

进一步地,步骤3生长素采用NAA(吲哚乙酸)0.5mg/L,细胞分裂素采用BA(6-苄氨基腺嘌呤)。

进一步地,6个浓度梯度0.5、1.0、2.0、4.0、6.0、8.0mg/L。

本技术茶树组培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激素对茶树组织培养中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发现对于茶组培苗的增殖,BA浓度在2.0mg/L 左右比较合适;低于1.0时,由于细胞分裂素用量不足,不能尽快促进增殖;高于2.0时,反而抑制了增殖甚至引起死亡,可能是由于浓度太高导致丛生苗基部周围产生有毒害的物质(如酚类等二次代谢产物等)。

而NAA浓度在0.1以下较好,促进增殖的效果较明显,在0.2以上时小苗基部会产生愈伤组织,从而阻碍生长。

GA3对增殖和生长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能够较好促进芽头生长成为小苗,其浓度为3.0左右时效果最好,茶苗不仅增殖生长快,而且较为健壮。

分析组培苗增殖的动态数据,可以看到在继代接种后第0~10天,有一个静止期,茶组培苗在这段时期内的增殖速度较低,而第20~30天是其增殖的快速生长期,其后,茶苗的增殖速度又会逐步减慢。

因此,为求得最大化的增殖效率,可以考虑以20天左右为一个继代周期,不仅可以在保证一定量的增殖率的基础上缩短每个周期的培养时间,而且将处于快速生长期的材料用于再继代,可以进一步缩短下一个培养周期的静止期长度。

本文以提高茶树丛生芽的增殖率以及成苗率为目的,优化了茶树组培快繁培养基的激素组合,使每20天一个周期的增殖率可达到2.3倍以上,超过20%的芽能长成高度5cm以上、适合移栽的小苗。

更深入一步的研究可以考虑继续完善茶树组培快繁的继代培养技术和移栽生根技术,促使组织培养技术能早日应用于茶树品种改良研究或新品种的快速繁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茶树组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材料与方法
材料试验材料为茶树春季新萌发枝条的第2~3腋芽,采自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园,品种为龙井43。

将采集的带2~3个腋芽的枝条仔细清洗干净、消毒,切成带一个腋芽的1cm 长的茎段,接种培养基中进行萌发,萌发以后在新的相同培养基上转接3~4次,即得到丛生芽团,作为实验材料;消毒:用0.1%的HgCl2(加2~3滴吐温-20)表面消毒10min。

步骤2、实验条件继代方法是将丛生芽团切开成每个带1~3个芽的新芽团,接种到新的不同培养基3上;培养温度为25±2℃,光照时间为12小时,光强2000~3000lx。

实验采用MS基本培养基配方。

激素浓度单位均为mg/L。

步骤3、细胞分裂素浓度对增殖及生长的影响生长素,共6个浓度梯度。

每个处理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接种10个材料。

在接种后的第30天,分别对每个芽团的芽头数目以及高度达5cm以上、适合移栽的小苗数目进行计数统计,计算增殖率(观察时的芽数/接种时芽数)以及成苗率(高于5cm的可移栽苗数/观察时的总芽数);生长素采用NAA(吲哚乙酸)0.5mg/L,细胞分裂素采用BA(6-苄氨基腺嘌呤)。

6个浓度梯度0.5、1.0、2.0、4.0、6.0、8.0mg/L。

步骤4、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激素对茶树组织培养中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发现对于茶组培苗的增殖,BA浓度在2.0mg/L 左右比较合适;低于1.0时,由于细胞分裂素用量不足,不能尽快促进增殖;高于2.0时,反而抑制了增殖甚至引起死亡,可能是由于浓度太高导致丛生苗基部周围产生有毒害的物质(如酚类等二次代谢产物等)。

而NAA浓度在0.1以下较好,促进增殖的效果较明显,在0.2以上时小苗基部会产生愈伤组织,从而阻碍生长。

GA3对增殖和生长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能够较好促进芽头生长成为小苗,其浓度为3.0左右时效果最好,茶苗不仅增殖生长快,而且较为健壮。

分析组培苗增殖的动态数据,可以看到在继代接种后第0~10天,有一个静止期,茶组培苗在这段时期内的增殖速度较低,而第20~30天是其增殖的快速生长期,其后,茶苗的增殖速度又会逐步减慢。

因此,为求得最大化的增殖效率,可以考虑以20天左右为一个继代周期,不仅可以在保证一定量的增殖率的基础上缩短每个周期的培养时间,而
且将处于快速生长期的材料用于再继代,可以进一步缩短下一个培养周期的静止期长度。

本文以提高茶树丛生芽的增殖率以及成苗率为目的,优化了茶树组培快繁培养基的激素组合,使每20天一个周期的增殖率可达到2.3倍以上,超过20%的芽能长成高度5cm以上、适合移栽的小苗。

更深入一步的研究可以考虑继续完善茶树组培快繁的继代培养技术和移栽生根技术,促使组织培养技术能早日应用于茶树品种改良研究或新品种的快速繁育。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