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30年,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可以长成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30年,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些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道路。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股票市场萌芽及最初探索阶段(1978-1991)

1986年11月14日,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时,向来宾赠送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一张面额为人民币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600651)公司股票,成为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1、股票发行创"新纪元"

1984-1986年,北京、上海、广东、四川、辽宁等地的部分集体和国有中小企业纷纷开始股份制试点,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如广东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北京天桥百货公司、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北京天桥百货、上海飞乐音响、上海延中实业等公司还公开发行了股票。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对前期股份制试点的成绩做出肯定,允许继续试点并提出了规范性意见。从此政府逐渐加大对股份公司的规范化管理,股份公司开始按照国际惯例设立和运作,股票发

行更加规范,真正意义上的股票发行数量也越来越多。上海、深圳出现了股票的公开柜台交易,沈阳、武汉、成都等地也出现了股票的公开交易或场外交易。成立了一批专门从事股票发行、转让或交易相关业务的证券公司,从而为股票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1987年1月,上海真空电子器件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我国第一家实行股份制的大中型国营企业。该公司股票的发行,拉开了国营大中型企业股份制试点的序幕,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截至1990年底,我国共有4750家企业发行了各种形式的股票,共筹资42.01亿元。其中,公开发行股票筹资17.39亿元,非公开发行筹资24.62亿元。

2、股票交易由"暗"转"明"

1984年11月18日,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发行不久,一些持有者即开始了自发的股票转让,这就是股票的私下交易。股票的私下交易广泛地存在于公开柜台交易之前的深沪两地。由于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缺乏市场化的价格、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股票的私下交易存在着较多的投机和欺诈成分。

为解决股票的流通问题,1986年,上海试办了股票的公开柜台交易。1986年9月26日,"飞乐音响"与"延中实业"两只股票率先在中国工商银行(601398)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部柜台交易。为规范股票柜台交易,198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出台了《证券柜台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股票必须在经人民银行批

准的证券柜台转让,同时放开了股票交易价格。随后,上海的股票交易柜台和股票交易数量均有所增加,到1990年,上海已有16个证券交易柜台和40多个证券交易代理点。

深圳的股票柜台交易始办于1988年。1988年4月7日,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开始受理深圳发展银行的股票转让业务。1989年又批准了3家信托投资公司设立证券部,从事代理发行、股票转让等业务。到1990年,深圳共有10个股票交易柜台。

深沪股票交易柜台的设立进一步发展了我国股票流通市场。到1990年,沪深两地共有12只股票在柜台公开交易。但是由于股票柜台交易制度设计上存在不足,在这一阶段股票的私下交易一直都未停止。柜台交易设定涨停板导致柜台交易与私下交易价格的巨大差异,以及不同柜台之间的价格差异,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私下交易的盛行。

3、证券交易所及中介机构"从无到有"

20世纪80年代,证券市场在试点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90年代初,经济、金融领域的治理整顿为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环境。深沪股票交易柜台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股票场外交易的广泛存在,要求尽快建立集中的股票交易市场。

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正式成立,并于同年12月19日在上海开张营业。这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大陆开业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我国第二家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也于1991年7月3日正式开业。

伴随着一、二级市场的初步形成,证券经营机构的雏形开始出现。1987年9月,中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88年,为适应国库券转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中国人民银行下拨资金,在各省组建了33家证券公司,同时,财政系统也成立了一批证券公司。

这一阶段是我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得以建立,整个市场规模较小。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也缺乏统一的监管。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全国性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1992-1999)

1.第一次全国性的炒股热潮出现

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我国股市价格呈现出大幅波动的特征,具有较强的投机性。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例,1992年5月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竞价交易,仅3天时间,上证综指从617点上升到1429点。随后,由于新股上市,上证综指从1429点一路下滑到387点。波动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过山车"般的行情让很多人看到了一夜暴富的可能,于是第一次全国性的炒股热潮开始出现。当时有一部名叫《股疯》的电影正在全国上映。著名演员潘虹饰演的一名女售票员为了一个一夜暴富的

梦想,舍夫弃子,义无反顾地投身股市,最终上演了一幕悲喜闹剧。电影很精彩,但其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股市的盲目崇拜则更加深刻。

2.监管体系初具雏形

1992年深圳的"8·10"股票发售事件将这种全民炒股的疯狂推向了顶峰,让社会充分看到了一个缺乏监管和正确引导的股市对于经济的破坏能量,也促使政府下决心建立健全我国的股票市场监管体系。

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区域性试点推向全国,全国性市场由此开始发展。1998年4月,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撤销,中国证监会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

中国证监会成立后,推动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关于严禁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通知》等一系列证券市场法规和规章的建设,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形成,资本市场的发展走上规范化轨道,为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3.对股票市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1999年5月19日,上证指数从1057点起步,掀起一波长达两年的牛市行情,使得这一天成为很多股市投资者难以忘却的记忆,并被誉为"5·19行情"。与此同时,当时一篇题为《坚定信心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