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重点复习资料(云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复习资料
目录
第一章先秦 (2)
第二章两汉 (3)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 (4)
第四章唐宋 (6)
第五章金元明清 (8)
者却“亏夺民衣食之财”,置办乐器设备;并且“废丈夫耕稼之时”,“废妇人纺绩织纸之事”,为他们演奏。

第二、从王公大人、士君子直到农夫、织妇,如果沉溺于音乐享受,都有害无益,或荒废政事,或影响生产。

第三、遇上大国攻小国、大家伐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之类的严重问题,也不能用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笙等等演奏音乐的办法去解决。

较常考得背墨子的“非乐”
主张

试述《非命》篇里的“三表”。

(论述题)
《非命》篇里的“三表”,就是他为了判断“文学”、“言谈”是否有利于“兴天下之
利,除天下之害”而提出的三个标准:
第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要求根据古代圣王的实践经验;
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要求参酌当时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
第三表“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要求在“刑政”的实践
中去检验,看它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

“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立言”之法。

他所说的“言”指广义的“文学”与“言
谈”,与我们所说的狭义的“文学”不同。

但“三表法”对于狭义“文学”的创作和
批评,也同样是适用的,直至今天,也还有借鉴意义。

很常考必背庄子(选录)
★★
试评价《庄子》一书。

(论述题)
《庄子》一书,在文学领域里发生影响的情况是很复杂的;它有时成为某些封建知
识分子消极避世、自我解脱和自我慰藉的药饵,有时又成为某些知识分子蔑视名教
和对抗当时统治者的精神支柱,有时甚至可以成为某些人追求理想的引诱力。

从稀
康、阮籍到李白、苏轼,他们的创作以及理论主张,往往强调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
和体验,进行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忽视社会作用。

他们之
间尽管情况各异,但深受《庄子》影响这一点,是无可讳言的。

汉赋所表达的内容:
一是抒下情,通讽谕;
一是宣上德,尽忠孝。

这大体上概括了西汉辞赋的政治特色,反映了那个时代统治者对文艺为政治服务提出的要求,和《毛诗序》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二、第二部分
进一步阐述汉赋在政治上的意义,强调要恢复和发展西汉辞赋的传统,并说明自已写作《两都赋》的缘由。

班固以儒家经书某些内容作类比,指出孔子采风定《诗》、《书》,是“不以远近易则”的,而现在某些儒生,好“发思古之幽情”,是古非今,和孔氏的观点是不相吻合的。

因此他认为西汉辞人遗留下来的美文,不可鄙弃,要继承和发展这个传统,继续撰作辞赋,以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

很常考必背楚辞章句序
★★
简述王逸在文学理论上的两点新贡献。

(简答题)
第一,他初步意识到文学作品有其相对独立的艺术价值,所以他说,楚人对屈原不
仅“高其行义”,而且还“玮其文采”。

第二,与第一点相联系,他还初步意识到,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是进步的思想内容和
优美的艺术形式的完好统一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之说,就表达了这种观点
的萌芽。

很常考必背文心雕龙·情

★★
试述《文心雕龙·神思》的内容。

(论述题)
一、第一段,首先提出文质并重的主张,认为“文附质”、“质待文”是密切联系着的
两个方面。

二、第二段,论述“为情造文”和“为文造情”两种写作态度的不同,提出“述志为
本”的创作主张,抨击了当时文坛重文轻质,“言与志反”的不良倾向。

三、第三段,指出过分追求形式会损害作品的内容,只有“心定”“理正”之后写出
来的文章,才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好文章,所以他要求从内容出发,正确使用文采。

四、第四段,用“赞”的形式,总括全篇主旨。

很常考必背文心雕龙·物

★★
试述《文心雕龙·物色》的内容。

(论述题)
一、首先,论述了自然景物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

二、其次,总结了《诗经》描写景物的经验。

三、再次,主张描写自然景物既要形似,又要神似;反对晋宋以来片面追求“文贵形
似”的不良风气。

四、最后,点出本文的主旨,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很常考必背文心雕龙·知

★★
试述《文心雕龙·知音》的内容。

(论述题)
一、第一段,论知音之难遇。

二、第二段,论难知之故。

刘勰认为作品难于正确评价,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篇
章杂沓,质文交加”;二是“知多偏好,人莫圆该。


三、第三段,论音本易知之理。

四、第四段,论知音程序在于“沿波讨源”和“深识鉴奥”,由表及里,洞察入微。

很常考必背文心雕龙·序

★★
简述《文心雕龙》一书的大致内容及其体例。

(简答题)
(1)阐述自己关于文章写作的基本观点。

(2)论述文学的体裁问题。

(3)论述文章的创作问题。

(4)论述文学批评问题,作者对自己的文学史观,如何正确评价作家,怎样评价文
学作品,以及作家的政治品质和道德修养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论述。

很常考必背诗品序
★★
试述《诗品序》的内容。

(论述题)
一、第一部分总写诗歌的产生及其巨大作用。

二、第二部分论述了五言诗的发生、发展、演变、表现手法,对齐、梁诗歌创作上的
不良倾向进行了批评。

三、第三部分申说写《诗品》的目的和动机。

四、第四部分对《诗品》体例作了必要的说明:编次排列之例,以时代为先后;所涉
范围,限于往昔的五言诗作者。

五、第五部分举徐斡、曹植、张华、谢灵运等作家为例,说明优秀诗作产生于作者的
直接感受,即“直寻”。

六、第六部分表明对诸家文论和诗文辑录的不满,申说《诗品》将分三品来评价五言
诗作者百二十多人。

七、第七部分转而论述诗歌的声律,主张自然和谐的音律,反对“四声八病”说对诗
歌创作的束缚。

八、第八部分举上品中曹植、王粲、刘祯、阮籍、潘岳、张协、谢灵运、陆机、左思,
中品中嵇康、张华、何晏、刘琨、郭璞、王微、谢混、鲍照、颜延之、陶渊明、谢惠
连等多人为例,说明他们才是五言诗歌的优秀作家。

很常考必背文选序
★★
试述《文选序》的内容。

(论述题)
本篇是萧统为《文选》作的序文。

可分七段:
第一段,从原始时代的生活说起,说明文字、书籍是时代社会的产物。

第二段,日常事务和用具的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由质朴趋向文华,以此推论文章
的发展也必然遵循同样的规律,随着时代要求而不断发展。

第三段从诗之六义讲了赋的发生发展情况,又讲了骚体的产生。

第四段叙述其余各种文体的产生,都与社会需要有关。

第五段进一步申说编选文集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读者在浩繁的文学遗产中能够有效地
进行学习,说明选编文集的必要性,同时表明自己的志趣和意向。

第六段说明不选经书、子书的原因,对学术著作与诗赋辞翰作了区分。

第七段说明不选战国秦汉之际谋夫辨士之语及历史著作的原因。

最后一段讲编排体制。

《文选》共列三十五种文体的作品,都是应封建贵族社会的需要而选编的。

2、其次,“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这是他的基本主张,要求写作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对社会发挥积极、有益的作用。

很常考必背书黄子思诗集后
★★
简述苏轼所提倡的艺术风格为什么和他自己的创作特点有矛盾之处。

(简答题)
苏轼所提倡的艺术风格,和他自己的创作特点似乎有矛盾之处,其实也不难理解。

苏轼的主导倾向是豪迈、奔放的浪漫派精神,但也写了一些婉转含蓄,轻灵流丽的
作品特别是晚年,流放的生活无情地消磨了他的意志,创作上追求含蓄平淡,写了
一些闲远淡雅的作品,艺术风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次,作为天才横溢的诗人,
苏轼对超迈雄奇之作得心应手,而对平淡含蓄的风格就有难为之感。

很常考必背答洪驹父书
★★
试述《答洪驹父书》的内容。

(论述题)
《答洪驹父书》比较集中地反映出黄庭坚诗歌创作的理论主张。

这是一封写给晚辈
同道者的信,坦率自然,较少客套。

概括全文内容大致如下:
一、首先肯定洪驹父的诗“语意老重”、“诸文亦皆好”,但指出读书少,缺乏古人绳
墨,还没有达到古人的境界。

多读书,学习前人的法度,这是黄庭坚论诗的重要主
张之一这种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诗的必然过程,对初学者莱说尤其重要。

二、黄庭坚论诗并非轻视思想内容,本文提出“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

要求“宗
趣”,旨在重视思想内容。

三、黄庭坚论诗影响最大的是在语言形式和写作技巧方面。

这与强调多读书、学习
古人的绳墨是一致的。

四、黄庭坚在这封信的开端指出洪驹父的文章“但少古人绳墨”,而结尾处又提出“不
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很常考必背论词
★★
简述《论词》按历史线索把词的发展大体分为哪三个阶段。

(简答题)
《论词》从词的特点出发,探讨了词的发展过程,按历史线索把词的发展大体分为
三个阶段:
1、盛唐时期,词已经产生,它与音乐结合,以歌唱为主;其次作为饮宴助兴的声乐
出现,受到广泛重视,但与诗文的正统地位不同,文人填词尚不多见;
2、晚唐、五代词调骤增,词作日繁,出现了以词名家的南唐李氏君臣,词的艺术创
造有所发展,而“郑卫之声”,“亡国之音”的思想内容却不足取;
3、宋代词作趋向全盛,出现了许多名家,词的创作和风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李
清照对此却持否定态度。

试对“别是一家”进行评析。

(论述题)
每一种文学体裁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写作特点,这正是与其它体裁区别的重要标
志。

就这个意义说,“别是一家”之说卓有见地,值得肯定。

但固守自己的特点,不
注意吸取其它体裁的长处,将会限制自己的发展。

从这方面看,“别是一家”,又有
一定的局限。

“别是一家”的要求重在音韵,强调音律和谐,反对以诗为词,以文入
词。

这是从传统观点出发,要求配乐歌唱,说明词的音乐性的特点。

但词的发展已
与音乐分离,成为与诗、文一样可供诵读的案头文学,虽然仍需具有音乐美,但过
分强调音律、配乐,就要限制词的题材和主题,束缚思想内容的表达了。

很常考必背岁寒堂诗话(选
录)
★★
简述张戒论诗的基本主张。

(简答题)
言志为本,咏物为工,是张戒论诗的基本主张。

“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
徐事”。

“志”,是情志,“言志”,就是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作诗的目的和出发
点。

“咏物”,指描写自然景物,诗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内容充实,也会产生很
高的艺术性。

反之,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必然玩物丧志,不仅内容空虚,艺术上
也是乏味的。

“言志”并不废“咏物”,而是要求“本不期于咏物,而咏物之工,卓
然天成”。

描写自然景物并不是目的,而是借物寓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
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很常考必背沧浪诗话·诗辨
★★
简述《沧浪诗话》的内容。

(简答题)
《沧浪诗话》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诗辨:论述学诗的门径、方法、诗歌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第二部分,诗体:论述历代诗歌体制的流变和分类;
第三部分,诗法:论述诗歌写作上的一些具体问题;
第四部分,诗评:从艺术风格上评述历代作家
第五部分,考证:对某些作家、作品的时代、不事、真伪、讹误作了一些考订辨正。

现实生活为师而不以古人为师,并且要努力做到“穷新极变”。

但是,公安派也并不笼统地反对学古,他们所反对的是“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反对的是“以剿袭为复古”。

很常考必背诗归序
★★
简述《诗归序》的思想主张。

(简答题)
作者认为诗歌创作的途径变化是“有穷”的,而创作诗歌的精神的变化是“无穷”的,
途径有穷,而只在途径上下功夫,“操其有穷者以求变”,终于“不能为高”。

其次,
作者提出救弊之法,在于学古人的精神,即“求古人真诗之所在”。

很常考必背序山歌
★★
简述冯梦龙的文学观点。

(简答题)
他认为山歌是广大人民抒发真实情感的作品;这种作品越是“不得列于诗坛”,越是
“荐绅学士家不道”,他却越是要极力提倡。

这篇序文,对封建正统文人投以辛辣的讽刺,这些道貌岸然把通俗文学的作者目为“田
夫野竖”的荐绅学士们,原来却不过是以“假诗文”沾名钓誉于“季世”的伪君子而
已。

很常考必背读第五才子书法
★★
简述《读第五才子书法》主要谈了哪些问题。

(简答题)
一、从理论上阐释了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各自特征。

二、关于典型塑造的理论是金圣叹小说理论的核心内容。

三、《忠义水浒传》作者对人物排座次多不恰当。

四、金圣叹所谓《水浒》的“文法”即创作方法,其中的“夹叙法”即“不完句法”。

很常考必背闲情偶寄(选录)
★★
简述李渔戏曲创作理论的根本点。

(简答题)
李渔关于戏曲创作的理论,有一个根本点,就是强调要从观众出发,注重戏剧的舞台
演出,也就是说,要注意群众性和演出效果。

戏剧有教育作用,但也有娱乐作用,为了使剧本有较好的演出效果,起到娱乐作用,
李渔主张,应该重视科浑的作用,使它帮助观众驱散睡魔,抖起精神看戏,但要戒淫
亵,忌俗恶,重关系,贵自然,做到浑而不俗。

很常考必背原诗(节录)
★★
简述《原诗》的内容。

(简答题)
一、第一部分。

论述诗歌表现的内容及创作法则。

叶燮探讨诗的本源,既有别于“言志”、“缘情”等
传统观念,也不同于“性灵说”。

他认为,“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地间的一切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都可以用“理、事、情”三者来概括。

二、第二部分。

首先概括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理、事、情”,必须通过诗人主观的“才、识、胆、力”
来表现,才能产生诗歌。

接着对“才、识、胆、力”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极
为详尽的论述。

“才、识、胆、力”(名词解释)
“才”是进行创作的艺术才能,“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

”“识”是诗人对客观规
律和诗歌创作规律的认识,无“识”,“则不能取舍”“眼光从无着处,腕力从无措处”,
“人言是则是,人言非则非”。

“胆”是诗人敢想敢言的创造精神,“无胆则笔墨畏缩”。

“力”是诗人的艺术独创性,“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

“才、识、胆、力”反映着艺
术创作活动的各个侧面。

很常考必背鬲津草堂诗集序
★★
神韵说(名词解释)
王士祯论诗主张神韵说。

所谓神韵就是不论写景抒情,都力求含蓄,表现清淡闲远的
风神韵致。

诗意含在景物之中,景清而意远;感情由境来透露,不直抒胸臆,让读者
去体会。

很常考必背论文偶记(选录)
★★
简述刘大魁论文的中心是什么。

(简答题)
刘大魁论文的中心,是他的神气音节说。

他所谓的神,是指形成文章艺术风格的内在精神;他所谓的气,则是指体现艺术风格
的气势。

这二者的关系,神是本体,气是具体体现。

即神通过气来体现,气受神的制
约。

很常考必背答沈大宗伯论诗

试述为什么“诗歌只有优劣之分,决无时代之别”。

(论述题)
其一,虽然诗歌的形式及其艺术技巧有着继承的关系,但是“性情遭遇,人人有我在
★★焉。

”诗人各具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其作品必然有高有下,意趣相殊,工拙互见,
其二,因为诗中有我,所以在继承传统中有变革创新是势所必然,“非有心于变也,
乃不得不变也”。

看不到或有意否认这一点,抹杀诗人的个性,当变而不变。

较常考得背花部农谭序

《花部农谭序》(名词解释)
《花部农谭》是一部讲述地方戏所演的一些著名剧目本事,并加以考订和评论的著作。

《花部农谭序》是它的序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