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和曾国藩谁更完美些

合集下载

心学大师——王阳明

心学大师——王阳明

⼼学⼤师——王阳明⼼学⼤师——王阳明◆王阳明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被⼈们称为圣贤却⼜没于尘埃中的⼈实在不少,但若论千古以来最励志、最纠结、最委屈、最郁闷、最孤寂却⼜最完美的圣贤,怕是⾮王阳明莫属了。

从清朝起,中国民间就有⼀种⼴为流传的说法:明朝若只有⼀个皇帝,那就是朱元璋;明朝若只有⼀个宰相,就是张居正;明朝若只有⼀位圣贤,那便是王阳明。

有⼈便问:你说得这么神乎其神,那么王阳明到底是个怎样的⼈?王阳明不只是⼀个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儒学符号,更是⼀个深刻影响了中国儒学发展并使之⾛向世界的思想巨匠,可以说他是中国思想史上难以抹去的标杆式⼈物。

很多年前,他的影响就已经开始,很多年后,他的影响依旧持续。

王阳明是⼀个传奇,他创造过⽆数的战争奇迹,他重新阐释了岌岌可危的儒学核⼼内涵,并且把它提升到了⼀个全新的哲学⾼度,以⾄于后世有不少对王阳明和阳明⼼学有些许了解的⼈,对他顶礼膜拜,把他当成精神上的导师。

曾国藩与梁启超,这两位影响近代中国的知名⼈物,对待改⾰的观点截然不同,却在这⼀点上出⼈意料地契合——他们都很欣赏王阳明,都曾苦⼼研究过阳明⼼学。

◆王阳明是中国的,⽽他更是世界的在“⼆战”后的西⽅,研究王阳明哲学的风⽓也⼗分浓厚。

在那⾥,不仅记录着王阳明⾔⾏的《传习录》等学术书籍⼴为流传,甚⾄狂热的西⽅学者们为了深⼊研究阳明思想,还⼀度成⽴了专门的机构,办起了专门的刊物。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认识到阳明⼼学的精妙之处,美国哈佛⼤学教授杜维明就曾断⾔: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那么王阳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呢?只⾔⽚语很难把王阳明这个复杂⽽伟⼤的历史⼈物的⼈⽣和思想说清楚,我们只能从普通⼈的视⾓以六个⼈⽣侧⾯来阐释:他的⼈⽣如此跌宕起伏,惊⼼动魄——谏⾔⼊狱,千⾥逃亡,荒野求⽣,⾎染江南,智取宁王……致使他拥有了常⼈很难同时拥有的六张迥异的⾯孔。

◆⾯孔⼀:没有⼈⽐他更励志王阳明名为王守仁,浙江余姚⼈,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时⾄今⽇,⼤家多称他为王阳明。

2个半圣人和3个半圣人

2个半圣人和3个半圣人

2个半圣人和3个半圣人公认的两个半圣人分别是:孔子说有两个半圣人的,没有分歧,指的都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

但是说有三个半圣人的,分歧就大了。

除了上面说过的两个半都还包括之外,多余出来的一个,有说是诸葛亮的,有说是孟子的,有说是老子的,还有说是周公的。

另外,说四个半圣人的,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还多了一个大禹。

王阳明那么,到底是谁说得对呢?其实这个问题,没有对错之说。

关于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圣人的问题,是梁启超最先提出的。

他说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

古代对圣人的评判标准为“立德、立言、立功”。

这个标准被称为“三不朽”。

立德,是指这个人已经树立高尚的道德和伟大的人格,他可以用人格来感化别人。

立言,是指这个人已经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他可以用学问和思想来激励别人。

立功,是指这个人曾经为国为民建立丰功伟绩,他可以用结果来折服别人。

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标准的人,就是圣人。

曾国藩也有“才德全尽谓之圣人”之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的是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

圣人必定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大儒,几乎是完美的化身,能够得到后人几乎是一致的好评的人。

从现代来说,圣人就是人们心中的一个理想形象的代表,是一个榜样!榜样太多,不利于学习。

大家都认可的,大家都没有意见的人,才适合做榜样。

因此,说两个半圣人,还是三个半圣人,还是四个半圣人,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榜样,需要有为人的标杆,引导我们人生的道路符合社会进步的需要,符合国家发展稳定的需要。

公认的三个半圣人分别是:1、孔子: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王守仁: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王阳明名言

王阳明名言

王阳明名言王阳明名言150句王阳明名言精选(一):王阳明名言一:“心即理也。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到达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我的心性良知即可。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

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

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

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是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事虽万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

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与理为二。

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外无善。

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

”(取自《传习录》)译文: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必须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王阳明名言三:“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该句出自《王阳明全集·与杨仕德薛尚谦书》。

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在进剿袭击俐头的暴动山贼之前,曾写信给弟子薛侃说:“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

某向在横水,尝寄书(杨)仕德(即杨骥)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

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王阳明名言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能够善恶分,故无善无恶。

心学大师 王阳明

心学大师  王阳明

心学大师——王阳明◆王阳明其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被人们称为圣贤却又没于尘埃中的人实在不少,但若论千古以来最励志、最纠结、最委屈、最郁闷、最孤寂却又最完美的圣贤,怕是非王阳明莫属了。

从清朝起,中国民间就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明朝若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朱元璋;明朝若只有一个宰相,就是张居正;明朝若只有一位圣贤,那便是王阳明。

有人便问:你说得这么神乎其神,那么王阳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王阳明不只是一个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儒学符号,更是一个深刻影响了中国儒学发展并使之走向世界的思想巨匠,可以说他是中国思想史上难以抹去的标杆式人物。

很多年前,他的影响就已经开始,很多年后,他的影响依旧持续。

王阳明是一个传奇,他创造过无数的战争奇迹,他重新阐释了岌岌可危的儒学核心内涵,并且把它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哲学高度,以至于后世有不少对王阳明和阳明心学有些许了解的人,对他顶礼膜拜,把他当成精神上的导师。

曾国藩与梁启超,这两位影响近代中国的知名人物,对待改革的观点截然不同,却在这一点上出人意料地契合——他们都很欣赏王阳明,都曾苦心研究过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的,而他更是世界的在“二战”后的西方,研究王阳明哲学的风气也十分浓厚。

在那里,不仅记录着王阳明言行的《传习录》等学术书籍广为流传,甚至狂热的西方学者们为了深入研究阳明思想,还一度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办起了专门的刊物。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阳明心学的精妙之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就曾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那么王阳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只言片语很难把王阳明这个复杂而伟大的历史人物的人生和思想说清楚,我们只能从普通人的视角以六个人生侧面来阐释:他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惊心动魄——谏言入狱,千里逃亡,荒野求生,血染江南,智取宁王……致使他拥有了常人很难同时拥有的六张迥异的面孔。

◆面孔一:没有人比他更励志王阳明名为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时至今日,大家多称他为王阳明。

传奇人生王阳明

传奇人生王阳明

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粉丝”的徘徊
怀着成为圣贤的热诚和疑惑,王阳明在竹子面前守了 七天七夜,没有得到“理”,却得了感冒。在病中,他 第一次产生了疑问:朱圣人的话是对的吗? 他逐渐感到,朱圣人所说的那些对他似乎并不起作用, 他今天“格”一物,明天又“格”一物,“格”得自己 狼狈不堪,却毫无收获。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阳明格竹”,但这绝 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在故事背后,还有着一个人对未知 的执著和探索。 格竹的打击使他想:也许圣贤各有定分,不是人人通 过“格物”都可以做得来的吧!我还是去写诗、做文章, 随俗就世罢了。
走近阳明
——传奇少年:语出惊人
王阳明十岁时,父亲王华高中状元,于是随 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他父亲与朋友聚会,在 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 想,王阳明已先一步完成: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 四座无不惊叹,有人怀疑是有所准备,又让他做 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阳明随口诵出: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小月更阔。
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缺席婚礼
十七岁时,在父亲的包办下,王阳明奉父命到南昌 岳父家迎娶新娘。岳父很欣赏他,便择日举行婚礼。 然而,婚礼当天,新郎却失踪了。原来这位兄弟结婚 那天出来闲逛,看见一个道观,便进去和打坐的道士 聊天,两人是相见恨晚,聊养生、学打坐不知不觉就 是一天。直到家人来找,他才想起昨天还有件事情没 有做。无论如何,王阳明还是成功地结了婚,他的轶 事也由此传遍了南昌,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怪人。 结婚成家的王阳明被岳父安排在自己的衙门里干起 了文书,期间,他发现自己的字写的不太好,离圣人 的水平还很远,于是专心练习,坚持不懈,一年半后, 竟突飞猛进,自成一体,被后世尊为书法家。

王阳明PK曾国藩,谁更牛一点?

王阳明PK曾国藩,谁更牛一点?

王阳明PK曾国藩,谁更⽜⼀点?今天脑洞⽼师给⼤家介绍两位天字号⽜⼈:王阳明跟曾国藩。

要知道,中国⼈对他⼈的评价往往落到三个⽅⾯:⽴德,⽴功,⽴⾔。

当然,这是对⼤伽的评定标准,对普通⼈的评价就落到了其他三个⽅⾯:有钱没?有钱没?有钱没!⽴德,⽴功,⽴⾔是什么意思呢?⾸先要是道德标兵,然后还要⽴下不世之功劳,第三还要形成思想,达成深远的影响⼒。

这个要求就太⾼了。

古往今来,⼤家认为做到的只有三个⼈:孔⼦,王阳明以及曾国藩。

孔⽼师太远,脑洞⽼师就不说了,想了解的,可以去看脑洞⽼师新写的《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机智地打了⼴告,耶!)今天我们单纯讲讲王阳明跟曾国藩。

王阳明⽴功是没得说,多次平叛,从⽆败绩,更是单枪匹马将攒了半辈⼦兵的宁王在⼀个⽉打趴下。

⽴德也是很⽜的。

王阳明⼀⽣问⼼⽆愧,顶天⽴地,更兼桃李满天下。

死之前,⼿指于⼼:此⼼光明,亦复何⾔!⽴⾔更是达到圣⼈级,王阳明创⽴⼼学,倡导知⾏合⼀,致良知,使儒学⾯⽬为之⼀新。

具体的东西,脑洞⽼师曾经写过⼀篇头条号⽂章:王阳明为何被称为明朝⼀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翻回去看⼀看。

⾄于曾国藩,⼤家就更了解啦。

先说⽴功,此⼈平定太平天国,可以说以⼀已之⼒将⼤清国从仆街边缘拉了回来。

⽴德,曾国藩⼀向修⾝律⼰,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

不论是为⼈,还是为官,都是他⼈典范。

⽴⾔:曾国藩的思想影响⼒也是很⼤的,尤其是曾国藩家书,都差点被当成圣经了,⽽且他还有⼀个头衔:成功学教⽗。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两位到底谁更⽜⼀点呢?下⾯,由脑洞⽼师三百六⼗度⽆死⾓地为他们PK⼀下。

1.资质这⼀点,原本王阳明是完胜的,因为王阳明是个神童,曾国藩的智商则⼀般,但曾国藩凭着普通⼈的智商,站到了这个PK台,这本⾝就是⼀个奇迹。

所以这⼀项,就算⼤家打平吧。

2.军事指挥能⼒这⼀点,脑洞⽼师认为王阳明要胜过曾国藩的。

王阳明这个⼈打仗特别精,攻⼼术、忽悠术,张嘴就来,挥⼿就出。

所以碰上他的基本只有⼀个下场,⽴马仆街。

跟王阳明学修心,跟曾国藩学修身,跟南怀瑾学修行

跟王阳明学修心,跟曾国藩学修身,跟南怀瑾学修行

王阳明:心是快乐的根王阳明是明代着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

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

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时至今日,王阳明心学对于当下浮躁的社会大众来讲,仍有着深远借鉴意义。

1、欲修身,先养心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释义:心即理。

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人生启迪: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2、不忙不乱,不焦不躁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

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

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释义:天地间的大气,本来没有瞬息中断过。

但有了一个主宰,就能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主宰是一成不变的,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

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无停息,即使日理万机,也经常从容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有气在四处奔流,怎么会不忙呢?人生启迪: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

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3、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释义: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人生启迪: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实用的作文素材高中

实用的作文素材高中

实用的作文素材高中之古人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在作文中很重要,平时应该多积累应用,这样作文才会得高分。

下面分享一些古代人物篇的满分作文素材。

1、曾国藩(1)曾国藩的“尚拙”漫长的九年秀才生涯,是曾国藩生命中的痛苦记忆。

但艰难的科举经历不仅强化了他“愈挫愈奋”的性格特点,还塑造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崇尚笨拙。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韩非子(2)曾国藩的厚积薄发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七次,举人和进士却考得顺利,就是因为他基础打得牢。

开了窍后,就能一顺百顺。

相反,那些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结果走不远。

所以,“笨拙”看起来慢,其实越到后来就走得越快,就好比盖房子,因为基础打得牢,房子就盖得比别人高。

(3)曾国藩写日记反省自己到了翰林院,曾国藩才知道自己是多么鄙陋。

为了洗刷自己身上的鄙俗之气,他坚持写日记。

记日记最重要的目的是反省自己。

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把日记拿去让朋友们都看一遍,而且要求每个人做点评。

为什么?因为外力远大于内力。

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极限的,自己监督自己都是有盲点的,不容易做到彻底。

但是人都有自尊心,因此通过朋友、老师监督自己往往是最有效的。

(4)静待花开在晚年,他总结自己的人生说,人的一辈子就像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中,不能着急,也不能懈怠。

人的努力和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

这也就是他那句被人传颂最多的名言:“勿揠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5)花未全开月未圆打了胜仗的曾国藩最终没有选择在高位上享福,因为他早年就从《易经》中领悟到一个宇宙的大道理,世界上没有绝对完满的东西。

太阳只要一到中间,马上就会偏西,月圆,马上就会月亏,而且有些即便看似完满,也就会立即不完满,所以做人要“求缺惜福”。

他认为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全开月未圆”,这种状态是自然界最好的状态,也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上下五千年,出了两个半圣人,分别是谁?

上下五千年,出了两个半圣人,分别是谁?

上下五千年,出了两个半圣人,分别是谁?众所周知,我国上下源远流长着五千年的文明传承。

这五千年间诞生了无数能人异士。

但是古往今来,能被人们赋予圣人之名的人只有两个半。

我们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经说过,中国历史上只出过两个半的完人。

那这两个半人都是谁呢?两个圣人指的是孔子和王阳明,而曾国藩则算是半个圣人。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产生疑问。

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的历史太久远了,光是今天还流传着的能人异士的传说便不可数,更不用说现实中实际存在的能人异士了。

别急,我们这就来一一看看这两个半圣人究竟何以被称为圣人。

古代的一部经典《左传》提出过为人处事的最高标准:立德立功立言。

而古代评判圣人的标准也正是看这个人是否达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标准,只有同时达到了这是三个标准,可以被称为圣人,而这样的人注定是不朽的。

所以,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分别来看一看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

第一个圣人孔子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儒,他一生秉行纯粹的行事作风。

从小生活十分困苦,但并没有阻止孔子对知识的渴求。

虽然是大家,但是一生安贫乐道,有“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的佳话流传至今。

开创了私学的先河,在教育学生的古城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教导的七十二贤人分别前往各国辅政,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为立德。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孔子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做官的抱负。

而且也真的做过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吏。

孔子在做官期间,事无巨细,全都打理的妥妥帖帖,不断受到提拔。

而到了中年的时候,孔子凭借着超凡的学识一路升至代理宰相并兼管外交事务。

虽然孔子执政仅仅三个月,但是在这三个月内鲁国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国家综合实力大增,国内百姓的秩序更是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

而且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侵占的鲁国土地还给鲁国。

可见孔子执政能力之强,立下的功绩也是非常大的。

而且孔子教育出的七十二贤人分别为不同的国家做出了很多攻击,这也是身为老师的孔子的厉害之处。

中国历史上三个半圣人分别是谁?

中国历史上三个半圣人分别是谁?

中国历史上三个半圣人分别是谁?古往今来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的圣人,“圣人”是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但是为何都说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三个半的圣人,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三个半圣人。

1、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提到圣人,毋庸置疑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孔老夫子。

这位风靡于全球的孔子在中国历史上三个半圣人它可以是唯一一个引领中国两千年的人物,在所有的思想家中他的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传播最广泛的一个,在很大的程度上他是第一个提出在人人都应该接受教育理念的思想家,就像大多数人一样其重要的思想是在去世之后才得到重用的,做为圣人之一的孔子便是其中的一员。

2、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其实不了解王阳明的朋友们肯定会问为何第二位圣人不是亚圣孟子,其实王阳明先生成功创建了心学,他也是军事家和思想家,提出了伟大的“知行合一”学说。

他创立了心学的学派,算是圣人三不朽中的立德。

他是一介书生却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还多次剿匪,其学术和相关的思想还被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家,对我国的文化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东南亚以及日本也影响极大。

他本人也是相当具有人格魅力的,学生数量比较庞大,深受后人喜爱。

日本的“军神”东乡平八郎说:一生伏首拜阳明。

3、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卧龙先生给大众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其实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也是这样有魅力的。

诸葛先生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他的治国理念带领蜀国欣欣向荣,成为越来越繁华富庶的国家,而他的军事谋略也让多次与他国的战役取得胜利,在一些胜负悬殊的战役中也能不落于下风。

所以他被后世的人成为“谋圣”,也是智慧的象征了。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4、曾国藩(半个圣人)单单和上面的圣人比较起来还是有比较的话,曾国藩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他当官确实是没问题,官场上有着比较高的地位,也让清王朝更加繁荣,但是归根结底他是一位政客,也有一些缺点,所以不能算是完全的圣人,只能说半个了。

王阳明名人经典语录名言

王阳明名人经典语录名言

王阳明名人经典语录名言1、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

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2、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找不到一双合脚的鞋,从这一点发散开来,王守仁进一步得出“心外无物”的结论——真正的生活在内心,只有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3、历来的赌徒,下注的那一刻,脸上的表情无不是容光焕发,紧张兴奋的。

曾几何时,这些山贼还未落草为寇,他们在田间辛勤劳作,所得仅能糊口,还要饱受大户的盘剥,官府的欺凌。

一天,有人跑来告诉他们,放下那沉重的锄头吧,跟我上山,你就能摆脱这无尽的痛苦。

4、曾经,我羡慕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爱情,迷恋贾宝玉和林黛玉桃花树下读西厢的意境,然而现在我明白了,男人之间那种抛却一切私心杂念,心灵契合,相互欣赏,相互提携,并肩共进的友情更显弥足珍贵,更值得激赏。

5、人,是要有些信仰才能支撑着活下去的。

没有了大义可以选择苍生,如果连苍生的代言人于谦都落个鸟尽弓藏的结局,那么路在何方?像庄子那样身如不系之舟,脱离这“曳尾于涂中”的苦海?两千年来,无数的人都这么做过,刘伶醉酒,阮籍狂狷,他们真的快乐吗?6、弱者制造麻烦、违法闹事,强者动用权力、专政镇压。

在一轮又一轮的博弈中,别说法律,神也无法阻挡人们放大自己利益边界的热情,直到它遭遇更强大的阻力。

7、官场的内耗,国家的虚耗终使社会积重难返,尾大不掉,表面的繁荣也逐渐成为泡沫,像吹出的肥皂泡,体积越来越庞大,而随着肥皂水的张力到达极限,越来越脆弱,然后一触即破。

8、而这一切的起点,在于每个人都能倾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价值判断。

9、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

一切皆因思想而异。

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10、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坍塌后,每个人不得不用自己的方式来捍卫各自的权益。

然而,人们并不知道私权的边界何在,也不清楚何种方式恰当,最终便只能演变为弱肉强食的丛林游戏。

千古两完人-王阳明和曾国藩之比较

千古两完人-王阳明和曾国藩之比较

千古两完人——王阳明和曾国藩之比较千古两完人:王阳明和曾国藩谁更完美些?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标准的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算半个。

儒家认为,历史上达到圣人标准的只有四个人: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

至今还公认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圣人,他们是:孔子、王阳明。

有评价说:中国历史之中,文人用兵当以三个人为最!这三人分别是:诸葛亮,王阳明、毛泽东。

王阳明立功:多次替朝廷平叛,从无败绩,乃明杰出军事家。

立德: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而且桃李满天下。

立言:创立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心学,成为儒学又一宗。

曾国藩立功:打败太平天国,为大清挽狂澜于既倒。

立德:以儒家为宗,每日修身养性,砥砺自律,戒骄慎独。

立言:曾文正公文集。

王阳明故居的楹联是后人对他一生的总结: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对曾国藩,后人也以一副对联对他总评价: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王阳明天资异于常人,是百年难出一个的奇才。

曾国藩则以中等之资,凭着吃得苦、耐得烦,开出一片夹缝中的天地。

后人对两位巨人的评价都很高,都说是真三不朽。

但是相对来说,王阳明是公认的真三不朽,而曾国藩是两个半完人中的半个。

与曾国藩相比,王阳明很有自己的特点。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曾国藩的思想是为其做官服务的,“怎样做官”、“怎样做大官”、“怎样做稳官”始终是其考虑的核心问题,他的为民、忠君等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

而王阳明不同,王阳明有自己的社会理想,对个人、国家、历史、社会等都有自己的看法。

他的做官,是为实现自己理想服务的。

当做官与这个理想有冲突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所以,从本质上讲,王阳明是个读书人,曾国藩是个官员。

曾国藩和王阳明都曾镇压过农民起义,两者都属于忠君行为。

但王阳明的举动,更多地为安定社会秩序,而不是让皇帝老儿安心做皇帝。

这与曾国藩死抱着清朝皇帝大腿有很大不同。

王阳明与曾国藩都是聪明人,但两人有很大不同。

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半个”圣人?

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半个”圣人?

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半个”圣人?古代读书人一生的理想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儒家评判圣人的准则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只有在这三项均达到极高成就的,才能被称为圣人,任何一项缺少都不行。

在这个严苛的条件下,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称得上圣人的只有两个半。

其中两个是孔夫子、王阳明,另外半个是曾国藩。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门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桃李满天下。

他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历朝历代统治者采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主流学说,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

王阳明在前人基础上,独辟蹊径创立心学,对后世影响巨大。

王阳明的学说传播甚广,流传到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近现代许多思想家都受到王阳明的影响,在其学术界流传一句话——“一生伏首拜阳明”。

武功方面,他以一介文官身份,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堪称出将入相国士无双。

这两位称为圣人历史上都没什么争议,再说说曾国藩。

曾国藩作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和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

死后谥号“文正”,是古代文官评价最高的谥号。

他逝世后,其中一幅挽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与许多天赋异禀的大人物不同,曾国藩从小天资愚钝,一篇文章背一个下午都背不出来。

但凭借自身的勤勉刻苦,最终位极人臣,成为朝廷柱石。

相比之下,他的经历对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更有借鉴之处。

从儒家评判圣人的三个标准评价曾国藩。

第一、立德。

曾国藩为官清廉知人善任,朝野上下有半数是他的门生。

他虽位居高位,但待人谦和勤俭持家,道德上堪称毫无黑点。

连早期不和的左宗棠都被他的为人折服,承认自愧不如。

第二、立功。

曾国藩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立下不世之功,为摇摇欲坠的清朝续了一命。

但他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数次屠城,连无辜的百姓都不放过,这是他人生最大的污点。

第三、立言。

曾国藩流传后世的《曾国藩家书》,其中对后代的教育值得每个人学习。

但与前人相比,他只是沿用儒家传统的思想,并没有开创自己的学说,因此在这一项只能说合格。

做人要学王阳明,做事要学曾国藩

做人要学王阳明,做事要学曾国藩

做人要学王阳明,做事要学曾国藩有人说:“中国圣人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

”孔圣人历来被大家尊为圣人,但是王阳明和曾国藩为什么能到到如此高的评价呢?王阳明天资聪颖,是百年难得的一个奇才,他对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万事万物由心而动。

这让王阳明做一切事情都心安理得,对待任何屈辱都处之坦然。

王阳明做人内心自足,这种将良知藏于内心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

而曾国藩天资平平,凭着自己吃得苦、耐得烦,在一片夹缝中闯出了一片天地,做事的态度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1跟王阳明学做人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

”在王阳明看来,无善无恶是静态时候的表现,有善有恶是气动的表现。

在起心动念之间,如果我们自己的内心茫然,就会不知所往,甚至连自己究竟是对是错都分辨不清。

因此,只有秉持一颗安定、清净之心,才能将世间事看破,身处繁华闹市而不为所动。

王阳明的弟子薛侃曾向他请教:“为什么天地间的善难以培养,而恶却难以去除呢?”王阳明认为,因为心中有善恶之念,引发好恶之心,才导致为善或为恶。

他用花草来举例。

当人们想赏花时,就认为是好的,而它周围的杂草都是恶的,因为那些杂草影响了赏花的效果;而当人们要用到那些杂草时,又认为它是善的。

人们都希望自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过得开心快乐。

但是,生活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更多的时候,是一条布满荆棘与陷阱的崎岖小路。

如果遇到困难,无法跨越,就会陷入一个可悲的怪圈,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抱怨上。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曾经是状元,再加上王阳明天资聪明,自己也十分努力,因此很多人对王阳明也报以厚望,希望他在科考中一鸣惊人。

但是,事实是,王阳明参加了三次会试,前两次都落榜了,直到第三次才考中。

当同科的人都为落榜而感到羞耻时,王阳明却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在他看来,有上榜之事,就有落榜之事,不要过分在意,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只有调整好心态,才能减轻痛苦,享受快乐,内心自足。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度阴山
第一章 “笨鸟”初飞
曾家笨小孩
曾国藩出生的前一天,几只蚰蜒爬上房梁,俯瞰下面昏昏欲睡的他的曾祖父曾竟希。
曾竟希也老眼昏花地看着它们,当确信没有看错时,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喊道:“龙,龙,有龙!”
老人的喊叫震荡着整个房间,搅开了粥一样的光阴。
房门被轻轻推开,明天就要当父亲的曾麟书走进来。他看了眼这位末世老人,嘀咕了句,“又做梦了。”
曾竟希猛地睁大眼,目光如锥子,死盯住孙子说:“我没做梦,房梁上有龙。”
曾麟书下意识地仰头去看房梁,他看到了那几只蚰蜒,正在快乐地玩耍。于是他帮爷爷掖好被子,说:“是蚰蜒。”
曾竟希语音含糊却异常坚定地说:“龙,是龙。”
这是1811年冬季最普通的一天,也是湖南湘乡白杨坪村曾家最普通的一天。但第二天的11月26日,无论对曾家还是对中国历史而言,都非同凡响。
曾国藩只好低声诵读。不久后,书院模拟考试,曾国藩排名在他之上。此人大喊大叫起来:“这屋子的风水被你夺去了。”
有人看不过去,就问他:“曾同学的书桌不是你让挪走的吗?”
那人憋红了脸,大声道:“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
同学们都为曾国藩打抱不平,曾国藩却一笑置之。
这就是气度,它是庸人和伟大人物的区别标准之一。
曾国藩意志力顽强,有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倔强,他厌恶“懦弱无刚”的人,所以绝不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他讨厌“胸无大志”的人,所以给自己立下宏图大志,向着这个目标迈进,无论流多少泪,无论洒多少汗。
对于资质平庸的人而言,流汗是肯定的,流泪也是必须的。16岁那年,曾国藩开始考秀才,他老爹也跟着考。这并非他老爹喜欢凑热闹,而是他老爹已考了多年,始终不过关。
这不需问,如果真的中了进士,不可能这样狼狈。曾国藩摇头,但毫无悲戚之色。老爹叹息道:“为何如此憔悴狼狈?”

中国历史上出了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

中国历史上出了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

中国历史上出了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出了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还有半个圣人是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

为何说曾国藩为半个圣人?可见圣的标准还是非常高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个标准,内圣外王。

王阳明是继孔子以来在中国文化史上集大成者,集儒释道三家于一身,绕开程朱理学那道坎,开山立派,创立阳明心学,成为一代心学宗师!平宁王朱宸濠之乱,宁王朱宸濠苦心备战,韬光养晦十余年,阳明先生只用了不到半个月就平了叛乱,宁王朱宸濠十万大军谈笑间灰飞烟灭,宁王被活捉,可见阳明心学之强大!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一代心学宗师的脚步,领悟知行合一的智慧,体验我心光明的豪情!阳明先生青年的时候,科举考试落榜,有很多落榜考生嚎嚎大哭,感觉天要塌下来,毕竟那个时代考中科举是出人头地的唯一的出路,这是大家看阳明先生面无表情,以为他是伤心过度,就过去问他:“别人都在嚎嚎大哭,你怎么没点反应,大家都担心你啊!”这时王阳明起说:“别人都以考试落榜为耻,我却以考试落榜动心为耻辱,考试中与不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不必因此而介怀。

”可见当时阳明先生的心学的功夫不一般!后来在平宁王之乱时,凭借强大的心学功夫,和宁王在心智上去较量,用围魏救赵之计,围攻宁王老巢南昌,宁王心智大乱,调十万大军回南昌应战,错失进攻安庆的大好时机,因为安庆一失,南京必破,那时天下大半就在宁王手中,宁王就可以挥师北上拿下北京,拿下天下!就这样一个大好机会被白白错过了!叛乱被平,宁王被活捉,可悲可叹!可见阳明先生的不动心确实是门功夫,其实人和人才智上是没多大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动心的功夫,也就是是否具有强大心理素质,下面就和大家探讨如何具备这种功夫夫。

当今的社会,人心非常浮躁,虽然物质水平丰富,科技非常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的富裕,但人们的内心非常空虚,人们急功近利,一旦目的达不到,欲望得不到满足,变心慌意乱,受到小小的挫折,喜欢麻醉自己,借酒浇愁,甚至轻生,可悲!所以练就不动心的功夫,就必须得刀得在石上磨,人得在事上练!通过每天的为人处世练就强大的内心,循序渐进,不动心的功夫才会越来越好,更好的适应和改变这个社会!从每件小事做起,和大自然相处要敬畏生命,敬畏天道,和父母相处要恪守孝道,和子女相处要守父母之道,为子女之榜样,和朋友相处要恪守诚信,做事早尽心尽力,对的起自己的良心,融入社会要外圆内方,恪守中庸之道,坚守和涵养内心的良知!做好每件事,经的每件事,每个人,每段路都会成为你的修道场,成为人生认知和人生境界的阶梯!那么我们的心力会更加强大,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充满爱!写到这里不免有些啰嗦,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晚清四大名臣“驭人术”各有高招,一人一句口诀,看谁更高明?

晚清四大名臣“驭人术”各有高招,一人一句口诀,看谁更高明?

晚清四大名臣“驭人术”各有高招,一人一句口诀,看谁更高明?自古以来,都是乱世多英雄、多思想家,而且越是乱世的历史越丰富多彩,比如三国时期、晚清时期等等。

正如清代道光年代思想家、诗人龚自珍在诗句中所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晚清时期便是一个人才辈出、名臣辈出的年代。

要说晚清名臣,最出名的非“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莫属,他们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因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曾国藩家书》而永垂青史;左宗棠因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收复新疆而被众人皆知;张之洞因为在洋务运动中大力兴办教育和发展重工业而流芳百世;李鸿章是办洋务运动领袖之一,深得慈禧太后信任,多次代表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因而臭名昭著。

不管怎么说,这四人能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想必他们都有过人之处。

鬼谷子先生说:“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所以我们要研究一个人的思想和智谋,得先从他所说的言语下手。

琢磨君在研究“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所说过的名言时,发现四人都说过如何驾驭人心的警世箴言,说明四人都有“驭人术”高招。

下面我们来一起对比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的驭人术口诀,从一人一句的口诀,看看谁更高明?★1、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曾国藩释义:驾驭手下将领的最好方法不是使用权术、阴谋诡计,而是要以诚相待、推心置腹!“诚”字和“忍”、“恒”、“敬”、“勤”一样,始终如一得贯穿于曾国藩一生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这也是铸就他成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的秘诀之一。

曾国藩作为湘军统帅、晚清重臣,他深知驾驭人心的重要性,但是他的“驭人术”有点“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的意思,这便是“以诚待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诚,则可驾驭天下人才!这也正说明了曾国藩是集儒释道一体的大思想家:“诚”是儒家思想,“不争”又是道家思想,“诚”和“不争”加起来又是佛家思想!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曾国藩驾驭人心的高明之处,正如他所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的驭人术还是顺应天道而为,难怪他能够在“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都做到了“不朽”,比肩圣人孔子和王阳明!★2、驾驭人才之道,患其无欲,苟有所欲,便有可用。

从“三不朽”的标准去看,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哪个最“达标”?

从“三不朽”的标准去看,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哪个最“达标”?

[键入文字]从“三不朽”的标准去看,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哪个最“达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三不朽”之说。

这个说法始见于《左传》。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句话出自一个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孙叔豹之口,也算是历史的一个吊诡。

古往今来,能“三不朽”者几何?曾有人做过一个统计,说纵观中国漫漫五千年历史,能“三不朽”者只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明阳,另外半个算是曾国藩。

这种说法的渊源我觉得是“盗版”了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里的一个“典故”。

任我行在嵩山少林寺被正教高手围困之际,他曾畅谈武林人物,说自己佩服的只有两个半人:一个是东方不败,一个是方正大师,另外半个是冲虚道人。

那么,当我们以公正的眼光去审视孔子、王阳明、曾国藩这三人,他们是否真属于“三不朽”范畴之内呢?我觉得孔子与曾国藩不是。

孔子在“立德”与“立言”方面,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去关照,也恐怕没有出其右者。

“立德方面,”他创立儒学,倡导“仁义道德”,他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基因。

“立言”方面,他删《诗》《书》,整理《易经》,撰写了《易经》“十翼”,更写出了史书《春秋》等著作。

从这一点看,他也算是中国文化的教父。

但是,从“立功”的角度看,孔子似乎无甚建树。

他平生为官时期不长,做过的最大的官也是中都宰。

在任期他曾有“隳三都”之举,然成效不大。

至于曾国藩,他对于清政府而言算是“中兴名臣”,挽救了濒临灭亡的清帝国,给大清王朝又续上了数十年的命。

在“立功”方面,他算是十分出色了。

但是在“立德”以及“立言”方面,曾国藩则显得很不足。

他的个人操守没得说,但他德行毕竟没有影响一时之人。

更何况,他还有纵容湘军屠城(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的人格污点。

“立言”方1。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的说法,即孔子、王阳明、曾国藩曾国藩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的说法,即孔子、王阳明、曾国藩曾国藩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的说法,即孔子、王阳明、曾国藩曾国藩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的说法,即孔子、王阳明、曾国藩。

曾国藩之境界、学识、成就等均不能与前两位比拟,所以只能称之为半个圣人。

世无孔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力那是巨大而深远的,那么,能够与孔子并列的王阳明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呢?据《王阳明家谱》记载,王出生的前夜,王的祖母梦见有异人脚踏祥云,怀抱一童子送到家中,梦醒之时,正值王阳明呱呱坠地,遂得名王云。

可是,这小王云5岁之前,一直就不说话,急坏了家人,一日,小王云与祖父在门前大树下纳凉,一个游方道士见状驻足,手摸小王云头顶,口中道,果然好孩儿,可惜被道破!小王云的祖父听罢如同醍醐灌顶,明白取名云字是道破了天机,所以赶紧给孩子起名守仁,据说改名后,这孩子开始说话了。

少年时期的王阳明就不同寻常,该读的五经四书过目不忘,其它书目触类旁通。

10岁时所作《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经年的秀才看后都噤口不言,觉得这孩子声口不凡。

明弘治十二年,王阳明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步入仕途。

在这期间,以其才气横溢,文武不挡,不断遭到平庸的上司迫害与打击,几番起落。

被贬谪贵州的时候,在龙场悟道,认知能力上产生了很大的飞跃。

此后的王阳明文如灯塔,武若霹雳,几十年解决不了的匪患他处置如砍瓜切菜,宁王造反,举国震动,文武大臣,无一人敢出面抵挡,王阳明仅一个月就荡平底定,朝野上下,视王阳明如救星一般。

直到被封新建伯,晋兵部尚书之时,王阳明萌生去意,他辞官讲学,整理自己的思想理论,创立心学,当时朝野上下,上到皇帝、藩王,中间阁部、尚书,下兼贩夫走卒,都以聆听王阳明教诲为荣,一时蔚为风气。

王阳明思想即便对于近代执政者也影响深远,蒋介石大力崇拜王阳明,甚至其名字中正二字就取自王阳明心学当中“大中至正”,甚至改草山为阳明山。

日俄战争中击败了俄国的日本海军大将马上刻了一枚印章,“一生伏首拜阳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阳明和曾国藩谁更完美些?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标准的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算半个。

儒家认为,历史上达到圣人标准的只有四个人: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

至今还公认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圣人,他们是:孔子、王阳明。

有评价说:中国历史之中,文人用兵当以三个人为最!这三人分别是:诸葛亮,王阳明、毛泽东。

王阳明像
◎王阳明
立功:多次替朝廷平叛,从无败绩,乃明杰出军事家。

立德: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而且桃李满天下。

立言:创立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心学,成为儒学又一宗。

曾国藩像
◎曾国藩
立功:打败太平天国,为大清挽狂澜于既倒。

立德:以儒家为宗,每日修身养性,砥砺自律,戒骄慎独。

立言:曾文正公文集。

◎王阳明故居的楹联是后人对他一生的总结:
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
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对曾国藩,后人也以一副对联对他总评价: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王阳明天资异于常人,是百年难出一个的奇才。

曾国藩则以中等之资,凭着吃得苦、耐得烦,开出一片夹缝中的天地。

后人对两位巨人的评价都很高,都说是真三不朽。

但是相对来说,王阳明是公认的真三不朽,而曾国藩是两个半完人中的半个。

与曾国藩相比,王阳明很有自己的特点。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曾国藩的思想是为其做官服务的,“怎样做官”、“怎样做大官”、“怎样做稳官”始终是其考虑的核心问题,他的为民、忠君等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

而王阳明不同,王阳明有自己的社会理想,对个人、国家、历史、社会等都有自己的看法。

他的做官,是为实现自己理想服务的。

当做官与这个理想有冲突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所以,从本质上讲,王阳明是个读书人,曾国藩是个官员。

曾国藩
和王阳明都曾镇压过农民起义,两者都属于忠君行为。

但王阳明的举动,更多地为安定社会秩序,而不是让皇帝老儿安心做皇帝。

这与曾国藩死抱着清朝皇帝大腿有很大不同。

王阳明与曾国藩都是聪明人,但两人有很大不同。

曾国藩做官堪称老谋深算,不到关键时刻绝不出手。

但是,这仅仅是官场上的老谋深算,而不是日常所说的聪明机智。

王阳明在处理公务方面是个聪明人,在待人处事上是个机智人。

他担任赣南巡抚后,首先找到当地的“老吏”了解情况。

他用兵也讲究出奇制胜,一生用兵从无败绩。

在发现有人盯梢后,他机智地用“自沉”的办法予以摆脱。

这些谋略,都不是曾国藩所具备的。

但是,王阳明做官上也不那么老谋深算。

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把当大官当成人生目标,也不会为了做官舍弃自己的理想和思想。

所以,当嘉靖皇帝上台后,对他表示充分肯定,只要他在嘉靖抬高父亲问题上表示臣子的起码忠诚后,他就可以当大学生。

而向嘉靖皇帝效忠,既是臣子之责,也与他的心血理论相一致。

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表现出了书呆子知识分子的“傻气”而使自己保持了知识分子的个性和独立人格。

这一个性和独立人格使他得以名扬千古。

这就是王阳明的“聪明”。

比较王阳明与曾国藩,可以说,一个人想追求什么,直接决定了他们的行为。

王阳明是个有自己理论体系的人,而曾国藩没有。

王阳明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心学体系。

他对世间万物都有了自己的看法。

曾有学生问他,为什么圣人那么聪明,好像什么都知道。

他回答,是因为圣人掌握了理。

王阳明能够解答那么多世间难题,也是因为他掌
握了理。

就是在他看来,万事万物由心而不动。

心不动,则一切都不存在,也对心之主无意义。

所以,没有必要去追求远方的东西,也没有去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

名利之类,都是身外之物。

又何必让心为之累呢?得到了名利,改变了内心,未必能有快乐。

这就使得王阳明始终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事情,做一切事情都心安理得,对待任何屈辱都处置坦然。

王阳明还提出,圣人之道,内心自足。

这就要求人要获得圣人的境界,不需要去读四书,也不要去抄袭古人,更不要盲目照抄上级,而要根据自己内心的良知,用自己的去实践回答,去探求。

良知藏于内心,只要自己愿意找,就能越找越多。

既然只要愿意找,都能找到,那就人人都可以为圣人。

这就高度重视了实践的作用。

所以,王阳明的学问是重视实践的学问。

按照王阳明的理论,人人都会充满自信(因为人人都能成为圣人),人人都会高度重视行动。

这就使得王阳明的学问有了根基,有了行动力。

纵观王阳明一生的行为,可以说,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始终是他的目标。

这很有些知识分子的痴劲。

相比较王阳明,曾国藩却没有什么自己的学问。

他的一切都来自前人和当世圣人。

比如,他的“静”字功夫来自倭仁。

曾国藩的“谦退”,则来自道家思想。

知道官场上,只有知道“退”的人,才会有好结果。

曾国藩初连团练时,他也是秉承儒家思想,曾国藩在家书中表达的勤俭节约思想,也来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纵观曾国藩一生的思想,独创处很少。

曾国藩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各家思想糅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也是难能可贵的,是当时其他人所做不到的。

为什么曾国藩不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而王阳明能有?
这是王阳明与曾国藩的出发点不一样。

曾国藩总想着光宗耀祖。

是为做官而为贤,有一点异端想法也会自觉摒除的。

怕给自己家族带来灾祸,这就是官的作用。

因为“官”,使其不敢思考,不能思考。

因此曾国藩能在攻陷天京后对五十多万无辜之民大开杀戒,以至“……号叫之声惨不可闻,自卯至午,歼除净尽……尸骸堆积,流水腥红”。

不能不说这是他的一大缺憾,所以只能算半个圣人。

而王阳明从小就有做圣贤的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他是为实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为官,他首先是为民,而后才是忠君。

在军事上也比曾国藩自信多了,有“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豪言,他平叛时举重若轻,以安抚为主,只惩首恶,属从不究,军事之后重视建设生产、兴办教育、减税减赋、休养生息。

因此后世评价他是:心学之祖,四家合一,完人型全才,无争议的入世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