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二年多了,在这两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接触,我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有更深的体会。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问题少年等,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一般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成绩较差。一方面,有些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家长潜意识里认为,读书无用加之农村孩子学习有成的机率不高,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经商做生意、打工挣钱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过少。

2、性格缺陷。由于外出经商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少年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3、企盼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都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同学那样能够常有父母陪伴,不希望父母长年在外。

4、行为缺乏约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

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

5、价值观畸形。由于外出经商、打工,使家庭的经济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他们产生“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6、安全无防范。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安全衔接上存在“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少年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但是,就我国当前教育的现状来看,社会对少年儿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机构太少,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基层很少或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的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农村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发展在社区教育这一块尚处于真空之中。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健全各自的教育功能,相互合作,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管理,也缺少良策,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没有寄宿制学校,学校只能管理上学这一段,放学后,他们的自习没人督促和辅导,生活缺少约束和指导。这都是令学校和老师头疼的问题。但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我们如何去做如何去想,首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能力

1、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心理状态。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管教,而隔代监护人爷爷奶奶等又常常溺爱或放纵他们的行为,致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成绩落后,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

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教师要指导留守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2、抗挫折能力培养。挫折可以称为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挫折感在留守儿童的心理上表现很明显,他们常常会由于考试的失败、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缺少父母的关爱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他们的情绪常常处于失望、焦虑、沮丧等紧张状态。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的分析,从主客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要善于根据自己的优势确立奋斗目标,在前进过程中发现不切合实际时,要及时调整,化压力为动力。其实,适度的刺激和压力能有效的调整机体的积极因素,正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悦纳自己。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愈来愈显得必不可少。但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逐渐形成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

二、搞好家庭教育。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外出务工前,要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有针对性的

选择好监护人。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外出务工人员要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多关心、教育,经常与孩子或监护人联系沟通,随时掌握孩子的动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利用多回家看望孩子的机会,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对孩子加强教育,从各个方面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精神,培养孩子学会独立。

三、要抓好学校教育。学校是关爱留守学生的主体力量。建立家长联系卡实行教师全员德育。班主任把本班留守学生的家庭住址、家长和托管人联系电话、学习和思想状况等详细信息整理好,建立家长联系卡,定期与留守学生的父母和托管人联系,介绍学生在校情况,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任课教师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力量,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引导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育阳关心态。对于留守儿童学生,教师要给予特殊的关注,在学习上多辅导、生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疏导,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做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四、要抓好社会教育。社会是关爱留守学生的主要阵地。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环境的特殊,家庭管教的不足,更容易受周围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学校一方面教育留守儿童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另一方面寻求社会力量的配合和帮助,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的外部生活环境。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严厉打击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发动劳务输出时,要对外出务工的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有针对性和限制性的外出。三是要借鉴好的经验,结合实际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