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浦江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策略研究

邹钧文

摘要:黄浦江两岸的滨江空间是上海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近年来浦江两岸地区的开发建设以“还江于民”为原则,力求将其塑造为城市生活的核心区域,在此过程中,滨江公共空间的营造、环境品质的提升至关重要。而滨江空间建设的首要之举便是确保其公共开放、空间贯通连续。本文结合2016年开展的《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从现状问题分析入手,结合城市总体发展导向,提出未来浦江两岸应以建设“世界级的休闲水岸空间”为目标,注重“开放、美丽、人文、绿色、活力、舒适”六大理念,探讨滨江运用“漫步、跑步、骑行”三道建设实现空间贯通的基础之上,实现公共空间品质优化、服务配套设施完善、交通可达性提升的规划设计策略,为相关建设实施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关键词:黄浦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品质提升

引言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记载着城市的沧桑变迁,引领着时代的发展风潮。黄浦江两岸地区,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独特的海派文化,荟萃了城市的亮点与精华,作为城市核心区域,对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建设至关重要。十余年来,两岸地区综合开发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滨江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在新的背景下,两岸地区功能、形象、交通等各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关乎市民生活、城市形象的滨江公共空间建设,应予以重点关注。

1 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现状概况

多年来,结合外滩、陆家嘴地区、世博园、北外滩、徐汇滨江等重点地区的开发建设,黄浦江两岸已建成了一批滨江公共活动空间,成为城市的代表性景观空间,也逐步将黄浦江的独特滨水景观展示于市民和游客面前。然而目前,滨江公共空间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滨江公共空间尚未实现贯通。在黄浦江两岸地区,通过综合开发以来大规模的功能转换和公共空间建设,以黄浦区为例,滨江已基本建成连续的公共开放空间,但在个别区段和节点上,还存在阻碍空间和活动连通的一些要素。由于现状岸线上仍然分布着大量企事业单位、海事、轮渡、公安、环卫各类公务码头以及扬子江海军码头,这些客观上制约着黄浦江滨江核心区公共活动空间的贯通进程。

二是滨江公共空间类型不够丰富,多为大面积的开放绿地或连续的带状广场,功能也较为单一。此外,虽然滨江地区建成了一定绿地,但总体而言草地居多、乔木偏少,三维绿量不足、生态效应不强。再者,公共空间景观缺乏特色,缺少对文化性的体现,景观塑造的精

致性、艺术性有待提高。

三是滨江公共交通配套不足,可达性欠缺。一方面,轨道交通站点距滨江较远,滨江地区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较低。另一方面,沿江方向缺乏有效的公共交通方式,作为滨江旅游休闲活动与各个景点的交通支撑。

四是滨江各类设施缺乏,影响空间活力与使用效率。休闲活动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景观环境设施等均显不足,无法形成对户外活动的有效支撑。

在这四个问题中,滨江公共空间的贯通开放是需

要首先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2 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工作的背景

2016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浦江两岸建

设要坚持“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原则,围绕公共

空间做好文章,要把浦江两岸建设成为市民健身休闲、

观光旅游的公共空间和生活岸线,2017年底,基本实

现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贯通

开放。在此背景下编制《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

放规划》。

规划首次从浦江两岸整体视角来审视滨水空间建

设,规划范围聚焦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之间区域(浦

西、浦东两侧岸线总计约45公里)。旨在为两岸公共

空间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提出总体愿景与战略导向,

明确规划理念与规划策略,进而形成总体概念方案。

以此作为浦江两岸贯通开放及相关公共空间建设的总

纲领和上位指导,从而有效指导滨江各区开展后续详

细实施方案设计,推动浦江两岸公共空间的高品质建

设。

3 滨江公共空间建设目标与导向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面向2040年提出“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发展目标,建设“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在此指引下,黄浦江两岸地区应打造世界级的休闲水岸空间,通过两岸空间贯通开放的高标准建设,把黄浦江打造为世界一流水准的滨水开放空间,成为全球城市生活核心的美好舞台,使 “母亲河” 焕发青春。

让市民能够“望得见江,触得到绿;品味历史,欣赏美景;体验惬意,感受幸福”。

图1:黄浦江两岸地区范围图

面向该目标,首先就是要实现主要区段(从徐浦大桥至杨浦大桥)滨江公共空间的基本全线贯通。公共空间的贯通饱含三个层次的意思:一是滨江慢行游憩路径的连续贯通;二是滨江优美景观空间的连续贯通;三是高品质休闲活动体验的连续贯通。

在此基础之上,高标准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景观设施,并加强滨江综合交通建设,提升滨江空间的可达性与交通服务水平。从而提升滨江空间的综合品质。

4 滨江空间贯通和景观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首先,滨江空间的贯通具有必要性。从人的户外活动心理需求出发,连续而通达的活动路径会给人带来更愉悦的活动感受。而在需要吸引公共活动的城市滨水区域,利用连续的公共空间(如林荫带、步行街、广场群和骑楼等),形成无间断的滨水公共活动路径,是提升滨水区吸引力沿,保证滨水区公共性的有力途径。所以,只有实现滨江空间的贯通,才能真正创造出舒适宜人、彰显文化、注重生态的高品质空间环境。

其次,实现滨江贯通是具有现实可行性的。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沿岸地区的开发建设对上海整体的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中,黄浦江两岸地区的开发特别注重功能、公共活动、历史保护、生态环境及景观塑造等方面,“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打造“世纪精品”,真正实现“还江于民”。黄浦江新的发展契机为滨江贯通的实现带来了可能性。

再次,从黄浦江两岸地区的开发建设方式来看,由政府主导、开发商参与的方式体现了政府强有力的控制、引导作用,政府统筹、有效管控开发建设方式也为贯通的建设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5 滨江公共空间建设的难点与挑战

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建设工作需破解如下五个主要问题:

一是如何对于广阔绵长滨江区域进行整体统筹。沿线城市功能、空间建设基础各不相同、岸线权属情况复杂,公共空间设计方案既要体现灵活多样的针对性,又要体现全线整体的统一性。滨江公共空间建设有一定工作基础,部分区段已开展规划设计,但均未各行政区主导的“各自为阵”的局部区段设计,需要从全线角度衔接统筹,提出优化指导建议。

二是如何实现贯通?滨江一线仍存在相当数量不同类型的空间断点,且部分滨江区段腹地可建设空间相当局促,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滨江空间贯通。

三是如何利用资源?滨江沿线历史文化、景观风貌资源丰富多样,但很多隐没于城市空间,需加强保护合理利用,展现其魅力。

四是如何提升品质?现状滨江公共空间形式、功能不够丰富,生态效应、文化韵味欠缺,滨江公共交通配套不足,滨江各类休闲活动、景观环境设施缺乏。这些问题均有待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