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教案:化学平衡常数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条件;2.掌握如何计算化学平衡常数;3.理解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的影响;4.能够运用平衡常数进行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
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2.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计算平衡常数;2.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教学准备:1.投影仪和电脑;2.白板和彩色粉笔;3.相关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平衡的思考,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什么是化学反应平衡。
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反应不会往前进行,而会保持一个恒定的物质浓度?二、概念讲解(15分钟)1.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条件:闭合体系、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相等。
2.化学平衡与动态平衡的关系:理解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反应仍在持续进行。
3.平衡常数的定义:平衡常数是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乘积,用于描述平衡位置和反应的进行方向。
三、计算平衡常数(20分钟)1.理论计算方法:给出一个简单的一级反应方程式,带领学生通过理论推导,了解如何根据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物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2.示范计算过程:通过投影仪示范计算平衡常数的过程,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
3.练习训练:现场解答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四、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20分钟)1.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的进行方向和平衡位置。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平衡常数的作用。
2.平衡常数与浓度的关系: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式,讲解平衡常数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例题。
五、实验示范(15分钟)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展示平衡常数的实际测量方法和实验结果,并简单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六、作业布置(10分钟)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化学平衡常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1)了解化学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2)了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了解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
2. 技能与过程:(1)掌握写出化学反应式;(2)能够计算平衡常数的数值;(3)能够利用平衡常数计算浓度和反应物质量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讨论和实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2)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理解;(2)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3)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探究活动(1)学生实验:①原料:梅酒酯、水②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梅酒酯和水,装入试管中,摇匀后静置。
③结果及讨论: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梅酒酯和水是如何反应形成平衡的。
(2)学生讨论及总结:①梅酒酯和水反应生成酯和酒的反应是否是单向的?②为什么反应会形成平衡状态?③平衡常数是什么意思?2.概念讲解(1)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平衡常数受温度、浓度和压强的影响。
3.练习与讨论(1)练习题:①在化学反应A+B=C+D中,平衡常数Kc的表达式是什么?②已知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Kc=10,C和D的初始浓度都为0.2mol/L,求A和B的初始浓度。
③在以下反应中,哪个反应的平衡常数最大?反应1:2A+2B=3C反应2:A+B=C反应3:A=2B(2)讨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组讨论平衡常数受温度、浓度和压强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
4.实验(1)实验内容: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反应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或质量,来确定平衡常数Kc的数值。
(2)实验步骤:①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平衡常数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意义;2. 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3. 掌握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4. 理解平衡常数对反应方向和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通过实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兴趣,例如:“当我们烧一根蜡烛时,为什么蜡烛会燃烧完而不会继续燃烧下去?”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可能的原因,引出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化学平衡的概念,即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达到稳定状态的情况。
2. 介绍平衡常数的定义,即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的乘积的比值。
3. 解释平衡常数对反应方向的影响,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反应向生成物方向偏移,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反应向反应物方向偏移。
4. 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平衡常数大的反应速率较快,平衡常数小的反应速率较慢。
示例演练(20分钟):1. 提供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要求学生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 引导学生按照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3. 帮助学生理解平衡常数的数值意义,比较不同反应的平衡常数大小。
4.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让他们自己计算平衡常数,并讨论结果。
拓展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解释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2. 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平衡常数在这些例子中的作用。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化学平衡常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知识,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资源:1. 化学平衡常数的教材和参考书籍;2. 化学实验室或模拟实验软件,用于演示化学反应平衡的实验过程;3. 计算器或电脑,用于计算平衡常数。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2. 学生完成的计算平衡常数的练习题;3. 学生对平衡常数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和分析。
化学课教案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化学课教案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化学课教案:一、引言化学反应的平衡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平衡程度的一个参数。
理解和掌握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平衡机制以及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动力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为主题,通过引入相关概念和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和应用。
二、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表达式1. 平衡常数的概念:平衡常数是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浓度与产物浓度的乘积之比的一个定值。
它用于描述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之间浓度的稳定关系。
2.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 = [C]^c[D]^d / ([A]^a[B]^b),其中[A]、[B]、[C]和[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
三、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1. 平衡浓度的确定: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来确定平衡常数。
可以利用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根据平衡浓度的确定结果,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即可计算得到平衡常数的数值。
四、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1. 平衡常数的大小:平衡常数的数值大小表示了反应物和产物之间浓度稳定的程度,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说明反应体系中产物的浓度较大;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说明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浓度较大。
2. 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浓度和反应物的物质状态等因素都会对平衡常数产生影响。
3. 平衡常数的应用: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化学工业生产的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五、实例分析以酸碱中和反应为例,通过实际实验数据来计算平衡常数的数值,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六、小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对于深入学习化学反应平衡机制以及进一步应用化学知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的教案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表达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与应用有关化学平衡计算的技巧与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常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化学平衡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的PPT。
2. 案例材料: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3. 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有关化学平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的概念及重要性。
2. 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讲解化学平衡的定义,通过PPT展示化学平衡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点。
3. 介绍化学平衡常数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表达式,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程度的关系。
4.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技巧。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8.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后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计算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的教案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3. 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程度的关系。
4. 实际案例分析: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及实际问题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重要性。
2. 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计算。
4. 分析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程度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反应进行程度的判断依据。
5.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化学平衡常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化学平衡常数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计算方法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化学平衡常数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教案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教案一、引言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的一种状态,其中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率与产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
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平衡的定量指标,是由反应物浓度比和反应物浓度的幂数组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条件。
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理解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4. 能够运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浓度或计算平衡常数的值。
三、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a. 化学平衡: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率与产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b. 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浓度的幂数与平衡时各物质浓度的比值的乘积。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a. 对于一般化学反应:将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的幂数相乘,取比值作为平衡常数。
b. 对于离子反应:平衡常数用带有方括号的表达式表示。
3. 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a. 平衡常数大于1:反应向产物方向倾斜,正向反应速率大于反向反应速率。
b. 平衡常数小于1:反应向反应物方向倾斜,正向反应速率小于反向反应速率。
c. 平衡常数等于1:反应物和产物浓度相等,正向反应速率等于反向反应速率。
4. 平衡常数的应用a. 计算反应物浓度:已知平衡常数和其他物质的浓度,可以计算未知物质的浓度。
b. 计算平衡常数:已知反应物浓度,可以计算平衡常数的值。
五、实验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的概念,设计以下实验:实验名称:铁离子和硫氢化钠的反应实验步骤:1. 准备一定浓度的硫氢化钠溶液和铁离子溶液。
2. 将硫氢化钠溶液缓慢滴加到铁离子溶液中,并观察反应过程。
3. 记录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过程的变化。
4.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平衡常数的值。
六、教学评估1. 设计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的理解程度。
2. 对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评分,评估他们对平衡常数计算的掌握程度。
3. 组织学生参加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关系的理解。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的教案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有关化学平衡计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平衡的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平衡常数的概念。
2.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程度的关系。
4.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实例。
5. 实验:观察化学平衡的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程度的关系,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实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表达式。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实例。
3. 采用实验法观察化学平衡的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教案、PPT。
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3. 实验试剂:酸、碱、盐等。
【教学环节】1. 引入:通过实例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的特点。
2. 讲解: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平衡的移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表达式及计算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解释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4.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平衡的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平衡的变化。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平衡常数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课前引入在457.6℃时,反应体系H 2(g) + I 2(g)2HI(g)总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起始浓度/ mol •L -1平衡浓度/ mol •L -1平衡时c(H 2) c(I 2) c(HI) c(H 2) c(I 2) c(HI) c 2(HI)c(H 2)·c(I 2)1.197×10-2 6.944×10-3 0 5.617×10-35.936×10-41.270×10-248.37 1.228×10-2 9.964×10-3 0 3.841×10-3 1.524×10-3 1.687×10-2 48.62 1.201×10-28.403×10-30 4.580×10-3 9.733×10-4 1.486×10-2 49.54 0 0 1.520×10-2 1.696×10-3 1.696×10-3 1.181×10-2 48.49 0 0 1.287×10-2 1.433×10-3 1.433×10-3 1.000×10-2 48.70 03.777×10-24.213×10-3 4.213×10-32.934×10-248.50 c 2(HI)c(H 2)·c(I 2)平均值48.70观察上表中的已知数据,思考:化学平衡体系中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知识导航《化学平衡常数》教案一、浓度商的概念与表达式 1.浓度商的概念在任意时刻,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称为浓度商,常用Q 表示。
2.表达式对于可逆反应m A(g) +n B(g) p C(g) +q D(g)浓度商Q =_______二、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与表达式 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篇一: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平衡常数教案】化学平衡常数【学习目标】: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2、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3、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学习过程】:[引言]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请完成44页[问题解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一、化学平衡常数1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b(g)pc(g)+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pqmn阅读45页表2-7,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平衡常数的意义:(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qc<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c=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c>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阅读45页表2-8、2-9,你能得出哪些结论?二、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水(液态)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c(s)+h2o(g)fe(s)+co(g)co(g)+h2(g),fe(s)+co2(g),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例如: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k1,1/2n2(g)+3/2h2(g)衡常数为k2,nh3(g)1/2n2(g)+3/2h2(g)的平衡常数为k3;写出k1和k22写出k2和k3写出k1和k3转化率越大,反应越完全!四、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阅读46页例1和例2。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教案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掌握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并能够解释其物理意义。
3.能够运用平衡常数来预测反应的方向以及判断反应的平衡程度。
4.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概念a.定义:对于化学反应A↔B,其平衡常数K等于生成物浓度的乘积除以反应物浓度的乘积。
b.反应方程的表达式与平衡常数:平衡常数后方的系数即为摩尔比。
2.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a.摩尔浓度法: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的摩尔浓度,利用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
b.气体反应的分压法:根据气体分子的分压来计算平衡常数,关联到气体的摩尔浓度。
3.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a.反应的方向性:平衡常数大于1表示生成物更多,反应向右进行;小于1表示反应物更多,反应向左进行。
b.反应的平衡程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在平衡时生成物浓度更高,并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越长。
4.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a.温度:温度升高会增加平衡常数;反之,温度降低会减小平衡常数。
b.压力:对于气体反应,压力升高会增加平衡常数;反之,压力降低会减小平衡常数。
c.浓度:浓度的变化对平衡常数的影响与反应的摩尔系数有关。
d.催化剂:催化剂不参与反应,但可以加速反应过程,对平衡常数没有影响。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概念,并讨论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
2.知识讲解:详细介绍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实验,观察温度、浓度和压力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4.数据处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并分析其中的规律和现象。
5.讨论解答:引导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解答疑惑。
6.巩固练习:提供平衡常数计算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计算方法和概念掌握。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展开相关讨论。
《化学平衡常数》参考教案
教学课题专题专题1化学反应速率单元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节题第三课时化学平衡常数1、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过程与方法能描述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培养归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计算教学难点计算。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基面知识)二、化学平衡常数对于可逆反应aA(g)+bB(g)cC(g)+dD(g)平衡常数表达式,它的大小能说明,K值越大,表示。
平衡常数受的影响较大,使用时要注明。
因为和的浓度可视为定值,所以在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不计算。
(小结)对反应m A + n B p C + q D一、化学平衡常数1、表达式:平衡常数K =nmqpBcAcDcCc)()()()(••2、影响因素及注意:K受温度影响3、意义: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4、作用:(1)进行定量计算(2)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通过自学完成数据分析:书P44表2-6生成物平衡时浓度方次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方次乘积之比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过程解析:反应常数K′=)()()()(222OHcCOcHcCOc=03.001.005.001.0⨯⨯>1,即反应要向K=1的方向进行只能使分子减小、分母增大即向逆反应进行。
温度不变即K不变CO(气) + H2O (气) = CO2(气) + H2(气)起始浓度0.01 0.1 0.01 0.05 变化浓度x x x x平衡浓度(0.01-x) (0.1-x) (0.01+x) (0.05+x)K=1=)()()()(222OHcCOcHcCOc=)1.0()01.0()05.0()01.0(xxxx-⨯-+⨯+得α(CO)④保持容器温度、体积不变,若在容器中充入适量的H2,则重新达到平衡时,CO的反应速率比充H2之前___增大___(大、小、不确定)理由是什么?[解析]:增大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的教案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分析化学反应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步骤。
3. 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
4. 化学平衡常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及步骤,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意义。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运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与平衡,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常数的概念。
2. 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反应进行的程度。
3. 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步骤,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平衡常数。
4. 分析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如温度、浓度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5.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常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药物制备等。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一些简单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分析化学反应的能力。
3. 评价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常数计算方法的熟练程度。
4. 评价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
2.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例。
3. 计算器、黑板、粉笔。
4. 网络资源、参考书籍。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平衡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通过实例掌握如何应用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重点:
1. 化学平衡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理解。
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掌握。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化学平衡实验器材。
3. 化学平衡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入化学平衡反应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反应的定义及其特点。
二、讲解化学平衡常数(10分钟)
1. 介绍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2. 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化学平衡常数。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平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化学平衡反应的变化过程。
四、讲解实验结果(10分钟)
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及计算方法。
五、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平衡常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课堂练习(1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实验实践加深了对化学平衡反应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使用案例和实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化学平衡常数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2.掌握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方法;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意义;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2.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平衡常数在酸碱中的应用;4.平衡常数在溶解度平衡和气相平衡中的应用;5.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要求学生思考反应的终点,以及为什么反应会停止。
1.知识讲授(1)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通过讲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条件,引导学生明白化学反应不仅是一种物质转化过程,也是一种动态平衡过程。
(2)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和定义,并讲解如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平衡常数,包括酸碱中的离子浓度、溶解度平衡中的溶解度积和气相平衡中的压强。
(3)平衡常数在酸碱中的应用以酸碱反应为例,讲解平衡常数在酸碱中的应用,包括酸碱强弱的判断和计算离子浓度的方法。
(4)平衡常数在溶解度平衡和气相平衡中的应用介绍平衡常数在溶解度平衡和气相平衡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积和气体的压强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实际反应中的平衡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平衡常数的特点和规律。
(1)溶解度平衡实验:选取一种具有较小溶解度的盐类,如氯化银,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溶解度的变化,通过测量溶解度来计算溶解度积,从而求得平衡常数。
(2)气相平衡实验:选取一种气体反应,如氧化亚氮的平衡反应,让学生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压强来观察反应的平衡现象,从而探究平衡常数的变化规律。
3.拓展应用通过解析实际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理解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方法:1.完成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平衡常数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2.参与实验探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3.解答应用题,检验学生对平衡常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教案一: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平衡常数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能够计算平衡常数。
2.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平衡常数的计算。
3. 教学难点平衡常数的计算。
4.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反应釜、烧杯、试管、移液管等。
实验药品:气相反应液体试剂、稀硫酸等。
图书资料:化学平衡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5. 教学过程(1) 提问:你知道化学平衡是什么吗?可以举例说明吗?(2) 引入: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并与生活中的一些平衡现象做对比,如酸碱中和反应、溶解度平衡等。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气相反应的平衡过程,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4) 概念讲解:讲解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入反应物浓度和平衡常数的关系公式。
(5)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6) 练习与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练习,并进行回答和讨论。
(7)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6. 教学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并进行相关实验。
教案二:Le Chatelier原理及其应用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Le Chatelier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能够分析平衡位置的移动以及平衡常数的变化。
2. 教学重点Le Chatelier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教学难点平衡位置的移动和平衡常数的变化的分析。
4.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反应釜、烧杯、试管、移液管等。
实验药品:反应物和生成物。
图书资料: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5. 教学过程(1) 提问:你知道Le Chatelier原理是什么吗?可以举例说明吗?(2) 引入:介绍Le Chatelier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不同影响因素对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的影响。
(4) 概念讲解:讲解影响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的因素,并引入相应的计算方法和表达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化学平衡常数》属于课标选择性课程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主题2《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的含义。
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联系。
2.学业要求能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能进行平衡常数、转化率的简单计算,能利用平衡常数和浓度商的关系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二、教材分析化学平衡常数是平衡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知识,在定性理解平衡的基础上,可以定量描述可逆反应的限度,具有促进学生对平衡知识的认知,又能帮助分析解决平衡移动的相关问题的功能。
针对平衡教学中容易出现的迷思概念,化学平衡常数的提出和应用,不仅是为解决化学平衡问题中计算相关的转化率、平衡浓度等物理量,也为解决化学平衡概念学习中出现的迷思概念,勒夏特列原理定性分析平衡移动问题出现阻碍时提供辅助作用。
利用这种思想也为后续章节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的学习、理解与应用提供指导思想,从而更深层次体现出化学平衡常数(几类平衡常数)的价值与功能。
人教版旧教材中,化学平衡常数的内容属于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新教材中属于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旧教材在讲述了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后,才提出勒夏特列原理定性用以分析平衡移动,最后再学习化学平衡常数。
新教材则将化学平衡常数的内容提前,在学习化学平衡状态后,先学化学平衡常数,再学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和勒夏特列原理。
这样调整的好处是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好利用K、Q关系分析平衡移动的思路,进而能够以K为工具对第三章中的各类平衡进行分析。
与旧教材对比,新教材在课本中增加了浓度商的概念,点明浓度商等于平衡常数时,表明反应达到限度,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这样处理给同学们指明了可利用平衡常数和浓度商的关系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化学平衡常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平衡常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够应用平衡常数解决化学平衡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学习化学平衡常数。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衡常数解决化学平衡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化学反应图像,让学生观察其中物质的转化和组成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当反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是否还有转化和变化。
然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确定一种反应在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转化和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理论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向学生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解释平衡常数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讲解下列内容:(1)化学平衡的概念: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转化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在平衡状态下,各物质的浓度之比的定值。
(3)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4)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可以通过平衡常数的大小来预测化学反应的方向。
3.实验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操作:(1)观察电解水:将两根电极分别放入水中,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描述电极和溶液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水反应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转化和变化是否停止?(2)观察酸碱中和:将酸和碱溶液慢慢混合,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达到平衡时,是否仍然会有酸和碱之间的转化和变化?(3)观察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将酸溶液和碱溶液慢慢混合,加入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的变化。
探索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常数化学教案
探索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常数化学教案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概念;2.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3.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及其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4.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及其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定量表达化学反应速率;2. 如何计算平衡常数。
四、教学过程本教案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化学反应速率概念、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平衡常数的概念、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等。
1. 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物质在单位时间内转化的数量。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引入计量单位,如mol/s。
2. 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实验现象,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来观察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鼓励学生尝试设计简单实验,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3. 平衡常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的特点,引入平衡常数的概念。
通过示例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常数的基本意义,并解释平衡常数对于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的判断。
4.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计算平衡常数,并解释计算过程。
通过实验数据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5. 实验探究与讨论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和比较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思考、总结和归纳。
六、作业布置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分析、实验结论等内容。
同时布置一些相关习题,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验和讨论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整个教案形式丰富,内容有层次感,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化学平衡常数》教案教学目标要求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2、《山东卷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3、教材分析在近几年教材的修订改版中,除了沪教版一直保留着“化学平衡常数”并在高考中时有出现外,在其它版本中,这个概念几度沉浮。
如今,人教版和鲁科版等教材中,都再度引入化学平衡常数,而且,对知识内容的层次要求比较高。
因而,可能成为课改实验区化学高考的新看点,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从近几年的上海高考题来看,高考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要求主要是初步认识其含义及影响因素,并能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判断和对反应物的转化率进行定量计算。
教科书列举了H2(g)+I2 (g) 2HI(g)反应中的相关数据,从定量角度给以深化,希望学生能够从变化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即化学平衡常数,并学会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通过对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本节知识为载体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积极实践的科学作风二、重点、难点本节重点、难点: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例题探究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投影]课本29页问题:(1)分析表格中所得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
(2)引导学生对比观察1、2、3组数据与4、5、6组数据,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过渡]人们对其他化学平衡体系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类似的关系,平衡常数的含义是什么[板书]一、化学平衡常数对于可逆反应:mA (g ) + nB (g )pC (g )+ qD (g )1、定义: 在一定温度时,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思考]如何将文字表述式书写为数学表达式此时反应物浓度、生成物浓度是什么浓度2.数学表达式: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B c A c D c C c K n mq p ••=[思考]平衡浓度的单位是mol·L -1,请问平衡常数K 有不有单位 3.平衡常数的单位∵浓度的单位为mol·L -1 ∴K 的单位为(mol·L -1)n ;n =p+q-m-n 当浓度的单位为 mol·L -1,称标准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不写单位。
[多媒体投影][针对性练习]请写出下表中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回答问题计算填表分析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的数据特征得出规律:不管H 2、I 2、HI 的初始浓度有多大,只要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后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之比是个常数得出结论: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向开始还是从逆向开始,无论起始浓度多大,都能达到化学平衡。
[总结]化学平衡常数等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之比归纳整理文字表述式中的注意事项,明了平衡常数成立的前提条件 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思考讨论:既然浓度有单位,那么K 肯定就有单位,但教材上的K 值都没有单位。
学生会比较茫然。
[回答](1)比较①和②,分析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与哪些因素有关(2)比较②和③,分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比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体会概念的构建,明确化学平衡常数这一概念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强化知识要点,加深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推导能力,同时自己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让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独立思考.逐步形成善于与人合作和分工的团队.精神反应Kc单位11/2N2(g)+3/2H2(g)NH3(g)2N2(g)+3H2(g)2NH3(g)32NH3(g)N2(g)+3H2(g)4Fe0(s)+C0(g)Fe(s)+CO2(g)5AgCl(s)Ag+ (aq)+Cl-(aq)6Cr2072-(aq)+H20Cr042-(aq)+2H+(aq)[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板书]4书写平衡常数关系式的规则[教师讲解分析](3)如果反应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应写在平衡关系式中,因为它们的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化学平衡关系式中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
强调: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也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非水溶液中的反应,如有水生成或有水参加反应,此时水的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必须表示在平衡关系式中。
[思考练习]引入化学平衡常数有何意义(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_______,(2)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析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3)④⑤和⑥,分析平衡体系中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出现的原因。
(1)同一化学反应,可以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式来表示,每个化学方程式都有自己的平衡常数关系式及相应的平衡常数。
(2)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与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
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K逆。
[思考回答]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既反应限度);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说明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学生小结]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K值增大;如果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K值减小。
反之则反。
学生自主学习。
提醒学生注意化学平衡计算的格式及选用例题的意义。
让学生多分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学生阅读教材P29可自行获得结论,在学生能够自行得出结论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深入思考。
引导学生重视教材,挖掘深意。
通过对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归纳、建模的能力感受高考试题,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
以本节知识为载体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二、引入平衡常数K 的意义1、平衡常数K 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由K 随温度的变化可推断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
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 增大;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 减小。
[提问思考]以例1为例,能否将第(2)题的状态视作在状态1的基础上再加入H 2、I 2各0.1mol 那么起始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是多少浓度商又是多少[引导分析得出更进一步结论]2、在某温度下,某时刻反应是否达平衡,可用该时刻产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即浓度商Q c 与K 比较大小来判断。
即Q c = K 体系处于化学平衡Q c <K 反应正向进行 Q c >K 反应逆向进行[高考实践](2003全国11)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 (g )+B (g )2C (g )达到平衡时,A 、B 和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 、2mol 和4mol 。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A.均减半B.均加倍C.均增加1molD.均减少1mol [设问]请自主学习例2,平衡常数在此题中作用是什么若K=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平衡常数K 值的大小,可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
一般来说,反应的平衡常数K ≥105,认为正反应进行得较完全;K ≤观察P29图表,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计算讨论,从定量计算得出定性结论,平衡常数可用来判断反应的方向。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学生可有多种解法比较后得出,此题用平衡常数来解更方便,设容器体积为VK = 1/2V 在容积可变的情况下,如果均减半或均加倍,各物质的浓度不变,K 不变,平衡不移动。
如果均加1mol ,设容积为V /,则Q=1/3V / (V /=)则K>Q 说明反应物的浓度比平衡时大,故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少1mol 与此类似,只不过移动方向相反。
答案C [学生小结](1) 当Qc>K 时,化学平衡向左移动(2)当Qc<K 时,化学平衡向右移动(3)当Qc=K 时,化学平衡不移动平衡常数可用于计算物质的转化率。
计算K =2时CO 的转化率。
学生积极思考,联系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对比思考。
法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用理论指导我们的社会生产生活。
10-5则认为这个反应的正反应很难进行(逆反应较完全)。
[理论应用]平衡常数数值极小的反应,说明正反应在该条件下不可能进行,如:N 2+O22NO K=10-30(298K)所以常温下用此反应固定氮气是不可能的。
因此没有必要在该条件下进行实验,以免浪费人力物力。
或者改变条件使反应在新的条件下进行比较好一些。
[讲解提问]平衡常数定量地表明了反应进行的限度,与反应速率是否有关[强调]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只能大致告诉我们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所进行的最大程度,并不能预示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如:2SO 2(g)+O22SO3(g)298K时K很大,但由于速度太慢,常温时,几乎不发生反应。
五、[板书设计]一、化学平衡常数1、定义: 在一定温度时,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2.数学表达式: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B c A c D c C c K n mq p ••= 3.平衡常数的单位∵浓度的单位为mol·L -1∴K的单位为(mol·L-1)n;n=p+q-m-n当浓度的单位为 mol·L-1,称标准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不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