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1)

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1)
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1)

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及其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经验,从医师、药师、患者多方面因素进行探究分析。结果:只有正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才能顺利解决不合理用药。结论:加强自身学习,杜绝不合理用药的发生,让患者承受最小的用药风险而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现状;探究 1 不合理用药的现状 1.1 选用药物不当:由于部分医生对药物知识的认知不足,在未了解患者与药物适应症的情况下进行用药,导致用药与药物适应症不相符,以至于患者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对儿童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会影响其骨骼发育。 1.2 剂量过大:给患者使用的药物剂量过大。例如,静脉滴注林可霉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常将1日用量一次给予,不仅会造成血药浓度过高,而且会引起患者神经肌肉阻滞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1.3 疗程过长: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中较常见。确定预防时间不按照卫生部指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例如甲状腺、乳腺等清洁手术,其预防时间多大于2天,违反基本治疗原则。 1.4 用药间隔不恰当:部分医生在使用青霉素滴注为1次/d。由于其半衰期为0.65~0.70h,所以用药3h后9成药物已被消除,血药浓度在24h内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在给药次数和时间上存在着不合理性。 1.5 不合理的药物配伍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不同,所以配伍后的药物其稳定性和疗效会受到影响。例如将维生素C 和核黄素配伍,维C还原性较强,核黄素为两性化合物,由于氧化性大于还原性,如若同时服用,会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疗效降低。 2 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2.1 医师因素(1)医术及治疗水平不高:医术和治疗水平会直接影响其用药的相关决策,由于医师治疗水平不足,单凭经验,导致诊断错误,忽视患者用药禁忌,引起不合理用药。(2)缺乏药物理论知识:由于医师对药物知识了解不足,仅凭临床用药和药效学方面的知识进行用药,而忽视了药物组成成分、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导致其不合理用药。(3)责任心不强、临床用药监控不力:在开处方或下达医嘱时写错患者的相关信息;未仔细询问患者用药史或未了解患者生理各方面情况,给患者使用禁忌药;对一些在治疗剂量就能使患者中毒的特殊药物,在未检测血(或尿)药浓度的情况下长

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对策

1用药方法不合2 用药剂量不合理3 给药时间不合理4 选药不合理(医师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全面,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药物的适应症正确选用药物)5 重复用药(随着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医生常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期达到良好抗菌效果。同一张处方开同一类的抗生素或开具成分相同的药物)6 不合理联合刚约或配伍(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 医师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我们现在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特药不断研制成功应用于临床,医师很难及时、有效、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由于受个人专业水平限制,用药缺乏临床药师的指导,仅由自己所学握的药学知识干和临床经验来决定。片面追求疗效,担心承担医疗风险预防性用药,按患者的要求给药,错误地认为新药、贵药效果就越好,不加选择地使用药物,甚至数种药物联用。一些医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顾患者病情的需要开大处方,甚至滥用药,结果导致药源性疾病增加,不良反应增多,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严重地影响了药品的合理使用。 2 药师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由于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刚刚起步,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很多医院的临床药师还没有真正走入临床指导用药,只是简单的门诊用药咨询,药师仍按处方发药,在整个临床用药过程中没有参与药品合理使用的指导,不能严把用药的质量关,未向患者详细解释药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 患者方面原因 患者不良用药行为的表现是多种多样,如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年龄大记忆力减退,体质弱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等。大部分患者合理用药知识匮乏,身体不适时常擅自给自己当医生,自行选药,不遵守医生确定的药物治疗方案,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或者对一些药品持怀疑态度,拒绝用药或不遵医嘱擅自改药,用药的依从性很差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 4 社会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的药品管理秩序较为混乱,假冒、伪劣药品屡禁不止,药品广告管理不规范,容易对医师、药师和患者产生误导,造成不合理用药。我国现有体制使以药养医成了普遍现象,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50%以上,为不合理用药推波助澜。 1 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加大对药物使用的政策干预 我国相继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规性文件与指导原则。加大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推行力度,并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 医院管理方面重视 加强医德医风和规章制度建设,加快医疗改革进程,切断药品与医疗机构的利益关系。建立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加大其管理和监督职能,把好合理用药关。 3 开展药物不良反应宣传、监测和药物咨询服务 通过多种形式向医患提供各层次、全方位的药物知识宣传。设立药物咨询处,由临床药师受理药物相关知识的咨询。通过药物咨询服务工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由专人负责不良反应监测,收集不良反应案例并上报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把以往的临床药学工作局限于简单的门诊用药咨询服务发展为开展药物安全性检测,特别是对用药失误、滥用药物的监测。协助临床医师做好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信息;对药物治疗进行监控,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合理。 4 医生、药师增强合理用药意识 提高临床医师职业道德,提高合理用药意识和治疗学水平,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全面了解,做到熟悉每种药物的作用、刚法、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严格执行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开处方和药剂师调剂处方时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开处方和调配药品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技术资格。杜绝经济效益的诱惑。虚心接受临床药师的建议,使药物在疾病的治疗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疗效。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积极参加临床用药指导,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同时改变服务观念。提高与医患的沟

我国合理用药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合理用药的现状与思考 100038北京世纪坛医院曾蔚欣 摘要:合理用药是指以现代的、系统的医药知识,在了解疾病和了解药物的基础上,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现阶段我国在药物使用方面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通过分析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合理用药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合理用药现状思考 合理用药是指以现代的、系统的医药知识,在了解疾病和了解药物的基础上,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合理用药标准是:(1)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2)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3)正确地调剂处方;(4)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时间服用药物;(5)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当今比较公认的合理用药应包含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4个基本要素。合理用药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现阶段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合理用药仍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不是死于自然衰老及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据我国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 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达250 万,其中约有19.2 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而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大多数由不合理用药引起,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占到全部用药者的12%~32%。我国在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如过度医疗造成药品的浪费,或药品供应不足而致延误病情;药品的用法不当、用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或无指征用药,尤以抗生素及激素的使用最为突

出,在基层甚至达到滥用的程度。药品误用或者滥用导致了药品不良反应(ADR)及药源性疾病(DID)的逐年增多。不合理用药不仅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而且滥用药物增加了社会资金的支出,导致了自然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对当代人及子孙后代的身体素质、生存质量影响巨大,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 一、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层面 国家的医疗体制仍处于探索前进中,仍缺乏一整套规范合理用药的法律法规。由于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药品的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无法可依或执法不严的情况。 国家对医疗机构定位矛盾,既强调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同时大部分医疗机构又处于自负盈亏的状态。医疗机构既要生存,还要发展,在医疗技术收费偏低的情况下,药品收入成为支撑医院的经济支柱。医疗机构中医疗技术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结果是其医疗的公益性难以实现。 行政部门对药品分类管理不严格,监管不到位,处方药(包括抗生素)在药店仍可无处方购买,从而增加了药品不合理使用的几率。 二、药品生产流通领域 药品生产及销售企业过多,药品市场的结构不合理。某些药品同时有几家或十几家药厂生产,药品剂型、规格混乱,药品质量良莠不齐。而过去常用的临床疗效肯定、价格便宜的药品却没有厂家生产。另外现行的药品价格体系不尽合理,药品流通环节过多,抬高了药品价格,导致各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存在带金销售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药品的合理使用。 三、医疗机构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汇总

?载体用量错误、输注时间控制不当: ①晚期大肠癌患者:5%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 120 mg, 静滴。 结论:医嘱用 5%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作为载体,其静滴时间大有可能超过 90 min,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法定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指出静滴时间应在 30?90 min 。, 医师应将载体修正为 5%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 静滴。 分析:盐酸伊立替康是半合成喜树碱的衍生物 ,其可特异性地与拓扑异构酶 I 结合 后者诱导可逆性 DNA 单链断裂,从而使DNA 双链结构解旋。盐酸伊立替康主要在 肝内被羧酸酯酶裂解转化为 72乙基210羟基喜树碱(SN238)而发挥作用,SN238主 要作用于癌细胞分裂的 S 期,伊立替康及 SN238可与拓扑异构酶 I2DNA 复合物结 合,从而阻止癌细胞断裂的 DNA 单链再连接,而SN238活性较伊立替康强 100?1 000倍。在30?90 min 内静滴伊立替康后 1 h 内,SN238达到最大浓度,从而达到最 大的抑制肿瘤细胞DNA 合成的目的。 ② 胰腺癌患者:0.9%氯化钠注射液 500 mL +注射用盐酸吉西他宾 1 g 静滴。 分析:注射用盐酸吉西他宾 t 1 /2为32?94 min,体内清除率大,需短时(30 m in)输注。 应建议医师将 0.9%氯化钠注射液修改为 100 mL 静滴为妥。 二?载体选择不当:溶媒的选择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品种 ,尽量避免溶媒选择 不当,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①肺癌患者:5%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依托泊苷注射液 0.1 g 静脉滴注。 分析:依托泊苷注射液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 注射液稀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 2010-04-06 10:54:24 ,可形成细微沉淀,应该用0.9%氯化钠

医院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医院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胡焕美鸡西矿务局总医院158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增多,面对繁多的药物,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有近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其中,用药品种最多、最不合理的首推抗生素。由此可见,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1.1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1.1.1 抗生素滥用现象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占70%~80%,少数是细菌。但是,近年来不管是医院还是药店使用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已成为一种“习惯”,“预防用药”过于普遍。 1.1.2 抗生素联合用药不当抗菌药物按其作用性质分为四类[1]:第I类为繁殖期杀菌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第II类为静止期杀菌药,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第III类为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第IV类为缓效抑菌药,如磺胺类等。 联合应用上述抗菌药物时,可产生协同(I+II)、拮抗(I+III)、相加(III +IV)、无关或相加(I+IV)等四种效果。临床上有将青霉素G与磷酸克林霉素合用的现象,青霉素G为I类繁殖期杀菌剂,磷酸克林霉素为III类速效抑菌剂,两药合用时,由于速效抑菌剂使细菌迅速处于静止状态,青霉素G难以充分发挥其繁殖期杀菌作用,而使药效下降。另外,青霉素合用氨

苄青霉素,二者同属于β-内酰胺类,一般同类抗生素作用部位相近,并不一定产生协同作用,而且可使毒副作用加强。 1.1.3 抗生素用法不合理许多基层医疗机构,有每天应用1次青霉素静脉滴注的情况。青霉素G在体内的代谢及排泄极快,其半衰期仅为0.65~0.7 h[2],输注后3~4 h约90%的药物已排泄,6 h后血药浓度已低于最低抑菌浓度且该药的抗菌后效应短。因此,每天给药1次会使24 h内大部分时间机体内细菌不受药物控制,并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给治疗带来困难。 1.1.4 抗生素给药剂量过大在给药剂量中,抗生素的应用剂量过大问题最为突出,一些医生在抗感染治疗中急于求成,不适当地增加剂量或为了方便,大剂量单次给药,使药物蓄积而导致不良反应,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严重者可能出现菌群失调、二重感染[3],如斯坦丁4 g,2次/d 给药,克林霉素1.2 g,1次/d给药。克林霉素持续抗菌活性的研究发现,低剂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的给药方法,同样可以获得使用大剂量克林霉素所产生的抗菌效果,并可减少患者因大剂量用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1.2 其他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1.2.1 给药时间不合理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分泌率在上午8时最高,午夜最低。据此,泼尼松口服应采取清晨一次给药法,这样既可节省药物,又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高疗效[4];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应在睡前1~2 h给药,因人体晚间血管紧张素分泌较高,夜间服用ACEI类药物拮抗作用强,血压控制好。实验与临床药学表明,许多药物的给药时间不同,治疗效果差异很大。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报告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 2010-04-06 10:54:24 一.载体用量错误、输注时间控制不当: ①晚期大肠癌患者: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120 mg, 静滴。 结论:医嘱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作为载体,其静滴时间大有可能超过90 min,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法定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指出静滴时间应在30~90 min。,医师应将载体修正为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 分析:盐酸伊立替康是半合成喜树碱的衍生物,其可特异性地与拓扑异构酶I结合,后者诱导可逆性DNA单链断裂,从而使DNA双链结构解旋。盐酸伊立替康主要在肝被羧酸酯酶裂解转化为72乙基210羟基喜树碱( SN238)而发挥作用,SN238主要作用于癌细胞分裂的S期,伊立替康及SN238可与拓扑异构酶I2DNA 复合物结合,从而阻止癌细胞断裂的DNA单链再连接,而SN238活性较伊立替康强100~1 000倍。在30~90 min静滴伊立替康后1 h, SN238达到最大浓度,从而达到最大的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的目的。 ②胰腺癌患者: 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注射用盐酸吉西他宾1 g 静滴。 分析:注射用盐酸吉西他宾t1 /2为32~94 min,体清除率大,需短时(30 min)输注。应建议医师将0.9%氯化钠注射液修改为100 mL静滴为妥。 二.载体选择不当:溶媒的选择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品种,尽量避免溶媒选择不当,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①肺癌患者: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依托泊苷注射液0.1 g 静脉滴注。 分析:依托泊苷注射液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应该用0.9%氯化 钠注射液稀释;

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典型实例分析

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典型实例分析 目的调查本院门急诊处方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9月门急诊处方,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对各类不合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点评。结果不合理问题包括重复用药、无指征用药、单次剂量过大、每日给药次数过少、药物联用不合理现象。结论高质量的处方点评可以提高医师和药师的用药水平,药师应为临床提供及时的最新用药信息,协助医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标签:门急诊处方;处方点评;合理用药;分析 处方是临床医师对患者用药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处方能够反映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和医院的医疗质量。2010年,卫生部颁布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明确了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的各种具体情况。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是临床药师不可推卸的职责,笔者作为一名临床药师,参加了本院的处方点评工作。为了了解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对本院处方质量的影响以及深入了解临床用药情况,笔者随机抽查本院2012年1~9月门急诊处方并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典型实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处方来源于本院2012年1~9月门急诊处方,每月随机抽取200张,共计1 800张,样本覆盖本院各门急诊科室,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1.2 方法 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药品说明书等,对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随机抽取的1 800张门急诊处方中,合理处方共1 671张,占全部处方的92.8%;不合理处方共129张,占全部处方的7.2%。不合理处方的具体分析见表1。 3 讨论 3.1 药物和临床诊断不符 (1)临床诊断高血压,处方药物为麻仁润肠丸。麻仁润肠丸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是治疗便秘的非处方药品,不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2)糖尿病患者处

医院不合理用药分析解析

摘要 目的本论文对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处方药物进行分析,找出处方存在的问题,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每月各1天的门诊处方共6450张,处方样本覆盖我院门诊各科室,对处方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217张,占处方总数比例为3.36%。内科处方共2863张,不合理处方有94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3.32%。从不合理处方占科室比例来看,各科室相差不大。不合理处方类型以用法不合理最为常见,为68张,占不合理处方的31.34%。结论加强对临床医师使用药物知识的培训,同临床医师一起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临床用药分析,用药指导

目录 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 I 第一章研究动机与目的 (4) 1.1 合理用药的背景 (4) 1.2 合理用药的涵义 (4) 1.3 处方分析的涵义 (4) 第二章分析过程设计 (6) 2.1 抽样 (6) 2.2 统计 (6) 2.3 统计结果 (6) 2.3.1 各科室门诊处方的统计 (6) 2.3.2 不合理处方类型统计 (7) 第三章统计结果讨论 (8) 3.1不合理用药类型分析 (8) 3.1.1用法不合理 (8) 3.1.2同类药物联用 (9) 3.1.3.合并用药品种过多 (9) 3.1.4.溶剂选择不当 (9) 3.1.5.用药间隔时间不合理 (10) 3.1.6.滥用抗生素 (10) 3.1.7.特殊患者用药不当 (11) 3.1.8 剂型选择不合理 (11) 3.2不合理用药产生的原因 (11) 3.2.1 医院方面的因素 (11) 3.2.2医师方面的因素 (12) 3.2.3药师的因素 (12) 3.2.4护士的因素 (13) 3.2.5病人的因素 (13) 第四章不合理用药的对策 (11) 4.1 完善补偿机制,加强卫生法律法规建设 (11) 4.2 医院的应用对策 (11) 4.2.1 院方 (12) 4.2.2 遵守规定 (12) 4.2.3 药剂科的措施 (12) 4.2.4 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13) 4.3具体不合理用药现象的改进 (14) 4.3.1 注射剂 (15) 4.3.2 对抗生素的使用 (16) 4.3.3 临床 (17) 4.3.4 严格遵守制度 (17) 第五章结论 (21)

北京市某二甲医院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及对策

圈图团团躲黯志孺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某二甲医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探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在监督合理用药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方法收集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06年1月~9月的住院患者病历按每周随机抽取20份,共720份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不合理用药176份,分别在重复用药、用药时程过长、溶媒使用、合并用药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该院临床药物应用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相关规定加强对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 关键词住院患者病历用药分析合理用药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是一家北京市二级甲等医院,并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了了解该院用药情况,笔者对该院2006年l一9月住院患者病历抽取720份进行调查,挑选出有代表性的病历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06年1~6月病历720份,根据说明书、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及公开出版的书籍,对病历中药物的用法用量、配伍、合并用药等情况进行系统分类和统计分析。 2,结果 病历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见附表。 3.不合理用药分析 3.1溶媒选择不当 病历:2005年3月14日,心肾:舒血宁注射液14IIlI加入0.9%NS500Illl静滴,应与5%GS250rnl~500IIll稀释后静滴。 3.2用药时程过长 病历:2005年4月25日,心肾:患者,病因为发热原因待查,2006年1月 452007.7北京市顺义区医院(101300)赵冰 24日入院,2005年3月4日出院,在住院 期间病人先后使用加替沙星、阿洛西林 钠、亚星(头孢呋辛)静点,后口服头孢克 洛胶囊。分析:从住院开始到现在用抗生 素长达33天,不符合用药规定。此类病 例应做耐药菌培养,找出适当的抗生素。 3.3重复用药 病历:患者于8月25曰上午10时 14分静滴2支头孢哌酮39;8月25日下 午15时14分,静滴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39,皆为临嘱。长嘱为8月25日3:11,头 孢哌酮39/bid静滴2支。分析:用药重 复,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 为广谱抗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 作用普遍低于第一代,而对革兰氏阴性 菌的作用较第二代头孢菌素更为优越。 特别是头孢菌素与Bz内酰胺酶抑制剂 的联合制剂,可有效治疗产p:内酰胺酶 的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抗菌作用增强。此 类药物进入临床以来备受关注,使用相 当广泛(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用药频度 连续2年位于前两位)。但广谱抗菌素大 量重复使用带来的副作用也是相当严重 的,这就是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院内感 染日益严重。临床现在提倡给住院病人 做药敏实验,以确定致病菌的种类,做到 有的放矢,减少抗菌素滥用带来的严重 后果【”。 3.4不合理配伍 病历:2005年4月3日,呼吸消化内 科:雷尼15mg/bid硫糖铝1.0mg/tid。 分析:雷尼为组胺Hz受体颉颃剂与硫糖 铝合用时,由于前者化学结构与组胺相 似,可通过选择性阻断外源性或内源性 组胺作用于胃腺体壁细胞的H2受体,后 者可抑制胃酸分泌,并在溃疡表面形成 保护膜,从而起到机械保护作用,两药联 用后,后者可使前者的吸收减少,血药浓 度下降而降低疗效【2】。 3,5抗生素不合理联用 病历: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希刻劳) 0.11259×6包,1袋tid,培菲康24粒×1 瓶,l粒bid,培菲康为活菌制剂,内含双 歧杆菌、嗜酸性乳杆菌和粪链球菌,若与 头孢克洛合用,可因后者的存在而被灭 活或被抑制,而头孢克洛因前者的存在 使药效降低,因此两者宜分开服用,以利 于发挥各自疗效,达到治疗目的。 3。6选择药物不当 病历:张某,男,1岁,10%GS100IIll +克林霉素磷酸酯(力派)0.129,ivg仕qd× 2天,克林霉素可增强神经肌肉阻滞作 用,力派说明书上也注明小于4岁儿童 慎用。 3。7给药方案不当 病历:0.9%NS100IIIl+青霉素钠240 万单位ivgnqd×3天大多数p一内酰胺 类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最大效能取决 于给药间隔期药物浓度维持超出MIC(最 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它的杀菌效应与体 内血药浓度在MIC以上的时间成正比, 而不与最高浓度相关。主要用于细菌的 繁殖期(细菌繁殖周期为6小时~8小时) ,而大多数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T。,。很 短,后效应很弱。因此,除个别T。,:很长 的药物(如头孢瑚松)可每日给药1次~2 次,其余较短者1日的剂量2次一4次给 药比1次给药效果好,且不易产生细菌 耐药性。 4.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制定 的相关对策 在这次病历分析中发现,导致不合 理用药的原因,除受医药学发展水平及 国民经济的影响外,另一个重要的影响 因素是人:①医药工作者缺乏相应的专 业技术知识和实际经验。②医药工作者 之间工作交流不充分,医嘱字迹潦草,语 言表述不清,使用药物信息传递错误。③ 少数医生受经济利益驱使,致使处方行  万方数据

高血压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

高血压合理用药 案例1 患者:男性,70岁,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 处方:尼群地平10mg,口服,每日三次;福辛普利10mg,口服,每日一次;吲达帕胺2.5mg,口服,每日一次。 三周后随访,血压140/76 mmHg,HR 82次/分;活动后气急。 分析: ①200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成人心力衰竭诊疗指南更新》再次建议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缓释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用于所有症状稳定的心衰患者。除非有禁忌证,该患者应该加用β受体阻滞剂。 ②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对心衰患者并不适应,甚至相对禁忌,如作为降压治疗必须继续使用时,可选用长效制剂,并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 案例2 患者:女性,72岁,发现血压升高10年,有吸烟史,高脂血症,曾查出餐后2小时血糖9.2 mmol/L。 长期服用倍他乐克25mg每日二次+氢氯噻嗪25mg每日二次,血压150-170/80-90 mmHg 波动。 颈动脉超声提示右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24小时尿蛋白定量186mg。 分析: ①该患者有糖脂代谢异常,长期合用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对糖脂代谢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该患者不适合采用这种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而且,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较差。 ②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适合该患者的联合方案,CCB 对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好,且有证据表明,CCB能减缓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ACEI虽然对于老年低肾素性高血压降压效果较差,但有助于改善糖代谢、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研究表明,ACEI同样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如果CCB+ACEI不能使该患者血压达标,可加用小剂量利尿剂。

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对策

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对策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1用药方法不合2 用药剂量不合理3 给药时间不合理4 选药不合理(医师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全面,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药物的适应症正确选用药物)5 重复用药(随着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医生常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期达到良好抗菌效果。同一张处方开同一类的抗生素或开具成分相同的药物)6 不合理联合刚约或配伍(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 医师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我们现在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特药不断研制成功应用于临床,医师很难及时、有效、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由于受个人专业水平限制,用药缺乏临床药师的指导,仅由自己所学握的药学知识干和临床经验来决定。片面追求疗效,担心承担医疗风险预防性用药,按患者的要求给药,错误地认为新药、贵药效果就越好,不加选择地使用药物,甚至数种药物联用。一些医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顾患者病情的需要开大处方,甚至滥用药,结果导致药源性疾病增加,不良反应增多,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严重地影响了药品的合理使用。 2 药师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由于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刚刚起步,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很多医院的临床药师还没有真正走入临床指导用药,只是简单的门诊用药咨询,药师仍按处方发药,在整个临床用药过程中没有参与药品合理使用的指导,不能严把用药的质量关,未向患者详细解释药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 患者方面原因 患者不良用药行为的表现是多种多样,如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年龄大记忆力减退,体质弱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等。大部分患者合理用药知识匮乏,身体不适时常擅自给自己当医生,自行选药,不遵守医生确定的药物治疗方案,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或者对一些药品持怀疑态度,拒绝用药或不遵医嘱擅自改药,用药的依从性很差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 4 社会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的药品管理秩序较为混乱,假冒、伪劣药品屡禁不止,药品广告管理不规范,容易对医师、药师和患者产生误导,造成不合理用药。我国现有体制使以药养医成了普遍现象,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50%以上,为不合理用药推波助澜。 1 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加大对药物使用的政策干预 我国相继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规性文件与指导原则。加大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推行力度,并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 医院管理方面重视 加强医德医风和规章制度建设,加快医疗改革进程,切断药品与医疗机构的利益关系。建立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加大其管理和监督职能,把好合理用药关。

常见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常见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我国有残疾人6000万,听力残疾占三分之一,其中60%至80%为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中毒所致。 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大量药源性疾病产生,如因输液过多、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激素使用过多,导致胃肠出血、高血糖、股骨头坏死、感染失控等;使用解热镇痛药不当,引起肠胃出血、高血压或心衰失控,有的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病人中的发生率约为20%,四分之一是抗生素所致。 一常见不合理联合用药分析 临床上,医生为快速有效地治愈疾病,常常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给药方法包括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点滴和外用等)。这虽可快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对医生及医院的满意度,但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一)用药重复作用过强 案例:患者女,26岁,因发热(体温40℃)、头痛和咳嗽3天到某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肌肉注射,病毒灵片、维C银翘片和感冒通片口服。注射、服用药物约30分钟后,患者出现大汗淋漓、头晕眼花等症状,即回医院复

诊。医生诊断为解热镇痛药使用过量所致的虚脱,经输液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 分析: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本身即为强效解热镇痛药,而维C银翘片含有扑热息痛,感冒通片含有双氯灭痛。三药合用作用过强,退热过快,以致患者出汗过快过多、血容量急剧下降而出现虚脱。此外,临床上常见感冒灵片加泰诺糖浆口服、头孢霉素加阿莫西林(静脉点滴、肌肉注射或口服)、红霉素加四环素(静脉点滴或口服)、清开灵口服液加抗病毒口服液、多种维生素糖丸加金施尔康等,也属于用药重复。 (二)联用不当疗效减弱 案例:患者男,45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空腹痛明显)3年,伴腹胀、反酸和嗳气到医院就诊。纤维胃镜检查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首诊医生给予法莫替丁胶囊口服以制止胃酸分泌,多潘立酮片(吗丁啉片)口服以缓解腹胀,以及抗炎、护胃等治疗。用药1周后患者症状未见缓解,2周后患者到医院复诊,二诊医生嘱其调整用药时间(法莫替丁胶囊与多潘立酮片间隔2小时服用)。次日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继续原治疗2个月后病愈。 分析:多潘立酮片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加快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从而缓解腹胀症状。但与法莫替丁同时联用可使法莫替丁在胃肠道停留时间缩短,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难以达到治疗所需峰值而使疗效减弱。故此,多潘立酮(包括其他增强胃动力药,如胃复安等)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应间隔2小时左右使用,必要时可增加其他药物的

中国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建议

中國醫院不合理用藥的原因及建議 史國兵1,2,黃泰康3 (1.瀋陽藥科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遼寧 瀋陽 110016; 2.瀋陽軍區總醫院 藥劑科,遼寧 瀋陽 110016; 3.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北京 100810) 摘要:目的 對中國醫院不合理用藥的影響因素進行歸納、分析和總結,為促進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 借鑒循證藥學的思想進行文獻研究。結果與結論 中國醫院不合理用藥的原因可以分為醫務人員因素、患方因素、醫院因素、社會因素、企業因素、以“藥”養醫補償機制因素、藥品監督體制因素以及藥物因素8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醫生專業技能不足和受經濟利益驅動等。針對以上原因,中國必須採取多方面的、科學有效的干預策略和措施,才可切實改善和促進醫院合理用藥。 關鍵詞:醫院;不合理用藥;原因;建議 Irrational Drug Use in China Hospital: Reason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SHI Guo-bing1,2, HUANG Tai-kang3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6, China; 2. Pharmacy, Shenyang Military Region General Hospital, Shenyang 110016, China; 3.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8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irrational drug use in China hospital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A literature review was conducted and the theory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was appli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Eight factors resulting in irrational drug use in China hospital were summed up. Therefore, effec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Keywords: hospital; irrational drug use; reason; suggestion 目前,不合理用藥現象普遍存在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據統計,全世界50%以上的藥品是以不恰當的方式處方、調配和出售的,同時有50%的患者未能正確地使用[1]。在美國,藥害成為8%-10%病人入院的動因,65歲以上的老人有25%以上住院歸咎於藥害[2]。由於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醫療體制存在以藥補醫的問題,同時,由於醫院臨床藥學發展緩慢,尚未建立醫生、藥師、 通訊作者: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社會藥學。護師三方共同承擔藥物使用的機制,其醫院不合理用藥現象十分嚴重。近十年來,很多學者結合實踐,對醫院不合理用藥的原因進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討。本文對已有研究的中國醫院不合理用藥的影響因素進行歸納、分析和總結,得出中國醫院不合理用藥的原因,可為瞭解中國醫院不合理用藥狀況,以及開展相關研究,制訂相關促進合理用藥的政策提供借鑒與參考。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我国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_0

我国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对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中国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从成功的案例中汲取相关的经验,总结出相应的对策。认为中国不合理用药现象十分严重,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医院、医生、患者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以一个系统进行研究,结合多方面的观点、方法和技术,采用综合性的管理措施。 标签:合理用药;对策;现状;对策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近半数的患者不能用药,已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如何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已经成为全世界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也存在较多的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据有关报道显示,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占整个用药者的13%~30%[1]。当前,我国大约有2000万听力残疾者,而其中大约70%左右的患者是由于未能合理使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所导致[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曾从部分一线城市中抽取了26家医院进行儿童水样腹泻的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药不合理率达94.6%。在肺部感染的治疗中,抗生素使用的不合理率达50%[3]。本次研究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总结和回顾,初步分析了我国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1.1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①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药物选用不当,该类现象在临床用药上较为普遍,特别是对抗生素的使用更加不合理,部分医生缺乏对药物的全面了解,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没有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使用药物的适应证,忽视了药物使用的禁忌,往往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药物,该药物能够影响软骨的发育,当儿童使用该类药物时,可能会影响其骨骼的发育,严重的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4]。②重复使用药物或使用了无效的药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医师在设计给药方案时,未能充分结合治疗的需要和药物特殊性,进而导致了给药的不合理、重复或没有必要的使用多种药物,大大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该类现象常见于抗感染的治疗中,部分医师对药物的了解不够全面,往往会并用多种具有相同作用机制或相互拮抗的药物,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5]。③药物剂量使用不正确,主要包括用药量不足和用药量过大两种情况,用药量不足现象常见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或缺乏临床经验的医师中,他们往往畏惧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者认为病情已痊愈而减少用药或过早的停药,进而导致了疗程的不足,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耽误病情,极易出现耐药性的细菌;用药量过大现象常见于联合用药中,部分临床经验缺乏的医师在用药后发现效果不是很明确,在没有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检测的情况下加大了药物使用量,极易导致药物中毒现象。④用药途径选择不当,过度依赖注射剂,特别

我国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我国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目的:改进不合理用药的现状,促进合理用药的全面实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相当普遍,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选择恰当的应对策略,就可以大大减少不合理用药的现状。结论:只有医院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关注,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才能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放心用药,才能切实减少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现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210-02 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0年6月的公告,称全球有超过50%的药品在处方、配方或销售过程中存在不合理性,有50%的患者不能正确地使用药物[1]。对于这一令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在我国也普遍存在,同样急需解决。 1.我国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1.1 用药观念存在误区 1.1.1认为新药、贵药就是好药新药由于上市时间短,临床使用经验少,安全性和有效性等资料不足,因此使用新药往往会承担更大的风险。另外,药品价格与药效之间也没有必然的关系,只有适应症正确,符合患者生理特点、剂量个体化、治疗安全有效的药物才能算“好药”。因此,用药时应“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1.1.2崇尚静脉给药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展中国家每年用于治疗的静脉注射大约是人均1.5次,5岁以下儿童的静脉注射估计在50~55亿次,其中一半是不安全的[2]。静脉给药具有起效快,血药浓度易控制的优点,缺点是破坏了血管壁的完整性和免疫防御屏障,容易造成静脉炎,血栓形成及败血症等,并可出现热原反应,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使用静脉注射给药发生药物毒副作用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由此不难看出,静脉给药虽然疗效高,但也存在着高风险。因此,除非临床必须,静脉给药一般不作为首选给药方法。 1.1.3听信“广告”这部分患者对治疗目标存在着不切实际的期望,总希望有一种特效药能一次治愈疾病,他们对疾病的康复缺乏科学的认识,很容易听信广告宣传,跟风用药。 1.2 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临床上为了多病同治,或为了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常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联合用药也有利有弊,如肾毒性药物阿米卡星和头孢拉定合用加重肾脏损害;用于同一靶位的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联合使用,可发生竟争性拮抗而影响疗效。不适当的联合使用会导致药物间发生相互作用,以致降效、失效,甚至出现毒性反应。合用的药物越多,药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1.3 不恰当选用药品 1.3.1用药不对症例如临床上普遍存在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感冒;缺铁性贫血主要由于体内缺乏红细胞生成所需要的铁质,应当用补充铁质的铁剂,若使用维生素B12治疗缺铁性贫血也属于用药不对症。因此用药不对症,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而且还会延误原有疾病的正常治疗,甚至会增添药源性疾病。

年度合理用药监测情况总结

2017年度合理用药监测情况总结 一、抗菌药物指标监控 (一)指标完成情况:2017年度医院主要监管的抗菌药物使用指标能够达标的有: 1、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 (≤20 %)、(2016年为 %); 2、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40 %)、(2016年为 %);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60 %)、(2016年为 %); 4、使用强度 DDDs(<40 DDDs)、(2016年为 DDDs); 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送检率 %(≥30 %)、(2016年为 %); 6、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30 %)、(2016年为 %); (二)未达标的有: 1、7种清洁手术预防使用率 % (原则上不使用)。 (三)抗菌药物数据超过责任状目标值的科室如下: 1、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超目标科室: 消化内分泌科门诊, %( %); 干部科二门诊, %( %); 心胸泌尿外科诊室,%( %); 耳鼻喉科门诊, %(43 %); 口腔科门诊, %(50 %); 健康管理中心门诊, %(4 %)。 2、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超目标科室: 老年病科病区, %(36 %)。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超目标科室: 心血管内科病区,(20); 感染内科病区,(58); 急诊综合病房,(55); 口腔科病区,(40); 老年病科病区,(20)。 二、门诊处方点评

(一) 2017年度医院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小组共进行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11次,抽取抗菌药物门、急诊处方共2067张,发现不合理处方共171张,不合格率约为 % 。不合理处方主要问题如下: 1、无明确指征即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或诊断不完整; 2、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 3、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 4、无明确指征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 5、用法用量错误,包括给药频次、剂量等; 6、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不合理; 7、抗菌药物给药疗程不合理; 8、抗菌药物序贯疗法针剂与口服药物选用不合理; 9、普通门诊处方抗菌药物或其他药物超过7日常用量; 10、越级开具抗菌药物且超过1天用量; 11、激素类药物使用无明确指征,且存在激素与抗菌药物同瓶输注的现象; 12、辅助药物使用无明确指征; 13、未按“医院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规定”要求开具辅助用药; 14、其他药物选用不当; 15、重复给药,为患者开具两种药理作用或组成成分近似的药物; 16、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 17、部分科室未执行专科专治; 18、同科不同医师为同一患者开具相同药物; 19、医师签名过于潦草,辨认不清。 (二)2017年1月医院专门抽取处方点评专家小组,对我院处方进行了专项点评。点评的重点内容主要针对大处方,涉嫌滥用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PPI 制剂、激素类药物的处方,以及其他涉嫌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所抽取的处方为2016年12月开具的所有门、急诊处方共5481张,经过专家小组的点评,发现不合理处方共224张,不合格率约为 %。 三、住院医嘱点评 (一)2017年上半年医院抽取处方医嘱点评专家小组部分专家,对我院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