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岩石描述范本

合集下载

三大岩石照片及描述

三大岩石照片及描述

火成岩一般指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又称岩浆岩。

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

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下,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因此,对火成岩的研究在地质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igneous rocks一词,原意是指由地下深处的炽热的岩浆(熔融或部分熔融物质)在地下或在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不少人认为火成岩与岩浆岩(magmatic rocks)是同义词,把这两个术语并用。

但有一部分火成岩,特别是部分花岗岩,并不是岩浆冷凝产物,而是在较高温度下,由其他岩石在固态下,经过交代、改造、转变而成。

因此,火成岩的含意,应理解为具有一般火成岩特征的(包括产状、结构、构造和矿物共生组合)在高温或较高温条件下形成的岩石。

1972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地质联合会岩石学分类委员会火成岩分类分会决定采用火成岩一词。

火成岩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等硅酸盐矿物及少量的磁铁矿、钛铁矿、锆石、磷灰石和榍石等组成。

这些硅酸盐矿物被称为造岩矿物,是火成岩分类和定名的重要依据。

造岩矿物按化学成分的特点和颜色,分为2类:①硅铝矿物。

这类矿物除石英外,为不含铁、镁的铝硅酸盐矿物,如长石和似长石类矿物。

由于它们的颜色浅,故也被称为浅色或淡色矿物。

②铁镁矿物。

为富镁、铁、钛、铬的硅酸盐和氧化物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等。

由于颜色深,故被称为深色或暗色矿物。

上述两类矿物在火成岩中含量的比例是火成岩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标志。

火成岩中铁镁矿物的含量(体积%),通常称为色率。

根据火成岩中色率的大小,可大致推断岩石的化学成分和性质,从而确定它们属于那一类岩石。

色率的大小与岩石比重和颜色有关。

一般,色率大的,颜色较深,比重较大。

多数常见的火成岩的比重为2.6~3.4。

按造岩矿物在火成岩中的含量和在分类中的作用,又可分为3类。

①主要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多,并在确定岩石大类名称上起主要作用的矿物。

例如一般花岗岩中的主要矿物是石英和长石,没有它们或二者缺一,就不能定名为花岗岩。

三种岩石的例子

三种岩石的例子

三种岩石的例子
嘿,朋友!今天咱就来唠唠三种岩石。

你知道吗,这岩石的世界那可真是奇妙无比呀!
先说花岗岩,这就好比是岩石家族里的老大哥,坚固无比,强硬着呢!你看那山上的大石头,很多就是花岗岩呀,就像个勇士一样屹立在那里,风吹雨打都不怕。

咱盖房子、铺地面不都经常用到它嘛,实实在在的顶梁柱啊!
然后是石灰岩,哎呀呀,这个可有意思了。

石灰岩就像是个有点小脾气的家伙,遇点酸就有反应呢!你想啊,那些神奇的地下溶洞是咋形成的?不就是石灰岩被水和二氧化碳一点点侵蚀出来的嘛,那简直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嘿,你说这石灰岩是不是很神奇啊!”
还有玄武岩呢,它就像是个神秘的侠客。

玄武岩常常出现在火山地区,那可是火山喷发后的产物呀!它有着独特的纹理和颜色,黑黝黝的,自带一种神秘的魅力。

就像一幅抽象画,让人忍不住去探究它背后的故事。

“哇塞,这玄武岩真的好特别呀!”
想象一下,花岗岩坚定地守望着大地,石灰岩在地下默默演绎着奇妙的变化,玄武岩则在火山的舞台上展示着独特的风采。

这三种岩石,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精彩呢!
在我看来呀,这三种岩石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花岗岩像是可靠的朋友,石灰岩像是充满惊喜的伙伴,玄武岩则像是让人惊叹的过客。

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有趣和充满魅力。

所以呀,不要小瞧了这些岩石,它们可是有着大乾坤呢!。

三大岩类岩石定名与描述(详细版)

三大岩类岩石定名与描述(详细版)

三大岩类岩石定名与描述(详细版)目录侵入岩 (1)花岗闪长岩类 (1)1、细粒花岗闪长岩 (1)2、中细粒花岗闪长岩 (1)3、细中粒花岗闪长岩 (1)4、中粒花岗闪长岩 (1)5、粗中粒花岗闪长岩 (2)6、中粗粒花岗闪长岩 (2)7、粗粒花岗闪长岩 (2)8、中细粒似斑状花岗闪长岩 (2)9、细中粒似斑状花岗闪长岩 (2)10、粗中粒似斑状花岗闪长岩 (2)11、中粗粒似斑状花岗闪长岩 (3)12、微细粒斑状花岗闪长岩 (3)13、花岗闪长斑岩 (3)英云闪长岩类 (3)1、细粒英云闪长岩 (3)2、中细粒英云闪长岩 (3)3、细中粒英云闪长岩 (4)4、中粒英云闪长岩 (4)5、粗中粒英云闪长岩 (4)6、中粗粒英云闪长岩 (4)7、粗粒英云闪长岩 (4)8、中细粒似斑状英云闪长岩 (4)9、细中粒似斑状英云闪长岩 (5)10、粗中粒似斑状英云闪长岩 (5)11、中粗粒似斑状英云闪长岩 (5)12、微细粒斑状英云闪长岩 (5)13、英云闪长斑岩 (5)二长花岗岩类 (6)1、细粒二长花岗岩 (6)3、细中粒二长花岗岩 (6)4、中粒二长花岗岩 (6)5、粗中粒二长花岗岩 (6)6、中粗粒二长花岗岩 (6)7、粗粒二长花岗岩 (7)8、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 (7)9、细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 (7)10、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 (7)11、中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 (7)12、微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 (7)13、二长花岗斑岩 (8)正长花岗岩类 (8)1、细粒正长花岗岩 (8)2、中细粒正长花岗岩 (8)3、细中粒正长花岗岩 (8)4、中粒正长花岗岩 (8)5、粗中粒正长花岗岩 (9)6、中粗粒正长花岗岩 (9)7、粗粒正长花岗岩 (9)8、中细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 (9)9、细中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 (9)10、粗中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 (9)11、中粗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 (10)12、微细粒斑状正长花岗岩 (10)13、正长花岗斑岩 (10)碱长花岗岩类 (10)2、中细粒碱长花岗岩 (10)3、细中粒碱长花岗岩 (10)4、中粒碱长花岗岩 (11)5、粗中粒碱长花岗岩 (11)6、中粗粒碱长花岗岩 (11)7、粗粒碱长花岗岩 (11)9、细中粒似斑状碱长花岗岩 (11)10、粗中粒似斑状碱长花岗岩 (12)11、中粗粒似斑状碱长花岗岩 (12)12、微细粒斑状碱长花岗岩 (12)13、碱长花岗斑岩 (12)石英碱长正长岩类 (12)1、细粒石英碱长正长岩 (12)2、中细粒石英碱长正长岩 (12)3、细中粒石英碱长正长岩 (13)4、中粒石英碱长正长岩 (13)5、粗中粒石英碱长正长岩 (13)6、中粗粒石英碱长正长岩 (13)7、粗粒石英碱长正长岩 (13)8、中细粒似斑状石英碱长正长岩 (13)9、细中粒似斑状石英碱长正长岩 (14)11、中粗粒似斑状石英碱长正长岩 (14)12、微细粒斑状石英碱长正长岩 (14)13、石英碱长正长斑岩 (14)石英正长岩类 (14)1、细粒石英正长岩 (14)2、中细粒石英正长岩 (15)3、细中粒石英正长岩 (15)4、中粒石英正长岩 (15)6、中粗粒石英正长岩 (15)7、粗粒石英正长岩 (15)8、中细粒似斑状石英正长岩 (16)9、细中粒似斑状石英正长岩 (16)10、粗中粒似斑状石英正长岩 (16)11、中粗粒似斑状石英正长岩 (16)12、微细粒斑状石英正长岩 (16)13、石英正长斑岩 (16)石英二长岩类 (17)2、中细粒石英二长岩 (17)3、细中粒石英二长岩 (17)4、中粒石英二长岩 (17)5、粗中粒石英二长岩 (17)6、中粗粒石英二长岩 (17)7、粗粒石英二长岩 (18)8、中细粒似斑状石英二长岩 (18)9、细中粒似斑状石英二长岩 (18)10、粗中粒似斑状石英二长岩 (18)11、中粗粒似斑状石英二长岩 (18)12、微细粒斑状石英二长岩 (18)13、石英二长斑岩 (19)石英二长闪长岩类 (19)1、细粒石英二长闪长岩 (19)2、中细粒石英二长闪长岩 (19)3、细中粒石英二长闪长岩 (19)4、中粒石英二长闪长岩 (19)5、粗中粒石英二长闪长岩 (20)6、中粗粒石英二长闪长岩 (20)7、粗粒石英二长闪长岩 (20)8、中细粒似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 (20)9、细中粒似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 (20)10、粗中粒似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 (20)11、中粗粒似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 (21)12、微细粒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 (21)13、石英二长闪长斑岩 (21)石英闪长岩类 (21)1、细粒石英闪长岩 (21)2、中细粒石英闪长岩 (21)3、细中粒石英闪长岩 (22)4、中粒石英闪长岩 (22)5、粗中粒石英闪长岩 (22)6、中粗粒石英闪长岩 (22)8、中细粒似斑状石英闪长岩 (22)9、细中粒似斑状石英闪长岩 (23)10、粗中粒似斑状石英闪长岩 (23)11、中粗粒似斑状石英闪长岩 (23)12、微细粒斑状石英闪长岩 (23)13、石英闪长斑岩 (23)闪长岩类 (24)1、细粒闪长岩 (24)2、中细粒闪长岩 (24)3、细中粒闪长岩 (24)4、中粒闪长岩 (24)5、粗中粒闪长岩 (24)6、中粗粒闪长岩 (24)7、粗粒闪长岩 (25)二长闪长岩类 (25)1、细粒二长闪长岩 (25)2、中细粒二长闪长岩 (25)3、细中粒二长闪长岩 (25)4、中粒二长闪长岩 (25)5、粗中粒二长闪长岩 (25)6、中粗粒二长闪长岩 (26)7、粗粒二长闪长岩 (26) 正长岩类 (26)1、细粒正长岩 (26)2、中细粒正长岩 (26)3、细中粒正长岩 (26)4、中粒正长岩 (27)5、粗中粒正长岩 (27)6、中粗粒正长岩 (27)7、粗粒正长岩 (27)8、正长斑岩 (27)二长岩类 (27)1、细粒二长岩 (27)3、细中粒二长岩 (28)4、中粒二长岩 (28)5、粗中粒二长岩 (28)6、中粗粒二长岩 (28)7、粗粒二长岩 (28)8、二长斑岩 (29)碱长正长岩类 (29)1、细粒碱长正长岩 (29)2、中细粒碱长正长岩 (29)3、细中粒碱长正长岩 (29)4、中粒碱长正长岩 (29)5、粗中粒碱长正长岩 (29)6、中粗粒碱长正长岩 (30)7、粗粒碱长正长岩 (30)8、碱长正长斑岩 (30)火山岩 (30)玄武岩类 (30)1、橄榄玄武岩 (30)2、气孔杏仁状橄榄玄武岩 (31)3、玄武岩 (31)4、气孔杏仁状玄武岩 (31)5、致密块状玄武岩 (31)6、气孔杏仁状玄武岩 (31)7、玄武质火山集块岩 (32)8、玄武质含集块火山角砾岩 (32)9、玄武质火山角砾岩 (32)10、玄武质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 (32)11、玄武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 (32)12、玄武质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 (33)13、玄武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 (33)14、玄武质晶屑岩屑凝灰岩 (33)15、玄武质岩屑晶屑凝灰岩 (33)17、玄武质沉凝灰岩 (34)18、凝灰砂岩 (34)19、凝灰砾岩 (34)20、安山玄武岩 (34)21、玄武质自碎角砾岩 (34)安山岩类 (35)1、辉石安山岩 (35)2、角闪石安山岩 (35)3、安山岩 (35)4、气孔杏仁状安山岩 (35)5、致密块状安山岩 (35)6、气孔杏仁状安山岩 (36)7、安山质火山集块岩 (36)8、安山质含集块火山角砾岩 (36)9、安山质火山角砾岩 (36)10、安山质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 (36)11、安山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 (37)12、安山质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 (37)13、安山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 (37)14、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 (37)15、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 (37)16、安山质凝灰岩 (37)17、安山质沉凝灰岩 (38)18、凝灰砂岩 (38)19、安山质凝灰砾岩 (38)20、粗安岩 (38)英安岩类 (39)1、英安岩 (39)2、流纹英安岩 (39)3、英安岩 (39)4、英安质火山集块岩 (39)5、英安质含集块火山角砾岩 (39)6、英安质火山角砾岩 (40)8、英安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 (40)9、英安质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 (40)10、英安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 (41)11、英安质晶屑岩屑凝灰岩 (41)12、英安质岩屑晶屑凝灰岩 (41)13、英安质凝灰岩 (41)14、英安质沉凝灰岩 (41)15、英安质凝灰砂岩 (42)16、英安质凝灰砾岩 (42)流纹岩类 (42)1、流纹岩 (42)2、流纹岩 (42)3、花岗斑岩 (43)4、流纹质火山集块岩 (43)5、流纹质含集块火山角砾岩 (43)6、流纹质火山角砾岩 (43)7、流纹质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 (44)8、流纹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 (44)9、流纹质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 (44)10、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 (44)11、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岩 (45)12、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 (45)13、流纹质凝灰岩 (45)14、流纹质沉凝灰岩 (45)15、凝灰砂岩 (45)16、流纹质凝灰砾岩 (46)17、流纹质熔结火山角砾岩 (46)18、流纹质角砾岩屑晶屑熔结凝灰岩 (46)19、流纹质含角砾岩屑晶屑熔结凝灰岩 (46)20、流纹质角砾晶屑岩屑熔结凝灰岩 (47)21、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岩屑熔结凝灰岩 (47)22、流纹质晶屑岩屑熔结凝灰岩 (47)23、流纹质岩屑晶屑熔结凝灰岩 (47)沉积岩 (48)陆源沉积岩类 (48)1、卵石砾岩 (48)2、含卵石砾岩 (48)3、砾岩 (48)4、砂砾岩 (48)5、含砾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 (49)6、含砾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 (49)7、含砾粗粒岩屑长石砂岩 (49)8、含砾粗粒长石岩屑砂岩 (49)9、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 (50)10、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 (50)11、粗粒长石岩屑砂岩 (50)12、粗粒岩屑长石砂岩 (50)13、粗中粒长石岩屑砂岩 (51)14、粗中粒岩屑长石砂岩 (51)15、中粒长石岩屑砂岩 (51)16、中粒岩屑长石砂岩 (51)17、细中粒岩屑长石砂岩 (52)18、细中粒长石岩屑砂岩 (52)19、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 (52)20、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 (52)21、细粒岩屑长石砂岩 (53)22、细粒长石岩屑砂岩 (53)23、粉砂质细粒长石岩屑砂岩 (53)24、粉砂质细粒岩屑长石砂岩 (53)25、细砂质粉砂岩 (53)26、粉砂岩 (54)27、泥质粉砂岩 (54)28、粉砂质泥岩 (54)29、泥岩 (54)30、含砾中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 (54)31、含砾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54)32、含砾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 (55)33、含砾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55)34、中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 (55)35、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56)36、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56)37、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 (56)38、粗中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56)39、粗中粒岩屑长石杂砂岩 (56)40、中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57)41、中粒岩屑长石杂砂岩 (57)42、细中粒岩屑长石杂砂岩 (57)43、细中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57)44、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58)45、中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 (58)46、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 (58)47、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58)48、含砾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59)49、页岩 (59)变质岩 (59)变粒岩类 (59)1、黑云斜长变粒岩 (59)2、黑云钾长变粒岩 (59)3、黑云二长变粒岩 (60)4、二云二长变粒岩 (60)5、二云斜长变粒岩 (60)6、二云钾长变粒岩 (60)7、角闪斜长变粒岩 (60)8、角闪钾长变粒岩 (61)9、角闪二长变粒岩 (61)10、透辉斜长变粒岩 (61)11、透辉钾长变粒岩 (61)12、透辉二长变粒岩 (61)13、斜长浅粒岩 (62)14、钾长浅粒岩 (62)石英岩类 (62)1、石英岩 (62)2、长石石英岩 (63)3、斜长石石英岩 (63)4、钾长石石英岩 (63)角闪岩类 (63)1、角闪岩 (63)2、含黑云母角闪岩 (64)3、黑云母角闪岩 (64)4、斜长角闪岩 (64)5、含黑云母斜长角闪岩 (64)6、黑云母斜长角闪岩 (64)麻粒岩类 (65)1、黑云辉石斜长麻粒岩 (65)2、含黑云辉石斜长麻粒岩 (65)3、斜长麻粒岩 (65)大理岩类 (65)1、大理岩 (65)2、白云石方解石大理岩 (66)3、方解石白云石大理岩 (66)4、白云石大理岩 (66)5、透辉石大理岩 (66)6、透闪石含金云母大理岩 (66)7、含橄榄石大理岩 (66)8、透辉石大理岩 (67)9、含透辉石透闪石大理岩 (67) 片麻岩类 (67)1、黑云斜长片麻岩 (67)2、黑云二长片麻岩 (67)3、黑云钾长片麻岩 (68)4、白云斜长片麻岩 (68)5、白云钾长片麻岩 (68)7、二云二长片麻岩 (69)8、二云钾长片麻岩 (69)9、二云斜长片麻岩 (69)10、角闪斜长片麻岩 (69)11、斜长角闪片麻岩 (70)12、透辉片麻岩 (70)片岩类 (70)1、石榴黑云石英片岩 (70)2、黑云石英片岩 (70)3、白云母石英片岩 (71)4、二云石英片岩 (71)5、长石二云石英片岩 (71)6、长石白云母石英片岩 (71)7、长石黑云石英片岩 (71)8、石榴黑云片岩 (72)9、黑云片岩 (72)10、白云母片岩 (72)11、二云片岩 (72)12、长石二云片岩 (72)13、长石白云母片岩 (73)14、长石黑云石英片岩 (73)15、斜长角闪片岩 (73)16、角闪片岩 (73)千枚岩类 (74)1、绢云千枚岩 (74)2、绿泥千枚岩 (74)3、绿泥绢云千枚岩 (74)4、绢云绿泥千枚岩 (74)5、绿泥绢云石英千枚岩 (74)6、绢云绿泥石英千枚岩 (75)7、绿泥石英千枚岩 (75)8、绢云石英千枚岩 (75)9、绿泥绢云长石千枚岩 (75)11、绿泥长石千枚岩 (76)12、绢云长石千枚岩 (76)板岩类 (76)1、泥质板岩 (76)2、粉砂质绢云板岩 (76)3、泥质绿泥板岩 (76)4、绢云板岩(绢云千枚岩) (76)轻微变质岩类 (77)1、变质细粒花岗闪长岩 (77)2、变质玄武岩 (77)3、变质含砾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 (77)侵入岩花岗山长岩类1、细粒花岗闪长岩岩石风化面呈土黄色,新鲜面呈灰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特征描述

岩石特征描述

岩石特征描述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这神奇的岩石。

你说这岩石啊,那可真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有的就像沉默的卫士,屹立在那里千百年,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你瞧那花岗岩,坚硬得很嘞!就好像是个倔强的大汉,任你风吹雨打,它自岿然不动。

那粗糙的表面,仿佛在诉说着它经历过的种种磨砺。

要是你不小心磕到它,哎哟喂,那可疼得够呛!这花岗岩啊,在建筑中可是大显身手,给我们建造出坚固的房子和壮观的建筑。

再看看那石灰岩,嘿,它可有意思啦!它就像是个会变魔术的小精灵。

经过时间和水的洗礼,能形成各种各样奇妙的洞穴和地下河。

你想想,那神秘的洞穴里,是不是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呢?说不定还有神奇的地下宝藏呢!还有那砂岩,摸起来有点沙沙的感觉,就像那细腻的沙子聚在一起。

它的颜色也丰富多彩,有的红,有的黄,就像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

砂岩常常出现在一些美丽的峡谷中,为那壮丽的景色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说到这,我想起有一次我去爬山,看到了一块巨大的岩石。

我当时就想啊,这块岩石在这里得有多少年啦?它见证了多少人的来来往往啊?它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小秘密呢?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一样。

你说这岩石,它们不会说话,却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时间的痕迹。

它们有的在高山之巅,俯瞰着世间万物;有的在深谷之中,静静等待着被发现。

它们难道不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吗?默默地付出,却不求回报。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强、坚韧,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去。

不要像那脆弱的玻璃,轻轻一碰就碎了。

岩石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它们有着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

所以啊,朋友们,下次当你看到那些奇奇怪怪的岩石时,可别只是匆匆走过。

停下来,仔细看看,感受一下它们的魅力。

说不定你能从它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呢!岩石,它们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珍贵礼物,让我们好好珍惜吧!。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第一篇: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地球科学概论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

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一)、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

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

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① 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等;②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

2、岩浆岩的分类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

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

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

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

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二)、变质岩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野外地质工作岩石描述大全

野外地质工作岩石描述大全

野外地质工作岩石描述大全Revised at 16:25 am on June 10, 2019安山玄武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紫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或流动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宽板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辉石斑晶,粒状,大小1-5mm,含量%,颜色为色;,橄榄石,粒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还可见少量角闪石斑晶,大小1-3mm,含量%;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微晶和玻璃质组成,呈玻基交织结构或隐晶质结构;安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绿色、紫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或流动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宽板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角闪石,长柱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还可见少量辉石斑晶,大小1-5mm,含量%,颜色为色;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微晶和玻璃质组成,呈玻基交织结构或隐晶质结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绿色,火山角砾结构,斑杂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角砾成分为安山岩,多棱角状、次棱角状,碎屑粒度变化大,在2-64mm之间,分选性差,含量>50%;填隙物为小于角砾的凝灰质,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及火山灰等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安山质集块熔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绿色,集块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以集块及少量角砾为主,总计含量10-75%;集块成分及角砾为安山岩,多次棱角状,其中集块大小在64-mm,含量%,角砾含量%;胶结物为安山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或块状构造,总计占25-90%;安山质集块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绿色,火山集块结构,块状构造或斑杂构造;火山碎屑物主要为安山质岩屑,多棱角状-次棱角状,大小在64-mm,含量>50%;填隙物为较集块小的岩屑、玻屑、晶屑及火山灰等,其中角砾级碎屑约占%,凝灰级碎屑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安山质角砾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绿色,角砾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以角砾及少量凝灰质为主,总计含量10-75%;角砾成分为安山岩,多次棱角状,大小在2-64mm,含量%,凝灰质以岩屑及晶屑等为主,约占%;胶结物为安山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安山质凝灰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凝灰熔岩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凝灰物质主要由小于2mm的岩屑、晶屑及玻屑等组成,多次棱角状,小于2mm,含量10-75%;胶结物为安山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安山质凝灰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火山碎屑物由<2mm的凝灰物质组成,碎屑成分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约占%;填隙物为火山灰,还可见少量火山角砾,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岩石较疏松,有粗糙感,层理不明显; 安山质熔结集块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绿色,熔结集块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含量>75%,主要为安山质的塑性岩屑及少量刚性岩屑,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64-mm,含量>50%;填隙物为不同粒级的岩屑、玻屑、晶屑及火山灰等,其中角砾级碎屑约占%凝灰级碎屑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安山质熔结角砾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绿色,熔结角砾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含量>75%,主要为安山质的塑性岩屑及少量刚性岩屑,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2-64mm,含量>50%;填隙物为<2mm的凝灰质组成,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及火山灰等约占%;还可见少量火山集块,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安山质熔结凝灰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绿色,熔结凝灰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含量>75%,由<2mm的凝灰质组成,主要以塑性玻屑和晶屑为主,其中玻屑约占%,晶屑约占%,岩屑约占%;填隙物为火山灰还可见少量火山角砾,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火山灰流中的玻屑等由于蠕动变形和熔结围绕晶屑、岩屑变为弯曲或平滑线状定向排列而形成假流动构造;碧玄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紫色或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或流动构造;斑晶主要为橄榄石,黄绿-褐色,粒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基质黑色,微晶-隐晶质结构、玻基交织结构;玻基白榴碱玄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紫色或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气孔状或流动构造;斑晶主要为橄榄石,黄绿-褐色,粒状,大小多在,含量2-10%;基质黑色,微晶-隐晶质结构、玻基交织结构;白榴石微晶粒状,大小多在之间,含量1-3%;沉火山角砾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褐色或灰绿色,沉火山角砾结构,层状构造;火山碎屑物主要为岩屑,多棱角状-次棱角状,大小在2-64mm,含量>50%;填隙物为较火山角砾小的凝灰物质岩屑及晶屑等及陆源碎屑物,其中凝灰物质约占%,陆源碎屑物以砂及少量砾石为主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岩石层理较明显; 沉集块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褐色或灰绿色,沉火山集块结构,层状构造;火山碎屑物主要为岩屑,多棱角状-次棱角状,大小在64-mm,含量>50%;填隙物为较集块小的岩屑、晶屑及陆源碎屑物等,其中火山碎屑物约占%,陆源碎屑物以砂及少量砾石为主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岩石层理不发育;沉凝灰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褐色或灰绿色,沉凝灰结构,层状构造;火山碎屑物由<2mm 的凝灰物质及陆源碎屑组成,火山碎屑物由岩屑、晶屑、玻屑及火山灰组成,约占岩石的%;陆源碎屑以砂、粉砂及少量泥质为主,约占%;火山碎屑物及陆源碎屑分选性差,岩石层理较明显;粗安岩:风化面浅褐色,新鲜面暗褐色或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或流动构造;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及斜长石,钾长石肉红色,粒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斜长石,厚板状,大小1-5mm,含量%,还可见少量角闪石,大小1-5mm,含量%,基质肉红色,微晶结构;粗中粒二长花岗岩: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粗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半自形柱状、它形宽板状,粒状,浅肉红色,大小3-8mm,含量25-35%;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3-8mm,含量25-35%;石英,灰色,它形粒状,3-8mm,20-30%;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为2-5mm,含量<5%;粗中粒碱长花岗岩: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粗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半自形柱状、它形宽板状,粒状,浅肉红色,大小2-10mm,含量%;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2-10mm,含量%;石英,灰色,它形粒状填隙或呈集合体,2-10mm,含量%;黑云母,多为褐色或黑色片状,1-8mm,占%;少见角闪石,深绿色,半自形柱状,1-6mm,占%;粗中粒正长花岗岩: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粗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半自形柱状、粒状,浅肉红色,大小2-10mm,含量40-50%;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2-10mm,含量10-20%;石英,灰色,它形粒状,2-10mm,30-45%; 黑云母,大小为,黑色片状,2%;橄榄粗玄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褐灰色或灰黑色,粗玄结构,块状或流动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及辉石,斜长石,板状,大小1-6mm,含量%,辉石粒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还可见少量橄榄石及磁铁矿,大小1-5mm,含量%,辉石及橄榄石颗粒充填于长条状的斜长石晶体空隙中,斜长石略具定向排列;橄榄玄武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或暗紫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或流动构造、气孔状构造;斑晶主要为橄榄石及少量辉石,橄榄石黄绿色,粒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辉石,粒状,大小1-5mm,含量%;基质黑色,微晶-隐晶质结构;古元古代二长花岗岩Pt1ηγ:灰白色-肉红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钾长石占30――40%,粒度――2毫米,它形粒状,半自形板柱状,斜石占30――40%,它形粒状,石英它形粒状,占25――35%,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占5%左右;古元古代花岗岩Pt1γ:灰白色-肉红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钾长石占30――40%,粒度――2毫米,它形粒状,半自形板柱状,斜石占30――40%,它形粒状,石英它形粒状,占25――35%,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占5%左右花斑岩: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钾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组成,占20%;钾长石:半自形粒状,肉红色,大小1-5mm,含量5-10%;石英:无色或半透明,大小1-5mm,含量5-10%;黑云母:多为褐色片状,, 1-5%;角闪石:深绿色,半自形柱状,,<5%;基质呈肉红色,为微晶结构;花岗斑岩: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钾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组成,占20%;钾长石:半自形粒状,肉红色,大小1-5mm,含量5-10%;石英:无色或半透明,大小1-5mm,含量5-10%;黑云母:多为褐色片状,, 1-5%;角闪石:深绿色,半自形柱状,,<5%;基质呈肉红色,为微晶结构; 花岗闪长斑岩: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柱状,大小2-5mm,含量约占岩石的%;还有少量的钾长石、石英及角闪石等;基质为细粒的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等、均小于2mm, 其中斜长石约占岩石的%,钾长石占%,石英约%,少见角闪石,含量%;花岗闪长质片麻岩: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浅肉红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斜长石,灰白色,柱状,1-3mm,含量%;角闪石,柱状,黑色,大小1-3mm,含量%;钾长石,浅肉红色,大小1-3mm,含量%;石英,灰色,1-3mm,含量%;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为,含量<5%,还可零星见少量角闪石;花岗伟晶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肉红色,伟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有钾长石,半自形粒状,浅肉红色,大小3-mm,含量%;斜长石,灰白色,粒状,4-mm,含量%;石英,灰色,3-mm,含量%;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为1-mm,含量<5%,角闪石,柱状,黑色,大小1-mm,含量%;还可零星见少量石榴石;花岗细晶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肉红色,细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有钾长石,它形粒状,浅肉红色,大小,含量%;斜长石,灰白色,粒状,,含量%;石英,灰色,1-3mm,含量%;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为,含量<5%,角闪石,柱状,黑色,大小,含量%;还可零星见少量辉石;花岗质初糜棱岩:糜棱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眼球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残斑含量50-90%,碎基含量10-50%,残斑成分见钾长石%,斜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其中长石、石英残斑多呈眼球状,边缘破碎,大小2-5mm,略定向,被破碎的长英矿物条带环绕,角闪石边缘破碎圆化,黑云母被剪切并挠曲;碎基多呈灰色,呈条带状定向展布;辉绿玢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矿物成分为基性斜长石,白色,多自形板柱状,大小2-5mm,含量约占岩石的%,辉石,黑色,它形-半自形粒状,大小1-4mm,约占%;基质具细粒辉绿结构,成分与斑晶基本一致,其中斜长石约占岩石的%,辉石占%,少见橄榄石及黑云母,含量不足%; 流纹英安质含集块凝灰角砾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火山角砾结构,斑杂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角砾成分为流纹岩或英安岩,多棱角状、次棱角状,碎屑粒度变化大,在2-64mm之间分选性差,含量>50%;填隙物为小于角砾的凝灰质,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及火山灰等约占%;可见少量集块,含量不足5%;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流纹英安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凝灰熔岩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以凝灰物质及少量角砾为主,总计含量10-75%;角砾成分为流纹岩英安岩大小在2-64mm之间,含量<5%;凝灰物质主要由小于2mm的岩屑、晶屑及玻屑等组成,多次棱角状,其中岩屑含量约%;晶屑占%;胶结物为流纹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流纹英安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火山碎屑物由<2mm的凝灰物质组成,碎屑成分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约占%;填隙物为火山灰,还可见少量火山角砾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岩石较疏松,有粗糙感,层理不明显;流纹英安质细火山灰凝灰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凝灰结构,层状构造;火山碎屑物为极细的火山灰尘,其粒度肉眼不易分辨,可见少量细小的岩屑、晶屑及玻屑,约占岩石的%,岩石层理不甚明显;流纹斑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由石英和钾长石组成,也可见少量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含量%,基质为灰色或灰红色,隐晶质至霏细质结构;流纹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斑状结构,流动构造;斑晶主要由石英和钾长石组成,也可见少量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含量%,基质为隐晶质至霏细质,常夹有各种形状雏晶的玻璃质;流纹英安质含角砾岩屑晶屑熔结凝灰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熔结凝灰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由<2mm 的凝灰质组成,主要以岩屑和晶屑为主,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约占%,见少量火山角砾,含量约%,;填隙物为火山灰,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火山灰流中的玻屑等由于蠕动变形和熔结,围绕晶屑、岩屑变为弯曲或平滑线状定向排列而形成假流动构造;流纹质火山角砾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火山角砾结构,斑杂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角砾成分为流纹岩,多棱角状、次棱角状,碎屑粒度变化大,在2-64mm之间,分选性差,含量>50%;填隙物为小于角砾的凝灰质,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及火山灰等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流纹质集块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褐色,集块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以集块及少量角砾为主,总计含量10-75%;集块及角砾成分为流纹岩,多次棱角状,其中集块大小在64-mm,含量%,角砾含量%;胶结物为流纹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流纹质集块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火山集块结构,块状构造或斑杂构造;火山碎屑物主要为流纹质岩屑,多棱角状-次棱角状,大小在64-mm,含量>50%;填隙物为较集块小的岩屑、玻屑、晶屑及火山灰等,其中角砾级碎屑约占%,凝灰级碎屑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流纹质角砾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褐色,角砾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以角砾及少量凝灰物质为主,总计含量10-75%;角砾成分为流纹岩,多次棱角状,大小在2-64mm,含量%,凝灰质以岩屑及晶屑为主,约占%;胶结物为流纹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流纹质凝灰角砾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角砾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角砾成分为流纹岩,多次棱角状,大小在2-64mm,含量%,凝灰物质主要由小于2mm的岩屑、晶屑、玻屑及少量火山灰组成;胶结物为流纹质熔浆,隐晶质结构;流纹质凝灰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凝灰熔岩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凝灰物质主要由小于2mm的岩屑、晶屑、及玻屑等组成,多次棱角状,含量10-75%;胶结物为流纹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流纹质凝灰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火山碎屑物由<2mm的凝灰物质组成,碎屑成分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约占%;填隙物为火山灰,还可见少量火山角砾,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岩石较疏松,有粗糙感,层理不明显; 流纹质熔结集块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熔结集块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含量>75%,主要为流纹质的塑性岩屑及少量刚性岩屑,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64-mm,含量>50%;填隙物为不同粒级的岩屑、玻屑、晶屑及火山灰等,其中角砾级碎屑约占%,凝灰级碎屑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流纹质熔结角砾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熔结角砾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含量>75%,主要为流纹质的塑性岩屑及少量刚性岩屑,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2-64mm,含量>50%;填隙物由<2mm的凝灰质组成,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及火山灰等约占%;还可见少量火山集块,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流纹质熔结凝灰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熔结凝灰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含量>75%,由<2mm的凝灰质组成,主要以塑性玻屑和晶屑为主,其中玻屑约占%,晶屑约占%,岩屑约占%;填隙物为火山灰还可见少量火山角砾,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火山灰流中的玻屑等由于蠕动变形和熔结围绕晶屑、岩屑变为弯曲或平滑线状定向排列而形成假流动构造;泥盆纪二长花岗岩Dηγ: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半自形柱状、它形宽板状,粒状,浅肉红色,大小2-5mm,含量40%;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2-5mm,含量25-35%;石英,灰色,它形粒状,1-5mm,30-35%;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为2-5mm,含量<5%;泥盆纪辉长岩Dυ:灰绿色,中细粒结构,由70%的斜长石和25-30%的辉石组成;斜长石,自形板柱状,粒度1-4毫米,辉石,它形粒状,粒度2-5毫米;泥盆纪闪长岩Dδ:中细粒结构,片麻状构造,由75%的斜长石及25%的角闪石及黑云母组成;斜长石:板柱状,自形,毫米,角闪石及黑云母:自形片状及条状,毫米;泥盆纪正长花岗岩Dζγ: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半自形柱状、粒状,浅肉红色,大小2-5mm,含量40-50%;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2-5mm,含量25-30%;石英,灰色,它形粒状,2-5mm,20-25%; 黑云母,大小为小于2mm,黑色片状,少量;气孔杏仁状玄武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或暗紫色,斑状结构,气孔状构造或杏仁状构造;斑晶主要为橄榄石及少量辉石,橄榄石黄绿色,粒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辉石,粒状,大小1-5mm,含量%;基质黑色,微晶-隐晶质结构;岩石气孔较发育,多圆-椭圆状-长条状,大小-mm,含量约为岩石体积的%,大致定向排列;杏仁多椭圆状,大小-mm,含量约为岩石体积的%,略具定向排列;闪长玢岩: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暗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大小2-5mm,含量约占岩石的%;还有少量的角闪石等;基质为细粒的斜长石、角闪石等、均小于2mm, 其中斜长石约占岩石的%,角闪石占%,少见黑云母,含量不足%; 蛇纹石化橄榄岩:风化面浅绿色,新鲜面暗灰绿黑色,中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灰绿色,自形晶,大小,含量%;辉石,粒状,灰黑色,大小,含量%;角闪石,黑色,半自形粒状,大小,含量%;部分橄榄石及辉石已蛇纹石化,呈灰绿色;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T3ηγ: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半自形柱状、它形宽板状,粒状,浅肉红色,大小1-5mm,含量30-35%;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1-5mm,含量35-40%;石英,灰色,它形粒状,1-5mm, 30%;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为1-4mm,含量<5%;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T3γδ: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灰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柱状,大小3-5mm,含量50-60%;石英,灰色,它形粒状填隙或呈集合体,大小1-,25-40%; 钾长石,半自形板柱状或它形粒状,浅肉红色,大小2-5mm,含量10-15%;黑云母,多为褐色或黑色片状,大小,含量5-10%;少见角闪石,深绿色,半自形柱状,,含量1-5%;晚三叠世碱长花岗岩T3κγ:中细粒碱长花岗岩: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半自形柱状、宽板状,它形粒状,浅肉红色,大小2mm 含量55%;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1mm以下,含量5%;石英,灰色,它形粒状填隙或呈集合体,2mm左右,含量40%;白云母,为白色片状,1-4mm,偶见;晚三叠世正长花岗岩T3ζγ: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半自形柱状、粒状,浅肉红色,大小3-6mm,含量45-50%;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2-4mm,含量20-25%;石英,灰色,它形粒状,2-5mm,25-30%; 黑云母,大小为,黑色片状,含量2%;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J3ηγ: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它形粒状,浅肉红色,大小1-2mm,含量35%;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含量25-30%;石英,灰色,它形粒状,1-2mm,35%;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为,含量<2%;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J3γδ: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灰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柱状,大小,含量50-60%;石英,灰色,它形粒状填隙或呈集合体,大小,15%;钾长石,半自形板柱状或它形粒状,浅肉红色,大小,含量20%;黑云母,多为褐色或黑色片状,大小,含量5%;少见辉石,灰黑色,自形柱状,,含量5%;细粒二长花岗岩: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半自形柱状、它形宽板状,粒状,浅肉红色,大小1-2mm,含量25-35%;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1-2mm,含量25-35%;石英,灰色,它形粒状,1-2mm,20-30%;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为,含量<5%;细粒花岗闪长岩: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灰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柱状,大小,含量50-60%;石英,灰色,它形粒状填隙或呈集合体,大小,25-40%; 钾长石,半自形板柱状或它形粒状,浅肉红色,大小,含量10-15%;黑云母,多为褐色或黑色片状,大小,含量5-10%;少见角闪石,深绿色,半自形柱状,,含量1-5%;细粒石英正长岩: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灰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肉红色,半自形粒状,大小,含量%;石英,灰色它形粒状填隙或呈集合体,大小,%; 斜长石,半自形板柱状,白色,大小,含量%;黑云母,多为褐色或黑色片状,大小,含量%;少见角闪石,深绿色,半自形柱状,,含量%;细粒文象正长花岗岩: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细粒文象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半自形粒状,浅肉红色,大小,含量40-50%;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含量10-20%;石英,灰色,它形粒状或尖棱状、象形文字状镶嵌在钾长石中,,30-45%; 黑云母,大小为,黑色片状,2%; 玄武安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紫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或流动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宽板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辉石斑晶,粒状,大小1-5mm,含量%,颜色为色;角闪石,长柱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还可见少量黑云母斑晶,大小1-3mm,含量%;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微晶和玻璃质组成,呈玻基交织结构或隐晶质结构;玄武粗安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褐灰色或灰紫色,斑状结构,块状或流动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及辉石,斜长石,板状,大小1-5mm,含量%,辉石,粒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还可见少量角闪石,大小1-5mm,含量%,基质具微晶结构;玄武质浮岩砾块、火山渣: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或灰褐色、紫红色,浮岩砾块为多气孔状玄武岩,玻璃质结构,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3-80mm,最大可达mm,占火山碎屑物的%;其中角砾级岩块约占%,集块级岩块约占%;火山渣形状不规则,多呈熔渣状,大小在-mm,含量%;火山灰较细小,大小在mm以下,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玄武质火山弹、熔岩饼:火山弹,紫红色、灰黑色,少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玻晶交织结构,为纺锤状、椭圆状,一般150-400mm,最大可达mm,表面为玻璃质外壳,发育有裂纹,厚mm,内部气孔发育,气孔含量约占岩石的%,见有捕虏晶,深源包体;熔岩饼,紫红、灰紫、灰黑色,少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玻晶交织结构,为饼状、面包状,一般100-500mm,最大可达mm,厚50-400mm,表面具较薄的玻璃质冷凝边,饼体为气孔发育的浮岩或熔岩,气孔含量约占岩石的%,见有捕虏晶,深源包体,多见上凸下平的形态;玄武质火山角砾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或灰褐色,火山角砾结构,斑杂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角砾成分为玄武岩,多次棱角状-次圆状,碎屑粒度变化大,在2-64mm之间,分选性差,含量>50%;填隙物为小于角砾的凝灰质,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及火山灰等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玄武质集块熔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集块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以集块及少量角砾为主,总计含量10-75%;集块成分及角砾为玄武质岩,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其中集块大小在64-mm,含量%,角砾含量%;胶结物为玄武质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或块状构造,总计占25-90%;玄武质集块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或灰褐色,火山集块结构,块状构造或斑杂构造;火山碎屑物主要为玄武质岩屑,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64-mm,含量>50%;填隙物为较集块小的岩屑、玻屑、晶屑及火山灰等,其中角砾级碎屑约占%,凝灰级碎屑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玄武质角砾熔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角砾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以角砾及少量凝灰质为主,总计含量10-75%;角砾成分为玄武岩,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2-64mm,含量%,凝灰质以岩屑及晶屑等为主,约占%;胶结物为安山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玄武质凝灰熔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凝灰熔岩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凝灰物质主要由小于2mm的岩屑、晶屑及玻屑等组成,多次棱角状,小于2mm,含量10-75%;胶结物为玄武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玄武质凝灰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或灰黑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火山碎屑物由<2mm的凝灰物质组成,碎屑成分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约占%;填隙物为火山灰,还可见少量火山角砾,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岩石较疏松,有粗糙感,层理不明显; 玄武质熔结集块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熔结集块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含量>75%,主要为玄武质的塑性岩屑及少量刚性岩屑,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64-mm 含量>50%;填隙物为不同粒级的岩屑、玻屑、晶屑及火山灰等,其中角砾级碎屑约占%,凝灰级碎屑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玄武质熔结角砾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或灰褐色,熔结角砾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含量>75%,主要为玄武质的塑性。

三大岩主要类型岩石描述

三大岩主要类型岩石描述
有孔虫灰岩
淡灰褐色,具微晶结构和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含有有孔虫。
泥质条带灰岩
深灰色,灰岩呈极薄层状,厚1~2厘米,泥质条带0.5~1厘米。灰岩层有时为透镜状,反映了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的沉积特点。
叠层石灰岩
浅灰色,具交代残余结构和叠层构造,主要成分为交代硅质叠层填隙物,方解石质叠。
球藻灰岩
浅灰色,具豆状结构和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方解石质豆粒,方解石胶结物。
辉绿岩
呈辉绿结构,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岩石常因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而呈暗绿色。
辉绿玢岩
与辉绿岩近似,斑状结构,和辉绿岩的区别是:岩石中有明显的斜长石斑晶,基质多为隐晶质—玻璃质。
玄武岩
呈现灰黑色。常为细粒至隐晶结构,也可有玻璃质结构和斑状结构,致密块状,多具气孔和杏仁构造。成分主要辉石、斜长石
杏仁状玄武岩
石英斑岩
斑晶几乎全部为石英的花岗斑岩变种,基质为隐晶质
珍珠岩
是具有珍球状裂隙的玻璃质岩。玻璃质喷出岩多产于火山口附近或火山颈中
松脂岩
具松脂光泽,呈黑色、红色、褐色、浅黄绿色等,由酸性火山玻璃组成,含水量高,约8%。
黑曜岩
是灰黑、黑色玻璃质岩石,贝壳状断口,玻璃光泽,有时含少量石英和透长石斑晶。岩石含水量小于1%。
黑云母片岩
原岩成分、结构、构造都同于白云母片岩,其中黑云母含量占云母总含量大于75%。
绿泥角闪片岩
墨绿色,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和片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绿泥石、角闪石。
斜长角闪片岩
灰色,粒状柱状变晶结构和片状构造,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少量石英、云母等。
兰晶石片岩
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和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蓝晶石、云母、角闪石等。
石榴石夕卡岩

模板岩性描述

模板岩性描述

....1、板岩:黄褐色,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石英、方解石、炭质等,结晶程度差,尚保存较多泥质成分,具变余泥质构造,板状构造,多呈薄层状,质地较坚硬,锤击声较清脆;锈染较严重,强风化;2、千枚岩:银灰色,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质,细粒鳞片变晶构造,千枚状构造,在片理面上有小皱纹构造,呈薄层至中厚层状,质地较硬,节理裂隙较发育,中等风化;3、砂岩:棕、黄色,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及粘土矿物等,砂状构造,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胶结物为硅质,质地较坚硬,锤击声较清脆,弱风化;4、灰岩:灰色、灰白色,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其它矿物成分有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等,碎屑构造〔晶粒构造〕,薄层~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可见方解石脉;弱风化,锤击声脆,岩质较硬,未见有溶蚀现象;5、片岩:灰白-灰-灰黑色,矿物成分主要有绿泥石、石英、方解石、白云母等,鳞片变晶构造、纤状变晶构造和斑状变晶构造,薄层状〔层厚3-50mm〕构造,岩石蚀变较弱,局部见脉状和不规那么脉状碳酸盐化和硅化;质地较硬,弱风化;6、白云岩:灰白色,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细粒或中粒构造,块状、角砾状、砾状构造,性脆,硬度小,用铁器可划出擦痕,岩石外表可见刀砍状痕迹,节理裂隙发育,锈染较严重,弱风化;7、辉绿岩:深灰、灰黑、灰绿色,由辉石、基性长石组成,辉绿构造或次辉绿构造,粒度较小,节理裂隙发育,有石英岩脉填充,呈碎块状,弱风化;8、花岗岩:黄色带粉红、灰白色,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半自形粒状构造或似斑状构造、块状构造,质地坚硬致密,节理裂隙较发育,弱风化9、泥岩:棕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构造极细粒,肉眼无法识别颗粒,层理不如页岩发育,节理裂隙发育10、砾岩:红褐色,30%以上由直径大于2mm的颗粒碎屑组成,碎屑组分主要为岩屑,有少量矿物碎屑,填隙物为砂、粉砂、粘土物质等,粒径2~10mm,泥钙质胶结,圆棱-浑圆状,磨圆度较差11、凝灰岩: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凝灰构造,块状构造。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岩石是地球表面的主要物质组成部分之一,其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三大类岩石为火山岩、沉积岩和岩浆岩。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这些岩石时,需要注意其外貌特征、颜色、质地、结晶程度、矿物组成等方面,以便准确鉴定其种类。

以下分别介绍如何进行这三类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一、火山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火山岩是由火山活动产生的岩石,分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多种类型。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玄武岩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1. 外貌特征:玄武岩色泽深浅不一,大多呈黑灰色或暗绿色。

质地致密坚硬,有时呈毛细结构,切割面有光泽。

2. 结晶程度:玄武岩为深成岩,具有颗粒状的结晶,但结晶程度一般较低。

3. 矿物组成:玄武岩主要由斜长石、黑云母、辉长岩、磁铁矿等矿物组成,这些矿物一般肉眼可见。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安山岩时,也可从上述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

安山岩形成于中酸性岩浆,与玄武岩相比,其颜色较浅,通常为灰色或棕灰色。

其质地也比玄武岩稍微细腻,有时呈流纹状结构。

安山岩的矿物组成较为复杂,主要有镁铁质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

1. 外貌特征:流纹岩表面常有米粒状或半球形凸起,由于形状类似牛乳突起而得名。

颜色一般呈浅灰色或黄灰色,质地坚硬。

2. 结晶程度:流纹岩的晶体一般很小,肉眼很难看到。

其基质由细小的熔岩组成,直径约为0.1毫米至3毫米,成团状的熔岩通常有多种颜色和形态。

沉积岩是由地层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类型有砂岩、泥岩、灰岩等。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这些岩石时,需要注意其颜色、粒度、质地、厚度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

1. 砂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砂岩由石英砂颗粒累积而成,颜色和质地均较不均匀。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砂岩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a. 粒度大小:砂岩的砂粒大小差异较大,范围从0.063毫米到2毫米不等。

b. 粒度成分:由于砂岩主要由石英砂组成,因此其质地较细,切割面常有光泽。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三大岩石,描述,鉴定(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吊,报肩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苜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木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人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屮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杲逐渐增名,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注到深。

同时还耍注意区别岩石新鲜血的颜色和风化厉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眾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最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第二步绘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町区分岀址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址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屮并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品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品质结构,还要对人小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比矿物颗粒人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肉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肉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屮矿物颗粒人,旱.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屮矿物为细粒及HI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丁?浅成岩类。

观察岩右冲矿物仃无定向诽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境,仟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若无定向排列称Z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戏成岩人笫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对于岩?石中仃规律扌H 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房体等均耍观测其方向。

对于那些在接触血上有规则扌IT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岩石描述

岩石描述

岩石描述
一·灰岩:
青红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肉眼较难辨别,岩石较之密,局部裂隙发育。

见少量石英及分解石脉充填。

二·磁铁石英岩:
灰黑色,变晶结构,块装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位石英,磁铁矿(含约40%长石含约10%)其它暗色矿物含约(10%)断面多呈丝绢光泽。

见少量乳白色石英细脉沿裂隙充填宽约0.5-1cm.
三·石英岩:
灰白色,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约10%。

矿物含约10%,岩石交破碎,局部被第四系覆盖。

四·石英岩:(褐铁矿化)
灰褐色,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约80%,长石含约10%其它暗色矿物含约(10%),岩石蚀变有褐铁矿化,岩石局部较破碎。

五·千枚岩:
黄褐色,变晶结构,千枚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约20%,长石含约30%,其它暗色矿物约10%,蚀变有褐铁矿化,硅化局部或挠曲状,见乳白色石英脉充填,宽1-5cm。

六·花岗斑岩:
红褐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斑晶与基质组成,
斑晶:斜长石,乳白色,长条石,自形-半自形,大约1-2cm。

含量约
10%,钾长石,肉红色,长条状,自形-半自形大,大小约1-2cm。

含约25%。

石英:无色透明,粒状,它形,大小约1-3cm。

含约20%。

黑云母:黑色,片状,它形,大小约1-3cm。

含约15%。

三大岩类岩的观察与描述及构造

三大岩类岩的观察与描述及构造

三大岩类岩的观察与描述及构造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们是由矿物质和其他岩石的化学和物理结合而成。

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组成,可以将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大类岩石进行观察与描述。

第一类是火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

火成岩根据成岩环境和矿物质组成可以再细分为侵入岩和喷发岩。

侵入岩是指岩浆通过裂隙或断层进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喷发岩是指岩浆喷发到地表或者喷发过程中形成的岩浆碎屑沉积而成的岩石。

侵入岩主要包括花岗岩、闪长岩和二长岩等。

花岗岩呈灰白色或粉红色,质地坚硬,晶粒较大,常含石英、正长石和角闪石等矿物。

闪长岩的颜色较深,常含正长石和闪长石等矿物。

二长岩的颜色较浅,质地细腻,主要由正长石和斜长石组成。

这些火成岩在构造上表现为呈点状或片状分布。

喷发岩主要包括安山岩和玄武岩等。

安山岩呈暗色,质地细腻,含有较多的玄武质矿物,如辉石和斜长石。

玄武岩呈暗绿色或黑色,质地坚硬,主要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

这些岩石常呈大规模的岩浆喷发堆积体,构造上呈块状或流状分布。

第二类是沉积岩,它是由岩石碎屑经风化、运移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沉积岩又可细分为碎屑岩和化学沉积岩。

碎屑岩是指由岩屑、砂粒或者石块等碎屑物质积聚而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和砾岩等。

化学沉积岩是指通过溶解物质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和盐岩等。

砂岩是由砂粒堆积而成的,质地坚硬,颗粒骨架明显可见。

泥岩是由颗粒较细的泥质物质沉积而成的,质地较软,不易断裂。

砾岩是由较大的岩石碎屑积聚而成的,颗粒之间由砂粒或黏土粘合,形成石块。

石灰岩是由含钙物质的沉积作用形成的,通常呈白色或灰色,可见到钟乳石等各种溶蚀构造。

盐岩是由含盐物质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呈白色或黄色,可见到结晶体。

第三类是变质岩,它是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原有岩石经过改造后形成的。

变质岩主要包括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绿岩等。

片麻岩呈斑状或层状分布,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呈花岗石质地。

岩石学-三大岩-常见岩类-描述

岩石学-三大岩-常见岩类-描述

纯橄榄岩Dunite黄绿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几乎全由橄榄石构成,只有极少磁铁矿。

橄榄石浅绿到浅黄绿色,粒状,大小多0.5-1.0mm,最大可达2mm,透明,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刀。

磁铁矿黑色或钢灰色,细小粒状,较自形,均匀散布,含量约1%。

辉长岩灰黑色。

中细粒结构。

块状构造。

主要由均匀分布的辉石和斜长石构成。

辉石黑色,粒状,大小2-3mm左右,可见正交的阶梯状解理,玻璃光泽,含量约45%。

斜长石灰白色,透明或微透明,板状,粒度与辉石相似,可见光亮解理面上呈玻璃光泽。

含量约55%。

石英闪长岩灰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由角闪石、斜长石、钾长石和少量石英构成。

角闪石黑色、柱状,柱长一般2-3mm,最长15m,横断面菱形,边长0.5-1.0mm,柱面玻璃光泽,均匀分布,无定向排列,含量30%。

斜长石灰白色,钾长石浅黄或带淡红色,粒状,大小1-2mm为主,常见平整解理面,并显玻璃光泽。

斜长石含量50%,钾长石含量约15%。

石英灰白色或烟灰色,粒状,大小在0.5mm以下,油脂光泽,含量约5%。

花岗闪长岩浅灰色。

中粒结构。

块状构造。

主要由角闪石、长石、石英构成,另有少量黑云母、零星榍石。

角闪石黑色或墨绿色,短柱状,柱长3-5mm,粗1-2mm,纵向解理面玻璃光泽,横断面粗糙,含量约15%。

长石灰白色,粒状,大小3-5mm,具光亮解理面,玻璃光泽,含量约60%。

石英无色或烟灰色,粒状,比长石细小,约0.5mm左右,局部聚集成都3-4mm的聚晶状,含量约20%。

黑云母黑色、板状,一组极完全解理,玻璃或金刚光泽,含量约5%。

榍石褐黄色,四边形自形晶。

花岗岩浅灰红色。

中粒结构。

块状构造。

主要由黑云母、长石、石英构成。

另有少量角闪石、榍石、磁铁矿等。

黑云母黑色,板状,大小约1-2mm,有一组极完全解理,玻璃光泽,含量约10%。

角闪石黑色,短柱状,长约2mm左右,可见纵向的平整解理面,玻璃光泽,含量约5%。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岩石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天然物质,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固态物质,广泛存在于地壳中。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是一种对岩石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和描述的过程,以了解岩石的成分、结构、形态、纹理等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和命名。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岩石以及它们的观察与描述。

一、火山岩火山岩是由于火山活动所形成的岩石,包括玄武岩、安山岩等。

观察火山岩时,首先可以看到它们具有明显的斑点状、片状结构,呈现出分层状的特征。

火山岩的颜色常常是黑色或暗灰色,由于其物质成分主要由铁镁质矿物组成。

其次,火山岩的表面通常具有颗粒状的凹凸纹理,这是由于岩浆喷发时的迅速冷却造成的。

例如,玄武岩上常见的小晶体称为斑岩,它们是火山岩中的迷微晶组成的。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物质沉积、堆积而成的岩石,包括砂岩、页岩、泥岩等。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最明显的特点是它们的层理结构,表现为平行的层、线或片状结构。

此外,沉积岩常常具有明显的控制面、岩层交错和水平裂缝等特征。

例如,砂岩通常由粗砂粒、细砂粒和细粒质物质组成,观察砂岩时可以看到其中含有的沙粒是由扇状河流、海滩或沙丘等地质环境形成的。

三、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包括片岩、石英岩、云母片岩等。

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中,可以看到岩石中晶粒的颗粒状或板状结构,典型的片岩就是以平行排列的片状麦饭石晶粒为特征。

此外,变质岩在观察时还可以根据矿物质成分的变化来判断其形成的深度和变质程度。

例如,石英岩中富含二氧化硅石英,通常呈现出灰白色或粉红色,晶粒细腻且质地坚硬。

四、岩浆岩岩浆岩是由火山喷发或者地壳深层的岩浆结晶而成的岩石,包括花岗岩、辉绿岩等。

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中,可以看到岩石中大颗粒的结构特点,由于岩浆的冷却速度较慢,导致其中的矿物质有足够的时间形成较大的晶粒。

例如,花岗岩的观察中可以发现其中晶粒粗大、斑状矿物颗粒可见,而辉绿岩则具有绿色的背景色,其中富含的辉石和斜长石形成了较大的晶粒。

三大类岩石的描述与定名

三大类岩石的描述与定名

THANKS
感谢观看
三大类岩石的描述 与定名
目录
• 火成岩 • 沉积岩 • 变质岩 • 三大类岩石的比较
01
火成岩
定义与特性
定义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固化形成的 岩石,是三大岩石中的一种。
特性
火成岩通常具有晶质结构,由矿 物晶体构成,且矿物晶体在岩石 中分布较为均匀。
分类与特点
分类
火成岩可根据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花岗岩、橄榄岩、玄武 岩等。
分类
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和化 学岩三大类。
特点
碎屑岩主要由碎屑物质组成,粘土岩 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化学岩则是由 化学沉淀作用形成的岩石,其矿物成 分较为单一。
形成过程与环境
形成过程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四个阶 段。
环境
沉积岩的形成环境可以是海洋、河流、湖泊、沼泽等水体环 境,也可以是冰川、风等陆地环境。
特点
不同类型的火成岩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因此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也有所不同。例如,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具有坚硬、耐 磨、耐久等特性,因此在建筑和道路工程中广泛应用。
形成过程与环境
形成过程
火成岩的形成过程通常与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有关。当地壳中的岩浆从地壳裂 缝中喷出地表或侵入到地壳中,随着岩浆的冷却和固化,形成了火成岩。
变质岩
成分较为复杂,包括石英、 长石、云母等矿物,且矿 物间相互交织。
岩浆岩
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如橄榄石、角闪石、辉石 等。
结构比较
沉积岩
结构多样,包括层状、粒状、砾 状等,层理明显。
变质岩
结构较为复杂,有变晶结构、变 余结构等,且矿物定向排列。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三大岩石,描述,鉴定(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吊,报肩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苜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木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人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屮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杲逐渐增名,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注到深。

同时还耍注意区别岩石新鲜血的颜色和风化厉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眾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最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第二步绘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町区分岀址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址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屮并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品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品质结构,还要对人小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比矿物颗粒人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肉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肉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屮矿物颗粒人,旱.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屮矿物为细粒及HI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丁•浅成岩类。

观察岩右冲矿物仃无定向诽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境,仟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若无定向排列称Z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戏成岩人笫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对于岩•石中仃规律扌H 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房体等均耍观测其方向。

对于那些在接触血上有规则扌IT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

三大类岩石的辨别和描述

三大类岩石的辨别和描述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野外编录)三种常见的岩浆岩: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

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

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

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又叫“水成岩”。

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砾或泥土。

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这些破碎的物质又被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区堆积或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空隙逐渐缩小,水分逐渐排出,再加上可溶物的胶结作用,沉积物便慢慢固结而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

沉积岩分布极广,占陆地面积的75%,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

四种常见的沉积岩: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

分布很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

3.页岩由各种黏土经压紧和胶结而成的岩石。

是沉积岩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层理明显,可以分裂成薄片,有各种颜色,如黑色、红色、灰色、黄色等。

4.石灰岩俗称“青石”,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

主要由方解石的微粒组成,遇稀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泡。

石灰岩的颜色多为白色、灰色及黑灰色,呈致密块状。

变质岩:地壳中的火成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这种促成岩石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说明三大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说明三大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三大岩是指花岗岩、玄武岩和沉积岩,它们的结构构造特征各不相同。

花岗岩是一种深成岩,形成于地壳深部,在高温高压下形成。

其特点是晶粒较大、均匀,呈现出典型的晶粒互生结构。

花岗岩的晶体尺寸一般在毫米至厘米级别,有时甚至超过一米。

花岗岩的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红色、粉色、灰色、黑色等。

花岗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和云母等,其中石英含量高达20%以上。

玄武岩是一种基性岩石,其形成方式与花岗岩不同,主要是在地壳下部或海底喷发而成。

玄武岩的特点是晶粒细小、均匀,有时呈现出玻璃质或半玻璃质的结构。

玄武岩的颜色通常是黑色或暗绿色,有时还含有白色的斑点。

玄武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辉石和斜长石,其中辉石含量较高。

沉积岩是一种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岩石,包括砂岩、泥岩、灰岩等。

其形成方式主要是在河流、湖泊、海洋等地方沉积而成。

沉积岩的特点是颗粒较小、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灰白色、灰黑色、红色等。

沉积岩的组成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其中石英含量较高。

三大岩的结构构造特征不仅与它们的形成方式有关,也与它们在地壳中的分布有关。

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地壳深部,属于岩石圈的组成部分;玄武岩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和海底,属于地壳移动、构造活
动的产物;沉积岩则主要分布在地壳表层,属于地球物理、化学作用的结果。

三大岩的结构构造特征各不相同,不仅与它们的形成方式有关,也与它们在地壳中的分布有关。

这些特征不仅对地质学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种岩石的常见例子

三种岩石的常见例子

三种岩石的常见例子《谈谈三种岩石的常见例子》嘿,大家好啊!今天咱就来说说这三种岩石,那可都是咱生活中常见的“老家伙”呢。

先来说说火成岩吧,这就像是岩石中的“热血青年”。

花岗岩就是它的代表例子,那家伙可硬实了,在建筑界那可是大名鼎鼎。

你看看那些高端大气的大楼、豪华的纪念碑,很多都是花岗岩打造的。

它就像是个坚强的卫士,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城市。

小区里的花坛边缘、公园里的石板路,说不定都有它的身影。

而且啊,花岗岩还挺耐磨的,风吹日晒都不怕,简直就是岩石中的“小强”。

再讲讲沉积岩,它就像个“收藏家”。

砂岩就是常见的沉积岩代表。

砂岩那可是到处都有,河边啦、山上啦。

它就像是岁月的记录者,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你想想看,那些古老的城堡、奇特的洞穴,说不定就是砂岩在默默见证着时间的流逝。

沉积岩还有个特点,就是有时候会夹杂着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化石什么的,这就像是它收藏的宝贝一样。

要是你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在砂岩里找到一块古老的化石,那可就赚大了。

最后说说变质岩,它像是个“变形金刚”。

大理石就是典型的变质岩了。

大家都知道大理石漂亮吧,那纹理,那光泽,简直就是艺术品。

家里装修用大理石的可不少,高档、大气、上档次。

但你可别小看它,它之前说不定就是一块普通的石灰岩呢,经过一番“修炼”,华丽变身成了漂亮的大理石。

而且大理石还很坚硬,有时候地板用它都没问题。

这三种岩石啊,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用处。

它们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伙伴,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

下次当你走在路上,看到那些石头的时候,不妨想想它们到底是哪种岩石,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呢!或者当你看到一座漂亮的建筑,一块奇特的石头时,也可以试着去分析分析它们的来历。

总之,这三种岩石虽然看似普通,但它们的故事和魅力可不容小觑呀!让我们一起多留意身边的这些“老家伙”吧,说不定它们还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欢乐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沉积岩 (2)1.1沉积岩总体描述顺序: (2)1.2陆源碎屑岩的成分 (2)(一)碎屑成分 (2)(二)填隙物成分 (3)1.3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3)1.4陆源碎屑岩的构造 (3)1.5陆源碎屑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4)1.5.1粗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实例 (4)1.5.2砂岩的观察描述要求及描述实例 (6)1.5.3粉砂岩的观察描述要求及描述实例 (7)1.6泥质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8)1.7碳酸盐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10)1.8火山碎屑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12)1.9自生沉积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13)1.9.1硅质岩 (13)1.9.1磷质岩 (13)2、变质岩 (16)2.1变质岩的成分 (16)2.2变质岩的结构 (17)2.3变质岩的构造 (19)2.3变质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格式要求) (21)2.4变质岩中常见18 类变质岩基本名称的主要特征 (22)2.5变质岩的分类 (25)3、岩浆岩 (26)3.1岩浆岩的分类 (26)1、沉积岩1.1沉积岩总体描述顺序:1.颜色;2.结构特征;3.构造特征;4.碎屑成分、特征及含量;5.填隙物类型、成分、特征及含量;包括杂基和胶结物6.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7,定名;由于不同类别沉积岩粒度,成分等不同,因此描述不同沉积岩时,亦有不同之处,现分别详述。

陆源碎屑岩:碎屑成分主要是来源于陆源区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沉积岩泥岩碳酸盐岩自生沉积岩(硅质岩,磷质岩等)1.2陆源碎屑岩的成分陆源碎屑岩主要由碎屑和填隙物组成。

填隙物包括杂基和胶结物。

(一)碎屑成分碎屑成分主要是来源于陆源区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它包括了火成岩、变质岩及早先形成的沉积岩的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

矿物稳定性由高到低顺序:石英>白云母>钾长石>中酸性斜长石>黑云母>拉倍长石>角闪石>辉石>钙长石>橄榄石最常见的碎屑物质有:1.石英碎屑:石英是碎屑岩中出现最多的矿物,且多集中于砂岩和粉砂岩中。

2.长石碎屑:是碎屑岩中含量仅次于石英的另一重要组分,长石碎屑中常见的是钾长石,尤其是微斜长石更为多见,其次是酸性斜长石,而中基性斜长石则较少。

3.云母碎岩:碎屑岩中常见的有白云母和黑云母碎屑,以白云母居多,且多分布于细砂岩、粉砂岩的层面上。

4.重矿物碎屑:是碎屑岩的次要组分,其含量一般不超过1%,多分布于较细的砂岩中。

5.岩石碎屑:简称岩屑,是碎屑岩的重要组分,它是由母岩机械破碎形成的岩石碎屑(块)。

(二)填隙物成分填隙物包括杂基、胶结物和自生矿物。

1.杂基:是指与碎屑同时沉积起填隙作用的粘土、细粉砂或泥级颗粒等。

2.胶结物:是指存在于碎屑颗粒间孔隙内,从粒间水溶液中沉淀出来的, 对分立颗粒起焊接作用的化学沉淀物。

胶结物成分较复杂,主要包括硅质(硬度>小刀 5.5),铁质(红色、棕褐色), 泥质(疏松,可染手),钙质(加盐酸起泡)等。

3.自生矿物:在沉积期后新生成的矿物。

如石英、长石、粘土、海绿石、 黄铁矿……等。

1.3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1、粒度陆源碎屑岩按其碎屑颗粒直径大小可分为: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 中碎屑岩(砂岩) 细碎屑岩(粉砂岩)2、分选性: 碎屑岩中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称分选性或分选程度。

分选程度可粗略分 为三级。

分选好:碎屑中主要粒级成分的含量>75%; 分选中等:碎屑中主要粒成的含量为 75—50%; 分选差:碎屑中各粒级的含量均<50%,或颗粒大小相差悬殊3、磨圆 指碎屑的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

一般分为五级:即棱角状态,次棱角状, 次圆状及圆状,极圆状。

对圆度的判别最好只使用单晶石英颗粒,当石英含量很少时,才考虑使用单 晶长石或岩屑 4、形态颗粒的形状可以有四种,即:圆球体、扁圆体、椭球体、长扁圆体。

1.4 陆源碎屑岩的构造主要分为物理成因,化学成因及生物成因的构造三类。

1、物理成因的构造1) 层理 水平层理:纹层面呈平面状,相互平行叠置且与层面平行,厚度多在 1mm 以下,常产于泥质岩,粉砂岩及粒度相当的其他岩层内。

平行层理:与水平层理相似,也由平面状纹层平行层面叠置而成,不同的 是纹层厚度较大,构成粒度较粗,纹理常不如水平层理清晰。

常产>2mm 2—0.05mm 0.05—0.005mm于粗砂岩,砾岩及粒度相当的其他岩层内。

交错层理:纹层与层面呈交错关系。

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脉状层理:沉积物以砂为主,断面上,泥质成起伏脉状或飘带状夹在砂中。

透镜状层理:沉积物以泥为主,断面上,砂质成起伏脉状或飘带状夹在砂中。

粒序层理:正粒序和反粒序。

块状层理:构造,结构,或颜色都是均一的。

2)冲刷构造:是一种发育在不同粒度岩层分界面上的凹凸状构造,是由较高流速度的流体在下伏沉积物顶面冲刷出的一些下凹的坑槽,而后又被上覆沉积物覆盖形成并保存下来的。

3)泥裂、雨痕、雹痕2、化学成因的构造1)晶痕:矿物晶体选择性被溶解(只溶解某个或某种)后,留在两岩层接触面上的与晶体大小和形态完全一致的空洞。

假晶:晶痕被充填或原晶体直接被别的矿物交代就形成了假晶。

2)鸟眼构造:碳酸盐岩层内常成群出现,被较粗的方解石(偶尔是石膏)晶体填充的一种空洞式构造。

3)结核:成分、颜色和结构构造等方面与围岩有显著区别的非层状单元的自生矿物集合体。

3 、生物成因的构造生物扰动构造叠层构造:叠层石1.5陆源碎屑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1.5.1粗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实例1)颜色:应尽可能指出总的颜色、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新鲜面的颜色。

新鲜面的颜色是岩石成分和其形成环境的反映。

2)结构:是粗碎屑岩重点描述的内容之一。

描述时应先指出岩石的总体结构,区分出是砾状结构,角砾状结构,砂状结构,还是粉砂状结构,泥状结构。

然后再进一步描述其结构特征。

重点描述碎屑颗粒,填隙物视情况而定。

包括以下几点:①粒度:砾石的大小,最大的、最小的,一般的大小,并估计各种大小砾石的含量。

说明其分选性。

②分选:好、中、差③磨圆:砾石的圆度,说明其磨圆的好坏(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极圆状);球度及形状(扁圆体、圆球体、椭球体…等)。

注:球度可忽略。

○4 砾石的表面特征(光滑度、光泽、刻痕、压抗等)。

3)构造:注意砾石有无定向排列,有无层理构造。

如有则加以描述。

4)成分及含量:○1粒屑:成分及含量○2 填隙物:包括杂基和胶结物;指出杂基成分及含量,胶结物性质(胶结物成分(硅质,钙质,泥质,铁质等)。

6)支撑类型和胶结类型(岩石学P203):支撑类型有杂基支撑和颗粒支撑,过渡支撑,确定支撑类型主要是观察碎屑颗粒是否彼此接触,若碎屑颗粒彼此接触则为颗粒支撑,胶结类型为基底式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悬挂胶结、镶嵌胶结。

7)命名:根据教材对砾岩和角砾岩分类确定基本名称。

再根据颜色、填隙物成分、粒度等综合命名。

即:颜色+填隙物+粒度+基本名称(砾岩)描述实例手标本描述淡黄绿色,风化面为黄褐色。

具砾状结构,砾石约占70%,充填物及胶结物占30%。

砾石大小不一,最大的为65×45mm,在测定200 个砾石中,2—10mm 者最多占68%,其次是10—30mm 者约占26%,>30mm 者约占6%,(以上均为砾石个数百分含量)统计结果表明砾石分选较差。

砾石圆度属次圆状(平均圆度0.68)。

砾石形状多为近圆球体或近椭球体,少数扁圆体。

砾石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脉石英、燧石为主,其次有粉砂岩、板岩、泥质岩等,量极少。

其中:石英岩砾石多为灰白色,风化面呈黄褐色,断面上观察由石英砂粒组成,具油脂光泽。

石英砂岩砾石为灰白色,具砂状结构,孔隙胶结,胶结物为泥质。

脉石英砾石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较透明,断口见粗大晶体呈镶嵌状,并可见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

燧石岩砾石多为黑色致密状隐晶结构,具微波状层理,表面光滑。

粉砂岩砾石多为黄绿色,表面光滑,断口具粉砂状结构,砾石圆度高。

胶结物:为钙质(方解石),滴盐酸起泡。

机械充填物较多,均为砂粒,成分有石英碎屑及暗色岩屑、白云母等。

胶结类型,基底—孔隙式胶结。

胶结紧密,为块状构造,砾石大小分布不均,杂乱排列。

部分砾岩因处于风化带,钙质被淋滤,而为铁质充填,使岩石呈黄褐色。

镜下观察见其充填物为0.1—0.5mm 的砂粒,其成分为石英,暗色岩屑及白云母等。

命名:黄褐色钙质石英岩质砾岩。

1.5.2砂岩的观察描述要求及描述实例1)颜色:新鲜面及风化面的颜色。

对有意义的次生色也应描述。

2)结构:粒度,分选,磨圆首先总体描述结构,砂岩具砂状结构。

应尽量估计砂粒的大小,如:粗粒、中粒、细粒或不等粒砂状结构;估计其相应的百分含量,确定其分选好坏。

用放大镜观察确定碎屑的磨圆情况,描述其磨圆度。

磨圆程度一般分为极圆,圆状,次圆、次棱角、棱角五个等级。

3)构造:主要在野外观察,标本上能见到的构造应加以描述,如小型交错层理构造,平行层理构造等。

4)碎屑成分及含量:要求首先大致估计出碎屑在整个岩石中的含量(%),然后再按由多到少的顺序分别描述各碎屑成分的特征及其在碎屑中的含量。

砂级碎屑颗粒较小,要在标本上鉴定其成分确有一定困难。

但只要掌握几点具鉴定意义的特征是可能初步定出来的。

常见碎屑特征如下。

石英:浅色,一般为灰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因磨蚀而呈毛玻璃状,具贝壳状断口和油脂光泽,无解理,硬度大。

长石:肉红色或灰白色,新鲜者可见闪光的解理面,具玻璃光泽,硬度小于小刀。

经风化蚀变的长石碎屑光泽暗淡,形似粘土,但仍具碎屑轮廓,以此可与粘土杂基区别。

具解理和玻璃光泽可与石英区别。

云母:片状,白云珍珠光泽为白云母,黑云母则为黑绿色或褐色片状。

岩屑:多为暗色颗粒。

肉眼难以定出具体成分。

5)填隙物成分及含量:要求区别杂基和胶结物。

杂基在标本上一般为浅色,疏松无一定形态,充填于粒间孔隙内。

其含量要认真估计,当杂基含量>15%时则属杂砂岩。

胶结物:应定出胶结物的成分及相应的含量。

常见的胶结物有碳酸盐质、硅质、铁质及磷质等。

碳酸盐质:白色或乳白色,硬度低,加稀盐酸(5%)起泡者为方解石,加稀盐酸不起泡,加浓盐酸起泡者为白云石。

硅质:浅色,岩石致密坚硬。

小刀刻划不动。

铁质:暗红色、褐色、断口致密。

磷质:暗褐色、灰黑色,断口致密。

加浓硝酸后再加钼酸铵出现黄色沉淀物。

泥质:可染手。

除胶结物外,对一些特殊的自生矿物如海绿石、黄铁矿等也应描述。

6)胶结类型:基底式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悬挂胶结、镶嵌胶结。

7)命名:根据碎屑成分及其含量在砂岩三角分类图中投点、确定其岩石的基本名称,然后再根据填隙物成分或特殊的自生矿物、颜色、结构等进行综合命名。

即:颜色+结构(粒度)+填隙物(特殊自生矿物)+基本名称举例说明:如某砂岩经计算得出:Q=55%、F=30%、R=15%按上述方法投点落于三角图内的第 5 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