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中红色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的象征
——谈霍桑小说《红字》的深刻意蕴(上)
红色,作为大自然中最热烈、最活跃的色彩,曾给我们多少如梦如幻的生命遐想,多少如火如荼的青春魅力啊!
正因如此,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们总喜欢从色彩纷陈的大自然中,采撷最艳丽的红色作为个人着装的基调,或是选择其最独特的形态点缀自己胸前的装饰。可谁也想象不到,在这个世界上竟会有一种“装饰”如此奇特,如此富有象征意义,让人见了心绪复杂、悲喜交加。这种奇特的装饰,就是美国作家霍桑在享誉世界的小说《红字》里,为读者描绘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胸前佩戴的红字。
这个红字,其实不过是用一块普通红布做成的“A”型字母而已,在数百年前的西方国家,它曾是一般女人别在衣裙上用来表示自身“等级、荣誉和尊严”的装饰物。然而,这个红字佩戴在像海斯特.白兰这样的女人身上,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霍桑笔下,海斯特.白兰因为爱上一个不该爱的男人——当地教长丁梅斯代尔,犯下了“奸淫罪”,被清教徒们视为奇耻大辱,为此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就是被判处戴上红色的“A”字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受辱。
小说一开始,作家用阴沉沉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监狱门前灰暗的景象:“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房子前面。”他们在监狱门前聚会,为的是目睹海斯特.白兰遭受耻辱的惨状。这些生活在清教世界里精神早已变得麻木的人们,希望像欣赏一出戏剧似地看着胸佩红字的海斯特.白兰。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海斯特.白兰这个不同寻常的女人,却大胆地胸佩红色的“A”字,真诚而坦然地出现在众目睽睽之下——
她虽然面孔红得发烧,却露出高傲的微笑,用毫无愧色的目光环视着她的同镇居民和街坊邻里。她裙袍的前胸上露出一个用红色细布做就、周围用金丝线精心绣成奇巧花边的字母“A”字。这个字母制作精致,体现了丰富而华美的匠心,佩在衣服上构成尽善尽美的装饰,而她的衣服把她那年月的情趣衬托得恰到好处,只是其艳丽的程度大大超出了殖民地俭朴标准的规定。
红色的“A”字,在英文词汇中本是“奸淫者”(Adultery的第1个大写字母)耻辱的醒目标志,然而经过海斯特.白兰的精心绣制,却变成一种美妙的装饰,把她点缀得格外骄傲,令人不可轻视。随着小说中电视摄像般的镜头画面,展现出的还有海斯特.白兰那出色的风度、气质:
她的身材颀长,体态优美之极,“她头上乌黑的浓发光彩夺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脸上皮肤滋润,五官端正,容貌秀丽,加上一对鲜明的眉毛和一双漆黑的深目,显得楚楚动人。霍桑赞美道:“她自有一种端庄的风韵。”
以当年人们心目中的审美概念而论,海斯特.白兰“从来没有像步出监狱的一刻这样更像贵妇”。谁也不会相信,这样一位具有端庄、优雅风范的女人会犯下“奸淫罪”?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个众目所瞩的弱女子身上所焕发出来的美丽,“竟把笼罩着她的不幸和耻辱凝成一轮光环。”
此时此刻,海斯特.白兰的内心无疑很沉重、压抑,那些紧盯着她的目光敏锐的旁观者,从她脸上能“觉察出一种微妙的痛楚”。但面对耻辱,她早已做好精神准备,还在狱中她就按自己的想象,专门为这场合制作了服饰,并以其特有的“任性和别致”,表达出自己的精神境界以及因绝望而无所顾忌的心情。然而:
“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而且事实上使海斯特.白兰焕然一新的,则是她胸前闪光的绣得妙不可言的那个红字,以致那些与她熟识的男男女女简直感到是第一次与她谋面。这个红字具有一种震摄的力量,竟然把她从普通的人际关系中超脱出来,紧裹在自身的氛围里......”
海斯特.白兰的精神力量是强大的,然而她所面对的现实力量比之更强大。这两种力量的抗衡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以海斯特.白兰胸佩红色的A字所象征的人性,同以迫害她的教会及监狱那黑色的世界所象征的神权之间殊死的斗争。
色彩,是作为一种人类的共同语言而存在的。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应当是光的世界、色的世界、生的世界,无光无色的世界即黑暗的世界,只能让人体验到死亡的恐惧。而红字的佩戴者海斯特.白兰所生活的世界,正是这样一个无光无色黑暗的世界,如霍桑在小说开篇所写: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在万事草创之时忘不了与基地同时修建的监狱,这株“文明社会的黑花”,“从来不曾经历过自己的青春韶华”,因为它“与罪恶二字息息相关”,它那狰狞阴森的外貌,连同门前草地上“过于繁茂地簇生着的不堪入目的杂草”,都增加了晦暗凄楚的色调。
正是在这一片灰色之中,却傲然挺立着一丛玫瑰,“盛开着宝石般的花朵”,象征着人类的道德。这作为人类道德之象征的,便是小说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面对黑暗无光的世界,她怀抱着初生的婴儿丝毫不觉畏惧,她胸佩红字的从容神态令人想起“圣母的形象”。这样栩栩如生的描写,不但帮助我们了解了作品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而且启发读者去思考小说《红字》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霍桑作为19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文坛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他艺术中最擅长的就是,用略带神秘色彩的象征手法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和塑造人物。在《红字》中,他用海斯特.白兰胸前佩戴的红字把所有人物联系在一起,如同戏剧中不断迭起的高潮,使小说故事组织在一个严密的结构中。他还通对小说几个主要人物的心理挖掘及其成双组合的矛盾冲突,尤其是对他们同时出场亮相时的交汇、碰撞,表现出这些人物各自与红字相关的象征意义。
海斯特.白兰是有形的红字
她出身于没落的世家,父母贫穷而且正直。一场不幸的婚姻,把她“含苞的青春”同丈夫齐灵渥斯“这朽木错误地、不自然地嫁接在一起”,从而断送了她终身的幸福。此后,丈夫出走两年音讯全无,谣传他已“葬身海底”,这个孤苦无依的少妇在与才貌双全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交往后,产生了强烈的爱情。当事情败露后,海斯特.白兰被迫终身佩带红字。为了所爱的人“名声”,海斯特.白兰独自承担起全部的罪责与耻辱。出于对丁梅斯代尔的眷恋之情,她不但在其生前不肯远离所在的牧区,即便在他死后仍主动放弃与女儿共享“天伦之乐”的优越生活,返回埋有他尸骨的故地,重新戴上红字,直到死后与心上人埋藏在一起,以便永远“守护着他、依偎着他”。这个勇敢的女人还精心绣制红字,着意打扮她与丁梅斯代尔爱情的结晶“小珠尔”,她不仅捍卫自己教养女儿的权利,而且尊重孩子狂野的天性,努力把她培养成人。
在作者笔下,海斯特.白兰不只是一位争取个性解放的女性,她还用自己的生命去涉取“比红字烙印所代表的罪恶还要致命”的精神力量,把矛头指向“与古代准则密切相关的传统偏见的完整体系——这是那些王室贵胄真正的藏身之地”,简直称得上是个向愚昧的传统道德勇敢宣战的“斗士”!
我们看到,当海斯特.白兰身佩红字独处一隅,艰难的岁月中,是她用自己灵巧的双手“一丝不苟地劳作,为她自己和小珠儿挣得每日的面包”;尽管她自己也需要别人的同情与帮助,可又是她用自己蠃弱的身躯承担起解救处于灾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