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重点
纺纱学笔记
![纺纱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5d2bbcfbe23482fb4da4c9a.png)
第一章绪论纺纱的基本原理:棉包(立体)→棉卷(平面)→棉条(线)→纱(线)棉纺纱线系统普梳系统: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精梳系统:开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废纺系统:开清棉→梳棉(→粗纱)→细纱第二章纤维原料初加工与选配一轧棉作用:籽棉→皮棉分离纤维与棉籽方法:1锯齿轧棉2皮辊轧棉二含糖棉处理方法:1喷水给湿法(使糖分水解)2气蒸法(高温加速水解)3水洗法4酶化法(使糖分水解)5防黏助剂法(隔离、平滑、减少摩擦)常用棉纺回用原料回花:碎棉卷、碎棉条、碎棉网、粗纱头、皮辊花、断头吸棉等再用棉:清花统破籽、梳棉抄斩花、精梳落棉等下脚:统破籽处理后的落杂、细捻筒摇的回丝等优质考虑:棉纱:单纱强力变异系数CV值,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值,条干均匀度,1克纱内棉结粒数,1克纱的棉结杂质粒数棉线:单纱强力变异系数CV值,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值,1克纱内棉结粒数,1克纱的棉结杂质粒数配棉:棉纺厂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配棉依据(不要质量过剩):纱线特数(越细越好)质量标准:成纱强力:长,细,短绒少成纱条件:细,短绒少,杂疵少成纱结杂:成熟度好,有害疵点少,短绒少成纱质量不匀率:设备,工艺产品用途配棉方法:(1)传统配棉方法—分类排队法(先分类,后排队)分类:根据原棉的性质和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的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划分为一类,将原棉划分为若干类注意:不用品种的不同要求:不质量过剩原棉库存和到棉趋势气候条件加工机台性能及各品种目前质量混合棉中各成分性质差异(品级差异<2级,长度差异<4mm,细度差异500~800公支,含水率<2%,含杂率<2%)排队:将同一类原棉分成几个队,把地区,性质相近的原棉排在一个队内,当一批原棉用完时,将同一队内另一批原棉接替上去(n队原棉同时混用,同队原棉互相接批)注意:1主体成分:以性质(长度或细度)接近的某几批原棉为主体(主体占70%左右,避免双峰)2队数适当:5 ~6队较好3同队中批间性质差异要小,邻批差异应更小4勤调少调5交叉抵补6避免同一天有两个批号同时接批(2)计算机配棉第三节原料的混合方法方法:包混:纤维内纺纱性能差异不大条混:主要含杂差异大两步混合法第三章开清棉 opening and cleaning/blowing第一节概述任务:棉包(立体)→棉卷(平面)开松:压紧纤维块→小棉束除杂:去50%~60%杂质,尤其是大杂质混合:按配棉比例混合均匀:成卷:制成定重定长的均匀棉卷,或向多台梳棉机输出棉流二开清棉机主要分类:抓棉机械:自动抓棉机等混、给棉机械:多仓混棉机,自动混棉机等开松除杂机械:豪猪开棉机等清棉成卷机械:单打手成卷机第二节抓棉机械 plucker一作用:抓取原料并喂给前方机台,产生开松、混合作用二形式及工艺过程:形式:环形式:A002D,FA002往复式:FA006,FA009锯齿刀片数由里向外由稀到密分三组(9,12,15)抓棉打手:打手轴、隔盘、锯齿刀片、端盘组成三抓棉机开松作用影响因素1 打手锯齿数及打手数量多2 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1~6mm3 抓棉打手回转速度高:740~900r/min4 抓棉小车下降动程和运行速度:动程大,速度高,产量高,开松差(勤抓,少抓)5 小车运行效率:=(测定时间内小车运行时间/测定时间内成卷机运行时间)*100%四抓棉混合作用影响因素1 应“勤抓,少抓”,“两大一小”:小车运行速度高,运转效率高,下降动程小(为混合)2 棉包排列:(1)多包取用:往复式排包更多(2)棉包排列原则:同种原棉应:环形式:圈向分散,径向错开往复式:纵向分散,横向错开3 严格上包操作管理第三节混、给棉机 Blender/Mixer feeder一作用:混合或均匀给棉;扯松,除杂二多仓混棉机(一)FA022型多仓混棉机混合方式:“直铺横取”实现时间差混合时间差混合:同包原棉同时喂入,不同时输出;不同仓原棉不同时喂入,同时输出影响混合时间差的因数:①光电管高度②换仓气压③仓数6~10(二)FA028型多仓混棉机(三)FA025型多仓混棉机作用:混合,扯松混合方式:各仓原棉同时喂入,因输出路程差异而不同时输出,以产生时间差混合三自动混棉机(一)A006BS型自动混棉机工艺过程(二)混合作用混合方式:“平铺直取”时间差混合:同层原棉同时喂入,不同时输出;不同层原棉不同时喂入,同时输出(三)开松除杂作用1 开松方式:扯松2 除杂特点:除较大杂质,磁铁装置,除铁杂四棉箱给棉机 A092AST型 FA046型(一)主要作用1 均匀给棉2 第二棉箱:滚翻混合(二)均匀作用影响因素θ1 光电管开关2 摇板开车角(α)和摆动角(θ),摆动角5~10度αβ(关车角)3 均棉罗拉~角钉帘隔距4 均棉罗拉~角钉帘速比5 振动板的振动频率第四节开松除杂机械 Opening Machinery一作用:开松、除杂/自由打击/握持打击二 FA104系列六滚筒开棉机 Step Opener(一)工艺过程(二)开松及除杂特点1 开松方式:自由打击,棉块在未被机件握持的自由状态下接受打击/作用缓和,纤维损伤较少,杂质不易碎裂2 除杂特点:杂落面大,除杂效率高,适合于棉,除较大杂3 除杂指数:(1)原棉含杂率=原棉中杂质质量/原棉重量*100%(2)落棉率=落棉重量/喂入原棉重量*100%(3)落棉含杂率=落棉中杂质质量/落棉重量*100%(4)落棉含纤率=落棉中纤维重量/落棉重量*100%=1-落棉含杂率(5)落杂率=落棉中杂质重量/喂入原棉重量*100%(6)除杂效率=落棉中杂质重量/喂入原棉中杂质重量*100%=落杂率/原棉含杂率*100% (三)开松及除杂作用的影响因素1 滚筒速度(高,开松除杂增加)2 滚筒~尘棒隔距(进口大,中间小,出口大)3 尘棒间的隔距与尘棒根数4 滚筒个数5 产量6 通道应光洁防止挂“门帘”7 落棉清除周期8 气流情况9 重力除杂装置(附加)三 FA106系列豪猪开棉机 Porcupine Opener(一)工艺过程(二)开松作用方式开松方式:握持打击,棉层在给面罗拉的握持下缓慢喂入,接受打击,作用较自由打击剧烈,纤维损伤及杂质碎裂较多(三)开松及除杂作用的影响因素1 打手形式(1)豪猪打手:打击力大,落棉多,但纤维损伤较大,分离较弱,适用于棉(FA1060)(2)锯齿刀片打手:以梳代打,纤维分离好,落棉含杂率较高(3)梳针滚筒:梳理、落棉少,适于化纤2 打手速度3 打手~给棉罗拉的隔距:小则开松强4 尘棒间隔距尘棒安装角:工作面与顶点处打手径向间的角度θ(40~18度)尘棒间隔距:尘棒顶面与底面的交线到相邻尘棒工作面的距离,可改变θ来调节,θ↓则隔距↑5 打手与尘棒间隔距6 打手~剥棉刀隔距7 运转管理:及时移出落棉,做好清洁,防止落棉倒吸入通道挂花8 气流控制产生原因:打手回转,前方凝棉器吸引补风路线:后上进风Q1,后下进风Q2,前进风Q3,侧进风Q4平衡方程:Q1+ Q2+ Q3+ Q4=前方凝棉器吸风量Q前方吸风量一定时:后上进风↑、前进风↑,后下进风↓、侧进风↓→落棉↑后下进风↑、侧进风↑,后上进风↓、前进风↓→落棉↓死箱:主要落杂区活箱:主要回收区纺化纤采用全活箱:↓落棉,防噎车加工化纤时封闭部分尘棒减少落棉尘棒糊塞现象(30分钟后)9 防止噎车四轴流开棉机 Axi-Flo Cleaner(一)单轴流开棉机作用过程开松方式:自由打击除杂效率(二)双轴流开棉机五混开棉机(混合、开松、除杂)六气流喷口除杂七 FA109三刺辊开棉机开松:以梳代打,开松细致八 FA151型除杂微尘机 Dust Cleaner九除金属及重杂质装置(一)FA121型除金属杂质装置(二)JMJ(三)桥式吸特杂装置(四)TF30重物分离器(五)重杂分离机第五节清棉机械 Scutching Machinery作用:更细致的开松,除细小杂质,制成符合要求的均匀棉卷或棉流一 FA141型单打手成卷机工艺流程 Lapper二开松除杂机构与作用(一)综合打手(二)开松除杂作用影响因素1 打手形式2打手机械状态3 打手转速 800~1000r/min4 打手~天平罗拉的隔距 7~10mm5打手~尘棒隔距进口8~10mm,出口16~18mm6 尘棒隔距 5~8mm7 产量8 气流补入情况三天平调节装置(一)工作原理:通过天平罗拉与天平杆的棉层变厚时,铁炮皮带向主动铁炮小直径处移动,天平罗拉转速变慢,反之,棉层变薄时,天平罗拉转速变快,使单位时间内的喂棉量保持一致,减少变化四尘笼和风机棉卷横向不匀影响因素(凝棉通道的横向负压分布)1 除尘室背压,风机速度及打手速度的配合2 上尘笼吸风量>下尘笼3 通道应光洁,防止挂花五紧压罗拉及棉卷加压装置(一)紧压罗拉加压装置(二)棉卷加压制动装置(三)气动加压系统六防黏装置与措施(一)凹凸罗拉(二)夹粗纱(三)紧压罗拉加热(95~105℃)适合合成纤维,丙纶温度稍低(四)渐增加压(五)重定量短定长七自动落卷装置八 A076C型成卷机传动与工艺计算(一)传动系统(二)计算第六节开清棉机械的联接与联动一开清棉机械的联接开清棉联合机组:主机+凝棉器+配棉器+梳棉管道+控制系统(一)凝棉器结构:尘笼+风机+剥棉打手作用:主机间原料输送、排除短绒和细杂风机:产生输棉动力尘笼:实现棉气分离,且可去除杂质打手:从尘笼上剥离棉层(二)配棉器 distributor组成:配棉头+进棉头作用:将棉流均匀分配到2或3台棉箱给棉机(三)输棉管道1 输送风速(悬浮速度/腾空速度)原棉输送10~12 m/s,落棉输送13~14 m/s2 棉气比(被输送的棉块质量与输送棉块所需空气的质量之比)3 管道截面形状4 管径(输棉管250~300mm<除尘管径500mm左右)5 输送管路系统阻力6 系统阻力平衡7 除尘系统与输棉二开清棉机械的联动(一)联动装置的作用1 控制开关车顺序2 控制整个给棉运动3 保障工作安全第七节开清棉机械的排列组合一组合的目的和意义开清棉联动机的组合:新厂设计或老厂改造时,根据生产品种,选用合适类型和数量的单机,合理安排其前后次序和连接方式等二组合要求1 遵循组合工艺原则:多包取用,粗细抓取,成分准确,混合充分,打梳结合,早落少碎,减少损伤,防火防爆,棉卷均匀,结构良好2 合理配置开清点数量,以适应不同原料的含杂3 合理选择打手形式和打击方式4 配置一定数量的棉箱机械5 合理设置间道装置6 尽量选用高效能单机7 安置除金属杂质装置三组合实例第四章梳棉 Carding第一节概述一梳棉工序的任务1 梳理:分离纤维成单纤维状态2 除杂:除去细小杂质及带纤维籽屑3 均匀、混合:实现单纤维间的混合,并使输出品均匀4 成条:制成棉条(生条 card sliver)*纺纱的“心脏”二梳棉机的工艺流程第二节两针面间的作用原理一两针面间的三种基本作用梳棉机的作用实质上由两个针面之间产生,两针面间产生作用的三个条件:1 两针面各有一定的针齿密度2 两针面间有较小间距3 两针面间有相对运动(一)分梳作用条件:两针面针齿相互平行配置,彼此针尖迎着针尖相对运动1 梳理:梳理纤维尾端2 转移3 纤维束分解4 纤维断裂(二)剥取作用条件:两针面针齿交叉配置,V A>V B,则A针面从B针面上剥取纤维(三)提升作用条件:两针面针齿相互平行配置,彼此针背迎着针背相对运动二梳棉机各机件间的作用方式锡林~盖板:分输锡林~刺辊:剥去锡林~道夫:分梳三“四快一准”刺辊,锡林,盖板,道夫,针齿锋利,隔距准确第三节给面刺辊部分一主要作用握持,喂给,分梳,除杂二 A186C型梳棉机给面刺辊部分的机构1 棉卷架与棉卷罗拉2 给棉板和给棉罗拉(Ф70mm)给棉板工作长度:给棉板前沿斜面长度L,L越长则适纺纤维长度越长3 刺辊(Ф250mm,铁胎+包覆锯条)要求:元整度,同心度,动平衡等4 除尘刀(厚12mm,宽80mm,刀角30°)5 小漏底作用:托持纤维,引导气流形式:入口导流板+两根尘棒+网眼板(网眼Ф4mm)弦长175.6mm(纺棉) 200mm(纺化纤)三给棉刺辊部分的分梳作用分梳方式:握持分梳(70%~80%的棉束被分解成单纤维状态)分梳效果:棉束重量百分率,短绒率影响分梳效果的因素:(一)给棉罗拉表面形式(1)握持均匀,有弹性,不打滑传统:直线沟槽罗拉(2)给棉钳口加压量及握持均匀情况转速↑,定量大,纤维与罗拉摩擦系数小,加压量应↑应防止罗拉弯曲等造成棉层加压两边大,中间小(3)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L PL P:给棉板与刺辊隔距点以上的给棉板工作面长度L1与给棉板鼻尖宽度a之和 L P=a+L1 Lm-纤维主体长度L P>Lm时,纤维损伤少,棉束↑L P<Lm时,纤维损伤多,棉束↓L P≈Lm时,分梳较好,纤维损伤不显著(4)刺辊与给棉板隔距隔距大,分梳效果差(0.18~0.30mm,7~12%英寸)(二)刺辊分梳方面1 刺辊转速n T:600~1000r/min 转速高,分梳强,纤维损伤大;纤维长,则转速应降低,产量低时,转速可低2 刺辊锯齿规格①锯齿工作角а小:锯齿穿刺分梳能力强,但不利于杂质的抛落,过小时还会造成刺辊返花,棉结增多②锯齿密度(纵向密度,横向密度)锯齿密度大:分梳强,纤维损伤大,落杂少,向锡林转移差*高齿密可配置低转速以减少纤维损伤,且大工作角配置大齿密,小齿密配小工作角以兼顾分梳,落棉与转移③齿尖厚度厚型:0.4mm 中薄型:0.2~0.3mm 薄型:0.2mm以下薄型穿刺能力强,分梳效果好,纤维损伤少,磁辊落棉率低,且落棉含杂率高,但薄齿强度低,易轧伤,倒齿④锯齿总高H和齿高h齿高h小:齿强度、刚度高,纤维转向锡林转移好,但h应与棉层厚度相适应,一般2.7~4.0mm间总高H根据基部高度d(1.5~1.6mm)和h而定,5.60~5.85之间随着梳棉机产量的不断增加,刺辊锯齿有向薄齿高密的发展趋势,以便在不过度提高刺辊转速的情况下提高穿刺能力,保证分梳质量⑤齿间角(三)产量(适当降低,有好处)四刺辊部分的除杂作用刺辊车肚是梳棉机主要除杂区,可去除棉卷杂质的50%~60%(一)气流附面层原理气流附面层:高速运动物体的表面因空气分子的粘滞与摩擦而形成的气流层附面层特点:1 在一定范围内,离形成点越远,附面层厚度越厚2 距离主体愈近,气流速度越大,并接近于运动物体表面速度;愈远则速度越小(二)A186C型梳棉机刺辊周围气流及除杂机理刺辊附面层中:外层杂质多,内层纤维多,切割附面层,即可除杂保纤落杂区划分:第一落杂区:给棉板至除尘刀(给棉板隔距点)第二落杂区:除尘刀至小漏底入口小漏底落杂区:小漏底区域(二)影响A186C梳棉机刺辊部分除杂的因素1 刺辊速度提高,除杂增强2 锯条规格:如增大锯齿工作角,落棉增加3 除尘刀工艺:高低,角度,隔距①高低:除尘刀刀尖与机框水平面间的垂直距离;有高刀,平刀,低刀工艺,常在±6mm范围,除尘刀低,则第一落杂区长,落棉多②角度:除尘刀刀背预与机框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过小则刀背易积尘杂,过大则第二区回收过多。
新大纺纱学讲义第1章 绪论
![新大纺纱学讲义第1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eb80c19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8.png)
第一章绪论本章知识点1、纺纱的基本原理。
2、纺纱加工工艺系统。
纺织工业包括纺纱、织造、染整、服装以及纺织机械制造和化学纤维生产等部门。
纺纱是一门工艺技术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纤维集合体及其加工所采用的机械和物理以及化学的加工方法。
由于纤维原料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在集合体内的分布呈现出很大的离散性,同时,纤维原料往往又受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很大,这些都给纺纱加工带来某些不确定因素,所以,在描述纺纱规律时常常带有统计学性质。
一、纺纱概念1. 纱线: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的具有一定强力,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
2. 纱线分类:长丝和短纤纱。
3. 纺纱:把棉、毛、麻、丝(绢)和化纤切断纤维制成纱线的工艺过程。
二、纺纱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大量紊乱的纤维→纤维集合体→纱(一定规格质量标准、结构)(二)基本工艺过程1. 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2. 原料选配与混合:合理使用原料,稳定成纱质量;3. 开清:大团纤维到小块、小束纤维,同时除杂;4. 梳理:纤维间横向联系基本消除,纤维成单纤维状但有弯钩,并除杂,混合;5. 精梳:形成平行顺直的单纤维,去除短纤维、细小杂质,混合;6. 牵伸:抽长拉细条子,伸直纤维,去除弯钩;7. 并合:多根条子混合,改善纤维条均匀度;8. 加捻: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给予纤维集合体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9. 卷绕:形成半制品在各工序的过渡形式,保证纺纱加工的连续性。
总之,纺纱作用的基本原理为:开清、梳理、牵伸(并合)、加捻、卷绕五大原理,或九大原理(开松、除杂、混和、梳理、精梳、并合、牵伸、加捻、卷绕等)。
成纱方法:传统纺纱方法、新型纺纱方法。
三、棉纺系统与工艺流程棉和化纤短纤维都可在棉纺设备上加工。
纤维原料纺成纱的过程,称为纺纱工艺流程。
棉及棉型化纤的纺纱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种:1、普梳系统→普梳纱一般用于纺制粗、中特纱,供织造普通织物,其流程及半制品、成品名称如图1-1所示。
纺纱学(重点)[1]
![纺纱学(重点)[1]](https://img.taocdn.com/s3/m/08f9c237227916888486d74a.png)
1、棉的预处理包括(轧棉和对糖份高的含糖棉还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含糖棉预处理方法包括:喷水给湿法)、(汽蒸法)、(水洗法)、(酶化法)和(防黏助剂法)。
2、毛杂质成分包括:(生理夹杂物,如羊毛脂、羊毛汗);(生活环境夹杂物,如草刺、砂土)。
3、麻纤维的化学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木质素和脂蜡质。
4、绢纺原料的种类:(桑蚕原料)、(柞蚕原料)和(蓖麻蚕原料)等。
精炼工程的工序包括:(精炼前处理)、(精炼)及(精炼后处理)。
5、轧棉机可分为:(皮辊轧棉机)和(锯齿轧棉机),(锯齿轧棉机)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
6、锯齿棉特点:(短绒少,杂质少,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多)。
7、轧棉厂出厂的棉包上的标志包括:轧棉厂名、质量标识、(批号)和(包重)。
8、洗毛的方法主要有(乳化法)和(溶剂法)。
9、炭化工艺流程可分为:浸酸、烘干与烘焙、(轧炭、打炭)、中和、烘干。
10、麻纤维脱胶方法有:(微生物脱胶法)和(化学脱胶法)。
11、原料的混合方法包括:(散纤维混合)和(条子混合)。
12、国家标准规定了三丝的量化标准,将三丝含量分成“无、低、中、高”四档,分别用代号“(N)、(L)、(M)、(H)”表示。
1、开清棉联合机的开关车的顺序为:先开前一台机器的(凝棉器)再开后一台机器的(打手),达到正常运转后,再逐台开(给棉机件)。
2、开清棉除杂率约为(50%)。
3、豪猪式开棉机中,打手与尘棒间的隔距自进口到出口(逐渐放大)。
4、棉卷质量控制指标是:正卷合格率、(每米重量不匀率)、棉卷含杂率。
5、开清棉工序的任务是:开松、混合、除杂、(成卷)。
6、凝棉器的作用是将棉纤维凝聚在尘笼表面,(去除部分短绒和细小尘杂)。
7、抓棉小车回转一周,打手下降一次,故打手下降是(间歇性的)。
8、自动混棉机的特点是(横铺直取)、多层混和。
9、开清棉机械的联接机构有:凝棉器;配棉器;(输棉管道)。
10、棉卷重量不匀率主要评价棉卷(纵向1m片段)重量的均匀情况。
《纺纱学》课程笔记
![《纺纱学》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a44e0b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c.png)
《纺纱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绢纺纺纱系统一、绢纺原料1. 绢纺原料主要是指家蚕、柞蚕、蓖麻蚕等蚕类吐丝结成的茧丝。
2. 茧丝由两根单丝合并而成,每根单丝又由蛋白质构成。
单丝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
3. 绢纺原料还包括一些特殊绢丝,如天丝、人造丝等。
二、绢纤维精练1. 精练目的是去除绢丝中的杂质、色素和部分油脂,提高绢丝的白度、柔软度和吸附性。
2. 精练过程包括预处理、煮练、漂白、脱水、干燥等环节。
3. 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绢丝表面的油脂和部分杂质,便于后续煮练和漂白。
4. 煮练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以去除绢丝中的非蛋白杂质和部分色素。
5. 漂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绢丝的白度,常用的漂白剂有过氧化氢、过硼酸钠等。
6. 脱水、干燥是为了使绢丝达到一定的含水率和回潮率,便于后续加工。
三、开绵与切绵1. 开绵是将精练后的绢丝进行开松,去除部分杂质和废丝,提高绢丝的整齐度。
2. 切绵是将开绵后的绢丝进行切割,使其长度适宜梳理。
四、梳绵1. 梳绵是对切绵后的绢丝进行梳理,使其更加顺直、均匀。
2. 梳绵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3. 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给绵速度、锡林转速、工作罗拉转速、剥棉罗拉转速等。
4. 梳绵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绵条质量。
五、绢纺精梳1. 精梳是为了提高绢丝的整齐度、光泽度和强力。
2. 精梳机分为直型精梳机和圆型精梳机两种。
3. 直型精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预梳机构、精梳机构、剥绵机构等组成。
4. 圆型精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5. 精梳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绢丝质量。
六、绢丝针梳1. 针梳是对精梳后的绢丝进行并合、牵伸和梳理。
2. 针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3. 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给绵速度、锡林转速、工作罗拉转速、剥棉罗拉转速等。
4. 针梳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绵条质量。
七、绢纺粗纱1. 粗纱是为了增加绢丝的强度,便于后续细纱加工。
纺纱学复习重点
![纺纱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f4c8b277232f60dccca184.png)
1.何谓纱线?何谓纺纱?纱线即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具有一定强力,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
纺纱是把棉、毛、麻、丝(绢)和化纤切断纤维制成纱线的工艺过程。
2.纺纱的九大基本原理是什么?其中必需的四大基本原理是什么?九大基本原理:初加工、原料选配与混合、开清(松)、梳理、精梳、牵伸、并和、加捻、卷绕四大基本原理:开松、梳理、牵伸、加捻3.写出精梳棉纱、普梳棉纱生产工艺流程?普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并条(2-3道)-粗纱-细纱-后加工精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1-2道)-粗纱-细纱-后加工4.皮辊棉、锯齿棉的特点?皮辊棉:由于皮辊轧花机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所以皮辊棉的特点是棉结、索丝等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锯齿棉:由于锯齿轧花机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所以锯齿棉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5.原料选配的目的?1.合理使用原料2.保持生产和成纱、织物质量的相对稳定3.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原料成本占65%~80%)4.增加花色品种6.分析原料性质对纱线主要质量(强力、结杂、条干)的影响?(1)强力:a.纤维细度:纤维细度细,强力越高;b.单纤强力:单纤强力高,纱线强力高;c.成熟度:成熟度好,单纤强力高(一般,细号纱用成熟度偏低的,粗号纱选用成熟度高些的纤维);d.纤维长度、短绒率:纤维长度长,纤维接触面大,强力高。
(2)结杂:a.成熟度差,易形成结杂;b.僵棉、软籽表皮等有害杂质:多,加工中易分裂成结杂;c.含水率高,易形成棉结,纤维与杂质不易分离。
轧工差,索丝多,带纤杂质和短绒率多。
(3)条干:a.纤维细,且细度不匀率小的原棉有利于改善条干;b.原棉结杂导致条干牵伸不匀;c.短绒率高或整齐度差,条干差。
7.何谓分类排队法?分类:根据原棉的性质及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产品或某号数的原棉划为某一类排队:在分类的基础上,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排成几个队,将产地、性质等接近的排在一个队内,以便接替使用。
纺纱学重点
![纺纱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1ac1a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c.png)
纺纱学重点第一章简述纺纱的基本原理。
答: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
原料选配与混合:合理使用原料,稳定成纱质量。
开清:大团到小块、小束,同时除杂的过程。
答:根据纺纱加工的对象(纤维原料)的不同,纺纱系统有:棉纺、毛纺、麻纺和绢纺等。
写出棉纺(精梳)系统纺纱工艺流程。
答:(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第二章轧棉方法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答:皮辊轧棉:转速低、生产效率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绵结、索丝、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锯齿轧棉:转速高、生产率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
“三丝”包含哪些异性纤维?如何表示?答:异性纤维主要是指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俗称“三丝”。
国家标准规定了三丝的量化检测标准,将三丝含量分成“无、低、中、高”四档,分别用代号“N、L、M、H”表示。
目前常用的含糖棉预处理方法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答:(1)喷水给湿法特点:简便,适合含糖低,含水少的原棉。
(2)汽蒸法特点:占地大,能耗大,棉易泛黄,纤维强力下降。
(3)水洗法特点:去糖彻底,但费力、耗水、耗能,易产生棉结杂质。
(4)酶化法特点:费时、费工,去糖效果较好。
(5)防粘助剂法特点:使用方便,价格适中,除糖效果明显,应用普遍。
实际中,常用防粘助剂法。
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答: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
选配原棉时一般应注意的原则:挑选原棉时,要按纱线特数和用途挑选,依次为先细特后中、粗特,先高档后一般;要严格控制对与对之间和同一队中批与批之间的原棉质量差异。
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答: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
纺纱学知识要点
![纺纱学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7f4523bd64783e09122be2.png)
1.纺纱原理与设备纺纱: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将纺织纤维纺成纱线的过程。
纺纱原理:初加工、原料的选配、开松除杂、混和、梳理、精梳、并合、牵伸、加捻、卷绕等。
纺纱方法:传统纺纱方法、新型纺纱方法。
纺纱设备:开清棉联合机、梳棉机、精梳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
2、精梳系统→精梳纱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3、原料选配的目的和原则1.目的:(1)保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相对稳定;(2)合理使用原料;(3)节约原料和降低成本;(4)增加花色品种。
2.原则:(1)根据产品用途选配原料;(2)满足工艺要求、稳定生产。
4、原料混合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稳定成纱质量2.要求:含量正确和分布均匀混合方法:(1)散纤维(包)混合;(2)条子混合。
混合计算1.散纤维投料比计算:设A,B两种成分的成纱混纺比为K1’、K2’,A、B两种成分的投料比为K1、K2,则K1’+ K2’=1,K1,+K2=1.设A、B两种成分单独纺纱时额制成率分别为Q1、Q2,则A成分的成纱混纺比(干重比)为:K1’=Q1K1/(Q1K1+Q2K2)由此解得K1.混纺比: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
投料比: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
5、开清棉联合机的组成按主要作用一般分为四类机械。
1.抓棉机械:抓取棉束和棉块喂给前方机械。
有开松、混合作用。
2.混、给棉机械:混棉机(棉箱、角钉机件)将原料充分混和,给棉机均匀给棉(靠近输出部位)。
有混和、除杂、开松作用。
3.开棉机械:利用各种打手,打击、松解棉块,初步除杂(如双轴流开棉机、豪猪开棉机)。
4.清棉机械:细致开松除杂,成卷或由气流将棉丛送至梳棉机。
5.清棉成卷机6、相邻两针面间的基本作用1.分梳作用:当两针齿的沿针分力方向均指向针根时。
2.剥取作用:两个针面按针尖方向相互交叉配置,并且它们之间有足够小的隔距。
两个针面相对运动的方向是顺着针尖方向的。
3.提升作用:两个针面按针尖方向平行配置,并且它们之间有足够小的隔距。
纺纱学重点(DOC)
![纺纱学重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36bd00fbf524ccbff0218407.png)
纺纱学重点第一章棉纺纺纱系统在棉纺中应用广泛,用于纺中,粗特纱毛纺纺纱系统第二章轧棉原理:棉纤维和棉籽间具有一定的联结力,轧棉时,棉籽和纤维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使纤维受到比联结力稍大的作用力,同时棉籽不断翻滚,使棉籽上长度在16mm以上的可纺纤维都被轧下。
纤维与棉籽的联结力约为单根纤维强力的25%~50%,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轧棉不会轧断纤维代号表示唛头:我国以原棉类型、品级、长度、马克隆值顺序组成,皮辊棉在下方加横线,锯齿棉不加。
类型代号:Y表示黄棉,G表示灰棉,L表示长绒棉,细绒白棉不作标志。
品级代号:用1-7表示一级到七级。
长度代号:25~32mm用数字表示。
马克隆值代号:分别用A、B、C表示,六、七级棉花不标注马克隆值。
配棉(分类排队法)纺织厂一般不用单一唛头的棉纤维原料纺纱,而是将几种相互搭配使用,这种方法即为配棉。
分类就是根据原料的性质和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或某一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划分为一类。
分类时的注意成纱要求、到棉趋势、纱线质量指标的平衡、气候变化、混合成分性质差异等。
排队:将某种配棉类别中的原棉按地区、性能、长度、线密度和强力等指标相近的排成一队。
原料混合目的:使最终产品的各项性能均匀一致;均匀混合是稳定成纱质量的重要条件。
实质(1)每个成分的内部相混(2)各种成分的纤维在整个混和原料中的均匀分布要求满足“含量正确”和“分布均匀”两种要求,即要使各种混合原料在纱线任意截面上的含量与设计的比率相一致,而且所有混合原料在纱线任意截面上的分布呈均匀状态。
均匀混合的前提是混合原料被细致地松解,直到单纤维状态。
松解越好,纤维块越小,混合就越完善。
方法(1)散纤维(包)混合(2)条子混合纯纺——散纤维混天然纤维与化纤混纺——多采用条混化纤之间混纺——多采用散纤维混;为控制混比,则采用条混第三章一)开松目的:将大的纤维块松解成小纤维块或纤维束,并降低纤维原料单位体积的重量,为以后的梳理创造条件。
纺纱学考试重点(精简版)
![纺纱学考试重点(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32b6bb69dc5022aaea00d6.png)
纺纱学考试重点1.纺纱的实质:使纤维由杂乱无章的状态变为按纵向有序排列的加工过程2.纺纱的基本过程:开松、梳理、牵伸、加捻3.开松:A.目的:将大的纤维块松解成小纤维块或纤维束,并降低纤维原料单位体积的重量,为以后的梳理创造条件B.概念:把纤维团扯散成小束的过程C.影响:使纤维横向联系的规模缩小,使纤维集合体由大块(团)变为小块(束),为以后进一步送解到单纤维状态提供条件4.梳理:A.目的:将纤维间的横向联系基本解除,并逐步建立纤维首尾相接的纵向联系B.实质:把纤维小块(束)进一步分解成单纤维C.影响:各根纤维间的横向联系基本被解除5.牵伸A.概念:把纤维集合体有规律地抽长拉细的过程B.实质:纤维沿集合体的轴向作相对位移,使其分布在更长的片段上C.影响:使其中的屈曲纤维逐步伸直,弯钩逐步消除,同时条子获得所需粗细D.结果:使集合体的线密度减小,同时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6.加捻A.概念:把牵伸后的须条加以扭转,以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起来的过程B.影响:须条加捻后,其性能发生了变化,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弹性等7.纺纱的工艺系统大体分为棉纺纺纱系统、毛纺纺纱系统、麻纺纺纱系统、绢纺纺纱系统,其下又可分类,棉纺:普(粗)梳系统、精梳系统、废纺系统,毛纺:粗梳毛纺系统、精梳毛纺系统、半精梳毛纺系统,麻纺:苎麻纺纱系统、亚麻(湿)纺纱系统、黄麻纺纱系统,绢纺:绢丝纺系统、䌷丝纺系统。
纺纱的工艺系统以原料的不同来分类。
8.纺纱工艺系统工作流程(见书P4-5)9.涤棉混纺工艺系统流程10.棉按长度分类可分为细绒棉和长绒棉,按轧棉工艺分类可分为皮辊棉和锯齿棉,细绒棉一般是锯齿棉,长绒棉一般是皮辊棉。
11.异性纤维(三丝):主要指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12.棉纤维脱糖的方法有:喷水给湿法、汽蒸法、水洗法、酶化法、防黏助剂法13.毛的初加工过程:选毛—开毛—洗毛—烘毛—炭化,麻的初加工过程:脱胶14.原料选配的目的:保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相对稳定、合理使用原料、节约原料和降低成本、增加花色品种(详见课本P21-22)15.混合A.目的:为了使最终产品的各项性能均匀一致,必须要求所选配的原料能达到充分的混合B.要求:均匀混合包括满足“含量正确”和“分布正确”两项要求。
纺纱学复习要点
![纺纱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b564280066f5335a812171.png)
Chapter1 配棉1.配棉定义:棉纺厂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
2.配棉意义(能满足不同纱线的质量要求、能保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多唛混纺,混和批量大,混和棉的性能差异也较单一品种间的原棉性能差异为小,因而采用混和棉纺纱既可增加投产批量,又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原棉性能的稳定,确保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能节约原棉和降低成本)3.原棉主要性能(长度、短绒、细度等)与成纱强力、条干间关系。
其它条件同时因锯齿棉短纤维少,当轧工良好时,成纱强力比皮辊棉为高;皮辊棉轧工好,成纱棉结少;轧棉过程中产生的短绒、黄根等疵点,对成纱棉结不利;短纤维多,牵伸过程中纤维运动不易控制,成纱条干差。
短纤维越短,成纱条干越差;线密度细而柔软的原棉,手感好、富有弹性、色泽柔和,成纱后纤维间抱合良好,强力较高;纤维细、细度不匀率低,纱线截面中纤维根数多,分布均匀,成纱条干均匀等。
4.分类定义(把适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及分类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纱特和品种、原棉资源和季节变化、加工机台机械性能、配棉中各成分的性质差异)5.排队定义(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及排队时应考虑问题(严格控制队与队之间、同一队中批与批之间、及接批前后的混合棉的平均质量的差异,各队原棉的地区差异要小;主体成分;队数与混用百分率;勤调少调;逐步抽调、部分成分提前接批;排队时避免有两个批号在同一天内接替。
)6.回花、再用棉和下脚的定义及如何使用回花指的是回卷、回条、粗纱头、皮辊花。
回卷、回条回用、粗纱头机处理皮辊花处理。
再用棉指的是统破籽、斩刀花、抄针花、精梳棉。
破籽机处理纤维杂质分离机处理、精梳落棉机直接回用。
下脚指的是破籽、地弄花、车肚花、绒板花、油花、回丝。
破籽用破籽机处理、车肚花等用破籽机活纤维杂质分离机处理。
7、化纤选配长细度经验公式;化纤选配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化纤品种、合理选择混纺比)。
纺纱学重点全整理
![纺纱学重点全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16cc8e44afe04a1b071de2c.png)
精细抓棉——工艺上要求抓棉机抓取的棉束尽可能小,满足流程对产品量的要求,对原料进行缓和、充分开松并把不同成分的纤维按配棉比例进行混合。
除杂效率——落杂率占喂入原棉含杂率的百分比再用棉——再用棉包括开清棉的落棉、梳棉落棉和抄针花斩刀花以及精梳落棉等。
回花——生产过程中的回卷、回条、粗纱头、皮辊花,其性质与混合棉相似,含杂率减少,结杂粒数、短绒率增加。
分梳作用——两个针面的针齿呈平行配置,且一针面针尖迎着另一针面的针尖相对运动,具有较小隔距和一定的针齿密度剥取作用——针面呈交叉配置,一针面针尖从另一针面针齿背上越过,快速针面抓取纤维,慢速针面释放纤维后退给棉——钳板向后摆动时产生给棉动作牵伸波——牵伸区对纤维控制不良造成的不匀机械波——机械状况不良造成的不匀实际牵伸——输入与输出半制品单位长度质量的比值,须条受到纤维丧失、罗拉滑溜、捻缩等因素影响,实际牵伸倍数与理论不符理论牵伸——假设须条中纤维都是平行伸直等长的,且所有纤维都在同一截面变速,须条的输出速度与喂入速度的比值。
引导力——快速纤维作用于牵伸区内某一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引导其加速或保持快速状态的力。
控制力——慢速纤维作用于牵伸区内某一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阻碍其加速或保持慢速状态的力。
握持力——前罗拉钳口对须条的摩擦力牵伸力——牵伸过程中所有快速纤维从慢速纤维中抽拔出来而克服摩擦阻力的总和。
加捻程度——表层纤维对纱轴的倾斜程度随机不匀——C=,n 为细纱截面内纤维平均根数,与原料有关内不匀——同一卷装内若干等长片段间的重量不匀外不匀——不同卷装的若干等长片段间的重量不匀(梳棉落棉率大,外不匀大)内不匀与外不匀有所联系,但关系不大:一般内不匀大,外不匀也较大;但外不匀大,内不匀不一定大 捻幅——表示股线的加捻程度,单位长度纱线加捻时,截面上任意一点在该面上相对转动的弧长1.棉纤维的两种初加工方法及特点(1).锯齿棉:采用锯齿式轧棉机加工得到的皮棉称为锯齿棉。
纺纱学重点
![纺纱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99ff1759eef8c75ebfb303.png)
纺纱学1.原料选配:原料选配是在原料投入生产之前,按照不同品种、等级、性能和价格进行选择并按一定比例搭配或混和,以满足最终产品的要求。
2.配棉:棉纺厂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
3.分类: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这是配棉工作的第一个步骤。
4.排队: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
5.现代配棉方法系:指采用现代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进行配棉,运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模拟人工配棉的整个过程,可以克服计算工作量大和因人而异的经验误差等弊病:实现配棉过程的科学化管理。
6.计算机配棉:是一个以自动配棉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由主控制模块组成,称为配棉管理系统,它包括由三个分控制模块组成相应的原棉库存管理、成纱质量分析和自动配棉三个子系统。
7.开松:开松是指原料在无握持状态下接受开松机件的作用。
8.自由撕扯:自由撕扯包括有一个运动着的角针机件或者两个相对运动着的角钉机件对处于自由状态下的原料产生撕扯作用。
9.自由打击:纤维块在自由状态下受到高速打击机件(如刀片、角钉等)的打击作用而实现纤维块松解的称为自由打击。
10.握持开松:原料在被握持状态下向机内喂入的同时,受到开松件的作用称为握持开松。
11.握持分割:由锯齿或梳针刺入被握持的须丛中,对纤维束进行分割,使纤维束获得较细致的开松即为扯松,又叫握持分割。
12.握持打击:采用高速回转的刀片打手对握持的喂入原料进行打击,使原料获得冲量而被开松,叫打松或握持打击。
13.落物率:它反映开松除杂机的落物数量,通过试验称出落物的重量,按下式计算:落物率=(落物重量/喂料重量)100%14.落物含杂率:它反映落物的重量。
用锡莱分析机把落物中的杂质分离出来进行称重,按下式计算:落物含杂率=(落物中杂质质量/落物质量)100%15.落杂率:它反映喂入原料中杂质被去除的数量,也称绝对除杂率,按照下式计算:落杂率=(落物中杂质重量/喂入原料重量)100%16.除杂效率:它反映出去杂质的效能大小,与原料含杂率有关,可按下式计算:除杂效率=(落物中杂质重量/喂入原料中杂质重量)100%除杂效率=(落杂率/喂入原料含杂率)100%17.落物含纤维率:为了分析落物中好纤维的数量,有时要算出落物含纤维率,可按下式计算:落物含纤维率:(落物中纤维重量/落物重量)100%18.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握持点与刺辊与给棉板间隔距点之间的长度,即给棉板鼻尖宽度与隔距点以上的给棉板工作面长度之和。
纺纱学复习点
![纺纱学复习点](https://img.taocdn.com/s3/m/d8f63dd05fbfc77da269b135.png)
※第一章1、棉纺粗梳系统:2、棉纺精梳系统:3、粗梳毛纺系统:※第二章1、代号表示:唛头:我国以原棉类型、品级、长度、马克隆值顺序组成,皮辊棉在下方加横线,锯齿棉不加;类型代号:Y表示黄棉,G表示灰棉,L表示长绒棉,细绒白棉不作标志;品级代号:用1-7表示一级到七级;长度代号:25~32mm用数字表示;马克隆值代号:分别用A、B、C表示,六、七级棉花不标注马克隆值。
2、配棉: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
3、分类排队法:分类:根据原棉的性质及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产品或某号数的原棉划为某一类;排队:将某种配棉类别中的原棉按地区、性能、长度、线密度和强力等指标相近的排成一队。
目的:从多种批号的原棉中选出若干批号组成一种混合棉,满足某种特数和用途的质量要求,也能降低成本和保持较大时间的稳定。
4、原料混合的方法分为散纤维混合和条子混合。
混合计算:※第三章1、开松:为了将大的纤维块松解成小纤维块或纤维束,并降低纤维原料单位体积的重量,为以后的梳理创造条件。
开松可以分为自由开松和握持开松。
自由开松的形式:自由撕扯、自由打击特点:作用较缓和,纤维损伤少、杂质破碎也少,适用于开松的初始阶段;握持开松的形式:握持打击、握持分割特点:开松作用剧烈,开松效果好,但纤维易损伤、杂质易破碎。
22、除杂:为了在开松的同事,清楚原料中大部分杂质、疵点以及短绒,使原料变得较洁净。
3、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a、开松机件的形式;b、开松机件的速度(速度↑,则作用次数↑,作用力↑→开松除杂↑,纤维损伤↑,杂质破碎↑);c、工作机件之间的隔距(喂给罗拉与打手间隔距↓→开松作用↑,深入纤层↑,纤维损伤↑);d、开松机件的角钉、刀片、针、齿等的配置(置针密度↑→开松作用↑)。
4、图示三角尘棒的结构及安装角,并说明安装角对开松除杂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θ角增大,尘棒间隔距减小,顶面对棉块的托持作用好,尘棒对棉块的阻力小,则开松作用较差且落杂减少;反之,θ角减小,尘棒间隔距增大,顶面托持作用削弱,易落杂和落棉,但尘棒对棉块的阻力增大,开松作用加强。
纺纱学复习资料
![纺纱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026332baf45b307e871975d.png)
绪论(一)原料,棉和棉型化纤;产品,纯纺、混纺。
1. 普梳系统→普梳纱 配棉→开清棉→梳棉→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棉卷2、精梳系统→精梳纱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半熟条生条3、棉与化纤混纺系统(涤棉混纺)→混纺纱第一章纺纱原料的选配第二节配棉(一)、原棉性能与成纱质量的关系1、棉纤维的长度:棉纤维的长度越长,则:成纱强力越高;成纱条干越均匀;纺纱断头越少;可纺细特纱。
手扯长度:23 mm -33mm。
2、棉纤维的细度:棉纤维的细度越细,则:成纱强力越高;成纱条干越均匀;纺纱断头越少;可纺细特纱。
细度为:1.5分特-2分特。
3、短绒率:纤维长度小于16 mm的纤维所占的百分率,称为短绒率。
棉纤维的短绒率越高,则:成纱强力越低;成纱条干越差点;纺纱断头越多。
4、成熟度:是指棉纤维细胞壁的增厚程度;它影响棉纤维的光泽、强度、弹性、天然转曲等。
5、棉纤维强度:棉纤维强度越大,则:纺纱过程中纤维的损伤越少;成纱强力越高;纺纱断头越少。
6、棉纤维的天然转曲:棉纤维的天然转曲越多,则:纤维间的抱合力越大,成纱强力越高。
7、原棉的含杂:它影响成纱的结杂。
(二)配棉的概念、分类排队的概念1、配棉: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混和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2、配棉的目的(1)合理使用原棉,多种搭配,取长补短(2)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3)节约用棉,降低成本3、(1)质量第一,统筹兼顾(2)瞻前顾后,细水长流(3)全面安排,保证重点(4)吃透两头,合理调配2、排队(1)排队的概念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分成几队,把产地、性质相近的原棉排在一队内,当一批原棉用完,将同队内另一批原棉接替上。
(2)原棉排队时的注意事项①主体成分:配棉时选择若干队性质相近的原棉作为主体。
主体成分应占70%左右。
②队数安排:5~6队交叉抵补:接批时后一批原棉的某项指标太差,选用另一队对应质量较好原棉同时接批。
纺纱学复习资料
![纺纱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6d079491711cc7931b716f3.png)
名词解释:1.摩擦纱段:处于退绕点和分离点的纱段2.气圈:纱线沿管纱轴线高速退绕时,由于绕轴线作回转前进运动,使纱线的轨迹构成一个旋转的空曲面。
3.粘着剂:粘着剂是一种具有粘着力的材料,它是构成浆液的主体材料,除溶剂水外,浆液的上浆性能主要由它决定。
4.助剂:助剂是用于改善粘着剂某些性能不足,使浆液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的辅助原料。
5.粘度:粘度表示液体流动时液层内摩擦力大小,反映了液体流动程度。
6.梭口:经纱按一定的规律分成上下两层,形成能供引纬器、引纬介质引入纬纱的通道7.综平:梭口完全闭合时,两层经纱又随着综框回到原来位置,此位置称谓综平8.开口时间:(综平度或综平时间):上下交替运动的综框相互平齐的瞬间,即梭口开口瞬间9.经位置线:综平时,梭口、综眼、停经架中导棒和后梁纱点所连成的线10.直接纺纱:在细纱机上直接将纬纱卷绕成管纱11.间接纺纱:将细纱机落下来的管纱经过络筒,再通过卷纬加工卷绕成管纱12.织造缩率:由于经、纬纱交织形成织物时纱线屈曲而产生的缩率;13.下机缩率:织物中经纬纱长度会再次发生变化。
第一章2.织物在织机上形成过程中的五大运动是什么?1.开口:把经纱分为上下两层,形成梭口2.引纬:把纬纱引入梭口3.打纬:把引入梭口的纬纱推向织口4.卷纬:把织物引离织物形成区5.送经:把从织轴3.织前准备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其主要工序有哪些?作用如何?(1)任务:1.改变纱线的卷装形式;2.提高纱线质量(2)主要工序及作用:1.络筒:改善纱线质量,加长纱线长度,将纱线由管纱变成筒子纱2.整经:使纱线由筒子纱绕到经轴或者织轴上,成条成片排列3.浆纱:使纱线毛羽贴状,提高纱线强力和耐磨性,尽量保持纱线的弹性伸长,改善织纱织造性能。
4.穿结经:使经纱上下运动,分成两层5.纬纱准备:将纬纱卷绕成适合梭子尺寸的筒子或纡子,便于织造。
第二章2.管纱退绕时,构成络筒张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退绕张力2.张力装置产生的纱线张力3.纱线在纱路中与导纱机件相接触造成的摩擦力4.分析管纱退绕时络筒张力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说明如何均匀纱线的络筒张力?退绕一个层级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层级顶部的张力大于底部的;退绕整个管纱时纱线的变化规律为:满管张力<中管张力<空管张力;影响络筒张力的因素为:1.导纱距离2.络筒速度3.纱线密度4.纱路曲折度;均匀纱线络筒张力的措施:1.正确选择导纱距离2.使用气圈破裂器3.改变细纱管结构6.试述光电式和电客式电子清纱器的原理和特点?(1)光电式电子清纱器的原理:将纱疵的侧面投影,把它的长度和直径两个几何量通过光电系统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讯号的幅值和脉宽经电路切除纱疵;特点:优点---检测信号不受纤维种类及车间温湿度的影响缺点---对扁平状纱疵漏切(2)电容式电子清纱器的原理:根据电容量变化原理,将纱线粗细及质量的变化转换成信号强弱的变化;优点—--对扁平状纱疵不会漏切缺点----检测信号会受纤维种类及车间温湿度的影响7.目前新型捻接技术有哪些?说明其捻接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简述纺纱的基本原理。
答: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
原料选配与混合:合理使用原料,稳定成纱质量。
开清:大团到小块、小束,同时除杂的过程。
梳理:横向联系基本消除成单纤维状但有弯钩,除杂混合。
精梳:进一步梳理去除短纤维和细小杂质。
牵伸:抽长拉细条子,纤维伸直、去弯钩。
并和:多根条子混合,改善均匀度。
加捻:回转,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给予一定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半制品在各工序过渡的形式,保证纺纱连续性。
纺纱的系统主要有哪些?答:根据纺纱加工的对象(纤维原料)的不同,纺纱系统有:棉纺、毛纺、麻纺和绢纺等。
写出棉纺(精梳)系统纺纱工艺流程。
答:(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第二章轧棉方法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答:皮辊轧棉:转速低、生产效率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绵结、索丝、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锯齿轧棉:转速高、生产率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
“三丝”包含哪些异性纤维?如何表示?答:异性纤维主要是指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俗称“三丝”。
国家标准规定了三丝的量化检测标准,将三丝含量分成“无、低、中、高”四档,分别用代号“N、L、M、H”表示。
目前常用的含糖棉预处理方法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答:(1)喷水给湿法特点:简便,适合含糖低,含水少的原棉。
(2)汽蒸法特点:占地大,能耗大,棉易泛黄,纤维强力下降。
(3)水洗法特点:去糖彻底,但费力、耗水、耗能,易产生棉结杂质。
(4)酶化法特点:费时、费工,去糖效果较好。
(5)防粘助剂法特点:使用方便,价格适中,除糖效果明显,应用普遍。
实际中,常用防粘助剂法。
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答: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
选配原棉时一般应注意的原则:挑选原棉时,要按纱线特数和用途挑选,依次为先细特后中、粗特,先高档后一般;要严格控制对与对之间和同一队中批与批之间的原棉质量差异。
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答: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
目的:可从进厂时间不同、数量和质量不等的多种批号的原棉中选出若干批号组成一种混合棉,使其既能满足某种特数和用途的纱线质量要求,又能降低成本和保持较长时间的质量稳定。
原料的混合(选配)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其综合性能是如何表示的?答:原料选配的目的是:(1)、保持生产和成纱、织物质量的相对稳定;(2)、合理使用原料;(3)、节约原料和降低成本。
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是:(1)、应根据纱线和织物的特征和品质要求来选用原料;(2)、应考虑原料的加工性能,使生产稳定,易于制成优良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3)、应考虑加工成本。
选配原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可用混用纤维各成分的重量百分率加权平均计算。
什么是混纺比?什么是投料比?两者间有何关系?答:混纺比: 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
投料比: 混纺时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
确定棉与化学纤维混纺比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涤/棉混纺比选为65/35是适宜的?答:确定化纤混纺比时要避免临界混纺比,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产品用途、可纺、可织、可染性以及产品质量和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
任何化纤的混纺比大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程度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总是存在有利和有弊两个方面。
涤棉混纺时,织物的坚牢度、挺括滑爽、易洗快干和保形免烫等特性随涤纶比例的增加而改善,但吸湿透气、染色沾污、生产成本和可纺、可织性则随涤纶比例的增加而恶化。
当涤/棉混纺比选为65/35时,其综合效果最佳,既发挥了棉纤维的可纺、可织、可染性,又突出了涤纶的坚牢、免烫和挺括性。
第三章开松与除杂的目的是什么?答:开松是为了将大的纤维块松解成小纤维块或纤维束,并降低纤维原料单位体积的重量,为以后的梳理创造条件。
除杂是为了在开松的同时,清除原料中大部分杂质、疵点及短绒,使原料变得较洁净。
按对原料的作用方式,自由开松有哪两种形式?握持开松有哪两种形式?答:自由开松有自由撕扯和自由打击两种形式握持开松有握持打击和握持分割两种形式说明自由开松和握持开松的特点。
答:自由状态开松的特点:开松作用缓和,纤维损伤和杂质破碎程度小。
握持状态开松的特点:开松作用剧烈,开松好,但纤维易损伤,杂质易破碎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有哪些?答:1)开松工作机件的形式:采用的形式取决于所加工的原料及加工过程所处的位置;①角钉滚筒:纤维在机内受到多个滚筒在自由状态下反复开松,作用缓和,纤维损伤小,除杂面大,杂质不易破碎。
②刀片式:握持开松,作用剧烈,刀片可插入棉层,具有良好的分割作用。
开松除杂效果显著;③翼式、梳针、综合打手翼式打手:开松效果弱、除杂效果强,纤维损伤大(现已很少用)梳针打手:开松效果强、除杂效果弱,纤维损伤小(用于化纤)综合打手:作用力适中,棉块、落棉、除杂适中(用于棉)④梳针滚筒式:作用细致缓和,对纤维损伤少,加工化纤或长纤维用。
⑤锯齿滚筒式(刺辊):自由状态下多个滚筒进行反复撕扯和分梳,与尘棒作用除去杂质。
开松棉束小,纤维损伤小。
2)开松机件的速度速度↑,则作用次数↑,作用力↑,开松除杂↑,纤维损伤↑,杂质破碎↑,故开始时速度要低,逐渐增大。
3)隔距喂给罗拉与打手间隔距↓,则开松作用↑,深入纤层↑,纤维损伤↑。
所用隔距大小与原料状态有关,纤维长隔距大,纤维块大隔距大,纤短隔距小,纤维块小隔距小,随着加工进行,打手与尘棒间隔距从入口到出口,纤维蓬松↑,隔距↑。
4)开松机件的角钉、梳针、刀片配置置针形式:平纹-分布均匀,利于开松;斜纹-不均匀,易产生轴向气流;缎纹-均匀,用于梳针打手置针密度↑开松作用↑,过大易损伤纤维,根据逐步开松原则而定。
开松效果评价有哪些方法?答:重量法、比体积法、速度法、气流法画出三角尘棒的结构及安装角的示意图,并说明安装角对开松除杂的影响。
答:在一定范围内,安装角增大,尘棒间隔距减小,顶面对面块的托持作用好,尘棒对面块的阻力小,则开松作用较差且落杂减少;反之,安装角减少,尘棒间隔距增大,顶面托持作用削弱,易落杂和落棉,但尘棒对棉块的阻力增大,开松作用加强。
打手与尘棒间的排杂有哪几种情况?答:(1)打击排杂:杂质直接受到刀片的打击抛向工作面反射而排除。
(2)冲击排杂:棉块与杂质一起受打击不分离抛向尘棒,受到尘棒冲击,棉块速度变为0,而杂质在较大冲击力作用下冲破棉块从尘棒间排出。
(3)撕扯分离排杂:棉块受到打手与尘棒的撕扯开松,使杂质与纤维分离而靠自重由尘棒间落下。
以豪猪式开棉机为例,画出打手周围的气流规律,并说明其主要作用。
答:如图所示:打手室内气流:1-6根:在棉块进口靠近给棉罗拉处有棉层喂入形成封闭状态打手高速回转带动气流,形成负压,气流从尘棒间补入,并不影响大杂质落下(冲力大)。
6-39根:当打手撕扯棉层后,棉块投向尘棒,不再封闭。
打手高速回转带动气流,气压逐渐增加到最大值,为正压。
气流主要由打手室溢出,补入气流很少,杂质多在此落下,为主要落杂区。
随后,由于前方风扇吸引气流的影响逐渐增大,压力下降,并呈现部分正负压不稳定段。
39-51根:近出口处,前方风扇作用,气流大量补入,形成负压,小杂质和纤维下落后,又会被气流带回打手室,为主要回收区。
什么是除杂效率、落杂率、落物率和落物含杂率?除杂效率=落物中杂质重量/喂入原料中杂质重量×100%落杂率=落物中杂质重量/喂入原料重量×100%落物含杂率=落物中杂质重量/落物重量×100%简述影响抓棉机开松作用的因素。
答:(1)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此距离小,则刀片深入棉堆浅,抓取棉层薄,抓取量少,抓取棉块小,开松效果好,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混和效果。
(2)打手速度其速度高,单位时间作用的刀片数就多,及刀片抓取勤,抓取的棉块小,开松效果好。
(3)打手间歇下降的距离和直行速度距离小,抓取棉层薄,抓取棉块小,开松效果好,但产量低; v↑—小车下降的次数↑—产量↑(4)打手形式、刀片或数量、分布及其状态锯齿式和鼻形打手开松效果好;刀片或锯齿的数量适当多,抓取点多,抓取棉块小,开松效果好;直行式应均匀分布,环形应外密内稀分布。
简述多仓混棉机的作用原理。
答:它主要利用多个储棉仓进行细致的混和作用,同时利用打手、角钉帘、均棉罗拉和剥棉罗拉等机件起到一定的开松作用。
多仓混棉机的混和作用,都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形成时间差而进行混和的。
一种是不同时喂入的原料同时输出形式时间差实现混和。
另一种是同时喂入的原料因机器内经过的路线长短不同,而不同时输出形成时间差进行混和。
第四章何谓沿针运动、绕针运动?何谓沉降区、滑脱区、自制区?简述以上三个区域形成的条件。
沿针运动:①沿针齿向针尖运动②沿针齿向针根运动绕针运动:纤维在针齿上既不向针齿移动,也不向针尖移动,而是发生所谓的“自制现象”沉降区:梳理角<时,纤维沿针齿向针根移动。
滑脱区:梳理角>时,纤维沿针齿向针尖运动。
自制区:时,纤维环绕针齿运动。
两针面间的作用分为哪几类?并画出相应示意图。
答:①分梳作用:两针面均有抓取和握持纤维丛的能力,纤维束被一分为二,各抓走一部分纤维,被分解的纤维受到另一针面上其它针齿的梳理,因而实现了分梳作用。
②剥取作用:“1”针面具有抓取纤维能力,“2”针面失去抓取纤维能力,完成“1”针面剥取“2”针面上的纤维。
③提升作用:针面1上所带纤维有脱离针面向针外运动趋势,针面2无抓取纤维能力,只将纤维提升到针面1的表面而纤维仍随针面1运动梳棉机上刺辊的除杂作用是如何实现的?答:刺辊除杂主要利用纤维和杂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在高速旋转的锯齿上受周围气流作用的不同。
锯齿上的纤维和杂质在刺辊高速回转时会受空气阻力和离心力的作用。
其中的杂质因离心力大而空气阻力小,易脱离锯齿落下,长而轻的纤维正相反,不易落下。
再通过除尘刀时,露出锯齿的纤维尾部受刀的托持,杂质被刀挡住而下落。
进入分梳板后,由于分梳板与刺辊针面分梳配置,加强了对纤维的梳理,从而使得细小杂质和短绒在第二落杂区及第三落杂区更好的排出。
说明梳棉机上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的意义。
试述其对此处分梳的影响。
答:给棉板的分梳工艺长度与刺辊分梳质量关系密切,分梳工艺长度愈小,则纤维被梳理的长度越长,纤维被梳理的次数越多,因此刺辊分梳后的棉束百分率越小,但其短绒率增大。
分梳工艺长度相同时,加工纤维的长度越长,給棉板的工作长度应越长。
如何提高锡林与盖板间的分梳作用?答:①增加锡林转速②调整锡林盖板间隔距使进口处大,中间小,出口处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