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上下全册科学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上下全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浮力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浮力实验观察材料的浮沉情况,了解产生浮力的原理。

实验材料:小玻璃瓶、水、铅球、木块、小铁钉、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
1.取一个小玻璃瓶,将其放在水中,观察玻璃瓶的情况。

2.向瓶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玻璃瓶的浮沉情况。

3.往玻璃瓶中分别放入铅球、木块、小铁钉和塑料袋,观察它们的浮
沉情况。

实验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当瓶中没有加水时,玻璃瓶沉入水中;当瓶中加水后,玻璃瓶能够漂浮在水中;往瓶中加入铅球、木块、小铁钉和塑料袋后,它
们都能够浮在水中。

实验原理:
浮力是产生物体漂浮的力。

实验中,瓶中加入水后,水会对玻璃瓶产
生向上的浮力,使得玻璃瓶能够浮在水中。

而当往瓶中加入其他物体时,
它们也能够浮在水中,是因为它们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受到浮力的
作用而浮在水中。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了浮力的原理,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向上的
浮力时,它就能够浮在液体中。

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很大
的影响,比如船只能够漂浮在水中,风筝能够飞翔等。

同时,我也学会了
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研究科学现象,培养了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小心操作,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水的循环》
在五年级科学上册中,我们学习了水的循环这一重要的科学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探究水的循环过程。

实验材料:
1. 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
2. 一小块海绵
3. 一些水
4. 一张透明的塑料薄膜
5. 一些橡皮筋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容器中装满水,然后将海绵放入水中,使其吸满水后取出。

2. 将海绵放在容器的一侧,然后用橡皮筋将塑料薄膜覆盖在容器上,并用橡皮筋固定。

3. 将容器放在阳光下或者暖气旁边。

实验观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塑料薄膜上出现了水滴,而容器内的水面也逐渐减少。

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水的循环过程。

当水受热后,会蒸发成水蒸气,然后凝结在塑料薄膜上,最终形成水滴。

这就是水的循环过程中的蒸
发和凝结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水的循环过程,也更加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环境,让水资源得到更好地循环利用。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水的沸腾点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点,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实验材料:酒精灯、水、温度计、玻璃杯、火柴。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酒精灯放在安全的位置,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

将温度计插入玻璃杯中,确保温度计的底部不接触杯底。

2. 加热水:将适量的水倒入玻璃杯中,放在酒精灯上方,点燃酒精灯。

3. 观察变化:当水开始加热时,观察水的表面是否出现气泡。

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泡会越来越多,水开始沸腾。

4. 测量沸腾点:当水开始沸腾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记录下水的沸腾点。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水的沸腾点是100摄氏度。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2. 水的沸腾点是一个固定值,不受水的数量和容器的大小影响。

无论是少量的水还是大量的水,在相同的条件下,水的沸腾点都是100摄氏度。

3. 水的沸腾点可以受海拔高度的影响。

在高海拔地区,由于大气压力较低,水的沸腾点会降低。

实验分析:水的沸腾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所需要的温度。

水的沸腾点是一个物质的固有性质,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质。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物理性质。

实验应用:1. 煮沸水:通过了解水的沸腾点,我们可以控制水的温度,煮沸水用于烹饪、消毒等。

2. 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是通过测量物体的温度来判断其状态的工具。

了解水的沸腾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确保酒精灯的使用正确,并远离易燃物。

2.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烫伤。

3. 实验完成后,及时熄灭酒精灯,注意清理实验场地。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水的沸腾点是100摄氏度,并且不受水的数量和容器大小的影响。

水的沸腾点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烹饪和温度测量等方面。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安全,合理操作,保持实验场地的整洁。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记录报告单(一)实验课题:太阳和影子实验目的: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实验过程: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呈半圆周状,竹篾代表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手电筒代表太阳;小标杆代表地球上产生影子的物体。

把手电筒挂在竹篾上,把小标杆放在竹篾下正中心,沿着竹篾自东向西移动开着灯的手电筒,看竹篾中央小标杆的影子变化。

注意:电筒在竹篾上的位置保持不变;手电筒始终照在小标杆上。

实验现象:发现手电筒的方向与影子的方向正好相反,手电筒在两边影子长,手电筒在中央影子短。

实验结论: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是正好相反的,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关系:太阳高度高,影子短,太阳高度低,影子长。

(二)实验课题:昼夜交替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实验器材:手电筒、地球仪。

实验过程: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

固定手电筒,在地球仪上任选一点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

实验结论: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一个昼夜的时间约是24 小时。

(三)实验课题: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线实验目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小孔板、手电筒。

实验过程:1.当三个小孔成一直线时,用手电筒从一端向另一端照射,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2.当三个小孔不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从一端向另一端照射,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实验课题:小孔成像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探究小孔成像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纸盒、铝箔纸、透明纸、蜡烛、小钉子、胶布。

实验过程: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用透明纸蒙住纸盒的另一面。

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移动纸盒,直到能在透明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注意:做小孔成像的小孔不宜大,直径一般在1毫米左右。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五)实验课题:制作潜望镜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潜望镜,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实验材料:小苗、土壤、花盆、水、太阳灯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土壤放入花盆中,用水浇湿土壤,然后将小苗种植在花盆中。

2. 分组实验:将小苗分成三组,每组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

- 第一组:放置在自然光照下,即室外阳光直射的地方。

- 第二组:放置在室内,使用太阳灯提供光照。

- 第三组:放置在室内,不提供任何光照。

3.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并记录每组小苗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颜色和数量等。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第一组小苗在自然光照下生长得最好,株高较高,叶片呈深绿色,叶片数量也较多。

这是因为自然光照中含有丰富的阳光和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能够为植物提供足够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

第二组小苗在太阳灯的光照下也有一定的生长,但与第一组相比,生长速度较慢,叶片颜色较浅,叶片数量也较少。

这是因为太阳灯无法提供与自然光照相同的光能,植物无法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第三组小苗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几乎没有生长,株高极低,叶片颜色呈黄色,叶片数量几乎为零。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没有光能供给,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制造足够的养分来支持生长。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光能是光合作用的关键。

自然光照下的植物生长最好,太阳灯提供的光照次之,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植物几乎无法生长。

实验启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植物需要光能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给植物提供足够的阳光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实验了解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有价值的结论,从而提高我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了解到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性,还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记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材料1. 一根铁钉2. 一片铁皮3. 一根铜丝4. 一段导线5. 一个电池6. 一台电灯泡7. 一块磨砂纸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将铁钉和铁皮均用磨砂纸擦亮。

2. 将铁钉的一端插入铁皮中,使其固定在一起。

3. 将铜丝的一端连接到铁皮上。

4. 将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铜丝上。

5. 将电池的负极与电灯泡连接起来。

6. 观察实验现象。

四、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电路的基本知识。

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存在电势差,通过导线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电路。

当电路闭合时,电流会流动,从而使电灯泡发光。

铁钉和铁皮之间的连接起到了导电的作用,而铜丝则起到了连接电池和铁皮的桥梁作用。

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当电路闭合时,电灯泡亮起来,表明电流成功通过了铁钉、铁皮和铜丝的导电路径。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电路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明白了电流的流动必须要有一个闭合的电路,而铁钉、铁皮和铜丝的导电作用使得电流能够顺利通过。

同时,我还学会了使用磨砂纸擦亮导电材料,以确保电路的正常导电。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电池的正负极的连接方式需要正确,否则电路无法闭合。

此外,我还学会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在实验总结中进行归纳总结。

七、实验拓展1. 可以尝试改变电池的数量,观察电流的变化对电灯泡的亮度有何影响。

2.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导线材料,观察电流是否会受到影响。

3. 可以尝试在铁钉和铁皮之间添加其他材料,比如木棒或纸片,观察电路是否能够正常导电。

八、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中使用的电池应小心使用,避免短路和电池短路引起的危险。

2. 实验结束后,应将电池从电路中拆除,以免长时间放置导致电池损坏或者发生意外。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电路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学会了实际操作。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实验名称等信息缺失,需要补充完整。

同时,第四段实验步骤中的勾码数量应该为4个,而非3个。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纸板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底板1块,手电筒1把。

实验步骤:1.将3张有孔纸板竖立在桌面上,每张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2.在最后一张纸板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孔的纸板作为屏。

3.将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纸板前一定距离,让光射直进小孔。

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4.将第二张纸板向左或向右移动2-3厘米左右。

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观察到的现象: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照射到屏上;如果有其中一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照射到屏上。

实验结论:光在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认识弹簧测力计实验目的: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正确使用测力计。

实验器材:1N/2.5N/5N测力计、钩码1个。

实验步骤:1.出示弹簧测力计,了解其结构,标出示意图。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步骤:1)检查是否具有弹性;2)指针调零;3)测量读数,视线与指针保持水平;4)使用后,指针归零。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材料包。

实验步骤: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的物体放入袋中。

4.读取此时测力计上的数。

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名称。

估计重力的大小。

实测重力的大小。

估计和实测差距玻璃珠。

1N。

1.2N。

0.2N塑料块。

3N。

2.8N。

0.2N橡皮擦。

0.5N。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分组实验种子发芽实验(一)绿豆种子、放大镜、镊子探寻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先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他们的大小,再用适当的语言描述。

1 、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

2、在盒内垫纸巾并且按上三个洞。

3、在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

4 、往纸巾上滴水,一个不滴。

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

滴有水的绿豆种子发芽,没有滴水的种子没有发芽。

说明种子的发芽需要水分。

五年级分组实验种子发芽实验(二)放大镜、镊子、温度计绿豆种子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1.准备两个塑料杯当花盆,各放入同样的三颗绿豆种子,然后加入适量水,放在同一个地方,等它发芽2.过了两天,绿豆芽长出来了,将一盆放在阳台上,一盆放在客厅里,观察一星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3 .采集做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共同分析绿豆种子的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是生长如果缺乏阳光的话就会叶子发黄,长的瘦弱。

五年级分组实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放大镜、镊子、温度计、量杯、吸水纸探索绿豆芽生长所需要的条件1、准备好 6 个水杯,每一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 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 个小盘中 1 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 3 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 5 号杯,用纸箱罩住 6 号杯。

缺乏阳光、空气、水的绿豆芽无法正常生长。

五年级分组实验蚯蚓与环境蚯蚓、塑料薄膜、玻璃片、纸盒研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将捉来的蚯蚓五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五分钟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蚯蚓丢爬行到了阴暗的一侧。

说明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五年级分组实验光与影子手电筒、白卡纸、铅笔、尺子影子照射的目标与什么有关?1、桌面上放上一块长方体木块,打开手电筒开关,从不同位置照射。

2、在桌面上放三块木块(与手电筒距离不一样) ,打开手电筒开关。

3、将1 块木块平放在桌面上,打开手电筒开关,从水平和垂直方位照木块影子的大小和物体有关,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远时,影子就大;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近时,影子就小。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集(2021新苏教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集(2021新苏教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集(2021新苏教版上册)实验一:物体的浮力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了解浮力的原理。

实验材料1. 一个透明玻璃2. 水3. 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纸张、木块等)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装满水。

2. 选取一个物体,将其放入水中观察。

3. 观察物体在水中的现象,记录下来。

4. 重复步骤2和3,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放入水中的物体会浮起来,而且浮起的程度不同。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

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 物体在液体中浮的程度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密度越小,浮得越高。

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特性,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实验材料1. 一张白纸2. 一支手电筒3. 一面镜子实验步骤1. 将白纸固定在桌子上。

2. 打开手电筒,将其正对着白纸发出光线。

3. 观察光线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记录下来。

4. 将镜子放在光线路径上,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光线在直线上传播,并且当光线遇到镜子时会发生反射。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光线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直线传播。

2. 光线遇到镜子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相等的角度。

3. 光的传播路径可以用直线表示。

实验三:电流的通路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的传导路径和条件,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1. 一个电池2. 一根导线3. 一个小灯泡实验步骤1. 将电池连接到灯泡的两端,形成一个电路。

2. 打开电路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3. 断开电路,观察灯泡是否熄灭。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电路通路畅通时,灯泡会亮起;当电路中断时,灯泡会熄灭。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电流需要通过一个闭合的电路才能流动。

2. 电流的通路必须连通,不能中断。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准备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水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实验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实验内容:蚯蚓的选择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了解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实验步骤: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实验(一)1. 实验目的。

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2.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塑料盒、纸巾、水、冰箱、常温环境(如室内桌面)3. 实验步骤。

- 在两个塑料盒内分别铺上相同层数的湿润纸巾。

- 在每个塑料盒内放入相同数量(例如10颗)的绿豆种子。

- 将其中一个塑料盒放在冰箱里(低温环境),另一个放在常温的室内桌面。

- 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盒子里种子的发芽情况,持续观察一周。

4. 实验记录。

观察日期冰箱内种子(低温)常温种子。

第1天无变化无变化。

第2天无变化部分种子开始膨胀。

第3天无变化更多种子膨胀,有个别露白。

第4天无变化大部分种子露白,少数开始发芽。

第5天无变化多数种子发芽,长出小根。

第6天无变化发芽种子继续生长,根变长,有子叶出现。

第7天无变化多数种子长出嫩叶。

5.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低温环境(如冰箱内的温度)不利于绿豆种子发芽。

二、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

1. 实验目的。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实验材料。

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硬纸板(孔在同一直线上)、蜡烛、弯曲的塑料吸管。

3. 实验步骤。

- 将三张带孔的硬纸板平行放置,孔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一端放置点燃的蜡烛。

- 用手电筒在另一端对着孔照射,观察光能否通过孔照亮蜡烛。

- 然后将中间的硬纸板稍微移动,使孔不再同一直线上,再次用手电筒照射,观察现象。

- 把弯曲的塑料吸管一端对准手电筒,从另一端观察光是否能通过吸管传播。

4. 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三张硬纸板孔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照射光能够通过孔照亮蜡烛。

三张硬纸板孔不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照射光不能通过孔照亮蜡烛。

用弯曲吸管让手电筒光通过光不能通过弯曲的吸管传播。

5. 实验结论。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实验名称:土壤中有什么?1. 实验目的。

探究土壤的成分。

2. 实验材料。

土壤样本、放大镜、烧杯、水、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光实验一:红苹果实验.实验材料:红苹果、黑暗的房间等。

.实验要求:在桌子上放一个红苹果,把门、窗户都关上,并把所有的灯都关掉,房间里完全黑暗了。

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够进入这个房间。

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实验注意点:本次实验的难点在于创造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在这个房间中没有光能够进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实验效果。

.预测实验结果:预测1: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预测2: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见这个红苹果。

.预测3: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模糊的影子。

.实验现象: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了没有光线,人是无法看到东西的。

人的眼睛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判断物体的。

而在红苹果实验中,房间是完全黑暗的,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房间,因此我们不能在这个房间里看到红苹果。

.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实验材料:4张矩形卡纸、手电筒、4个能直立的凤尾夹等等。

实验方法:①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一厘米。

②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③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④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的光源。

.⑤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这些小孔。

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⑥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实验注意点:.4张卡纸直立在桌面上,卡纸之间的间隔都是15厘米,并且保持前三张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实验效果会更好。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了解温度的变化对物质的性质和状态产生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冰块、盖子、热水、铁夹子。

三、实验步骤1.将烧杯放在桌面上,测量室温。

2.使用铁夹子将温度计固定在烧杯的上方,确保温度计的底端没有接触到烧杯。

3.将冰块放入烧杯中,待冰块融化后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4.将盖子盖在烧杯上后,将热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5.将盖子取下,继续倒入热水至烧杯约80%的容量,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6.等待一段时间,再次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四、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约为20°C左右。

2.冰块融化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逐渐上升,达到0°C,然后稳定在0°C左右。

3.在盖子完全闭合的情况下,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温度计的温度迅速上升,显示的温度逐渐增加。

4.盖子取下后,继续倒入热水,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再次上升,但增加的速度较之前慢,温度也没有之前那么高。

5.几分钟后,观察到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趋于稳定。

五、实验分析1.在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较稳定,在20°C左右。

这个温度是人体感知最舒适的温度之一。

2.冰块融化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稳定在0°C左右。

这是水的冰点温度,表示水从固态到液态的状态变化。

3.在盖子完全关闭的情况下,热水倒入烧杯,温度计的温度迅速上升。

这说明固体的温度会被加热,分子运动加快。

4.盖子取下后继续倒入热水,温度计的温度再次上升,但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

这是因为热量传导由于外界的温度较低而减慢。

5.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说明热量正在逐渐散失,物体的温度正在趋于稳定。

六、实验结论1.温度对物体状态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温度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

2.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物质的性质,比如温度的升高会使物质膨胀,温度的降低会使物质收缩。

3.在本实验中,室温下物体呈固态,冰块融化后物体呈液态,加热后物体呈气态。

2023年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2023年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试验环节 操 作 要 点1.组装模拟装置1.组装模拟装置并简介: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旳轨迹,小标杆代 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旳物体。

2.探究太阳运动过程中 影子旳变化1.观测:影子旳方向和太阳旳位置 影子旳长短和太阳旳高度旳关系2.学生分组试验,并记录试验成果。

3.试验总结 学生沟通试验成果,觉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旳变化规律。

4.整顿器材整顿器材,保持干净。

试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试验报告单试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试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试验类型:教师演示试验环节操 作 要 点1.明确地球仪转动旳方 向1. 争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2. 玩耍:一人从你左边消灭,又在你右边消逝,又在你左边消灭,猜测一下你和这个人如何运动才会产生这样旳现象? 3、明确地球仪转动旳方向:由西向东2.模拟昼夜变化1、在地球仪上某一种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 投影旳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旳光“包围”地球;〕3、缓慢转动地球仪, 边转动边观测;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试验报告单试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旳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试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 试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试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旳一半,对着太阳旳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旳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断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消灭。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试验报告单试验内容:观测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试验器材:月相盒试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试验环节 操 作 要 点1.简介月相盒1. 小电筒代表太阳;2. 盒中间旳乒乓球代表月球;3. 月相盒周边旳小孔代表一种月中在不同步候看月相;2.观测月相盒中月相变 化 1. 学生持续观测月相盒中月相变化,留意时间变化; 2. 边观测边记录观测成果;3.观测总结 呈现学生观测成果,引导学生初步结识一种月中月相变化。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

探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体积、形状以及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

1. 大小不同的石块、木块、铁块若干。

2. 水槽、水、盐水、食用油。

3. 天平、量筒。

四、实验步骤。

(一)探究物体沉浮与重量的关系。

1. 选择三个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的铁块(分别标记为1号、2号、3号,1号最轻,3号最重)。

2. 将水槽中装入适量的水。

3. 依次将1号、2号、3号铁块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并记录。

(二)探究物体沉浮与体积的关系。

1. 选择三个重量相同但体积不同的木块(分别标记为A号、B号、C号,A号体积最小,C号体积最大)。

2. 把水槽中的水调整到合适的水位。

3. 逐个将A号、B号、C号木块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沉浮状态。

(三)探究物体沉浮与形状的关系。

1. 取一块橡皮泥,先把它捏成实心球体,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观察其沉浮情况并记录。

2. 把橡皮泥捏成空心的船型,再次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

(四)探究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 用量筒量取相同体积的水、盐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小烧杯中。

2. 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石块。

3. 先将石块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其沉浮状态;然后取出石块擦干,放入盐水中,观察记录;最后再将石块放入食用油中,观察记录。

五、实验现象与数据记录。

(一)物体沉浮与重量的关系。

铁块编号重量(克)沉浮情况。

1号10沉。

2号20沉。

3号30沉。

(二)物体沉浮与体积的关系。

木块编号体积(立方厘米)沉浮情况。

A号10浮。

B号20浮。

C号30浮。

(三)物体沉浮与形状的关系。

橡皮泥形状沉浮情况。

实心球体沉。

空心船型浮。

(四)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液体种类石块沉浮情况。

水沉。

盐水浮。

食用油沉。

六、实验结论。

1. 当物体的体积相同时,改变物体的重量,在同种液体(水)中,较重的物体和较轻的物体都下沉,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重量对沉浮影响不大(对于铁块这种密度大于水的物体而言)。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全册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全册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全册实验报告》实验一:观察水汽的汽化和凝结过程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汽的汽化和凝结过程。

材料:水,容器,加热器,冷水,温度计。

操作步骤:1.在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放置在加热器上。

2.打开加热器,加热水至沸腾,记录此时的温度,称之为温度A。

3.将一块冷水放入另一个容器中。

4.关闭加热器,同时将温度计放入加热后的水中,记录温度,称之为温度B。

5.将记录下的温度A和温度B进行对比,并观察水蒸气的凝结过程。

结果:加热水时,温度逐渐上升。

当水达到沸点时,水开始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并不断上升,同时水面上也有水蒸气逸出。

当关闭加热器后,温度开始下降。

在水凉下来的过程中,水蒸气开始凝结,变成小水滴,并逐渐沉积在容器壁上。

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当水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时,水会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称为汽化;当水停止受热,温度开始下降时,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是因为水蒸气在冷却时失去热能,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速度变慢,从而凝结成液体。

实验二:用眼睛欣赏水声目的:通过实验欣赏水声,了解水声的产生原理。

材料:玻璃杯,水,银勺,小纸片。

操作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杯子约八分满。

2.拿起银勺,让勺子的领子贴近杯子的边缘,然后轻轻敲击勺子。

3.观察和听取水面的反应。

结果:当用银勺轻轻敲击杯子时,可以听到悦耳的声响,并观察到一些水滴跳动。

分析:观察和实验结果表明,当银勺敲击杯子的时候,银勺所产生的声波通过空气传输到水面,同时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要快,这时水面就受到了压力,水面产生振动,形成波纹并发出声音。

实验三:探究光的传播路径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材料:光源,不透明物体,透明物体,闪光的物体。

操作步骤:1.将光源始终保持点亮状态。

2.用不透明物体(如纸板)遮挡光源,观察到世界处于黑暗状态。

3.用透明物体(如玻璃片)尝试遮挡光源,观察到光线能够穿过玻璃片照亮物体。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了解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四个透明塑料杯、绿豆种子、纸巾、水、标签纸四、实验步骤:1、准备四个透明塑料杯,分别贴上标签 A、B、C、D。

2、在每个杯子的底部铺上一层湿润的纸巾。

3、在 A 杯中放入 10 颗绿豆种子,提供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将杯子放在温暖且有光照的地方。

4、在 B 杯中放入 10 颗绿豆种子,加入少量的水,使纸巾湿润,然后密封杯子,放在温度与 A 杯相同的地方。

5、在 C 杯中放入 10 颗绿豆种子,不加水,将杯子放在与 A 杯相同的环境中。

6、在 D 杯中放入 10 颗绿豆种子,加入大量的水,使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然后将杯子放在与 A 杯相同的环境中。

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四个杯子中种子的萌发情况。

第一天,A 杯中的种子没有明显变化。

B 杯由于密封,种子也没有变化。

C 杯中的种子由于缺水,没有变化。

D 杯中的种子因为浸没在水中,也没有变化。

第二天,A 杯中的部分种子开始破皮,露出白色的芽尖。

B 杯依旧没有变化。

C 杯种子还是没有变化。

D 杯种子有轻微的膨胀,但没有发芽。

第三天,A 杯中的种子多数已经发芽,芽变长。

B 杯由于缺乏空气,种子没有发芽。

C 杯因为缺水,种子仍未发芽。

D 杯种子开始出现腐烂的迹象。

第四天,A 杯中的种子芽继续生长,长出了幼根。

B 杯和 C 杯种子没有变化。

D 杯种子腐烂情况加重。

六、实验结果:1、A 杯中的种子在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下,顺利萌发并生长。

2、 B 杯因为密封,缺乏充足的空气,种子没有萌发。

3、 C 杯由于缺水,种子没有萌发。

4、 D 杯种子浸没在水中,导致缺乏空气,而且水分过多,种子腐烂,没有萌发。

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种子都难以萌发。

八、实验名称:探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与电池数量的关系九、实验目的:研究在电路中,电池数量的变化对灯泡亮度的影响。

五年级科学下册雾的形成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雾的形成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雾的形成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雾的形成实验二、实验目的想知道雾是咋形成的呗,感觉雾这个东西可神奇了,就像天上的云掉到地上似的,所以想通过这个实验搞清楚它到底是咋冒出来的。

三、实验器材1. 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就那种常见的矿泉水瓶就行。

2. 温水,温度不要太高,不然容易烫到手哦,大概40 - 50度左右的温水就很合适。

3. 火柴或者打火机(这个得在大人的陪同下使用哦,安全第一),还有一些檀香或者熏香之类的东西。

四、实验步骤1. 先把透明塑料瓶洗干净,然后往里面倒入一些温水,大概到瓶子的三分之一处就差不多了。

这时候可以观察一下瓶子里的水,就是普通的水,没有什么特别的。

2. 让瓶子里的水静止一会儿,等水的温度稍微稳定一点。

然后用火柴或者打火机点燃檀香或者熏香,把燃烧的一端放进瓶子里,就像给瓶子里送进去一些神秘的烟雾魔法一样。

不过要小心,别烫到手,也别让香灰掉进瓶子里。

3. 快速把瓶盖拧紧,这时候就可以看到瓶子里慢慢开始有变化了。

刚开始可能只是有一点点淡淡的白色,就像水里加了一点点牛奶似的。

4. 稍微摇晃一下瓶子,你会发现瓶子里白色的东西越来越多,就像雾一样开始弥漫在整个瓶子里了。

这时候就感觉像是把外面的雾给装进瓶子里了一样,超级有趣。

五、实验原理其实雾的形成就是因为水汽的凝结。

瓶子里的温水会产生水汽,当我们把燃烧香产生的烟雾放进瓶子里,烟雾里有很多微小的颗粒。

这些颗粒就给水汽提供了凝结的核心,水汽就会聚集在这些微小颗粒的周围,就像很多小水滴聚集在一起,越来越多,最后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雾一样的东西。

六、实验总结这个实验可太好玩了,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了雾是怎么形成的。

原来雾就是水汽和一些微小颗粒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且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也让我知道了做实验要小心,像用火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同时也明白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解释,只要我们愿意去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实验实验目的:研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实验器材: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绿豆种子实验步骤:1、准备好 6 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 个小盘中 1 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 3 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 5 号杯,用纸箱罩住 6 号杯。

将5、 1 号杯和 2 号杯,号杯和 4 号杯,号杯和 6 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实验名称: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实验目的:探究绿豆发芽生长的过程实验器材:绿豆芽放大镜尺子实验步骤:实验一:取若干刚刚发芽的绿豆芽用放大镜观察其刚萌发的特点,并记录下来,并对其所处的环境详细描述;实验二:取若干芽经较长豆芽用放大镜细心观察其特点,并记录下来;最后对两种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实验结论:绿豆芽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一定的空气,光不是必须条件。

实验名称:蚯蚓对环境的选择实验目的:研究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实验器材:带盖的纸盒干土湿土蚯蚓若干实验步骤:1把土壤分成两份,一分干燥.一分稍湿润,把蚯蚓放置在两份之间,30分钟后拨开土壤看那里的蚯蚓多。

2 把土壤分成两份,一样的湿润。

一边用灯光照射,一边用纸板遮住灯光。

30分钟后拨开土壤看那里的蚯蚓多;实验结论: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实验名称:测量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实验目的:探究随时间的推移影子是如何变化的实验器材:简易阳光观测仪指南针尺子记录本木板白纸木棒实验步骤:1 将白纸黏在木板上,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固定在木板上,做一个简易的阳光观测仪,并在校园里选择一个能照到阳光的地方;2 根据已经学过的方位知识,利用指南针确定太阳的方向,用简易阳光观测仪你安放在实现观察好的地方;3 观测时间分为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取一段时间在相同间隔时间内用尺子取测量阳光下的影子,并记录下来;实验结论:早晨,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实验名称: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目的:探究光的传播路线实验器材:卡纸,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卡纸(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弯头实验步骤: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 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并观察光的传播方向;实验结论: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名称: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实验目的:探究岩石在自然界中是否发生变化实验器材:小石块蜡烛镊子烧杯水实验步骤:1 用镊子夹住小石块在点燃的蜡烛上加热观察小石块的变化并记录下来;2 用加热后的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观察小石块发生的变化;3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多次,观察现象;实验结论:冷热气温变化能使岩石风化。

实验名称:土壤中有什么?实验目的:探究土壤中都有什么物质实验器材:湿润的泥土旧报纸镊子烧杯放大镜小木棍水实验步骤:(1)在校园内找一些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带回教室;(2)将泥土倒在报纸上,先用肉眼观察,记录;(3)把土壤晾干,碾碎,用小木棍把土壤颗粒分离开,再用放大镜观察,记录;(4)用烧杯装半杯水,然后将一些土壤倒入水中观察,并记录;(5)搅拌水中额土壤,静置,观察,,记录;(6)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总结;实验结论:土壤中包含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实验名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目的、;探究雨水是如何侵蚀土地的实验器材:降雨器湿润的带有少量沙的泥土,烧杯,塑料薄膜实验步骤:1 将湿润的泥土往杯中倒入,安置放好;2 用塑料薄膜盖住在烧杯中泥土的表层上,然后将装有水的降雨器对杯中的喷射,观察,记录;3 掀开薄膜,将装有水的降雨器对杯中的泥土按不同的高度进行喷射,观察,记录;4 整理分析记录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论: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很大。

实验名称:我们的小缆车实验目的: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通过实验明白一实验器材:小车棉线回形针硬币,秒表斜面实验步骤:1 将棉线绑在下车上,然后用不同的力量去拉动小车,用秒表记录时间,观察,记录;2 将小车放在斜面上,观察小车是否滑下,记录;然后用硬币垫在小车底部,静置在斜面上,观察记录;3 分析讨论记录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论:1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2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3 ,小车运动得越快。

实验名称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实验目的:认识反冲力,锻炼动手能力实验器材:气球橡皮筋回形针胶带小车棉线实验步骤:1、用棉线拉动小车,观察记录2、把气球吹胀,然后用绑有橡皮筋的回形针封口,并将气球安装在小车上,然拉动橡皮筋,是的气球像小车喷出气体,观察小车的运动,并记录;3 分子讨论记录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论: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里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实验名称: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探究物体不同重量所受力的大小实验器材:测力计、钩码回形针长条硬纸板,橡皮圈实验步骤: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观察示数,记录;3、依次将待测的回形针,绑上橡皮圈的硬纸板挂在测力计上测量,计数记录分析讨论记录结果;实验结论:重力大,测力计的读数大,重力小,测力计的读数小;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器材: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步骤: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实验名称: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影响沉浮的因素都有哪些实验器材:带盖的空瓶,同体积不同质量的材料一套,不同体积同质量的材料一套实验步骤:实验一:将带盖的空瓶分为装水和不装水两种状态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记录下来;实验二:将同体积不同质量的材料分别放入水中,并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且记录下来;实验三:将不同体积相同质量的材料分别放入水中,并观察其沉浮情况记录下来;实验四:将水的密度改变,然后在放入上述实验材料,并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记录下来;最后将四种实验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体积,自身重量,水的密度相关;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反之亦然;。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步骤: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 200 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1、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实验名称: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实验目的:探究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材料:弹簧秤、钩码、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细线实验步骤: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实验结论: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实验名称: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目的:研究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小铁片、浓盐水、食盐、白糖、烧杯、筷子实验步骤: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 100 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实验结论: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实验名称: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实验目的:探究在不同液体中钩码所受浮力的大小实验器材:测力计钩码清水盐水糖水水槽实验步骤:1 将钩码挂在测力计上,并读出在空气中的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2将钩码放入清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待示数稳定后记录下来具体的示数;3将钩码放入盐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待示数稳定后记录下来具体的示数;4将钩码放入糖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待示数稳定后记录下来具体的示数;5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实验结论:1浮力=钩码重量-测力计在液体中的示数;2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浮力大小不同,液体的密度越大,钩码所受浮力越大。

实验名称:给冷水加热实验目的:研究水在变热、变冷过程中的变化实验材料: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太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实验步骤:(1)在试管里装满水,剪一块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用橡皮扎紧(2)把试管插在热水杯里,使试管内的水变热(3)观察气球皮的变化实验结论: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实验名称 :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目的 :观察水在受热或受冷后的体积变化实验器材 :圆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实验步骤:1、在平底烧瓶里加满冷水滴几滴蓝墨水用带橡胶塞和橡筋把玻璃管口盖紧标记。

2、把烧瓶放进热水里观察水柱的变化,做标记记录。

3、把烧瓶拿出放进冷水里,观察水柱的变化,记录下来实验结论 :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实验名称:空气的热涨冷缩实验目的: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实验器材:烧瓶、玻璃管、常温水、热水、冰水、锥形瓶、气球水槽实验步骤:1吸管一头装一点水,然后将另一头浸到装水的水槽里。

这样吸管内部就密封了一定数量的空气。

2用手(或其它热源)捂管子,但是不可用力。

空气受热膨胀,上端水柱被挤出。

实验结论: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