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规范化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引言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新质,淘汰旧质。为了使语言更健康的发展,更好的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就必须重视规范化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语言规范化已经是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汉语规范化标志着现代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和发达水平。
一.关于语言规范化
语言规范是指使用某种语言的人所应共同遵守的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等方面的标准和典范。语言规范化指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在某一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歧或混乱的现象中,找出甚至确定大家都应遵循的规范,指出那些不合规范的东西,通过语言研究的著作如语法书、词典、语言学著作等明文规定下来,并通过各种宣传教育的方法,推广那些合乎规范的现象,限制并逐渐淘汰那些不合规范的现象,使人们共同遵守语言规范而进行有效的交际,使语言循着一条统一的正确道路向前发展。语言规范化是语言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具体工作有:标准语的确定,制订正音法,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出版规范词典,制定正字法,字母或拼写法的改革,字符改革,出版规范语法等。在标准语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方言渗入,其他语言影响,古语残存以及使用语言的人常常在习惯爱好、语言修养等方面的差异等原因,语言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合规律的分歧和混乱现象,直接影响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不合规范的现象。
不规范现象首先表现在语音上。在汉语普通话里,读音上分歧很多,如:血xiě——xuè,削xuē——xiāo,剥bāo——bō,秘 mì——bì等。不合规范现象也常常出现在词汇方面。首先表现在一个意义的不同说法,如“暖瓶”可以说成“热水瓶”,“看”可以说“瞧”、“瞅”、“”,“星期日”可以说“礼拜日”。其次表现在异体词上,如:煞车—刹车,稀罕—希罕,朦眬—蒙眬,毋宁—无宁,执勤—值勤,相片—像片,爱滋病—艾滋病等。最后词汇方面的不规范现象还表现在生造词如某些小说中出现的“哑静、期盼、楞生、路道、土尘、拉躺、克
抑”和乱简称如“男牛鞋”,“政攻”等方面。不规范现象也表现在文字上。其中最突出的是用繁体字和生造简化字,语法方面也存在不规范现象。如“除非……”格式有两种用法,既可以说“除非男女双方同意,才能离婚”,也可以说“除非男女双方同意,不能离婚”,形成毫无益处的分歧。
由于语言中存在着分歧和不规范现象,因此需要进行语言规范化工作。语言规范化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四世纪印度语言学家波尼尼就是一个语言规则的制订者,他在《梵语语法》即《波尼尼语法》中,用3996条规则,描写梵语的语音和语法,对梵语的规范化起了很大作用。在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采取李斯的建议,统一规定以小篆为正字,淘汰通行于六国的异体字,对汉字规范化起了重要作用。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拉丁语的地位下降,代之而起的是各个新兴民族国家的本地语。为了“保卫”和“纯洁”这些本地语,许多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学院。1582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成立了旨在净化意大利语的秕糠学会,它帮助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语的基础方言,并在1612年出版了有名的《秕糠学会词典》。不久法国也相继成立了法兰西学院,该机构的章程宣称“本院宗旨是:全力以赴规范我们的语言,使其纯洁、富于表现力,并对文艺和科学进行充分描述。”并经过多年努力编成了《法兰西学院词典》(1694年)。实际上,19世纪以前所有的语言学都是注重规范的。希腊和拉丁语法学家是教科书的编写者,他们希望建立一套正确地用自己的语言写作和说话的永远不可改变的规范准则。这也许是人们总是把他们的工作轻蔑地称为“前科学的”的原因。但甚至在19世纪,许多杰出的新语言科学的奠基人也都深深地卷入了语言规范问题。丹麦的拉斯克花了许多时间为丹麦语设计了更合理的拼写系统,并且就此题目于1826年出版了整整一部书。德国历史语言学派的奠基人,象格里木和施莱赫尔,就德语的正确性这个题目写了许多文章。19世纪下半叶,新语法学支配着语言学,他们对这个问题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保罗在其《语言史原理》一书中,用一整章来探讨标准语,而诺林写了一篇透彻的文章,研究语言的正确性问题。在英国,语言学伟大的奠基人斯威特终生都活跃于“拼写改革协会”。在20世纪,梅耶详尽地考虑过这个问题,而叶斯柏森在其《人类、民族和个人》一书中,以两整章的篇幅讨论“正确性的标准”这个题目。
语言规范不能凭个人的主观好恶,必须要有客观根据,特别是在选择标准语时,更要注意这点。标准语是一个民族的经过加工、规范的共同语。它是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的根源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在同一语言的诸方言中,究竟哪种方言能成为基础方言,并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爱好,而决定于该方言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地位。通常有下列因素使一个方言成为标准语的基础:1.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地;2.通行地区广,使用人口多;3.代表整个语言发展的趋向;4.如果有文字,往往有用这个方言写成的大量文献。一种标准语的基础方言如果分布很广,各地语音有差别,应该选一个最有影响的地点的语音作为标准音。例如,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即汉语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因为我国的北方是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主要地区。北方方言分布很大,各地语音有差别,于是选择了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因为近六七百年以来,元、明、清三代都建都于北京,所以北方方言里的北京话影响最大。“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使北京语音成了“国音”。解放以后,我国定都于北京,北京成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威信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根据汉语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规定汉语标准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规范并不是约束和限制语言的发展,而是促进语言在正常轨道上发展。规范化也不是使语言简单化,把一切规定得很死板,叫人说话写文章都按一个模子,不许有个人的风格和创新。规范只是把语言中无用的东西、有碍清洁健康的成分淘汰掉,把不必要的分歧格式加以统一,而那些在不同的文体上具有不同修辞色彩的成分都予以保留。这样,标准语就可以沿着纯洁、健康、统一的大道更好地丰富发展了。
二.现代汉语概说
1.现代汉语的概念
汉语:刘邦始建都于汉中,汉中因汉水而得名。公元前206年,刘邦得天下,国号称“汉”。后外族人称中原人为汉人,于是沿用下来,因而也有了“汉语”的名称。汉语虽然是由汉朝而得名的,但汉语的实际存在却远在先秦之前。对外族人原有“南蛮、北狄、西羌、东夷”之称,后统称北方、西方之少数民族为“胡”人。公元304年,汉胡民族开始大融合,胡人说汉语不太标准,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