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中华少年∣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中华少年》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中华少年》 |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2af3028187c24028905fc337.png)
是谁让人民看到了希望?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七月的星火”指的是毛泽东曾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湖的航船”指的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最终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闭幕。中国共产党由此诞生。
2.学习6—7小节。
11.齐读第6-7节。
12.自读第7小节。
13.再读第7小节,再次体会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
14.齐读第8小节。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感受中华少年的爱国情感。
四、乐朗诵诗歌,升华感情。
1、找到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分角色朗读。
2、学了本文, 你有什么感受?试着来评价这首诗写的怎么样?
1.分角色朗读。
中华少年这篇课文全诗共有8个小节,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节是总起,写出了中华少年的纯洁,勇敢乐观,抱负远大,热烈顽强,第2.3.4节分别写锦绣山川,悠久文化,传统风俗哺育了中华少年,第5节回顾了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第节写了中华少年的誓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
课时间
主备人
候雪琴
课题:8*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朗读,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各种形式的朗诵,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世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读后交流感受、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简介作者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中华少年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中华少年_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fd14130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5.png)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中华少年_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内心的自豪感,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朗诵,加深对课文的体会。
二、教学重难点:明白得诗,在朗诵中体会诗歌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播放《中国青年》片段,“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强则国强”中华青年是中华的期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青年》。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读文,要求通顺,正确。
2、字音都能读准吗?出示课件莽莽昆仑刚劲端庄雏鹰翱翔蹒跚学步萦绕耳畔竞相开放纤夫辉煌3、词语质疑学生质疑不明白得的词语,师生共同克服。
(三)在读诗歌,明白得课文,课文要读得有声有色。
1、听示范录音读文。
这篇课文是一片诗歌,俗语说“三分诗,七分读”,诗歌要求我们有节奏、有感情地去读,我们先来听听录音是如何读得,听的同时注意揣摩自己的感情。
2、分角色朗读。
现在我们要进行的是超越,听录音读得差不多专门好了,然而我们能够更好,在小组内进行一次分角色朗诵,把我们对中华民族的感情读出来。
3、一边展现一边明白得诗歌朗读第一层(1)这一节诗中显现了哪些事物呢?“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雏鹰”、“黄土坡──山丹丹”。
(2)透过这些词语,你分别能够联想到什么?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能够想到什么?高原等联想到神州大地上祖国的壮美山河。
雪莲等联想到中华青年。
2、朗读第二层(2-4节)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部分从哪几方面来写的?(锦绣山川,悠久文化、民族风俗)(1)“领会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使你想到了哪些唐诗?请给大伙儿简要介绍一下。
张继《枫桥夜泊》、王维《使至塞上》(2)在这三节诗中,显现了哪些你熟悉的人和事物呢?请给大伙儿简要介绍一下。
《水浒传》、《三国演义》、冬子、雷锋。
导语:同学们,东方的千年文化滋养着每一位龙的传人。
然而你们明白吗?中华母亲经历了如何样的艰巨历程啊,看、第五节,我们心中充满着心痛,我们心中满是悲伤,我们一起来读第五节3、集体朗读第五节,体会中华母亲的艰巨历程。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中华少年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中华少年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7340832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9.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中华少年人教新课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培养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诵的能力。
3.感染教育学生要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
了解祖国的昨天、今天,畅想祖国的改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的爱国热情。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专门感受。
收集相关的资料。
1课时一、导入新课友爱的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前三篇课文,深深感受到文章作者和文中所描写的人物那强烈的爱国之情。
是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新时代的中华青年,怎能不由衷地为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自豪和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去学习诗歌《中华青年》。
二、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画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专门好的地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三、读明白,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爱哪一个段落。
教师指名朗读学生各自喜爱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2学习第1节:我们差不多上中华青年摸索:(1)说说这四个青年各自来自哪里,又分别把自己比作什么?(2)那个地点要紧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明确:(1)甲:来自高原雪山,比作雪莲;乙:来自边防海岛,比作乳燕;丙:来自北国草原,比作雏鹰;丁:来自中原黄河边,比作山丹丹。
(2)比喻的修辞手法,更能表达中华青年的纯洁、朝气和英姿。
3学习第2~7节,分别给每一节加上标题。
第2节:共同的家园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节诗句。
边读边摸索:这一节要紧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要紧写祖国的锦绣山川培育了中华青年。
第3、4节:千年文化、中华精神(1)在这两节诗中,显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明确:教师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专门要引导学生明白得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要紧内容;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六年级语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155b4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1.png)
六年级语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中华少年》,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中华少年》中的经典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3.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教材《中华少年》展开,包括以下内容:1.课文阅读: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其中的情节和故事主题。
2.课文分析:学生通过分析课文,理解其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3.课文背诵:学生通过背诵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写作训练: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5.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方式,加强互动交流。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童蒙训》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童蒙训》的课文和相关教具。
2.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课文阅读: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含义。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5.课文背诵: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背诵,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6.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童蒙训》中的道理和教育意义。
7.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童蒙训》的故事主题和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罗成的背影》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罗成的背影》的课文和相关教具。
2.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3.课文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标出重点句子和生词。
4.课文理解: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其中的启示。
5.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罗成的背影》中的道德和人性问题。
6.写作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或感想。
7.交流展示: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感受。
第三课时:《屠呦呦与青蒿素》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屠呦呦与青蒿素》的课文和相关教具。
2.导入新课: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草本植物中的草甘膦”这一话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华少年》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华少年》](https://img.taocdn.com/s3/m/cd3ba31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7.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华少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华少年”和“中华巨龙”的含义;鼓励学生积累并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句、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诵课文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2.难点:理解诗句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播放《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的录音带,并配以中国大好河山的图片。
听完歌曲后,提出问题: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出课题——《中华少年》。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4.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5.回顾刚才的阅读,提出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让学生互相评价。
2.小组交流:通过阅读这首诗,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你对中华少年有什么看法?3.教师小结。
四、品读课文,感受诗情1.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了解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诵诗歌,并互相评价。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让学生互相评价。
4.小组交流:通过阅读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你对这首诗中的哪些句子有深刻的印象?为什么?5.教师小结。
五、诵读课文,激发爱国情怀1.引导学生以充分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3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2debf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f.png)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3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3篇《中华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重要的历史事件?“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https://img.taocdn.com/s3/m/1ec54f4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9.png)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3)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朗读和默写的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3. 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和朗读。
2.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中华少年》的课件或黑板。
2. 准备诗歌的背景音乐(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中华少年》。
2. 学习诗歌内容(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教师进行讲解,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朗读和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诗歌,培养朗读技能。
(2)教师选取优秀学生进行背诵展示。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华少年》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5. 布置作业(1)抄写诗歌《中华少年》。
(2)写一篇关于《中华少年》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和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探究,自主发现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简单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中华少年》的理解程度。
2. 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重点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和难点句子,确保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理解诗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5dc03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d.png)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查找资料、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课文背景。
2.2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3.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
1.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习生字词3.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理解课文内容4.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4.2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小结本课时内容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2.研讨课文2.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感受作者情感3.1学生谈谈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3.2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4.课堂小结4.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5.作业布置5.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5.2家长签字确认。
第三课时1.作业反馈1.1教师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1.2学生分享作业中的亮点和不足。
2.课堂讨论2.1学生就课文中的某一主题进行讨论。
3.拓展活动3.1学生进行课文改编、绘画等活动,展示自己的创意。
3.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交流。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中华少年-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中华少年-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d6e6e800fd0a79563c1e72e5.png)
课题 8.中华少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朗读,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二)过程与方法:1.安排各种形式的朗诵,把学生带进诗歌的情感世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读后交流感受,体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朗诵,加深对诗歌的体会。
教具PPT课件课时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的祖国有锦绣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当你看到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的时候,是否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诗歌《中华少年》,感受那强烈、真挚的爱国热情。
(板书课题)出示作者简介。
出示出示教学目标。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读懂诗歌,整体感悟①自由朗读课文,大声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请多读几遍;划出你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初步了解诗中一些词句含义,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②PPT出示词语,全班齐读、小老师带读或开火车读。
③老师适时纠正、指导。
2.读懂,把诗歌读得有声有色。
①自由朗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节。
②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③读后谈体会。
第1节: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画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雏鹰”、“黄土坡──山丹丹自由说说:(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师播放四幅画面)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节:祖国的大好河山中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示?第3、4节:这两节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介绍的是哪位?第5节:涉及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
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
第6、7节:中华的未来,少年要去开创。
第8节:写中华少年的誓言。
三、研读诗歌,整体升华1.自由朗诵全诗,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这首诗的体会。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中华少年》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中华少年》 -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2ff1c17ca5e9856a5712602c.png)
女娲: 是中国神话中一位古老的神。她的主要功绩:一是炼石补天,二是创造人类。
大禹: 大禹姓姒(念sì),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是夏代第一个君主。
2、读略读提示,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忧( ) 谦( ) 榴( ) 害( )
2、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给怎样做?写写自己的体会。
3、完成练习册上的内容。
板 书 设 计
8* 中华少年
自豪骄傲
课后反思(包括培优帮困、德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
2、从大家的谈话当中我们都了解,祖国正在飞速的发展,而我们可以自豪的对世界说:“我们是中华少年!”引出课题。
二、新授学习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就是引导同学们体会诗中中华少年的那种爱国情感和自豪感,所以教学也沿着这条线索而展开。
1、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前置性作业1:在朗读全文之前先快速找出不懂的生字词。让同学们对其读音和意义都有一定的了解。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前置性作业3:老师也读一次给学生听,让他们比较一下到底是老师读得好,还是同学们读得好,好在哪里。
3、词句解析。四人小组上台汇报交流,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发言
① 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请同学们根据这句话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2、3、4小节的一个概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朗诵时应充满感激、自豪之情。
语 文 教 案
第 周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8 中华少年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8 中华少年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59dd57aea1c7aa00b42acb06.png)
1、给多音字组词。
劲jìn( )哈hā ( )
Jìng ( ) hǎ ( )
纤qiàn( )卷juǎn( )
xiān( ) juàn( )
2、读下面的诗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A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这两句的意思是朗诵时应充满之情。
B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学习重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学习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化
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深深感受到文章作者和文中描写的人物那强烈的爱国之情。是啊,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新时代的中华少年,怎能不由衷地为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去学习诗歌《中华少年》。板书诗题。
1、听师导入。
2、齐读课题。
激情导入,主要是为 了引发学生对这首诗的阅读兴趣。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请同学们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师归纳:
⑴诗歌共有几个小节?请把每小节的主要意思写下来。
⑵你能从诗句中感受到中华少年的爱国热情吗?摘抄几句写在下面。
3、巡视学生的自学情况。
1、学生阅读连接语,并勾画本节课学习任务。
年级
五
单元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
祖国 在我心中
课时
安排
1课时
第几
课时
第一
课时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8中华少年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8中华少年_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a7cb1e6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b.png)
六年级上语文教课设计8中华少年_人教新课标8* 中华少年教课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能读出心里的骄傲,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经过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加深对这首诗的领会。
教课要点:在频频的朗读中,领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课难点: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感情和骄傲感。
教课准备:自由朗读教课时间:1课时教课过程:一、讲话引入1.揭露课题。
2.指导读题。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1.以充足的感情朗读诗歌,读出骄傲、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纳不一样形式的读,而后沟通读后的领会。
三、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犯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相互检查。
2.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够在小组内相互沟通。
四、议论沟通1.指名读诗,读后评论能否正确流畅。
2.相互沟通:认识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五、整体掌握,难句理解1.读第 1 自然段,想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2.默读第 2、 3、 4、 5 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培育滋润了中华少年?(悠长的历史、灿烂的文化)3.读第 6、 7 自然段,感觉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亮对照,它们表达了如何的感情?(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毅信心。
)4.齐读第 8 自然段,领会诗歌首尾照顾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沟通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心里感情体验。
)六、朗读,激发爱国情怀1.自由朗读。
以充足的感情读出心里的骄傲,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读:三个小队为一组。
3.表演朗读。
4.在他们激情满怀的朗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呢?七、板书设计:8* 中华少年伟大祖国→骄傲骄傲第1页/共1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中华少年》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中华少年》](https://img.taocdn.com/s3/m/9379cf8fdaef5ef7ba0d3ca3.png)
8《中华少年》教案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阅读本首诗,着力引导学生多层次、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读出中华少年胸中真挚的爱国热情,读出中华少年欲投身祖国建设的坚强之心,还要读出中华少年内心的自豪与坚定。
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莽莽、立地顶天、阳关道、艳阳天”等词语,掌握多音字“劲、哈”。
2、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了解祖国的昨天、今天、明天,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
3、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独特感受,加深对诗歌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与本首诗相关的景物、人物和事件等资料。
2、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
(2)搜集相关的景物、人物和事件等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以情激情1、导语:热爱祖国是一种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
一代伟人邓小平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从古至今,多少中华儿女情系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更何况身为“中华少年”的我们。
今天就让我们以主人的身份走进课文,展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2、导学:通过阅读资料,你们了解到了什么?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她的儿女,你感受到什么?3、板书文题后,读文题。
设计意图:以深情的导语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中,从情感上感染学生,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走进诗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读略读提示,清楚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方式朗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2、学生自读诗文。
3、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中华少年》教案3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中华少年》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fcd7b6f78a6529647d53c1.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中华少年》教案3篇PEP sixth grade volume 1 Chinese Lesson 8 teaching plan of "C hinese youth"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中华少年》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中华少年》教案2、篇章2:中华少年范文(规范版)3、篇章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中华少年》教案篇章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中华少年》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⒈ 多媒体课件欣赏:祖国风光。
⒉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交流一下。
二、交流资料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⒈ 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
幻灯片出示:翱翔莽莽昆仑水浒女娲大禹萦绕蹒跚敖包铭记纤夫焊接璀璨芦笙唢呐竞相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重点是多音字:刚劲(jìn jìng)哈达(hā hǎ)(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中华少年-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中华少年-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b0e0f92de518964bcf847c66.png)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播放一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激昂的歌声中对同学们说:“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从而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使这节课的内容和精神都得到升华!)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华少年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华少年_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0ca0734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a.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华少年_人教新课标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仿照,才能不断地把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专门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晰,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如此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觉有的幼儿不用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夸奖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用心听,用心记。
平常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如此幼儿学得生动爽朗,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经历,又进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8《中华少年》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8《中华少年》 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090fc31343323968001c921e.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18年人教新课标版《中华少年》一、学习目标:1. 品读分析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 分析课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从中体会人物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充分展开想象通过文字表达对中华少年建设祖国的坚强决心;难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1.思路整理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为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总起)。
“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
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写中华少年的成长(先分后总)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节是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
第5节: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
第6、7节: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
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2. 重点诗句品析:①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2、3、4小节的一个概括。
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
朗诵时应充满感激、自豪之情。
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这两句诗巧妙过渡。
“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一句承上,是对2、3、4小节的总结,“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是启下,领起本小节诗句的内容。
后面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朗诵后三行时要低沉缓慢。
③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祖国的坚强决心。
这四个排比句和前面四个“不”字句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押了“an”字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中华少年的爱国之心、自豪之情尽情流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敖包——蒙古族人作为路标和界碑的用石头,土,草堆成的堆子。哈达——藏族人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的礼物。
芦笙:苗,侗等少数民族的管乐器。唢呐:管乐器。
初读诗歌,扫清文字障碍,将诗歌读通顺。能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内容,领悟其含义。
教
学
过
程
初读诗歌,读通诗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对于诗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如雪莲——耐寒植物,生于青藏高原地区,花可入药。
山丹丹——生于黄土高原,花色鲜红,生命力极强。
备课班级
六年级
上课时间
执教人
余淼
课题:8.中华少年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Biblioteka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4.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5.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6.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1.自由练读,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板
书
设
计
中华少年:纯洁,勇敢乐观,抱负远大,热烈顽强
祖国锦绣山川的哺育
祖国悠久文化的滋润
祖国特有民族风俗传统的滋养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表达心愿:建设中华,无比自豪
作
业
设
计
必做:
1.小练习册第一、二、三题。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
1.请大家去收集一些爱国诗篇,好好朗读,好好背诵。
教
学
反
思
新
课
回顾旧知,进入情境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深深感受到文章作者和文中描写的人物那强烈的爱国之情。是啊,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新时代的中华少年,怎能不由衷地为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去学习诗歌《中华少年》。板书诗题。
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教
学
过
程
再读诗文,体会自豪之情。
诵读诗歌,激发爱国情感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锦绣山川,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适当地展开对诗句中人物或事件的交流。
古典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诗歌作品:张继——《枫桥夜泊》,王维《使至塞上》。
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影视作品:《闪闪的红星》《离开雷锋的日子》等
3.读第六节,明确我们铭记的是什么,不能忘却的又是什么?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资料:1),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一大”,标志着党的正式创立。2,)春天的故事——1978年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总设计师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朗诵,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诵,还可以是表演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六年级学生,各个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字词学习的能力,可以放手自学,教师再进行点拨。在朗读方面,教师需要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让他们和作者产生共鸣,让他们进入是个情境,为了抒发内心某种感受而读书。
2.分角色朗读:甲、乙、丙、丁分配朗读或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读或朗诵。(提醒学生标示自己要诵读的地方)
分节朗读,理清每一节诗歌所包含的内容
读完诗歌,分享自己的感受,可以让学生领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那种自豪之情
通过分角色朗读,再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小
结
学习完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想法?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本文,了解诗歌的内容。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教法学法
指导
引导法
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合作探究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