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3--(优质课)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选修3 第三章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课件

高中地理  选修3 第三章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课件
栏 目
特色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 欣赏
特 色 表现 主要成因 诗句举例 “人间有石 皆奴仆,天 下无山可弟 兄”
怪 石
云 海
黄山群峰之间怪 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 石星罗棋布,形 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态各异,名物状 而形成 景,惟妙惟肖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 充沛;山高谷深,林木 繁茂,日照时间短,湿 黄山云海缥缈, 度大,水汽多;峰顶和 瑰丽壮观,气象 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 万千 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 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 影响,云雾变幻诡谲 黄山温泉终年喷 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 涌,水洁明净, 隙上升到地表而形成 可饮可浴
生球状风化,同时垂直节理发育,易风化、侵蚀
。其次是旅游者的观赏角度和站位的不同,使之 步移景异,妙趣横生。
栏 目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 欣赏
(3)黄山“四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位置和地貌。
如下图所示:
栏 目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 欣赏
二、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 景观特点:海底世界、热带风光的大陆岛屿和
栏 目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 欣赏
基 础 梳 理 • 自 学 导 引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
1.概况
三大主峰:莲花峰、______、光明顶 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时间:_____年 地貌:______地貌
位置:我国—安徽 ____省南部
天都峰 1990 花岗岩 栏 目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 欣赏
2.黄山四绝 (1)奇松:黄山松扎根于岩石中,形态各异,极具
栏 目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 欣赏
例1 确的是( ) 下列关于黄山四绝的成因,叙述正
①黄山松的根部能释放碱性物质,溶解、侵蚀花
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 ②怪石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3《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3《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3旅游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
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中外著名景区的景观特征,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2.理解景观与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景观的自然成因和人文成因的理解,学会从外观结构和形成原因两方面欣赏旅游景观。

2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些世界著名的景观兴趣浓厚,但更多的是关注旅游景观的美学价值,注重感官的享受,对深层次的问题少有考虑。

3重点难点
重点:各景区的景观特征及形成原因
难点:各景区的形成原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旅游景观具有哪些美,又如何进行审美,那这节课我就带领大家到国内外的著名景点去看看,看看他们到底哪儿美,有为什么那么美?
2【讲授】教学过程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
图3.20黄山景区示意图
通过黄山景区示意图介绍黄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及其位置。

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件(共48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件(共48张PPT)

解析: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这里有数十 万亩梯田,基本上山山有梯田,户户种梯田,且 连片集中面积达一万多亩,景色最为壮观,就梯 田的总面积和单独连片面积而言,可称中国乃至 世界之最。梯田适合开在土质好、水源充足的向 阳坡地,云南哀牢山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 宜种植水稻。居住在这里的哈尼人,充分利用其 地形、气候和水源条件,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了 人间奇迹,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元阳梯 田景观随水稻生产过程而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2)二品时尚 凡是跟时尚有关系的人,他们总是言必称“巴 黎”。
在巴黎追随时尚潮流,当然要去香榭丽舍大街 逛一逛,有一点很重要,这里的大多数名牌店 在周末也正常营业;还有在希佛丽大街的夏特 莱地段,这里也是时尚店铺的聚集区,有一家 les halles很有名;当然,如果你想要体会一下 这里最高档名牌的冲击力,就一定要去歌剧院 区了,那里产品高档得令人眩目。
的云雾变幻诡谲。 5.黄山温泉的热量主要来自_地__球__内__部___。
思考
1.黄山“四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黄山“四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位置 和地貌。如下图所示:
二、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大堡礁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是 世界上__最__大__的珊瑚礁。 2.珊瑚礁形成的条件是海域水面__温__度__高___,温
核心要点突破
黄山风景名胜区
黄山四绝的景观特点及成因
四绝 景观特点
成因
依山势而 黄山松根部释放酸性物质,溶解、
长,形态 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
奇松
有立,有 卧,有仰,
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 的特性,还有黄山山谷风大的影
有异体同 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
干等
扁平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件(共50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件(共50张PPT)

远看:气势磅礴,显示皇家气派。
近看:高大宽阔,威严壮观。
远看:雍容大度,气魄雄伟。
近看:佛像高大无比。
峰峦之秀美,唯有远眺
远眺
近观
近观
一 线 天
近观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漓江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正 视 阿诗玛
象鼻山
广 西 桂 林
天下第一桥
地貌的酷似造型
神女峰
贵州省黄果树瀑布
杭州西湖“断桥残雪” 积雪半融时
黄 山 日 出
峨眉山的佛光
夔门天下雄
主 配

的若

余隐

地若 ,现
避,
免留
园有
林思
一考
览、
无想
余象

隔 景 法
用廊、树篱将景物隔开,丰富园林层次,使 空间小中见大。
框景法
用门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优化组合审美对象。
借 景 法
借园外风景来衬托本园景色,以扩大园境, 增强想像力。
溶洞 距离不同,观赏效果不同。
2、角度:特定观赏点 特定造型
3、俯仰 仰观 瀑布景观(适当距离)
俯视 江、河、湖、海
4、动与静:山水组合景观
把握观赏时机
1、季节 2、日期 3、时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
象鼻山
阿诗玛
骆驼山
狐狸山
二、提高审美素质
1、审美情趣
2、审美能力
了解景观的特点
查看有关资料
对景观全面了解并抓住景观特点
了解主要 景点及分 布,确定 旅游路线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件(共48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件(共48张PPT)

(3)三品酒 法国人好喝酒,喝地道的法国葡萄酒。
在法国餐厅里点酒的过程很有趣:酒送上来时, 侍者会彬彬有礼地将酒瓶转到商标一侧让你过
目,接着煞有介事地打开瓶盖,倒出一点点在一 个专用的酒杯,接下来就看客人的了,通常是先 接过酒杯,晃动一下,闻一下香味,看一下酒的 颜色,然后抿上一小口,直到点头示意,侍者才 会微笑着将酒放在桌上。
(5)C
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
1.形成原因
原因
特点
自 然 原 因
地形 气候
周围哀牢山海拔大多在2500米左右,地 形崎岖,平地少
哀牢山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一 年四季都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加上元 江的水汽蒸腾升高,形成云雨,雨量充 沛;气候温和,年均温在15 ℃左右,全
年日照1670小时,适宜水稻生长
解析: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这里有数十 万亩梯田,基本上山山有梯田,户户种梯田,且 连片集中面积达一万多亩,景色最为壮观,就梯 田的总面积和单独连片面积而言,可称中国乃至 世界之最。梯田适合开在土质好、水源充足的向 阳坡地,云南哀牢山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 宜种植水稻。居住在这里的哈尼人,充分利用其 地形、气候和水源条件,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了 人间奇迹,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元阳梯 田景观随水稻生产过程而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基础自主学习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 1.黄山以__奇__松__、_怪__石___、_云__海___、__温__泉___四 绝著称。 2.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 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 和植物向阳性的特性,加之黄山__山__谷__风__的影响, 使黄山松形成了枝干虬生、树冠扁平的特点。
思考 3.如何欣赏元阳梯田? 提示:欣赏元阳梯田要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优质课件(共38张PPT)共4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优质课件(共38张PPT)共40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三
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优质课件(共38张PPT)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件(共6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件(共62张PPT)

重点和难点
• 重点:黄山四绝的景观特征及成因;澳大 利亚大堡礁的成因及欣赏方法。
• 难点:黄山四绝的成因分析;塞纳河对巴 黎城市形成的作用。
黄山之旅,走起!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
安徽黄山市
主要景点: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 始信峰、迎客松、冬雪
• 莲花峰是华东地区最高的山 峰,当然也是黄山的第一高 峰,海拔1873米。 莲花峰 位于黄山中部、玉屏楼北侧, 东对天都峰,从莲花岭到莲 花峰顶的1.5公里路上,古 人往往误指天都峰为黄山最 高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 宛如初绽的莲花,故名。登 临峰顶,可东望天目山,西 望庐山,北望九华山和长江。
力的风化和侵
石 ➢黄山石之怪还在于它往往 蚀作用形成
有“移目换彩”“移步换形”
之妙。
有一石皆可名一物
飞来石
犀牛望月
乌龟爬山
芊芊玉手
仙 人 指 路
仙 人 晒 靴
黄山四绝-云海
黄山自古云成海
黄山云海的成因
黄山四绝-云海
黄山自古云成海
黄山自古云成海
黄山四绝-温泉
犹 欠 灵 砂 一 道 泉
海水清晰度高,水面平 静;海水浅,海底阳光 充足
地壳缓慢沉降
3、珊瑚礁的形成示意图。 (1)A图中,珊瑚礁在岛屿周围生长,形成__岸__礁。 (2)B图中形成_____堡_____礁,这是因为岛屿逐渐 ____下__沉____,珊瑚礁继续向上生长。 (3)C图中形成______环____礁,是因为: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2.下列有关澳大利亚大堡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堡礁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的气候为 珊瑚虫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件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件

乌龟




黄山云 海
何问 形题 成: 的黄 ?山
云 海 是 如
黄山温泉
• 温泉
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位置: 澳大利亚东北海 岸外 形成原因:
大堡礁海域 水面温度高达 21~380C,温度 的垂直变化和季 节变化都很比较 小,平均盐度 3.5%,海水清晰 度高,水面较平 静。
大堡礁是怎样形成的?
身体健康,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夫妇和,而后家道成。——清·程允中 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 债。
学习进步!
同? • 云南元阳梯田四季景色怎样反映了水
稻生产的过程?
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圣 母 院
艾菲尔铁塔
巴黎凯旋门
巴黎卢浮宫
巴黎香榭里舍大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巴黎巴士底歌剧院
巴 黎 荣 军 院 圆 顶 楼
巴 黎 逢 皮 杜 艺 术 中 心
探究讨论:
• 为什么巴黎的古建筑多沿塞纳河两岸分布?
燃烧一个人的灵魂,正是对生命的爱,那是至死方休。 感激每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它会锻造你的意志和品格。——佚名 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 站在巨人的肩上是为了超过巨人。 人生如棋,走一步看一步是庸者,走一步算三步是常者,走一步定十步是智者。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把脸一直向着阳光,这样就不会见到阴影。 永远不要试图嘲笑那些有缺陷的人。 势利之交出乎情,道义之交出乎理,情易变,理难忘。
珊瑚礁在岛屿周围生长, 岛屿逐渐下沉,珊瑚礁

高中地理3-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人教版选修3)

高中地理3-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人教版选修3)

2 . 教材图 3.26 大堡礁的位置和分布、图 3.27 空中俯瞰大堡礁、图3.28 珊瑚礁的形成示意、 图3.30 大堡礁里的海洋生物 提示 澳大利亚的珊瑚礁美丽风景代表了国外 著名的风景名胜。读图可知珊瑚礁的形成过程。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塞纳河的两岸种植着繁茂的梧桐树,河北岸 的大小皇宫,河南岸的大学区,河西面的埃菲尔 铁塔,还有位于河东段城岛上的巴黎圣母院等等, 都以富有鲜明个性的建筑形态,展现出了它们所 共有的华美风格。
(1) 黄山位于 ________( 省 )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________ 级 阶 梯 和 ________( 地 形 区 ) , 为 ________气候。 (2) 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 青松苍郁枝虬,千姿万态;烟云翻飞缥缈,浩瀚 似海;巧石星罗棋布,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 水洁明净,可饮可浴。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 季节是___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在黄山“四绝”中,观赏时需选择特定观赏 位 置 的 是 ________ , 黄 山 的 象 征 是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 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 云致雾。此外,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 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 黄山的云雾变幻诡谲。 黄山怪石的成因,首先是黄山由花岗岩构成,花 岗岩岩体坚硬,但垂直节理发育,表面易发生风 化;其次是旅游者的观赏角度和站位的不同,使 之步移景异,妙趣横生。
(2)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最佳游览方式是 ( )。
①沿岸徒步行走 ②乘坐透明游船 ③潜水 ④乘坐公交汽车 A.①② B.③④ C.2)C

地理选修3--(优质课)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地理选修3--(优质课)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2)B图中形成____堡______礁,这是因为岛屿逐渐___下___沉___,珊瑚
礁继续向上生长。
(3)C图中形成_____环_____礁,是因为_
岛屿继续下沉,没入海中,珊瑚礁继续向上生长
图C中的①处形成__ 泻湖 (4)大堡礁于1981年被列入__ 《世界遗产名录》
景区内有哪些游览内容?
答:在大堡礁景区,除了众多美丽的珊瑚岛礁外,还分布着许 多具有热带风光的大陆性岛屿。那里到处是白沙碧水,阳光充 足,椰林掩映。大堡礁北段,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地区,生 活着土著部落,他们是大堡礁最早的开发者,珊瑚礁上留下了 他们的足迹。他们的历史和文化对澳大利亚有重要意义,也是 游客十分感兴趣的旅游内容。
① 黄山松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 ②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岩石坚硬、 土壤贫瘠,黄山松根部 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 使根系穿缝而植)。 ③植物向阳性和山谷风促使黄山 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
2、怪石 1)怪石怪在何处?试从地理要素分析原因。
①黄山石之怪在于“有一石皆可名一物” (群峰之间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景, 惟妙惟肖)。 ②黄山石之怪还在于它往往“移目换彩” “移步换形”之妙。也就是旅游者的观赏角度 和站立位置的不同,效果不同。 成因: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 侵蚀作用而形成
3、元阳梯田的景观欣赏与生产过程的关系
初春的梯田,流水飞溅,恰似一条条从天而降的银链;
三四月的梯田,宛如一块块绿色的地毯;
夏末初秋的梯田,一片金黄;
冬天的梯田,如一面面光亮的镜子, 映照着蓝天白云。
P49思考: 云南元阳梯田四季景色怎样反映了水稻生 产的过程?
答:反映了水稻播种、生长、收割的生产 过程。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黄山松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 ②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岩石坚硬、 土壤贫瘠,黄山松根部 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 使根系穿缝而植)。 ③植物向阳性和山谷风促使黄山 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
2、怪石 1)怪石怪在何处?试从地理要素分析原因。
①黄山石之怪在于“有一石皆可名一物” (群峰之间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景, 惟妙惟肖)。 ②黄山石之怪还在于它往往“移目换彩” “移步换形”之妙。也就是旅游者的观赏角度 和站立位置的不同,效果不同。 成因: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 侵蚀作用而形成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
2、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北海岸会聚集这么多的珊瑚礁?
水域环境 地质条件
海水水温2l℃~38℃, 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小
海域条件
海水盐度平均3.5%
适合珊瑚虫繁 衍及骨骼堆积
海水清晰度高,水面平 静;海水浅,海底阳光 充足
地质条件
地壳缓慢沉降
• 珊瑚之名来自古波斯语 sanga(石), 为珊瑚虫群体或骨骼化石。珊瑚虫为 腔肠物,身体呈圆筒状,有八个或八 个以上的触手,触手中央有口。多群 居,结合成一个群体,形状像树枝。 骨骼叫珊瑚石或简称珊瑚。产在热带 海中。随着全球暖化的发生,已造成 多数的珊瑚死亡。
第三章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
(一)、黄山概况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景观特征:黄山集国内众多名山风光之大成,以奇松、怪石、
云海、温泉四绝著称。奇峰是构景的基础。
3、保护情况: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
通过决议,将黄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 录
认为通过建立珊瑚礁主题公园,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珊瑚礁的意
义,加入到保护珊瑚礁的队伍中来那就可行。认为有可能破坏
海洋环境,不利于保护珊瑚礁的,自然不可行。 背景材料:海南岛的三亚大东海——亚龙湾是海南著名的海滩 之一,这里属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5.5 ℃, 海水能见度10米以上,海底珊瑚礁保存十分完好,生活着众多 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热带鱼种,属国家级珊瑚礁重点保护区。 在亚龙湾的西岛,建有我国第一个以贝壳为主题的展览馆,展 厅中展出了世界四大洋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珍奇贝壳和珊瑚。
3、大堡礁是怎样形成的?
珊瑚礁在岛屿周围 生长,形成岸礁。
岛屿逐渐下沉,珊瑚礁 继续向上生长,形成堡 礁。
岛屿继续下沉, 没入海中,珊瑚 礁继续向上生长, 形成环礁。
图3.29 大堡礁潜水
大堡礁中的鱼类超过 1500种,其鲜艳亮丽 的颜色足以与珊瑚相 媲美。
图3.30 大堡礁里的海洋生物
景区组合状况 最佳游览方式
有一石皆可名一物
飞来石
猴子观海
3、云海 (1)说说云海的特点。
黄山云海飘渺,瑰丽壮观,气象万千,一年有250 多天有云雾,有“十日九云烟”“山色去来云”之说。 尤以“霞海”最为壮观。
(2)分析云海的成因:
① 黄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 ② 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 汽多易成云致雾。 ③ 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 速度不同,受山谷风的影响,云雾变换诡谲
云海
பைடு நூலகம்、温泉 (1)谈谈温泉的特征。
黄山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
(2)分析温泉的的成因。
温泉的热量来自地球内部,当地表水下渗受热, 或是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就变成地 下热水或蒸汽。地下热水沿断层或裂隙 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
二、大堡礁风景区(澳大利亚)
1.位置: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热带海域
珊瑚的分类
• 珊瑚从外观形态分有 石珊瑚和软珊瑚。
• 从生态角度分有造礁

珊瑚和非造礁珊瑚。

• 作为宝石或观赏石来 分,品种有:红珊瑚、
的 珊 瑚
粉珊瑚、黑珊瑚、蓝
珊瑚、地中海珊瑚、
日本珊瑚、喀麦隆珊
瑚、中国海南珊瑚等
红色的珊瑚是由于在其生长过程中要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 氧化铁,黑色的珊瑚是由于其含有有机质
大堡礁风景区
大堡礁风景区除了有众多美丽的珊瑚岛 礁外,周围还分布着许多具有热带风光 的大陆性岛屿。白沙碧水,阳光充足, 椰林掩映。大堡礁北段,在澳大利亚东 北部沿海地区,生活着土著部落,有着 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
乘坐具有透明船底的出海游船;参加各 种潜水活动
教材P47“思考”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答“可行”或“不可行”。
光明顶
“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 光明顶是黄山第二高峰,海拔1860 米。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 上创建大悲院,现在其遗址上建有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气象站— —黄山气象站,游人可于气象站处揽胜。顶上平坦而高旷,可观 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 眼底。所谓黄山三十六峰,光明顶并不在其中,是因为古人将光 明顶视为群峰之冠,故列位于三十六峰名之上。由于地势平坦, 所以这里也是黄山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
(1)内力作用:黄山在地质年代,经过多次地壳运
4、地理成因:动,地层升降运动发生褶皱和断裂,岩浆沿褶皱和断
层所形成的空隙上升成为山的主体。 (2)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 充分,经过风化、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现在的 奇峰怪石
主要景点:莲花峰、天都峰、光明 顶、始信峰、迎客松、冬雪
• 莲花峰是华东地区最高的山 峰,当然也是黄山的第一高 峰,海拔1864米。 莲花峰位 于黄山中部、玉屏楼北侧, 东对天都峰,从莲花岭到莲 花峰顶的1.5公里路上,古人 往往误指天都峰为黄山最高 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 宛如初绽的莲花,故名。沿 途有飞龙松、倒挂松等名松 及黄山杜鹃。莲花峰绝顶处 方圆丈余,中间有香砂井, 登临峰顶,可东望天目山, 西望庐山,北望九华山和长 江。
天都峰
天都峰海拔1830米, 与莲花峰、光明顶并称 为黄山三大主峰,是三
峰中最险峻的一座。 “天都”意为“群仙所 都”、“天上都会”。
天都峰虽高不及黄山的 主峰莲花峰,但其险峻 程度则绝非莲花峰可比, 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 天都峰是鸟瞰黄山壮丽 全景的理想之处,因此 人们说,不登天都峰,
等于一场空。
三十六大峰
三十六小峰
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景观特征:
黄山四绝
奇奇松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二)、黄山四绝及地理成因
1、奇松 (1) 阅读课文说说奇松奇在哪里?
黄山松傲立于险峰峻岭上,扎根于花岗岩裂隙之中, 形态各异(立、卧、仰、异体同干),“无石不松, 无松不奇”。
(2)分析造就黄山松之奇的地理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