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李商隐杜牧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文学知识拓展:日落晚唐—李商隐和杜牧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文学知识拓展:日落晚唐—李商隐和杜牧 部编版

【古】李商隐与杜牧一、晚唐诗坛(一)晚唐概况1.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指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

安禄山(?—757),营州柳城(在今辽宁朝阳)人,有胡人血统。

本姓康,母亲从后父安延偃姓,改姓名为安禄山。

安禄山善于逢迎,他结纳李林甫,讨好杨贵妃,称贵妃为义母,骗得唐玄宗宠信。

他兼任平卢(今辽宁朝阳)、河东(今山西太原)、范阳(今北京)三镇节度使,所统领兵力达十五万之多。

安禄山见唐朝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有可乘之机,于755 年十一月,以讨伐奸相杨国忠为名,从范阳起兵反唐。

叛军很快席卷河北。

“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

”十二月攻陷洛阳,756 年正月称大燕皇帝,接着击溃潼关守军二十万,占领长安。

安禄山身体肥胖,大腹便便,下垂过膝,体重 300 斤。

自起兵反唐以来视力衰退,又有疽病,因此性情极为暴躁,左右服侍,稍不遂心,动不懂就鞭打,甚至杀死。

他称帝后,深居宫中,学唐玄宗的享乐,声色歌舞,骄奢淫逸,很少接见将领,凡事都通过幕僚严庄传话。

严庄虽然受到重用,也难免挨打。

小宦官李猪儿被打的次数更多。

安禄山想立爱妾所生的幼子庆思做后嗣,严庄便和次子安庆绪勾结,指使李猪儿刺死了安禄山。

757 年正月,安庆绪即位。

史思明原是安禄山亲信,突厥族人。

安禄山叛唐后,他南下攻占河北13 郡,被安任命为范阳节度使,统兵8 万人。

安庆绪杀父安禄山称帝,他不服,投降唐朝。

不久又起兵反唐,759 年正月杀死安庆绪,回到范阳,称大燕皇帝,并出兵攻占洛阳。

761 年被儿子史朝义杀死。

(安、史二人都是死于儿子之手)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资治通鉴》),“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或有衣经者”(《旧唐书·回纥传》)。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

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

晚唐诗歌(杜牧、李商隐)PPT课件

晚唐诗歌(杜牧、李商隐)PPT课件

文的作用。
2021
23
❖ 第三、四句是就“近酒家”所见的景况而发 出的议论和感慨。第三句表面上是责备歌女, 实际上是谴责那些达官权贵的听客们。第四 句点出歌女所唱的曲子是陈后主所作的亡国 之音。两句运用了曲笔的写法,寄托了对晚 唐社会现实的深沉忧患。
2021
24
❖ 3.诗歌的构思精巧别致。前两句写景,后两 句寄慨,即景而生情,自然成章。但是其写 景和寄慨以都采用了倒写的手法,显得十分 别致,而“近酒家”又起到了钩连上下文的 作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
3
泊秦淮
之中。他的诗歌作品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与晚唐气象紧密结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合,同样也体现了诗
4
山行
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神。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政治咏怀诗
❖ 咏史怀古诗
❖ 写景纪行诗
❖ 妇女题材诗
2021
9
杜牧诗歌 ●咏史怀古
2021
10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 长安回望绣成堆,
❖ 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2021
11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
17
❖ 这首诗具有史论色彩:
❖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事迹的慨叹,认 为周瑜是侥幸成功。也有人认为杜牧此诗并 非贬周,而是感叹人生中只有具备一定条件 才能成就大业。
2021
18

唐朝诗人杜牧的简历与生平经历

唐朝诗人杜牧的简历与生平经历

唐朝诗人杜牧的简历与生平经历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人杜牧简介,欢迎大家了解。

杜牧的简介杜牧(公元803-853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

”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第三章3-8李商隐杜牧

第三章3-8李商隐杜牧

• 3、长安为中心的求仕活动时期(838—847)。 商隐中进士不久,便到泾原(甘肃泾州)节度 使王茂元幕下做幕僚,娶王小女为妻,从此陷 入牛李党争的旋涡。 • 牛党:牛僧儒(重科第)——令狐楚父子 • 李党:李德裕(重门第)——王茂元。 • 中进士后,要由吏部“释褐”考试合格才能放 官,由于牛党排挤,李落选,回泾原作《安定 城楼》:
安定城楼
•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 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 竟未休 。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
诗首二句诗人登楼即景,即景生情,胸中 有无限感慨。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 三、四句以贾谊献策不被采 纳与王粲避乱荆州依附他人这两 位古人的遭遇自比,十分贴切自 然。虽然李商隐仕途受挫,但这 丝毫不减他的豪情壮志。
• 2、十年应举期(828应举—837登第)。遇到了一个影 响商隐一生的重要人物令狐楚。令狐楚,文宗时朝廷 元老,骈文甚至与韩文、杜诗并称。其任天平军节度 使时辟年仅18岁的商隐为巡官,从学习到生活无微不 至地关心,传授作文技巧,每去京城应考,“岁给资 装”,每有宴会,必带商隐参加,备加揄扬,“人誉 公怜,人僭公骂。”令狐楚去世,商隐痛不欲生: “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撰彭阳公志文毕 有感〉)。商隐登第,有令狐 托主考官高楷的功劳, 但实际上仍是令狐楚的面子。与令狐的关系,在日后 又成为商隐一个沉重的心理重压。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这种感伤的情绪渗入到颔联的景物描写中, 静穆的敬亭山与山色掩映中的飞鸟、人歌人哭, 亦是古时景。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颈联尤为独特,它所展现的景象在时间上 虽是截然分开的,但阴与晴却交融在一起,构 成宛溪独有的风貌。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7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7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1.作者作品晚唐朦胧诗人-—李商隐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生活在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割据的现象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省校书郎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过着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46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所作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挚的爱情诗最有特色。

其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其中有些作品感伤情调浓重,用典颇多,隐晦难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600首诗,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传世。

代表作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锦瑟》等。

2.文题解读《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

“锦瑟”,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

诗题“锦瑟"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旧说中,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有人认为它实际上是一首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它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马嵬》(其二)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和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

马嵬,在今陕西兴平西。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56),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随军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3.背景探寻《锦瑟》: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诗人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少年才俊,但无意之中被抛入了牛李两党倾轧的旋涡,郁郁不得志,再未有过施展抱负的机会,因此不免终身抑郁,于是一切忧时忧国之心,自伤身世之慨,都寓托于幽微隐晦的诗篇里,造成了其诗朦胧难解的特点。

《马嵬》(其二):唐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诗文节选350篇大全集(下)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诗文节选350篇大全集(下)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诗文节选350篇大全集(下)杜牧诗文节选全集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一作:天街;卧看一作:坐看)江南春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处一作:生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阿房宫赋唐代: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不知乎一作:不知其;西东一作:东西)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有不见者一作:有不得见者)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专题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专题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专题小李杜1.简答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答:杜牧今存诗500余首,其怀古咏史的七绝才气纵横,伤别诗深婉艳情,纪行写景诗笔调清新飘逸,能在晚唐诗坛自成一格,与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

杜牧不满当时诗坛的绮靡倾向,强调诗歌创作的内容,主张“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总体看来,杜牧的诗众体兼备,内容丰富,追求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于俊爽峭健之中时带风华流美的艺术风格。

具体说来,其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首先,晚唐诗人中,杜牧是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的。

他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

如《泊秦淮》通过对历史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其中深寓着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而那些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了诗人横溢的才气。

其次,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

善于选择清新明朗的景物抒写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

诗人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再次,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悼之情交织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杜牧诗歌的语言风格既绚丽多彩,又清新自然;既明丽爽俊,又含蓄委婉;既风流华美,义神韵疏朗。

李商隐的《杜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道出了杜牧诗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

2.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多方面的贡献,把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诗有如下特色:首先,诗歌情调的幽美。

他的抒情诗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表达上又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代表作品有《春雨》等。

5三年级下—唐代文学—第五课:李商隐与杜牧

5三年级下—唐代文学—第五课:李商隐与杜牧

吟诵经典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内容解析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

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

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

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

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三首七绝。

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表达含蓄,用语精警,讽刺之意见于其中。

诗人不说玄宗荒淫好色,杨贵妃恃宠而骄。

而是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作对比,含义深远。

“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

晚唐诗坛中唐时期虽是大乱之后,但士人却对王朝的“中兴”抱有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不失昂扬奋发,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关注时弊民瘼的精神。

但到了晚唐,面对政治上不可收拾的局面,他们则已深感无力回天,因而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伤感的色调。

晚唐的诗坛虽比不上盛唐的繁荣,中唐的热闹,却决非一片荒芜,不可救药的颓废,而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晚唐,盛中唐的各种流派、风格、创作手法都有所继承。

和中唐相比,晚唐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

李商隐、杜牧为晚唐诗人之翘楚。

他们的诗歌,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但无论表现内容还是创作艺术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许浑、温庭筠、韦庄、司空图、韩偓、郑谷等诗人,在艺术方面也都各有所突破和创新。

而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等,继承了中唐元白新乐府的传统,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也自有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李商隐和杜牧(小李杜)

李商隐和杜牧(小李杜)
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 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 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 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赏 析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全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 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 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写出了身处两地心系一处 的深情;两处“巴山夜雨”,前实后虚,回环对比,达到了时 空融合、虚实统一的效果;“夜雨涨秋池”是人各一方的 “冷”,“共剪西窗烛”是喜悦重聚的“暖”,冷暖对比,突 出的是多愁无限的凄苦。
“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山上人也早 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 第打开。
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 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 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 活的谴责。
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 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杜牧以武略自负,注过《孙子》,却怀才不遇,是命运 的失败者。赤壁的失败者曹操,也注过《孙子》,武略或不下 于周瑜。杜牧把同情给予曹操,正是借题发挥,自作不平之鸣。
赏 析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
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 韵深微,并且善于描写和表 现细微的感情。
赏 析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 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 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8.却话:回头说,追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及同步练习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着有《樊川文集》。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着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

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

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叶绍翁南宋中期人。

字嗣宗。

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

生于1194年,卒,不明。

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

另外,周密《齐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揄之能事。

杜牧的古诗(精选15篇)

杜牧的古诗(精选15篇)

杜牧的古诗杜牧的古诗(精选1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牧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牧的古诗1原文:过勤政楼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译文:⑴勤政楼:唐玄宗开元(713-741)前期所建,全称“勤政务本之楼”,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⑵千秋佳节: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

⑶承露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

“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参《唐会要》)。

⑷紫苔:《拾遗记》:“紫苔覆漫,味甘而柔滑。

”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注释:⑴勤政楼:唐玄宗开元(713-741)前期所建,全称“勤政务本之楼”,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⑵千秋佳节: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

⑶承露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

“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参《唐会要》)。

⑷紫苔:《拾遗记》:“紫苔覆漫,味甘而柔滑。

”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赏析:勤政楼原是唐玄宗用来处理朝政、举行国家重大典礼的地方,建于公元720年(开元八年),位于长安城兴庆宫的西南角,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

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旧历八月五日,唐玄宗为庆贺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

并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舞于勤政楼下,又于楼中赐宴设酺,“群臣以是日进万寿酒,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千秋节也就成了一年一度的佳节。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精品教案

2.7《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些千古名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另一代表作《锦瑟》。

二、走进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卷入牛李党争之中,政治上受到压制,始终郁郁不得志,于46岁时病死在荥阳。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可惜他“运与愿违”,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

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个诗家,尤其是他的七律有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的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的,有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的,有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与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风格婉转缠绵,有吐韵铿锵、工于唱叹等艺术特点。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严谨,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辞藻华丽;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手法。

有《李义山诗集》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七言律诗大全-李商隐 杜甫 白居易 杜牧

七言律诗大全-李商隐 杜甫 白居易 杜牧
认得无何是本乡。
【对酒】
未济卦中休卜命,
参同契里莫劳心。
无如饮此销愁物,
一饷愁消直万金。
【放言五首】
朝真暮伪何人辨?
古往今来底是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
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
可怜光彩亦何珠?
【放言五首】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始觉人间道路长。
碍日暮山青簇簇,
漫天秋水白茫茫。
风波不见三年面,
书信难传万里肠。
早晚东归来下峡,
稳乘船舫过瞿唐。
【冬至夜】
老去襟怀常濩落,
病来须鬓转苍浪。
心灰不及炉中火,
鬓雪多于砌下霜。
三峡南宾城最远,
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
坐索寒衣托孟光。
【读庄子】
去国辞家谪异方,
中心自怪少忧伤。
为寻庄子知归处,
一宵光景潜相忆,
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
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
不解多情先寄诗。
【江南春】
青门柳枝软无力,
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前酒薄醉易醒,
满眼春愁消不得。
【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
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
循墙绕柱觅君诗。
【浪淘沙】
白浪茫茫与海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两家随分斗金钿。
留君到晓无他意,
图向君前作少年。
从龙潭寺至少林寺题赠同游者】
山屐田衣六七贤,
搴芳蹋翠弄潺湲。
九龙潭月落杯酒,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2.8《杜牧诗三首》备课素材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2.8《杜牧诗三首》备课素材

2.8 杜牧诗三首备课素材一、作者介绍:杜牧 (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

唐文宗大和进士,又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为弘文馆校书郎,入江西观察使幕和淮南节度使幕,后入朝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曾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地刺史,后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

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杜牧诗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风流华美,气势豪宕而情韵缠绵,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之中。

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

不务奇丽,不涉习俗。

不今不古,处于中间” (《献诗启》)。

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

二、课文简介(一)早雁1.写作背景简介: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诗人当时在黄州刺史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命运充满关切。

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称此时南飞的大雁为“早雁”,此处用为象征手法。

2.基本解读:这首诗借写早雁,表达自己对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的关切,暗含了对统治者的不满。

(主旨)早雁【原诗】【解析】hslx3y3h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首联“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想象雁遭射击四散哀鸣的情景。

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常借秋天狩猎之机,乘中原地区军民并无防范情况时突然袭击,其罪魁祸首当然是其贵族统治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者。

“云外惊飞”,点明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束之时,却因战乱不得不极力高飞以避祸,一“哀”字,写出了大雁群飞无序之状和叫声凄惨。

颔联“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想象雁失群后南飞途中情形。

当大雁飞过长安上空时,景象凄凉,令人心碎:在清凉的月色下,汉宫中当年汉武帝所建承露盘上的仙掌孤单地高高耸立,形单影只;当年陈皇后幽居的长门冷宫里,灯光黯淡,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陆续传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艰苦的童年时期(812—827,16岁前)。李商隐出 生于一个破落贵族和低级官僚的家庭,父李嗣做过获 嘉(河南新乡)县令,商隐即生于任所。3岁,父罢职 到江南绍兴、镇江做幕僚。10岁时父亲去世,离开江 南,在荥阳待了两年,后迁洛阳。12-17岁前,一面读 书,一面作短工零活(抄写)。“四海无可归之地, 九族无可倚之亲。------生人穷困,闻见所无。” (〈与裴氏姊书〉)。对没落贵族的嗟叹,对死去亲 人的缅忆,对穷困生活的感伤,形成极度抑郁的精神 状态,这对一个少年是残酷的,难以承受的,也影响 了其心理形成,这与日后的仕途坎坷汇合,不仅成为 李商隐晚年虔心向佛的伏根,也是他诗歌多感伤成分 的现实基础。
外调弘农(河南灵宝)尉。不久,与上司发生冲突, 请长假返京。此后,人事浮沉,在各种小官上变化, 却从未官及七品。
• 4、天涯漂泊的幕府生涯时期(847—858)。847年, 商隐入桂州刺史郑亚幕府,848年,就徐州幕,851年 妻王氏病逝。852年,入梓州刺史幕。这一时期,诗人 身心少有舒散,妻去世后,虔心佛教。
• 2、十年应举期(828应举—837登第)。遇到了一个影 响商隐一生的重要人物令狐楚。令狐楚,文宗时朝廷 元老,骈文甚至与韩文、杜诗并称。其任天平军节度 使时辟年仅18岁的商隐为巡官,从学习到生活无微不 至地关心,传授作文技巧,每去京城应考,“岁给资 装”,每有宴会,必带商隐参加,备加揄扬,“人誉 公怜,人僭公骂。”令狐楚去世,商隐痛不欲生: “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撰彭阳公志文毕 有感〉)。商隐登第,有令狐 托主考官高楷的功劳,
涯的女子的思念。全诗围绕着“梦”来抒写 “远别”之情,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从梦醒 时的情景写起,而后将梦中和梦后、实境与幻 觉糅合在一起,最后方点明由于蓬山的阻隔才 导致了远别之恨。
安定城楼
•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 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 竟未休 。
• 李商隐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但 生活环境与思想极不相同。以都写过的
“夕阳”意象为例。李白“江城如画里, 山晚望晴空”(《宣州谢脁楼》),盛
唐的恢弘气度;李贺“白景归西山,碧
华上迢迢”,日落西山,昏暗中还有碧 色,中唐特点;李商隐“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唐祚将沦”,百感苍 茫——唐王朝崩溃前夕的写照。
• 无题诗是李商隐别具一格的创造,作品大多以 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缈,情思宛转, 辞藻精丽,声调和美,读来令人回肠荡气。这 些作品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也没有统一的构思 贯穿起来,而是诗人生活中随时触发的各种感 受与兴会的点滴结晶。尽管内容各别,大都属 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难以立题概 括的情况,因此统名之为“无题”。
•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古典艺术的瑰宝,那些托意 在有无之间的,所集中抒写的悲剧性爱情相思, 那种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彷徨交 织一起的矛盾心情,极富感染力,令人肝肠百 转,其伤感意绪又与整个时代心理息息相通, 启人思索。借艺术形象的整体托寓较为概括、 抽象的感情内容的写法,是无题诗的特点,也 是李商隐对传统比兴寄托手法的发展。正因如 此,无题诗艺术精美绝伦,深情绵邈,典丽精 工,特别富有含蓄美、朦胧美。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颈联是实境与幻觉 的交融,通过对室内氛 围的细致刻画,用往昔 爱情生活的美好来反衬 如今室空人散的孤寂与 落寞。就这样,抒情主 人公逐渐清醒过来。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尾联用汉武帝寻仙不遇之事,点明天涯阻 隔、相见实难,令人回味无穷。
李商隐这首无题七律写一位男子对远隔天
• 诗人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生命中不 能承受之重”,这种身世经历对其思想 和创作无疑产生了深刻影响。“中路因 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有 感》)其艺术创造为悲剧气氛所笼罩, 而这又典型地体现在其爱情诗,尤其是 无题诗中。
清代刻本《樊南文集补编》
二、李商隐的无题诗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 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 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 隔蓬山一万重 !
但实际上仍是令狐楚的面子。与令狐的关系,在日后 又成为商隐一个沉重的心理重压。
• 3、长安为中心的求仕活动时期(838—847)。 商隐中进士不久,便到泾原(甘肃泾州)节度 使王茂元幕下做幕僚,娶王小女为妻,从此陷 入牛李党争的旋涡。
• 牛党:牛僧儒(重科第)——令狐楚父子
• 李党:李德裕(重门第)——王茂元。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
诗首二句诗人登楼即景,即景生情,胸中 有无限感慨。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
三、四句以贾谊献策不被采 纳与王粲避乱荆州依附他人这两 位古人的遭遇自比,十分贴切自 然。虽然李商隐仕途受挫,但这 丝毫不减他的豪情壮志。
第八节 李商隐与杜牧
一、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唐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二十五岁进士及 第。后来因为他触犯了朋党之争,一直遭排挤, 只当过幕僚等,潦倒一生。他的诗深于寄托, 工于比兴,用典工巧,表现婉曲,意境含蓄, 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诗歌、词、 戏曲等创作样式有很大的影响。
•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首联凌空而起,似感突兀,下句则直接写景, 突出诗人忽然梦醒后的孤寂、惆怅的感受,而 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颔联用细节描写表现出诗人 梦醒后刻骨的相思之情。因为远 别,故只在梦境中欢聚,而美梦 惊醒后则是更深的思念。强烈的 思念促使抒情主人公不等墨磨浓 就奋笔疾书。
• 中进士后,要由吏部“释褐”考试合格才能放 官,由于牛党排挤,尽汀洲。 •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登楼。 •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 • 839年,终于考试入选,授秘书省校书郎,但再遭打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