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如何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效学习的方法与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现就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笔者浅谈一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在高中教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滕王阁序》《阿房宫赋》、唐诗、宋词、元曲、《荷塘月色》《再别康桥》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
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
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
会不大增呢?
二、声形并茂,冲击感官
多媒体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显示出来的高超的技术特性,是传
统的教育教学工作无法比拟的,这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学生可以从网上随时随意浏览与下载自己需要的知识。
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教学者在课前为学生更便捷的获得知识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这方面的主要任务就是制作课堂、文本所需的教学课件。
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我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制的教学课件,将其置于网络环境之下,学生便可随时浏览课件内容,根据课件中的文字、图片、录像资料来了解作品《红楼梦》中相关的背景知识。
学生在网上的课件中观看了电视剧《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断,阅读了精选的脂评本《红楼梦》,开拓了阅读的视野,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在线收听了一首首动人的插曲,而且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去欣赏歌词,从中把握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所有的这些声、色,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他们开始关注作品人物的命运,对作品本身而不仅是课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设身处地的去理解林黛玉的遭遇,努力去捕捉林黛玉的这一段心路历程,于是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分析也就迎刃而解了。
借助信息手段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缩短了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时代差距,以最新鲜的画面和最生动的感官冲击,直观形象的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
三、巧设课件,自主探究
兴趣具备了,并不意味着整个教学都可一帆风顺,其实在很多作品中或多或少的存在难点,而这往往需要教师费些心思来化解难点,变难为易,化繁为简,有时,信息技术手段可助一臂之力,引领出一条新的教学思路。
因为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
养,重视情感的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如讲教杜甫诗歌时,我就利用了多媒体和网络。
在讲课前做了个关于杜甫生平和思想的课件,通过音乐和画面让学生像看电视一样从感观上的听、看来感受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的思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再通过画面想象: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会是如何呢?在回答问题前,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引导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之后,经过讨论,整理资料,然后对照作品,通过理性分析,更深刻地领会杜甫诗歌的思想风格。
这样由感性到理性,一方面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感悟和熏陶,并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对杜甫这一诗人和他的作品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搜集材料、分析资料的实践能力,也实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老师在教学中“导”的地位。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