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设计概述

合集下载

徽式建筑的结构与设计特点

徽式建筑的结构与设计特点

徽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风格,它以独特的设计和结构特点著称。

在建筑设计上,徽式建筑展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布局:徽式建筑通常以整体布局的形式出现,房屋和院落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一种独特
的空间结构。

在平面布局上,徽式建筑追求变化无穷,以规模灵活的布局和自然得体的空间处理见长。

2.材料:徽式建筑主要使用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

其中,砖的使用主要是在
墙体和地面上,而木料则用于构成房屋的框架和屋顶。

3.结构:徽式建筑的结构设计非常精巧,通常以木梁承重,以砖、石砌护墙。

同时,徽式
建筑还注重内部采光,因此窗户的位置和大小设计得十分合理。

4.装饰:徽式建筑的装饰艺术水平非常高,主要体现在砖雕、木雕和石雕等方面。

这些雕
刻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技艺精湛,是徽式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特色:徽式建筑的特色非常鲜明,最著名的就是马头墙。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一个重要
特征,其结构随着屋顶坡度层层叠叠,以坡度长度为几档。

同时,墙顶采用三线排檐砖,覆盖小青瓦,并安装各种苏样座头,如鹊尾、印斗、坐吻等。

总的来说,徽式建筑的设计和结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皖南徽派建筑特点

皖南徽派建筑特点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徽派建筑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的融合
徽派建筑将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 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域文化。
儒家思想与道家观念的体现
徽派建筑注重儒家思想中的礼仪和道家观念中的自然和谐 ,表现在建筑布局、装饰细节等方面。
徽商文化的影响
作为徽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派建筑反映了徽商的商 业传统和审美观念,体现了徽商的精明能干和重义轻利的 精神特质。
徽派建筑的文化传承与保护
传统技艺的传承
徽派建筑具有独特的传统技艺,如雕刻、绘画、砖雕等,这些技艺需要得到传承 和发扬光大。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传承徽派建筑文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立法保护、修 缮维护、教育传承等。
05
现代应用与发展趋势
现代应用领域与案例分析
旅游产业
皖南徽派建筑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旅游产业的重 要资源,如宏村、西递等地的徽派建筑群吸引了大量游客。
起源
皖南徽派建筑起源于唐代,兴盛 于明清时期,是古代徽州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地域分布与文化背景
地域分布
皖南徽派建筑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南 部地区,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宣城 市等地的古村落和城镇。
文化背景
皖南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体现了古代徽州地区的地理、 历史、文化和民俗特点。
历史发展与演变
03
结构特点与技术应用
木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木材选择与处理
皖南徽派建筑主要使用本地耐久 性好的木材,如杉木、松木等, 经过干燥和防腐处理,确保木材
的耐久性和防虫性。
梁柱结构
木结构体系中,采用梁柱结构,利 用斗拱、雀替等构件进行连接和支 撑,形成稳定且具有美感的建筑结 构。

徽派建筑设计说明

徽派建筑设计说明

徽派建筑设计说明第一篇:徽派建筑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及设计依据本设计为成都市新农村住宅设计,风格为徽派民居风格。

设计依据为四川省成都市《新农村住宅方案设计条件》及要求。

二.设计选址及民居特点该设计拟建造地点为四川成都郫县犀蒲地区。

该地区为丘陵地带,属于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5.5度,极端最高温度为37.3度,冬季最冷月温度为5.9度,极端最低温度为-6.7度,室内相对湿度最热月为平均85%,最冷月为平均为80%,冬季日照率为21%,全年主导风向为NNE,夏季主导风向为NNE,冬季主导风向为NNE。

这两年,徽派民居渐渐进入四川,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四川人广泛接受。

先后出现了成都市的“清华坊”,青城山的“假日青城”都充分说明了徽派建筑能在四川地区发扬光大。

此外,四川与安徽,江苏处于同一纬度上,有着相近的气候,同属夏热冬冷地区,因此保温和通风同样重要。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生活方式并由此产生的空间格局与四川民居存在类似,其建筑形态上都讲究前院、后院,宅前屋后有水流经。

三.设计思想本着既有利于节约土地、保护耕地,又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满足城乡建设发展用地需求的原则,面积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备,推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

尊重当地民居的生活习俗与精神观念,保留现存民居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并根据新的要求对其余部分实行不同程度的变更(从设备和材料的更新到空间的重新组织)。

以当地民居为根基,充分吸取传统民居的优点。

借鉴当地民居的传统文化,吸取外来的精华。

在总体布局上建筑充分考虑地形的因素,考虑到邻里交往,而设计了中心围合交流、休闲区,建筑彼邻而建,户户相连,建筑前后错落成丰富的视觉景观。

在平面功能的布置上以人为本,平面布局设计合理,有较大的起居、炊事、卫生、贮存空间和合理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空间,通过对民居内部形态的更新实现对民居与建筑文化延续。

底层为生产经营空间直接对外,居住与工作完全分开。

在尺度上也考虑到作为车库的可能。

徽派建筑设计理念

徽派建筑设计理念

徽派建筑设计理念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类型,它起源于明朝、发展于清朝,主要分布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和江苏省北部地区。

徽州建筑的特点是使用黄土、石灰和木材等本地材料,以拱、廊、亭为主要形式,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徽派建筑设计理念。

一、功能性设计徽派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在设计上体现了“一进、二院、三楼、四合院”的布局。

由“一进”可进入庭院,“二院”为内院,每个院落都设置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客厅、卧室、书房等。

而“三楼”则是徽州建筑特有的三层建筑结构,分为主楼、厢房和楼阁,每个层次都有独特的功能。

“四合院”是指四个院落组成的封闭式空间,也是家庭的起居之所,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活动。

二、对称性设计徽派建筑注重对称性和平衡感,在设计时特别注意窗户、门窗和屋顶的对称性,以及整体建筑的比例和谐。

在徽派建筑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对称设计,比如门、窗、飞檐、斗拱、梁架、柱子等,这些设计都是为了增强建筑的整体稳定感和美观感。

三、装饰性设计徽派建筑的装饰性设计非常丰富,包括木雕、砖雕、石雕、泥塑等多种工艺,也有彩绘和壁画,这些装饰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特点。

在徽派建筑中,人物、花鸟、山水等图案经常被用来装饰建筑物的门框、窗框、墙面、梁柱等处,使整个建筑更具有艺术美感。

四、环保节能设计徽派建筑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环保和节能的问题,采用的材料多为当地自然资源所产生的,比如石灰、黄土和木材等,在施工时也注重节约水、用电等方面。

徽派建筑的墙体厚度一般达到50厘米以上,可以保证房屋内温度的稳定性,使得徽派建筑在冬暖夏凉和防水防潮等方面表现优秀。

以上就是徽派建筑设计理念的介绍,这种古老而美丽的建筑风格,在现代仍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空间,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建筑文化的瑰宝。

徽派建筑的历史可上溯至唐朝,但徽派建筑在明朝时逐渐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明朝时期,安徽地区出现了大批商人,这些商人返乡建筑自己的家园,从而形成了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新做法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新做法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新做法引言徽派建筑,也称徽州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式。

它发源于中国安徽省的徽州地区,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徽派建筑以其典雅、精致的特点而闻名,其设计和施工工艺堪称独特。

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设计理念的改变,徽派建筑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探讨其新做法。

一、徽派建筑特点1.独特的木构结构:徽派建筑以其复杂的木构结构而闻名,其构造形式独特,使用的木材以松木为主。

徽派建筑采用榫卯结构,将木材连接成稳定的整体,形成坚固的建筑体系。

2.精美的彩画装饰:徽派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使用彩画进行装饰。

彩画在徽派建筑中既起到装饰作用,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徽派建筑的彩画通常采用鲜艳的颜色,绘制各种动植物和神话故事,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

3.严谨而富有组织的布局:徽派建筑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美感。

徽派建筑一般采用方形或矩形布局,大门位置通常设在正中间,左右对称。

建筑内部按照固定的规律设置房间,每个房间都有明确的用途,如起居室、卧室和堂厅等。

4.适合山区的建筑形式:徽派建筑多出现在山区,因此其建筑形式具有适应山区环境的特点。

房屋的屋顶有较大的倾斜度,可以有效排水和抵御雨雪侵袭。

同时,徽派建筑的墙壁较厚,能够保温和隔热,适应山区的气候条件。

二、徽派建筑的新做法1.现代材料的运用: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徽派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创新。

如在木材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松木,还引入了其他易于加工和使用的木材,如竹木复合材料。

此外,还可以使用其他现代材料,如钢材和玻璃等,来构建徽派建筑的某些部分,增强其耐久性和实用性。

2.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节能的关注增加,徽派建筑在设计上也进行了一些改变。

在建筑外墙的保温层选择上,可以采用环保的材料,如岩棉和玻璃棉,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此外,还可以在建筑的设计中增加太阳能利用和雨水收集系统,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徽派建筑》课件

《徽派建筑》课件

历史背景
总结词
徽派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详细描述
在历史上,徽派建筑的发展与徽商的崛起密切相关。徽商在经商致富后,纷纷回到家乡投资兴业,其中一项重要 的投资就是建筑。他们将自己在经商过程中所见的新的建筑理念、技术和材料带回家乡,与当地的传统建筑技术 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徽派建筑风格。
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徽派建筑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建 筑领域,还涉及到文化、艺术等 多个领域,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
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徽派建筑的传承与保护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 加速,徽派建筑的传承和保护面
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徽派 建筑的宣传和保护力度,通过制 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好这些
珍贵的文化遗产。
传承徽派建筑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和合作,包括建筑师、历史学家 、文化机构等,共同推动徽派建
筑的传承和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徽派建筑代表作品
宏村与西递
宏村与西递是徽派建筑中最具有代表 性的作品之一,它们是中国传统村落 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古村 落之一。
宏村和西递的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 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宏村和西递的建筑风格独特,以黛瓦 、粉墙、马头墙为基本特征,建筑结 构严谨,布局精巧,每一个细节都体 现了徽派建筑的特色。
《徽派建筑》ppt课件
目 录
• 徽派建筑概述 • 徽派建筑风格 • 徽派建筑元素 • 徽派建筑代表作品 • 徽派建筑的影响与传承
01
徽派建筑概述

徽派建筑介绍

徽派建筑介绍

徽派建筑介绍徽派建筑是指中国古代安徽地区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建筑历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代表了中国民族建筑的瑰宝。

下面将对徽派建筑进行介绍。

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建筑的整体布局和空间结构。

徽派建筑注重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以建筑、庭院和园林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独特的空间。

徽派建筑通常采用四合院的布局形式,即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排列,形成宽敞的院落和通透的空间。

这样的布局既符合中国古代宅院的传统,又体现了徽派建筑独特的空间美学。

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二是讲究精湛的工艺和精细的装饰。

徽派建筑的木构件和砖石结构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注重细节的雕刻和装饰。

徽派建筑的屋顶特别讲究,常常采用坡屋顶,屋檐的翘起和飞檐的设计使建筑更加雄伟壮观。

屋顶的瓦片通常以黑色和绿色为主,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以美感。

徽派建筑的门窗也讲究装饰,常常利用彩绘和雕刻等技法进行装饰,以增加建筑的艺术性。

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三是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思想与儒家文化。

徽派建筑注重形式和功能的相结合,尊重自然,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徽派建筑通常采用天井的设计,以保持室内与室外的联系,营造室内的采光与通风。

徽派建筑也注重建筑与人的关系,强调家庭和谐、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

徽派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精美的传统绘画和对联,体现了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家族的传统。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为人所称道。

徽派建筑的布局和空间结构注重整体感,讲究精湛的工艺和精细的装饰,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思想与儒家文化。

通过欣赏和研究徽派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神和审美特点,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徽派建筑风格特点

徽派建筑风格特点

徽派建筑风格特点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以黄山一带的徽州地区为中心,影响长江流域和华中地区。

徽派建筑结合了汉族传统建筑和地方风俗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它以其独特的造型、细腻的雕刻和讲究的布局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下面将从建筑外观、内部格局和装饰艺术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

一、建筑外观徽派建筑的外观特点鲜明,主要表现在建筑屋顶、墙面和门窗的设计上。

首先,徽派建筑通常采用抬梁式的屋顶形式,屋顶低矮平展,并且靠近屋顶底部有一条向外伸出的飞檐,可以起到雨水避免流入室内的作用。

其次,徽派建筑的墙面多采用花岗岩砌成,这种石材坚硬,能够很好地抵抗外力的冲击,保证了建筑的稳固性。

再次,徽派建筑的门窗多采用木质,横梁、窗框和门扇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内部格局徽派建筑讲究内外相分离的原则,所以内部格局更加注重私密性和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徽派建筑的内部空间划分明确,一般分为前堂、正厅、后堂和厢房等区域。

前堂是一个开放的大厅,常用于接待客人,并且前堂往往布置有精美的雕刻和绘画,彰显主人的家族荣耀。

正厅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很大程度上也是家族团聚和举办活动的场所。

后堂是主人的私人区域,主要用于休息和居住。

厢房则用于其他功能,如存放物品或作为佣人的居住区域。

这样的布局使得徽派建筑内部空间层次分明,功能分区明确。

三、装饰艺术徽派建筑注重细节的雕刻和装饰,讲究舒适、大气、精致的风格。

徽派建筑的雕刻多以龙凤、狮子、花草等纹样为主题。

这些雕刻细腻精美,形象逼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徽派建筑还非常注重色彩的运用,喜欢采用红、黑、白、黄等颜色,这些颜色既丰富了建筑的整体效果,又彰显了徽派文化的特点。

徽派建筑的装饰还包括门窗的涂漆、墙面的壁画等,这些精美的装饰使徽派建筑充满了艺术的氛围。

总结起来,徽派建筑风格的特点在于建筑外观、内部格局和装饰艺术的独特性。

它的建筑外观鲜明、独特,形成了独特的徽派特色。

安徽徽派建筑

安徽徽派建筑

安徽徽派建筑安徽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的一个独特分支,以安徽省为中心发展起来。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徽派建筑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代表性建筑等方面进行介绍。

徽派建筑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明清两代,兴盛于清代。

徽派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入了安徽的地域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名称中的“徽”指的是安徽的简称,因此徽派建筑也被称为安徽建筑。

徽派建筑以徽商的兴盛为背景,与徽商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徽派建筑的建筑师多为徽派建筑世家,代代相传,形成了徽派建筑传统的延续。

徽派建筑的特点是“三上加二厅”,即山墙、额枋、础台加上前后两进厅。

徽派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砖砌墙体,外表面涂以黑色油漆,显得庄重古朴。

徽派建筑的屋顶多为歇山式,坡度较大,既有防雨的功能,又能够体现建筑的气势。

而建筑中的山墙、额枋和础台则是徽派建筑最具特色的部分,它们被视为建筑的灵魂,承载着徽派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徽派建筑以前堂高大、后厅宽阔、院落开阔、门面庄严为设计特点。

传统的徽派建筑通常由正院、花厅、后厅、回廊、厢房等部分组成。

正院作为主要起居空间,通常用于办公和接待客人;花厅则是用于举办宴席和娱乐活动的场所;后厅则是家庭成员休息起居的地方。

回廊和厢房则用于起到过渡和辅助的功能。

徽派建筑的装饰常常极为精美,给人以繁华而不失庄重的感觉。

徽派建筑的装饰使用了丰富的图案和雕刻,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云纹、石狮、花鸟、人物等。

这些装饰图案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寓意着吉祥和吉利之意。

徽派建筑的门楼多用石材建造,形制庄重大气,门匾上往往刻有“龙门”二字,象征着进入新的领域和寻求更大发展。

徽派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之一是黄山的宏村。

宏村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村落建筑遗产的珍品。

宏村以其独特的民居建筑,被誉为“中国古代民居博物馆”。

宏村的建筑风格沿袭了徽派建筑的传统,同时融入了周围山水的景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

徽派建筑方案分析

徽派建筑方案分析

徽派建筑方案分析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之一,以徽州地区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徽派建筑方案旨在保留和继承徽派建筑的特点,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首先,徽派建筑方案在建筑布局上注重对称和平衡。

徽派建筑通常采用四合院式的布局,将主要建筑物围绕中心庭院设置,使各个建筑物相互呼应和配合。

同时,徽派建筑的建筑高度和空间比例也是精确计算过的,追求整体的平衡和协调。

其次,徽派建筑方案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徽派建筑通常依山傍水,利用山水资源来增强建筑的景观效果。

在设计方案中,徽派建筑会考虑自然光线的利用和通风的设计,使得室内环境舒适且自然。

此外,徽派建筑方案也借鉴了庭园建筑的手法,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点缀小桥流水等方式来丰富建筑的景观特色。

再次,徽派建筑方案注重装饰和细节。

徽派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法有雕刻、木雕、砖雕等。

这些装饰不仅具有美观的效果,也代表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在徽派建筑方案中,装饰的选择和设计是十分讲究的,不能过于张扬也不能过于简单,要通过装饰来凸显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最后,徽派建筑方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的徽派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徽派建筑方案在设计中会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如门楼、牌坊、木雕等。

通过这些元素的运用,既能体现地方特色,也能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共鸣。

总之,徽派建筑方案在保留传统建筑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对称与平衡、融合自然环境、精致的装饰和传承文化。

这些方面的考量使得徽派建筑方案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又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进一步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卓越之处。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风格,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南部和江苏省北部地区。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著称于世,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徽派建筑的特点1. 精美绝伦的彩画装饰:徽派建筑以其精美绝伦的彩画装饰而著名。

这些装饰图案包括动植物、人物、山水等,色彩鲜艳亮丽,形象逼真生动。

2. 独特的木构结构:徽派建筑采用木构结构,以榫卯连接,不使用一颗钉子。

这种结构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并且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变化。

3. 严谨精细的规划:徽派建筑注重规划和对称性,在设计时非常注重比例和平衡感。

这种规划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有条理和平衡感。

4. 独特的园林设计:徽派建筑的园林设计也非常独特。

园林通常包括花园、池塘、假山和廊桥等,这些元素都被精心设计和布置,以创造出一个非常优美的环境。

二、徽派建筑的代表作品1. 宏村:宏村是徽派建筑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一。

它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境内,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村庄,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古村庄之一”。

宏村拥有众多精美绝伦的徽派建筑,包括府第、民居、祠堂等。

2. 西递:西递是安徽省黟县的一个古代村庄,也是徽派建筑中最具代表性和保存完好的古村庄之一。

西递有大量精美绝伦的徽派建筑和园林,其中最著名的是赵家花园。

3. 南京夫子庙:南京夫子庙也是一处融合了徽派建筑风格的景点。

夫子庙始建于明朝,在清朝时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现在的夫子庙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景点。

三、徽派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徽派建筑进行了大力保护和修缮工作,以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下来。

同时,许多学者也致力于研究和传承徽派建筑的技艺和文化精髓,以确保这些宝贵的知识能够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总之,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和美学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和美学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和美学意义『徽派建筑』,中国古建筑的一颗璀璨明珠,其风格独特、韵味悠长,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工艺美学。

1. 『粉墙黛瓦』:徽派建筑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以洁白如玉的粉墙与深沉稳重的黛瓦为主色调,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寓意着“白壁无瑕”的儒家伦理观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文化追求。

2. 『马头翘角』:徽派建筑屋顶的独特设计——马头墙,高耸翘起,形态优美。

它不仅具有防火、防风、防盗的功能性作用,更富含警示后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象征意义。

3. 『三雕艺术』:木雕、石雕、砖雕并称徽派建筑三绝,细腻繁复、栩栩如生,尽显工匠精神。

它们巧妙地融入建筑之中,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展示了徽州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赋予建筑深厚的人文内涵。

4. 『四水归堂』:徽派民居布局讲究“四水归堂”,即四周房屋围合成天井,雨水从四面八方流入庭院,寓意财源广进,家族繁荣昌盛。

这种布局形式既符合地理环境特点,又体现了古代徽州人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5. 『中轴对称』:徽派建筑遵循严格的中轴对称原则,彰显出庄重、和谐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对秩序、均衡、和谐的崇尚。

6. 『美学意义』: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哲学内涵,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杰出代表。

它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完美结合,通过对自然、人文、伦理的深度挖掘和艺术表达,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卓越智慧和高尚情操,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徽派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态,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符号和生活哲学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中的一抹亮色,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闪耀着永恒的艺术光辉。

徽派建筑设计分析

徽派建筑设计分析

徽派建筑设计分析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的一种独特的分支,以安徽省徽州地区为代表,以其古朴、精致、丰富的木雕和石雕装饰而闻名。

徽派建筑设计融合了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建筑艺术的高度追求和精湛技艺。

以下将从结构、布局和装饰等方面对徽派建筑的设计进行分析。

徽派建筑的设计注重结构的稳固和舒适性。

徽派建筑的主体结构多采用木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

建筑物的地基常常选用混凝土做为地基基础,增加建筑物的稳固性。

墙体则选用土坯墙或者砖木构造,其中土坯墙使用黄土砌筑,对人体有益健康。

屋顶通常采用歇山瓦或者葫芦瓦作为覆盖材料,以抵御雨雪侵袭并保持室内温度。

徽派建筑的布局注重空间的合理分配和功能的实用性。

徽派建筑一般采用“三重天门、四进庭院”的布局形式,因此具有较高的私密性和层次感。

入口处设有门楼和花园,过了门楼便是天井,再进入就是内庭院。

徽派建筑的庭院布局有利于封闭个人和家庭空间,也有利于通风和采光。

室内的布局则注重主次分明,通常以客厅和卧室为中心,便于生活和休息。

徽派建筑的装饰注重细节和精美,以木雕、石雕和瓷砖装饰为主。

徽派建筑的木雕多用于门窗、梁柱和楼梯等位置,形式多样,花纹繁复,代表着主人家的身份和财富。

徽派建筑的石雕则多用于台阶、墙壁和庭院的装饰,通常以龙凤、花鸟和人物雕塑为主题,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此外,徽派建筑的瓷砖装饰也非常重要,常用于墙面和地面的铺装,具有独特的花纹和色彩。

总结来说,徽派建筑的设计具有结构稳固、布局合理和装饰精美的特点。

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还体现了其对生活舒适性的关注。

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对于今天的建筑设计师来说,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学习对象。

徽派建筑文化与设计特点

徽派建筑文化与设计特点

徽派建筑文化与设计特点徽派建筑是指中国安徽省一带明、清时期形成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体系,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名。

徽派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瑰宝。

下面将从建筑形式、结构特点、装饰内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介绍徽派建筑的设计特点。

首先,徽派建筑在形式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徽派建筑强调以四合院为基本形式,通常由一个中心庭院和四个独立的建筑组成。

这种布局形式兼具私密性和环境适应性,将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徽派建筑的建筑群通常由正厅、偏厅和厢房等组成,其中正厅是建筑群的核心,具有最高的地位和最精美的装饰。

其次,在结构上,徽派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悬山木结构和斗拱技术等独特的建筑工艺。

徽派建筑采用悬山木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楼层之间采用装饰性的悬挑结构,使建筑具有独特的形象和风貌。

悬山木结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稳定,能够承受大荷载和抗震,同时也能提供充足的采光和采风。

再次,装饰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徽派建筑的装饰内容丰富多样,尤其在雕刻和画画方面独具特色。

徽派建筑的雕刻通常采用石雕、木雕和砖雕等艺术形式,雕刻内容包括花卉、动物、人物等,以鲜艳的色彩和细致的纹饰展示出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

此外,徽派建筑的壁画和屏风画等也是其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徽派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点。

最后,徽派建筑的设计特点也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

徽派建筑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社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兼具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特点。

徽派建筑注重传统价值观和家族荣誉感,在装饰中融入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福禄寿喜等文化元素。

徽派建筑也成为徽商文化的重要代表,展示了安徽地区独特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底蕴。

总之,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建筑瑰宝。

其形式上强调庭院式布局、结构上采用木结构和悬山木结构、装饰上注重雕刻和画画、文化上以传统价值观和家族荣誉为基础等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和魅力。

徽派建筑大门尺寸图

徽派建筑大门尺寸图

徽派建筑大门尺寸图的细节处理
雕刻细节
徽派建筑大门常常采用木雕、石 雕等工艺进行装饰,尺寸图需要 详细标注出各种雕刻的尺寸和位
置。
色彩搭配
徽派建筑大门的色彩搭配也是其 特点之一,尺寸图需要考虑到不
同色彩的搭配比例和效果。
灯光设计
灯光设计也是徽派建筑大门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尺寸图需要考
虑到灯光的布局和照射范围。
栅门
由木条或铁条编织而成的 门,具有通风和防盗的功 能。
楼门
位于建筑二层或三层,通 常为两扇或四扇,具有装 饰和防盗的功能。
徽派建筑大门的风格
简约风格
以简洁的线条和造型,强 调实用性和功能性。
精致风格
注重细节和装饰,如雕刻 、彩绘等,展现出高雅的 艺术品味。
豪华风格
以繁复的造型和豪华的装 饰为主,展现出富丽堂皇 的氛围。
徽派建筑的文化内涵
文化
徽派建筑体现了徽州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 化等。
内涵
徽派建筑注重和谐、自然、人文等元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 时也体现了徽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02 徽派建筑大门类型与风格
CHAPTER
徽派建筑大门的类型
01
02
03
板门
以厚实的木板作为门扇, 通常为两扇或四扇,具有 厚重、坚固的特点。
徽派建筑大门尺寸图
汇报人:
2023-12-16
目录
CONTENTS
• 徽派建筑概述 • 徽派建筑大门类型与风格 • 徽派建筑大门尺寸图解析 • 徽派建筑大门尺寸图的实践应用 • 徽派建筑大门尺寸图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徽派建筑概述
CHAPTER

写徽派建筑的方案

写徽派建筑的方案

写徽派建筑的方案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风格,以安徽省为代表。

徽派建筑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极富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在徽派建筑的设计方案中,有几个关键的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是屋顶。

徽派建筑的屋顶通常采用四坡式,呈牛背形,有着独特的形态美。

四坡式的屋顶设计具有优秀的排水功能,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积聚,同时还能起到隔热遮阳的作用。

屋顶上往往还会装饰着瓦当、角兽等雕刻精美的石雕,以增添建筑的气势和美感。

其次是建筑的布局。

徽派建筑的布局通常以四合院为主,四周是住房,中间是天井。

天井通常被精心布置,有着精美的花草树木,彰显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四合院的布局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既能保护隐私,又能形成相对安静的居住环境。

此外,徽派建筑的平面设计通常非常注重对称美,借助建筑元素之间的对称和协调来创造出协调和谐的整体效果。

第三是装饰。

徽派建筑的装饰非常丰富多样,充满了华丽和细腻的细节,表现出徽派文化的独特魅力。

建筑立面常见的装饰元素包括雕花、画壁、扇墙、剪黏等,装饰图案通常以植物、动物、人物、神怪为题材,形态各异,寓意深刻。

此外,徽派建筑还以砖雕、木雕、石雕等工艺展现出精湛的手工技艺,为建筑赋予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是材料。

徽派建筑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砖石,这些材料既富有地方特色,又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和可塑性。

木材常用于梁柱、榫卯和地板等建筑构件,砖石则多用于墙体和屋面。

木结构和瓦屋顶的结合,使徽派建筑兼具了木结构建筑的灵动和砖石建筑的稳固,展示了徽派建筑独特的魅力。

综上所述,徽派建筑的设计方案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包括屋顶、建筑布局、装饰和材料等。

这些要素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徽派建筑独有的风格和品味。

徽派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珍视和传承。

徽派建筑介绍

徽派建筑介绍

03 徽派建筑代表作品分析
宏村古村落
宏村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徽派建 筑之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
宏村的建筑风格独特,以黑白两 色为主色调,融合了徽派建筑和
江南水乡的特色。
宏村以水系景观为特色,村落周 围环绕着水塘和溪流,形成了独
特的景观。
西递古村落
西递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另 一个著名的徽派建筑古村落。
文化交流与国际影响
文化交流
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徽派建筑的魅力,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 作。
国际影响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成为 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05 徽派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 的影响与启示
设计理念与手法借鉴
01
简约与自然
徽派建筑注重简约、自然的设计理念,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现
02 徽派建筑风格与元素
建筑风格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布局著称 ,这种风格起筑风格之一。
徽派建筑的布局通常以天井为中心, 注重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考虑风水因 素。
徽派建筑风格以粉墙黛瓦、马头墙、 砖雕、木雕、石雕等为基本元素,整 体色调以黑白灰为主,给人以清新淡 雅之感。
现代应用与发展趋势
旅游开发
将徽派建筑作为旅游资源 进行开发,打造具有地方 特色的旅游景点,促进当 地经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
将徽派建筑元素融入文化 创意产业,开发具有地方 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动文 化产业的发展。
城市更新与改造
在城市更新和改造过程中 ,注重保留和传承徽派建 筑风格,打造具有地方特 色的城市风貌。
特点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马头墙、白 墙黛瓦、天井等为特色,注重建 筑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强调实用 性和美感。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一、徽派建筑简介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安徽省的黄山市、宣城市等地。

徽派建筑以其平衡和谐的结构、巧妙独特的装饰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详细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二、徽派建筑的特点1.独特的木构结构:徽派建筑以木构为主,采用榫卯结构,使得建筑结构更加坚固稳定。

2.对称平衡的布局:徽派建筑注重对称平衡,通常由前厅、后厅、左右厢房和后花园组成,整体建筑布局呈”品”字形。

3.精美的彩绘装饰:徽派建筑的外立面及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常采用彩绘、雕刻等技法,形成独特的装饰风格。

4.独特的歇山顶:徽派建筑的顶部通常为独特的歇山顶,既凸显了建筑的整体美感,又能更好地抵御风雨侵袭。

5.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徽派建筑吸纳了宋、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徽派风格。

三、代表性建筑介绍1. 宏建徽派建筑宏建徽派建筑位于黄山市,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整座建筑优雅古朴,气势磅礴,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

宏建徽派建筑的主体建筑为三进式,中间为大堂,两侧为厢房。

建筑采用檐下斗拱和削肩飞檐的装饰手法,使得建筑更加精致华丽。

2. 敦煌书局敦煌书局位于宣城市,是一座兼具居住与书籍收藏的徽派建筑。

敦煌书局为三进式布局,主体建筑为大堂,两侧为厢房。

建筑外立面采用红墙、白灰、木构结合的装饰方式,显得庄重典雅。

3. 安徽私塾安徽私塾位于安徽省,是一座以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徽派建筑。

安徽私塾建筑布局独特,主体建筑为三进式,庭院内还有后花园和石桥。

建筑内部设有多个教室,以及用于藏书和研究的阁楼。

4. 徽商大宅徽商大宅是指徽州地区富有的商人家族所居住的豪华建筑。

徽商大宅通常由前堂、中堂和后堂组成,中堂是主要居住区域,前后堂用于接待客人。

徽商大宅注重建筑的宏伟、装饰的精美和布局的合理,是徽派建筑的杰出代表。

四、徽派建筑的文化内涵徽派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技艺和美学追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构型与附属院落相结合: 徽州民居中的院落根据其与建筑之间的位置,可分成:前院、后院、
侧院,以及利用门房两侧做成的耳院、利用中厅山墙两侧以及围墙之间 形成方院等。
从徽州传统民居的村落层面来看,附属院落与天井空间相类似,对 建筑平面与基地关系之间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由于节地原则,附 属院落的平面形态与基地去掉主体构型后的剩余部分有着极高的吻合度, 以得到对基地的最大化利用。附属院落由于其承担的功能相对灵活(往 往作为交通空间或休憩空间),因此其所处位置不同,平面形态和尺寸 也各不相同。
区、 的祁 绩门
溪县 县、 和屯
菜医主 徽 、学要 州 徽、包 文 州徽括 化 建州 : 筑篆 新 。刻 安
、理 徽学 派、 版徽 画州 、朴 徽学 剧、 、新 徽安 州画 刻派 书、 、新 徽安
t
徽州 土地 制度
新 安 理 学
新安 医学
徽州

宗教



徽州 历史 名人
徽州 宗族
徽 剧
徽 商
徽州 文书
背山临水
依山傍水


民居




宗祠


牌坊










徽派建筑细部艺术
徽派建筑单体
徽州村落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单体分为几类:
民居、祠堂、牌坊,被誉为“徽州三绝”。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
界。致富后的徽
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
一项就是对建筑的
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
内聚型村落
离散型村落
徽州古村落总体 布局
徽州古村落与环境相融,并基于环境、巧借环境,构造“枕山、环水、 面屏”的理想格局。 形成了古村落与环境的两种关系:古村落与山脉的关系,古村落与水系 的关系。 古村落与山脉的关系:
以建筑背景的衬托,使山外有山、重峦叠嶂,形成多层次的主体轮 廓线,增加建筑周围环境的深度和距离感。
徽州 教育
新 安 医 学
徽 州 朴 学
徽州 科技
新安 医学
徽州 科技
徽州 戏曲
徽州 村落
徽 商
新 安 画 派
徽州 村落
徽州 民俗
徽州 民俗


徽州建筑
徽州 宗教


徽州 方言
徽州

宗族
徽州

科技


徽州

历史

名人
徽州文 化
黄山炖
新 安 理 学
朱熹








徽 派 版 画
徽 菜
徐春圃 十竹斋书画
串联式主体构型平面
首层功能气泡图··
徽派建筑单体 - 民居
并联式主体构型: 由两个或者多个基本“合院”细胞单元沿以厅堂天井 为纵轴横轴并联组合而成的主体构型。
并联式主体构型平面
首层功能气泡图
徽派建筑单体 - 民居
主体构型与附属构型相结合: 由主体构型为主,附属构型为辅
的结合形式。从功能属性上附属构型 分为有明确使用功能的附属建筑部分 (主要包括厨房,卫生间等)与功能 相对自由的附属院落部分,因此可分 为:主体构型与附属建筑相结合,主 体构型与附属院落相结合两种方式。 主体构型与附属建筑相结·合:
以宏村为例:宗祠前有一片半月形水塘,俗称月沼。祭祖仪式,家族聚会, 婚娶迎嫁,村民交流在这里进行,这里也成 为村落景观最好的地方,高低错落,白墙灰瓦的民居经由远山的映衬在月沼中形 成倒影,犹如水墨山水画一般。
月沼倒影
宏村中心广场空间平面
徽州古村落空间形态
街巷转角交叉口: 街巷常在交叉口、拱门等地方形成一些放大空间,为村民的日常交
三合院平面
首层功能气泡图
徽派建筑单体 - 民居
“H”型型制: “H”型是以厅堂和天井为轴线对称,天井南北向两端布置,厅堂
两侧布置厢房的基本型制。
“H”型平面
首层功能气泡图
徽派建筑单体 - 民居
四合院型制: 四合院型制是以厅堂和天井为轴线对称,功能房间围绕中心天井
布局,厅堂南北向两端布置,天厅堂两侧布置厢房的基本型制。
共交通空间。 其构成了徽州古村落的基本脉络和肌理。
狭窄的巷弄
巷弄空间平面
徽州古村落空间形态
景观节点: 各种牌坊、书院、绣楼、祠堂被巧用为环境的控制点、标志物、构
图中心或观赏点,起到景观节点的作用,具有识别性和观赏性。
绣楼
巷弄空间平面
徽州古村落空间形 态
拱门空间: 拱门空间是街巷独特的空间元素,从属于街巷空间。 宏村街巷内现存拱门21座。从当地老者的访谈中了解到,拱门的形
附属建筑与主体构型之间的组合
关系有:串联、并联、围抱三种形式。 附属建筑的平面更加紧凑并无固定的 平面组织模式,主要依据其主体构型 和基地所形成的“间隙”空间所决定 同时根据功能经济上的需求灵活选择 合适的形态,因此徽州传统民居的附 属建筑空间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
主体构型与附属建筑平面(围抱式)
徽派建筑单体 - 民居
成与宏村人的风水理念(聚“气”)和宗族意识(“血脉相连”)是分不开的。 拱门主要有三种空间作用:A.不同等级、不同归属的,相邻空间的过 渡;B.保持空间界面的连续;C.上述两者作用皆有。
过渡空间
连续界面空间
徽州古村落风水环境意 风象水观念引导下的环境意象:
作为一种思想观念,风水对中国古村落的选址产生了深刻而普遍的影响,是左右 中国古村落格局的最显著的力量。古村落的选址,绝大多数都是依山傍水,或背山面 水,或背山面田,或择水而居。风水学中形容“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为最贵之地。实则就是一个有山势围合形成的有利于藏风纳气的空间,是一个有山、 有水、有田、有土、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并在心目中有神灵护佑的理想空间。 这种以大地山河为视觉图像,以神灵护佑产生安全感、归宿感的理想图像,形成了古 村落特有的环境意象。
祠堂 祠堂华美细部
徽派建筑单体 - 祠堂
宗祠: 宗祠是一个家族的中心。通过开祠致祭和其它家族追远活动,将族民
紧紧地纽结在同一神圣的祖宗牌位之下,形成一个严密的血缘组织。 宗祠一般采三进七(或五)开间构造。分别为一进仪门,二进享堂,
三进寝室。
宗祠
宗祠入口立面
徽派建筑单体 - 祠堂
宗祠: 一进为仪门(楼):由大门和过厅、仪厅组成,大多以重檐歇山式建成“五 凤楼”屋檐如凤凰展翅欲飞、气势恢宏,主要是祭祀时供鼓乐之用。大厅后 是天井,天井较大,中间铺设石板,两边空地种植桂花树等象征家族长青、 兴旺发达。天井两侧建回廊,既能遮雨避阳又可摆酒席供宗族子弟会餐。
独立性。
河岸村落粼粼的倒影
村落沿河岸具有开阔的视野
徽州古村落空间形态
徽州古村落有多样空间形态:宗祠前广场,街巷转角交叉口,巷弄,景观节点, 拱门空间。宗祠前广场:
徽州古村落以家族宗祠为精神核心和地理中心。宗祠前开辟广场,为村民提 供一个祭祖仪式,家族聚会,婚娶迎嫁,村民交流的开放场所。民居围绕宗祠紧 密布局,形成内聚型村落。
徽 派 建 筑 概 述
主讲教师:胡东胜、张潇、姚佩芳
目录








































徽州古村落总体布局

徽派建筑起源



目 录
徽派建筑总体风格艺 术
徽州文 化
江溪包 徽 西区括 州 婺、: 地 源徽黄 域 县州 山 等区 市 。和 的
黄歙 山县 风、 景黟 区县 ;、 宣休 城宁 地县
前院
侧院
侧院
主体构型与附属院落平面
主体构型与附属院落立面
徽派建筑单体 - 民居
空间结构关系: 空间结构有三层关系:构成关系、次序关系、连通关系。 构成关系:即构成三合院这一细胞的各空间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三合院这一 基本单元中,主要指厅堂位于三合院正中, 厢房位于厅堂两侧,天井与厅堂相 对。 次序关系:三合院中的各构成空间依等级划分并且在组合时遵从一定的秩序。厅 堂为三合院的核心构成要素空间等级最高,厢房作为主要的使用空间等级次之, 天井及周边的附属交通空间则属于最末等级的空间。三合院单元中最直观的组合 秩序则为对称,这里主要指面宽方向上的对称。 连通关系:指各空间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天井与厅堂连通,厅堂与厢房连通, 其中串联式民居建对筑称轴的穿堂空间是组织交通的核心区域,富于流动性。
最初由民间的祖庙和宫庭的太庙祭祀建
筑发展而来,也称宗祠、家祠、支祠。从徽 州祠堂的演变看,可分三类:
一类是由前辈的住所改建而成; 一类是按朱熹在《家礼》中设计的模式 修建,以供奉和祭祀高祖以下的四代先祖; 一类是在居室之外另行修建的祠堂。在
这类祠堂的中轴线上,从前至后,依次建有 牌坊、大门、享堂和寝堂。
四合院平面
首层功能气泡图
徽派建筑单体 - 民居
民居构成的组合方式: 民居构成的组合方式分为:主体构型、主体构型与附属构型相结合。
主体构型: 主体构型即为三种“合院”细胞单元或由基本细胞单元组合成的合
院。组合的方式主要是串联与并联,细胞之间轴线对接,很少看到交错 对接的情况。 串联式主体构型: 由两个或者多个基本“合院”细胞单元沿以厅堂天 井为轴线串联组合而成的主体构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