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蒹葭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蒹葭》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蒹葭》

四、《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铺陈直叙。 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是人有本事或 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是人的情 感,引起诗人歌唱。
五、《诗经》的思想内容
简单归结为周民族的史诗、 颂歌 、 怨刺诗、婚 恋诗 、农事诗 、 征役诗等。 1、周民族的史诗 《诗经〃大雅》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诞生到周武王灭商的一些传说 和英雄史迹。
不渝。
3.“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表现了空间的转移,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及追寻者的无 奈和惆怅。 4.3章12句, 变动十几个字, 芦苇茂盛的状态, 追寻道路
的曲折漫长, 伊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 追求者的执著、坚定。
(三)感受诗的音乐美 • 音乐美: 节奏、音调、声情 • 韵脚 第一章: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凄、晞、跻、坻; 第三章:已、涘、沚。 • 叠词 苍苍,凄凄,采采…… 重章叠唱,反复咏唱,一唱三叹 , 余音袅袅
3、求爱说
① 近代学者余冠英“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 ② 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 文等均持“恋歌”说。 ③ 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 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 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④ 翻译家许渊冲就将这首诗译成a love song, 伊人是the lover。
《诗经》是为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根据地域和音乐 性质的不同,分风、雅、颂三大类。 “风”,音乐曲调,“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 特色的乐歌,共160篇。 “雅”,朝廷正乐,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为 《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为朝会宴享 之作;《小雅》74篇,多为个人抒情之作。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周颂》、 《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大学语文蒹葭课后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蒹葭课后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蒹葭课后题及答案1.以景起兴,借景抒情。

以景起兴,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诗中所写的“兼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

对于心中思慕的“伊人”,主人公知其地,而莫定其所。

他就不断克服艰难险阻,希望与“伊人”一遇。

诗的每一章开头都用“兼葭”起兴,引出对“伊人”的追寻,用清秋萧瑟的景象来烘托主人公空虚和调怅的感情。

2.重章叠句,回环往复。

本诗所采用的重章叠句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有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而且有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白露之“为霜”、“未晞”、“未已”,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追寻时间的延伸:“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滨”,体现了空间的移动,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虽然只用了几个字来表现,但其间的微妙变化和幽深意蕴却十分耐人寻味。

3、词汇丰富,富于变化。

描绘兼葭的繁茂,三章分别用“苍苍”、“凄凄”“采采”三个同义的叠词,表现道路的艰难。

分别用“长”、“跻”、“右”,描述道路的遥远、陡峻、迁曲,表现“伊人”的可望不可即。

分别用“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淡”以及“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等句子,显示“伊人”位置的移动。

在重复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重复。

4.意境朦胧,含蕴不尽。

《兼葭》主旨含蓄,意境朦胧。

“伊人”飘忽不定,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

其实,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它就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怅惘,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等心灵的回响,也就都可以从《兼霞》朦胧的意境中得到感应。

2.练习1.有人认为《兼霞》“是一首怀念情人的诗,诗中的情人望之而不可即,求之而不可得。

”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我们认为《兼霞》是一首怀人的诗。

将此诗简单地理解为“怀念情人”的诗,失之主观偏颇。

至于所怀何人,因年代久远而不可考,但从诗人所流露的情绪来看,全诗只有敬慕之意,只有渴望愿见之思,而无儿女之私。

蒹葭原文及注释赏析

蒹葭原文及注释赏析

蒹葭原文及注释赏析《蒹葭》是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原文及注释的赏析。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注释:蒹葭,指芦苇。

蒹葭苍苍,形容芦苇郁郁葱葱的样子。

白露为霜,白露是秋天的一种气候现象,而霜则是更加寒冷的冷气所产生的。

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指的是诗人思念的对象,水一方则是指对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顺着水流而上。

道阻且长,指的是前路的困难和曲折。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逆着水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指的是在水中央来回游动。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萋萋,形容芦苇的茂盛。

白露未晞,指的是白露还没有被太阳晒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水之湄,指的是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道阻且跻,指的是前路的困难和险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水中坻,指的是水中的小岛。

赏析:《蒹葭》以其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伊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诗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时间的流逝,暗示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伊人之间的隔阂和无法相聚的遗憾。

接着诗中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前路的困难和曲折,以及对伊人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无奈,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命运和国家兴亡的关切之情。

《蒹葭》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情感和命运的思考,都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

大学语文蒹葭教案优秀教案

大学语文蒹葭教案优秀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蒹葭》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蒹葭》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分析《蒹葭》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蒹葭》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朗读《蒹葭》,感受诗歌的韵味。

二、分析诗歌内容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蒹葭》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

三、欣赏诗歌艺术特色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蒹葭》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喻、象征、意象等。

2. 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并阐述其表达效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蒹葭》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2.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分享对《蒹葭》这首诗歌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蒹葭》,谁能谈谈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2.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与《蒹葭》风格相近的古典诗词,如《登鹳雀楼》、《江雪》等。

2. 学生阅读推荐诗词,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三、表达与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蒹葭》这首诗歌的审美价值和创作技巧。

2.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蒹葭》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阅读和创作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蒹葭》——大学语文课件

《蒹葭》——大学语文课件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三)关于诗经的编集
献 诗 说
一 、 《 诗 经 》 简 介
“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国语· 周语》)
各诸侯国乐工、太师搜集歌谣献 给中央。
(四)艺术表现手法

一 、 《 诗 经 》 简 介


•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蒹 葭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 关雎》)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朱熹《诗集传》)
(四)艺术表现手法
•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一 、 《 诗 经 》 简 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 芣苢》
(四)艺术表现手法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一 、 《 诗 经 》 简 介
(二)诗经的内容组成

一 、 《 诗 经 》 简 介


风 :民间歌谣。有15国风,160篇。
《周南》《召南》河南汝河和湖北江汉流域 《邶风》《鄘风》《卫风》河北河南部分地区 《王风》河南洛阳一带。 《郑风》《桧风》河南郑州一带, 《魏风》《唐风》山西部分地区。 《秦风》《豳风》陕西一带。 《陈风》河南安徽一带。 《曹风》山东曹县一带。 《齐风》山东大部分地区。

大学语文—高兆杰—蒹葭

大学语文—高兆杰—蒹葭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足迹。 却见仿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萋萋:茂盛
蒹 葭 萋 萋 ,的样子 白 露 未 晞 。•晞:干
顺逆我芦 流流心苇 而而中茂 下上那盛 去去好密
所 在
谓 水
伊 之
人 湄
,•湄:岸边, 。水草交接的地
寻找人又 她她儿繁 ,,,,
溯 洄 从 之 ,方 道 阻 且 跻 。•跻:高 溯游从之,
仿道伫晶 佛路立莹 就崎在露 在岖那水 水难河还
(五)反映社会黑暗腐朽的政治讽刺诗篇。 《民劳》《桑柔》
(六)古老的祭歌与颂扬祖先创业功绩的史 诗。《生民》、《公刘》、《绵》
《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 (三)复迭(重章叠唱)是诗三百章法上的一个显 著特点。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 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所 谓 伊 人 , •溯洄:逆流而
在 水 一 方 。 上 洄:上水,
溯 洄 从 之 , 逆流
道阻 且 长 。 •从:追寻
溯 游 从 之 , •阻:艰险
宛 在 水 中 央 。•下溯 游:顺流而
•宛:好像、仿 佛
顺逆我芦 流流心苇 而而中密 下上那密 去去好又 寻找人苍 她她儿苍 ,,,, 仿道伫晶 佛路立莹 就险在露 在阻那水 水又河结 中太水成 央长旁霜 。。。。
《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真实地反映
了殷周时代的社会风貌。

(一)反映劳动和生产的诗篇。《芣苡》《七月》

(二)反对剥削和压迫的诗篇。《伐檀》《硕鼠》

大学语文蒹葭教案模板

大学语文蒹葭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蒹葭》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 掌握《蒹葭》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 了解《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及《蒹葭》中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赏析古典诗词的能力。

-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分析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兴趣。

3.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蒹葭》所表达的深情与美感。

-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蒹葭》中“伊人”的多重含义。

- 掌握《蒹葭》中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2. 难点:- 深入理解《蒹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 结合《诗经》的时代背景,分析《蒹葭》的社会文化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背景音乐:选用《诗经》相关的古琴曲,如《关雎》等,营造古典氛围。

2. 导入语:简要介绍《诗经》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出《蒹葭》这首诗歌。

(二)诗歌阅读与讲解1. 生僻字词讲解:结合注释,讲解《蒹葭》中的生僻字词,如“蒹葭”、“伊人”等。

2. 诗歌朗读:引导学生齐读《蒹葭》,注意节奏和韵律。

3. 诗歌分析:- 分析《蒹葭》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分析《蒹葭》中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 探讨“伊人”的多重含义及其象征意义。

(三)课堂讨论1. 主题探讨:讨论《蒹葭》的主题,如爱情、乡愁、人生哲理等。

2. 艺术手法分析:分析《蒹葭》中运用到的艺术手法,如象征、对比、意象等。

3. 社会文化意义:结合《诗经》的时代背景,探讨《蒹葭》的社会文化意义。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总结《蒹葭》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2. 拓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诗经》选读、相关学术论文等。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蒹葭》。

2. 撰写一篇关于《蒹葭》的读后感。

3. 搜集相关资料,研究《诗经》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意义。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以《蒹葭》这首诗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经》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第一课(王步高老师版本)

大学语文第一课(王步高老师版本)

精选课件
21
《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精选课件
22
四、婚恋诗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 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 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 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 之。
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 以颂美或者讽刺
精选课件
10
采诗说
• 周代设采诗官到民间采诗,以了解 民情。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 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精选课件
11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 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 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周南·关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 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精选王课件风·采葛》
23
五、农事诗《七月》
六、征役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1.《诗经》本名《诗》,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 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 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 称《诗经》。
诗经“六义”:
• “《诗》文宏奥,包韫六义。”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
• 指风、雅、颂、赋、比、兴。
精选课件

自考《大学语文》讲义——蒹葭

自考《大学语文》讲义——蒹葭

自考《大学语文》讲义——蒹葭一、作家作品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有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305篇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二、中心思想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

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

我们是把这首诗看作爱情诗,描写一位青年在怀念她的情人,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真诚的向往,执著的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三、课文串讲第一段: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翻译: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顺流寻找她,仿佛走在水中间。

头两句使借景起兴,表面描写的是蒹葭,实是在描写主人公对情人的追求与情感。

三四句点题,描写主人公深切思念,隔河相望,追寻伊人。

《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

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

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

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伊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

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

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

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

大学语文课件《蒹葭》

大学语文课件《蒹葭》

《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四、婚恋诗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 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 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 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 之。
❖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使毛诗盛行, 鲁、齐、韩三家诗于魏晋后亡佚。现在我们读到的 《诗经》,就是《毛诗》,即汉代毛公讲解和流传 下来的本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 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一、直抒胸臆的特色
❖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dàn )彼两髦, 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 只! ——《鄘风·柏舟》
二、赋、比、兴的手法
赋:铺陈直叙。 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是人有本事或情 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是人的情感, 引起诗人歌唱。
——《生民(一)》
二、颂歌 三、怨刺诗
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 ——《汉书》
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 ——郑玄《诗谱序》
《小雅·正月》
………… 燎之方扬, 宁或灭之。 赫赫宗周, 褒姒灭之。
《邶风·新台》
新台有泚(cǐ),河水瀰 瀰。
燕婉之求,籧(qúchú) 篨不鲜。

蒹葭_大学语文教案

蒹葭_大学语文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蒹葭》这首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掌握《蒹葭》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蒹葭》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分析《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理解《蒹葭》这首诗歌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蒹葭》这首诗歌的作者和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蒹葭》这首诗歌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蒹葭》这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课堂讨论1. 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四、课堂小结1. 总结《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同学们对《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有什么新的认识?二、深入学习1. 分析《蒹葭》这首诗歌的写作手法。

2. 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三、课堂讨论1.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2.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课堂小结1. 总结《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 强调古典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深入阅读《蒹葭》这首诗歌,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

2. 撰写一篇关于《蒹葭》这首诗歌的鉴赏文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有较深入的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有了初步的认识。

大学语文蒹葭原文及译文赏析

大学语文蒹葭原文及译文赏析

大学语文蒹葭原文及译文赏析大学语文中的“蒹葭”原文及译文,展示了一个孩子与大人的对话,抒发了孩子的聪明和大人的智慧,趣味盎然,启迪人心。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译文:蒹葭苍苍,白露成霜。

偶遇她,水边停留。

顺流溯洄,路绵延漫。

悠游水上,她恍若中央。

这首诗通过孩子与大人的对话展现了一个趣味性很强的启示:大人可能会对某些事情已经有了想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

通过对话,孩子将大人引向正确的方向,展现出儿童天资聪颖的本质。

以下是这个对话的解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是描述草丛中的景象,孩子指出这意味着秋天的到来。

(”白露为霜”的意味着“夜间的露水在草上结冰”,这是秋天的前兆。

)显然,孩子明白自然现象比大人更敏感。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句话表达了孩子对远方的向往,探寻未知的想法和热情,完成他的探险计划。

孩子告诉大人,她已经发现一位神秘女子,她的对话语气中透露了对未知探索的渴望和决心。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两句话是描述寻找她的方法。

孩子向大人解释了在水中游玩时如何找到她——溯洄或者溯游。

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在水中央找到她。

孩子的思路非常巧妙,充分表现了她的智慧。

这首诗诗选出的就是孩子的天赋,她不仅对大自然敏感,而且具备说服能力和探险精神,是优秀的天才儿童。

同时,它还启示我们,通过让孩子发挥他们的天赋和向往,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和探索潜力。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努力发掘孩子的才华,赋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同时,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对话和互动,以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思想和年龄越大,这种对话就越少。

我们应该牢记,任何时候都要观察和理解孩子们,以便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根据孩子的潜力、兴趣和需求来设计的,为孩子们创造足够的机会来探索未知的领域,成就自己的梦想。

大学语文 期末复习重点(完整版)

大学语文 期末复习重点(完整版)

一、《蒹葭》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原名诗或诗三百。

《诗经》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

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赋比兴:诗经表现手法。

赋,即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即比喻。

兴,即起兴、发端。

先言他物。

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

3、风雅颂:诗经分成的三部分。

风多为地方民歌。

雅多为王朝正歌,为贵族和士大夫所作。

颂多为宗庙乐歌,用于宗庙祭司。

4、《诗经·秦风·蒹葭》中“兴”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意指芦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溯洄”的含义是逆流而上;“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中“右”的含义是迂回曲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湘夫人》1、在楚辞中,原为战国时楚地的民间祭歌,后经屈原加工而成的是《九歌》2、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作者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

楚辞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3、《湘夫人》选自屈原根据楚国民间巫歌改写的组诗《九歌》,典型地反映了楚辞的“以景现情,寓情于景”风格特色。

《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是湘君,其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种“帝子”指的是湘夫人。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4、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后的一种新诗。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纂,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它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翻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大学语文蒹葭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蒹葭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蒹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蒹葭》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风》的范畴。

B. 《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雅》的范畴。

C. 《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颂》的范畴。

D. 《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赋》的范畴。

答案:A2. 《蒹葭》一诗中“蒹葭苍苍”的下一句是什么?A. 白露为霜B. 所谓伊人C. 在水一方D. 溯洄从之答案:A3. 《蒹葭》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A. 爱情B. 战争C. 劳动D. 政治答案:A4. 《蒹葭》一诗中“溯洄从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道阻且长B. 道阻且右C. 道阻且左D. 道阻且跻答案:A5. 《蒹葭》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屈原B. 李白C. 杜甫D. 无名氏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蒹葭》一诗中“所谓伊人,在________”。

答案:水一方2. 《蒹葭》一诗中“溯游从之,宛在________”。

答案:水中央3. 《蒹葭》一诗中“溯洄从之,道阻且________”。

答案:长4. 《蒹葭》一诗中“溯游从之,道阻且________”。

答案:右5. 《蒹葭》一诗中“溯洄从之,道阻且________”。

答案:跻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蒹葭》一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蒹葭》一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幅秋天清晨,蒹葭(芦苇)丛生,露水凝结成霜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

2. 请简述《蒹葭》一诗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蒹葭》一诗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爱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渴望。

通过“在水一方”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和忧伤。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结合《蒹葭》一诗的内容,分析其艺术特色。

答案:《蒹葭》一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大学语文]蒹葭

[大学语文]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jiān jiā):芦苇。

【简评】“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

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

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

根者,情也。

相思莫不如是。

露之为物,瞬息消亡。

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

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

一理也。

霜者,露所凝也。

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

故曰“未晞”,“未已”。

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

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情所系着,所谓伊人。

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

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

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

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

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

“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

每读到此,不由喜之,叹之,怨之,哭之!【层次结构】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

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大学语文 《蒹葭》共20页PPT

大学语文 《蒹葭》共20页PPT
企慕追寻河对岸的“伊人”。 第三层,(五、六句)分述“在水一方”的一种特定情境:逆
流追寻,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终不可达。 第四层,(七、八句)分述“在水一方”的另一种特定情境:
顺流追寻,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似真而幻,亦终不可 近。
全诗通过总述、分述、逆流、顺流的反复描述,将在水一方、 可望难即的企慕追寻情境展现得十分清晰,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 执著追求精神和追寻不得的空虚惆怅心情也表现得相当充分。
二、以《蒹葭》为例,请谈谈你对诗歌中 存在的“朦胧美”有何看法。
三、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蒹葭》一诗的内容、 情调、情感。
扩展阅读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课堂练习题
1.简述诗歌三章的段落大意。
2.《蒹葭》诗歌第一章是如何体现 意象中诸多经验的。
参考答案:
❖ 第一章: 苍茫茫的一片芦苇,蒙盖着露水变成的
霜。所说的那个人儿,在水的一旁。 逆流而追呢,路途艰险而长远; 顺流而追呢,也就在水的中间碰到了。
参考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苇茂盛,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 芦苇茂盛,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艰难又漫长。 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在水中央。 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在水中央。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芦苇茂盛,白色露水还没蒸发完。所恋的那 芦苇茂盛,白色露水还没蒸发完。 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沚。
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艰难又迂回曲折。 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艰难又迂回曲折。 顺流而下寻找她,仿佛在水中的小洲。 顺流而下寻找她,仿佛在水中的小洲。
河畔的芦苇草长得非常茂盛, 河畔的芦苇草长得非常茂盛,寒夜 里连露水都凝结成霜; 里连露水都凝结成霜;我心中所想念 的那个人啊!她住在河水的那一方。 的那个人啊!她住在河水的那一方。 我想逆流而上去找寻她的踪影, 我想逆流而上去找寻她的踪影,河 中却是布满了石头,而且路又长; 中却是布满了石头,而且路又长;我 想顺流而下去寻觅她的芳踪, 想顺流而下去寻觅她的芳踪,她仿佛 就在那水的中央...。 就在那水的中央...。 河岸边芦苇草长得非常茂密, 河岸边芦苇草长得非常茂密,清晨 的露珠儿还没干;我中心所想念的那 的露珠儿还没干; 个人啊!她伫立在那水草滩。 个人啊!她伫立在那水草滩。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结着愁怨的姑娘。
•本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主人 本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公什么样的感情, 公什么样的感情,你从哪里体会出 来? •本诗的结构上有何特点?你觉得这 本诗的结构上有何特点? 本诗的结构上有何特点 种写法好不好? 种写法好不好?
鉴赏古典诗歌的一种方法 ——情境再现
鉴赏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赋予创造 性的艺术活动。如果说艺术创作是自己的生活 体验借着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等表现出 来的,那么艺术鉴赏就是运用联想将语言、声 音、色彩、线条等等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 似的生活体验。
我想逆流而上去寻找她, 我想逆流而上去寻找她,水路却是 起伏不平小舟难以行进; 起伏不平小舟难以行进;我想顺流而 下去寻访她, 下去寻访她,她仿佛就在那水中的小 陆地上...。 陆地上...。 河畔芦苇草长得颜色很鲜活, 河畔芦苇草长得颜色很鲜活,清晨 的露珠儿颗颗圆; 的露珠儿颗颗圆;我心中所想的那个 人啊!她正在那水边。 人啊!她正在那水边。 我想逆流而上去找她, 我想逆流而上去找她,水路弯弯曲 曲令我行进困难; 曲令我行进困难;我想顺流而下去找 她却犹如伫候在水中沙洲的旁边。 她,她却犹如伫候在水中沙洲的旁边。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坻。
逆流而上去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顺流 逆流而上去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在水中的高地。 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在水中的高地。
——《中国诗歌的艺术研究》 袁行霈
展开想像,再现深秋早晨之景,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并说 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想像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心 理。 想像你心目中的伊人形象。
意境美 含蓄美 朦胧美 音乐美
雨巷
撑着油纸伞,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 句式以四言为主。 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 需要,分别采用赋、 法。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写景抒情 语言优美,韵律和谐。 都富于艺术感染力。对后代文学有很 都富于艺术感染力。 深远的影响。 深远的影响。 铺陈其事”——叙事和抒情 赋:“铺陈其事”——叙事和抒情 比:“以此物比彼物”——比喻和比 以此物比彼物”——比喻和比 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环境描写,渲染烘托气氛 环境描写,
蒹葭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 定。原本只称《诗》,后世才称为 《诗经》。现存305篇,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 大多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 间的作品。
“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歌谣; 160篇 大都是民间歌谣; “雅”共105篇,又分“大雅”“小雅” 105篇 又分“大雅”“小雅” ”“小雅 “颂”共40篇,主要是祭祀用的乐歌 40篇 它们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它们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 于周人的建国经过、周初的经济制度和生产 于周人的建国经过、 情况,某些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 情况,某些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都有直接 或间接的反映;对于人民所遭受的痛苦、 或间接的反映;对于人民所遭受的痛苦、西 周后期以及春秋的政治混乱局面、 周后期以及春秋的政治混乱局面、统治者的 残暴和丑恶行为,尤有深刻的揭露。 残暴和丑恶行为,尤有深刻的揭露。
蒹葭(jiān jiā):芦苇。 蒹葭 :芦苇。 苍苍:茂盛深色状。 苍苍:茂盛深色状。 伊人:那人。 伊人:那人。 旁一方,即一旁。 方:旁一方,即一旁。 溯洄:逆流向上。 溯洄:逆流向上。 追寻,探求。 从:追寻,探求。 险阻;崎岖 崎岖。 阻:险阻 崎岖。 溯游:顺流而下。 溯游:顺流而下。 好像、仿佛。 宛:好像、仿佛。 凄凄:同萋萋,茂盛状。 凄凄:同萋萋,茂盛状。 晞:干。 水草交接处,即岸边。 湄:水草交接处,即岸边。 跻(jí):高起、登上高处。 :高起、登上高处。 坻(chí):水中小沙洲。 :水中小沙洲。 采采:众多的样子。 停止。 采采:众多的样子。 已:停止。 涘(sì):水边。 :水边。 向右转,道路弯曲。 右:向右转,道路弯曲。 沚(zhǐ): 水中小沙滩, 比坻稍大些。 : 水中小沙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