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功养生的保健操
扶阳五式

“扶阳五式”简介扶阳五式又名扶阳操。
扶阳,即扶助人体阳气,使人体阳气充足、身体健康;五式,即本套操包含有五个动作:站桩、抱球、和合、归真、打圈。
“扶阳五式”由北京岐黄医易养生学院及三阳开泰养生法科研组共同创编而成,与少林真传金刚桩内功有异曲同工之妙,形似而神不同,其神意在强身健体、扶阳固本,有益精、补气、提神之效。
此套动作在不动中修炼内脏气息、锻炼和增长劲力,使周身气血通畅,即所谓“动静结合”、“静中求动”、“动则生阳”,以求能气贯丹田,使人强若不倒之翁。
只要用心修练,即可令丹田聚气成团、阳气充盈、身体康健。
扶阳五式能够打通人体大、小周天,畅通淤阻的经脉,从而产生超常的抗病防病能力。
长久修炼此法,可使人体混元之气内敛,真阳固守,渐渐会变得语音洪亮,浑身有力,底气内蕴,胆气充足,落落大方,这些都是体内阳气渐充的结果。
只要经过每天不断地循序渐进,长年累月的坚持,自可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
第一式:站桩动作要领:身体直立,两手自然扶住腰部的肾腧穴。
沉肩挺胸,闭目自然呼吸。
舌顶上鄂口微闭,下颌微收。
左脚缓慢抬起,向左侧迈一步,与肩同宽,两脚间自然呈内八字,两膝微屈,同时汇集意念至头顶百会穴。
静站10分钟。
作用:1、解决现代人普遍阳虚的现象。
通过修炼此式,可自查身体阳气的衰减情况。
下蹲片刻后感觉身体虚弱、出汗明显、双腿不自觉发颤,则说明阳气虚弱,尤其下焦阳气亏虚。
2、能锻炼腿力。
俗话说:树老根先老,人老腿先衰。
站桩持续操练30天,就能够感到腿部力量明显增强、气血循环畅通。
腿脚无力、骨关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需加强修炼此式。
第二式:抱球动作要领:承接上式,两手缓缓上提抱于胸前,两手距离胸30厘米,手指似弯非弯、似夹非夹,劳宫穴相对呈抱球状,两手相距5厘米为宜。
身躯正直,做到松而不软、紧而不僵。
静站5分钟。
作用:此动作不动中有大动,全身的力量和气流汇集在两掌之间的“劳宫穴”,劳宫穴是通心脏的重要穴位,同时气血集中手掌,能起到对心脏按摩的作用。
立冬冬季养生的传统中医经络与气功方法

立冬冬季养生的传统中医经络与气功方法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开始。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立冬时节要注意调养身体、防寒保暖,以保持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传统中医经络与气功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立冬冬季养生。
一、经络养生方法1.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一种通过按压人体特定穴位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立冬时节,可以按摩涌泉穴和四白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按摩涌泉穴可以补充肾气,增强机体免疫力。
四白穴位于手背远端指关节旁,按摩四白穴可以调理肺气,增强呼吸系统功能。
2. 经络保健操经络保健操是一种通过特定动作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方式。
立冬时节适合进行养肺经、肾经和胃经的保健操。
养肺经的操可包括深呼吸、拍打胸部等动作;养肾经的操可包括蹲起、捧睾、鹤膝、踩气等动作;养胃经的操可包括腹式呼吸、腹部按摩等动作。
这些动作有助于经络畅通,提高气血运行效率。
二、气功养生方法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气功,通过慢慢、柔和的运动来调理气血,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
立冬时节,可以练习一些太极拳的基础动作,如起势、云手、运转、收势等。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舒展,有助于舒缓筋骨,放松身心。
2. 八段锦八段锦是另一种热门的中国传统气功,其动作优美、简单易学。
立冬时节,可以练习八段锦的动作,如两手抱球、左右开弓、倒挂金钩等。
八段锦的动作能够调理气机,增强体内能量的运行。
三、饮食调养方法1. 增加热量摄入在冬季,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热量来保持体温,因此饮食中应适当增加热量摄入。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材,如姜、葱、蒜、红枣、核桃等,经常食用有助于保暖驱寒。
2. 多喝温热饮品多喝温热的饮品可以帮助提升身体的温度,增强体内阳气。
可以选择热牛奶、姜汤、蜂蜜水、红枣茶等来保持体内的温暖。
3. 合理配伍食物在冬季养生中,合理搭配食物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谷类和蛋白质的摄入,合理搭配主食、蔬菜和肉类,以确保人体获取充足的营养。
【图解】气功养生基本功,附具体操练方法

【图解】气功养生基本功,附具体操练方法气功锻炼的基本功法,以“气”为开端,以“功”为结果,形式多样,名目繁多,举不胜举。
但万法归宗,任何功法都要从基础功的锻炼开始。
今天我们重点谈谈基础功的具体操练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静功是气功锻炼的基础,主要包括站功、坐功、跪功和卧功四大类型。
各类功法起势和收势均为混沌一体势,又称混沌一体功,简称混沌功,分站功、坐功、跪功和卧功混沌一体势(混沌一体功)四大基本类型。
一、混沌一体站功(一字站功):起势和收势。
混沌一体站功,又称混沌一字站功(|字功),简称一字功(|字功),均以立正势为起势和收势。
一字功(|字功)是气功锻炼起势——行功——收势的基础环节,遵循三调要领进行锻炼。
(一)、姿势(调身)。
立正势起。
两腿合拢,两脚呈立正势,两手在体侧紧贴两腿自然下垂,两臂尽力伸直。
身体正直,正头,展胸,竖脊,昂然屹立。
(二)、呼吸(调息)。
调匀呼吸,吸气6——9秒,吸气时全身尽力绷直,屏息3——6秒;呼气6——12秒,呼气时全身放松。
共呼吸6——12口气。
初学者以自然呼吸法为宜,不必刻意强调腹式呼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紧张。
(三)、心意(调心)。
宁神静气,意守丹田,想象天地人上中下一气贯通,全身轻松舒畅的情景。
呼气,天气降,想象一股清气从天而降,氤氲全身。
默念:天气降,天降运气,我是最幸运的人;吸气,地气升,想象一股蒸气从地而升,温暖全身。
默念:地气升,地升福气,我是最幸福的人;和气,想象天地二气交合于丹田,小腹部温馨舒适。
默念:人气聚,人聚和气,我是最和气的人,我是最健康的人。
二、站功站功主要包括一字站功、大字站功和马步站功三类功法。
除姿势变化外,呼吸(调息)和心意(调心)均同一字站功。
(一)、混沌一字站功。
(二)、大字站功。
一字站功起。
两腿分开,比肩稍宽,两臂从体侧抬起至平肩,掌心向下,呈大字形。
身体正直,正头,展胸,竖脊,昂然屹立。
(三)、马步站功。
1、垂撑势马步桩功。
中医保健操的正确做法

中医保健操的正确做法
中医保健操是一种传统的健身方法,它融合了中医理论和肢体运动,具有调节身体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下面是中医保健操的正确做法:
一、早晨起床,先做5分钟的伸展操,以预热身体。
1.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2.吸气,双臂向前伸直,同时身体向前弯腰,尽量触及脚尖。
3.呼气,还原站立,双手放在腰间。
4.重复以上动作5次。
二、搓揉耳朵,促进血液循环。
1.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搓揉耳朵的轮廓,从上到下,反复搓揉约1分钟。
2.用手指指腹按压耳朵上的穴位,如三焦、肾、膀胱等。
3.用手指轻弹耳垂,放松耳朵肌肉。
三、揉按肚脐,增强消化功能。
1.站立或仰卧,双手重叠放在肚脐上。
2.顺时针方向揉按腹部,促进肠道蠕动。
3.按压中脘、神阙等穴位,加强刺激。
4.重复以上动作约1分钟。
四、敲打十二经脉,促进经络畅通。
1.站立或坐姿,用拳头或掌根敲打身体两侧的经络。
2.从上到下依次敲打胆经、肝经、脾经、胃经等十二经脉。
3.敲打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以不感到疼痛为原则。
4.重复以上动作约1分钟。
五、搓揉膝关节,增加关节灵活性。
1.坐姿或站立,将一只脚放在椅子上。
2.用双手搓揉膝关节,顺时针方向揉动。
3.搓揉时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
4.重复以上动作约1分钟。
中华天元养生气功(上)

中华天元养生气功(上)中华天元养生气功主要强调练功时以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内外相兼,得气快,既强身,又益寿、是一种上乘的功法。
预备势两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陈微屈,小腹内收,提肛缩肾,头顶上悬,两肩放松,全身体重落于两脚之间,两目内视或平视前方、口唇微闭、舌尖轻抵上腭,两手放置体侧,含胸虚腋,两掌心向内,凝精化气,气息相随,沉入丹田。
要诀体松不软,刚柔相兼,气直通达,合之有力,百会上悬,心系丹田,络育真气,力在足下,上通下达(上通三田,下达涌泉) 本功法共分八节,每节前须加练预备势。
第一节顶天立地一、练功、势上接顶备势,两臂及双手自体侧提至胸前,再由外向内领气呈螺旋形运转4次至丹田(如图30),然后将两手臂置于体侧,双手指尖问前,五指分开,掌心下按4次。
再将两手指尖向体外侧做下按动作4次。
最后将两手提至下腹部,以左手内劳宫穴按压在气海穴区(男士);右手掌心按压在左手背,两手交叉。
女士手势与男士相反。
置于小腹部的气海穴后,即为收功。
以下每势的收功方法,可练此势,也可将八势练完后,做此收功方法。
二、意与息练功时全身自我调节放松后,进入练功状态,整个形体运动时,都强调自然呼吸,随意领气。
三、练功作用本势以纵向练功为特点,具有贯通宇宙一人体自然之气。
进而也沟通人体上下经脉,以壮体内真元之气。
最终达到练功锻炼以“天人合一,身心合一,内外合一”的目的。
每日练功2-3次,每次3-6分钟。
第二节天元地导一、练功姿势上接预备势,双手掌心向上经体侧缓缓上抬如同托球,抬至头耳部,翻掌下按,双膝随之下蹲,如同做上下起状。
上托下按等,反复练习8-16次(如图31)。
二、意与息练功时,首先调整形体,放松人静,进人气功状后,整个形体运动,宜自然呼吸,随意领气。
三、练功作用本功势以纵向上下运动为练功特点,具有平衡阴阳,调理三焦之气的作用。
第三节太极合气一、练功姿势上接预备势,以少林马步站立,双手经体侧缓缓提至胸腹部前(约下丹田),做运气开合拉气与收气运动,同时两腿做蹲起运动,反复练习8~16次(如图32)。
中医养生太极八段锦修身养性的八个动作

中医养生太极八段锦修身养性的八个动作太极八段锦是中国传统的养生健身体操之一,它结合了中医理论和太极拳的动作技巧,旨在通过舒缓柔和的动作来调养身心,增强体质。
以下将介绍太极八段锦的八个动作及其功效。
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以挥手托举天地为意象,通过胸腹的扩张与收缩,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
同时,托天理三焦的动作可以缓解肩颈的压力,改善肩周炎等症状。
第二段:两手云门独立开以腰椎为轴心,上下扭转腰背,左右回旋臂肘,这个动作可以消除腰背酸痛,并且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
同时,云门独立开的动作还能刺激经络,调节内分泌,对改善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也有疗效。
第三段:左右搂膝拗步行两膝交替抬起,通过腿腹的活动来刺激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缓解便秘、腹胀等胃肠问题。
此外,左右搂膝拗步行还可以增强下肢力量,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第四段:五禽戏力量劲五禽戏是模仿虎、鹿、熊、猿、鸟等动物的动作健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虎式了。
通过模仿虎的奔跑、跃跃欲试的姿态,五禽戏力量劲可以提高人体的爆发力和灵活性。
这个动作对改善腰腿酸软、关节疼痛等问题有一定的效果。
第五段:退竹推浪手往前摆这个动作以竹子离地的动作为意象,通过身体的前倾来刺激腰背的经络,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退竹推浪手往前摆的动作还可以加强胸肺腔的呼吸功能,减少胸闷气短的症状。
第六段:勾卧野马踏九霄以骑马行走为基础动作,通过膝关节的上下运动,刺激腰、腿、髋部的经络,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这个动作对改善腰腿酸软、关节疼痛等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第七段:双手攀足瑜珈弓这个动作以攀足维持平衡为基本动作,通过这个动作可以伸展腰背,锻炼柔韧性,增强腿部力量。
双手攀足瑜珈弓的动作还可以缓解肩颈的压力,改善颈椎病和头痛等症状。
第八段:两手攀天魁星走这个动作以两手向天高举为主要动作,通过上肢的伸展和躯干的扭转,可以调整气血的循环,增强肺活量。
两手攀天魁星走的动作还可以有效改善肩颈部位僵硬和脊柱前凸的问题。
最实用的保健操-十巧手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
十巧手
第一巧:虎口平击36次。
说明:打击大肠经/合谷穴。
主治:预防及治疗颜面部位的疾病。
如视力模糊、鼻炎、口齿疼痛、头痛及预防感冒。
第二巧:手掌侧击36次。
说明:打击小肠经/后溪穴。
主治:头项强痛、放松颈项肌肉群及预防骨刺、
骨头退化。
第三巧:手腕互击36次。
说明:打击心经及心包络经/大陵穴。
主治:预防及治疗心脏病、胸痛、胸闷、
纾解紧张的情绪。
第四巧:虎口交叉互击36次。
说明:穴位是八邪穴。
主治:预防及治疗末梢循环,如手麻、脚麻等末梢循环
疾病。
第五巧:十指交叉互击36次。
说明:穴位是八邪穴。
主治:预防及治疗末梢循环,如手麻、脚麻等末梢循环
疾病。
第六巧:左拳击右掌心36次。
说明:经络是心经和心包络经/劳合穴。
主治:消除疲劳及提神的作用
第七巧;右拳击左掌心36次。
说明:经络是心经和心包络经/劳合穴。
主治:消除疲劳及提神的作用。
第八巧;手背互相拍击36次。
说明:打击到的是三集经/阳池穴。
主治:调整内脏机能、预防及治疗糖尿病。
第九巧:搓揉双耳36次。
说明:耳垂的穴位很多。
主治:眼点、颜面部及脑部等部位的循环。
第十巧:手掌心互相摩擦6下至微热,
轻盖双眼,眼球左右转6圈,周而复始作6次。
说明:运用气功原理,调整眼晴的经气。
主治:预防近视、老花及视力模糊。
气血养护操

3、通过拍打,平衡调节水液,提高肾脏的排毒代谢能力。
五
固本培元
调理我们的元气,通力三焦。
六
神龙摆尾
可以很好调理颈部,松弛我们的肌肉,从而促进我们的血液循环。
气血养护操
气血养护操,是一种简单易学、效果显著的保健体操,它是以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穴位按摩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畅通经络关节,从而达到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目的。
一
拍打百会穴
拍打百会穴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加头部供氧量,有提神醒脑的作用,适合头晕、脑胀、老打瞌睡的人。
每天拍一拍,精神一整天!
二
拍打胸部
拍打胸口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胸闷、增强胸肺功能的功效和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拍打胸口时要轻柔有力,不要过于用力,避免损伤胸部肌肉和骨骼。
三
拍打腹部
拍打腹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缓解便秘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拍打腹部的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用力。
四
拍打肾区
拍打肾部的好处:
1、拍打肾部激发肾气、起到健肾壮阳的作用。
五行健康操

五行健康操五行健康操是一种结合中医的五行思想与现代健身的操练方式。
它零门槛,无季节限制,可以随时、任何地方进行。
同时,五行健康操的动作简单易学、舒适流畅,被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推崇。
五行健康操是以五行为基础,根据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特点和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结合气功、健身操和医学原理等多种元素,设计出一套具有五行特质的健身操。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在人体内与五脏六腑相对应,有益于人体防病、增强体质。
五行健康操的优点多种多样,以下是五行健康操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 金膜元神功金膜元神功是五行健康操中的金元素练功。
它主要是增强肺脏和肾脏的气血运动功能,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和免疫力,促进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操作步骤:(1)双足与肩同宽,挺直腰背,双手自然下垂,五指并拢。
(2)吸气,双手向两侧抬起,上臂与地面平行,手掌向上。
(3)手臂继续向上延伸,头部也向上仰,感觉腰部髋部向下延伸。
(4)吐气,双手向前放下,下垂。
感到全身肌肉放松、舒适。
注意事项:(1)初练者以有力的手臂向上慢慢抬起。
感到胸部扩张,脊椎向上拉扯。
(2)结束时,注意手臂高度和速度,不宜急速下落,也不要突然停止。
2. 木参太阳功木参太阳功是五行健康操中的木元素练功。
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肝脏和胆囊的功能,缓解肩和颈部的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和耐力。
操作步骤:(1)双足并拢,双脚尖轻轻相触,身体挺直,下颚向内。
(2)吸气,双臂自然抬起到头顶,双手掌心向上。
(3)呼气,将双手向前抬起至前胸,并将手掌向下,双肘微屈。
(4)吸气,将双手继续向下圆形旋转,手心朝下,最后双臂放倒在两边。
注意事项:(1)呼气时,手臂以慢速下降。
感到肩膀、背部和手臂肌肉发力,身体放松。
(2)操作过程中不要张开手指,手心感觉空气的变化,素嗓响察觉肩关节、关节。
3. 水容宝气功水容宝气功是五行健康操中的水元素练功。
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肾脏的功能,促进身体排毒,调节内分泌系统,有助于防治糖尿病、水肿和腰疼等疾病。
小雪节气的养生气功练习

小雪节气的养生气功练习小雪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寒冬的正式到来。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需要通过养生来抵御寒冷的侵袭,增强体质。
气功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健身方法,在小雪节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合小雪节气的养生气功练习,帮助读者加强体质、保持健康。
一、小天地功小天地功是一种比较简单易学的养生气功,适合所有年龄层的人群。
它可以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能量流动,增强脏腑功能,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练习时,首先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然后,慢慢把身体的重心转移到右脚上,同时将左脚抬起,稍微踮起脚尖。
保持这个姿势5秒钟,然后换脚重复动作。
每天早晚各练习10次。
二、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模仿动物动作的养生气功,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
它包括虎、熊、鹿、猿和鸟五个动作。
练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动作进行练习。
比如,虎式可以增强腰部和肩部的力量,熊式可以改善肠胃消化功能,鹿式可以增强心肺功能,猿式可以锻炼脊柱的柔韧性,鸟式可以增强肩部和膝盖的力量。
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每天练习1-2次。
三、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养生气功,以其缓慢、流畅、均衡的动作而闻名。
它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循环,增强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性。
练习时,需要找到一个宽敞平坦的场地,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然后,通过慢慢转动腰部、摆动手臂等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一套太极拳动作。
每天早晚各练习15分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时间。
四、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中国古老的养生气功,具有养肺、益肾、通经络的功效。
它通过头颈、肩胛、腰背、腿膝等部位的运动,来调整和锻炼全身的经络和脏腑。
练习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八个动作,比如扬起头顶、转动肩臂、扭转腰背等。
每个动作保持5-10秒,每天练习1-2次。
综上所述,小雪节气是一个养生的好时机,通过气功的练习可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养生养生操

中医养生养生操养生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念,强调通过调整身心与环境的平衡来实现健康和长寿。
养生操是中医养生的一种形式,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法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能量流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养生操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仙人指路操仙人指路操是一种流行的中医养生操,其动作模仿了仙人漫步山间的姿态。
这套操动作轻柔平缓,注重呼吸和身体的舒展。
下面是仙人指路操的具体动作介绍:1. 起势: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
2. 手臂上举:双臂向前伸直,手掌心相对,慢慢向上拉至额头正上方。
3. 手臂下放:双臂向下放松下垂,手掌心向前。
4. 手臂前举:双臂向前举过头顶,手臂保持伸直。
5. 缓慢还原:双臂慢慢放下,回到起势的姿势。
仙人指路操应该每天坚持进行,每个动作重复3-5次。
注意保持呼吸平稳,动作要轻柔流畅,不要用力过度。
二、五禽戏五禽戏是一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操,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练习,它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性。
以下是五禽戏的简要介绍:1. 虎戏:蹲下,双手撑地,模仿虎虎扑猎的姿势,伸直右腿,抬起左手。
然后,交换脚和手的位置。
2. 鹿戏:双脚并拢,收腹挺胸,向上伸直双手。
然后,双脚做蹬地的动作,同时将身体向上推起。
3. 熊戏: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弯腰屈膝,双手自然下垂。
然后,身体向左侧摆动,同时将右手伸向左前方。
4. 猿戏: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膝盖上。
然后,向左右晃动身体,同时伸直对应的腿。
5. 鸟戏:双腿并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抬起左腿,身体前倾,同时将右手伸向前方。
五禽戏可以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适当增减动作次数和幅度,每种动作重复3-5次。
三、养生操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时间:养生操最好在清晨或晚间进行,这样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能量和调整生物钟。
2. 保持舒适:在练习养生操时,应该保持舒适的姿势,不要勉强或过度伸展身体。
如果感到不适,应该停止练习。
3. 慢慢起步: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次数。
养生气功功法精选一松静功(中医保健)

养生气功功法精选一松静功(中医保健)
松静功为静功之一,对消除疲劳、恢复精神有很好的效果。
该功简便易练,不受场地的限制,很受广大群众喜爱。
〔修练方法〕
(一)姿势分坐式或卧式。
坐式,自然端坐在椅子上,上身坐直,脚尖向前,两膝距离与肩同宽,双手自然垂放在左右两旁,或者平放在腿上,两肩放松下垂。
卧式:身体仰卧,两手伸直平放两腿旁,掌心向内,枕头不可太低,以舒服自然为度。
(二)功法两眼轻闭,意念内视脐中,意守片刻。
如果看不准肚脐,可用左手指按压着肚脐,同时内视指尖处,看准后,把手放回原处。
然后意念从脐部慢慢转看头顶百会穴,心中默念"头顶放松",同时意想头顶真的在放松。
以下按次序内视,默念和意想各部位放松:头顶→脑部→两眼→脸部→后脑→颈项一肩膀→上臂→前臂→手腕→手掌→胸背→腹部→腿部→膝盖→小腿→脚底→涌泉。
到涌泉穴时,心里默数7下(女性6下),意守片刻,再将意念从涌泉穴慢慢转看头顶百会穴,如此周而复始地练。
一般可练3遍。
结束时,意念慢慢从脚底移到肚脐,片刻就可以慢慢张开眼睛而收功。
〔适应症〕
本功适合于肠胃病、神经衰弱等患者习练,对失眠症、低血压等有效,体力或脑力劳动者及老年体弱者均可修练。
〔注意事项〕
练功前先解大小便,宽衣松带,选择空气清新和安静的地方。
练功时,保持正常呼吸,不要故意深呼吸。
保持松静自然,不要坐得太呆板。
本功最好在晚上临睡前和清晨各练1次。
教你足不出户的养生保健操——八段锦

教你足不出户的养生保健操——八段锦随着疫情影响范围的扩大,不少人都因为封控被关在家里,身体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久而久之就容易生病。
在人们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有这样一套名为“八段锦”的养生功法能够有效的起到保健的效果,大家快来试一试吧!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双手托天理三焦是八段锦的第一式,也是伸展人体全身的重要动作,能够使人的三焦得到有效的调理。
所谓的三焦,指的是中医学对人体以上膈和肚脐为分界线对不同部位的简称,而这个动作可以使人们全身的各个部位都得到有效的调理。
在此过程当中,人们首先需要双腿分开略宽于肩的站立,双臂放松下垂,之后指尖向上指尖相对抱起,并在到达膻中穴时向外翻掌,最后掌心向下,松肩屈膝,双手极力上推做托天状,最后双手自然下垂恢复起势即可,每重复三次为一个完整动作。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式的动作重点在上焦,能够有效的增强人体胸肋与肩臂的肌肉,促进上肾的血液循环。
人们需要以预备式开始,将重心向左腿移动并抬起右脚跟,同时上半身向左侧旋转,双手剑指交叉形成搭弓状,高度与额头平行;之后,将重心向右腿移动,右腿呈屈膝姿势,左腿挺直,右手后拉,左手前推,保持双手平行且与地面呈45度角,最后重心回收,双手打开并自然下落恢复预备式,在按相反方向动作进行一遍,左右各做三次为一个完整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动作中“拉弓”的环节需要保持闭气,而且身体一定要保持中正。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这一式主要针对的是人的中焦,能够使人们的内脏器官如肝、胆、脾、胃等受到有效的牵拉,进而起到防治肠胃疾病、增强消化功能的效果。
在做好预备式之后,人们需要屏息凝神,将右手向斜前方托起,后按于胸前,左手自下向上托动并外旋掌心朝上逐渐推起,同时右手向下按动,头部抬起看左手指尖,双手发力上下相争,最后左手下落缓缓呼气,直至恢复预备式,之后按反方向动作再来一遍,左右各做三次为一个完整动作。
第四式:五劳七伤向后瞧“五劳七伤”中的“五劳”指的是“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这五种因过度劳累、活动失调导致的损伤,而“七伤”则指的是人的七情六欲对人气血脏腑的损伤,这些损伤通过这一式通知可以得到有效的化解。
中医养生气功修炼调理气血的功法

中医养生气功修炼调理气血的功法引言:中医养生气功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修炼方法,通过特定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调整气血循环,增强体内能量,达到促进健康和延缓衰老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养生气功修炼的功法,可供大家参考和实践。
一、气功:太极拳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气功,被广泛认可和推崇。
太极拳注重身体和内气的调和,通过慢而柔的动作,配合深呼吸和专注意念,使气血在体内畅通无阻,从而促进气血循环。
太极拳的修炼需要始终保持放松和平静的状态,慢慢地沉浸其中,才能获得最佳的效益。
二、气功: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中医养生气功,也被称为八宝功。
它包含了八个动作,涵盖了整个身体的各个部位。
通过慢而流畅的动作和深呼吸,八段锦可以调整呼吸和姿势,促进全身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循环。
每天坚持练习八段锦,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抵抗力。
三、气功: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中医养生气功,模仿了鹿、虎、熊、猿和鸟这五种动物的动作。
每种动作都有特定的呼吸方法和节奏,通过模仿动物的姿势和呼吸来调整气血的循环。
五禽戏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练习,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四、气功:小周天小周天是一种高级中医养生气功,它主要通过修炼脑髓和脊髓两个重要的经脉来调整气血的循环。
小周天的修炼需要配合深呼吸和专注意念,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引导体内的能量,使其沿着经脉循环。
小周天的修炼需要耐心和恒心,初学者应该在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五、气功:气功养生音乐气功养生音乐是一种结合了气功修炼和音乐的特殊方式。
通过听着柔和舒缓的音乐,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来呼吸和运动。
气功养生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调整呼吸和能量的流动,从而达到调理气血的效果。
它适合那些喜欢音乐和希望在放松中修炼气功的人。
结论:中医养生气功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修炼方法,通过调整气血循环来促进健康和延缓衰老。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中医养生气功修炼的功法,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小周天和气功养生音乐。
(完整word版)66节回春保健操(插入穴位图)

中老年回春医疗保健操动作名称简介(66节)准备:两脚分开同肩宽,头正,眼平视,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上虚下实,上虚是指脐以上的上体要虚,好似空灵无物,下实是指脐以下的下体要充实,好似精力充沛,内气满盈。
思想安静,排除杂念。
1.游臂动作:右掌心拍打肚脐,呼气,同时左手背拍打身后命门穴(与肚脐相对称),力量稍重。
拍打时手起吸气。
两臂一前一后交替进行。
配合拍打,两膝一屈一伸。
拍打32下。
2.转腰动作:两手叉腰,拇指在后掐住命门穴两旁各1点5寸的肾俞穴。
顺时针方向转腰,带动肚脐以下的两胯和两膝做小幅度旋转16圈,转动后呼气,转动前吸气。
上身和两脚不动,两腿要伸直。
再逆时针方向转16圈。
作用:舒通经络,增加腰部血液供应,防治腰肌劳损,预防闪腰岔气,缓解肠粘连,消除腰疲劳,防治习惯性便秘。
3.甩臂动作:两臂高举头顶,手心向前,自然下甩,下限不超过臀部,双膝配合一屈一伸,轻松自然,上甩吸气,下甩呼气。
甩16次。
4.双摇臂动作:双手置面前,手心向里,再左右分开,臂伸直,以肩为轴,双臂由前,下,后,上摇转16圈。
上摇时吸气,下摇时呼气.方向相反,再转16圈.,摇完毕时,臂向前伸直,然后还原。
作用:活动背、肩、肘部经络,防治肩、臂、肘、腕关节疾病。
5.推拳动作:两脚分开,一肩半宽,两腿稍屈,臀下坐,如骑马势.双手握拳,拳心向上置两侧腰间。
先右拳用力向前推,拳心随即改向下,呼气;再用力把右拳收回腰侧,拳心改向上,吸气。
换左拳,用同样方法,左右交替,共推32次。
作用:活动肩臂经络,增强臂力,强身壮力,辅助治疗全身无力,腰酸腿软,消化不良。
6.拍胸动作:右手掌拍打左胸心前区,吸气,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胸肺区,呼气交替进行.拍打的力量稍重为好,以自我感觉舒适为限.两边共32次,冬季加倍。
7.叉跳动作:两臂自然下垂,交叉抖动;两臂摆动时,两脚一上一下,配合双手交替运动。
作用:这一节时全身运动,轻松、舒适,既活动关节又震动内脏,促进血液循环.8.打背动作:右手掌经身前用力拍打左侧肩井穴(在颈旁肩部高处),吸气,同时左手背经身后用力拍打右腰肾俞穴,换左手掌和右手背用同样方法拍打右肩和左腰,呼气。
内养行气功

内养行气功内养行气功是吸收传统养生气功和武术内功健身之长的站桩式气功操。
气功操吐纳充分,气感明显,功法舒适,易学易练,有助于改善呼吸、循环、消化和神经系统功能,有较好的保健作用,特别适合于老、弱、病、残者习练。
预备式面向南方,两足分立同肩宽,足尖向前,全身松静自然,嘴微闭,齿微叩,舌轻抵上腭,目守祖窍(两眼之间,又谓玄关),鼻吸鼻呼,自然吐纳,静养2分钟,随后将口中津液缓缓咽下。
采气连三田两手由体侧移至腹前(脐下3寸处),掌指相对,掌心向上,徐徐抬臂,双掌置于眉前一拳处,随势用鼻轻、缓、匀、长吸气,腹部随之轻轻鼓起。
双掌内旋180度,掌心向下,缓缓下降至脐下3寸处,随势做轻、缓、匀、长呼气,腹部随之轻缓内收。
反复习练,默数24 息(即自然呼吸24次,以下各式均同)。
推丹气通关双手由体侧移至脐下3寸,掌心向内,距离腹部一拳,掌指向上,徐徐上举平肩,置于肩前两拳处,随势吸气。
双掌外旋180度,掌心向外,掌指向上,轻缓向前平推掌,随势呼气。
双掌内旋180 度,掌心向内,掌指向上,轻缓屈臂平收,掌置于肩前两拳处,随势吸气,再向前平推掌,呼气。
默念至第24 息吸气,平收掌后,双掌自然下降置于体侧,随势呼气。
托天理三焦双手由体侧移至脐下3寸,掌心向内,掌指向上,徐徐上举过头后双掌外旋180度,掌心向上,头微后仰,目视双掌,随势吸气。
双掌外旋180度后轻缓向体侧画弧,置于体侧,随势呼气。
吸上呼下,反复练习。
浮沉益脾胃双掌外旋90度,掌心向前,小臂从体侧徐徐上浮,随之屈肘,双掌向胸膻中穴(胸口正中,两乳中点)前一拳处画弧,掌指相对,掌心向下,随势吸气。
双掌轻缓下沉至脐下3寸处后,移归体侧,随势呼气。
收功双目轻闭,自然吐纳,静养2分钟后缓缓咽下津液,然后轻睁双目,缓行百步(室内可原地轻踏步百次)。
练习内养行气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气功操吐纳为鼻吸鼻呼的腹式呼吸,吐纳要轻、缓、匀、长,伴之收腹鼓腹应轻、缓,勿故意用力。
新编八段锦(四)

龙源期刊网
新编八段锦(四)
作者:赵之心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0年第03期
最早出现于南宋《夷坚志》中的八段锦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养生气功之一。
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保健操法,因其歌诀易上口、健身效果显著而广泛留传于民间,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虽然八段锦的功法只有八式,但流传至今已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而我根据现在人的快节奏
方式及工作模式结合传统八段锦而成的新编八段锦则在保留动作简易学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有针对性的小动作锻炼,不论忙忙碌碌的上班族还是颐养天年的老年人都可以习练。
前三期给大家介绍了“双手擎天俏颈肩”、“左右开弓胸襟来”和“双臂拉举揉脏腑”,这期介
绍第四式:“回头远望脊柱坚”。
回头远望脊柱坚
做法:
双脚微蹲马步,挺胸抬头直立腰。
通过眼睛带动头,使头带动颈部及上肢转动(图1),至身体
左侧最大角度(图2),双臂抬起至额前,双手手背向上指尖相对好似在远眺(图3),并同时让眼睛远看5到10秒后缓慢转至右侧,重复此动作并保持。
作用:
通过此动作减轻活动模式单一而导致的腰痛问题。
有效的锻炼腰部肌肉群,提高腰部力
量。
同时对脊柱骨、椎间盘等腰部关节疾病的预防与康复起一定作用。
而通过上肢外宣的扭转的静力牵张作用起到扩张牵拉按摩内脏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气功养生的保健操
养生导读:内养气功保健操是吸收传统养生气功和武术内功健身之长的站桩式气功操。
气功操吐纳充分,气感明显,功法舒适,易学易练,有助于改善呼吸、循环、消化和神经系统功能,有较好的保健作用,特别适合于老、弱、病、残者的习练。
预备式面向南方,两足分立同肩宽,,足尖向前,全身松静自然,嘴微闭,齿微叩,舌轻抵上腭,目守祖窍(两眼之间,又谓玄关),鼻吸鼻呼,自然吐纳,静养2分钟,随后将口中津液缓缓咽下。
采气连三田两手由体侧移至腹前(脐下3寸处),掌指相对,掌心向上,徐徐抬臂,双掌置于眉前一拳处,随势用鼻轻、缓、匀、长吸气,腹部随之轻轻鼓起。
双掌内旋180度,掌心向下,缓缓下降至脐下3 寸处,随势做轻、缓、匀、长呼气,腹部随之轻缓内收。
反复习练,默数24息(即自然呼吸24次,以下各式均同)。
推丹气通关双手由体侧移至脐下3寸,掌心向内,距离腹部一拳,掌指向上,徐徐上举平肩,置于肩前两拳处,随势吸气。
双掌外旋180度,掌心向外,掌指向上,轻缓向前平推掌,随势呼气。
双掌内旋180 度,掌心向内,掌指向上,轻缓屈臂平收,掌置于肩前两拳处,随势吸气,再向前平推掌,呼气。
默念至第24息吸气,平收掌后,双掌自然下降置于体侧,随势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