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造山带岩浆岩地球物理场特征

合集下载

秦岭造山带岩浆岩地球物理场特征

秦岭造山带岩浆岩地球物理场特征

秦岭造山带岩浆岩地球物理场特征张守林1,2,傅水兴2,李恭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2.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12)摘要:根据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岩石密度、磁性的不同,通过重磁异常分离、延拓、求导、异常的彩色编码及重、磁特征信息的复合处理等,按重磁反映的岩浆岩带所处的构造单元部位、岩浆系列特征以及与矿带的时空关系,将秦岭造山带划分为2带和7个群段。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岩浆岩;地球物理场特征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04)06-0482-03秦岭造山带呈近东西向横贯于中国大陆的腹部,位于龙门山梯级带和武陵山梯级带之间,为重力场严重扭曲区,布格异常值总体上西低东高,并大致在(-300l~-70) 10-5m/s 2范围内变化,形成一个自北西向东南方向突出的异常轴脊。

1 地球物理数据专题图像处理地球物理区域异常的变化特征是研究深部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

为了从信息量水平较低的小比例尺区域重磁数据中增强提取有用的地质特征信息,我们以Golden Surfer 微机软件系统、PCIPS 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和M GIPS 工作站多源地学信息综合处理系统为手段,在重磁异常分离、延拓、求导等转换基础上,进行了专题图像处理 。

采用如下几种典型的技术方法。

1.1 重、磁异常的彩色编码显示各种类型的网格数据经灰度级量化转换成0~255的整型值,并按特定格式形成图像文件,便可进行以0为黑到以255为白的不同亮度的图像显示。

在专题图像处理时,按照惯例使用了可见光光频蓝!青!绿!黄!红!紫6种单色的16(或32)个色调,依次描绘重磁异常由低值到高值的过渡。

1.2 重、磁特征信息的复合处理重、磁图像的复合处理应在不同类型数据空间坐标配准的基础上进行。

为实现多源信息的综合研究,通常是以某种预定的示矿目标为指导,选择具有特定地质内涵的重、磁异常或二次标志异常进行图像算术运算或通过多变量图像K L 变换获得与不同信息内容相关联的几个主分量图像,尔后再将不同地质表征的新图像进行彩色合成或叠合显示,形成综合信息特征标志组合图像,以便研究不同场源地质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深部成矿环境,建立综合信息示矿模式提供直观的指示标志。

秦岭造山带岩石圈动力学模型_来自大地电磁测深的证据

秦岭造山带岩石圈动力学模型_来自大地电磁测深的证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0月,第34卷第5期,Oct.,2004,V ol.34,N o.5Journal of N or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收稿日期:20032112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234041,49732080) 作者简介:程顺有(19532),男,陕西南郑人,西北大学副教授,从事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秦岭造山带岩石圈动力学模型———来自大地电磁测深的证据程顺有,张国伟,刁 博(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710069)摘要:目的 建立秦岭造山带的岩石圈动力学模型是探索大陆动力学的前沿问题。

方法 以地质和综合地球物理资料为约束,在对秦岭造山带东、西两段电性结构对比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结果 自中新生代以来,尤其是晚白垩世之后华北和扬子两地块向秦岭造山带持续陆内深俯冲作用,导致南秦岭岩石圈强烈向北挤入,秦岭造山带的后陆冲断褶带和北秦岭厚皮叠瓦逆冲带,现今处于以岩石圈叠置加厚的构造作用为主与拆沉作用初始发动并存状态;南秦岭正在经历拆沉-底侵的物质再循环作用,佛坪和南阳-邓县之间可能发育新的地幔柱;在造山带北、南深部边界与内部不同岩石圈块体之间还伴随不同性质的强烈走滑作用,导致物质的侧向传输。

结论 秦岭造山带现今深部动力学状态直接制约着今后大地构造、气候和地表过程的动态相互作用,潜在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秦岭造山带;低阻层;动力学模型;岩石圈;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74Ⅹ(2004)0520591205 秦岭造山带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和独特的构造演化,受到了地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1~3]。

尤其是晚海西-印支期陆2陆斜向穿时碰撞、缝合与造山之后,中新生代复合叠加了强烈的逆冲推覆、平移走滑和隆升与塌陷等一系列陆内造山作用,对秦岭造山带进行了强烈改造。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一、概述秦岭造山带,作为中国重要的地质构造区,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随着近年来地层沉积、岩浆活动、火山作用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的新进展,我们对秦岭造山带的认识不断深化。

本文旨在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工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对秦岭造山带的主要大地构造单元进行新的划分和阐述。

秦岭造山带是一个东西南北构造共存的复杂造山带,其构造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在综合分析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特征、岩石地层、岩浆活动、火山作用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后,认为秦岭造山带可以划分为华北南缘陆坡带、秦岭岛弧杂岩带、秦岭弧前盆地系和秦岭增生混杂带等主要构造单元。

这些构造单元的形成和演化,不仅记录了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历史,也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的构造演化过程。

本文的划分结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演化历史,同时也为矿产勘查、环境保护、灾害预测等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背景资料。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对秦岭造山带的认识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

1. 秦岭造山带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秦岭造山带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造山带之一,它位于中国大陆中央,横跨多个省份,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秦岭造山带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地壳演化、板块构造、矿产资源分布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机制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秦岭造山带是连接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的关键区域,其形成和演化历史直接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通过对秦岭造山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壳增生、俯冲消减、碰撞造山等重要的地质过程,为理解地壳动力学提供宝贵的资料。

秦岭造山带是多种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包括金、银、铅、锌、铁、铜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炭、石油等非金属矿产。

对这些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的矿产勘查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秦岭造山带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区,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秦岭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_矿床类型和成矿大陆动力学背景

秦岭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_矿床类型和成矿大陆动力学背景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综 述 Bulletin of Min eralogy,Petrology and Geoch emistryVol 27No 4,Oct 2008秦岭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矿床类型和成矿大陆动力学背景朱赖民,张国伟,李 ,郭 波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摘 要:秦岭造山带由两条主缝合带(商丹、勉略缝合带)及其分划的三个地块(华北地块南缘、秦岭微地块和扬子地块北缘)组成。

秦岭造山带是在晚太古 中元古代洋陆间杂构造基础上,于晚元古代-中三叠世经历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主造山期的华北、秦岭、扬子三板块依次沿商丹和勉略两条缝合带由南向北俯冲碰撞造山,奠定了基本构造格局,并由于后造山期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的叠加改造成复合型造山带。

秦岭造山带内的金属矿床主要有热水喷流沉积型铅 锌矿床、火山喷流型块状硫化物、斑岩 矽卡岩型钼(钨)矿床、卡林 类卡林型金矿床、岩浆热液脉型金矿床和低温热液改造型汞锑矿床。

造山带内的商丹和勉略缝合带产有部分岩浆分结或熔离型铬铁矿和铜镍硫化物矿床。

沉积 变质成因铁矿床主要分布在扬子和华北古板块边缘。

秦岭造山带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演化存在时空耦合关系,因此研究秦岭造山带成矿事件对其不同时期地质事件的响应,对发展我国大陆成矿理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 键 词:秦岭造山带;成矿作用;成矿动力学背景中图分类号:P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2802(2008)04 0384 07Main Geolog ical Events,G enetic Types of Metallic Deposits and TheirGeodynamical Setting in the Q inling O rogenic BeltZH U Lai min,ZH ANG Guo w ei,LI Ben,GUO BoS tate key L abor ator y of Continental D y namics,Dep ar tment of Geology,N or thw est Univ er sity,X i!an710069,ChinaAbstract:T he Q inling orogen was built up through int erplay of three blocks,t he N ort h China block,the small Q in ling block,and the Sout h China block,separat ed by t he Shangdan and M ianlue sutures.T he Qinling orogen as a complex orogen ex perienced a prolonged continent al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blocks.T he first st age is the format ion of the orogenic basements in Precambrian.T he second st age is the plat e t ect onic evolut ion in Late Prot erozoic M iddle T riassic,which is t he main orogenic st age and characterized by plat e tectonic regime.T he last is the M esozoic Cenozoic intercontinent al t ectonic evolut ionary st age.T here are SEDEX and V M S t ype sulf ide depos it s,the Porphyry Skarn t ype M o(W)deposit s,the Carlin Carlin like gold deposits,the magmat ic hydrothermal vein type gold deposits,and t he epit hermal Hg Sb deposit s et c.T he magmat ic fractionat ion cryst allization,and sulfurizat ion segregat ion type deposit s,such as chromit e and nickel deposit s,distribut e in Shangdan and M ianlue sutures.T he sediment ary metamorphic t ype Fe deposits locat e in the rim of Y ant ze and North China block.T here is time and space coupling relation betw een t he format ion of Q inling orogenand the M ineralization Evolvement of ore deposits,so the st udy of responding of ore deposit s to Geological Events have important t heory and pract ice ha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t he Qinling orogenic belt;mineralizat ion;metallogenetic geodynamical set ting收稿日期:2008 01 03收到,06 02改回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006CB403502);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0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071);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07JK414);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4 08 1)资助作者简介:朱赖民(1966),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研究,Em ail:z hulaimin@nw .应用现代大陆动力学理论,研究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单元属性及时间演化,分析由板块的汇聚、离散和平移引发的壳幔物质相互作用、沉积作用、变形与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流体运移、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聚集等相关过程,向来是国内外地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1~18]。

秦岭陆内造山带岩石圈结构_袁学诚

秦岭陆内造山带岩石圈结构_袁学诚

中国地质GEOLOGYINCHINA第35卷第1期2008年2月Vol.35,No.1Feb.,20081秦岭大别陆内造山带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影响中国历史的一条重要山系,被誉为华夏文明的龙骨。

在地质上,它具有不同寻常的特点:第一它是横贯中国的一条很长的山系的组成部分。

这条很长的山系从阿尔金,经柴达木、祁连山、秦岭到大别山,然后被郯庐断裂错开,又出现在苏鲁(图1)。

总长4000km。

殷鸿福[1]将它称为“中央山系”。

虽然严格从造山带的角度来看整个山系不是统一的同时代的山脉,但从古地理角度来看,它们形成的宏观构造环境却大体相似。

按照殷鸿福的研究结果,中央山系原是由不同时期位于中国中部沿东西向展布的的小洋盆和位于它们中间的微板块所组成。

北部小洋盆在加里东末期关闭。

南部小洋盆在中—晚二叠世关闭。

但都没有造山。

直到燕山期受到陆内挤压隆升。

第二是它构造演化的长期性。

它从元古宙末就开始洋陆演化活动,一直延续到新生代。

构造演化时期的跨度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秦岭变形主幕的年代也是众说纷纭。

黄汲清[2]认为是华力西造山带;Mattauer[3]认为是加里东期陆内俯冲的产物;Senger[4-5]认为是早中生代两大陆碰撞的结果;许志琴[6]认为北秦岭主造山期是加里东,叠置了华力西构造,中秦岭主造山期是华力西,叠置了印支构造,南秦岭主造山期是印支,叠置了燕山构造。

第三,中央山系是一条全球最长的超高压带。

沿着中央山系陆续出露柯石英、金刚石等超高压带矿物。

如此巨大的超高压变质岩带为全球罕见(图2)。

第四,这条山系是一个陆内造山带,不同于一般的俯冲碰撞。

它们在碰撞时,并没有隆升成为高山,隆升成为山系时,似乎并没有碰撞。

它们是“碰撞不造山,造山不碰撞”[8]。

有的地质学家将这个山系的缓慢碰撞造山过程形象地比作是大船靠岸。

殷鸿福[1]将中央造山带的这些碰撞特点概括为“非Wilson旋回”,他认为一个“Wilson旋回”要经过“裂解→大洋形成→俯冲→对接(相撞)→造山”这样一系列过程。

地质科技论文:河南省栾川县黄沟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地质科技论文:河南省栾川县黄沟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地质科技论文:河南省栾川县黄沟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摘要:河南省栾川县黄沟金矿区位于熊耳山东段南坡近分水岭处,熊耳山拆离-变质核杂岩区。

该地区金、银多金属矿床(点)众多,古老变质岩系发育,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明显,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强烈,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点)较多,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通过对其地质特征的研究,对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该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分析;黄沟黄沟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块南缘、熊耳山拆离-变质核杂岩构造的西部。

华北地块南缘处于华北地台与秦岭褶皱系的衔接地带,是我国太古宙花岗绿岩带出露较为广泛的地区之一,中生代又卷入秦岭造山带的陆内造山和大陆伸展运动。

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岩浆活动,使该区具备了多矿种、多类型、多阶段、多矿源成矿作用的特点,是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成生的有利构造单元。

熊耳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区地层分区为华北地层区熊耳山小区。

区内古老变质岩系发育,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强烈,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点)较多,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1矿区地质特征1. 1地层特征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和中元古界熊耳群,少量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分布在洛宁山前断裂北侧卢氏-洛宁盆地和现代沟谷中。

1. 1. 1古界太华群(Arth)是该区古老的结晶基底。

主要由一套中深程度的区域变质岩及少量混合岩组成。

呈北东东向长垣状分布在洛宁南部地区,是形成于太古宙晚期的花岗绿岩带,四周受拆离断层围限,具典型的科迪勒拉式变质核杂岩构造。

根据地层中暗色矿物的种类、结构构造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五个岩性组,各岩性组间从下至上呈渐变过渡关系。

(1)草沟组(Arc)。

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体,夹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岩及超镁铁质岩团块。

(2)石板沟组(Arsh)。

主要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底部含大量串珠状排列的角闪岩透镜体,上部夹多层浅粒岩、硅质岩透镜体。

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

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
(据任纪舜等,2000)
同时,经历不同时期的构 造过程(左表),与其相 应,形成中国西部以东西 向构造为主,中国中东部 在东西向构造基础上,叠 加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构 造复杂叠置的构造格局, 铸成现今的地壳结构和地 表地质面貌。在全球构造 格局中,中国大陆显生宙 构造突出显示古亚洲构造 域的小陆块群复杂聚合、 增生形成统一古大陆,并 在此基础上,环太平洋构 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叠加 改造的强烈活动性。
结于吕梁运动(1800Ma±)和晋宁运动 区,它们作为统一整体经历以挤压-
(1000Ma±),在显生宙的地质演化过 伸展的构造作用过程,不仅造成中国
程中,它们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古陆块性 东部北北东-近南北向褶皱、逆冲和
质,并经历了在震旦纪至早古生代成为 走滑断裂的发育,同时发育濒太平洋
与古秦岭洋盆、海盆相关的广阔陆表海 的燕山期广泛的岩浆活动。
Ⅰ.华北陆块南缘构造带;Ⅱ.北秦岭构造带; Ⅲ.南秦岭构造带;Ⅳ.扬子陆块北缘构造带;
F1:草碧-老龙山-圣人桥-潼关-宜阳-淮南逆冲推覆断裂带; SF1.商丹断裂带(商 丹板块缝合带);SF2.勉略断裂带(勉略板块缝合带);
F18:巴山-大别山南缘逆冲推覆断裂带
1.火山-沉积杂岩带;2.超基性埋岩;3.高压、超压变质岩(带)
秦岭山脉西接祁连山、昆仑山,东连 大别山,横贯中国大陆中部,绵延千 余公里,既是世界典型大陆造山带, 又是中国大陆南北地质、地理和人文 景观的天然分带。秦岭-大别造山带 内的前震旦纪基底岩系均呈巨大的透 镜状块体出露,并遭受显生宙构造作 用强烈叠加改造乃至再造。造山带内 的震旦纪至古生代地层由与洋盆和不 同陆缘海盆相关的沉积岩系和不同构 造环境的火山-沉积岩组成,它们不 同程度遭受早古生代末-中生代初洋 盆俯冲、陆块汇聚碰撞和陆内逆冲推 覆的复杂强烈变形、变质改造(局部 发育高压、超高压变质)和深成岩浆 的侵入。中生代末和新生代的红色断 陷盆地叠置其上,造成了秦岭-大别 造山带断续延伸的现今面貌。秦岭- 大别造山带贵金属、多金属矿产发育 并具相当规模,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 之一。

北秦岭天水地区地壳造山的花岗岩记录及构造岩浆作用(1)

北秦岭天水地区地壳造山的花岗岩记录及构造岩浆作用(1)

52
甘肃冶金
第 33卷
地质时代 华力西期 早泥盆世 加里东期 中奥陶世
表 1 天 水地区加里东末期 - 华力西早期岩浆事件表
超单元 仙坪超单元 党川超单元
火炎山超单元
黄土梁超单元 南沟超单元
单元
佛洞沟单元 包家沟单元 龙王沟单元 佘家门单元 锦鸡岭单元 骆驼巷单元 野猪坪单元 杨金贯单元 周家沟单元
第 33卷第 1期 2011年 2月
甘肃冶金 GANSU M ETALLURGY
V o.l 33 N o. 1 F eb. , 2011
文章编号: 1672 4461( 2011) 01 0051 05
北秦岭天水地区地壳造山的花岗岩记录及构造岩浆作用
刘晓林
( 甘肃省地质调查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
1 引言
天水地区位于中国中央造山系西秦岭东段, 属 祁连 - 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 由于加里东期强烈的 地壳造山作用和构造活动, 形成了近东西向展布的 加里东晚期 - 华力西早期构造岩浆岩带, 沿该带有 大量花岗岩类分布。
本文以天水地区加里东晚期南沟超单元、黄土 梁超单元, 华力西早期党川超单元、火炎山超单元、 仙坪超单元为例, 论述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 的构造环境, 探讨了北秦岭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构 造岩浆作用。
俯冲造山作用和华力西 早期的碰撞造山作用。
关键词: 北秦岭造山带; 花岗岩类 ; 俯冲 - 碰撞造山; 构造岩浆作用; 天水地区
中图分类号: P 611
文献标识码: A
G ecord of G ranites and Tectonic M agma Process of the N orth Q inling Crust O rogenic in Tianshui R egion

秦岭—大别造山带碰撞后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秦岭—大别造山带碰撞后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1 08 l_36 I.55 0 14 I 63
319 3 78 3.72 4 30 2 55
3 8l 4.70 5.46 4 89 5 00
0 39 0 49 0.45 0.45 0 41
0 61 0 63 0.74 0 72 0 65
Dv
3.57 2 89 2 89 2 93 2.74 2.11
1 27 2 82 3.32 0 45 5.96
3 46 3 32 4.38 2 30 3.34
41 7 0 06
2 81 0 06
348 0 06
3.78 0.06
4.34 0 10
0 31 0.10 0.04
0 57 0 25 0 77
0 54 0 14 0 13
and acid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Qif ling—Dabie orogeny
维普资讯
540
地 球 化 学
1998年
∞ 砸吣 +呈姐h& M 【若 I2
73 1I 61 36 64.01 56 75 74 60 13.57 16 08 1 7.04 17 49 12 50
(表 1)。AI O 含量 总 体 上 随 SiO,增 高而 降 低 ,当 SiO > 70% 时 ,AI,O,含量 下 降得 非
常快 。CaO含量 随 SiO,增加 也 呈减 少 趋势 。K,O含 量 总体 上 随 si 增 加 而 增加 。Na1O 随 sio,含 量 的 变 化 ,华 北 板 块 南 缘 与 扬 子 板 块 北 缘 情 况 略 有 不 同 :在 扬 子 板 块 北 缘 随
l 岩 相 学 和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秦岭—大别造山带中几条重要构造带的特征及其意义

秦岭—大别造山带中几条重要构造带的特征及其意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6月,第39卷第3期,Jun.,2009,Vol.39,No.3Journal of North 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 on) 收稿日期:20092032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72097,40772131);中石化南方海相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060902) 作者简介:宋传中,男,安徽阜阳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

秦岭—大别造山带中几条重要构造带的特征及其意义宋传中1,张国伟2,任升莲1,李加好1,黄文成1(1.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2.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9)摘要:目的 研究秦岭—大别造山带内几条重要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以探讨其动力学过程。

方法 通过该造山带中各构造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研究,分析板块构造体系向陆内构造体系转换和大陆动力学体系演化等地质过程。

结果 ①洛栾构造带是二郎坪弧后盆地与华北板块南缘的陆内构造拼合带,形成于365Ma±,挤压方向为240→60°;②商丹断裂带在260Ma±形成,挤压方向为220→40°,以压扁作用为主,正花状构造,显示出板块碰撞带的构造特征;③襄广断裂带是扬子板块在220Ma±,由185→5°方向与大别造山带斜向汇聚的结果;④殷马断裂带为一条右行平移的韧性剪切带;⑤武穴构造对接带是大别造山带南缘与扬子板块北缘的构造复合带,是在140Ma±扬子板块总体由S→N挤压所致;⑥宜鲁构造带是东秦岭造山带北界,为S→N逆冲的叠瓦状推覆构造,上地壳缩短率为52%;⑦郯庐断裂带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东端的一条多期活动的剪切带。

结论 秦岭—大别造山带经历了不同构造体制转换、板块构造系统发展、板块构造体系向陆内构造体系转换以及大陆动力学体系发展演化等地质过程;显示出古生代以来逆时针“转动挤压”到“三面围限”的动力学过程。

秦岭造山带中秦岭杂岩的早古生代幔源岩浆作用

秦岭造山带中秦岭杂岩的早古生代幔源岩浆作用

秦岭造山带中秦岭杂岩的早古生代幔源岩浆作用时毓;于津海;裴小利;刘希军;朱昱桦【摘要】秦岭造山带是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缝合带,经历了复杂的碰撞-扩张-聚合的演化,以商-丹断裂带为界被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

本文对北秦岭秦岭岩群(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和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斜长角闪岩(变质玄武岩)中含有大量新元古代早期(888~957 Ma)和中元古代(~1424 Ma)的捕获锆石,其原岩的形成时代应早于新元古代早期;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变质锆石指示秦岭岩群(杂岩)在早古生代经历了变质-热事件,其锆石εHf(t)值变化于9.0~12.0,指示其原岩源于亏损地幔。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located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the Yangtze Craton,has a complex evolution of collision-expansion-aggregation.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is composed of the Northern Qinling Belt and the Southern Qinling Belt,separated by Shangnan-Danfeng suture.This study presents geo-chemical data,zircon U-Pb ages and Hf isotopes for the amphibolite and hornblende-biotite-plagioclase gneiss from the Qinling complex in Northern Qinling Bel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phibolite (meta-basalt)con-tains a lot of zircons with the early Neoproterozoic (888 -957)and Mesoproterozoic (~1 424 Ma)ages, which were probably captured.The protolith of the amphibolite was probably formed earlier than early Neoprot-erozoic.The metamorphic zircons from the hornblende-biotite-plagioclase gneiss indicated a metamorphic-ther-mal event in the Qinling complex in earlyPaleozoic.TheεHf(t)values of zircons suggest s that the protolith was originated from the depleted mantle.【期刊名称】《桂林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11页(P207-217)【关键词】秦岭岩群(杂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幔源岩浆作用;秦岭造山带【作者】时毓;于津海;裴小利;刘希军;朱昱桦【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广西桂林 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3;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3;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广西桂林 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广西桂林 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广西桂林 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1秦岭造山带位于中国中部,东-西向延伸2 500 km。

东秦岭地区秦岭群与陡岭群关系判断及构造启示

东秦岭地区秦岭群与陡岭群关系判断及构造启示

东秦岭地区秦岭群与陡岭群关系判断及构造启示张健;余学中;薛春纪【摘要】位于东秦岭造山带商南—丹凤断裂带两侧的秦岭群与陡岭群之间的相关关系历来存在较大争议.它们是否属于同一块体,或者什么时候属于同一块体,又在什么时候裂解分开,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认识.依据东秦岭地区1∶5万航空放射性资料和航空磁测资料分析认为:秦岭群以较平静的负磁场背景为主,对应航放总道及钍道为偏高场;而陡岭群则以磁异常幅值较大的正磁场为特征,对应航放总道及钍道为偏低场.综合东秦岭地区地震测深速度与视电阻率剖面分析结果研究认为,秦岭群的原岩组成以碳酸岩、泥质岩为主,形成于稳定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而陡岭群的原岩组成以基性岩为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不少学者认为太古宙时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为一个统一陆块,秦岭群与陡岭群形成于2 000 Ma 以前,但并没有给出太古宙统一板块的具体分裂时间.本研究推断至少在早元古代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已经发生分离,并且它们之间可能已有大洋产生.【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9(033)001【总页数】11页(P45-55)【关键词】秦岭群;陡岭群;航空物探;地震测深速度;视电阻率【作者】张健;余学中;薛春纪【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P5480 引言图1 秦岭造山带基本构造框架(据王晓霞等[15]修改)Fig.1 Basic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Qinling Orogen (modified after Wang et al.[15])商丹断裂带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分界线,是秦岭造山带一条极为重要的断裂带,它的形成过程是秦岭造山带演化过程的直接体现[1]。

秦岭北缘巨型陆内俯冲带的深部物理状态

秦岭北缘巨型陆内俯冲带的深部物理状态

第22卷第1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2№1 1999年2月JOURN AL OF HEFEI U NIVERSITY OF T ECH NOLOGY Feb.1999秦岭北缘巨型陆内俯冲带的深部物理状态宋传中摘要 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复合型大陆造山带。

燕山末期——喜马拉雅初期由于华北板块相对于秦岭造山带的俯冲,在秦岭北缘形成巨型陆内俯冲带。

反射地震剖面揭示该带为一向南倾斜的强反射波组带,并且在两侧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中该带表现为略向南倾的低阻带。

南侧为高阻体,北侧为多层结构;流变学特征揭示,该俯冲带南部相似于造山带的核带,北部则相同于中、新生代的大陆汇聚带,充分证明了秦岭北缘巨型陆内俯冲带的存在。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陆内俯冲带;流变学中图分类号 P542aDEEP G EOPHY SICA L REGIM E OF HU GE IN T RACON T IN EN T A L SU BDU CT IO N ZON E A T N ORT H M A RGIN O F Q IN LIN GSong Chuanz hong(Hefei Univer sity of Techn ology)Abstract The Qinling mountains is a co mpo site continental tectonic r eg ime w ith distinct dynam-ics.The Yang tze plate,Qinling plate and No rthern China plate achieved a full collision,and form ed the northern Qinling ov erthrust in Indosinian.In Yanshanian-early Himalayanian hug e intr a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ne at the norther n marg in o f the Qinling w as formed between the Norther n China and Yang tze cratons w ith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Characteristics o f the geophy sical fields show this hug e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 ne.T he crust to the north of the subduction is similar to M esozoic-Cenozo ic converg ence zo ne and the crust to the south of the subduction zo ne is similar to the core zo ne of M esozoic-Cenozoic orog enic belt.Key words the Q inling o rog enic belt,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ne,rheolo gy秦岭造山带是一条复合型的大陆造山带,具有长期的演化历史,并在不同的地质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构造体制。

秦岭环斑花岗岩特征及成因

秦岭环斑花岗岩特征及成因

秦岭环斑花岗岩特征及成因作者:张政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7年第02期摘要:秦岭环斑花岗岩属于I-A型花岗岩的过渡类型,与世界典型环斑花岗岩代表的构造环境不同,它属造山带型环斑花岗岩。

环斑花岗岩中暗色包体存在及其与寄主岩石的关系,为该岩石的混合成因提供了有力证据。

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秦岭地区可能曾发生过壳幔的相互作用,有一定量的幔源物质加入到地壳中。

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秦岭环斑花岗岩特征及成因。

关键词:秦岭环斑花岗岩特征成因环斑花岗岩以其独特的岩石结构和特殊的产出背景而备受关注,长期以来,元古代和非造山一直被认为是环斑花岗岩的基本特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前人对秦岭环斑结构花岗岩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报道。

其中,存在的最大争议就是秦岭具环斑结构的花岗岩是否命名为环斑花岗岩。

同时,秦岭环斑花岗岩的成因及所代表的地质意义也存在争议。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对秦岭地区环斑花岗岩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其成因和所代表的地质意义。

一、秦岭地质概况秦岭造山带(如图1所示)由3个块体(华北板块、秦岭微板块和扬子板块)、两个缝合带(商丹带和勉略带)构成。

华北板块和秦岭微板块沿北秦岭商丹带在古生代碰撞,形成北秦岭造山带。

秦岭环斑花岗岩带沿北秦岭商丹主缝合带展布,主要有沙河湾、老君山、秦岭梁和朱厂沟等岩体,环斑花岗岩均岩体均呈近椭圆形产出。

二、典型环斑花岗岩特征环斑花岗岩是以发育环斑结构为特征的特殊花岗质岩石,典型环斑花岗岩一般是指芬兰中元古代(1.76~1.50 Ga)的Wiborg等岩体,属于A型花岗。

典型环斑花岗岩常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它具环斑结构,即碱性长石被单层或多层斜长石(以更长石为主)外壳包围的一种特殊结构,主要为卵球状或球状形态;第二,它常与铁镁质的岩石在时间和空间上密切共生,构成双峰式(长英质-铁镁质)岩浆组合;第三,世界典型的元古宙环斑花岗岩中均有两期或多期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黑云母及角闪石,暗色矿物一般富铁贫镁,黑云母多为羟铁云母;第四,它属准铝、高钾、富碱的岩浆,铁指数为0.93左右;第五,它常常出现于非造山的构造环境,产于克拉通的边缘,且在造山运动之后,如Wiborg岩体等。

什么是秦岭造山带?

什么是秦岭造山带?

什么是秦岭造山带?展开全文关于秦岭造山带张国伟,郭安林,董云鹏,姚安平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作者简介:张国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大陆造山带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

导读:秦岭造山带是中国大陆的脊梁,是现代地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历来受到关注。

不断研究认识秦岭造山带,具有重要地球科学意义。

学习了解秦岭造山带,有利于提高找矿能力。

内容提纲摘要0 引言1 秦岭造山带基本属性和特质1.1 现今的秦岭造山带是历经长期复杂演化的综合现时结果1.2 秦岭造山带基本属性与特征2 秦岭造山带几个问题研究认识与讨论和存留问题2.1 秦岭前寒武纪构造与华北、华南板块( 地块) 边界和北秦岭归属问题2.2 秦岭板块复合造山问题3 学习精华,创新发展摘要:纪念老一代地球科学家李四光先生,思考地球科学与大地构造学的创新发展。

文章以秦岭造山带为例思考大陆复合造山及其动力学,认知概括秦岭造山带基本属性与特质,探索认识中小多板块多期洋陆俯冲造山—陆-陆板块俯冲碰撞造山的板块复合造山,并又强烈叠加复合陆内造山,造成复杂组成与结构,形成立交桥式四维流变学分层的多层非耦合动态演化的大陆复合造山带模型,及其新的演化趋势动态和构成国家人类需求的成矿成藏物质财富与宜居的地表系统环境等,期望前瞻探索认知地球发展的未来。

文章还就秦岭造山带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简要讨论,共求新的探索研究发展。

期盼学习李四光先生学术理论精华,尤其在深化发展板块构造,探索认知大陆构造与动力学方面,创新发展地质力学,以宇宙太阳系视野探索地球动力学,推动大地构造新发展。

关键词:板块复合造山;陆内造山;大陆构造与流变学;地球动力学0 引言李四光先生是国际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创建了地质力学大地构造学派。

今值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应邀特写此文,以表深切怀念。

文章对李四光先生关注的大陆造山带,以纬向秦岭造山带为例进行分析讨论。

秦岭造山带的认识

秦岭造山带的认识

秦岭造山带的认识杨德飞(资工072班 200707333)摘要秦岭造山带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所构成,即1、二类不同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系;2、晚元古代一中三叠世主造山时期受板块构造和垂向增生构造控制的相关构造岩石地层单元;3、中新生代后造山期的陆内断陷与前陆和后陆盆地沉积及广泛的花岗岩浆活动。

它们反映着秦岭带三个主要演化时期,在不同构造体制下的三种不同的基本地壳物质组成与结构。

它们记录着秦岭造山带长期发展历史中的不同演化阶段的多种造山作用及其不同动力学机制的丰富信息。

主题词秦岭造山带构造地层单元板块构造演化秦岭是一条具有复杂的地壳组成和结构,经历长期不同构造体制演化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

它现今的基本构造岩石地层单元虽因经历多次构造变动、消减作用、逆掩推覆和剥蚀,致使有很多残缺,但仍是秦岭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最真实纪录,故研究其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的特点及其构造性质,对探索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成因和动力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迄今对秦岭造山带的研究证明,其形成和演化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演化时期:1.晚太古代一早中元古代古老结晶基底和过渡性浅变质基底的形成阶段;2.晚元古代一中三叠世板块构造和板内垂向增生构造复合的主造山作用时期;3.中新生代后造山陆内构造演化时期。

现今秦岭造山带的组成和结构是长期构造发展的产物,现今秦岭的基本构造格架是由主造山作用奠定的,其中包容先期残存构造和后期陆内造山的强烈迭加改造。

秦岭造山带的南北边界在不同演化阶段有不同的变化,现今的边界如图1的F,和Fl。

按此边界,秦岭造山带主要构造单元依据商南一丹凤(下简称商丹)(SF,)和勉县一略阳(下简称勉略)(SFZ)二个断裂构造带(原秦岭的两个板块主缝合带),可划分为三块(图1):华北地块南缘(I,即原华北板块南缘),扬子地块北缘(l,原扬子板块北缘)和其间的秦岭地块(l,即原秦岭微板块),进而可细分出八个构造带(图l)(张国伟1993)。

秦岭复合造山带地表出露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即 1.二类不同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系(Ar一Pt1一2);2.主造山作用(R3一TZ)期间受板块构造和垂向增生构造控制的相关构造岩石地层单元;3.中新生代后造山期在陆内断陷、前陆和后陆盆地沉积及广泛的花岗岩浆活动形成的构造岩石地层单元。

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

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

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区域现今的地壳结构构造和地表地质面貌是地质历史过程长期复杂演化的综合结果,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体制的演变,是多元多源地球动力学作用的产物,既主要受控于全球统一动力背景及其派生的区域动力作用,也不能排除可能是区域局部特殊动力作用所致,具有十分丰富的地质信息。

因此,在区域地质研究中首先要充分重视研究区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不仅避免“坐井观天”之弊,而且又能获取区域地质共性和差异性信息,为客观研究认识区域地质特征和形成演化奠定基础。

(一)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在现今的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它东邻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及其俯冲带,南接印度板块及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山带(图2-1),恰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汇的特殊区域,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制约着中国大陆中新生代以来的板块运动和板内构造作用,并控制着中国大陆南、北有别,东、西差异显著的地质结构和构造面貌(图2-2)。

图2-1 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的中国大陆(引自金性春,1984)1.离散边界;2.转换断层;3.俯冲边界;4.碰撞边界从地质历史角度分析,显生宙期间,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依次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学体系控制。

在其作用和影响下,形成了以海西造山为主旋回的古亚洲构造域;以燕山造山为特征的环(滨)太平洋构造域和以喜马拉雅造山为标志的特提斯构造域(任纪舜等,2000,图2-3),经历不同时期的构造过程(表2-1),与其相应,形成中国西部以东西向构造为主,中国中东部在东西向构造基础上,叠加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的复杂叠置的构造格局,铸成现今的地壳结构和地表地质面貌。

在全球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显生宙构造突出显示古亚洲构造域的小陆块群的复杂聚合、增生形成统一古大陆,并在此基础上,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叠加改造的强烈活动性。

在全球古陆块和造山带分布图上,中国大陆内的小型古陆块的发育表现得尤为显著(图2-4),表明中国大陆地壳结构有别于世界其他大陆的独特性。

青海共和—贵德盆地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青海共和—贵德盆地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青海共和—贵德盆地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地质—地球物理特征薛建球;甘斌;李百祥;王志林【摘要】青海共和—贵德盆地处在秦岭—昆仑造山带“秦昆岔口”,是新生代断陷盆地.盆缘活动断裂、岩浆岩发育,水热活动强烈、温泉密集,超过60℃的温泉6处,最高可达93.5℃,超过当地沸点(92℃)为沸泉.盆地内地温场高,据地热钻井揭露见花岗岩的三个孔,QR1孔深969 m,孔底温度为70℃,DR1孔深1455 m,孔底温度87℃,R2孔深1709.56 m,孔底温度可达97℃,地温梯度高达6~7℃/100 m,是正常地温梯度2倍,地热增温随深度增大而升高,推测3000m温度可达150 ~200℃,重力低异常推断基底凹陷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地震反射波勘探推断基底界面深度不一致,并有磁异常对应,又经钻探证实.由此认为重、磁异常为花岗岩引起.花岗岩为燕山期,进入花岗岩钻孔深部有热无水,故认为盆地可能存在干热岩.%The Gonghe-Guide basin of Qingha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a Cenozoic graben basin of the Qingling-Kunlun orogenic belt, where there are many active faults, magmatites and intense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There are 6 hot springs whose temperatures are over 60℃ , with the hottest one reaching 93. 5 ℃, which is beyond the local boiling point (92 ℃) and is h ence defined as a boiling spring. The geothermal field is high in this basin. According to three geothermal drill holes that uncovered granite, the drill hole named QR1 969 m in depth exposed 70℃ at the bottom, the drill hole named DR1 1 455 m in depth exp osed 87℃ in the bottom, the drill hole named R2 1 709. 56 m in depth even exposed 97℃ at the bottom. Geothermal gradient is up to 6 -7 ℃ per 100 meter, being two times of thenormal gradient. The geothermal warming increases with the depth, and the authors inferred that the temperature in the depth of 3000 m is about 150 to 200 ℃. The basement depth inferred by low gravity anomaly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CSAMT and seismic reflection results. With corresponding magnetic anomaly and drilling evidence,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y is caused by Yanshanian granite. As the deep drill holes intersect heat but no water, the authors hold that there may exist hot dry rock as the heat source of this basin.【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3(037)001【总页数】7页(P35-41)【关键词】共和—贵德盆地;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地温梯度异常;重力低异常;花岗岩【作者】薛建球;甘斌;李百祥;王志林【作者单位】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青海西宁810000;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青海西宁810000;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兰州 730020;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兰州 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共和—贵德盆地地热勘查从1999~2011年,超过或接近千米的地热深井已有6眼,分别钻入花岗岩为39、100、219 m的井有3眼,经测温和抽水试验花岗岩有热无水,浅井10多眼,地温梯度高达6~7℃/100 m。

秦岭造山带岩浆岩地球物理场特征

秦岭造山带岩浆岩地球物理场特征

秦岭造山带岩浆岩地球物理场特征
张守林;傅水兴;李恭
【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
【年(卷),期】2004(28)6
【摘要】根据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岩石密度、磁性的不同,通过重磁异常分离、延拓、求导、异常的彩色编码及重、磁特征信息的复合处理等,按重磁反映的岩浆岩带所
处的构造单元部位、岩浆系列特征以及与矿带的时空关系,将秦岭造山带划分为2
带和7个群段.
【总页数】3页(P482-484)
【作者】张守林;傅水兴;李恭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12;北京
矿产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12;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内蒙古包尔敖包地区岩浆岩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J], 李风豪;谭昭勇;罗治理
2.秦岭造山带中两条新元古代岩浆岩带 [J], 陆松年;陈志宏;李怀坤;郝国杰;相振群
3.地球物理场曲面特征线计算与场源特征识别 [J], 晏月平;戴前伟;蔡家雄
4.溧水火山岩盆地地球物理场特征及火山机构圈定 [J], 张宝松;邸兵叶;黄宁;朱红兵;陈基炜;张俊
5.地球深部真的贫铀钍吗?
——来自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岩浆岩体锆石铀钍含量的讨论 [J], 伍皓;李小刚;吴晨;夏彧;周恳恳;熊国庆;姚雪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岭造山带岩浆岩地球物理场特征张守林1,2,傅水兴2,李恭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2.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12)摘要:根据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岩石密度、磁性的不同,通过重磁异常分离、延拓、求导、异常的彩色编码及重、磁特征信息的复合处理等,按重磁反映的岩浆岩带所处的构造单元部位、岩浆系列特征以及与矿带的时空关系,将秦岭造山带划分为2带和7个群段。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岩浆岩;地球物理场特征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04)06-0482-03秦岭造山带呈近东西向横贯于中国大陆的腹部,位于龙门山梯级带和武陵山梯级带之间,为重力场严重扭曲区,布格异常值总体上西低东高,并大致在(-300l~-70) 10-5m/s 2范围内变化,形成一个自北西向东南方向突出的异常轴脊。

1 地球物理数据专题图像处理地球物理区域异常的变化特征是研究深部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

为了从信息量水平较低的小比例尺区域重磁数据中增强提取有用的地质特征信息,我们以Golden Surfer 微机软件系统、PCIPS 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和M GIPS 工作站多源地学信息综合处理系统为手段,在重磁异常分离、延拓、求导等转换基础上,进行了专题图像处理 。

采用如下几种典型的技术方法。

1.1 重、磁异常的彩色编码显示各种类型的网格数据经灰度级量化转换成0~255的整型值,并按特定格式形成图像文件,便可进行以0为黑到以255为白的不同亮度的图像显示。

在专题图像处理时,按照惯例使用了可见光光频蓝!青!绿!黄!红!紫6种单色的16(或32)个色调,依次描绘重磁异常由低值到高值的过渡。

1.2 重、磁特征信息的复合处理重、磁图像的复合处理应在不同类型数据空间坐标配准的基础上进行。

为实现多源信息的综合研究,通常是以某种预定的示矿目标为指导,选择具有特定地质内涵的重、磁异常或二次标志异常进行图像算术运算或通过多变量图像K L 变换获得与不同信息内容相关联的几个主分量图像,尔后再将不同地质表征的新图像进行彩色合成或叠合显示,形成综合信息特征标志组合图像,以便研究不同场源地质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深部成矿环境,建立综合信息示矿模式提供直观的指示标志。

彩图1(见文后插页)是重力场向上延拓3km 的垂向二导异常彩色图像红色分量与航磁总场彩色阴影浮雕图像红色分量按目标图像=[原图像1(R )+原图像2(R )] 比例数运算(R 为红色分量),产生具有综合信息意义的图像。

它以重磁的高场强特征和影像形态揭示出区域范围内构造岩浆带的展布。

2 岩浆岩带的分布2.1 岩石物性特征及岩体识别标志已有岩石密度、磁性资料表明,秦岭造山带内岩浆岩的物性特征比较复杂,且随地区不同存在着明显差异。

在侵入岩中密度变化具有自超基性∀基性∀酸性逐渐减弱的特点。

超基性岩密度最大,可达2.98t/m 3。

中基性为2.6~ 2.7t/m 3比同类火山岩略大,它们相对碳酸盐岩等正常沉积的中!古生代地层为高密度体。

酸性岩一般为低密度(平均2.61t/m 3)特征,在高于其0.1~0.15t/m 3数值的背景条件下,可引起局部重力低值异常。

区内岩石磁性李恭,傅水兴.秦岭造山带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2000收稿日期:2004-05-27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资助(2001CB09809)第28卷第6期物 探 与 化 探V ol.28,N o.6 2004年12月GEOPHYSI CAL &GEOCHEM ICAL EXPL ORAT IONDec.,2004不均匀,通常除火山岩地层表现为中!强磁性外,岩浆岩中基性!超基性岩类也具中!强磁性,在航磁中形成与之规模相应的高值异常,如果这类侵入体较小时,则只能引起背景场波动。

中酸性及酸性花岗岩多属于弱磁性或无磁性。

但在特定条件下,当岩体富含磁铁矿等磁性矿物,或由于后期热液作用在无磁性花岗岩接触部位形成具有磁性的矽卡岩带,便可产生所谓的环状#磁壳∃异常。

从上述岩石矿物特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可将用于识别岩体类型和相关场源地质体性质的重磁异常标志概括如下。

重力高、磁场高:其特征一般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相关联。

当异常出现在古生代地层中,重力高与航磁高值异常范围吻合,且异常梯度陡、强度大、形态规整时,多为出露的或浅部的基性!超基性岩体所引起。

反之,重力异常梯度、幅值变化平缓,并伴随复杂带状的变化弱磁异常,往往与中基性火山岩有关。

重力低、磁场高:有较强的磁异常而没有明显的重力异常是本区多期次地壳重熔型中酸性花岗岩体的固有特征反映,酸性花岗岩因接触变质或后期的岩浆作用产生磁性矿物,也会出现以岩体为中心的等轴状重力低和环形正磁异常。

重力高、磁场低:与古老地层局部隆起,中基性侵入岩或次火山岩体关系密切。

前者常以磁异常为背景显示局部重力高;后者则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环形重力异常和磁异常围绕岩体局部出现。

重力低、磁场低:为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或隐伏花岗岩体的具体反映。

沉积盆地可能形成狭长状负值重磁异常;隐伏侵入岩体则对应于等轴状重力低和正负交替的磁异常。

2.2 构造岩浆岩带与岩浆系列的圈定彩图1除形象地揭示出秦岭地区岩浆岩带的分布概貌外,还基于组合异常数值的表征差别,分别以不同的色彩特征反映了各类岩体集中出现的可能分布地段。

可以看出本区构造!岩浆岩带受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深大断裂控制,呈带状大致相互平行或交叉成群成段展布,是自元古宙至中生代以来,在具有不同特征拉张裂陷和相对俯冲碰撞作用下,伴随出现的多期次岩浆活动的叠加产物,从而为本区金、银、铅锌、铜矿种同位多期组合成矿提供了重要的热动力和物质来源。

现将重磁反映的岩浆岩带按其所处的构造单元部位、岩浆系列特征以及与矿带的时空关系,划分为#2带和7个群段∃(图1)。

图1 由重磁组合异常圈定的岩浆岩分布1!深大断裂;2!次级断裂;3!岩浆岩带;4!构造带编号2.2.1 华北陆块南缘构造岩浆岩带该岩带总体上受古秦岭断裂(碰撞)带控制,呈北东!东西!北西向宽大的弧带状展布,为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等多次岩浆活动形成的一条#复合∃岩带,由不同控岩构造系统和岩浆系列各异的3个次级岩带组成。

小秦岭岩带(%1)控岩断裂构造包括北东向和东西向2组。

本区岩浆活动表现形式,一是火山岩建造,主要为基性、中基性岩石,组成太华群的一部分。

另一种是呈多期次花岗岩类(中!酸性)侵入体产出,以燕山期侵入岩最发育,形成大面积的花岗岩基。

晋宁期的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及花岗质混合岩类,构成太华群变质核杂岩主体。

高磁、高重组合异常特征清晰地反映出整个岩带的分布,这套岩层的产出为多类型金矿成矿奠定了重要的地质前提。

北秦岭中部岩带(%2)受天水!商州!夏馆深大断裂控制,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于周至!商州地段,地表所见岩体侵入于中元古代变质岩系和古生代浅变质岩中。

其中超基性!基性岩主要由蛇纹岩、橄榄岩、辉绿岩等组成,多成规模不等的岩脉、岩墙、岩株产出。

局部地段出露玄武岩基性熔岩或中基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层,北秦岭西部岩带(%3)由两支交叉组成,分别受北东东和北西向断裂控制北西向天水!太白!佛坪分支,与大面积分布的陆壳重熔型中、酸性花岗岩区基本吻合,岩体规模较大,多呈复式岩基出露,以印支!燕山期为主,重磁组合异常具重低磁高特征。

北东东向成县!凤县!太白分支同样为中酸性花岗岩类反映,属印支!燕山期,为一隐伏岩带,地表所见少数二长花岗岩类侵入体,仅为其局部出露部分,沿该岩带深部将赋存规模更大的岩基。

&483&6期张守林等:秦岭造山带岩浆岩地球物理场特征2.2.2 扬子陆块北缘构造岩浆岩带该带沿重力梯级带反映的扬子陆块北缘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分布,由多条不同方向的次级岩带叠置成略向北突出的弧带状间断延续,并随时代和地区不同在岩性特征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南秦岭柞水!山阳!丹凤岩带(∋1),西部由侵入于山阳隆盆构造带古生代地层中的中酸性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等构成,主要呈岩基产出;东部基性岩沿商州!朱阳关和商州!丹凤断裂产在丹凤群、秦岭群变质岩系中,以辉长岩、辉绿岩为代表,多呈岩墙群体分布。

中性岩(云英花岗岩类)则为岩株、岩基状侵位在耀岭河群变质岩中。

各类岩体从前加里东至燕山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重磁组合异常揭示该岩带以基性!中基性岩系为主要表征,局部有超基性岩体沿断裂侵入。

扬子陆块北缘带汉中岩带(∋2)集中分布于西乡!碑坝变质核杂岩构造带范围内。

前加里东期酸性花岗岩受北东向断裂控制,呈岩基产出,构成变质核杂岩的主体。

中酸性花岗岩,闪长岩体沿东西向断褶带广泛分布,并具多期构造变形叠加特征,基性岩以辉长岩为主,规模大小不等,大多与独立的高磁、高重局部组合异常对应。

扬子陆块北缘带碧口!略阳!西水岩带(∋3)与中元古代末期碧口裂陷海槽向扬子陆块俯冲形成的古俯冲碰撞带基本符合。

除沿青川!勉县断裂地段产出有印支期花岗岩侵入体外,还反映了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体的碧口群构造混杂岩的分布。

略阳!天水!西水地段,沿东西向深切断裂则出现基性!超基性杂岩小岩体,而且基性火山熔岩发育,以细碧!角斑岩系为主,并有次火山岩型辉绿岩脉(墙)产出。

南秦岭武当岩带(∋4)以高磁、高重组合特征显示成一个被半圆弧围绕的环带。

半圆形弧带与武当断隆地块对应,区内辉绿辉长岩基性岩体呈岩墙成群产出,为加里东期产物。

环带区未见岩体分布,出露地层为震旦!寒武系台地相碳酸盐岩建造。

如前所述,与高磁高重反映的环带对应,推测有隐伏的花岗岩基存在。

3 结论综上所述,秦岭造山带岩浆活动强烈,具多旋回和褶皱、断裂控制矿带岩浆活动特点。

各构造单元、构造岩浆带及岩浆系列活动、演化序列虽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具由超基性岩!基性岩向中酸性花岗岩发展演化、多期次、多序列的表现趋势,并与区域构造发展演化密切相关。

从而整个构造岩浆带呈现出以东西向深大断裂为根带,以北东、北西向派生断裂为通道,组成菱网套迭的复杂局面。

参考文献:[1] 王相,唐荣扬,李实,等.秦岭造山与金属成矿[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2] 耿树方,严克明.论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同属一个岩石圈板块[J].中国区域地质,1991,(2).[3] 严克明,耿树方.秦巴及邻区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和新认识[J]中国区域地质,1993,(4).[4] 邹宗濂,王润生.桐柏山!大别山地区物化探资料的图像处理和地质构造分析[J].物探与化探,2000,24(6):438-447.QINLING OROGEN MAGMATITE (S GEOPHYSIC AL FIELD C HARAC TERIS TICSZHANG Shou lin 1,2,FU Shui x ing 2,LI Gong 2(1.China Univ ersity of G eology ,Beij ing 100083,China ;2.Beij ing Institute o f Geology f or M inerals Resour c es Beij ing ,100012,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ypes o f ro ck density and magnetism of mag matite,w ith separation,continuatio n,deriv atio n,and false color encoding betw een g ravity anomaly and mag netic anomaly as w ell as a co mposite process of their attributive infor mation,the magmatite belts reflected by both gravity anomaly and magnetic anomaly can be div ided into two belts and seven group sections based on their positions in t he tectonic unit,the magma series char acteristics,and t he time-space relationship w ith the ore belt.Key words:Q inlin orogen ;magmatite;geophysical field characteristic作者简介:张守林(1968-),男,中国地质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遥感、G IS 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