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当代中国政府过度分化的有效整合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四种模式及其评析
代社会中,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并不仅限于政府,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参与到公共管理的全过程中,而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恰恰是政府治理与传统的行政管理的重要区别之一。
“治理”与“管理”并不是随意使用的两个概念。
治理是当代政府管理的一种新形式,是行政改革的产物。
好的治理即善治,就是使公共事物所覆盖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对社会公共事物的合作管理。
治理的主体既是政府,也可能是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
治理的对象则是公共事物。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出现了由传统的政府管理转变为治理的潮流,与此相应,对治理与善治的研究也成为西方政治学与行政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课题。
在我国,最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入,政界与学界也开始讨论并在实践中关注政府治理的问题。
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由管理向治理的变迁还刚刚起步,其范围还主要集中在城乡基层政府和基层社区,它虽是治理的初级形态,但却推动了政府管理向治理的变迁。
本文拟对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出现的四种新模式作些探讨,以求教于学术界。
一、省直管县的“扁平化治理”模式从2002年起,浙江、广东、河南、辽宁、湖北等地出现了在财政上省直管县的试点,浙江甚至已经在一些社会管理事务上进行省直管县的试点。
“省直管县”体制是指:省、市、县行政管理关系由“省———市———县”三级管理转变为“省———市、省———县”二级管理,对县的管理由现在的“省管市———市领导县”模式变为由省替代市,实行“省直管县”。
浙江省是我国最早进行省直管县探索的省份之一,曾先后于1992年、1997年和2002年三次出台政策措施,开展经济强县扩权改革。
2006年,浙江省下发了《关于开展扩大义乌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掀起了第四轮“省直管县”浪潮。
根据《意见》,义乌市政府在某些方面将获得与其上级政府金华市政府“相当”的权力。
扩权事项包括,一是进一步扩大义乌市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扁平化组织结构下的治理困境和优化路径研究——基于S市行政体制的思考
扁平化组织结构下的治理困境和优化路径研究——基于S市行政体制的思考发布时间:2022-10-24T03:25:00.819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0期作者:谢文强[导读] 随着科层制弊端的不断凸显,我国开始行政体制的改革,S市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建立“大部制、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谢文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杭州 311121摘要:随着科层制弊端的不断凸显,我国开始行政体制的改革,S市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建立“大部制、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联合党委人员配备不足,机构编制资源匮乏;部门间职责交叉重叠,联合党委权责不对称;基层干部素质无法保证,固有的乡镇观念严重;晋升机制还未完善,基层人员工作态度表现低迷等现象。
因此本文根据现阶段的问题,对S的改革提出以下建议:一、改革基层干部的人事制度,完善动态调整的人才体系;二、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构建社会管理扁平化的多方参与机制;三、破除唯“宗族”的思想观念,加强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的数字化,实现信息管理的“扁平化”。
关键词:行政体制改革;大部制、扁平化;组织结构一、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科层制带来组织结构的弊端,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减少行政层级的措施,从而努力建设扁平化组织结构的服务型政府。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在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组织结构的创新需要以建构全新的治理体系为基础,创建以“扁平化”为核心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顺势中,提出要落实非县级政府驻地特大镇设市的规划。
于是,2019年8月30日,S市获得国务院批准“撤镇设市”,S市撤镇设市改革的亮点和特色可以概括“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
2023年自考专业(行政管理)《行政组织理论》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26
2023年自考专业(行政管理)《行政组织理论》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50题)1.【多选题】行政组织的情感型管理方法主要有()。
A.激励B.规范C.沟通D.参与E.协调正确答案:ACDE2.【单选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行政组织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是()。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社会功能正确答案:B3.【问答题】简述英国地方政府的分组与主要职能。
正确答案:(1)英国地方政府具有独立法律地位,其行政组织一般分为二级,即郡和区。
有时分为三级,即郡、区、教区或社区。
(2)英国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有:1)管理交通道路;2)维护公共秩序和治安;3)搞好环境卫生;4)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5)发展公共事业;6)提供福利服务。
4.【单选题】我国统计局属于()。
A.咨询机关B.监察机关C.信息机关D.执行机关正确答案:C5.【多选题】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孙中山的五权分立学说增加了()。
A.立法权C.监察权D.司法权E.行政权正确答案:BC6.【单选题】直接决定行政组织基本性质的是()A.政体B.政党制度C.民主制度D.国体正确答案:D7.【单选题】规定适用对象和范围,直接体现国家及上级编制主管部门关于编制结构的某些积极意图的编制,我们称之为()。
A.单列编制B.专项编制C.临时编制正确答案:B8.【多选题】行政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是()A.文化变革B.职能变革C.结构变革D.权力关系变革E.技术变革正确答案:BCD9.【单选题】荀子认为,人类社会组织的行为规范及存在的基础是()A.仁B.义C.礼D.法正确答案:B10.【单选题】行政组织自身管理中纪律约束方法的理论假设是()A.性善论B.性恶论C.性亦善亦恶论D.性无论正确答案:B11.【问答题】简述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对行政组织运行的影响。
正确答案:(1)政治形势对行政组织的运行状态和工作秩序有明显的影响。
对_新公共管理_理念下电子化政府的思考
当代经理人CONTEMPORAR Y MANAGER 2005・16111 对“新公共管理”理念下电子化政府的思考□ 刘 华 温建荣(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摘 要 电子化政府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当代新公共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新型政府。
许多国家政府把建设电子化政府作为优先发展战略,以显现本国的竞争优势,以面对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竞争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关键词 电子化政府 新公共管理 政府重构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49(2005)16-111-02 电子化政府作为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吸收了新公共管理的成功理念,能够充分体现新公共管理的价值体系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民主治理、快速反应、服务高效等优点而受到各国政府的格外青睐,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从1999年开始,连续两年都把通过信息化改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工作重点。
在世界各国积极提倡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化政府”(e -government )也一直被发展中国家列为第一位。
一、电子化政府的实质意蕴面对信息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各国政府,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思考政府自身的变革问题。
在各国的政府再造运动中,有一个共同的策略,那就是利用现代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改造政府,建立“电子化政府”(E -G ov 2ernment )。
我国政府也积极应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行电子政务,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所谓电子化政府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化政府的重点在于“政府”的电子化,意味着政府体系建构在电子化基础上,意味着政府组织、结构相对于传统政府体制的变革,甚至触及整个政治体系的革新。
扁平化与大部制公安机关机构改革的协调演进
M i m E 浙想12020年第19卷第23期扁平化与大部制:公安机关机构改革的协调演进□沈欣【内容摘要】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传统科层制结构进行的深刻反思,成为扁平化范式和大部制范式形成的理论前提。
当前,我国公安机关正面临着新时代警务变革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大考验,扁平化范式与大 部制范式在理论基础上的协调一致,为公安机关推动组织机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扁平化与大部制协调共生,并 在实践中迸发出极大的生命力。
因此需要思考如何推动扁平化和大部制融合发展,为公安机关组织机构改革提供 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扁平化;大部制;公安改革;机构改革;组织改革【作者简介】沈欣(1997 ~ ),女,辽宁营口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进入新时代,传统警务体制机制愈发无法满足人民群众 对公共安全等公共物品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
全国各地紧 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了许多警务机 制改革方案。
这些方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大 庆模式”、“南湖模式”、“郑州模式”等,为理论和实践提供了 丰富的实战样本。
从这些样本中,我们透视到背后所彰显出 的扁平化、大部制等思想:n。
一、 扁平化范式的理论与实践(一) 扁平化范式的理论释义。
在管理学的视域下,通常 认为传统的、最佳的组织结构是科层制的组织结构。
然而从 20世纪80年代开始,权力高度集中、效率较为低下、反应十 分迟缓的官僚制结构模式愈发呈现出局限性、不适应性。
与 之相伴的,西方掀起了“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推动以官僚 制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管理向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转 变。
扁平化范式正是在这一思想推动下正式形成的。
在扁 平化范式中,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纵向上减少和压缩管理层 次、横向上增加和拓宽管理幅度,以形成一种扁平化的组织 模式(flat m o d e l ),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21。
(二)扁平化范式的实践历史。
浅析政府流程再造困境及发展策略
浅析政府流程再造困境及发展策略论文关键词:流程;业务流程再造;政府流程再造;信息技术论文摘要以业务流程再造为理论支撑的政府流程再造改革模式日益受到极大关注,然而当代中国政府在其改革实践中存在的诸多现实困境,如何分析其产生缘由并探寻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策略,便成为我国行政改革诉求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
一、政府流程再造的理论检视最近十几年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应用以及人的素质的大幅度提高,顾客、竞争、变化的压力促使政府部门都面临着崭新而又严峻的挑战,人们越来越被工业时代形成的那种强调职能分工、层级节制的金字塔形组织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所困扰。
与此同时,一些旨在提高管理绩效的企业管理工具渐渐引起了公共管理者的注意,其中就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尔·哈默教授所倡导的“业务流程再造”。
它是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
其中“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和“流程”是核心特征。
[1]新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都将来自于企业所独有的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流程变革管理上。
流程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的关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相继将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引入公共管理领域,实施“政府再造”,从而引发了公共管理革命的新浪潮。
顾名思义,政府流程再造要求政府以服务为龙头,以是否直接面对公众提供服务为界限,将政府部门分为前台和后台。
前台直接面对外部订单为公众提供服务,后台为前台提供服务。
前台一方面是公众服务的供应商,同时又是后台所提供服务的客户,以此类推形成整条服务链。
整体来看,在政府内部各岗位之间,以服务为“齿轮”进行相互链结,形成一个全员服务链,最终将政府的服务呈现在公众面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如何提升政府回应性地方行政改革的策略和逻辑——基于M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过程的历时分析
在经济社会环境急剧转变的当下,公众面临的生活压力增大,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更为复杂多元。
如何迅速有效地回应公众需求,建立高效的回应型政府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公共管理变革难题。
中国各级政府通过完善问责机制、规范行政程序、优化办事流程、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改革举措来提升对公共需求的回应性。
深圳、上海、浙江等地在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网络问政、推动公共服务下沉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
这些举措不仅使地方政府更有效地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需要,也使之成为政府回应性改革的案例。
本文选取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规模中等的M 市,聚焦其过去20年中建立并不断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过程。
通过分析M 市的案例,展示地方政府成功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行动策略,总结影响地方政府回应性建构的关键因素,探讨中国回应性地方政府建设的特点。
二、实现政府回应性:理论积累与实践进展研究发现,增强政府回应性对提升公共治理绩效意义重大。
学者们认为,转型时期的地方政府应改变定位,走向更关注公众利益、解决公共问题的“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
a 对政府回应能力的关注和培育不仅可以促进公共管理体制的完善,还能增进政府与公众的相互理解,推动合作共治的实*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青年项目“选择性政府创新:基于珠三角社会治理实践的研究”(GD18YGL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朱亚鹏,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莲,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510275)。
a 郁建兴、徐越倩:《从发展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以浙江省为个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5期。
2021年第2期朱亚鹏 何 莲[摘 要] 当前经济社会急剧转型、公众需求复杂多变,通过改革行政体制来提升政府治理回应性,已成为提升治理能力、建立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共识。
从层级制到扁平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变革_以上海浦东模式为例_俞晓波
从层级制到扁平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变革--以上海浦东模式为例俞晓波【摘要】政府层级结构“扁平化”已经成为政府结构合理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海浦东作为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始终以“小政府、大社会”为核心,走出了一条充分体现浦东特色的体制创新之路,在浦东开发建设的历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浦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积极探索扁平化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对于地方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本文主要从浦东探索新型行政管理体制的背景、内涵和发展几个方面,着重分析浦东“扁平化行政管理模式”。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扁平化;上海浦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国改革攻坚需要破解的难题,也是上海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最核心的内容。
地方政府内外系统实现有效整合,确保政府结构的合理化,构建有限而有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体系,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i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建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模式,不仅为浦东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也为地方政府体制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
原南汇行政区域并入浦东新区后,赋予浦东开发开放国家战略新的内涵,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浦东提出了“五个走在最前列”的更高要求,赋予浦东在改革发展中更大的责任。
针对两区合并后的大区域特点,浦东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管理层级,积极探索体现大区域、轻型化、扁平化特征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为构建服务型政府奠定体制基础。
一、模式的产生:浦东探索新型行政管理体制的背景政府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要求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的客观基础和有利的现实条件。
两区合并后,浦东所处的开发阶段和面临的开发任务再次发生了变化,总体来说开发建设的任务还很重,处于二次创业阶段。
基于这种变化,适应二次创业的需要,对政府管理体制尤其是开发区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探索新型行政管理体制,符合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公共部门改革)【圣才出品】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公共部门改⾰)【圣才出品】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第13章公共部门改⾰⼀、名词解释1.公共部门改⾰答:公共部门改⾰是指对利益关系、权⼒格局、组织结构进⾏重新调整和建⽴的⼀种政治⾏为,涉及公共部门⾃⾝的改⾰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的改⾰两个⽅⾯,其⽬的是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2.政府职能答:政府职能是指根据社会需求,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包括管理的公共事务的范围(管什么)以及采取什么⽅式进⾏管理(怎么管)这两个⽅⾯。
政府职能具有整体性、执⾏性、多样性、动态性、程序性、依法性等特点。
3.⾏政体制答:当代中国的⾏政体制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政体制。
社会主义⾏政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基础上建⽴起来的⼀整套关于组织管理政治、经济、⽂化事务的权⼒划分体系、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综合体。
社会主义⾏政体制具有双重性:⼀⽅⾯,它要体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这是政治层⾯的内容;另⼀⽅⾯,它⼜要反映古今中外⾏政活动、⾏政发展的⼀般规律,这是技术层⾯的内容。
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临的公共管理问题不同、要解决的社会⽭盾和根本任务不同,因⽽,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政研究与⾏政发展实践也就存在不同的着⼒点。
⼀般⽽⾔,在创建社会主义理论和取得社会主义政权时期。
⽐较多地从政治层⾯上思考问题,因⽽较多地重视⾏政体系政治层⾯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较重视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从技术层⾯上思考问题。
因此,当代中国⾏政改⾰,既要强调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完善,⼜要从技术层⾯上完善和改进⾏政体制、政府职能定位、管理⽅式和机构设置等问题。
4.业务流程再造答:流程再造是指对公司的流程、组织结构和⽂化等进⾏彻底的、急剧的重塑,以达到绩效的飞跃。
流程再造的优点:a.作为⼀种政策⼯具,流程再造技术可以提⾼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b.帮助组织应对风险和变化;是⼀种⿎励个⼈创造性的新途径,使组织能够在国际竞争和⽇新⽉异的变⾰中⽣存。
公共政策学X-1习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X-1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5.0 分)1. 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A.替代B.分解C.合并D.缩减得分:5(5.0 分)2.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制度一般实行()A.全民公决B.委员会制C.行政首长负责制D.个人负责制得分:5(5.0 分)3. 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范畴。
A.事实分析B.价值分析C.规范分析D.利益分析得分:5(5.0 分)4. 制定政策的政策指()A.元政策B.基本政策C.具体政策D.实质性政策得分:5(5.0 分)5. 执行公共政策的组织因公共政策的终结而被缩减或撤消,属于()A.功能的终结B.组织的终结C.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D.以上都不是得分:5(5.0 分)6. 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分析得分:5(5.0 分)7. 公共政策对象指()A.直接政策对象B.直接政策对象和间接的政策对象C.直接政策对象、间接的政策对象和其他D.间接的政策对象得分:5(5.0 分)8. 公共政策执行的正确程序是()A.政策颁布——实施准备——政策宣传——政策实验——全面推行B.政策颁布——政策宣传——实施准备——政策实验——全面推行C.政策宣传——政策颁布——实施准备——政策实验——全面推行D.政策颁布——政策实验——政策宣传——实施准备——全面推行得分:5(5.0 分)9. 公共政策目标具有三个特点,即目标的进取性、目标的整体性和目标的()A.抽象与具体的统一B.主体权威性C.信息的反馈性D.空间广泛性得分:5(5.0 分)10.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A.政策问题的认定B.政策目标的认定C.政策方案的认定D.社会问题的认定得分:5二、多选题(6.0 分)1.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有()A.执政党B.公民C.民主党派D.国家领导人得分:6(6.0 分)2. 公共政策实施准备包括()A.思想准备B.物质准备C.计划准备D.组织准备得分:6(6.0 分)3. 公共政策问题的边界分析法所包括的具体方法有()A.类比分析法B.饱和抽样法C.边界估计法D.类别分析法得分:6(6.0 分)4. 一个合格的公共政策执行人员,至少应该具有()A.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B.较高的管理水平C.合理的知识结构D.积极的意向和工作态度得分:6(6.0 分)5. 政策执行的手段有()A.行政手段B.经济手段C.社会手段D.法律手段得分:6三、判断题(4.0 分)1. 公共政策是决策的指导方针,高层制定的政策是下级决策人员必须遵守的决策规范。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对公共行政的新发展: (1)政府行政进一步民主化:直接、大众、参与的民主 不仅政治系统要求民主,行政系统也要求民主; 政府不仅要对政治和法律负责,还要对社会公民直接负责, 体现的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和直接民主制的结合。公共参与成为当今 政府的第一原则。 有三个原因: 代议制民主的局限; 行政国家的扩张; 行政的合法性来自社会参与基础上的认同,而不仅仅是法律。
(4)在政府与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提 高服务质量公对公的竞争: 公对私的 竞争: 私对私的竞争: 思考:不在于 公或私,而在于竞争和选择;当前公共服 务的垄 断与质次价高。
5)组织管理的变革:外部取向的灵活化、绩效化、顾客导向 政府内部进一步分权:在地方自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权;探索微观组织结 构的扁平化、瘦小化、模块化、机动化、项目化、团队化; 由注重法规、分工、过程、投入等内部取向,转向注重绩效和结果控制的 外部取向,用绩效取代效率(3E): 成本——投入——产出——效果 经济——效率——效益 经济要求两点:投入适度和成本观念. 效率要求创新:体制、机制、行为与技术以及以结果为导向的组织设计。 效益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建立外部为主的评价机制。
公共组织发展趋势与中国行政机构变革
公共组织发展趋势与中国行政机构变革科层制理论的提出及实践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所体现出的对效率以及理性的追求具有长远的价值。
但科层制组织在当下暴露出的僵化、腐败以及低效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目前看来,公共组织的发展有扁平化、公开化和虚拟化等趋势。
这些趋势对中国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具有引导作用。
大部制改革、政府信息公开化以及电子政务的发展与这些趋势不谋而合。
中国政府的行政機构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当深入分析并理解这些趋势,深化行政机构改革。
标签:扁平化;公开化;虚拟化;大部制;电子政务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ublic Organization and the Reform of Chinese AdministrativeXiong Xuan(Nankai University,Zhou Enlai School of Government;TianJin,JinNan 300350)Abstract: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bureaucracy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s a whole. However,the exposure of rigidity,corruption and inefficiency of the 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s in the moment can not be ignored. It now appears that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mainly are flat,open and virtual. These trends have a guiding role in the reform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Super ministry system reform,the opening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coincide with these trend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which should be analyzed and understood and fixed.Key words:flattened;open;virtualization;large system;e-government科层制长久以来一直是公共组织的主要形式,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刻。
从社会管理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内涵、逻辑及其方式的转换
从社会管理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内涵、逻辑及其方式的转换作者:侯恩宾来源:《理论导刊》 2018年第7期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际上将政治参与意义上的社会治理升级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从治理主体、方式等方面深化了社会治理内涵。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于社会的整合、渗透,实际上经历了义务服从型社会管理、权利参与型社会治理历程,并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进一步升级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其变迁不仅折射了党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更是暗含着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转变以及权力观的现代转向。
关键词:共建共享社会治理;解放政治;权力观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侯恩宾(1989-),男,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政府政治、地方治理。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就从社会治理的主体、目标以及治理的方式上,廓清了新时代社会治理谁来治理、怎么治理以及为谁治理的理论难题,指明了“共建共治共享”既是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也是衡量社会治理效果的标杆,从而将政治参与意义上的社会治理升级为合作、共享层次上的社会治理,实现了社会治理现代化。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既是基于当前社会实践的需要,立足于时代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又是对原有理念、观点的继承与创新。
从这个角度看,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理念。
一方面既是立足于社会治理对于原有的社会管理的替代性升级,强调对于社会利益分化、社会主体多元的政治性吸纳,从而实现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的有机平衡,提高社会治理的有效性,进而维护党治理国家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从社会治理向共建共享治理理念的转变,并不是简单地以多元主体参与替代单一主体管控,更重要的是要凸显社会内在的总体性与有机性,从而在强调治理主体平等的前提下,以合作的扁平化、网络化,实现公共利益的共享。
大部制及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考
大部制及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考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六轮的机构改革,今天中国的政府机构与编制设置状况以及政府过程本身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服务市场经济建设、机构改革思路、公务员规模控制、制度化和改革技术细节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如何做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党群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公务员内部结构调整、政府过程完善和行政区划调整等都是当前中央及地方政府面临的问题与考验。
因此,本文从大部制改革的本质及内涵开始,结合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现状,并作思考。
关键词:大部制机构改革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已经进行了六次大的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早已成为了中国社会中频繁出现的一个“关键词”,这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政府机构改革问题的期待与关注。
对30年6轮政府机构改革做全面而具体的分析,梳理问题,掌握规律,把握趋势,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对推动政府机构改革迈向更具实质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大部制,是指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整合、归并为一个较大的部门,或者使相同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管理为主,通过流程再造和机制创新,以减少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管理、从而降低行政成本、增强政府履职能力的一种政府组织结构形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都特别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机构改革的成就(一)政府机构改革的持续推进,使中国政府基本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虽然从表面来看每一次政府机构改革,都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提出的,机构改革的启动似乎也都是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奏,但实际上机构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十分突出。
早在1986年,邓小平就对二者的关系有阐释,他提出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
①从改革的实践看,政府方面不只是“适应”,而是有大量的主动作为。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课件
目录
•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概述 •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发展历程 •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治理模式 •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改革与创新 •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案例分析 •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01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概述
Chapter
地方政府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所授权,在国家法律和政策 框架内,负责辖区公共事务管理的政府机构。
公开透明政府建设
总结词
公开透明政府建设是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的重要方向,旨在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强公众对政府 工作的监督和参与。
详细描述
中国地方政府的公开透明政府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政府 工作的进展和成果;其次,加强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通过各种渠道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建立 了各种监督机制,如行政监察、审计等,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问责。
1. 浦东新区政府注重创新平台建设,包括科技创新园区 、创业孵化器、科技中介服务等,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 好环境。
3.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科技 成果转化和应用,加速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融合发 展。
详细描述
2. 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通过政策优惠、人才公 寓、子女教育等方式吸引人才落户,为区域创新发展提 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未来地方政府改革的主要方向包括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治 理效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推动经济发展等。同时,地 方政府还需要在创新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制度机制 ,提高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此外,地方政府还需要 积极推动社会参与和合作治理,以实现更好的社会共治。
05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案例分析
2020继续教育公需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答案汇总100分)
2021继续教育公需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00 分一丶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共 50 分 )1.本次机构改革X围的突出特点是〔A 〕。
A 全面性B 特殊性C 普遍性D 一致性2.1982年6月28日,中央印发〔A 〕。
A?中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B?人民代表大会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C?国家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C、?党政军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3.本次机构改革之前,大致有〔D 〕次党政机构的改革。
A6B5C 4D74要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包括依法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军队,依法管理社会事务,是指〔 C〕。
A 改革的深度具有革命性B 改革X围的全面性是突出特点C 改革的成果法定化D 改革设计的科学性5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是〔A 〕同志提出。
A B C D 周恩来6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A 〕年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 2050B 2030C 2060D20407 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中国2000年到 2050年的目标是〔 A 〕。
A 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 成为社会主义国家C 实现温饱D 到达小康水平8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于〔D 〕年。
A 2021B 2021C 2021D 20219 政府的〔 D 〕职能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党中央,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A 干预市场B 法制建立C XX监视D 环境保护10 最高人民法院属于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的〔B〕。
A 群团工作体系B 国家治理体系C 政府治理体系D 党的领导体系二丶判断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共 50 分 )1 设立移民管理局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推动开放,吸引吸收国际人才,实现我们大国崛起和国家的现代化目标。
正确2本次机构改革将回避权力和利益调整。
错误3党和国家机构必须在开展中不断改革和解决问题。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章节题库(公共部门改革)【圣才出品】
3.“3E”目标改革指的是( )。 A.经济 B.教育 C.效率 D.效益 【答案】ACD 【解析】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新模式中第三条明确规定组织和人事目标,以便用明确的 绩效指标评估工作业绩,以及对项目进行系统评估,其背后的推动力是经济、效率和效熊的 “3E”标准。
二、概念题 1.公共部门改革 答:公共部门改革是对利益关系、权力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 行为,它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个方面, 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 求。
7.政府再造 答: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 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 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简言之,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制,即创造 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
归纳出四种未来政府治理模式:市场式政府(强调政府管理市场化)、参与式政府(主张对 政府管理有更多的参与)、弹性化政府(认为政府需要更多的灵活性)和解制型政府(提出 减少政府内部规则)。这四种政府治理模式各有不同的理论基础,适用于不同的政府体制。 对每一种政府治理模式,作者都从问题、结构、管理、政策制定和公共利益五个方面进行了 深入分析。该书第一次系统评价了席卷全球的行政改革运动,并把各国政府的改革尝试和各 种治理的观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部行政改革的理论著作,被誉为对全球治理变革进行 综合分析的杰出著作。
2.社会主义行政体制
2 / 16
圣才电子书 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组织管理政治、 经济、文化事务的权力划分体系、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综合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平化:当代中国政府过度分化的有效整合政府管理领域的扁平化不仅是一种时尚,还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的时代里,随科层制垂垂暮暮并日益衰退,扁平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取得了更坚实的成长基础和机遇。
政府扁平化反映企业扁平化理论在公共组织领域的应用过程,涉及政府内部纵向关系、横向关系以及与外部关系的重大调整,并形成新的政府组织形态,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但因扁平化理论简单易懂、应用方便、效果立竿见影,多有人推行其实践,而鲜有人对其深入研究,造成理论落后于实践的状况。
为了更好的指导政府扁平化的实践,提高政府效率、发挥政府功能、增强政府合法性,有必要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事实上,任何领域的组织变革都起因于组织与环境是否匹配,也就是说,当组织不适应环境需求时,为获得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组织变革必须开启。
这时候,组织变革是为了获取新的功能,以满足环境需求,从而获取组织生存发展所必须的资源。
由于特定的功能必然需要特定的结构,而特定的结构也必然具有特定的功能,所以组织结构的变革决定组织能否获取预期的功能。
然而,结构变革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新结构对旧结构的取代要经历复杂的过程。
因为旧结构一经形成,就会同化和吸纳周边各种因素,形成庞大而固化的结构体系,单纯从结构形态上推进变革,而不改变旧结构体系中的核心运行机制,所起到的变革效果很容易被旧结构体系吸纳,这大概是许多组织结构变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因此,组织结构的变革必定是权变、系统、全面的变革,以结构变革为核心获取组织效能,以组织战略为指引获取组织方向,以支持体系为支撑获取组织资源,同时三大因素的协同获取战略执行力、资源储备量以及组织能力,这将大大提升组织变革的成功率与有效性。
在把上述组织结构变革逻辑具体应用于政府扁平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新认识政府扁平化这一变革工具。
扁平化舶来于西方企业管理领域,只有拨开其形式化的面纱,才能探查它的本质。
在与科层制的对比中发现,它既继承了科层制的工具理性,以发挥组织效能为旨归,又浸染了后现代管理的价值理性,以民主参与为导向,是对科层制的扬弃和发展。
同时,其在政府部门的应用,必然要和公共部门的特征紧密结合,具备公共性是政府扁平化区别于企业扁平化的特质。
此外,利用扁平化实施政府变革是
一个动态的过程,分化和整合的框架基本概括了政府扁平化的目标,政府无非是通过扁平化达到组织分化与整合的平衡,其中
“3S(Strategy;Structure;Support)”战略性组织变革的方法有助于达到这一理想状态。
当前我国政府扁平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政府与环境的不匹配,结构与功能的脱节,表现为政府过度分化。
虽然政府内部横向职能分化、纵向权力分化,以及政府外部的功能分化,都体现了政府随环境变迁而发展必然性,但是必然的分化并不总是呈现出满足人们需要的优良性,反而走向事物变化的反面——过度分化。
呈现出政府分化失度、分化割离和分化不清的状态,这直接导致政府的功能困境。
一方面导致政府规模膨胀,公务员数量、行政支出和机构数量的激增;另一方面导致政府自我管理的功能困境,效率低下、缺乏协调、部门冲突和寻租分肥;再一方面导致政府治理外部环境的功能困境,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社会治理上,都表现出分化的不虞效应。
作为随环境变迁和政府发展而伴生的过度分化,折射出政府与环境匹配度的锐减。
然而,政府扁平化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变革工具,必须在分析过度分化的根源中寻求其被选择的合理性。
改革开放后,政府以推动经济增长为获得合法性的手段,从满足人民的需要中获取执政地位的稳定和持续,而为了经济增长必须进行必要的政府分化,由此“政府合法性——经济增长——政府分化”之间建立了递推逻辑。
但在政府科层结构的特征下,“增长—分化”的逻辑被大大强化并日渐失控,进入劣性的路径闭锁。
其中科层结构的扩张效应、目标置换、分割效应、权力异化和人性压制是政府分化路径依赖的根源。
同时科层结构同化了政府战略和支持体系,形成庞大而固化的科层结构体系,消弭了政府自我运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自我支持的能力,导致其在过度分化的路径闭锁中难以自拔。
扁平化因其具备科层结构无法披靡的优势和整合功能,能够把政府从过度分化的泥潭带出,但这必须依赖于有效的变革方法——即“3S”的战略性组织变革。
在“3S”的变革模式下,政府整合是政府扁平化的战略导向。
这既是对政府过度分化的回应,也是为了政府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为缺乏整合的社会组织必然脆弱而且无能,无一例外地会陷入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境
地。
通过分析政府整合的理论意涵和主体地位,确立了政府整合的政治引导、政府效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四大功能取向,这将有利于政府获得合法性资源。
然而,现实中我国政府却处于整合危机中,究其根源是我国过渡社会特有的异质性、重叠性和形式主义所致,因此必须在权力、利益、价值和制度的维度重塑政府整合功能。
同时,在考虑后现代社会中的全球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等因素的基础上,政府整合还必须具备分权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这种多维度、高难度的整合,作为救治过度分化的路径选择,必须有使整合收益递增的强化机制,形成政府内部新的学习效应、协作效应和适应效应。
“服务”可以取代“增长”成为整合的强化机制,并形成“服务—整合”的良性循环模式。
最后,根据目前政府资源的丰富度和效率的高低,确立政府变革的整合策略,即以扁平化的结构变革获取优质的整合功能。
政府扁平化的关键是要有一定的结构支撑。
以整合为战略导向的政府扁平化结构必须使政府内部各部分、各环节分工有序,整个政府协调统一,政府系统与环境关系协调平衡。
为此,必须实现政府治理结构的扁平化,包括以普通公民为导向、以普通公务员为核心、以基层政府为中心;政府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包括层级结构精简、政府部门重组以及政府与外部环境的合作;政府行政过程的扁平化,包括政府沟通、决策、执行和调控的扁平化。
从而改变政府的权力结构,组织效能以及对分权的控制,形成了一个直面公众、面向基层、向下分权、结构弹性、回应加强、链条缩短、调控有效、统筹兼顾的扁平型政府。
同时,政府扁平化的变革还需要一定的支持体系。
只有在支持体系提供智力资本、技术资本、社会资本以及文化资本等资源的支撑下,才能保证政府扁平化的持续有效。
而支持体系与政府扁平化结构的结合,创造出实现政府整合功能所必须的政府能力,改变过度分化的路径依赖,形成政
府扁平化的两大有力支点。
政府扁平化的理论研究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并进一步作用于实践,才能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进行的扁平化变革有很多,省管县是最为典型的一例。
省管县体制源于市管县体制的衰退,市管县的局限体现了政府与环境的不匹配。
市管县的结构也难以发挥政府的经济社会功能,需要政府在更大区域作出调控,而不是成为经济发展的藩篱。
这种不匹配以政府过度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分化割离、层级政府间的分化冲突以及政府机构的分化膨胀,都是过度分化的现象。
、省管县体制是对市管县体制的变革,就是为了转变政府过度分化走向政府整合,实现政府结构与功能的匹配,最终使政府与外部环境匹配。
然而,科层结构主导的“增长—分化”的路径依赖也存在于市管县体制中,改革开放后倡导的市管县体制一经形成,就迅速影响周边的各类因素,形成围绕市管县体制为核心的运转体系。
基本上,形成了“经济发展—市管县体制—行政区冲突、管理矛盾”的路径依赖。
因此,省管县的改革也必须是以扁平化为核心的政府战略性组织变革,才有可能从根源上消解市管县带来的政府过度分化。
具体而言,一是省管县的战略导向调整,由单纯的发展经济、提升政府内部效能到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整合;二是省管县的结构调整。
从单纯的纵向政府层级压缩,转向发挥组织结构、治理结构和政府过程的耦合效应;三是省管县的支持体系构建。
改变之前单纯的信息技术支持,构建包括人力、技术、制度等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最终,达成有效的政府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