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婚姻问题研究
老年人“再婚”的利与弊

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家庭关系更和谐
再婚可以带来新的家庭成员,有助于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形成 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
减轻社会负担
老年人再婚可以减轻社会和子女的经济负担,因为再婚老人可以共同承担生 活费用和照顾责任,从而减轻了社会的经济压力。
04
老年人再婚的弊端
引发家庭财产纠纷
财产分割问题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认知水平
增强老年人对再婚的认知
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再婚对老年 人的意义和作用,消除老年人的传统观念和思想顾虑。
增进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
向老年人家庭成员宣传再婚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帮助他们 了解再婚老年人的心理和生活需求,促进家庭和谐。
提供专业婚前咨询和婚后服务,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问题
家庭压力
一些老年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或者无法照顾他们 ,再婚可以减轻子女的担忧,也让老年人得到 照顾。
互相照顾
再婚可以找到一个伴侣互相照顾,特别是在生 病或者需要照顾的时候,有人可以依靠。
老年人再婚的常见问题
子女反对
一些老年人的子女对再婚持反对态 度,认为这样会对家庭财产和自己 的生活造成影响。
财产纠纷
再婚动机不纯
部分老年人再婚动机可能存在不纯,如寻求经济保障或生活 照顾等,这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和冲突。
对原有家庭成员的影响
对子女的情感影响
再婚可能会影响老年人与子女的情感关系,如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继子女 关系的复杂性等。
对原有配偶的影响
再婚可能会对原有配偶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和情感困扰,影响夫妻关系的和 谐。
促进身体健康
有伴侣的老年人更容易得到照顾和支持,同时也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有 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老年人再婚的心理调适

结合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结果,总结老年人再婚的心理调适方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干预措施。
02
老年人再婚现象概述
老年人再婚是指丧偶或离异后的中老年人重新结婚。
再婚类型包括:初次再婚和再次再婚,自愿再婚和非自愿再婚,同居和结婚等。
对心理调适的反思与建议
老年人应该认识到再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老年人应该积极面对再婚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并学会有效地应对。
老年人应该认真考虑自己的需求和目标,以及对方的性格和期望,以确保新的婚姻关系能够稳定和幸福。
老年人应该学会沟通和相互理解,以建立稳定的婚姻关系。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对象
选取了20对再婚的老年夫妇,年龄在60-80岁之间,其中10对为再婚夫妇,另外10对为初婚夫妇。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研究结果与分析
再婚夫妇与初婚夫妇在心理调适方面存在差异。
再婚夫妇在新的婚姻关系中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再婚夫妇在心理调适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再婚夫妇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相互理解来建立稳定的婚姻关系。
丧偶或离异后的老年人往往需要面对子女的情感反应,如悲伤、不理解和反对等。
02
继承权和财产分割问题
再婚后,子女的继承权和财产分割问题可能成为矛盾的焦点。
再婚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在选择再婚对象时,需要深入了解对方的性格、生活习惯、价值观和经济情况等,以便更好地磨合和适应。
深入了解对方
再婚前需要与子女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态度,尽量解决他们的疑虑和担忧。
对老年人再婚的积极建议
浅析老年再婚难问题

浅析老年再婚难问题老年再婚难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婚姻观念的多元化,老年再婚现象也在逐渐增加。
与年轻人再婚相比,老年再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对老年再婚难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老年再婚的现状和原因老年再婚是指60岁以上的人再婚的现象。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社会观念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再婚。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再婚的比例逐年增加,尤其是在城市地区,老年再婚的现象更加普遍。
老年再婚的原因多种多样。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婚姻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认为婚姻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利,也是老年人重新寻找幸福的途径。
丧偶、离婚等原因也是导致老年再婚的主要原因。
许多老年人在丧偶或者离婚后感到孤独和寂寞,便选择再次寻找婚姻的伴侣。
二、老年再婚的困难和挑战尽管老年再婚现象逐渐增加,但是老年再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家庭反对的问题。
许多老年人的子女对父母的再婚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担心再婚会影响家庭稳定和子女的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再婚面临着家庭的阻碍和压力。
其次是社会观念的问题。
传统观念中,老年人再婚被视为不正当的行为,许多人认为老年人应该专注于家庭和子女,而不是再次谈及婚姻。
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老年再婚者面临着社会舆论的压力和歧视。
最后是经济问题。
老年再婚的双方通常都已经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结婚后的经济问题仍然是老年再婚者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特别是在财产继承、子女抚养等方面,老年再婚者需要更加慎重地考虑。
针对老年再婚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缓解。
首先是家庭沟通。
老年再婚者可以与家人进行适当的沟通,让家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心情,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老年再婚者也应该尊重子女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其次是宣传教育。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老年再婚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公众正确看待老年再婚现象,消除对老年再婚者的歧视和偏见。
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开展宣传活动等形式,提升老年再婚者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
浅析老年再婚难问题

浅析老年再婚难问题老年再婚难是指那些年迈的人在丧偶或离婚后,再次寻找合适的伴侣时所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再婚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老年再婚难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幸福生活,也牵涉到了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婚姻观念、身体健康、社会观念和经济状况等方面做一浅析。
婚姻观念的变化是老年再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婚姻的态度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婚姻观念认为,一次婚姻一生情,再婚是不被社会接受的。
在这样的观念下,老年再婚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种困难。
很多老年人在经历了一段婚姻之后,就被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所束缚,对再婚抱有顾虑和恐惧。
而对于有丧偶或离婚经历的老年人来说,他们也可能会担心再婚会引起子女的反感和不理解,从而也影响了他们再婚的意愿。
婚姻观念的变化对于老年再婚难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老年再婚难还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老年再婚者可能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影响到婚姻的幸福;选择再婚的对象也可能会受到对方身体状况的顾虑。
年迈的身体可能伴随着健康问题,这不仅对个人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也会对再婚的选择产生阻碍。
身体健康问题也是造成老年再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观念的影响也是老年再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年人已经进入了家庭的另一个阶段,再婚被认为是不合适的行为。
再婚者往往会遭受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的非议和不理解。
社会观念的影响使得老年再婚者很难得到理解和支持,这也让他们在再婚选择上感到困惑和无助。
而这种社会观念的影响也会影响到老年再婚者的心理状态,加大了他们再婚的难度。
经济状况也是老年再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老年再婚者往往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对于再婚选择要求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支持和陪伴。
老年再婚者在选择伴侣时更多的是考虑感情和价值观的匹配,而非经济条件。
社会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以经济条件为首要考量的人,这使得老年再婚者在经济状况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7-老年人的婚姻与性心理

(一)丧偶的心理应激反应和 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
1、老年人丧偶以后常见的应激反应: ①急性应激反应 ②创伤后应激反应 ③适应障碍
2、丧偶后的心理变化阶段 震惊、麻木 思念和痛心疾首 愤怒、戒 备心增强 混乱无绪
3、应对方式理论 ①情绪中心应对: ②问题中心应对
4、社会支持差异:男性高于女性
2 (1)纽卡斯尔抑郁诊断表, 神经症性抑 郁得分在 5 分以下。 (2)利用 MMPI、 EPQ 量表均可发现性格 缺陷。
(3)依据 CCMP—2(中国精神疾病分类 与诊断标准) 诊断。
五、
1 (1) 心因性障碍的预防。 (2) 人格障碍的预防。 一是注意早期健全人格的养成。 二是注重家庭环境营造。
乎完全失去兴趣或不能从通常的活动和 娱乐中产生兴趣为特点。表现为持久的 心境恶劣, 并伴有焦虑、 躯体不适和 睡眠障碍, 一般生活不受严重影响。
二、 老年抑郁症的致病因素
1
理化和生理因素
(1) 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
(2) 遗传因素。
(3) 伤残性疾病。
2
3
三、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1 (1) 情感障碍。 (2) 思维障碍。 (3) 认知功能减退。 (4) 意志和行为障碍。 2 有情感症状向躯体症状转化的倾向
生意外。
(3)在日 常生活中应避免与其发生争执, 遇有矛盾则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3 (1) 认知疗法。 (2) 社交程序法。 (3) 运动疗法。
(四)空巢老人-心理应对 (1)认知疗法 (2)行为疗法 (3)婚姻疗法 (4)生活疗法
(五)家庭空巢综合征 1.主要表现 (1)情绪方面:失落感与成就感交织。 (2)认识方面:自责倾向,埋怨子女的倾 向。 (3)行为方面:生活规律短时间紊乱。
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及思考

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包容他们的不 足和缺点,增强家庭关系的和谐度。
提供家庭支持
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家庭支持,如生活照料、精 神慰藉等,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养老保险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经济来源 。
医疗保障
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水平,减轻他们 的医疗负担。
02
03
家庭矛盾
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可能 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和冲突,影响家庭和谐氛 围。
亲子关系紧张
父母与子女之间可能因为 婚姻家庭问题产生紧张关 系,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 信任和沟通。
亲戚关系疏远
亲戚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因 为婚姻家庭问题而疏远, 失去原本的亲密和信任。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负担增加
缺乏干预研究
针对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的干预措施研究相对较少,需要加强这 一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研究展望与建议
1 2 3
拓展研究领域
加强对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等,以更全面地了解 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深化研究层次
从个体、家庭、社区、政策等多个层面深入探讨 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以便更准确地揭示问题及 其解决途径。
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让他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感
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意义。
05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之处
缺乏系统研究
目前对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尚不系统,缺乏全面的理论框 架和实证支持。
缺乏比较研究
不同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状况下的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需要比较 研究,以便更准确地了解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中老年人的婚姻问题及婚姻心理治疗方法

中老年人的婚姻问题及婚姻心理治疗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老年人的婚姻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很多中老年人在婚姻中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扰,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老年人的婚姻问题以及婚姻心理治疗方法。
一方面,中老年人的婚姻问题往往与生活环境的变化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可能会面临退休、子女离家和社交圈变小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夫妻关系产生影响。
比如,退休后夫妻双方长时间在一起生活,相处模式和角色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夫妻间产生摩擦和矛盾。
此外,子女离家后,夫妻双方的关系可能出现空虚感和无聊感,这也可能导致夫妻关系问题的出现。
另一方面,中老年人的婚姻问题还涉及到个体心理层面的变化。
中老年人在婚姻中可能面临身体健康问题、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的消退等。
比如,一个身体健康不佳的中老年人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沮丧,这些情绪会进一步影响他和配偶的相处。
此外,退休后夫妻双方可能会感到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的消退,这也可能导致夫妻关系问题的出现。
针对中老年人的婚姻问题,婚姻心理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
婚姻心理治疗的目的是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夫妻双方识别和解决夫妻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会与夫妻双方一起探讨问题的根源,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婚姻心理治疗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于中老年人的婚姻问题的方法:1. 情感沟通:通过改善夫妻间的沟通方式,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教授夫妻双方有效的沟通技巧,例如倾听、表达情感等,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改善关系。
2. 冲突解决:帮助夫妻双方学会合理有效地解决冲突。
婚姻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分歧,而如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是维系关系的关键。
心理咨询师可以引导夫妻双方学会积极的解决冲突方式,例如妥协、寻求共识等。
3. 夫妻角色调整:在退休后,夫妻双方的角色和身份可能发生变化,这可能对夫妻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增权理论视角下老年人再婚问题研究

增权理论视角下老年人再婚问题研究作者:赵汝宸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8期前言:一直以来,老年人话题都备受社会关注,而老年人再婚问题成为其中一个焦点。
就目前我国老年人再婚的现状来看,老年人再婚还存在着诸多困难,老年人再婚意愿强烈但再婚成功率低。
为解决老年人再婚问题一方面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可以经过多方赋权增强老年人自身能力。
同时,改善外部环境,提高老年人话语权对于改变老年人的无力感促进他们顺利再婚安享晚年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老年人再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老年人的话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熱点,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单身老年人开始寻找“第二春”,同时老年人再婚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老年人再婚现状再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存在于社会生活中,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思想观念的转变,再婚并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属,而是适用于各个年龄层次的单身人士,越来越多单身老人也开始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现实中,老年人再婚是不易的,老年人再婚受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传统观念、子女意见、社会舆论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种种问题和障碍的影响下,老年人再婚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总体而言,老年人再婚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有老年人再婚困难、再婚不稳定再离率高及非婚同居现象普遍等这几大问题。
(二)老年人再婚问题的影响因素1.传统观念受限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思想比较保守,不太能接受人在老年时再来一段婚姻,且传统习俗对老年再婚是持消极态度,尤其是老年女性再婚,更认为是“有违伦理”的一件事。
2.子女干涉严重造成当前我国老年人再婚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子女的严重干涉。
老年人在再婚时首先考虑的会是子女的意见,他们对老年人再婚的态度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着老年人能否再婚。
反对老人再婚的子女大多数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一是在感情上不能接受父母在这么大岁数了还要找个老伴,怕新老伴分散父母的注意力,离间父母对自己的感情;二是怕街坊邻居对家事的议论,既怕他们误解老人再婚的意愿,又怕他们将这事变成饭后谈资,自己丢了面子;三是本能的对新成员的排斥,总认为老人再婚的对象是外人,不能与其交心,反感他/她的行为习惯,甚至产生矛盾冲突。
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再婚问题分析

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再婚问题分析作者:张强来源:《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23年第10期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老年人的再婚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
相比于青年人,老年人的再婚问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思想情绪更容易波动,在生活方面往往也需要更多照顾。
但子女在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等多重压力之下对于老年人的照顾会明显减少,而再婚配偶则能承担更多相互照料、相互扶持的责任。
除此之外,城乡差距拉大、父母与子女之间思想观念的差异也让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社会问题逐渐凸显。
在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再婚能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提高其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老年人再婚是法律所赋予其的一项基本权利。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针对老年人制定了比较完善系统的法律法规,保障老年人的再婚权利是尊重人权、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老年人有效养老的重要举措。
(一)减轻我国养老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加快,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这给我国的养老行业带来了诸多压力。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能通过养老院、社区服务组织来养老,而支持老年人再婚则成了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促进家庭和谐、减轻我国养老压力的有效方式。
一方面,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加大,子女会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父母的晚年生活,两代人之间的思想观念也导致老龄化服务与成年子女分开居住的情况较为普遍,子女没有过多关注独居老人的情感状况,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情感状况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有配偶的照顾更能够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能够有效减缓我国社会的养老压力。
据《贵阳晚报》报道,上海一78岁独居老伯在家中死亡多日,发出恶臭才被邻居发现。
独居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愈发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二)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也逐渐被边缘化,老年人的精神和生活上都受到了一定的压力。
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及思考

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关系和问题
代际沟通障碍
老年人与子女、孙辈等在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容易导致代际沟 通障碍。
家庭矛盾与冲突
老年人与家庭成员之间容易因为财产、照顾等问题产生矛盾与冲突,甚至出 现虐待老人等现象。
03
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的原因分析
社会变迁对老年人婚姻家庭的影响
社会发展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
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及思 考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老年人婚姻家庭现状及问题 • 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的原因分析 • 解决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老龄化社会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逐渐成为社 会关注焦点。
研究意义
探讨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老年人群体的生活 状况和心理需求,为政策制定和社会服务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老年人婚姻家庭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和社区支持 改善老年人的婚姻家庭生活质量。
研究方法
收集文献资料,进行社会调查,与专业人士和老年人沟通交流,对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和综合整理。
02
老年人婚姻家庭现状及问题
老年人的婚姻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问题
离婚与丧偶现象较为普遍
老年人的婚姻状况不稳定,离婚和丧偶的情况比较常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再婚面临阻碍
尽管老年人有再婚的需求,但由于社会观念、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等因素,再婚 面临许多阻碍。
老年人的家庭结构和问题
多代同堂现象减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代同堂的现象逐渐减少,老年人与子女 、孙辈等的关系日益疏离。
上海市城市老人婚姻状况及观念的调查

吴玉辰
访谈对象 邻居 郑其 访谈次数:3次 访谈地点 邻居家 访谈时间 2008年 3月15日 2008年 3月22日 访谈次数 2次 访谈对象描述 姓名 郑其 年龄 77 性别 男 婚姻状况 丧偶 访谈对象描述 郑其爷爷是居住在我家楼下的一位老人,他今年77岁,身体还算健康。在30平米不到的 房间内他与大儿子、大儿媳妇居住。老人膝下又2男1女,三位子女分别已经结婚生子。 在与老人的访谈中,了解到老人的伴侣在小女儿3岁时就去世了,是老人亲手将三个孩 子拉扯大。在丧偶后,子女曾多次给郑爷爷介绍老伴,但都没有成功。
王艳华
※访谈对象:施爷爷 访谈次数:3次 ※访谈对象情况描述:
年龄:78岁 职业:原为厨师 ,现为老年退休人员
婚史:已婚,配偶尚在
家庭结构:妻子,2个儿子,2个媳妇和2个孙女 ※老人对于黄昏恋的看法:
表示赞同,个人有个人的生活方式,如果确实希望有个老伴,那也未尝不可。
※老人平日遇到的问题: 王爷爷过去身体一直不错,平时偶尔小感小冒,但去年生了场大病,至今仍在恢复之中,也就是 从这次的病开始,王爷爷的健康状况大不如从前,因为老伴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两人有点力不 从心,所以现在平日的一切生活起居都尽量能简单就简单。不过过两年,他们将会和一个儿子 住一起。
外婆的婚姻状况和观念 外婆1956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按照外婆的说法,当时的知识分子一般都生育两个孩子 )。外公与外婆是自由恋爱组建家庭的。1965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由于外公曾经去苏联留过学,于 是被打成“修正主义反革命分子”,不堪人言亡故了。外婆痛不欲生。 5年后,在同学的介绍下,现在的外公同样配偶也不在了的情况下,两人低调而又慎重的举行 了婚礼,就这样一路磕磕碰碰但又相互搀扶着一路走来,已经30几年了。目前二老身体都很不错, 尤其是因为外公对摄影很感兴趣,外婆则非常喜欢种花,两人又都很关注医学。彼此兴趣爱好大不 相同但又有共同点,所以他们相处的也非常融洽。 当我问起外婆对于老年人的再婚问题是如何看待时,外婆的观念很有代表性也很合理:“既然重 新组织家庭了就要珍惜,相互要迁就,更好地享受下半生的晚年吧。所以我觉得老年人确实,一方 配偶去世或者怎样,还是应该找一个比较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相互搀扶,相互帮助。”
老年人再婚的心理调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再婚的心理调适问题,分析再婚对老年 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理论依据和 实践指导。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老 年人再婚的心理调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通过 文献综述梳理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其次,通过问卷 调查和访谈收集老年人再婚的心理调适数据;最后,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老年人再婚的心理调适问 题及其影响因素。
家庭调适方法
1 2 3
家庭成员的支持
家庭成员应该给予老年人再婚现象的支持和鼓励 ,尊重老年人的选择,并帮助他们处理家庭关系 。
家庭关系的调整
在老年人再婚的过程中,家庭成员需要与老年人 一起面对家庭关系的变化,并适应新的家庭成员 和角色。
家庭财产的分配
在老年人再婚的过程中,家庭成员需要协商好家 庭财产的分配问题,避免因财产问题而产生矛盾 。
02
老年人再婚现象的心理问题
自我认同和角色定位问题
自我认同困境
老年人可能面临自我认同的困境,因为他们可能已经失去了很多社会角色和身份,如职业、家庭角色等。再婚 可能会加剧这种困境,使老年人感到自己难以适应新的角色和身份。
角色定位模糊
在再婚过程中,老年人可能不知道自己在新家庭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如何与新伴侣及其家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可能导致老年人感到不安和焦虑。
04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针对这些挑战,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包括沟通与 倾听、共同活动、互相支持和参加社交活动等。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如样本量不足、研 究方法单一等。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老年人再婚的心理机 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老年人如何应对退休后的婚姻问题

老年人如何应对退休后的婚姻问题退休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后的婚姻问题是一个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们观念的不同,老年人如何应对退休后的婚姻问题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老年人应对退休后婚姻问题的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调整心态。
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工作有关的压力减轻了,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更多地用于家庭生活和婚姻关系的建设。
老年人要摆脱过去的角色定位,从工作中解脱出来,接受新的身份和角色,以夫妻关系为基础,共同度过退休生活。
第二,保持沟通。
沟通是婚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退休后,夫妻二人有更多时间在一起生活,但也会有一些争议和矛盾。
老年人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充分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想法,避免隔阂的产生。
另外,老年人还可以通过参与共同的兴趣爱好,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第三,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节奏和方式都会发生变化,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状态。
夫妻二人可以共同规划退休后的生活,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和生活习惯。
同时,老年人可以参加各类社交、娱乐和文体活动,丰富退休后的生活,增加生活乐趣。
第四,加强亲密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可能会有所下降,但这并不妨碍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老年人可以通过增加情感的交流和体贴关心,加强夫妻之间的默契和互动。
此外,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对身体的保健也非常重要。
第五,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老年人在应对退休后的婚姻问题中遇到了困难和矛盾,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
结婚指导、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方法,帮助夫妻解决问题和调整婚姻关系。
总结来说,退休后的婚姻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个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重要议题。
老年人应积极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沟通,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加强亲密关系,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通过这些努力,老年人可以更好地应对退休后的婚姻问题,过上幸福美满的退休生活。
老人婚姻问题研究

种 等 价 交 换 , 不 可 过 于 依 赖 、 重 物 质 . 则 会 给婚 姻 本 但 看 否
好 如出 , 像一首诗 说的那样 :结发为夫 妻 , 朝长相随 , 正 “ 朝 偕
同 人 暮 , 爱 复 如斯 。 ” 配 夫 妻 中也 有 感 情 不 和 的 , 于 性 恩 原 由
利 益 考 虑 . 于 父 母 再 婚 , 们 一 百 个 不 赞 成 。 为 了 阻止 父母 对 他 再婚 , 的要求父母 写下字据 。 有 承诺 把 房 屋 和 存 款 留给 自 己 ,
以免 落 入 继 父 继母 手 里 。 到 这样 的儿 女 , 人 真是 有 苦 说 不 遇 老 出 。 亲 情 与 爱 情 的 夹缝 里 , 老 人 左 右 为 难 。 在 让 还有 些 老 人 由
老 夫 妻 , 方 生 活 不 能 自理 , 子 寸 步 不 离 , 男 妻 昼夜 侍候 。 果 没 如 有 老伴 的侍 候 他 是 不 可 能 维 持 这 么 长 时 间 的 。这 种 使 对 方 心
灵 上得 到慰 籍 ,生 活 上 得 到 照 顾 的 做 法 ,其 作 用 胜 过 任 何 良
在 我 们 的 传 统 观念 中 , 年 婚 姻 的 实 质 就 是 找 个 伴 而 已 , 老
但 随 着 生 活 水 平 提 高 和 观念 改 变 ,现 在 老 年 人 爱情 观 已 发生 很 大 的改 变 。人 们 从 岗 位 上退 下 来 以 后 ,大 部 分 时 间 在 家 度 过 , 动 范 围相 对 缩 小 , 年 人 的 婚 姻 是 否 幸 福 美 满 、 庭 是 活 老 家 否 和谐 是 一 个 值 得 探 索 的 问题 。 此 , 必 要 对 老 年 婚 姻 进行 因 有
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及思考

社会支持不足
社会对老年人的支持和关 注度不够,导致他们面临 婚姻家庭问题时缺乏外部 支持。
传统观念影响
一些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 响,认为离婚是不光彩的 事,因此即使婚姻不幸福 ,也不愿意离婚。
生理健康因素对老年人婚姻家庭的影响
性生活问题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可 能会出现性生活方面的问 题,影响夫妻感情和家庭 和谐。
建立法律援助机制
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情况的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确保他们能够平 等地享有法律保护。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关注度
1 2 3
开展宣传活动
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 广泛宣传老年人婚姻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 维护老年人婚姻家庭的和谐。
加强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增加关于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的 内容,让年轻一代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心理, 促进家庭和睦。
02
老年人婚姻家庭现状及问 题
老年人婚姻状况及问题
01
维持婚姻关系
老年人的婚姻关系相对稳定,大多数夫妻能够一起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和疾病的侵袭,老年人可
能会面临配偶先离世的情况,留下孤独的个体。
02
离婚现象
尽管老年人的婚姻关系相对稳定,但仍存在一些老年夫妻因为各种原
因选择离婚。例如,性格不合、子女成年后分居、疾病等因素都可能
导致老年夫妻离婚。
03
再婚现象
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老年人再婚也逐渐被接受。然而,再婚现象仍
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子女反对、财产分配问题以及双方年龄差异等
。
老年人家庭状况及问题
子女成年
随着子女的成长和独立,老年 人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子女 可能因为工作、结婚等原因离 开家庭,导致老年人家庭规模
我国老年人口婚姻状况分析——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状 况主要 包 括 四种类 型 : 未婚 、 有配偶 、 离婚 、 丧偶 。对 我 国老 年人 口婚 姻状 况 的分 析 , 本 文 将 从 整 体 上对 老
年 人婚 姻状 况进 行把 握 , 在 此基 础 上 进 一 步 了解 我 国 老年人 口在 不 同婚 姻 状 况 上 的分 性 别 、 分 年龄、 分 城 乡、 分 身体 状 况 、 分 主要 生 活 来 源 5个 方 面 的特 点 与
一
、
引 言
要性。
截 至 第六 次人 口普 查 我 国 6 0岁及 以上 老 年 人 口 总量达 到 1 . 7 8亿 , 占全 国 总 人 口的 1 3 . 3 2 %, 同2 0 0 0
以往 学者对 老 年人婚 姻状 况 的关 注主要 集 中在丧
偶 老年 人 身上 , 分 析 了丧偶 事 件对 老年 人心 理状 况 、 死
婚姻 状况 进行 整体 研 究 , 才 能 更 好 把握 不 同婚 姻 特 征
老 年人 的不 同特点 , 从 而为 我 国针对 性 了解老 年 问题 、 配偶 的 老
年人 在 身体 状况 较差 时 , 往 往 能 够 得 到 来 自配 偶 的 照
所在 。
亡风险以及不同性别老年人等方面所产生的影 响( 狄
文倩 等 , 2 0 0 9 ; 焦开 山, 2 0 1 0 ; 王莉 莉 , 2 0 1 1 ) , 而 老 年人 丧偶再 婚 现象 则是 其 关注 的热 点 ( 郑真 真 , 2 0 0 1 ; 姜 向 群, 2 0 0 4 ; 杜 鹏等 , 2 0 0 4 ; 王俊 宁等 , 2 0 0 5 ) 。同时也 有 少 数学 者对 老年人 婚 姻 状 况进 行 了地 域性 的研 究 ( 杨 宗
老年人婚姻问题浅析

老年婚姻问题浅析摘要:我们国家总体实力增强,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老年群体在我国比例不断上升,老年的晚年生活、养老问题成为我国一个重要问题。
婚姻更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我从我国老年人的婚姻状况的实际情况出发,论述影响老年人婚姻满意度的因素,以及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婚姻问题,探讨一个保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式。
关键词:老年人生活现状问题解决办法俗话说,家有老人是个宝,我的姥爷,奶奶依然健在,每个寒暑假我都会陪伴在他们身边,他们的晚年生活我深有体会,我的奶奶是个典型的传统老人,爷爷去世后,选择了独居,而我的姥爷是一名老师,姥姥去世后,再婚。
他们的精神生活有很多差别,希望通过本次探索,为老人找出一个更好的生活方式。
一、老年人婚姻现状根据我国2010 年人口普查资料, 分析影响老年人婚姻状况的因素。
2010年, 我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有配偶率男性为72.6% , 女性为47.9% ;丧偶率男性为23.6% , 女性为51.4% 。
其特点是农村男性老年人的未婚、丧失偶率高于城镇, 有配偶率低于城镇;文化程度低与经济收入低者的有配偶率低、丧偶率高; 服务性工作人员的有配偶率低、丧偶率高。
从以下两种形式分析:(一)原配夫妻1、感情牢固型俗话说:“年轻夫妻老来伴”。
退休后两人共同操持家务,一起去健身,享受着年轻时没时间享受的快乐。
共同分享快乐与烦恼。
有对老夫妻,男方生活不能自理,妻子寸步不离,昼夜侍候。
如果没有老伴的侍候他是不可能维持这么长时间的。
这种使对方心灵上得到慰籍,生活上得到照顾的做法,其作用胜过任何良药。
和睦夫妻有时也会产生小矛盾,但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和好如出,正像一首诗说的那样:“结发为夫妻,朝朝长相随,偕同入暮,恩爱复如斯。
”原配夫妻中也有感情不和的,由于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但是他们吵架过后就会很快趋于缓和。
2、感情不合,得过且过型夫妻双方感情不合,迫于当时的父母压力,以及后来的子女等因素,不愿扩大矛盾,,只是凑合着过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UDC 单位代码10644密级公开学号 2009020225学士学位论文老年人再婚问题研究论文作者:李海指导教师:王秀珍系别:社会科学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提交论文日期:2013年5月30日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5月25日学位授予单位:四川文理学院中国•达州2013年5月目录摘要 (2)Abstract (2)引言 (2)一、老年人再婚的原因 (3)二、老年人再婚的途径 (4)三、老年人再婚的心理状况 (5)(一)老年人相亲之前的心理状况 (5)(二)老年人相亲时的心理状况 (5)(三)老年人相亲后的心理状况 (6)四、老年人再婚后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7)(一)再婚后老年人及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关系问题 (7)(二)老年人再婚后不进行婚姻登记的问题 (8)(三)子女对老年人再婚的干涉问题 (9)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2)该部分应该是采用“构建域”的方式自动生成并自动链接!老年人再婚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级2班:李海指导老师:王秀珍摘要:老年人丧偶后,希望在晚年通过再婚寻找到新的伴侣,在再婚过程中会出现老年人自身的心理问题,家庭成员之间的融合问题,再婚后不进行婚姻登记问题,子女对父母再婚的干预问题。
本文会对老年人再婚的心理状况及其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分别从社会、家庭、个人角度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字:老年人;再婚;问题;解决策略引言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再婚问题,就逐渐突显出来。
老年人再婚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所赋予的法定权利。
但在老年人再婚出现问题后,没有专门的社会机构来保障老年人的婚姻权益,亦没有设立专项法律?为老年人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老年人的再婚权益不断受到侵害,我们应该从老年人自身和社会一同努力,共同构建老年人再婚的保障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老年人再婚的现状和原因(一)我国老年人现状老年人的定义,各个国家和时期的概念不大一样。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需65岁以上才算做是老年人。
而按我国现阶段的年龄划分标准,60岁以上即可认为是老年人。
根全国老龄办2006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万人,占总人数的11.3%,其中城市老年人离异和丧偶人数占8.3%,农村老年人离异和丧偶人数占9.3%[1]。
该部分请使用最新数据信息进行对比。
(二)老年人再婚的原因1、老年人再婚的社会原因(!!!我国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也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为革命贡献了青春,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民族培养了后代,当他们年老体衰的时候,理应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2]。
老年人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维护老年人权益,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婚姻法、继承法特别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都从不同方面为老人再婚提供了法律保障。
宪法在规定男女平等原则的同时,还规定了儿童、老人、妇女受特殊保护的原则。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的权益不断受到侵犯,特别是老年人的晚年婚姻幸福,子女的反对或者过度干涉已经越来越普遍,对于老年人的晚年婚姻权益的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
所以从社会角度来讲,维护老年人的合法的婚姻权益,能稳定好社会秩序,减少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2、老年人再婚的家庭原因现代社会经济压力重,子女大多外出打工或者忙于工作,独居老人数量庞大且日益增多,子女们也想父母们幸福。
但是,大多数子女想要好好照顾老人而苦于无太多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子女们对自己的父母照顾和关怀太少,由于种种原因也难以尽到应有的孝道。
所以从家庭角度来讲,老年人再婚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子女们的抚养压力,使整个家庭更和睦。
(请使用权威数据或调查数据说话)3、老年人再婚的个人原因公民的思想在进步,老年人也更加注重自己的晚年生活,在婚姻方面更加追求生活质量和保障,对传统观念中的“再婚的不道德感”有所削弱。
丧偶或离异的老年人再婚的愿望日益强烈,人们对老年人再婚的态度也越来越宽容。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于婚姻幸福终老的期望往往与实际婚姻生活不符,老年夫妻双方大多是因为一方患病,或者意外死亡而不能相伴终生,留下另一半孤独在人世。
据曹行船对唐山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150个老年人中,有40个丧偶,99个原配,1个分居,1个未婚,9个再婚[3]。
这些单身的老年人就很希望再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在感情和经济等方面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活共同体。
共同度过晚年的美好时光。
(该部分的数据建议采用覆盖面广一点的数据)所以从个人角度来讲,老年人再婚能让老年人相互帮助和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障老年人的身题和心理的健康。
二、老年人再婚的途径老年人再婚的途径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通过正规的婚介机构,一种是通过民间婚介。
(一)以正规的婚介机构为媒介的再婚笔者这里所说的正规婚介机构其实就是婚介公司,老年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再婚的人并不多,主要因为是婚介机构的公开性,老年人顾及颜面,羞于在这种较为公开的平台透漏自己的姓名、照片等;其次婚介机构对于老年人的婚姻的年龄大、观念守旧等特点把握不好,婚介的成功率较低。
(婚介机构介绍老年人再婚<登记的比例、成功、失败的比例>的数据?)(二)以民间婚介为媒介的再婚民间婚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生活中的老年人为媒,介绍给另外的一位看起来比较相配的老年人,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媒婆”;另一种是由公共机构为媒,比如社区服务站或者老年人活动中心,通过加强老年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举办文体活动,促成老年人再婚的这种模式。
在实际的生活中老年人再婚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以生活中的老年人为媒介绍的,这种途径不仅能很好的保护老年的人隐私,而且同样作为老年人的中间人,对于婚姻双方的年龄大、观念旧等特点都相当熟知,所介绍的对象与再婚者所想象的相差不远,成功率也会更高。
当然在成功的介绍了一对过后,中间人也会得到一定的喜钱,喜钱的多少要据地区的贫富状况和被介绍人双方的经济状况了。
(比例)有趣的是,民间所谓的“媒婆”,并非一开始就想做“媒婆”的,而是在她身边恰好有两个单身的人,由她介绍成功后,周围邻里的单身丧偶之人都闻风而来让她帮忙,其中也不乏年青人的父母想帮自己儿女找到好对象的。
在成功介绍了一对过后因为有不错的喜钱,所以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媒婆”了,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三、老年人再婚的心理状况(一)老年人相亲之前的心理状况老年人去相亲的多为丧偶之人。
在刚丧偶的时候这些老年人极少是立即去和自己的新对象相处或者结婚的。
原因有三点:一是由于老伴刚死,心理还在伤心之中,受古时“从一而终”的思想影响,心态未立马调整过来,和其他对象相处还不习惯;二是顾忌后辈和左邻右舍的闲话,颜面上过不去,即使晚辈们有心,劝老人再找一个,或者主动去婚介机构为老年人报名,老年人会感到羞怯而拒绝;三是老年男女双方的思想相对我们年亲人来说更为保守,农村老年人较城市老年人心理更保守,老年人之间的交往更为的复杂,所以在丧偶后的一段时间内,一般的老年人都会选择单身一段时间,在心理放开了过后再寻伴侣。
在这段时间里老年人的心理是相当脆弱的,情绪也相当低落。
所以作为晚辈来讲,应该多关爱老年人,多陪伴他们,帮助他们度过这段心理空虚期,唤醒老年人对生活的希望。
(二)老年人相亲时的心理状况老年人相亲时的心理状况分为男性再婚心理和女性再婚心理。
二者的共同特点是都有着守旧的思想存在,而且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1、男性老年人再婚心理分析首先,主要体现在对女性的年龄要求上,旧思想中有着“只准男长十,不准女大一”的思想,况且老年人身后子女后辈多,多为家中的尊长,怕后辈取笑,所以为了自身的尊严,对女性的年龄特别看中,若是长一岁便可能介绍的时候就会被拒绝。
但男性老年人几乎都想要找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年龄跨度可以达到30岁,所以现在老夫少妻的例子屡见不鲜,要说这种行为是男性为求风流而为,倒不如说是他们在追求自己的晚年生活幸福。
其次,是对女性的长相的要求,长相穿着要尽量得体,不能太过丑陋。
能见得过亲戚,见得过邻居。
最后,男性老年人相亲时才考虑的是女性老年人的性格、受教育程度、品行和身体健康程度。
由于新中国刚建立之时教育水平很差,所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中文凭就算很高的了,但其中也不乏硕士、博士文凭,所以若男方的文凭是博士,那么高中以上文凭的女性老年人是首选。
若男方老年人文凭在高中或者高中以下,那么,对女性的文凭几乎就无要求,主要是看女性的性格如何,双方是否和得来!这其中最不值得老年人重视的就是身体健康程度了,男女双方年龄均较大,身体机能都不是非常好,时而患小病,时而一大病,所以,若不是患了什么绝症,让对方感觉到生活无望,就能满足对方需求。
这也可以说是老年人再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2、女性老年人再婚心理状况分析首先,女性老年人在相亲时首先所看重的是男性是否有生活保障,男性的生活保障是否够两个人一起共同生活。
男性老年人的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来自子女的抚养费,另外一个是老人的退休金或者养老金。
男性收入的来源可以说直接影响了老年人再婚的自主权。
如果男性的收入来源是来自于子女的抚养费,那么要是子女怕老人再婚后事情麻烦,或者会增加自己的赡养负担而向老人的再婚提出反对意见,那么老人也只有放弃再婚的念头继续独居。
如果老人的收入是来自于退休金或者是养老金,而且够夫妻双方生活所用,那么老人的再婚自主权就在自己手中,和谁再婚,婚后住哪老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话语权。
所以笔者认为男性老年人的收入来源状况是老年人婚姻幸福的重要基础。
其次,女性老年人在再婚时第二考虑的是男性的性格和长相。
和旧时相亲一样,要求男性身高要比自己高,性格好,脾气好,容易相处,最好是潇洒的。
老年人对于潇洒的定义其实很简单,长得不丑,有一项或者几项拿手的,比如唱歌、跳舞、乐器等,再有就是衣着整洁大方,最好每天有一个固定的头型,这样就能达到女性心里面所认为的潇洒了。
(三)老年人相亲后的心理状况老人们若是成功相亲后,互相看上对方就会跟新婚夫妻一样一起住在一起,两者都抱着相依相伴,相互终老的想法。
当然这是一个始终的想法,具体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可没有这么简单了。
由于年龄、经济实力的差异,思想的差异有些老年夫妻在刚开始相处时多少都有些矛盾,主要是因为老年人思想比较僵硬,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在双方刚开始交往的时候可能是一方有刻意隐藏或者是时间不够,没有让对方发现或者引起注意,到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过后,问题就可能暴漏出来了,比如性情粗暴,蛮不讲理,不讲卫生,不会整理家务等等问题都会出现,几个问题同时出现就会导致矛盾的激化。
笔者认为,老年人再婚后都有要有一个适应对方生活的一个心理准备和改变,两个人生活,特别是和儿女们一起生活,新加入家庭的人总和家庭里以前的老成员之间有些性格上的有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