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界面的微观力学行为研究_单纤维拉出试验_杨序纲

合集下载

复合材料方面的书籍

复合材料方面的书籍

复合材料方面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复合材料方面的书籍:
《复合材料的界面行为》,杨序纲,吴琪琳著。

本书全面阐述了复合材料的界面行为,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界面的基本概念、界面在复合材料增强和增韧中的作用、界面的微观结构及其表征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涉及界面微观力学,阐述了几种重要复合材料在外负载下的界面行为。

《绿色复合材料》,唐见茂著。

本书沿着高性能复合材料主线,重点论述“绿色”的内容,包括各种不同绿色复合材料的设计、选材、制造、表征和评价等内容,具有先进性、全面性和时效性的特点。

以上书籍对复合材料有详细的讲解,适合对复合材料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纤维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纤维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纤维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纤维材料是一类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轻质的材料。

在现代工业中,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航空航天、船舶、汽车、体育用品等。

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其应用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纤维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是相当必要的。

本文将从纤维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纤维材料的微观结构纤维材料是由纤维和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

纤维是主要承受拉伸应力的部分,而基体则负责防止纤维的滑移和断裂。

纤维材料可以分为无定形纤维材料和结晶纤维材料两类。

无定形纤维材料是指没有明显结晶形态的纤维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结晶纤维材料则是指具有明显结晶形态的纤维材料,如金属纤维、陶瓷纤维等。

纤维材料的微观结构影响着其宏观性能。

在无定形纤维材料中,纤维的结构呈现为杂乱无章的状态,纤维之间的结合力也比较弱。

因此,无定形纤维材料的强度和模量相对较低。

而在结晶纤维材料中,纤维的结构呈现出规则的结晶形态,纤维之间的结合力比较强。

因此,结晶纤维材料的强度和模量相对较高。

二、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表现为其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断裂延伸率、疲劳寿命等指标。

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着纤维材料的应用效果。

高强度、高模量和良好的延展性是纤维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下面将讲解一些影响这些指标的微观结构因素。

1. 纤维形态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纤维的形态是影响纤维材料力学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定条件下,纵横拉伸的纤维力学性能是不同的。

当纤维的截面积相同时,细长的纤维在纵向拉伸时会发生细小的曲率,从而增加了纤维内部的表面能和蠕变能。

因此,纵向拉伸的纤维更容易发生局部破坏。

而横向拉伸的纤维由于其形态特征,会比纵向拉伸的纤维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延展性。

2. 纤维取向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纤维的取向也是影响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纤维多为无序或随意取向,但在一些现代工业领域,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纤维的排列方向是可以控制的。

《SiCp-Al复合材料微观断面磨抛与两相三维重构试验研究》范文

《SiCp-Al复合材料微观断面磨抛与两相三维重构试验研究》范文

《SiCp-Al复合材料微观断面磨抛与两相三维重构试验研究》篇一SiCp-Al复合材料微观断面磨抛与两相三维重构试验研究一、引言SiCp/Al复合材料由于高强度、高硬度及优良的耐磨、耐热等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研究越发重要。

因此,本试验主要对SiCp/Al复合材料的微观断面进行磨抛处理,并对两相进行三维重构,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其微观结构和性能。

二、试验材料与方法1. 试验材料本试验所使用的SiCp/Al复合材料为市售产品,其主要成分为硅颗粒和铝基体。

2. 试验方法(1)微观断面磨抛首先,将SiCp/Al复合材料样品进行切割,得到所需的断面。

然后,采用逐级细化的磨抛纸和抛光布对断面进行磨抛处理,直至获得光滑的表面。

(2)两相三维重构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抛后的样品进行观察,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Si颗粒和铝基体两相进行三维重构。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1. 微观断面磨抛结果经过逐级磨抛处理后,SiCp/Al复合材料的微观断面呈现出光滑的表面,颗粒分布均匀,无明显缺陷。

这为后续的两相三维重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两相三维重构结果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得到了Si颗粒和铝基体的二维图像。

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二维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了两相的三维模型。

从三维模型中可以看出,Si颗粒在铝基体中分布均匀,两相之间的界面清晰可见。

四、讨论通过对SiCp/Al复合材料微观断面的磨抛处理和两相三维重构,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微观结构和性能。

首先,光滑的表面和均匀的颗粒分布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其次,两相三维模型清晰地展示了Si颗粒和铝基体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性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此外,本试验方法为其他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五、结论本试验通过对SiCp/Al复合材料微观断面的磨抛处理和两相三维重构,得到了其光滑的表面和清晰的两相分布情况。

纤维材料微观结构对力学性能影响机制探究

纤维材料微观结构对力学性能影响机制探究

纤维材料微观结构对力学性能影响机制探究摘要:纤维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其力学性能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其微观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通过对纤维材料微观结构对力学性能影响的机制进行深入探究,旨在加深对纤维材料力学性能的认识,并为纤维材料的应用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 引言纤维材料是一类具有很高强度和刚度的材料,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建筑领域等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通过其微观结构进行调控和优化。

纤维材料的微观结构由纤维的组织、取向以及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构等因素决定。

本文将分析这些关键因素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

2. 纤维的组织结构纤维的组织结构是指纤维材料中纤维的排列方式和分布规律。

纤维的组织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通过增加纤维的相对取向度和形成连续的纤维体系来实现。

相对取向度的增加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并降低材料的断裂韧性。

而连续的纤维体系可以有效地抵抗载荷的传递,提高材料的耐疲劳性能。

3. 纤维的取向纤维的取向指的是纤维在材料中的排列方向。

纤维的取向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纤维的长轴与载荷方向保持一致时,材料的强度和刚度最大化。

此外,纤维的取向还与材料的各向异性相关,不同取向下的力学性能也有所不同。

4. 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构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构是指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粘结情况和相互作用情况。

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构对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界面结构可以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同时降低界面的应力集中程度。

因此,界面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至关重要。

5. 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为了对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准确评估,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拉伸测试、压缩测试、弯曲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得到材料的强度、刚度、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参数,有助于了解纤维材料的力学行为和响应。

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与评估

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与评估

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与评估在现代材料科学的领域中,复合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复合材料不是单一的材料,而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组合而成,从而获得了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

要深入理解复合材料的性能,就必须研究其微观力学性能,并且建立有效的评估方法。

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其组成成分的性能、含量、分布以及相互作用等因素。

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例,纤维的强度、模量、长度和直径,以及纤维在基体中的分布和取向,都会显著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比如,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碳纤维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当其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均匀分布并且取向合理时,能够极大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在微观层面,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也是至关重要的。

界面是指不同组成成分之间的过渡区域,它在传递载荷、协调变形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良好的界面结合能够有效地将载荷从基体传递到增强相,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反之,如果界面结合不良,就容易导致复合材料在受力时发生过早的失效。

为了评估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

其中,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通过使用微小的压头对材料的微观区域进行加载,可以测量出材料的硬度、模量等力学参数。

这种技术能够在微米甚至纳米尺度上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进行表征,为深入理解材料的性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SEM 可以用于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纤维分布以及损伤模式等;TEM 则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微观结构信息,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界面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

此外,X 射线衍射(XRD)技术可以分析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而拉曼光谱则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除了实验方法,数值模拟在复合材料微观力学性能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限元分析(FEA)是一种常见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复合材料的微观模型,模拟其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力学响应,可以预测材料的性能和失效模式。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分析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分析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分析在当今的材料科学领域,复合材料因其卓越的性能而备受关注。

复合材料不是一种单一的材料,而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理解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设计和开发高性能的复合材料至关重要。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是其性能的基础。

从微观角度来看,复合材料通常由基体和增强相组成。

基体材料就像是一个“背景”,为增强相提供了支撑和环境;而增强相则像是“英雄”,赋予了复合材料独特的性能。

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例,纤维作为增强相,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特点。

这些纤维可以是玻璃纤维、碳纤维或者芳纶纤维等。

它们在基体中分布的方式、纤维的长度、直径以及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情况,都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纤维分布均匀且取向一致,那么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力能够沿着纤维的方向有效地传递,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相反,如果纤维分布不均匀或者取向混乱,那么复合材料的性能就会大打折扣。

此外,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也非常关键。

一个良好的界面结合能够确保应力从基体有效地传递到纤维上,从而充分发挥纤维的增强作用。

如果界面结合不好,就容易在界面处产生脱粘、开裂等问题,导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还与制备工艺密切相关。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导致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差异,进而影响其力学性能。

例如,在注塑成型工艺中,由于材料在模具中的流动和冷却过程,可能会导致纤维的取向不一致,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各向同性性能。

而在热压成型工艺中,可以通过控制压力和温度,使纤维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获得性能更优异的复合材料。

了解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它们的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刚度、韧性和疲劳性能等。

强度是指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是指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韧性是指材料吸收能量而不发生断裂的能力;疲劳性能则反映了材料在反复加载下的耐久性。

第十四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_材料的宏微观力学性能

第十四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_材料的宏微观力学性能

第十四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_材料的宏微观力学性能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材料组成,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

因为复合材料由不同材料组成,其宏微观力学性能由材料的组成、结构、形态以及其在应变、应力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所决定。

首先,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包括强度、刚度、韧性和耐久性等。

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部力量破坏的能力,可以分为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剪切强度等。

刚度是指材料对应力的响应程度,可以通过弹性模量来表征。

韧性是指材料在断裂之前能够吸收的能量,可以通过断裂韧性来衡量。

耐久性是指材料在环境条件下长期使用所能保持的性能。

其次,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包括单根纤维或颗粒的力学性能,以及阵列结构和界面性能。

单根纤维或颗粒材料的力学性能取决于材料的成分、晶体结构、缺陷和纤维的方向。

纤维的方向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和剪切等性能有显著影响。

阵列结构是指纤维或颗粒的形态和分布,如纤维间距离、层厚度、纤维排布等。

界面性能是指纤维或颗粒与基体的界面结构以及其相互作用,影响着复合材料整体的性能。

另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还受到应变、应力和温度的影响。

应变是指物体受力后发生的形变程度,应力是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

复合材料的应变和应力分布不均匀,因为不同材料的应变和应力响应不同,这会导致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非线性变化。

温度变化也会导致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从而对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总体来说,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需要考虑宏微观的因素,包括材料成分、结构、形态以及在应变、应力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了解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材料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Ti-Al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成形行为研究》

《Ti-Al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成形行为研究》

《Ti-Al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成形行为研究》篇一Ti-Al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成形行为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需求的增长,新型的层状复合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Ti/Al层状复合材料因其兼具了钛和铝的优异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就Ti/Al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成形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二、Ti/Al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研究微观组织是材料性能的基础,对于Ti/Al层状复合材料来说,其微观组织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各个相的结构、大小、形状及分布情况等方面。

该类材料中钛与铝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层复合的结构。

每个层次的微小细节对于整体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研究方法主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进行观察和分析。

研究发现,随着材料中Ti和Al含量的变化,微观组织也相应发生变化。

特别是在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处,这种变化更为明显。

这种特殊的微观结构为后续的力学性能和成形行为研究提供了基础。

三、Ti/Al层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力学性能是材料在各种条件下所表现出的抵抗外界力作用的性质和能力,对于评估材料的适用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对于Ti/Al层状复合材料来说,其主要的力学性能包括硬度、强度、韧性等。

研究发现,Ti/Al层状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同时韧性也相对较好。

这主要得益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以及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该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和抗冲击性能也表现出色,这使其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Ti/Al层状复合材料的成形行为研究成形行为是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特性,对于材料的加工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针对Ti/Al层状复合材料,其成形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行为、流动性和成形后的精度等方面。

研究发现,Ti/Al层状复合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可塑性,易于加工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 参考文献 : [ 1 ]冯乃谦. 高性能混凝土结构[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 2 ]张 雄. 建筑功能外加剂[ M ]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Influence to the strength of cement sand
rubber by f ill ing mineral admixture this active f ill ing
孔 琴 李琳琳 邱伟伟
摘 要 :通过对 8 组碳纤维试件的拉伸对比试验 ,研究了材料 、粘贴层数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σ—ε曲线的影
响 ,并从机理上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研究表明 :布材主要决定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粘贴层数对其拉伸强度的影响不大 ,
且破坏前材料呈线弹性变化 。
关键词 :碳纤维布 ,拉伸强度 ,σ—ε曲线
1. 3 试验现象
试件在加载过程中会出现时断时续细碎的噼噼啪啪的响声 ,
接近破坏时 ,响声连续不断 ,声音越来越大 ,直至试件突然破坏 ,
破坏位置处胶层均碎裂 。对于 A 种布材 ,一层试件的破坏形式多
为两端横截面脆断 ,断口较为整齐 ,多呈锯齿状 ,部分试件出现一
端斜裂的现象 ;二层 ,三层试件的破坏形式多为纤维束间撕裂 ,有
裂纹相互连贯 ,直至最后分层撕裂破坏 。
2. 2. 4 定向纤维复合材料线弹性变化的特性
本试验沿纤维方向进行加载 ,一层 ,二层 ,三层试件的 σ—ε 曲线均接近直线 ,没有明显的屈服点 ,呈线弹性变化 ,破坏时没有 前兆 ,呈脆性破坏 。由此可见 ,当载荷平行于增强纤维方向时 ,纤 维复合材料极精确地遵循虎克定理 ;面密度与粘贴层数对碳纤维 复合材料沿纤维方向呈线弹性变化的特性影响不大 。

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与性能评估

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与性能评估

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与性能评估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复合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航空航天到汽车制造,从体育用品到医疗器械,复合材料的身影无处不在。

要深入理解复合材料的性能,就必须探究其微观力学性能,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性能评估方法。

复合材料并非单一的均质材料,而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组分材料通过特定的工艺组合而成。

这些组分在微观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和分布,决定了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

例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的种类、长度、直径、取向以及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等微观因素,都会显著影响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等力学性能。

在微观力学性能方面,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增强相和基体相之间的界面性能。

界面是实现载荷传递和应力分布的关键区域。

一个良好的界面结合能够有效地将载荷从基体传递到增强相,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强度。

反之,如果界面结合不良,容易导致应力集中和早期失效。

以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为例,碳纤维表面的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其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

通过对碳纤维进行氧化处理或涂覆上特定的涂层,可以改善界面的相容性和结合力,进而提升复合材料的性能。

另一个重要的微观力学性能指标是增强相的分布和取向。

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增强相往往难以实现完全均匀的分布和理想的取向。

这可能导致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差异。

比如,在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如果纤维的取向与受力方向不一致,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复合材料时,需要精确控制增强相的分布和取向,以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还会影响其热学性能。

例如,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孔隙率和晶界结构会对其热导率产生重要影响。

孔隙的存在会增加热传递的阻力,降低热导率;而晶界的特性则会影响热膨胀系数。

了解这些微观结构与热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应用至关重要。

在研究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时,各种先进的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分析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分析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分析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由多种不同的材料组成,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热性能等特点。

本文将从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两个角度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进行分析。

一、微观结构分析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相组成,基体通常是聚合物,增强相则是纤维、颗粒或板片等。

增强相能够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而基体则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耐久性和韧性。

以下将从基体和增强相两个方面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

1. 基体的微观结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基体通常由热塑性或热固性聚合物组成。

热塑性聚合物通常具有线性结构,而热固性聚合物则具有三维交联结构。

热塑性聚合物的分子量较低,易于加工,但强度和刚度相对较低;而热固性聚合物则分子量较高,强度和刚度较高,但加工难度较大。

除了基体的组成外,其结构也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在热塑性聚合物中,分子链通常是线性排列的,因此力学性能较为均匀。

而在热固性聚合物中,由于交联结构的存在,材料的硬度和脆性会增加。

2. 增强相的微观结构增强相通常分为无定形颗粒、颗粒状颗料、难以转移的填料、不规则形状纤维、连续纤维、网状纤维和薄板等。

这些增强相在复合材料中起到了增强作用,其中连续纤维的强化效果最明显,其次是无定形颗粒。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通常为纤维束,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对材料的力学性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纤维和基体之间的结合力必须足够强才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二、力学性能分析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韧性和疲劳寿命等。

以下将从强度、刚度和韧性三个方面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分析。

1. 强度分析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受到基体和增强相的影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一般比颗粒增强材料高,而且强度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复合材料中纤维的质量分数也会对其强度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纤维含量越高,复合材料的强度越大。

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微观界面性能表征方法的进展

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微观界面性能表征方法的进展

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微观界面性能表征方法的进展刘政;翟哲;刘东杰;冯拉俊;刘赟姿【摘要】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界面微观结构和性质对材料的宏观性能起着关键性作用。

为了能够准确地测试纤维树脂间的界面粘结力,表征纤维与树脂之间界面剪切应力传递效率,人们一直试图找到一种方法能够真实全面反映界面性能,以及纤维断裂、界面脱粘、树脂横向断裂等因素对界面性能的影响。

为此作者对现有微观界面表征方法进行介绍与分析,包括:微珠试验、单纤维拉出试验、压入试验、单纤维断裂试验、激光拉曼(或荧光)色谱法、光弹分析法,全面剖析它们的适用范围。

%The property of a fiber composite depends crucially upon the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be-tween the fiber and polymer matrix .To accurately characterize the interfacial adhesion ,and interfacial shear stress transfer efficiency.Many attempts were dedicated to find a method to clarify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fiber break,the interfacial debonding and matrix crack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Here the authors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cur-rent approaches ,and tried to find their limits .【期刊名称】《纤维复合材料》【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微珠试验;拉出试验;压入试验;单纤维断裂试验;拉曼法;光弹试验;微观界面表征方法【作者】刘政;翟哲;刘东杰;冯拉俊;刘赟姿【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先进材料,质量轻,强度高等特点使其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工程领域应用越来越发挥其重要性。

PET和PAN纤维的拉伸形变和断裂过程

PET和PAN纤维的拉伸形变和断裂过程

PET和PAN纤维的拉伸形变和断裂过程
杨序纲;孙文奇
【期刊名称】《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卷),期】1990(6)5
【摘要】在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室中拉伸PET和PAN纤维,动态观察了纤维的形变和断裂行为,用照片记录了裂缝发生、发展和纤维最终断裂的过程。

剪切带的出现和由此引起微裂缝的发生是PET纤维拉伸形变的主要特征,而个别大分子束的断裂形成裂缝的广泛出现则是PAN纤维的主要特征。

研究得出纤维的结晶状况是拉伸下纤维形变和断裂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总页数】6页(P60-65)
【关键词】聚丙烯腈;聚酯;纤维;拉伸;断裂
【作者】杨序纲;孙文奇
【作者单位】中国纺织大学测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42.2
【相关文献】
1.制样过程中影响PAN基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准确性的因素 [J], 张锦伟;梁燕
2.高强高模PET纤维拉伸过程超分子结构形成机理 [J], 姚洪伟;王占华;刘妍
3.PET薄膜与光伏背板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与拉伸速度相关性分析 [J], 王子欢;刘晓娇;季明龙;李伟;王妍妍
4.纤维的形变和断裂:Ⅱ. 棉纤维拉伸形变和断裂的形态学和机理 [J], 杨序纲;孙文奇
5.PAN系石墨纤维的拉伸断裂机制 [J], 徐仲榆;刘洪波;张红波;熊荣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在现代材料科学的领域中,复合材料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在众多工程应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要深入理解复合材料的性能表现,就必须从其微观结构入手,并探究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紧密联系。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组分材料组成的。

这些组分在微观层面上相互作用和协同工作,决定了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从微观结构来看,复合材料通常可以分为基体相和增强相。

基体相就像是一个承载和传递载荷的基础框架,而增强相则像是强化这个框架的钢筋,赋予材料更高的强度和刚度。

比如说,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就是典型的增强相。

这些纤维可以是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它们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

纤维的排列方式、长度、直径以及与基体的结合程度等微观结构特征,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纤维排列整齐且方向一致,那么在这个方向上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会显著提高;反之,如果纤维排列杂乱无章,材料的性能在各个方向上就会相对均匀,但整体强度可能会有所降低。

再来看颗粒增强复合材料,颗粒的大小、形状、分布以及体积分数等微观结构参数同样会影响力学性能。

较小的颗粒通常能够更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而较大的颗粒则可能会导致局部应力集中,降低材料的性能。

除了增强相的特征,基体的微观结构也不容忽视。

基体的晶体结构、晶粒大小、相组成以及存在的缺陷等都会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

例如,细晶基体通常比粗晶基体具有更好的强度和韧性,因为晶界能够阻碍位错的运动,从而增强材料的抵抗变形能力。

当我们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

强度是一个关键的指标,它反映了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

复合材料的强度不仅仅取决于组成材料的本身强度,更与微观结构所导致的载荷传递和应力分布密切相关。

由于增强相和基体相的性能差异,在承受载荷时,应力会在两者之间重新分配。

如果界面结合良好,应力能够有效地从基体传递到增强相,从而提高整体强度;反之,如果界面结合较弱,就容易出现脱粘等失效现象,降低材料强度。

复合材料力学讲义

复合材料力学讲义
加捻的纤维束增强了基体
第32页/共132页
圆形截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E2的影响
上述分析基于纤维的横截面为方形或矩形时导出实际为圆形,对模型进行修正欧克尔采用了折算半径的概念,令R=df/sdf为圆截面纤维的直径,s为纤维的间距
折算半径实际上反映了纤维含量体积比Vf的影响
第33页/共132页
圆形截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E2的影响
Ec = (0.4)(6.9x103 MPa) + (0.6)(72.4x103 MPa) = 46.2 x 103 MPa
第21页/共132页
刚度的材料力学分析方法
串联模型
与试验值相比,较小,由于纤维随机排列,兼有串联和并联的成分
(iso-stress)
表观弹性模量E2的确定:
第22页/共132页
引 言
第2页/共132页
引 言
用实验方法系统测定各种复合材料的宏观弹性特性和微观力学性能的关系涉及参数太多,费用巨大复合材料性能不稳定和试验误差,使试验结果较为分散单用试验手段很难获得全面的、系统的和有良好规律的结果,需要有理论配合微观力学研究改进复合材料宏观特性减少试验工作量反向推算复合材料中纤维和基体的平均特性
In Borsic fiber-reinforced aluminum, the fibers are composed of a thick layer of boron deposited on a small – diameter tungsten filament.
第7页/共132页
引 言
第15页/共132页
引 言
简单层板假设宏观均匀线弹性宏观地正交各向异性无初应力纤维假设均匀性线弹性各向同性规则地排列完全成一直线

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行为研究

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行为研究

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行为研究在现代材料科学的领域中,复合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已经成为众多应用领域的关键材料。

然而,要充分理解和利用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势,就不能忽视其界面力学行为。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不同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区域,它对于材料整体的力学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更多种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比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和基体。

在这个组合中,界面就像是连接不同“世界”的桥梁,负责传递载荷、协调变形,并影响着复合材料的强度、韧性、疲劳性能等关键力学特性。

从微观角度来看,复合材料的界面区域存在着复杂的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

例如,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表面与基体之间可能会形成化学键合、物理吸附或者机械嵌合等结合方式。

这些结合方式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界面的力学性能。

当复合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界面处的应力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

这种不均匀性可能导致应力集中,从而成为材料失效的起始点。

比如,在拉伸载荷下,界面可能无法有效地传递载荷,导致纤维与基体之间出现脱粘,进而降低材料的整体强度。

为了研究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行为,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实验方法和理论模型。

实验方面,常见的有单纤维拔出实验、微滴脱粘实验等。

以单纤维拔出实验为例,通过将一根纤维埋入基体中,然后施加拉力将纤维拔出,测量拔出过程中的力位移曲线,可以获取界面的剪切强度等重要参数。

理论模型则包括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模型和基于微观力学的模型。

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将复合材料视为均匀的连续体,通过宏观的本构关系来描述其力学行为。

而微观力学模型则更加关注材料的微观结构,考虑纤维、基体和界面的具体特征,从而更精确地预测界面力学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对复合材料界面力学行为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优化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例如,通过对界面进行改性处理,可以增强界面的结合强度,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常见的界面改性方法包括纤维表面处理、使用合适的偶联剂等。

另外,随着数值模拟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模拟在复合材料界面力学行为研究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单向纤维拉伸试验

单向纤维拉伸试验

3.测量试样中点的宽度和厚度,精确到 0.01mm。
4. 装夹试样 通常试验机夹头面是粗糙的,常带有锯齿状或十字形沟槽。对于复合材料试样推 荐使用的细纹粗糙面的夹头,以便夹持力扩散到尽可能大的面积,并减少试样的损伤。 如果只有粗夹头,可采用在夹头与试样之间垫上砂布。 装夹试样时应保证拉伸试样的轴线与试验机上下夹头中心线同轴(对中)。尤其 在装夹纤维方向为 90°的复合材料试样时更要小心,应优先装夹试件上端,然后装夹试 样的下端,这是因为一般试验机拉伸夹头带有万向接,周向可以自由活动而下夹头是 固定夹具,因此对纤维方向为 90°的复合材料试样装夹时必须先上后下,否则试样在装 夹中很容易引起损伤甚至断裂破坏。 5. 应变计(片)与应变仪的连接和温度补偿
������ ������ ������������ ������1 , ������2 =
Δ������������ × 100 ������
…… 3
������ ������ 式中:������������ ——拉伸破坏伸长率(%),������1 , ������2 分别表示 0°或 90°试样的拉伸破坏伸长
材料规格和牌号:USN125B 载荷 (N ) 载荷 增量 Δ P(N) 0 50 50 50 50 应变仪读数及其增量( ) 单向 90°试样
iL
0 316 605 860 1090 1361 1662 1921
ji L iT
0 316 289 255 230 271 301 259 0 -107 -202 -300 -400 -485 -560 -650
2.定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试样的尺寸如图 2.1 和表 2.1 所示:
图 2. 1 拉伸性能试样
表 2.1 拉伸性能试样尺寸:(mm) 试样类别 L b h D h0 θ

单丝复合体系界面力学行为的表征

单丝复合体系界面力学行为的表征

单丝复合体系界面力学行为的表征杜善义;王晓宏;张博明;刘长喜;戴福洪;孙新杨【期刊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42)007【摘要】界面是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重要细观结构,极大程度地影响着该材料的宏观性能以及破坏模式.单丝复合体系是界面力学性能表征的主要研究对象.从细观力学实验,细观力学模型以及数值模拟3个方面出发,全面地阐述了单丝复合体系界面力学行为表征的手段和方法.细观力学实验是建立细观力学模型以及发展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应充分利用三者的关系,建立完善的界面性能表征体系,以便更加准确的预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满足各个行业的要求.【总页数】6页(P1095-1099,1136)【作者】杜善义;王晓宏;张博明;刘长喜;戴福洪;孙新杨【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哈尔滨,150008;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哈尔滨,150008;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哈尔滨,150008;黑龙江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哈尔滨,150030;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哈尔滨,150008;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哈尔滨,1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相关文献】1.单丝拔出实验表征碳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界面 [J], 郭全贵;岳秀珍2.电阻法在单丝碳纤维复合材料体系界面相传载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J], 张博明;孙新杨;李嘉3.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单丝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 [J], 隋晓东; 吴凯文; 李烨; 李珂; 肇研4.碳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界面优化的研究Ⅶ.碳纤维单丝受力状态下的界面结合状态 [J], 郑安呐;吴叙勤;李世缙5.UHMWPE/SiO_2渔用纳米复合单丝的力学性能与动态力学行为研究 [J], 余雯雯;石建高;宋伟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测试分析 ·
复合材料界面的微观力学行为研究 单纤维拉出试验 *
杨序纲
( 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30 )
袁象恺 潘 鼎
( 中国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 200051 )
文 摘 使用一专门设计的模型制作了碳化硅(Nicalon)/ 玻璃复合材料单纤维拉出试样 。 利用纤维拉 曼峰波数偏移与纤维所受应变的近似线性关系 , 首先测定纤维热残余应变的分布 , 随后对伸出玻璃基体外的 纤维段施加给定的拉伸应变 , 沿纤维轴向用拉曼光谱术逐点测定基体内外纤维的应变 , 最后依据力平衡原理 将应变分布转换为界面剪切应力沿纤维轴向的分布 。 结果表明 :在给出的实验参数下 , 界面传递应力长度为 0 .18 mm , 最大界面剪切应力的位置在 x 为 0 .11 mm 处 。
维的应力分布推算出这两个参数 。 应力分布的测定
在我们的工作之前未见报道 , 在所见到的论文中仅
对应力分布作某些假设 。
最简单的方法是假定剪切应力(τ)沿整个界面 近似不变 。这样就有下式成立 :
F =2πrl cτ
(1)
式中 F 是脱结合或滑移所需的拉力 , r 为纤维半径 ,
l c 是纤维被包埋的长度 。
— 57 —
方向偏移 。峰位置波数与纤维应变的关系见图 2 , 在 图 2 中表明了它们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 。 本项工作 的实验部 分使用 了这个 关系 测定单 纤维 Nicalon/ Pyrex 玻璃复合材料拉出过程中纤维的应变分布 。
图 1 自由 状态和拉伸应变为 1.5%时纤维的拉曼 谱
图 2 拉曼波数 与纤维应变间关系
拉出试验给出最直接的测量值 , 对陶瓷基复合材料
更具吸引力 , 因为纤维拉出是控制这类材料韧性的
重要微观机理 。
由于试样制备的困难和陶瓷纤维的脆性使得单
纤维拉出只是 最近才应 用于陶瓷 基复合 材料的研
究 , 而且所有已报道的研究都使用直径大于 100 μm 的粗纤维[ 1~ 6] 。不幸的是不同研究者给出的lon NLM202 纤维和 Pyrex 玻璃制作单 纤维拉伸试验的模型复合材料试样 , 这种纤维和玻璃 都从市场可得 。 纤维的力学性质和微结构已作了详 细研究[ 8] 。 纤维直径为 15 .5 μm , 杨氏模量 、强度和断 裂伸长率分别为 169 GPa 、2 .77 GPa 和 1 .72 %。 3 .2 试样制备
首先测定纤维未受外力拉伸时沿纤维轴向各点 的拉曼谱 。图 3(a)显示 1 600 cm -1拉曼峰位置随离 开玻璃边缘距离 x 的变化 , 图中负值横坐标表示伸 出段纤维的位置 。 依据已测得峰位置与纤维应变的 线性关系(图 2)可以将该图中拉曼峰位置转换成纤 维应变 , 如图 3(b)所示 , 图中实线为对试验数据的最 佳拟合 。 可以看到包埋于玻璃体内的大部分纤维是 处于小小的轴向压缩状态下 。在紧靠基体边缘的很 短一段纤维显示出拉伸应变 , 这可能是试样压制过 程中引入的 。 随后纤维从零应变随进入基体距离 x 的增加压缩应变值增加 , 在大约 x =0 .25 mm 起有 一个平台值 , 约为 -0 .09 %。 这个压缩应变是由于 纤维和基体热膨胀的不一致而导致的残余应变 , 其
2 .59
从表 1 中可以看到不同报道给出的摩擦剪切应 力有相接近的值 。 然而对脱结合剪切应力 , 不同工 作者给出相差甚远的值 。出现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可 能在于很难确定何时发生界面脱结合 , 也有其它因 素 , 诸如使用的材料不同和试样制备方法的影响等 ,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来源于应力沿纤维分布的理
离甚远 。 我们注意到所有这些研究都没有能够测定
应力沿纤维的分布 。 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无一例外地
采用了应力沿纤维分布的某种理论假设 , 这可能是
导致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
现已成功地制作了碳化硅(Nicalon)/ 玻璃复合材
料单纤维拉出试样 , 用拉曼光谱术测定拉伸负荷下沿
纤维轴向的应变分布 , 随后转换为界面剪切应力 。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拉出试验 , 界面 , 微观力学 , 拉曼光谱
Investigation of M icromechanical Behavior of Com posite Interf ace by Single-fiber Pull-out
Yang Xugang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 etal M atrix Composites , Shanghai Jiao to 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
仍然可以检测出拉曼峰位置随纤维进入基体距离 x 的增加向较高方向偏移 。
选用 Py rex 玻璃作为试样基体材料是考虑到该 玻璃的热膨胀系数(3 .2 ×10 -6/ K -1)接近于 Nicalon 纤维的(3 .1 ×10-6/K -1)。 这样 , 虽 然试样热压加 工温度高达 750 ℃, 由于纤维和基体热膨胀之间的失 配很小 , 只会引起试样很小的残余热应力 , 避免由于 大的热应力可能引起的界面破坏 。
设计了一个用于制备单纤维拉出试样的石墨模 型 。将一单纤维 置于两 Py rex 玻璃板间 , 并使纤维 的一端伸出于玻璃板外 , 然后在一固定压力的氩气 气流和 750 ℃温度下热压 30 min 。 3 .3 拉曼光谱术和拉出试验
一拉曼显微系统用于获得在空气中和玻璃中纤 — 58 —
维的拉曼谱 。 该系统包括双单色仪 、CCD 和一经过 改装的光学显微系统 , 具有背散射形式 、使用波长为 488 nm 的氩离子激光作激发光 。 激光束被聚焦于 显微表面约为 1 μm ~ 2 μm 的斑点 。 用专门软件对 搜集到的信号在计算机中拟合确定出拉曼峰位置 。
2 背景
为了从拉出实验获得界面力学性质中的两个最
重要参数 , 界面摩擦剪切应力(f rictional shear st ress)
和界面脱结合剪切应力(debondi ng shear st ress), 通
常需要测得将纤维拉出基体所需之力 , 然后依据拉
出力与被包埋纤维长度之间的关系和在包埋区沿纤
Key words Composite , Pull-out test , Interface , Micromechanics , Raman spectroscopy
收稿日期 :1998 -04 -03 *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 杨序纲 , 1938 年出生 , 研究员 , 主要从事耐高温纤维 、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
— 56 —
宇航材料工艺 1999 年 第 1 期
1 前言
纤维基体间界面的结构和性质对复合材料的力
学和物理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在界面力学性质研究
的压入 (indentation)、拉 出(pull-out)、微 结合 (mi-
crobonding)和断 裂(f ragementation)技术中 , 单纤维
Yuan Xiangkai Pan Ding
( Colleg e of M 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China T ex tile U 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
Abstract A specially designed mold w as employed to prepare single-f iber Nicalon/g lass composite specimens for pull-out test .T he quasi-linear dependence of Raman shif t upon fiber strain was first used t o measure t he residual t herm al st rain along the fiber ax is .T hen the same dependence w 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fiber st rain during pull -out test .F inally t he distribution of st riain along the fiber ax is w as converted to t he distribution of interfacial shear st ress .T 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give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lengt h of interfacial stress t ransfer is 0 .18 mm and the m aximum ISS is located at x =0 .11 mm .
用一专门设计的应变装置对基体以外的纤维段
施以给定的应变值 , 这个过程必须保证拉伸力的方 向精确地与纤维轴向一致 , 该装置固定于显微镜样 品台上 , 一螺旋测微器使该装置沿纤维轴向移动 , 以 逐点测得纤维的拉曼谱 。 4 结果和讨论 4 .1 残余热应变
使用上述拉曼显微系统能测出埋入段纤维的拉 曼谱 。考察来自玻璃和埋入段纤维在 1 500 cm -1到 1 680 cm -1范围内的拉曼谱 , 并比较伸出段纤维的 拉曼谱 , 可以确定纤维周围的玻璃对纤维的拉曼光 谱除去增加背景噪音外没有别的影响 。由于热压过 程中玻璃处于软化状态 , 玻璃板的侧面将形成弧形 状 , 在该区域激光束难以完全聚焦于纤维表面上 , 以 致在这一小区域拉曼峰常常只有较低的强度 , 然而
另一个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假定在拉出实验中纤
维有着弹性应变分布 , 使 用剪切 —滞后分 析 , 考虑
到力平衡原理最后可得下式 : F =2πr2 τst anh(ns)/ n
(2)
式中 τs 是界面剪切强度 , s 是纤维长度半径比 , n 是 一个常数 , 决定于纤维和基体的力学常数和几何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