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诊断与治疗详解(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血流动力学分类
2、心源性休克: 主要机制是泵衰竭。 心输出量下降,循环灌注不良,组织细 胞缺血缺氧。不同心室不同血流动力学 特点:右心室功能衰竭以中心静脉压升 高、体循环淤血为主;左心室衰竭以肺 动脉嵌顿压升高,心输出量减少,循环 阻力升高为特点。
根据血流动力学分类
3、分布性休克: 其基本机制是血管舒张调节功能异常。 一部分表现为循环阻力正常或增高,主 要为容量血管扩张导致的循环血量相对 不足,如脊髓休克、神经节阻断、麻醉 药物过量等;另一种以循环阻力降低为 主要表现,导致血液重新分布,如感染 性休克。
休克的病理生理
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 茶酚胺更为敏感,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 括约肌痉挛,动-静脉短路开放,真毛细 血管血流急剧下降;内脏及皮肤血管强 烈收缩。 血液重新分布;除脑血管及冠状动脉 外各器官小血管强烈收缩,组织缺血。
特点:少灌、少流,灌<流
休克的病理生理
休克的病理生理
早期休克病生理变化的意义 (1)“自我输血” (2)“自我输液” (3)心功↑外周阻力↑ (4)血液重分布,维持心脑血供
根据血流动力学分类
4、梗阻性休克: 基本机制是血流的主要通道受阻 腔静脉梗阻、心包缩窄或填塞、心瓣膜 病、肺动脉栓塞和主动脉夹层 血流动力学特点因梗阻部位不同而异, 多有心输出量下降,氧输送减少,循环 灌注不良和组织缺血。
休克的病理生理
(一、微循环缺血期) 启动代偿机制: 1. 交感-肾上腺素系统 小血管收缩或痉挛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收缩、水钠潴 留 3. 容量感受器 神经垂体加压素 血管收缩 4. 血小板激活 血栓素A2 小血管收缩
第二期
(中度)
↓ ↓↓ ↑↑ ↑ 湿、苍灰 1-3秒 ↓↓ 淡漠
第三期
(重度)
↓↓ ↓↓ ↑↑→↓↓ ↑↑→↓↓ 紫色斑纹 >3秒 无尿 极淡漠、昏迷
休克的诊断标准
⑴有诱发休克的病因; ⑵意识异常; ⑶脉搏细速,>100次/分或不能触及; ⑷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指压后再充盈
时间>2秒),皮肤出现花纹,粘膜苍白或发绀,尿 量<30ml/h或无尿; ⑸收缩压<80mmHg; ⑹脉压<20mmHg; ⑺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几符合以上⑴,以及⑵⑶⑷中的两项,和⑸⑹⑺中的 一项者可诊断为休克。(1982年全国急性“三衰”会议标准)
休克的治疗目标和原则
原则:及早治疗,尽快查明病因并给予相应处 理,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密切监测。对危及生 命的休克,早期积极救治优先于明确诊断。 目的:维持休克易损器官血流;保证生命器官 血流灌注;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措施:给氧、监护、扩容、升压、纠酸、寻找 并纠治病因、防治并发症。
休克的快速目测识别
休克的诊断与治疗详解(ppt)
(优选)休克的诊断与治疗
根据病因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心原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神经原性休克
根据血流动力学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 基本机制是循环容量的丢失,包括外源 性和内源性丢失。如失血、烧伤、纳差、 呕吐、腹泻、利尿等;内源性因为血管 通透性增高循环容量丢失到体腔内,如 过敏、蛇毒和一些内分泌功能紊乱。 氧输送下降:组织灌注、血液携氧能力、 气体交换障碍 血流动力学表现:为循环阻力增加、心 搏量下降、心率加快、中心静脉压降低、 组织灌注不良;
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 诊断需符合以下标准:
有明确的感染灶或有高度怀疑的感染灶
全身性炎症反应存在
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即收缩压低于90mmHg, 或较原来基础压下降40mmHg,平均动脉 压<70mmHg并且经液体复苏后仍不能恢 复或需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
伴有器官组织低灌,尿量<30ml/h,或有急 性意识障碍等
血培养可能有致病微生物生长。
SIRS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
是由于严重的临床损伤性疾病(感染或 非感染)因素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符 合以下4项条件中两项以上即可诊断: 体温>38℃或<36℃ 心率>90次/min 呼 <3吸2频m率m>H2g0次/min或PaCO2 白细胞总数>12×109/L,或<4 ×109/L, 或杆状核>10%
休克的病理生理
休克的病理生理
此时出现临床上典型休克表现:血压下 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皮肤湿冷苍 白发绀、少尿; 如进行紧急循环功能支持恢复有效组织 灌注和维持器官功能,病人有恢复的可 能;
休克的病理生理
(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期) 微循环中的血液浓缩,流动更加缓慢, 血小板、红细胞聚集,出现弥漫性血管 内凝血;血管内皮损伤,释放大量细胞 因子,器官组织功能障碍加剧,出现组 织结构改变;细胞变性坏死,临床表现 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导 致更为严重的代谢紊乱和血流动力学异 常,形成休克的恶性循环,休克难以纠 正。
休克的病理生理
微循环麻痹,不灌不流!
休克的病理生理
休克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连续的过程, 阶段划分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实际的病 理生理过程无法绝对分割。
休克的临床表现与分期
第一期
(轻度)
收缩压 脉压 心率 呼吸频率 皮肤
毛细血管再充盈
尿量 意识
正常、↓ ↓ ↑ 正常 冷、苍白 0-1秒 正常、↓ 烦躁
休克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病理生理
(二、微循环淤血期) 组织灌注不能维持,细胞缺氧加重,代 谢产物堆积 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对酸 的耐受性较差),微静脉和小静脉继续 收缩(对酸的耐受性较强),毛细血管 网开放,血流入大于出,血液瘀积。 酸性代谢产物、毒素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下,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进入 组织间隙,循环血容量进一步减少。
四肢视触诊
毛细血管再充盈>2秒 (胸骨部,甲床,小鱼际)
休克?
皮肤冰凉、苍白、潮湿
萎陷
颈静脉
充盈
低血容量休克 血管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休克的治疗
一般治疗 病因治疗 扩容治疗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纠正酸中毒 其他
休克的一般治疗
体位:平卧位或头胸部与下肢均抬高30° 。 给氧:使氧分压保持在70mmHg以上(氧饱和度90%以上)。 监护和实验室检查: – 常规监测BP、P、R、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尿比重; – 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动脉血气分析; – 酌情选择下列项目:⑴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