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行业发展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发展概况
1、乳制品制造行业概况
乳制品制造的产业链较长,涵盖饲草饲料、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各环节之间联系紧密,一体化程度要求很高,实现了第一产业(农牧业)向第二产业(食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分销、物流)纵向延伸。
产业链示意如下:
奶牛养殖是世界公认的节粮高效型畜牧业,是奶业的基础。
奶牛养殖的产品牛奶是乳制品制造的重要原料,奶牛养殖是乳制品制造行业的上游环节。
乳制品制造行业是奶业的重要子行业,是奶业发展的关键。
它上连奶牛养殖
业,下连消费市场,是奶业的中轴和龙头。
根据《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 年修订)及《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 版),结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乳制品的定义和分类如下:乳制品是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产品。
乳制品包括: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
2、全球2015 年国际奶业形势分析
(1)大部分主要奶业出口国家(地区)产量增长
截至2014年底,全球奶牛存栏2.72亿头,原料奶产量首次突破8亿吨大关,达到8.02 亿吨,同比增幅为 3.3%,高于前期历史水平,而同期国际乳制品贸易量稳步增长,达到6650万吨,增幅6%,接近全球总产量9%。
但是,整体上看仍然是绝大多数的乳制品为本地消费,因此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少量的变动对整个国际市场价格都不能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
在目前全球奶业贸易中,主要的出口国家(地区)有新西兰、澳大利亚、欧盟和美国,这四个国家(地区)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2015 年,这四个国家(地区)的原料奶产量(加工量)有涨有跌,美国增长 1.26%,欧盟增长3.03%,澳大利亚增长3.73%,新西兰下跌1.42%,合计产量增长为570.2 万吨,大幅低于2014 年的1062.9 万吨。
2015年主要奶业出口国家(地区)牛奶产量增幅
全球奶业的季节性很强,但由于这四个主要奶业国家(地区)中,美国和欧盟处于北半球,而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由于季节性造成的供给波动,因此从全球乳制品市场供应上看,没有出现很强的季节性差异。
(2)国际乳制品需求减弱
上述四个奶业贸易国家(地区)2015年原料奶产量合计增长了570.2 万吨, 增量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同时国际乳制品需求大幅下滑,尤其是中国的进口需求减弱和俄罗斯对欧盟等国(地区)实施乳制品的禁运,以及国际原油价格暴跌而造成的石油出口国购买力下降等因素,导致了国际乳制品市场价格低迷。
中国2015 年的乳制品消费在整个经济增速减缓的大背景下也出现了一定的停滞,进口的增长、尤其是大包原料奶粉由于国内库存的高企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
但中国的人均乳制品消费依然很低,2015 年仅为30.4千克,不足亚洲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市场潜力巨大,而国内供给长期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对国际市场的需求也会随着消费的恢复而持续增长。
全球部分地区及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
(3) 奶类总产量与各地区所占比重
2014 年,全球奶类生产趋势良好。
全球奶牛存栏2.72 亿头,比2013 年同期增长1.2%。
全球奶类产量突破8亿吨,约达到8.02亿吨,与2013 年相比增长3.3%。
其中,牛奶产量6.63 亿吨,增长3.3%,占奶类总量的82.7%;水牛奶产量1.06 吨,增长 4.4%,占奶类总产量的13.2%。
全球奶类生产有明显的区域性。
就牛奶生产而言:2014年亚洲牛奶产量 1.86 亿吨,比2013 年增长 3.9%,占全球牛奶市场的28.1%;欧盟28 国牛奶产量 1.60 亿吨,增长 4.0%,占比24.1%;北美及中美洲牛奶产量 1.19 亿吨,增长 2.1%;占比17.9%;南美洲牛奶产量0.73亿吨,增长2.7%,占比10.9%;欧洲28国外的其他欧洲国家牛奶产量0.58 亿吨,增长0.6%,占比8.7%;非洲牛奶产量0.35 亿吨,增长 3.7%,占比8.7%;大洋洲牛奶产量0.32 亿吨,增长6.05%,占比 4.8%。
2014年各地区牛奶产量份额
(4)全球液态奶制品需求量
利乐公司的研究显示,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化加速以及亚洲中产阶级购买力增强,未来10 年全球牛奶消费将大幅增长。
公司预计,全球液态乳制品
的需求总量将从2010 年的约2,700 亿升增加到2020 年的约3,500 亿升。
2010-2020 年间,除西欧液态乳制品需求量可能持平外,全球其他地区的需求量均会增长,其中亚太、拉美和非洲地区的液态乳制品需求量都将呈2 位数增长。
此外,随着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加上中产阶级
快速增长,该地区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将大幅上升。
到2020年,中印两国的液态乳制品消费量有望占据全球总消费量的1/3,而亚太地区消费量将再次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消费总量。
2010-2020 年全球液态乳制品消费总量预测
3、国内乳制品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阶段
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阶段,2000 年以前,乳制品行业处于基数低、增长慢的阶段。
从1985 年至1999 年的复合增长率仅7.29%。
这个阶段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不发达,奶源主要是农户散养,产品结构也很单一,销售网络基本只局限于区域。
第二个阶段,2000 年至2008年,是乳制品行业从无到有外延式扩张阶段。
受益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增长,奶制品消费需求高速增长,以量为主,蒙牛伊利等乳制品企业大规模扩张,乳制品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3%。
这一阶段乳制品企业的投入重点在渠道建设,以迅速占领市场为首要目标,实现了不拥有一头奶牛就可以大规模扩大产量,产品种类仍然较单一。
随着乳制品的普及化,乳制品企业之间开始价格混战,导致其竞相压低生鲜乳收购价格,但与此同时却订立了较高的收奶标准,这使得生鲜乳的收购质量不断下降,引发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
“三聚氰胺事件”后,乳制品行业进入第三个阶段,2008 年以来乳制品企业开始关注产业链的均衡发展,加大奶源投入力度。
消费者开始关注品牌和品质,随着消费需求的提升和消费选择向多样性、高端性发展,乳制品企业已经开始加大对产品环节的投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生产差异化的产品,作为扩大市场份额的突破口。
因此未来乳制品的竞争将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展开。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使得乳制品企业开始注重营销渠道建设;食品
安全问题的爆发促使乳制品企业开始注重奶源建设;消费升级引起居民对乳制品的需求多样化、高端化。
乳制品企业已经进入奶源、产品、渠道全产业链竞争的时期。
考虑到乳制品消费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全产业链的均衡发展将引领乳制品行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2)中国奶业发展现状
①中国奶业取得的进展
A.奶牛存栏数增加
奶业发展的基础是奶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8 年后,中国奶牛存栏呈增长态势(如图5 所示)。
以1990 年奶牛存栏为基础,中国用了11 年时间,奶牛存栏数到2001 年实现了“翻一番”;用了 4 年时间,到2005年“翻两番”。
2009 年底,全国奶牛存栏1,260.3 万头,2010 年奶牛存栏达到1,420.1 万头,泌乳牛为700 万-800 万头。
2012 年,中国奶业生产稳中有升,奶牛存栏稳定,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大幅上升。
2012 年全国奶牛存栏为1,493.9 万头,与2011 年持平,牛奶产量3,743.6 万吨,同比增长 2.3%,全国100 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5%。
2013年全国奶牛存栏1441万头,2014年全国奶牛存栏1499万头,奶牛存栏基本保持稳定。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跨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奶牛存栏量快速增长。
中国的
奶牛养殖户对奶牛养殖业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1978-2014 年中国奶牛存栏量图
B.奶类总产量大幅增长
中国奶类总产量跨越了 3 个台阶。
2001年,中国的奶产量仅为1,000 万吨,从1978 年算起,中国奶产量实现1,000万吨用了23 年的时间。
2001-2004 年,用了 3 年的时间便达到了2,000 万吨。
2004-2006 年,用了 2 年的时间又增加了1,000 万吨,达到3,000 万吨。
2006-2011年,是从3,000多万吨向4,000 万吨迈进的过渡阶段,2012 年中国原料奶产量为3,868 万吨。
2013年牛奶产量3531 万吨,2014 年牛奶产量3,724.6 万吨,中国奶类产量增长较快。
1978-2014 年中国牛奶产量图
C.奶牛单产大幅增加
2005 年,中国的奶牛单产仅为2.50吨/头•年,之后,中国实行了奶牛良种补贴政策,该政策对于中国奶牛品种的改良以及中国奶牛单产的大幅度提升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中国奶牛单产水平达到 3.1吨/头·年,比2000 年1.77吨/头·年提高了78%;2013 ,中国的牛奶产量相较于2012 年有所下滑,这是2008 年发生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中国奶业生产发生的首次下滑。
经分析,这次生鲜乳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①2012 及2013年年初在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肉牛价格高涨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导致部分小规模养殖户退出,使生鲜乳供给减少;②受奶牛疾病和疫病的影响,奶牛淘汰量增加,影响了生鲜乳的总供给;③尽管在结构调整中规模化牧场建设加快,其产能将会逐步释放,仍无法弥补小规模养殖户退出所造成的生鲜乳总供给下降。
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奶
牛养殖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散户大量退出、奶牛存栏下降并不是一件坏事,奶牛存栏量下降,淘汰了单产水平低、体弱多病牛,牛群结构得到优化,养殖方式更加合理集中,奶牛的单产水平和养殖效益会进一步升高。
2000 年-2013 年中国奶牛单产水平图
从整个产业看,中国奶牛养殖还是以小规模生产为主,与发达国家规模养殖的水平还存在差距,中国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依然任重道远。
D.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生鲜乳的质量安全一直是令消费者担忧的一个问题。
数据显示,2014 年我
国共抽检生鲜乳样品 2.6万批次,三聚氰胺等检测全部合格,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从加工看,乳品加工产量略降而利润增长,乳制品质量总体良好。
从抽检结果看,全年抽检乳制品样品1312 批次,覆盖29个省份488 家企业,不合格率0.9%;全年抽检婴幼儿配方奶粉样品1365 批次,覆盖国内全部100家生产企业的产品,不合格率 3.2%;2015 年全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生鲜乳中乳蛋白、乳脂肪两大营养成分平均值都已高于国家标准,也高于美国标准,规模养殖场生鲜乳中体细胞平均值低于欧盟限量值、菌落总数平均值低于澳大利亚限量值。
这表明我国的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②中国乳制品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状况
A.乳制品产量增长,行业发展整体平稳
2010 年,中国液态奶的产量是30528千吨,是2000年的3.3倍;干乳制品为3138 千吨,是2000 年的 3.8 倍。
2011-2015 年较2010 年液体奶分别增长了4.76%、11.24%、17.11%、27.10%、27.92%,干乳制品分别增长了 4.11%、27.03%、15.38%、-19.79%、-16.66%。
总体而言,中国的乳制品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乳制品产量快速增长,是拉动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2000年-2015 年液体奶和干乳制品产量
B.乳制品消费稳步增长
中国乳制品消费量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虽然增幅不是很大,但可以看出,乳制品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不可缺少的食品。
2010 年,中国人均液体奶消费9.6kg,2014年为17.8kg,较2010年增张85%,但中国相比较发达国家还
有很大差距,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人均消费又很低,因此市场前景非常大。
这也是全球乳品企业看好中国奶业市场,不断进军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C.进口数量增长较快
2014 年,中国乳制品进口数量增速较快,液奶进口320206.14 吨,同比增长73.5%;酸奶进口8690.84 吨,同比减少15.1%;奶粉进口923356.95 吨,同比增长8.1%;奶油进口80405 吨,同比增长53.7%。
这说明中国对牛奶需求很大,而且国内的供给满足不了国内的需求,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乳制品的进口还将持续下去。
而且这种增长幅度将随着中国乳制品消费水平的增加而不断增长。
同时,乳制品出口回暖,虽然出口数量不多,但形势有所好转。
“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的奶粉出口一度被禁止了,近年来又在慢慢恢复,为中国乳制品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与世界主要液体奶进出口国的对比
(3)近年来,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①乳制品行业从震荡调整转向健康成长
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中国乳制品行业受到强烈打击,乳制品销量大幅下滑。
为了规范乳业的健康发展,国务院相继发布《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乳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等政策,对推动行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乳品质量、恢复消费者信心的作用渐显,中国乳品行业进入调整阶段。
2010 年6 月起,中国开始实施66 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乳制品产品标准15 项、生产规范2 项、检验方法标准49 项,形成了统一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随着政策影响的日益深化,规范乳制品行业产品质量标准的推行,消费者信心的日益增强以及行业重整,乳制品消费将从“复苏”进入“持续增长”的轨道,乳制品行业也将迎来一个健康成长期。
②行业集中度提高的趋势明显增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乳制品加工业市场准入的严格限制以及对现有乳制品加工企业的严厉整顿,中国乳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市场份额开始转向品牌知名度高、实力强、规模效益显著的大企业。
特别是一些大型乳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强强联合等方式,扩大了规模,并加强了对奶源以及销售渠道的控制。
未来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全国市场份额高度集中在全国一线品牌,区域市场份额高度集中在区域强势品牌。
③乳制品企业积极强化自有奶源基地建设,推进奶牛的集中规模化养殖
“三聚氰胺事件”以及生鲜乳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乳制品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奶源的保障能力。
奶源保障能力包括三大内容,即:奶源布局建设,奶源安全建设和奶源成本控制。
只有合理的奶源布局和安全的奶源基地的建设,才能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中国原有的奶源状况主要以散养农户和奶站的模式为主,存在饲养技术含量不高,劳动生产率低,生鲜乳质量难以保证,环境污染不易解决,人畜混居,卫生防疫、品种改良等服务体系滞后的问题。
乳制品企业强化自有奶源基地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公司制企业在资金、技术、人员、信息、管理上的优势,有效推进奶牛的集中化、规模化养殖,把以往村村镇镇、一家一户分散饲养模式转变为“现
代化大型牧场”的新模式,在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同时,从源头上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
④市场细分和产品差异化程度提高
在乳制品消费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对乳品品质和种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乳制品市场细分将不断强化,以质量、信誉和服务为核心的品牌竞争将日益激烈,品牌效应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市场细分最突出的体现就是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提高,主要表现在:
A.在常温奶市场份额较高情况下,巴氏杀菌乳以其在保鲜程度、营养成分保持度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发展速度加快,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并成为未来乳制品消费的发展方向;
B.常温奶的高端化、功能化趋势明显,尤其高端儿童奶将来成为常温奶新的增长点,低温奶高端化、功能化已经起步,市场前景广阔;
C.针对学生、白领、女性、儿童、老人、高原居民等人群的乳制品日益丰富,定位日益精细化;
D.水牛奶、羊奶、牦牛奶等特色乳制品由于其营养价值更高而受到高消费人
群的认可,发展迅速;
E.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基础酸奶的基础上,满足美味休闲需求和健康功能需要的酸奶品类日益增多,市场份额逐步加大。
乳制品企业只有在保留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及自身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搭配原料,才能开发出差异化产品,抢占细分市场先机。
⑤乳制品企业加大销售渠道下沉力度,推动渠道纵深发展
在成熟的一、二线城市市场(如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乳制品企业面临着市场增长明显低于产量增长的问题,寻求更大、更多的市场空间成为销售提升的快捷方式。
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线城市市场(包括发达地区县级市、欠发达地区地级市和县级市)和农村市场对乳制品的消费需求大幅提升,乳制品企业纷纷加大销售渠道下沉力度,积极拓展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大力推动渠道纵深发展,以巩固和提高市场份额。
4、中国乳制品行业供需预测
未来10 年,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的推进,中国奶牛养殖进入关键转型期,规模化程度将继续较快提升。
预计2024年,中国存栏100 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将会达到65%,比2014年提高20个百分点。
规模化程度提升将直接推
动中国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
展望期间,奶牛单产将提高0.9 吨,2024 年达到6.5吨。
得益于单产水平的提升,中国奶类产量将继续增加。
预计2020 年,奶类产量为4397 万吨,2024 年达到4760万吨,展望期内平均增速为 2.0%左右。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发展及学生饮用奶计划等推进,奶制品消费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含乳饮料、冰淇淋、蛋糕等食品中奶制品消费量)继续增加,2024 年或将达到39.56 公斤,年均增速为2.2%。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46.30 公斤,年均增速1.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27.60 公斤,年均增速2.3%。
预计2020 年奶制品国内总消费为5661万吨,2024 年为6303 万吨,展望期内年均增速为 2.3%。
长期看,奶制品进口量总体仍将继续增加。
2015 年奶粉进口量有所下降,奶制品进口总量略降。
但由于国内供需缺口长期存在,且呈明显扩大趋势,长期看奶制品进口量总体上仍将继续增加,鲜奶将是增长最快的奶制品。
预计到2020 年,中国奶制品进口总量(折合原料奶)达1304 万吨,2024 年达1603 万吨,比2014 增长34.9%。
展望期间,奶制品进口量年均增长率预计为 3.0%,明显小于过去10 年年均15.5%的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