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和教学反思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911d6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c.png)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第一章:细胞膜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定义和功能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1.2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定义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特点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的定义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的重要性和作用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的存在和作用2. 讲解细胞膜的定义和功能3. 讲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第二章:细胞膜的成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让学生理解不同成分在细胞膜中的作用2.2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不同成分在细胞膜中的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不同成分的作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成分的重要性和作用2.4 教学步骤1. 回顾细胞膜的概述,引入细胞膜成分的话题2. 讲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3. 讲解不同成分在细胞膜中的作用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第三章:细胞膜的功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主要功能让学生理解不同功能在细胞膜中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不同功能在细胞膜中的重要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不同功能的重要性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功能的作用和重要性3.4 教学步骤1. 回顾细胞膜的成分,引入细胞膜功能的话题2. 讲解细胞膜的主要功能3. 讲解不同功能在细胞膜中的重要性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第四章: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不同结构对功能的影响4.2 教学内容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不同结构对功能的影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不同结构对功能的影响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结构对功能的影响4.4 教学步骤1. 回顾细胞膜的功能,引入结构与功能关系的topics2. 讲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 讲解不同结构对功能的影响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第五章:细胞膜的研究方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研究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不同方法在细胞膜研究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细胞膜研究的方法不同方法在细胞膜研究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研究的方法,不同方法的应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5.4 教学步骤1. 回顾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引入研究方法的话题2. 讲解细胞膜研究的方法3. 讲解不同方法在细胞膜研究中的应用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第六章:细胞膜的流动性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流动性概念让学生理解流动性在细胞膜功能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流动性概念流动性在细胞膜功能中的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的流动性概念,其在细胞膜功能中的作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流动性对细胞膜功能的影响6.4 教学步骤1. 回顾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引入流动性话题2. 讲解细胞膜的流动性概念3. 讲解流动性在细胞膜功能中的作用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第七章:细胞膜的信号传递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信号传递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信号传递在细胞内的作用7.2 教学内容细胞膜信号传递的过程信号传递在细胞内的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信号传递的过程,信号传递在细胞内的作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信号传递的重要性7.4 教学步骤1. 引入细胞膜信号传递的话题2. 讲解细胞膜信号传递的过程3. 讲解信号传递在细胞内的作用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第八章:细胞膜的疾病与治疗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疾病的原因及影响让学生理解细胞膜治疗的方法及原理8.2 教学内容细胞膜疾病的原因及影响细胞膜治疗的方法及原理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疾病的原因及影响,细胞膜治疗的方法及原理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疾病的危害及治疗的意义8.4 教学步骤1. 引入细胞膜疾病与治疗的话题2. 讲解细胞膜疾病的原因及影响3. 讲解细胞膜治疗的方法及原理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第九章:细胞膜的研究进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研究的最新进展让学生理解细胞膜研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9.2 教学内容细胞膜研究的最新进展细胞膜研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互动法: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9.4 教学步骤1. 回顾细胞膜的研究内容,引入最新进展话题2. 讲解细胞膜研究的最新进展3. 讲解细胞膜研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研究的拓展方向10.2 教学内容细胞膜研究的拓展方向10.3 教学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研究的未来发展10.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3. 讲解细胞膜研究的拓展方向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5.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细胞膜的定义和功能补充说明: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36b74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b.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掌握细胞膜作为系统边界的意义。
2. 掌握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了解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3. 能运用细胞膜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2.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3. 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4. 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关系5. 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机理,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膜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入探讨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4. 结合实际生物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细胞膜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细胞膜的重要性和生物学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讲解细胞膜的基本功能,如物质交换、细胞识别等,并介绍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如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等。
3.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讲解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如磷脂、蛋白质、糖类等,并介绍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4. 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讲解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来说明其机理。
5. 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关系:介绍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的关系,并讲解它们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
6. 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结合实际生物学现象,讲解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如细胞分化、细胞信号传导等。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生对细胞膜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系统的边界—细胞膜”教学设计
![“系统的边界—细胞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8de1b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8.png)
“系统的边界—细胞膜”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描述细胞膜的特点;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难点: 描述细胞膜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微观世界中的细胞,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提出“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起着什么作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学习和讨论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的方式,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细胞膜的特点,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和细胞的结构,并进行讨论解析实验结果,加深对细胞膜的理解。
3. 拓展教师向学生展示细胞膜的应用场景,如透析、生物工程等,让学生了解细胞膜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练习设计细胞膜的填空练习、选择题练习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细胞膜的理解程度。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细胞膜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观察和总结各种细胞膜的应用场景,并撰写实验报告,加深对细胞膜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显微镜、实验器材、图片资料、教材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对实验的参与情况,思考问题的深度和逻辑性,讨论的积极性等;2. 教学目标评价:通过布置的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对细胞膜的理解程度;3. 教师自评: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九、教学反思整节课围绕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展开,突出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通过此次课程,学生对细胞膜的认识更加深入,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教学过程中仍需完善细胞膜应用案例的介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2d01aba767f5acfa0c7cdbf.png)
性;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真正地把课 堂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变成学生“探究的乐土”。应 用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验证细 胞有边界的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 识;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实验原理,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实践,大 胆创新的舞台。
述
物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
下微调,在初中生物课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学生对
细胞膜已经有所了解。但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
是很难看清细胞膜的。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
兴趣。
细胞膜的成分部分,为避免直接讲授学习,体现探 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亲自体验细 胞膜的制备过程。这个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亲自 动手,练习制备细胞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其中的 科学方法(如,材料的正确选择等),并通过评价的激 励机制和导向作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大胆推测,在 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
在已有知识背景下主动建构新知识。毕竟细胞膜离学生
的生活经验较远,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在教学过
程中安排学生观察图片和亲自作实验来体验细胞的存
在。
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细胞膜的功能。
4.实验结果及评价:展示正常红细胞和细胞膜部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5530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2.png)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教案: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点;3.了解细胞膜系统的多样性和功能分工;4.理解细胞膜系统在物质传递和细胞内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膜系统的多样性和功能分工。
三、教学准备:1.教材:生物教材相关章节;2.实验器材:显微镜、玫瑰酚溶液、洋葱片;3.实验材料:盐水、二氧化碳、小分子染料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细胞膜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细胞膜的形态和位置,并引发学生对细胞膜的探究兴趣。
2.探究细胞膜的组成与结构(20分钟)通过研究细胞膜的结构,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片细胞膜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点,并解释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
3.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细胞膜的组成与结构,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第二课时:细胞膜系统的多样性1.导入(5分钟)通过引用生活中不同的细胞膜系统的例子,如肌肉细胞的骨骼膜,引发学生对细胞膜系统多样性的思考。
2.学习细胞膜系统的种类(20分钟)通过讲解细胞膜系统的种类和功能分工,帮助学生了解细胞膜系统在细胞内外物质传递和交流中的作用。
3.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细胞膜系统的多样性和功能分工,并了解不同细胞膜系统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细胞膜的作用1.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子说明细胞膜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性方面的作用。
2.学习细胞膜的作用(25分钟)通过讲解细胞膜在物质传递、细胞间通讯和细胞外环境适应等方面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3.实验(15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使用小分子染料观察细胞膜的渗透性示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细胞膜作用的理解。
4.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细胞膜的作用,如物质传递、细胞间通讯和细胞外环境适应,并了解细胞膜与细胞内其他结构和器官的关系。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与反思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2596fb051e79b896802265c.png)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与反思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细胞膜,指的是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功能和细胞膜对于整个生命系统的意义,其核心是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理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学生已经学过组成细胞的化学物质,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学习细胞膜的化学物质组成和细胞膜的功能。
所以在本学科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好物质跨膜运输的基础。
教学的重点是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比喻使学生理解知识。
二、目标及其解析目标:1、记住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理解制备细胞膜应该怎样选材;3、掌握细胞膜对于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解析:1、记住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就是指要熟练细胞膜是由糖类、脂质、蛋白质组成的,同时要理解它的功能。
2、理解制备细胞膜应该怎样选材料,就是要掌握制备细胞膜的原理、方法以及步骤。
3、掌握细胞膜对于生命系统的意义就是指要熟记并能分析三个重大意义。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难以理解利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原理及方法,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熟悉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结构特征,解决的办法是教师补充讲解。
难于理解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式,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激素调节、受体等知识较为陌生。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应用比喻使学生理解知识,其中关键是要比喻得当。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的制备细胞膜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这样学生更易于理解和学习。
五、教学方法复习回顾和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
六、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观看《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视频,总结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2.讨论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提问:大家都知道不同国家间有国界,不同省份间有省界;人体与外界环境间有皮肤和黏膜来分隔,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细胞的结构中,是什么使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使它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呢?(一)体验细胞膜的制备方法引言: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它的化学成分和功能与细胞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系统的边界—细胞膜”教学设计
![“系统的边界—细胞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f234f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a.png)
“系统的边界—细胞膜”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学习目标:1. 理解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控制物质的进出和细胞的稳定状态;2. 掌握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特点;3. 能够分析细胞膜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细胞膜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膜的图片、视频或动态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细胞膜?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细胞膜如此重要?2. 导入知识,了解细胞膜的结构通过PPT或板书,介绍细胞膜的结构组成: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等,并讲解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组织学习,探究细胞膜的功能分组讨论,从细胞膜的透性、选择性通透性、信号传导、细胞识别等方面,探讨细胞膜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功能。
4. 实验探究,观察细胞膜的通透性利用鸡蛋或洋葱片等原材料,进行渗透压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水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渗透压对细胞膜的影响。
5. 拓展延伸,探索细胞膜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介绍细胞膜在生物工程、医学、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的重要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
6. 进行总结,巩固知识通过小结和提问,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巩固,确保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有清晰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和学时安排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实物模型、实验仪器等学时安排:本教学设计以1个学时为基本单位,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教学进度,可适当调整学时安排。
五、教学评估方法1. 讨论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的评价,考察其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数据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深入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设计19:3.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学设计19:3.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https://img.taocdn.com/s3/m/9ae52d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2.png)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2)举例说明细胞膜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1)探讨问题并分析实验结果,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2)尝试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2)通过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我们在上一次的实验课上,同学们都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如果盖玻片盖得不好,就会产生气泡。
(1)你怎样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气泡是光亮的,里面只有空气(图片);细胞是一个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杂结构,而且是一个立体结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视频)。
(2)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细胞膜吗?学校生物实验室使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分辨率很有限,我们看到的确实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边界,这个边界不是真的看清了是细胞膜。
所以我们只能说我们能够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是由界限的。
要想真的看清细胞膜,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
(图示)(3)在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之前,科学家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请你推测一下,科学家是怎样确定细胞膜的存在的?①准备一个鸡蛋,去掉蛋清,只留下蛋黄,这是肉眼可见的细胞——卵细胞(未受精的鸡蛋),通过展示蛋黄,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胞膜的存在。
②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凹陷,有弹性(图示);用微针插入细胞内,细胞表面有一层结构被刺破;如果细胞表面结构受损面过大,细胞会死亡。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确定,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膜就是它的边界。
2、新课推进第一部分: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同学们通过微课视频已经自主学习过相关知识,课堂上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有关“课前任务单”上第1和第2个任务的完成情况,相互纠错、讨论、答疑。
“系统的边界—细胞膜”教学设计
![“系统的边界—细胞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8f104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8.png)
“系统的边界—细胞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细胞膜在细胞内外隔离、物质运输和信号传导等方面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1)能够描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2)能够阐明细胞膜的功能和意义;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细胞膜的作用和意义。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结构;
(2)细胞膜的功能。
三、教学方法
1.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2.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细胞膜在不同溶液中的特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细胞膜的图像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细胞膜的兴趣和好奇心,预热课堂氛围。
3. 多媒体展示及讨论(20分钟)
(1)展示细胞膜的结构及其在细胞内外的作用;
(2)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4. 实验教学(30分钟)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细胞膜在不同溶液中的特性,理解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
6.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胞膜在细胞内外隔离、物质运输和信号传导等方面的作用。
五、课堂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式,对本节课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
通过评价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ec947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c.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膜的概念和功能,掌握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2. 了解细胞膜的功能特点,理解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 能够运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概念、结构特点、功能特点。
2.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功能及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图片、视频等。
2. 实验材料:细胞膜模型、染色剂、实验仪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细胞膜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细胞膜的概念:介绍细胞膜的定义和组成。
3.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讲解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4.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讲解细胞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功能,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5. 细胞膜的功能实例:通过实例讲解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应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细胞膜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讨论结果。
7. 实验操作:进行细胞膜模型实验,观察和分析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8. 总结与评价:总结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进行评价和反思。
六、教学延伸1. 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比较:介绍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如细胞器膜、核膜等)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同。
2. 细胞膜的调控作用:讲解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信号传递等方面的调控作用。
七、课堂互动1.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出与细胞膜相关的问题,学生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讨论:教师给出与细胞膜功能相关的案例,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作业1. 复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总结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细胞膜教案(全文5篇)
![细胞膜教案(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6b253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8.png)
细胞膜教案(全文5篇)第一篇:细胞膜教案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培养学生对“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学会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配合使用谈话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温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那么我们知道任何系统都有边界,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边界是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讲授新课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
知识点一: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
1、选材遵循的原则:(1)无细胞壁(不选植物);(2)无细胞核,无众多的细胞器(选哺乳动物红细胞)2、方法步骤:(1)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在高倍镜下观察,待观察清晰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壁吸跑。
上述操作均在载物台上进行,并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知识点二: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以及少量的糖类组成。
1、由科学家用一种可以溶解脂质的物质对细胞膜进行处理,最后发现细胞膜被溶解了。
2、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细胞膜被溶解。
最终通过细胞膜化学组成的资料研究发现,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以及少量的糖类组成。
知识点三: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课堂小结一、细胞膜的成分1、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细胞膜的成分(1)脂质(主要是磷脂)约占50%(2)蛋白质约占40%(3)糖类(少量)约占2%—10%3、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四、课堂练习1、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C)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结构;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e9e7a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a.png)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膜作为系统边界的意义。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掌握细胞膜的选择性透过性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结构: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等。
2. 细胞膜的功能: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细胞识别等。
3. 细胞膜的选择性透过性: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
4. 细胞膜的流动性:膜融合、胞吞、胞吐等。
5.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实例:神经冲动传导、物质跨膜运输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和选择性透过性。
2.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结合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膜的选择性透过性。
3. 案例分析,深入剖析细胞膜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4. 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细胞膜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细胞膜的结构:介绍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等成分。
3. 细胞膜的功能:讲解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细胞识别等作用。
4. 细胞膜的选择性透过性:解释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机制。
5. 细胞膜的流动性:介绍膜融合、胞吞、胞吐等现象。
6. 实例分析:分析神经冲动传导、物质跨膜运输等实例。
7.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膜的选择性透过性。
8. 小组讨论:探讨细胞膜选择性透过性的意义和应用。
9.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10.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细胞膜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细胞膜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学设计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a0a992befd0a79563c1e726a.png)
《细胞膜——细胞的边界》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细胞膜是细胞中必不可少的结构。
本节课主要讲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教材首先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随后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讲述了癌细胞的一些特征;其次教材分析了细胞膜的功能;最后简要讲述了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下微调,从学生已学过的细菌的细胞壁入手,简要说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
紧接着从学生能体验到的细胞膜的功能入手,讲细胞膜的功能,生物学有这样的关点,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结构又是由成分决定的,自然过渡到细胞膜的成份。
(二).教学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体验细胞膜的制备方法,运用显微镜观察和制作临时装片。
3探讨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精致完美,教育学生崇尚生命,热爱科学。
(三).重难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制备方法,观察细胞膜的变化。
形象的理解细胞膜的功能,体会细胞膜作为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的意义。
(四)教学实施过程一: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二.细胞膜的成分磷脂(主要)脂质(50%)胆固醇(动物细胞具有)成分:蛋白质(40%):与细胞膜功能密切相关糖类(2%—10%)三: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入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五:总结无论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其原生质的最外层都是细胞膜,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材料,提起细胞膜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得知,细胞膜主要有蛋白质和磷脂构成。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保护作用、信息传递作用以及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板书;第三章细胞的内部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三个难题:a: 为什么选择动物细胞?办法:选择动物细胞b: 细胞太小,用什么样的方法制备细胞膜?办法:细胞吸水涨破(原理)c:怎样把细胞膜与细胞器膜分离开?办法:选择人或者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2步骤:选材→制片→观察→滴清水→观察二.细胞膜的成分磷脂(主要)脂质(50%):胆固醇(动物细胞具有)成分:蛋白质(40%):与细胞膜功能密切相关糖类(2%—10%)三: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入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准备好这堂课的材料,认真的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
细胞膜系统边界教学设计(共3篇)
![细胞膜系统边界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a8b79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3.png)
细胞膜系统边界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p1.地位作用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新课改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根底和细胞的种类的根底上进展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稳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物和植物的代谢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主要内容细胞膜是细胞中必不可少的构造。
本节课主要讲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教材首先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随后教材联络生活实际,简要讲述了癌细胞的一些特征;其次教材分析^p 了细胞膜的功能;最后简要讲述了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下微调,从学生已学过的细菌的细胞壁入手,简要说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
紧接着从学生能体验到的细胞膜的功能入手,讲细胞膜的功能,生物学有这样的关点,功能是由构造决定的,构造又是由成分决定的,自然过渡到细胞膜的成份。
最后联络生活,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解释预测肿瘤的化验单。
3.教学目的教学总是具有教育性的,随着消费、科技和整个社会的开展,为了进步全民族的素质,作为老师更应该在重视知识教育的根底上,重视对学生的才能培养和思想教育,因此根据国家教学大纲、教材以及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本节的教学目的确定为:知识目的a.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b.解释细胞膜在维持细胞构造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才能目的a.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的才能和分析^p 归纳总结的才能。
b.培养学生根据科学实验史料建构生物学知识的才能。
c.通过玉米胚的染色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才能。
情感目的a.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根底和构造根底,建立起生命活动的物质性观点。
b.树立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a8f17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4.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膜的概念和功能,掌握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的原因。
2. 掌握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了解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在细胞膜功能中的作用。
3. 了解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理解流动性对细胞膜功能的影响。
4. 能运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细胞膜的概念、功能、组成成分及流动性特点。
2. 难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的种类和功能,细胞膜流动性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细胞膜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对细胞膜流动性的理解。
3.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运用细胞膜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课件。
2. 相关生活实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细胞膜的概念和功能。
3. 课堂讲解:讲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在细胞膜功能中的作用。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细胞膜的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讨论:讨论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及意义。
6. 总结反馈: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比较,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
2. 探讨细胞膜的研究进展,了解细胞膜的调控机制。
七、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细胞膜模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开展细胞膜功能实验,如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细胞膜概念、功能和组成成分的理解。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细胞膜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4fb1e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6.png)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膜的概念、结构及其功能;(2)掌握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区别与联系;(3)了解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细胞膜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3)分析细胞膜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细胞膜科学研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健康的态度;(3)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概念、结构及其功能;(2)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区别与联系;(3)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2)细胞膜的功能及其机制。
1. 实验器材:显微镜、细胞膜模型、实验药品等;2.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参考资料等;3. 实验材料: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2)提问:细胞内外如何实现分隔与交流?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胞膜的概念;(2)学生观察细胞膜模型,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细胞膜的结构及其功能;(2)阐述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区别与联系;(3)介绍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细胞膜的实验;(2)引导学生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5.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细胞膜的功能及其机制;6. 课后作业:(1)绘制细胞膜结构示意图;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准确描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2)学生能运用细胞膜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b9f1e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b.png)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3. 培养学生理解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
4. 引导学生探索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基本概念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的分界线,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的。
2.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其中脂质占40%,蛋白质占50%,糖类占2%-10%。
3. 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物质交换、信号传递等功能。
4. 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让水分子和某些离子自由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5. 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细胞膜是细胞内外交流的桥梁,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免疫、信号传导等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结合具体实例讲解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
3.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功能、选择性通透性及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原理及其调节机制。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细胞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成分2. 第二课时:细胞膜的功能3. 第三课时: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4. 第四课时: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5. 第五课时:课堂小结、练习与讨论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细胞膜基本概念和组成成分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细胞膜功能和选择性通透性时的表现。
3. 练习题:分析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检验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1. 学生对细胞膜基本概念和组成成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在探讨细胞膜功能和选择性通透性时的参与度。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说课稿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01f6b3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b.png)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学生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细胞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等基础知识。
启下:细胞膜作为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为后续学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功能以及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通过对细胞膜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建立生命系统的观念。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思维能力,但对于细胞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还相对较浅。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对细胞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细胞膜的具体成分和功能缺乏深入的了解。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心理方面,学生对生物学充满好奇和兴趣,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举例说明细胞膜作为系统边界的功能。
2、能力目标(1)通过体验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分析资料和图表,培养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作为系统边界的功能。
2、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理解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相对性。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实验过程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和教学反思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ae4957e02768e9951e738f2.png)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让学生能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知道细胞膜的制备方法(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会从表格中找出规律从而得出结论,实现表格和文字之间的转换(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二、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三、教学难点: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制备”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学会从表格得出结论——检查学生自学“细胞膜的功能”情况,解释细胞膜的功能——小结——课堂练习六、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细胞膜的制备二、细胞膜的成分脂质:约50%蛋白质:约40%糖类:2~10%三、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和外界环境分隔开来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体育班学生,由于授课时间离开学还不是很久,体育班的纪律一直都不算很好,加上本节课中涉及“细胞器”等学生未学的知识,因此虽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目标,重点了突出,难点也能突破,但是由于不能准确定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纪律,整节课有好的方面也有做得不好的。
好的方面:1.通过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复习旧课时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串起来,容易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本节课是通过复习“细胞的分子组成”引入新课,在复习旧课时要求学生将学过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细胞串起来。
2.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指导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制备”选材的依据时,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各种细胞的结构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结构简单,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和其他细胞器膜,所以选择它们作为实验材料容易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3.注重培养学生实现表格和文字之间的转换,使教学紧扣新课改、紧扣高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能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知道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从表格中找出规律从而得出结论,实现表格和文字之间的转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本节课的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制备”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学会从表格得出结论——检查学生自学“细胞膜的功能”情况,解释细胞膜的功能——小结——课堂练习
六、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制备
二、细胞膜的成分
脂质:约50%
蛋白质:约40%
糖类:2~10%
三、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和外界环境分隔开来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体育班学生,由于授课时间离开学还不是很久,体育班的纪律一直都不算很好,加上本节课中涉及“细胞器”等学生未学的知识,因此虽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目标,重点了突出,难点也能突破,但是由于不能准确定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纪律,整节课有好的方面也有做得不好的。
好的方面:
1.通过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复习旧课时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串起来,容易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本节课是通过复习“细胞的分子组成”引入新课,在复习旧课时要求学生将学过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细胞串起来。
2.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指导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制备”选材的依据时,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各种细胞的结构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结构简单,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和其他细胞器膜,所以选择它们作为实验材料容易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3.注重培养学生实现表格和文字之间的转换,使教学紧扣新课改、紧扣高考。
如:在进行“细胞膜的成分”教学时,先给出细胞膜的成分表,再让学生从表格得出结论。
并提问从表格数据得出结论的思路。
4.注意纠正学生在使用生物学术语时存在的不足。
区分磷脂分子和磷脂双分子层等概念。
5.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在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是以同桌的两位同学为单位,促使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6.联系自我,就地取材,以自身为例解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渗透“生物科学联系生产,联系实际”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难点。
不足:
1.引入新课时间过长,乏味,没有新意,老师包办过多。
2.问题的过度平铺直述,如将问题过度到:选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时,虽然将不同细胞的结构进行了比较,但是所问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3.对学生未学到的知识过于担心,不能恰如其分的将未学到的知识呈现给学生。
如细胞器知识是教材后面才出现的知识,但是在本节课中却用到了,遇到这样的困难老师的处理显然是缺乏经验的。
4.老师讲述过多,没有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疲乏,注意力分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5.课堂上基本上没有给学生做练习,不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总之本节课是一节传统的课,离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需加强对新课改的研究,深入了解学生,尤其是深入了解体育生,使教学能为学生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