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等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
手术数
10936 4056 264 120
82 646 711 7127 2978 1284 26781 13352
SSI数
456 318 29 15
2 66 691 172 123 190 830 259
感染率(%)
4.2 7.8 11.0 12.5 2.4 10.2 9.7 2.4 4.1 14.8 3.1 1.9
2020/8/2
18
切口类别
定义
Ⅰ类切口(清 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
洁手术)
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 Ⅱ类切口(清 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 洁-污染手术)* 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
21.4
7.1
53.3
13.3
33.3
52.3
35.4
12.3
58.4
26.3
15.3
78.8
13.5
7.6
79.7
12.2
8.1
69.0
28.9
2.1
73.6
16.9
9.5
77.9
14.2
7.9
17
预防用药原则: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
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 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 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 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 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 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2.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且具备下列之一 :①体温>38℃ ②局部肿胀、疼痛或压痛;
3.经直接检查、手术探查、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 切口深部有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
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列为深部感染 。
器官/腔隙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 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 的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具 备以下情况之一者:
2020/8/2
1
2004年8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 发[2004]285号)
200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 通知》(卫医政发[2008]48号)
2009年《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 知》(卫医政发[2009]38号)
➢ ---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病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Ⅰ 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医发[2015]43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
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0号)
3
2020/8/2
4
2020/8/2
5
ຫໍສະໝຸດ Baidu
2020/8/2
6
2020/8/2
7
2020/8/2
8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的指征 预防用药品种的选择 预防用药的方法 预防用药的疗程
不列为手术部位感染: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感 染;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 部位感染;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 伤创面。
切口深部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 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组织(如筋膜及肌层)的 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 隙部分;
➢ ---严格控制和规范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 ---规定了建立和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 2010年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卫医政
发[2010]111号)
2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2011.04)
《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2020/8/2
12
切口浅部感染:术后30天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 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1.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之一:疼痛或压痛、肿胀、发红 、发热,因而医师将切口开放者(如培养阴性则不算感染)
4.由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SSI。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 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4.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
人工植入物指人工心脏瓣膜、血管、关节等。
手术类别
冠状动脉架桥术 血管手术 胃手术 肝、胆管、胰手术 胆囊切除术 小肠手术 大肠手术 子宫切除术 骨折开放复位 截肢术 人工髋关节 人工膝关节
(卫办医政发〔2012〕32号 )(2012.03.0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
(2012.04.24)
《河南省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检查评分表》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2012.12)
《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卫办医政发〔2013〕37号 )(2013.05.06)
1、浅表切口SSI(只涉及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切口);
2、深部切口SSI(涉及筋膜和/或肌层):主要深部 切口(DIP)-SSI是指接受手术患者出现1处或多处主要 切口SSI,次要深部切口(DIS)-SSI是指接受手术患者 出现1处以上次要切口SSI;
3、器官/间隙SSI(包括手术操作过程中打开的任何 身体部位,除外皮肤、筋膜或肌层切口)。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2020/8/2
9
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
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 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2020/8/2
10
CDC及NHSN对手术部位感染定义示意图
2020/8/2
11
SSI分为以下几类:
手术类别
SSI数
冠状a架桥术
456
血管手术
318
胃手术
29
肝、胆管、胰手术 15
小肠手术
66
大肠手术
691
子宫切除术
172
骨折开放复位
123
截肢术
190
人工髋关节
830
人工膝关节
259
2020/8/2
SSI类别(%) 切口浅部 切口深部 器官/腔隙
68.4
25.8
5.8
78.3
16.9
4.8
71.4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
手术数
10936 4056 264 120
82 646 711 7127 2978 1284 26781 13352
SSI数
456 318 29 15
2 66 691 172 123 190 830 259
感染率(%)
4.2 7.8 11.0 12.5 2.4 10.2 9.7 2.4 4.1 14.8 3.1 1.9
2020/8/2
18
切口类别
定义
Ⅰ类切口(清 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
洁手术)
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 Ⅱ类切口(清 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 洁-污染手术)* 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
21.4
7.1
53.3
13.3
33.3
52.3
35.4
12.3
58.4
26.3
15.3
78.8
13.5
7.6
79.7
12.2
8.1
69.0
28.9
2.1
73.6
16.9
9.5
77.9
14.2
7.9
17
预防用药原则: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
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 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 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 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 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 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2.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且具备下列之一 :①体温>38℃ ②局部肿胀、疼痛或压痛;
3.经直接检查、手术探查、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 切口深部有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
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列为深部感染 。
器官/腔隙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 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 的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具 备以下情况之一者:
2020/8/2
1
2004年8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 发[2004]285号)
200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 通知》(卫医政发[2008]48号)
2009年《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 知》(卫医政发[2009]38号)
➢ ---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病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Ⅰ 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医发[2015]43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
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0号)
3
2020/8/2
4
2020/8/2
5
ຫໍສະໝຸດ Baidu
2020/8/2
6
2020/8/2
7
2020/8/2
8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的指征 预防用药品种的选择 预防用药的方法 预防用药的疗程
不列为手术部位感染: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感 染;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 部位感染;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 伤创面。
切口深部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 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组织(如筋膜及肌层)的 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 隙部分;
➢ ---严格控制和规范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 ---规定了建立和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 2010年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卫医政
发[2010]111号)
2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2011.04)
《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2020/8/2
12
切口浅部感染:术后30天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 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1.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之一:疼痛或压痛、肿胀、发红 、发热,因而医师将切口开放者(如培养阴性则不算感染)
4.由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SSI。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 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4.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
人工植入物指人工心脏瓣膜、血管、关节等。
手术类别
冠状动脉架桥术 血管手术 胃手术 肝、胆管、胰手术 胆囊切除术 小肠手术 大肠手术 子宫切除术 骨折开放复位 截肢术 人工髋关节 人工膝关节
(卫办医政发〔2012〕32号 )(2012.03.0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
(2012.04.24)
《河南省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检查评分表》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2012.12)
《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卫办医政发〔2013〕37号 )(2013.05.06)
1、浅表切口SSI(只涉及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切口);
2、深部切口SSI(涉及筋膜和/或肌层):主要深部 切口(DIP)-SSI是指接受手术患者出现1处或多处主要 切口SSI,次要深部切口(DIS)-SSI是指接受手术患者 出现1处以上次要切口SSI;
3、器官/间隙SSI(包括手术操作过程中打开的任何 身体部位,除外皮肤、筋膜或肌层切口)。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2020/8/2
9
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
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 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2020/8/2
10
CDC及NHSN对手术部位感染定义示意图
2020/8/2
11
SSI分为以下几类:
手术类别
SSI数
冠状a架桥术
456
血管手术
318
胃手术
29
肝、胆管、胰手术 15
小肠手术
66
大肠手术
691
子宫切除术
172
骨折开放复位
123
截肢术
190
人工髋关节
830
人工膝关节
259
2020/8/2
SSI类别(%) 切口浅部 切口深部 器官/腔隙
68.4
25.8
5.8
78.3
16.9
4.8
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