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世界上有超过13 亿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中,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怎样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不同的学者依据不同的假设前提,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尽管这些解释千差万别,其中有一点就是大家越来越将目光聚集到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上。解决农村“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政府施政的一大重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稳定、持续地发展。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因此,建立一个健康的农村金融市场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增长以及减少贫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作用;三农

一、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农村金融作为整体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及其政策主张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领域中,有三种不同的理论流派:即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1、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0 世纪80 年代以前,农业信贷补贴论一直是农村金融理论界占主流地位的传统学说。根据该理论,为缩小农业与其它的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对农业的融资利率必须较其它产业的利率要低。同时,考虑到非正规金融一般以高利为特征,使得农户更加穷困并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促使高利贷消亡,需要通过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和信用合作组织,为农村注入大量低息的政策性资金。根据这一理论,发展中国家广泛实行相应的农村金融政策,以贫困阶层为目标的专项贷款也兴盛一时。

2、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农村金融市场论或称为农村金融系统论逐渐取代了农业信贷

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重视市场机制,其主要理论前提与农业信贷补贴论完全相反,认为农村居民以及贫困阶层是有储蓄能力的,没有必要由外部向农村注入资金。

3、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对于稳定金融市场来说,合理的政府干预非常重要。农村金融理论因此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理论学者认识到要培育稳定的有效率的金融市场,减少金融风险,仍需必要、合理的政府干预。不完全市场竞争理论在农村金融市场方面的主要政策建议有:一是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低通胀率等宏观经济的稳定;二是在农村金融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之前,相比利率自由化,更应当注意将实际存款利率保持在正数范围内,并同时抑制存贷款利率的增长;三是在不损害银行最基本利润的范围内,政策性金融是有效的;四是政府应鼓励并利用借款人以及组织借款人互助合作的形式,以避免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贷款回收率低下的问题;五是利用担保融资、使用权担保以及互助储金会等办法是有效的,可以改善信息的非对称性:六是融资与实物买卖相结合的方法是有效的,以确保贷款的回收;七是为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应给予其一定的特殊政策,如限制新参与者等保护措施;八是非正规金融市场一般效率较低,其改善可依靠政府适当介入加以引导。

二、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1、农村经济恢复阶段。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和连年战争的创伤,使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农村经济处于极度落后的境地,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农村经济面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为以后支持城市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农村改革前的单一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自然灾害和一些非经济因素等原因,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呈现出极强的波动趋势,如农业经济增长率在1960 年和1964 年达到最低点16.4%和最高点12.9% ,二者相差近30 个百分点,其非平稳程度可见一斑。

3、改革开放后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阶段。这一阶段从1978 年到1990年间,由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得农村经济得

到健康稳步发展,这一阶段经济增长虽有所波动,但波动幅度

很小。

4、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阶段。从1990 年以后,农村经济的发展步入平稳的发展时期,但是从1997 年开始,随着“三农”问题的凸显,农村经济增长率基本上呈现出平稳略有下降趋势。纵观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率在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中,呈现出大起大落的态势,而在此以后的二十多年中,农村经济增长率的波动相对平稳一些。这说明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三、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机制

金融市场在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效率高的金融体制把资本从储户转移到借款人,把资源引向生产性的可赢利的投资项目。效率高的金融市场还可以通过分担风险和促进交易来提高增长。这对于农村金融而言同样适用。从理论上分析,由于农村金融中介的存在,一方面农村金融的发展使储蓄转变为未来消费变得非常容易;另一方面,利息的存在又使储蓄能够带来增值。虽然农村金融的发展也有促进消费倾向增加的可能,但从总体上来看,农村金融中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储蓄率上升;农村金融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从而促进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如果考虑到金融在现代经济中还可以提供超过储蓄量的信用货币投入,这种促进作用还更加明显;农村金融还可以促进劳动投入的增长,表现为农村金融通过资本投入量的增加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金融领域自身也直接吸纳了就业。

四、我国学者对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农村金融的研究日渐增多,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以来,农村金融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要素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课题。因此,对于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问题,形成了多种基本相同的研究结论;而更多的学者将研究视角深入到农村金融的各个层面,从多个角度考察影响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支持作用的因素。综合他们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金融的经济基础

我国制约农业信贷有效投入的原因在于农业基础相对薄弱:一是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够均衡。从辖区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看,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