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分区青藏地区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和依据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和依据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是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地理分区的范围和依据如下:
- 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以东。
包括东北三省和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大部分、北京和天津),还包括甘肃的东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
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0%,人口较多,约占中国人口的43%。
- 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西南三省一区一市,沿海四省等(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川大部分、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广东、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
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5%,人口众多,约占全国的52%。
- 西北地区: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
包括新疆、内蒙、宁夏、陕西和甘肃的西北部。
西北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33%,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占区域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 青藏地区: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大部分。
青藏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2%,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方。
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综合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
反映了中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旧版人教版选修三中国分区地理——青藏地区《区域发展》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旧版人教版选修三中国分区地理——青藏地区《区域发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学生能够理解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区域发展。
2.综合思维:通过分析青藏地区区域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预测能力。
3.地理实践力: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相关案例研究,探讨青藏地区区域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4.人地协调观:理解青藏地区区域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青藏地区区域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青藏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策略。
三、教学难点•分析青藏地区特殊地理环境下区域发展的独特路径和模式。
•探讨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青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资源•旧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教材•青藏地区区域发展相关案例、图表、视频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相关统计数据、政策文件等参考资料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青藏地区区域发展的基本情况。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青藏地区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角色扮演法:模拟政府、企业、居民等角色,探讨区域发展中的利益协调与决策过程。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通过展示青藏地区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如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旅游业的兴起等,引发学生对青藏地区区域发展的兴趣。
提问:“青藏地区是如何在如此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实现发展的?这些发展又带来了哪些挑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新课教学1.青藏地区区域发展概况•介绍青藏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等。
•阐述青藏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区域发展的历史背景。
2.区域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青藏地区区域发展的主要特点,如生态脆弱性、资源富集性、文化多样性等。
区域地理-中国青藏地区(公开课)
藏族歌舞具有独特的音乐和舞蹈风格,常见的有锅庄舞、 弦子舞等。歌舞不仅是娱乐方式,还是表达情感和传承文 化的重要手段。
藏族手工制品
藏族手工制品如羊毛地毯、刺绣、金属工艺品等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这些手工艺品是藏族人民智慧和 技艺的结晶。
04
青藏地区社会问题与挑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03
青藏地区文化
藏族文化
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常见的有长袍、马甲、长裤等, 通常以羊毛、牦牛毛等天然纤维
制成,色彩鲜艳。
藏族饮食
青藏地区的饮食以牛羊肉、奶制 品、青稞等为主,形成了独特的 藏族风味。酥油茶、青稞酒等是 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
藏族节日
藏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藏历新 年、雪顿节等。这些节日期间, 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赛
农业发展挑战
由于地理环境特殊,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气候变化、土 地沙化、水资源短缺等挑战。
工业发展
工业基础
青藏地区的工业发展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如采矿业、能源产业等。
工业发展布局
青藏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西宁、拉萨等城市,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工业发展挑战
由于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青藏地区的工业发展面临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较低 等挑战。
教育发展
通过实施教育政策,青藏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教育水平 得到了提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05
青藏地区未来展望
经济展望
经济发展潜力
青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如矿产、水能、太 阳能等,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力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将进一步完善青藏地 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 通、通讯等领域的便利性。
中国地理分区(青藏地区)(共23张PPT)
日较差大:其海拔比较高,空气稀薄,云层少,白天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晚,逆 辐射很少,热量散失快,降温快,温度低。
思考:分析青藏高原光照强而气温低的原因?
自然资源:太阳能、水能、地热、风能、钾盐
太阳能: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 射多(拉萨:日光城)
地热能: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羊八井
水能: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横断山区、黄河上游:龙羊峡、羊卓雍湖
煤、石油、铅锌矿、盐等矿产资源:柴达木盆地 鱼卡的煤,冷湖的石油(柴达木盆地); 察尔汗有最大的钾肥厂.
小结
青藏高原
位置和范围
经纬度位置: 73°E104°E;26°N-38°N
相对位置:横断山 脉以西、昆仑山- 阿尔金山-祁连山 以南。
范围: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和四川省西 部,甘肃省小部分
地形
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北高、东
南低; 冰川广布。
• 平均海拔在4000米 以上,被称为“世界 屋脊”;
不利条件:和东部平原区相 比,热量不足,降水较少
喜温凉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5000m 4500m 4000m
3000m
寒冻 无
寒冷 温凉
青稞 青稞、春小麦
温暖
青稞、冬小麦
青藏地区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的原因
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 用,制造营养物质多;
昼夜温差大,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营养 物质少;
【中国地理】青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一、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和范围
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的范围
横 断 山 脉
青藏地区的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
2.人口和民族
主要少数民
族有藏族
地广人稀
地 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 20 25 30 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1、香港在世界中的地位
● 航运
—世界航运中心,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的460多个港口有航运关系。
● 信息
—世界首座拥有全数码电讯网络的城市,国 际电讯使用率全球第一。
● 旅游
— ―东方之珠‖、―购物的天堂‖、―世界美食 中心‖
2、香港经济发展的优势
● 优越的地理位置
太平洋-印度洋航线上 的重要港口 维多利亚港:世界良港 国际自由贸易港
40
55
4
1
二 地理特征
1 、世界屋脊、雪山连绵
青藏高原(我国最大,世界最高);境内面积240万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
西北高为完整高原(藏北高原), 南部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东南低为高山峡谷; 喜马拉雅山珠峰---世界最高峰8844米,冰雪常在
青藏地区的地形
藏北高原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② 河谷农业—种植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评价青藏高原发展“河谷农业”的条件?
有利:地势较低,热量相对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气温较低
高原种植业
喜温凉农作物: 青稞、小麦、豌豆
5000m 4500m
寒冻 寒冷 温凉 温暖
无 青稞
4000m
《青藏地区》课件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青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铁、铬、锰、锌、铝等。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于地 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脆弱
青藏地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 要区域之一。但由于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生物资源的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人文景观
1 2
藏传佛教文化
青藏地区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拥有众多的寺庙 、佛塔和石刻艺术,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等,是 了解藏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民俗文化
青藏地区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如藏族歌舞、服 饰、节庆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3
古迹遗址
青藏地区还保存着许多古代文明遗址和历史遗迹 ,如古格王国遗址、吐蕃墓群等,见证了青藏地 区悠久的历史。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建设
青藏地区交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网络不 断完善,提高了地区内外的通达
性。
通讯设施
青藏地区通讯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捷的通讯服务 。
能源设施
青藏地区能源设施建设取得重要突 破,如水电站、太阳能发电等新能 源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为地区经济 发展提供稳定能源保障。
03
CATALOGUE
青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现状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青藏地区以高原特色农业为主,主要 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等作物,同时 发展畜牧业,如牦牛、藏羊等。
青藏地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 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如酿 酒、羊毛加工等。
旅游业
青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旅游业逐渐成为该地区的重要支柱 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贡献 。
青藏地区
【思维过程】 第(1)题,“(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
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说明该地区的 热量和水分条件较好,因此高原东南部适宜发 展河谷农业。而“(青藏)高原上多山地冰川, 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 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说明高原北部可利用 高寒草原发展高寒畜牧业。
【思维过程】 第(2)题,青藏高原北部地势高,晴天多,太
(1)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
B 的地势特点是( )
A.东高西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北高南低 D.南北高,中间低
①
30°
拉萨 ③
1000
2000
90 °
40006000
图 例
国界线
河流
②
④
95°
等积温线 6000
(2)从图中信息判断, 该区域降水有何特征?
① ②
30°
拉萨 ③
④
1000
2000
(2)地势西北 高,东南低。
主要山脉
2、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2、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2、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描述青藏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东南地区降水 较丰富,但季节分 配不均,干湿季明 显。
降水由东南向西 北高原内部逐渐减 少。
2、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特点: (1)独特的高寒气候; 昼夜温差大,气温年较差小 晴天多,云量少,光照强, 太阳辐射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 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自然保护区内野 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 富,其中有国家一级 保护动物14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日 趋恶化,灾害频繁。 主要表现为:湖泊萎 缩,湿地退化,江河 径流量减少,草地严 重退化,鼠虫害猖獗, 土地沙漠化发展,生 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 锐减,水土流失加剧。
高中区域地理青藏地区课件)(共54张PPT)
东南部受到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
气流的影响;地形因素。
主要的河流和湖泊有
哪些?有何特点?
雅鲁藏布江
湟水 黄河
长江 澜沧江 怒江
外流河、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洋水系、 大江大河源头
青藏高原湖区、多咸水湖和半咸水湖、内流湖
三江并流简图
二、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
3、河湖水文水系
湖泊星罗棋布,许多大河发源地,多咸水湖。全国最大的湖泊— —青海湖。水能最丰富的雅鲁藏布江
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太
阳
矿藏丰富,煤、石油、铅锌矿、钾盐都在开采利用。 地热能: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羊八井)。 ①有利于促进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带动西藏的经济发展
能
水能 云梯溜索独木桥,羊肠小道猴子路
目前我国最大的蒸气田——羊八井,羊八井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青藏地区发展的瓶颈(限制性因素):交通运输 为什么青藏地区水能丰富?
入藏铁路需克服的世界难题有: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
放牧畜种:内蒙古为三河马、三河牛;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
(3)青藏高原河谷地区青稞产量高的原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光照强,光合作用强,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有机质
的积累。
(3)地貌:雪山连绵,冰川地貌广布。
以高原山 地为主, 平均海拔
4000米。
自然地理特征
——高、寒
地形
气候
高原山 地气候
河流与湖泊
①大江大河发源地;
(三江源、中华水塔) ②高原湖泊星罗棋布。 (咸水湖)
二、自然地理特征 4、生物
5、自然资源:太阳能、水能、地热、风能、钾盐
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中国地理分区(青藏地区)
河流与湖泊
河流特点
青藏地区的河流大多发源于高原内部,流程短、落差大,水 能资源丰富。其中,长江、黄河、澜沧江等都是发源于此的 国际大河。
湖泊系统
青藏地区拥有大量的湖泊,其中许多是咸水湖或盐湖。这些 湖泊在当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调节气候、提供 水源等。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
青藏地区的土壤类型多样,包括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灰褐土等。这些土 壤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地形和植被密切相关。
工业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技术落后等原因,青藏地区的工业发 展面临诸多困难,如企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市场竞争力弱等。
交通建设
01
交通特点
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以公路和铁路为主,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建设难度
大,交通发展相对滞后。
02
交通布局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青藏地区正在加快公路和铁路建设,如青藏铁路、
植被分布
青藏地区的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从低海拔的热带雨林到高海拔的 寒带草甸和垫状植被都有分布。其中,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是该地区最主要的 植被类型。
03
青藏地区人文地理
人口分布
01
02
03
人口稀疏
青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恶 劣,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大部分人口集中在河谷地 带和部分低海拔地区。
古战场遗址
青藏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战争, 留下许多古战场遗址,如青海的日月 山之战遗址等。
04
青藏地区经济地理
农业发展
农业特点
受高原气候影响,青藏地区的农 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由于气 温低、降水少,农业多集中在河 谷地带,以畜牧业和种植青稞、
小麦为主。
农业布局
青藏地区的农业布局主要集中在 雅鲁藏布江、黄河和长江的上游 河谷地带,这些地区气候相对温 暖,降水较多,适合农业发展。
中国地理:青藏地区
第二章中国地理分区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横断山脉30°N90°E2.范围: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有一系列高大的山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气候特征:高原山地气候一月等温线分布七月等温线分布➢冬寒夏凉;➢由东南向西北:年均温降低、气温年较差增大;➢气温日较差大。
气温特征:降水特征:➢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时间分配:干湿季明显3.河流与湖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并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三个显著的特点:1.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2.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m。
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3.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km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km,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km。
“三江并流”和长江第一湾长江第一湾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湖泊总面积有3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40%,咸水湖有5000多个,盐湖有100多个。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是许多候鸟的重要栖息地。
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湖面海拔4718米)。
咸水湖:湖水矿化度在1-35g/L的湖泊;盐湖:湖水矿化度>35g/L的湖泊。
青海湖纳木错4.植被:从东南向西北由山地森林-高山草原-高山草甸-高山荒漠,以高山草甸为主。
植被的垂直地带性:问题:①为什么南坡的自然带数目多?②为什么南坡基部的三个自然带分布的上限比北坡高?③为什么南坡的雪线低于北坡?教材P130图3-2-52雪线AB两处雪线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BA三、社会经济特征1.农业:高寒气候天然草场广阔昼夜温差大、光照强烈但是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畜牧业种植业河谷地区青藏地区是我国的高寒牧区,主要的牲畜有藏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及简单介绍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及简单介绍
摘要:
一、中国地理分区的划分
二、七大地理分区的简介
1.北方地区
2.南方地区
3.西北地区
4.青藏地区
5.东北地区
6.华北地区
7.华东地区
正文: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民族众多的国家。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四大地理区域进行简单介绍。
1.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
这个地区地形主要包括平原、丘陵和盆地,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北方地区的重要河流有黄河、长江和松花江等。
2.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包括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
这个地区地形复杂,有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地。
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南方地区的重要河流有长江、珠江和闽江等。
3.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燥少雨。
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有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等。
4.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
这个地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气候以高原气候为主,寒冷干燥。
青藏地区的重要河流有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
综上所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各具特色,自然景观、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青藏地区地理特征
青藏地区地理特征青藏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全球最大的高原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地理特征。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地貌、气候和生态系统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青藏地区最显著的地理特征进行全面介绍。
一、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青藏地区地处中国西南部,包括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
该地区东临中国内地腹地,南界喜马拉雅山脉,西北濒临帕米尔高原和巴尔喀什湖,北隔昆仑山与塔里木盆地相望。
凭借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青藏地区形成了一系列壮丽的地貌特征。
首先是喜马拉雅山脉,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同时也是青藏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地理特征之一。
喜马拉雅山脉横亘于青藏高原的南部,包括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山峰,如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等。
这些山峰高耸入云,被广大登山爱好者视为征服的目标。
其次是青藏高原,这是全球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因此被称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地势辽阔,海拔起伏,含有丰富的高山湖泊和大大小小的草原。
例如,纳木错、羊卓雍错等著名湖泊拥有清澈的湖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再次是昆仑山,它是青藏地区的北界山脉,也是亚洲最大的山脉之一。
昆仑山自古以来便因其险峻和雪峰而著名,它是青藏地区横贯东西的天然屏障。
最后是柴达木盆地,它坐落在青藏高原的中部。
柴达木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闭流盆地之一,河流大多不通向大海,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
这里的柴达木盆地峡谷、戈壁、湖泊等自然景观形成了迷人的风景线。
二、气候特征青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特征。
整个地区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气候带:寒温带高寒气候带、寒凉带高原气候带、高原亚寒带气候带和寒凉带气候带。
在青藏高原的中西部地区,气温较低,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
气候寒冷干燥,降水较少,地表的防护层较薄。
这种气候环境孕育了独特的高原草甸和高山草甸生态系统。
而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地区,气候较为温和,夏季稍微炎热潮湿,冬季湿冷干燥。
这里的降雨量较大,草原覆盖广泛,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利条件 – 气温低 – 降水少
喜温凉农作物: 青稞、小麦、豌豆
高寒牧区
三大牲畜
藏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高原之舟 -牦牛
青稞
3、能源和资源 • 我国太阳能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 萨有“日光城”之称(原因是地势高,空气 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多);
②空气稀薄, 太阳辐射强烈。
③降水量由东 南向西北减少, 由半湿润区向 半干旱、干旱 区过渡,天气 变化快。
来自印度洋的西南 季风从东南部的河流 谷地吹入青藏高原, 使降水由东南向西北 高原内部逐渐减少。 东南地区降水较丰富, 但季节分配不均,干 湿季明显。
东南部受到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 气流的影响;地形因素。
3.植被和自然景观的变化
高山荒漠 高山草原 高山草甸 山地森林
从东南向西北由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 高山荒漠,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分布高寒荒漠土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 水平地域差异
野生动物的 最后避难所
藏羚羊
雪豹
藏 野 驴
4.河流水文特点
青藏高原地区,多山岳冰川和湖泊。 以巴颜喀拉山和冈底斯山为界,被分 为内流区和外流区,外流区域又分属 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东部地区河流 并流、河网密集,在北部人们称其为 河源区。
中国地理 之
青藏地区的位置
青藏地区
50N 40N
青藏地区的位置
80 90 100 110 120 130 E
青藏地区
30N
20
经纬度位置:27°N N~40°N,73°E~104°E
青藏地区的范围
横 断 山 脉
青藏高原的冰川、湖泊
地 广 人 稀 的 地 区
地区
面积占全国总 面积(%) 人口占全国总 人口(%)
• 察尔汗的钾盐 • 冷湖的石油 • 鱼卡的煤 • 锡铁山的铅锌矿
旅游资源
4迎八方来客
青藏铁路
交通运输变化
公路:川藏、滇藏、新藏、青藏等 公路。
航空:1956年试航拉萨成功,现有 拉萨至北京、成 都、西安、广州 的定期航班。
铁路:青藏铁路
(4)青藏铁路的建设难题与方案选择 ①青藏铁路修建的主要难题:多年冻土(最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20
25
30
25
40
55
4
1
一.位置与范围
①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介于73 ºE-104 ºE, 27 ºN-40 ºN之间 。
②主要包括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 西部、甘肃省的南部。以藏族人口为主,青海省 东北部汉族较多。少数民族还有分布在喜马拉雅 山脉东南部的珞巴族和门巴族全区面积约占全国 的25%,总人口800多万,只占全国1%,地广人 稀。
二.区域人文特征
1、藏区人们的生活
藏袍
糌粑
雕房 溜索
2、高寒农牧业:
(1)高寒牧 业:土地利用
以畜牧业为主, 青海、西藏属于 我国四大牧区。 在高原、山地草 原、草甸放牧牦 牛、藏绵羊、藏 山羊等。
昔日三江源
昔日三江源水草肥美
(2)、河谷农业: ①农业发展条件:气温日较差大,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 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四、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
近年来,青藏高原的很多雪峰因气候变暧露出 了山石。青藏高原亘古的湛蓝天空、茫茫草原、神 山圣湖、迷人雪峰将不再永恒。
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青藏地区的冰川在不断 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并说明该现象 持续发展将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全球变暖;蒸发加剧;湿地和湖泊萎缩、干涸; 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荒漠化加剧、草地退化严重; 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地热能: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羊八井)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 处。)
• 拉萨北面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 汽田,有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
3、能源和资源
• 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 富的地区。
• 正在建设中的羊卓雍湖水电站是我国海拔最 高的水电站。
•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大),生态脆弱,高寒缺氧,地质条件复杂。
②进藏铁路 的几个方案中,选 择青藏铁路的原因: 地形较平坦,投资 少,工期短,地震、 泥石流、滑坡等地 质灾害发生较少。 北线(青藏铁路)、 中线(川藏铁路)、 南线(滇藏铁路)。
(4)建设青藏铁路的意义 ①促进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②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青藏铁 路的开通加速了青藏地区资源的开 发,必将书写青藏地区经济发展的 新篇章。 ③促进西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 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等
②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是高 原上的重要农业区。
主要农作物有 青稞、春小麦、 豌豆和油菜等。
湟水谷地
③限制性因素: 海拔高,气温低, 热量缺乏。
雅鲁藏布江谷 地
西藏的江南
高原农牧业-耐寒
青藏地区发展农牧业的有利及不利条 件分别是什么?
• 有利条件 – 日照强 – 温差大 – 晴天多 – 大气洁净
南部和西南部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和 巴基斯坦相邻
二.区域自然特征
1.地形:山地、高原和盆地。
(1)主要地形区: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2)地形特征:海拔高——“世界屋脊”,多高大山 脉、雪峰连绵,高原面起伏和缓。地势西北高,东南 低;
北部为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约2600米,盆地内部沙 漠广布、气候干旱。中部为藏北高原,是青藏高原的 主体,平均海拔4500米,自然条件严酷。南部30 ºN纬 线附近,有一东西延伸的河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高原上分布着一些东西向的高大山地, 如巴颜喀拉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 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 拉雅山脉等,将高原分割成一些宽广 的谷地和盆地
藏北高原 羌塘盆地
三江源 横断山脉
山岳冰川成为众多大河源头的补给水源
2.气候: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 空气稀薄 ①冬寒夏凉,日 温差大,年温差 小,夏季平均气 温全国最低。
目前约3000个湖泊已干枯,三江源地区冰川 退缩荒漠化严重,草原上珍贵的虫草已近采 光
昔日三江源水草肥美
冬虫夏草
自然保护区
可可 西里 自然 保护 区
羌 塘 自 然 保 护 区
格尔木●
● 西宁
● 拉萨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