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锻炼锻炼“》
读赵树理的名篇《锻炼锻炼》
50年代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重读赵树理的名篇《锻炼锻炼》作者:陈思和赵树理的创作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赵树理是“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的异端,他又是属于中国民间传统中比较有政治头脑和政治热情的农村知识分子,他把民间传统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自愿当个“文摊文学家”①,这一方面取决于他来自山西民间社会的家庭背景和受过民间文化的熏陶②,更重要的是,他在战争的时代里看到了农民将会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民间文化传统也应该风云际会,获得复兴③。
所以他始终想绕过新文学传统,将民间文化直接与实际的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他把自己的小说解释为“问题小说”④,所谓“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都包含了这种意思。
他所说的“起作用”不仅仅是利用通俗方法将国家意志普及远行,也包含了站在民间的立场上,通过小说创作向上传递民间的声音,自觉的民间立场形成了赵树理特有的叙事美学和艺术风格,他说,他写的东西,大部分是想写给农村中识字人读,并通过他介绍给不识字人听的。
必须了解赵树理特殊的创作对象和创作观念,才能真正了解他的创作的美学意义。
一般来说,文学艺术“为工农兵服务”是50、60年代作家共同遵循的创作方向,但像赵树理那样,把自己的文学对象具体规定为“农村中识字人”(大约不会超过中学毕业的文化程度)和“不识字人”,应该说是很少见的。
所以用新文学传统的审美眼光,用一般知识分子理性的眼光,都无法从审美感情上认同和理解赵树理的小说,甚至很难走进赵树理艺术世界之门。
赵树理所要表达的,不是概念形态的农民,也不是艺术形态的农民,而是实实在在的山西农村口常生活当中的活人的具体感情、没有一点儿的虚伪。
他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创作的重要作品,虽然也表现出特定政治环境下的农村生活,但那是用民间的山泉洗过一遍的生活、显现出民间的本色。
《小二黑结婚》写农民的自由恋爱,却先写三仙姑,一个因为爱情得不到满足而装神弄鬼的女巫,接着是农村流氓窃取村政权为非作歹,压制育年农民的自由恋爱……把一个藏垢纳污的民间社会文化历历在日地展现了出来。
《“锻炼锻炼”》
人物形象
1、“小腿疼”和“吃不饱”共同点:是我 国农村合作化时期落后妇女的典型形象。她 们共同的性格特征是工于心计、自私自利、 好吃懒做、损公肥己。二人的杀手锏就是 “小腿疼”和“吃不饱”:在家庭中,二人 为了居于统治地位, 牵制、驯服丈夫和家人 , 一个装着 “小腿疼”,一个装着“吃不 饱”。 二人性格的不同之处是:“小腿疼”尖酸泼 辣、仗势欺人、好耍无赖;“吃不饱”则善 于撺掇、惹是生非、背后点火
艺术特点
1.作者运用幽默的喜剧手法,塑造了农业合 作化初期,农村中落后妇女形象,对她们 落后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和鞭挞。并揭示出:教育农民的问题是社 会主义革命的重要问题。
2.把小说艺术与话本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小说 的情节结构具有故事性; 3.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使用了白描的手法;具有 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 4.语言幽默风趣,具有群众化和大众化的特点。 5.不用现代小说刻划人物的所谓典型化原则, 说到那个人物,那个人物就成为故事的中心, 细细节节的过程被子很真实的描述出来。它的 小说从来不围绕一两个英雄人物转,而是展示 群体的农民故事,仿佛听民间说书人在乡场上 讲村里的故事。
复调小说
所谓复调(poliphony)本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以前广泛 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 说的诗学特征。 区别"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 式"。巴赫金先生认为,"独白型"小说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众多性格 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志支配下层层展开。 在这类小说中,全部事件都是作为客体对象加以表现的,主人公也都 是客体性的人物形象,都是作者意识的客体。虽然这些主人公也在说 话,也有自己的声音,但他们的声音都是经由作者意志的"过滤"之后 得以放送的,只具有有限地普遍性地刻画性格和展开情节,而不能塑 造出多种不同的声音,因而并不形成自己的独立"声部",听起来就象 是一个声部的合唱。主人公的意志实际上统一于作者的意识,丧失自 己独立存在的可能性。
锻炼锻炼
赵树理的短篇名作《“锻炼锻炼”》,首刊于1958 年8月号的《火花》杂志,紧接着《人民文学》在9月号上转载,当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九五八年短篇小说选》,将其作为“头题”佳作收入选本之中。这篇很有特色的小说在读者中间反响热烈,但也存在不同意见。《文艺报》1959年春召开座谈会,并辟“文艺作品为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专栏,以7、9、10三期相继发表12篇文章,对此篇小说展开争鸣,另在《火花》、《人民文学》、《北京文艺》等杂志也发表色的构建作品、刻划人物的方法。它以情节连贯、富有悬念的故事作为小说骨架和结构线索,在娓娓动听的故事叙述中,逐渐显现出王聚海、杨小四、“小腿疼”、“吃不饱”等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它以传统的白描手法表现人物,披露人物的心迹;它也点染富有地方情趣的景物,不过总是将情景融于故事的叙述之中。小说语言既吸收了华北农村的群众语言,又撷取了民间文学中的语言精华,显得质朴自然、简炼生动、幽默风趣、流畅上口。这种“没有浮泛的堆砌,没有纤巧的雕琢,朴质而醇厚”的“大众化技巧”,(茅盾《论赵树理小说》)在这篇小说中几近炉火炖青的地步。
其实,在浮夸风、共产风一阵紧似一阵的时候,赵树理以其冷静和严肃态度创作了《“锻炼锻炼”》等面对现实敢于揭露问题的小说,这正标志了赵树理是一位有良知、有勇气、有使命感的作家,为当代文学历史留下了不可泯灭的篇章。因此,1980年工人出版社与山西大学联合编辑出版了《赵树理文集》,周扬在序言中以“卓见和勇敢”称赞赵树理的为人与为文。
《“锻炼锻炼”》产生于“问题小说”贬值,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受到严峻考验的时候。作者仍坚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反映农村生活,不讳饰小农意识的顽固,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落后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的艺术形象。“小腿疼”的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吃不饱”的贪吃懒做、拨弄是非、背后撺掇,典型地概括了一部分农民消极落后的思想性格,揭示了教育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
赵树理“锻炼锻炼”
赵树理“锻炼锻炼”研究观点罗列1、出处:谁的民间——从《锻炼锻炼》看赵树理小说的立场令狐兆鹏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赵树理抛弃了一切当时粉饰现实的虚伪写法,实实在在写出了农村出现的真实情况。
干部就这样横行霸道地欺侮农民,农民就这样消极怠工和自私自利。
农业社大跃进并没有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只能用强制性的手段对付农民。
2、出处:“集体劳动”的仪式化隐喻——论赵树理的小说《锻炼锻炼》季玢赵树理的《锻炼锻炼》是一篇关于“集体劳动”的精神文本,小说秉持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借助“集体劳动”这一神圣的仪式化符号委婉地传达了作者对于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强迫劳动行为和妇女解放之途的质疑和思考。
从而对政治臆造幻景进行了深入的历史观照和理性反思。
随着农村合作化运动的急剧发展和跃进,“难以从外在姿态中看到的从柴米油盐等生活细节显现出来的各种障碍,并未逃得过赵树理的眼睛。
”这其中最根本的障碍就是因为国家粮食统购统销而导致的“劳动”与“收益”不对称的关系。
从农民的日常琐事出发,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去研究人,研究生活观察并批判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以及人与这些问题的关系。
3、出处:秩序隔阂与政治理想的艺术表达——重新理解《锻炼锻炼》中的三个人物形象乔亮《锻炼锻炼》是围绕着以杨小四、王聚海、“小腿疼”为代表的三方力量在一个政治秩序与乡土秩序激烈交锋的乡村空间中发生的较量而展开的小说。
乡土秩序的根深蒂固与政治权威的急待确立之间的矛盾隔阂便是小说世界和乡村现实一切冲突的根源。
4、出处:在农民与现代化之间的思考——重读赵树理的《锻炼锻炼》韩振江赵树理透过小说发现了农业合作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即保障农村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才能促进现代化的发展。
这彰显了赵树理“问题小说”在今天文学史上的地位。
5、在农民与现代化之间的思考——重读赵树理的《锻炼锻炼》韩振江赵树理透过小说发现了农业合作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即保障农村社会的公平公正才能促进现代化的发展。
《“锻炼锻炼”》中三次冲突及其意义
《“锻炼锻炼”》中三次冲突及其意义第一篇:《“锻炼锻炼”》中三次冲突及其意义、简要说明《“锻炼锻炼”》中三次冲突及其意义。
第一次是干部与个别群众的冲突;第二次是干部与广大群众的冲突;第三次则发展为群众与群众的冲突。
其意义在于,通过三次不同形式的冲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粗暴,农民群众有理无处说,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尖锐,以致造成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的群众还带有抵触情绪等严重问题。
第一幕时,他才20多岁,继承着父亲为人处贡的信条,“多说话多请安”,勉强支撑着茶馆的生意;到第二幕时,他则不得不进行“改良”,前面卖茶,后面改成公寓,茶馆里也撒去了财神龛,墙上的“醉八仙”也换成了时装美人和外国香烟广告画;到了第三幕,在“莫谈国事”的字条旁,又不得不添上了一张“茶钱先付”,甚至用上了女招待。
4、在《风景》中,作家为什么要选择一位“死者”来担当叙述者《风景》是一部“新写实小说”。
在《风景》中,作者方方以独特视角——以死去的小儿子的口吻,叙述这一家人“八个儿子,两个女儿”的历史。
因此《风景》被文学评论家誉为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
①作品描写了武汉底层社会一个贫困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父亲性情粗暴且为人凶悍,母亲则十分风骚粗俗,生活一贫如洗,十个儿女都像野生植物般在放任自流中生长。
②作家选择一位“死者”来叙述生者的故事,是为了使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起来更加显得冷漠和残酷,更能体现“新写实小说”所主张的“消解激情”,彻底地取消了作家的情感介入,真正地做到了以一种“零度情感”来反映现实,正如作家在小说正文前引用的波德莱尔的诗句所说:“在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渊最黑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界。
”③死者的叙述角度,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某种“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使作品以一种极端强化的方式还原出了赤裸裸的生存本相,使得整个叙写充满了令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的感觉。
(见教材476—477页)锻炼锻炼》中的三次冲突指是什么?这三次冲突在作品中有什么意义?《“锻炼锻炼”》是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
锻炼锻炼——精选推荐
二、赵树理的短篇小说《“锻炼锻炼”》分析1.背景:1958 年,现实主义遭到了轻视与曲解,有人把浮夸风视为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而大加赞赏。
而赵树理从“摘棉花”所引起的一场风波中看到了某些农民的思想现状和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他对阻碍社会前进的封建思想、个人主义思想以及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的不良作风等,进行了善意的批评。
2.故事梗概:四个人物:即“小腿疼”、“吃不饱”、王聚海、杨小四;两个事件:即队委会、摘棉花3.人物形象分析:“小腿疼”和“吃不饱”:是我国农村合作化时期落后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们共同的性格特征是工于心计、自私自利、好吃懒做、损公肥己。
二人的杀手锏就是“小腿疼”和“吃不饱”:在家庭中,二人为了居于统治地位, 牵制、驯服丈夫和家人,一个装着“小腿疼”,一个装着“吃不饱”。
“小腿疼”丈夫在世时,为了容易使唤丈夫,装病“小腿疼”;娶了儿媳妇后,为了欺压和使唤儿媳妇,又装着“小腿疼”,让儿媳妇在家伺候她,拖后腿,不让其下地参加集体劳动。
“吃不饱”总是把丈夫置于“准丈夫”的位置,用离婚来要狭丈夫;自己在家偷吃多占,但还常常用“吃不饱”欺瞒群众。
在对待劳动和集体和的态度上,二人更是丑态百出,如果有取巧的机会他们就出工参加劳动,当便宜活做完了,她们就以“小腿疼”和“吃不饱”为借口而不能下地;二人听说要自由拾花,天不明就赶着下地,而到了地里名为拾花,实为偷花。
二人性格的不同之处是:“小腿疼”尖酸泼辣、仗势欺人、好耍无赖;“吃不饱”则善于撺掇、惹是生非、背后点火,二人性格塑造得各具风采。
如在对待“大字报”一事的态度上,就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吃不饱”看到杨小四批评她的大字报时内心虽然怒火万丈,但并未直接去找小四闹事撒泼,而是跑到“小腿疼”家添枝加叶、煽风点火,煽动“小腿疼”去闹事,自己躲在背面看热闹而以解心中之气;在开会时,她又把“小腿疼”推在台前,自己却坐在圈外做好人;在“摘棉花”的情节中,她担心自己和“小腿疼”两个人势单力薄,又欺骗和煽动不明事理、爱占便宜的落后妇女,作为垫背,以此达到法不制众的目的;偷花被抓之后,见大风已到,将她和“小腿疼”偷花的预谋一股脑到了出来。
赵树理《锻炼锻炼》
王聚海和杨小四是赵树理笔下,两位农村干部的典型代表,但其性格各具特色:主任王聚海是个老中农出身,早在抗日战争以前就好给人和解争端,人们常说他是个会和稀泥的人。
他好研究每个人的“性格”,主张按性格用人;他给人平息事端,主张“合事不表理”,只求“了事”就算;他以为凡是懂得他这一套的人就当得了干部,不能照他这一套办事的人就还得“锻炼锻炼”。
王聚海的“和事不表里”,表现在杨小四贴出批评落后妇女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大字报,大闹村工会的风波,正当大伙想让小腿疼受点教训----送乡政府时,他怕收不了场,站起来让小腿疼回去了;而且在杨小四征求他要不要出大字报时,他却坚决主张不要出。
他还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强权主义,主观臆断、刚愎自用、不分是非,以他的势力来压人----他从城关开完会回来后看到杨小四他们在开会,便以为是争论那张大字报的问题,便走上前让他的老嫂子小腿疼回去,助长了小腿疼拒不交待偷花的事实。
副主任杨小四,1957年改选时任职,可他一个年轻干部,便是王聚海眼里坚持需要锻炼锻炼的人。
而他却是个精明干练、敢想敢干、有头脑有思想的青年干部。
他不怕招惹麻烦,贴出的批评落后妇女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大字报并在小腿疼大闹村工会的威胁下没有表现出一丁点退缩的意思而是主张要把小腿疼送到乡政府给她点教训,压压她的嚣张气焰。
在村支书和村主任去城关开会把整风和生产交给他组织时,他表现出的有组织、有方法、果断、坚决治了小腿疼的“腿疼”,也揭了“吃不饱”的比谁都吃得饱的谜。
他在一开始安排生产工作时的讲话,把当前生产问题分析得很透彻,接下来的工作分配的合理有序,规定的处罚方式也妥当严密;在开始摘棉花的当天在地里杨小四当着各队长和群众的面,又具体部署了各队的工作和任务,没有给那些偷花、找借口不出工的人留任何可乘之机;在他发现小腿疼等四人偷花的事实时,又组织开大会的形式让她们交代;又有计谋的把最难对付的小腿疼放在了最后,让她先产生极大的压力不得不交代事实。
《锻炼锻炼》人物形象分析
《“锻炼锻炼”》人物形象分析——王聚海和杨小四到底谁该锻炼王聚海和杨小四是赵树理笔下,两位农村干部的典型代表,但其性格各具特色:主任王聚海是个老中农出身,早在抗日战争以前就好给人和解争端,人们常说他是个会和稀泥的人。
他好研究每个人的“性格”,主张按性格用人;他给人平息事端,主张“合事不表理”,只求“了事”就算;他以为凡是懂得他这一套的人就当得了干部,不能照他这一套办事的人就还得“锻炼锻炼”。
王聚海的“和事不表里”,表现在杨小四贴出批评落后妇女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大字报,大闹村工会的风波,正当大伙想让小腿疼受点教训----送乡政府时,他怕收不了场,站起来让小腿疼回去了;而且在杨小四征求他要不要出大字报时,他却坚决主张不要出。
他还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强权主义,主观臆断、刚愎自用、不分是非,以他的势力来压人----他从城关开完会回来后看到杨小四他们在开会,便以为是争论那张大字报的问题,便走上前让他的老嫂子小腿疼回去,助长了小腿疼拒不交待偷花的事实。
副主任杨小四,1957年改选时任职,可他一个年轻干部,便是王聚海眼里坚持需要锻炼锻炼的人。
而他却是个精明干练、敢想敢干、有头脑有思想的青年干部。
他不怕招惹麻烦,贴出的批评落后妇女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大字报并在小腿疼大闹村工会的威胁下没有表现出一丁点退缩的意思而是主张要把小腿疼送到乡政府给她点教训,压压她的嚣张气焰。
在村支书和村主任去城关开会把整风和生产交给他组织时,他表现出的有组织、有方法、果断、坚决治了小腿疼的“腿疼”,也揭了“吃不饱”的比谁都吃得饱的谜。
他在一开始安排生产工作时的讲话,把当前生产问题分析得很透彻,接下来的工作分配的合理有序,规定的处罚方式也妥当严密;在开始摘棉花的当天在地里杨小四当着各队长和群众的面,又具体部署了各队的工作和任务,没有给那些偷花、找借口不出工的人留任何可乘之机;在他发现小腿疼等四人偷花的事实时,又组织开大会的形式让她们交代;又有计谋的把最难对付的小腿疼放在了最后,让她先产生极大的压力不得不交代事实。
《锻炼锻炼》读后感3000字-读书笔记
《锻炼锻炼》读后感3000字《锻炼锻炼》读后感3000字!反讽与关于“玩笑”意象的整理分析。
我以为“争先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百姓仍然落后愚昧,饿肚子,缺草,缺粮,缺钱,“小腿疼”、“吃不饱”,争先社根本的问题是生产制度与生产状况不匹配的问题,也就是说现行的生产制度(人民公社)无法有效率地调动资源,进而导致人民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制度而非人的问题,但杨小四等人的做法皆是“治”标不“治”本,他们的整治方法更多是整人,而非治事。
杨小四和王聚海之间根本的区别我以为在于对群众的态度和认知方面,杨小四把群众当作工具,否认群众是由有个性有情感有尊严的个体组成,从而他为了效率办事可以欺骗煽动群众,他不顾惜颜面只讲法律惩规,于是他贴大字报大搞批斗,煽动大部分群众孤立而王聚海,但王聚海太强调群众中的“人性”了,用人办事处处从人性出发,任人也不唯贤,全凭关系,烂和稀泥。
于是对群众中人性存否的认知影响了他们与之产生联系的方法,否定人性的杨小四以法规惩处来联系法制关系下的人,而相信人性的王聚海用人情礼俗社会的那一套来联系公社中的乡亲办事。
简单来说杨小四不把群众当“人”,不顾他们的“性格”,而王聚海太把群众当“人”了,处处按性格办事。
我以为杨小四的办法不仅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而相反他还会衍生出一些新的弊端:1.激化群众和干部之间的矛盾和不信任杨副主任在头一天晚上召开社员大会宣布第二天集中拾“自由花”,但是等到第二天本来不愿出工的妇女都上工了,他突然宣布改为集体摘棉花,并批评那些受骗上当的妇女是自私自利,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出工的,所以不但必须强迫参加劳动而且还要写检讨,这种引民入罪的对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干部将群众当作了假想敌,他们作风粗暴无礼,将普通妇女当作劳改犯来对待,这会极大瓦解群众和干部之间的信任,使得两者间本来就不怎么太平的关系更加紧张,正如老生常谈的“狼来了”寓言,干部耍一两次小聪明还能蒙混得了群众,长此以往群众便根本不相信干部的宣布和安排,而群众出于自保的需求便会自发塑造像是“吃不饱”、“小腿疼”这样彼此袒护、声气相通的集团派系,与蛮横的官僚作斗争,而这会进一步加剧群众和干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赵树理《锻炼锻炼》
王聚海和杨小四是赵树理笔下,两位农村干部的典型代表,但其性格各具特色:主任王聚海是个老中农出身,早在抗日战争以前就好给人和解争端,人们常说他是个会和稀泥的人。
他好研究每个人的“性格”,主张按性格用人;他给人平息事端,主张“合事不表理”,只求“了事”就算;他以为凡是懂得他这一套的人就当得了干部,不能照他这一套办事的人就还得“锻炼锻炼”。
王聚海的“和事不表里”,表现在杨小四贴出批评落后妇女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大字报,大闹村工会的风波,正当大伙想让小腿疼受点教训----送乡政府时,他怕收不了场,站起来让小腿疼回去了;而且在杨小四征求他要不要出大字报时,他却坚决主张不要出。
他还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强权主义,主观臆断、刚愎自用、不分是非,以他的势力来压人----他从城关开完会回来后看到杨小四他们在开会,便以为是争论那张大字报的问题,便走上前让他的老嫂子小腿疼回去,助长了小腿疼拒不交待偷花的事实。
副主任杨小四,1957年改选时任职,可他一个年轻干部,便是王聚海眼里坚持需要锻炼锻炼的人。
而他却是个精明干练、敢想敢干、有头脑有思想的青年干部。
他不怕招惹麻烦,贴出的批评落后妇女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大字报并在小腿疼大闹村工会的威胁下没有表现出一丁点退缩的意思而是主张要把小腿疼送到乡政府给她点教训,压压她的嚣张气焰。
在村支书和村主任去城关开会把整风和生产交给他组织时,他表现出的有组织、有方法、果断、坚决治了小腿疼的“腿疼”,也揭了“吃不饱”的比谁都吃得饱的谜。
他在一开始安排生产工作时的讲话,把当前生产问题分析得很透彻,接下来的工作分配的合理有序,规定的处罚方式也妥当严密;在开始摘棉花的当天在地里杨小四当着各队长和群众的面,又具体部署了各队的工作和任务,没有给那些偷花、找借口不出工的人留任何可乘之机;在他发现小腿疼等四人偷花的事实时,又组织开大会的形式让她们交代;又有计谋的把最难对付的小腿疼放在了最后,让她先产生极大的压力不得不交代事实。
当代文学《锻炼锻炼》
2、“她一进门就说:“大婶呀!有人贴着黑贴子骂咱们哩!”小腿疼 听说有人敢骂她好象还是第一次。她好象不相信地问:“你听谁说 的?”“谁说的?多少人都在社房门口吵了半天了,还用听谁 说?”“谁写的?”“杨小四那个小死材!”“他这小死材都写了些什 么?”“写的多着哩:说你装腿疼,留下儿媳妇给你送屎尿;说你偷麦 子;说你没理占三分,光跟人吵架„„”(语言描写“吃不饱”搬弄是 非。) 3、“当她们走近人群的时候,吃不饱推着小腿疼的脊背说:“快去快 去!凑他们都还没有开口!”她把小腿疼推进了场,她自己却只坐在圈 外”(表现“吃不饱”爱背后撺掇的性格)
赵树理 (1906—1970)
作者简介
双重身份:
党的干部、农民
• 写作目的:把民间传统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
地,自愿做个文摊文学家 。他把自己的小说称 作是问题小说,“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 用”。
• 所处的环境:40年代战争时期,大一统的意
识形态局面尚未形成,民间文化尚能被接纳。 50年代,激进的农村变革引起作家的忧虑,民间 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冲突,创作进入困境, 主题转换为对建立在劳动之上的传统美德的开掘 与维护,《实干家潘永福》、《套不住的手》。
小组成员:
作者简介
创作情况
小说主题
人物形象
艺术表达
作者简介
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30 年代开始创作,但产生影响是在 1943年发表《小二黑结婚》后。赵树理的 Nhomakorabea代创作:
长篇《三里湾》(1955) 短篇《登记》(1950)
《锻炼锻炼》(1958)
《套不住的手》(1960) 《实干家潘永福》(1961) 《互作鉴定》(1962) 《买烟叶》(1964) 短篇结集:《下乡集》 粉碎“四人帮”后出版《赵树 理文集》(四卷)
当代文学《锻炼锻炼》
小说主题
主观意图 双重主题 客观效果
小说主题
( ) 主 观 意 图
A、作者坚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反映 农村生活,不讳饰小农意识的顽固,成功地 塑造了两个落后妇女——“小腿疼”、“吃 不饱”的艺术形象,意在揭露落后妇女思想 行为对集体经济的危害,揭示了教育农民的 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 B、小说还从更深的意义上揭示农民群众中消 极落后意识得不到清除的原因,在于党的某些 干部如王聚海等农村基层干部在对待落后妇女 上所采取的“和事佬”、 姑息纵容的错误态
赵树理 (1906—1970)
作者简介
双重身份:
党的干部、农民
• 写作目的:把民间传统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
地,自愿做个文摊文学家 。他把自己的小说称 作是问题小说,“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 用”。
• 所处的环境:40年代战争时期,大一统的意
识形态局面尚未形成,民间文化尚能被接纳。 50年代,激进的农村变革引起作家的忧虑,民间 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冲突,创作进入困境, 主题转换为对建立在劳动之上的传统美德的开掘 与维护,《实干家潘永福》、《套不住的手》。
语言
既吸收了华北农村的群众语言,又 撷取了民间文学中的语言精华,质 朴自然、简炼生动、幽默风趣、流 畅上口。“没有浮泛的堆砌,没有 纤巧的雕琢,朴质而醇厚”的“大 众化技巧”。
关于“小腿疼”
1、“本来她瞧着孙孙做做饭媳妇是可以上地的,可是她不,她一定要 让媳妇照着她当日伺候婆婆那个样子伺候她——给她打洗脸水、送尿 盆、扫地、抹灰尘、做饭、端饭„„不过要是地里有点便宜活的话也 不放过机会。”(细节描写“小腿疼”的落后思想。) 2、“不过她这“疼”疼得有点特别: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了就疼; 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一做活儿就疼;她的丈夫死后儿 子还小的时候有好几年没有疼,一给孩子娶过媳妇就又疼起来;入社 以后是活儿能大量超过定额时候不疼,超不过定额或者超过的少了就 又要疼。乡里的医务站办得虽说还不错,可是对这种腿疼还是没有办 法的。”(表现了“小腿疼”的好逸恶劳特点。)
锻炼锻炼赵树理
“锻炼锻炼”赵树理《“锻炼锻炼”》采用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构建作品、刻划人物的方法。
它以情节连贯、富有悬念的故事作为小说骨架和结构线索,在娓娓动听的故事叙述中,逐渐显现出王聚海、杨小四、“小腿疼”、“吃不饱”等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人物间的复杂关系。
它以传统的白描手法表现人物,披露人物的心迹;它也点染富有地方情趣的景物,不过总是将情景融于故事的叙述之中。
小说语言既吸收了华北农村的群众语言,又撷取了民间文学中的语言精华,显得质朴自然、简炼生动、幽默风趣、流畅上口。
这种“没有浮泛的堆砌,没有纤巧的雕琢,朴质而醇厚”的“大众化技巧”,(茅盾《论赵树理小说》)在这篇小说中几近炉火炖青的地步。
“争先”农业社,地多劳力少,动员女劳力,作得不够好:有些妇女们,光想讨点巧,只要没便宜,请也请不到——有说小腿疼,床也下不了,要留儿媳妇,给她送屎尿;有说四百二,她还吃不饱,男人上了地,她却吃面条。
她们一上地,定是工分巧,做完便宜活,老病就犯了;割麦请不动,拾麦起得早,敢偷又敢抢,脸面全不要;开会常不到,也不上民校,提起正经事,啥也不知道,谁给提意见,马上跟谁闹,没理占三分,吵得天塌了。
这些老毛病,赶紧得改造,快请识字人,念念大字报! ——杨小四写这是一九五七年秋末“争先农业社”整风时候出的一张大字报。
在一个吃午饭的时间,大家正端着碗到社办公室门外的墙上看大字报,杨小四就趁这个热闹时候把自己写的这张快板大字报贴出来,引得大家丢下别的不看,先抢着来看他这一张,看着看着就轰隆轰隆笑起来。
倒不因为杨小四是副主任,也不是因为他编得顺溜写得整齐才引得大家这样注意,最引人注意的是他批评的两个主要对象是“争先社”的两个有名人物——一个外号叫“小腿疼”,那一个外号叫“吃不饱”。
小腿疼是五十来岁一个老太婆,家里有一个儿子一个儿媳,还有个小孙孙。
本来她瞧着孙孙做做饭媳妇是可以上地的,可是她不,她一定要让媳妇照着她当日伺候婆婆那个样子伺候她——给她打洗脸水、送尿盆、扫地、抹灰尘、做饭、端饭……不过要是地里有点便宜活的话也不放过机会。
赵树理的短篇名作
赵树理的短篇名作《“锻炼锻炼”》,首刊于1958 年8月号的《火花》杂志,紧接着《人民文学》在9月号上转载,当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九五八年短篇小说选》,将其作为“头题”佳作收入选本之中。
这篇很有特色的小说在读者中间反响热烈,但也存在不同意见。
《文艺报》1959年春召开座谈会,并辟“文艺作品为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专栏,以7、9、10三期相继发表12篇文章,对此篇小说展开争鸣,另在《火花》、《人民文学》、《北京文艺》等杂志也发表了评论。
在讨论中,大多数意见持肯定态度,认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相当生动地描绘了农村中象“吃不饱”“小腿疼”这一类农村妇女与基层干部的形象。
但是,在反“右倾”的政治背景下也发表了一些偏颇意见,认为《“锻炼锻炼”》不但不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说成丑化农民和歪曲了现实。
到了“文革”前夕的反对“修正主义”时,将这篇作品以及赵树理的《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等表现“实干”、讲究“实利”的几篇小说,诬称为“中间人物论”的代表作。
在十年浩动中,赵树理这位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作家竟被打成“黑作家”,“叛徒”,“写中间人物的祖师爷”,关押批斗,含冤而死。
其实,在浮夸风、共产风一阵紧似一阵的时候,赵树理以其冷静和严肃态度创作了《“锻炼锻炼”》等面对现实敢于揭露问题的小说,这正标志了赵树理是一位有良知、有勇气、有使命感的作家,为当代文学历史留下了不可泯灭的篇章。
因此,1980年工人出版社与山西大学联合编辑出版了《赵树理文集》,周扬在序言中以“卓见和勇敢”称赞赵树理的为人与为文。
《“锻炼锻炼”》产生于“问题小说”贬值,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受到严峻考验的时候。
作者仍坚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反映农村生活,不讳饰小农意识的顽固,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落后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的艺术形象。
“小腿疼”的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吃不饱”的贪吃懒做、拨弄是非、背后撺掇,典型地概括了一部分农民消极落后的思想性格,揭示了教育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
赵树理《锻炼锻炼》阅读理解答案
(1)原文第一段“赵树理曾说我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而又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往往就变 成了写作的主题。------创作主题明确 (2)原文第一段开头“赵树理式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独特写作风格并曾在20世纪40年代的文坛上产生过 影响的作家”.......他把自己的小说称为“问题小说” 。......中国文学从高雅的殿堂步入到了乡间的土房瓦舍, 给后来写作农村作品的作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有自己独特写作风格 (3)原文第一段“他写出的作品大受农村读者的欢迎。”
“吃不饱”原名“李宝珠”,比“小腿疼”年轻得多——才三十来岁,丈夫叫张信, 自从实行粮食统购以来,她是时常喊叫吃不饱的。她的吃法是张信上了地她先把面 条煮得吃了,再把汤里下几颗米熬两碗糊糊粥让张信回来吃,队里动员她参加劳动 时候,她却说“粮食不够吃,每顿只能等张信吃完了刮个空锅,实在劳动不了”。
C选项错误,选项说的是“几句对话”而不是“几句话”,在原文描写“吃不饱”时,表现她好 吃懒做等品质时的对话只有“粮食不够吃,每顿只能等张信吃完了刮个空锅,实在劳动不了”。 而最能表现她对“亲人都刻薄不已的行为”的,并不是对话,而是“她的吃法是张信上了地她 先把面条煮得吃了,再把汤里下几颗米熬两碗糊糊粥让张信回来吃”的叙述,所以C选项错误。
③ 赵树理重视农村社会的传统生活的研究,对它所表现的 人情风俗,家庭关系,伦理观念有着深刻认识。小说表现了 农村开明进步的新因素与落后。愚昧的封建传统势力的斗争, 反映了农村思想变革的长期性和艰难性。
1.A.文章塑造了两个落后妇女——“小腿疼”和“吃不饱”的艺术形 象,表现了一部分农民消极落后的思想性格。
《锻炼锻炼》 阅读理解答案
赵树理的创作思想
赵树理与“山药蛋派”小说
《锻炼锻炼》读后感
《“锻炼锻炼”》产生于“问题小说”贬值,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受到严峻考验的时候。
作者仍坚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反映农村生活,不讳饰小农意识的顽固,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落后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的艺术形象。
“小腿疼”的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吃不饱”的贪吃懒做、拨弄是非、背后撺掇,典型地概括了一部分农民消极落后的思想性格,揭示了教育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
小说还从更深的意义上揭示农民群众中消极落后意识得不到清除的原因,在于党的某些干部对其采取了姑息纵容的错误态度。
它并不孤立地描写“小腿疼”、“吃不饱”损公肥私、自私利己的言谈举止,而是同时描写社主任王聚海对其不讲原则、只求了事的“和稀泥”的思想作风,从而真实地反映了农村中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及解决矛盾的症结所在。
而正是王聚海的“和事不表理”的工作作风,使“争先社”里解决矛盾的重任落到了年轻的副主任杨小四等人身上,并使杨小四等人采取了与王聚海截然相反的做法。
小说由表现农民内部的思想意识斗争进而表现干部队伍中思想作风的矛盾,既明确又巧妙地揭示了“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的小说主旨,显露了批判矛头所向,从而体现了赵树理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度。
《“锻炼锻炼”》采用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构建作品、刻划人物的方法。
它以情节连贯、富有悬念的故事作为小说骨架和结构线索,在娓娓动听的故事叙述中,逐渐显现出王聚海、杨小四、“小腿疼”、“吃不饱”等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人物间的复杂关系。
它以传统的白描手法表现人物,披露人物的心迹;它也点染富有地方情趣的景物,不过总是将情景融于故事的叙述之中。
小说语言既吸收了华北农村的群众语言,又撷取了民间文学中的语言精华,显得质朴自然、简炼生动、幽默风趣、流畅上口。
这种“没有浮泛的堆砌,没有纤巧的雕琢,朴质而醇厚”的“大众化技巧”,(茅盾《论赵树理小说》)在这篇小说中几近炉火炖青的地步。
赵树理的《锻炼锻炼》(1958)既没有写英雄人物,也没有写出阶级敌人的破坏及与之斗争的过程。
锻炼锻炼读后感
锻炼锻炼读后感锻炼锻炼》读后感关于赵树理的作品,以前只是听过《小二黑结婚》这篇小说。
因为写论文的需要,就读了随意挑了他的几篇短篇小说读了一下,发现在《锻炼锻炼》这篇小说里反映的基层干部问题也反映在我的家乡,因此我觉得现在研究这篇小说仍具有现实意义。
下面我就从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小说的所反映的问题这几方面来一一介绍并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来谈谈对现在某些农村干部作风的看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以阶级斗争理论为主的意识形态统治了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个领域,民间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压制。
而赵树理的民间小说代表作之一《锻炼锻炼》发表于 1958 年,当时正值农村“大跃进”运动的高潮,浮夸风笼罩着整个农村,各级领导为了迎合上级,盲目组织生产,导致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生活遭到严重的破坏。
当时有这样的民歌: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这类问题在《锻炼锻炼》中也有体现:支书王镇海在开会的时候说: “生产和整风是分不开的,现在快上冻了,妇女大半部上地,棉花摘不下来,花秆拔不了,牲口闲站着,地也不能犁……” 。
但是在当时这些问题是不允许写的,即使写了也很难在杂志或报纸上发表,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些东西往往会引来灾祸,当时流行的都是一些歌颂“大跃进”运动的创作,歌声的背后是整个社会违背自然规律的无知。
即使在这样的情形下,赵树理仍然没有在这场巨大的浮夸风中迷失自我,坚守民间立场,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真实的民间之声,真可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正如赵树理的其他作品,《锻炼锻炼》也是以农村为题材来反映当时存在的问题。
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校毫礁銎?辣的农村妇女“小腿疼”和“吃不饱”,以“和事佬”形象登场的村主任王聚海,年轻干练的副主任杨小四以及支书王镇海。
小说主要写了在农村的“争先社”里,年轻的副主任杨小四因为写大字报批评“小腿疼”和“吃不饱”,使得“小腿疼” 和他发生冲突,主任王聚海则以中间人的方式去调解。
浅谈赵树理
浅谈赵树理《“锻炼锻炼”》人物形象摘要:《“锻炼锻炼”》是赵树理发表于《火花》1958年第8期的短篇小说①。
小说中主要突显了三类农村典型人物形象,分别是以“吃不饱”和“小腿疼”为代表的落后社员形象和以“杨小四”和“高秀兰”为代表的有积极改革思想的青年基层干部形象,以及以“王聚海”为代表的保守老中农干部形象。
作者通过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再现了特定时期下农村政治生活风貌。
关键词:赵树理;人物形象;农民在十七年文学史中,文学服务于政治运动,作品的政治性总是凌驾于文学性上,因而读十七年文学作品时能够感受到特有的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一时期农村题材小说悄然兴起,洪子诚就五六十年代农村小说艺术形态的发展趋势总结了两点:一是对表现“现实斗争”的强调,即要求作家关注那些显示“中国社会”面貌“深刻的变化”的事件、运动②。
二是为了达到描写上的“深入核心”,作家在立场、观点、情感上,要与表现对象(农民)相一致③。
赵树理的作品在表现农村生活时,以农民视角写农民,将自己处于农村环境中,其语言也朴素,自然,生活化,口语化,人物语言与叙述语言统一使得文章通俗易懂,因此得到广大农村群众的接受和喜爱。
赵树理很少正面展开阶级斗争的描写,通常是通过日常生活来表现阶级斗争④。
在《“锻炼锻炼”》中,由一张大字报穿针引线,再现了特定社会环境中农村人民的内部矛盾。
以下是对小说中三类典型人物形象的简要分析:一、“小腿疼”和“吃不饱”——落后社员形象旷新年在谈到赵树理给人物取外号这一特殊命名方式时说:“通过外号,赵树理是在表达一种与自己的“同志们”越来越难以调适的、独特的、从农民和民间出发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
”⑤小说中的典型人物,用外号表现其形象特点,侧面显出赵树理独特的文学风格。
在杨小四的大字报中,关于“小腿疼”的描述是“有说小腿疼,床也下不了,要留儿媳妇,给她送屎尿;”而“吃不饱”则是“有说四百二,她还吃不饱,男人上了地,她却吃面条。
”短短几笔借一张大字报将这一老一少两个落后妇女形象鲜活地跃然于读者脑中。
赵树理《锻炼锻炼》
赵树理《锻炼锻炼》《锻炼锻炼》产生于“问题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受到严峻考验的时候。
作者仍坚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反映农村生活,不讳饰小农意识的顽固,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落后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的艺术形象。
“小腿疼”的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吃不饱”的贪吃懒做、拨弄是非、背后撺掇,典型地概括了一部分农民消极落后的思想性格,揭示了教育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
《锻炼锻炼》中有"吃不饱""小腿疼"两个落后农妇。
在干部和群众思维框架下展开的叙述,一边是干部利用大字报、批斗会等体现政治权力的手段对待一般农民,一边是竭力躲避权力制约的人物"吃不饱"和"小腿疼"。
这两个人都成了斗争目标,成了以领袖、法院、乡政府名义威胁的对象。
"小腿疼"这样的客观上与社会主义中心运动不一致的人物与写英雄人物的时代精神不可避免地相互冲突。
主任王聚海是个老中农出身,早在抗日战争以前就好给人和解争端,人们常说他是个会和稀泥的人。
他好研究每个人的“性格”,主张按性格用人;他给人平息事端,主张“合事不表理”,只求“了事”就算;他以为凡是懂得他这一套的人就当得了干部,不能照他这一套办事的人就还得“锻炼锻炼”。
而正是王聚海的“和事不表理”的工作作风,使“争先社”里解决矛盾的重任落到了年轻的副主任杨小四等人身上,并使杨小四等人采取了与王聚海截然相反的做法。
小说由表现农民内部的思想意识斗争进而表现干部队伍中思想作风的矛盾,既明确又巧妙地揭示了“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的小说主旨,显露了批判矛头所向,从而体现了赵树理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度。
赵树理的《锻炼锻炼》既没有写英雄人物,也没有写出阶级敌人的破坏及与之斗争的过程。
这样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邵荃麟所谓"中间人物"的特征,有人称之为"不好不坏、亦好亦坏、中不溜儿的芸芸众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农干部思想保守的典型人物。 这一人物形象的突出特点在于他的思想里的陈规 旧俗,对年轻人工作的不肯定和对妇女工作的不 信任,仍旧走老路线,不知变革。他是旧时代的 代表人物,也是新旧交接的矛盾体,在他身上充 分体现了老中农干部固步自封的处事思想。
这三类人物形象,既有体现进步的一面,也有反
映落后的一面。从典型人物形象身上反射出了50 年代解放区农村地区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在 历史变更、前进的大洪流中,农村地区的老一代 和新一代思想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或落后或保守 或前进的思想。这些都有在短篇《“锻炼锻炼”》 的人物身上有所体现。尽管50年代文学界对赵树 理小说评价犹豫不定,但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值 得肯定和赞扬的。
杨小四:
“争先社”副主任,年轻,有能力,有思 想,懂法律。
高秀兰:
“争先社”妇女副主任,有能力却被主任 冷落,不能真正投入工作之中。
杨小四和高秀兰都是主任王聚海眼中需要“锻炼
锻炼”的年轻人。他们对“小腿疼”和“吃不饱” 的整治,表现出新一代青年干部的崭新思想。赵 树理在描写这类正面向上形象时,既写他们在日 常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也将他们与保守形象(王 聚海)对比,衬托出人物的先进性、向上性。 同时,人物的典型化概括出青年干部的新思想对 于农村地区工作改革的影响从而使得工作方式有 所转变。
只信自己有本事,常说别人欠锻炼;
大小事情都包揽,不肯交给别人干,
一天起来忙到晚,办的事情很有限。 遇上社员有争端,他在中间赔笑脸,
只求说个八面圆,谁是谁非不评断,
有的没理沾了光,感谢主人多照看, 有的有理受了屈,只把苦水往下咽。
(高秀兰大字报)
王聚海的老中农形象是50年代以来涌现出来的老
故事梗概:
围绕“争先”农业社的一张大字报展开的基层干部 如何整治落后社员的妙趣生活故事。
“小腿疼”“吃不饱”
——落后社员 杨小四,高秀兰 ——积极青年基层干部 王聚海 ——保守主任
“小腿疼”:
有说小腿疼,床也下不了, 要留儿媳妇,给她送屎尿。
“吃不饱”:
有说四百二,她还吃不饱, 男人上了地,她却吃面条。
《“锻炼锻炼”》 ——人物形象
赵树理(1906年~1970年),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
县尉迟村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 山药蛋派创始人。
主要作品:
《小二黑结婚》(1943) 《李有才板话》(1943) 《李家庄的变迁》(1946) 《三里湾》(1955)
写作背景:
1958年,全国“大跃进”高潮的共用名词,涌现共产风、浮夸风、 命令风等现象。
(杨小四大字报)
“小腿疼”五十多岁了,通过描写她对儿媳妇的
压榨,对公社分配劳作的偷懒,仗着有领导亲戚 关系撒泼闹事,一一暴露其封建残余思想。再说 “吃不饱”,三十来岁,把聪明伶俐放在了成天 打小算盘上,对丈夫制定“政策”,一心一意的 为自己“着想”,拨弄是非,把个人主义的自私 自利发挥到极致。这二人的典型特点真实反映了 那一时期农民中落后分子的形象,概括了部分农 民消极落后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