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吃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实人吃亏篇1:在中国为何“老实人”总是吃亏和被嘲笑?

做人不能太“老实”。老实人容易吃亏,这是无数先人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在为人处世上,你可以善良,可以正直,但就是不能太“老实”,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中,老实被人看成是无能、懦弱的表现。做事愚钝不会变通之道。所以被“奸人”嘲笑看不起。

老实人为何总吃亏?1、不善狡辩;2、不强词夺理;3、不据理力争;4、抹不开面子;5心慈面软……故,常吃亏。

在官场,老实人更是没有活路、被人排挤。也不可能得到升迁。1、老实人不懂人情世故,不知恭维、讨好领导;2、老实人不懂抬头看路,不知道怎样站队,不知有潜规则;3、老实人不会哭,因此就没有奶喝。

在社会上,插队者得益、投机取巧等诸种“老实人吃亏”现象,反映了重结果甚于重规则的社会文化心理。其深层是中国传统延续下来的强者为王的拳头文化,实质还是原始的丛林规则。

所以老实人的低调与安分,往往会在崇尚丛林法则的当下最先受到伤害。这种对“老实人”的伤害一旦变得普遍,乃至成为人们的潜意识——“老实一定会吃亏,还是别当老实人吧”……那必将最终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基础。结果就是潜规则大行其道。

这就是我们国家的趋势。执法者权势熏天的时候不让人信服。最终造成这样的局面。劣币驱逐良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老实人一辈子吃亏。最终的结果法律条例都是骗SB的。明白人按潜规则办事。

正规则是如何失效的?1、法律法规对下不对上,所谓的精英层恰恰是对规则的率先破坏者;2、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缺少对规则的敬畏。太多人习惯走捷径,投机取巧,而老实人被视为傻逼,屡屡吃亏后也学“聪明”了。3、正规则的可操作性不强,中国官员喜欢面上工作,不喜欢沉下心来做枯燥的制度设计。

现象表述准确。其一,在普遍不按照规则出牌的情况下,老实人总是吃亏,所以必须破坏规则或利用规则侧漏。其二,不按照规则出牌的民族是弱势文化下的民族,所以,这个民族哪里有什么大智慧呢?

在西方文明世界,人们向往追求的是贵族精神。什么是贵族精神?——有虔诚的信仰,道德服从的、绅士的、乐于助人的、承担社会责任敢讲真话的,面对灾难,勇于自我牺牲的。也就是说,贵族是一个社会道德的楷模,是代表国家的精神支柱。

西方有绅士风度,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君子之道,只不过绅士风度在当今的西方社会仍然被传承的不错,而君子之道在现代国人的身上并没有很好的体现。

为什么君子之道在中国不好使呢?我猜测原因有2个。1、传统的中国属于农耕文明。社

会圈子比较小。不经常和陌生人长时间打交道。所以说君子之交淡如水。2、随着100多年前国门的打开,现代文明冲击古老的文明。传统的君子之道就受到了挑战。3、我们照搬了西方的经济制度,而政治制度四不像。虔诚的信仰又没有。所以说国人的生存环境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接近丛林社会!

就是这样,我们身处于一个尔虞我诈、浮躁暴戾、自私自利混乱掠夺的时代,一个诚信已经是一个传说、老实已经是愚蠢的代名词、善良老实人基本快绝种的社会。人们在争论、抱怨、嘲讽、怒骂……其实,追根溯源,中国最大的危险是人人都在耍小聪明,再追问深一层,就是没有规则意识。三十年前,自己一直在努力做一个“老实人”,被嘲笑不食人间烟火。生活一直逼着我变成“聪明人”,从“我来负责”的痛苦中熬过来,今天是人生第一次体验到了“关我屁事”的快感。从小希望做一个绅士,现在只想对从前的自己说:绅尼玛B!老实人哪有活路?谁爱做老实人谁做!

作者黑白先生

老实人吃亏篇2:老实人吃亏吗?

老实人吃亏吗?

近日,一位朋友来访,向我诉说他心中的苦闷,一起闲聊有关老实人是否吃亏的问题。

这位朋友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年轻时,正因为他为人老实厚道,爱人才看中了他,在好几名竞争对象中选择了这位老实人。那时候,领导表扬,同事夸奖,他也引以为豪,坚信老实人不会吃亏,受到别人敬重。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不知为什么,诚实遭到践踏,老实人被认为是无能,是傻子,没有什么出息。似乎当今社会老实人吃不开了,跟不上时代潮流了。连这位朋友的老伴也说他太老实了,几十年来没有什么长进,辛辛苦苦、踏踏实实干了一辈子,得到了什么?老伴还提醒女儿找对象时千万别找像爸爸这样的老实人,一辈子吃亏,没出息。

听了这位朋友坦诚倾诉的心声,我也深有同感,迷惑不解,不知从何说起。沉思片刻,我真心诚意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有长项和弱点,而人生的弱点常常是盼望得到,害怕失掉。正是在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下,有些人就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整天提心吊胆,因而活得那么累,那么不自在。诚实让人们弥补弱点,弥合缺憾,从而忘掉得失,超越自我,摆脱烦恼,心胸坦荡,活得轻松自在。我始终认为,诚实乃是做人之本,做事之根,人品之珍。社会需要大批忠诚老实、敬业爱岗、真诚待人、不计个人得失、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老实人。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厦,正是靠大批这样的老实人支撑起来的。没有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不计报酬、甘愿吃亏的老实人,社会就不可能稳定,历史就不可能前进。”

听了我的一番话,这位朋友满意地笑了。过了一会儿,他又不解地问“那么,老实人终究会不会吃亏呢?”

我直言不讳地说“为人处事,只要对得起党和人民,对得起家人亲友,对得起自己良心,就足够了。更何况,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终成大业者,往往大都是以诚

取信的老实人。实践证明,有些人吃亏就在于不诚实。投机耍滑,见风使舵,察言观色,溜须拍马,八面玲珑,虚伪做作,坑蒙拐骗……或许能一时得逞,如愿以偿,但终究要失败,遭到应有的惩罚。因为谎言和伪装是经不起事实和历史考验的,必然要被揭破,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当今社会,尤其需要营造一种尊重、关心、爱护老实人,不让老实人吃亏,鼓励大家争当老实人的氛围和机制。只有这样,社会才有希望。”

临别,我无限感慨地说“一个人的水平有高低,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愿一辈子做这样的老实人,无怨无悔!”

1999年11月

老实人吃亏篇3:老实人是不是吃亏

老实人是不是吃亏

□边人是个难题。因为在中国,“老实人吃亏”几乎是广为民众认可的一句口头禅,流传已久,答案好像摆在那。但同是中国人,毛泽东那句“吃亏在于不老实”的教诲言犹在耳,那意思是说不老实才会吃亏,反之老实人不会吃亏。中国人长期受的教育也是要老老实实做人。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老实人吃亏是答案,那么做老实人,等于做吃亏的人,似不太合理;否则就应该是老实人不会吃亏,吃亏是由于不老实。二者究竟该如何评判?我们只好这样假设:如果吃亏在于不老实的结论是对的,所谓老实人吃亏便是虚妄之言,说说而已,并不真实。如果老实人吃亏是真的,那么要求做老实人等于做吃亏的人。我要坦诚说,两种不同结论,就我个人的经历和体会说,老实人吃亏的观点对我影响要更深些。我到现在还不能忘记的一件事,是30年前单位的一次分房子。经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当时住房问题十分突出,单位分房也就成了最困难的事,矛盾非常尖锐。我亲身感受过老实人吃亏的例子,一位比别人更有资格和条件分到房子的老师,临到最后一榜却落了空,领导找他谈话做工作后,他没有表示不服从。这是单位工作最努力、人品最好的一位同事,不知怎的,那段时间,我只要一见到他,心里就会五味杂陈,暗下充满了对他的同情。我不知道,那些鹊巢鸠占的人,事后有没有一丝一毫内疚,包括做他思想工作的人,肯定说了不少违心话,他的良心有没有受到自我谴责。以后,在职称评定、工作调动、工资调整、职务升迁等等问题上,我看到和听到了更多类似的例子。“闹而优”,是那个年代劝人别太实心眼、太老实的一句话;到了商品经济时代,光闹还不行,还有文明一点的用语叫“跑”和“活动活动”。让我一直困惑和纳闷的是,“老实人”本是一个带褒义的称谓,怎么在中国人口头上就成了有嘲讽意味的称谓不错,吃亏在于不老实的例子也是有的,但为什么就没有老实人吃亏这句口头禅流传那么广呢?前段时间读李叔同文集,发现他很爱谈做人要学习吃亏的道理,并引古人句“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李叔同遁入空门,留给世人的是个谜,在我看,他特殊的身世和受传统文化影响深,可能都是原因。其实,老实人吃亏,做老实人就要学会吃亏、吃得住亏的道理,中国自古就有了。《古文观止》中两千多年前楚人的一篇文章《卜居》,写的就是屈原做老实人产生了种种困惑,因而向楚国太卜郑詹尹请教如何做人的故事。文章借屈原之口连设八问,最后概括世相的那句话很有名,即所谓的“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有趣的是,太卜郑詹尹听了屈原的发问,也觉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于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答非所问地对应了一下。说太卜完全没有回答屈原也不符合事实,他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