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奥数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红:难点或常考

标蓝:基础

小学四年级奥数知识点总复习

1.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25×4=100 125×8=1000625×16=10000 25×8=200 125×4=500 125×3=375 7×11×13=1001 37×3=111

2.加减法运算性质:

同级运算时,如果交换数的位置,应注意符号搬家。加、去括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加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减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100+(21+58)=100+21+ 58

100-(21+58)=100-21- 58

3.乘除法运算性质

乘法中性质:(1)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3)乘法分配律(4)乘法性质(5)积的变化规律:一扩一缩法。

除法中性质:当被除数为几个数字之和或者差时才可以用除法分配律。积的变化规律:同扩同缩法。同级运算时,如果有交换数的位置,应该注意符号搬家。加、去括号时注意以下几点:括号前面是乘号,去掉或加上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除号,去掉或加上括号要变号。

100×(4×5)=100×4×5

100÷(4÷5)=100÷4÷5

4.最大最小

1、解答最大最小的问题,可以进行枚举比较。在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将所有情况的结果列举出来,然后比较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2、运用规律。(1)两个数的和一定,则它们的差越接近,乘积越大;当它们相等(差为0)时,乘积最大。

3、考虑极端情况。如“连接两点间的线段最短”、“作对称点”、“联系实际考虑问题”等。

5.比较大小

估算最常用的技巧是“放大缩小”,即先对某个数或算式进行适当的“放大”或“缩小”,确定它的取值范围,再根据其他条件得出结果,调整放缩幅度

的方法有两条:一是分组(分段),并尽可能使每组所对应的标准相同;另一种方法是按近似数乘除法计算法则,比要求的精确度多保留一位,进行计算。

6.平均数

求平均数必须知道总数和份数,常用公式:

平均数=总数÷份数

份数=总数÷平均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总数=所有数之和)

7.余数问题(周期问题,个位数是几)闰年日期周期

一个带余数除法算式包含4个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相互关系还有: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或(被除数-余数)÷除数=商。余数小于除数。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问题类型:找图形(图形计数),找字符,找数字(统计),年月日、星期几问题,个位数是几。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例题1小张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13错写成131,结果商比原来多3,但余数恰巧相同。那么该题的余数是多少?

解析:被除数增加了131-113=18,余数相同,但结果的商是3,所以,除数应该是18÷3=6。又因为113÷6的余数是5,所以该题的余数也是5。

例题2:1991年1月1日是星期二,(1)该月的22日是星期几?该月28日是星期几?(2)1994年1月1日是星期几?

解析:(1)一个星期是7天,因此,7天为一个循环,这类题在计算天数时,可以采用“算尾不算头”的方法。(22-1)÷7=3,没有余数,该月22日仍是星期二;(28-1)÷7=3…6,从星期三开始(包括星期三)往后数6天,28日是星期一。

(2)1991年、1993年是平年,1992年是闰年,从1991年1月2日到1994年1月1日共1096天,1096÷7=156…4,从星期三开始往后数4天,1994年1月1日是星期六。

8.奇数及偶数

加法: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减法: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乘法: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

9.等差数列(简算数列金字塔找规律)

数列是指按一定规律顺序排列成一列数。如果一个数列中从第二个数开始,相邻两个数的差都相等,我们就把这样的一列数叫做等差数列,等差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项,第一个数叫第一项,通常也叫“首项”,第二个数叫第二项,第三个数叫第三项……最后一项叫做“末项”。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叫做“公差”,等差数列中项的个数叫做“项数”。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第n项=首项+(n-1)×公差 an = a1+(n-1)d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例题1:有一个数列:4、7、10、13、…、25,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解析: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以4为首项,以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的项数公式即可解答。由等差数列的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可得出答案。

例题2:有一等差数列:2,7,12,17,…,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

解析: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以2为首项,以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解答,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第几项=首项+(项数-1)×公差,可得出答案。

例题3:计算2+4+6+8+…+98的和。

解析:仔细观察该数列,公差为2,首项是2,末项是100,所以可以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来求。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10.和倍问题

己知几个数的和及这几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几个数的应用题叫和倍问题。解答和倍问题,一般是先确定较小的数为标准数(或称一倍数),再根据其他几个数及较小数的倍数关系,确定总和相当于标准数的多少倍,然后用除法求出标准数,再求出其他各数,最好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

和倍公式:和÷(倍数+1)=小数

11.差倍问题

己知两个数的差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差倍问题。解答差倍问题,一般以较小数作为标准数(一倍数),再根据大小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确定差是标准数的多少倍,然后用除法先求出较小数,再求出较大数。解答这类问题,先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差倍公式:差÷(倍数-1)=小数

12.和差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