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评价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摘要】目前,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有化学溶盘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椎间盘成形术、椎间盘臭氧消融术、内镜技术等。

微创治疗因为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时间短,已逐渐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趋势。

无论哪一种微创方法,必须符合其适应症,才能发挥其优势,为患者造福。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综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以及实际症状做相应的治疗。

从1934年首次有报道的治疗至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已经发展为药物,理疗为代表的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及传统手术3个主要方向。

笔者就目前临床上运用较多腰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治疗进行总结并予以综述。

1 化学溶盘术目前,化学溶盘采用2种原料,一种是1964年Smith首次运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木瓜凝乳蛋白酶(chymopapain),随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得到大量验证[1-4],并取得了相当的疗效。

其原理在于利用提取自番木瓜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够降低连接长链黏多糖的非胶原蛋白质的分子量和黏稠度的特性,使髓核当中的黏蛋白发生去聚合作用,最终溶解髓核,其适应症为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

另一种是1968年Sussman[5]发现的具有选择溶解性的溶解酶――胶原酶(collagenase),并做了椎间盘组织的体外实验,获得了成功。

朱伟红等[6]动物实验硬膜外注射胶原酶,通过纤维环上的裂隙渗透到盘内,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木瓜蛋白酶有一定的过敏几率,且会引起诸如腰背麻木和误入椎管造成的截瘫等并发症,所以逐渐被胶原酶代替。

因为胶原酶溶解的特异性,且不论是髓核或者纤维环都可被溶解,而神经实质对胶原酶不敏感,所以胶原酶渗漏并不会对接触的硬脊膜造成损害,马尾被蛛网膜、软脊膜的间充质细胞包围,所以亦不会造成损害。

林云等[7]采用胶原酶注射疗法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优良率达到73.08%。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完整版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完整版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完整版)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的由来1. 脊柱长杠杆手法的方法学缺陷从力学的角度分析手法,可把正骨手法操作时将手法力从力点传递到目标关节的骨、韧带连接视作最简单的机械—杠杆。

早在古希腊时,医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ic)就以《以杠杆力整复关节》为书名,介绍了脊柱手法。

因而在手法分类方面,可根据正骨手法施力点与目标作用关节的距离远近而划分为长杠杆手法和短杠杆手法两大类。

根据这一分类标准,目前国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脊柱手法如颈椎旋转扳法、腰椎斜扳法为长杠杆手法,而脊柱按压复位法则归属于短杠杆手法。

脊柱长杠杆手法由于施力位置与手法目标作用节段之间有着较长的力距,可通过杠杆的机械力放大作用,在较省力的条件下完成手法的操作。

然而,有一利则有一弊,长杠杆手法操作时,手法力要通过多个链节的应力传递才能作用于目标节段,从而完成复位移动。

如应用颈椎旋转扳法来整复颈椎错位时,来自颅骨的旋转扭力,首先使寰枕关节克服摩擦阻力转动,引起寰枕韧带紧张;紧张的寰枕韧带进一步带动寰枢关节克服摩擦阻力而旋转,使得寰枢关节的关节囊、韧带依次紧张;带动颈2、3节段发生旋转……这样,扭力通过骨关节—韧带链节的逐次传递,到达下颈椎的目标作用节段。

由于长杠杆脊柱手法需要多应力传递链节实现关节整复,这些应力传递链节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解剖和病理上的差异,对于传递链节的调整和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临床上常有难以准确定位于目标作用节段的事例发生。

特别是在患者肌肉痉挛难以解除,错位节段处于保护性交锁状态下,更是如此。

其次,由于胶元组织的粘弹体特性和不可避免的关节被动运动存在,每一链节在应力传递过程中均有能量损耗,这样就形成了手法应力在各链节的不均匀分布。

来自颅骨的旋转扭力要不断消耗于每一节段运动,在不需要出现超生理运动的上颈椎各节段出现了很高的扭转应力,而在需要产生超生理运动的下位颈椎只有很小的扭转应力,不足以满足关节复位的需要。

腰背肌功能锻炼改善复发性LDH患者下腰痛症状评分观察

腰背肌功能锻炼改善复发性LDH患者下腰痛症状评分观察
结论 腰 背肌 功能饭 炼 可明显 改善F S 患者 的下 腰 痛症状评 分 。 BS
【 键词 】 关 腰椎 问盘 突 出症/ 复发性 【 图 分 类 号 】R 3 2 中 6 . 8
腰 背肌 群/ 功能饺 炼
L P 量 表/ LS 评分 【 文章 编号 】1 7 —0 4 (0 00 () 0 4-0 6 4 7 22 1)4c- 0 4 2
3 讨 论
F S 又称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 年来其发生率高达5 B S 近 %~
为 :1背伸 肌 训 练 : 卧 位后 , 肢 、 () 俯 上 头颈 、 背部 及下 肢尽 力后 伸 , 仅 腹部 着床 呈 弓 形 , 此 反复 。 ) 肌训 练 : 卧双 手 抱枕 部 , 肌 如 (腹 2 仰 用腹
术 间 隙 内残 留髓 核 再 次 突 出并 引起 临床 症 状 ; ) 出方 向为 原 手 (突 2 术 间 隙 的 同侧 和 ( ) 侧 ;3再 次突 出距 离 上 次 手 术 的时 间均 在 或 对 ()
6 月以 上 ; ) 文 共 入选 L 个 ( 本 4 DH术 后 复发 患 者 4 例 , 3 , 2 5 男2 例 女 2
力量 坐起 、 躺下 , 再 下肢 始终 着 地 , 能坐 起 时将 双 手 向前 平 伸 , 不 然 后坐 起 。3腰 肌 训练 : () 患者 两 腿 直 立 , 脚 分开 约 半 步 , 手 叉腰 , 两 双 躯干 向后 伸 , 以患 者耐 受 为度 。 ) 桥 训 练 : 卧两 腿 屈 曲 , (半 4 仰 抬臀 部
能 等 , 项 内容 按 3 或 4 计 分 法 评估 , 分 越 高 代 表 损 伤 程 度 每 级 级 得 越 重 。 试 时 间在 开 始 治 疗 前 1 和 疗 程 结 束 后 1 内 进 行 , 试 测 周 周 测

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研究

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研究

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研究如今,腰椎间盘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影响人类生命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

腰椎间盘是人体脊柱的主要结构之一,它承载着人体的体重和运动负荷,同时它也是保护神经根的功能性结构。

然而,随着现代工作方式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遭遇了腰椎间盘疾病的困扰。

因此,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腰椎间盘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腰椎间盘是由韧带纤维环、纤维环内胶原纤维和胶原质类物质组成的。

它本身不含有神经和血管,是靠周围的血管和神经提供营养和功能支持的。

腰椎间盘被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一系列的组织和结构组成,同时它也保持了人体脊柱的稳定性和动力学平衡性。

腰椎间盘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支撑和运动控制,同时它也具有吸收和释放水分等功能。

在运动控制方面,腰椎间盘能够使人体的运动更加完美。

在常规体育活动中,腰椎间盘的承载能力可达1000-1500N。

同时,腰椎间盘的弹性能力也是人体运动机能的重要保障。

2.腰椎间盘的疾病和治疗腰椎间盘的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退变性腰椎间盘病和急性腰椎间盘膨出病。

前者是由于逐渐退化的腰椎间盘弛缓或撕裂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后骨质增生。

后者则是腰椎间盘破裂或翻转所导致的急性炎症反应。

在治疗方面,腰椎间盘的保守治疗通常包括改变日常活动方式,生理治疗,针灸等减轻病痛的治疗方法。

而手术治疗则是在保守治疗无效时采用的方法,常见的手术包括微创手术,椎间盘切除和植入腰椎间盘假体等。

3.腰椎间盘生物力学的研究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研究主要包括对腰椎间盘的力学性能和载荷负荷学的研究。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了解腰椎间盘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

同时,研究腰椎间盘的力学性能也可以进一步优化人工腰椎间盘的材料和结构设计。

在实验研究方面,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腰椎间盘生物力学模型被开发和应用。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影响腰椎间盘载荷和运动的各种因素,更好地理解腰椎间盘的功能和性能。

姿态调衡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机理初探

姿态调衡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机理初探


. . L
■ l _
正 ●
r i I }
图 1 体位对第 3 椎椎间盘 内压力影响的相 对 比 腰 值
( 以站立位为 1 0 为标准) 0%
中加强脊椎 的稳定性 。为保守治疗腰椎 间盘突 出症开辟 了 新 的途径 。笔者尝试对姿态调衡法 的生物力学机理做初步
探讨 。
直立是人的基本姿势, 即两脚站稳静止状
维普资讯
角 仲 座 0 年 2卷 期G Jrl T , 0V. N7 2 8 第 J 第7 删 on C 28 o1o 0 uaf M 0 1 . o 2
… 一 … 一 … 一 … ~ 一 … ‘口
i ・中 医 研 究 ・;
~ 一 0 一 … 一 。 .。 一 。 .。 一 ~
压力约为 2 0k ) 7 g 。由于压力在椎 间盘 内的传递 , 使纤维环
发 生 形 变 , 是 正 常 第 3 椎 问 盘 能 够 承 受 约 4 0k 但 腰 5 g的压
1在压力侧前 突 2 张力侧 凹陷 . .
力而无损伤 。除 了平卧位、 卧位外 , 侧 典型直立位时椎 间盘
所 承 受 的 压 力 最 低 ( 3腰椎 间 盘 所 受 压 力 约 为 1 0k ) 第 0 g 。
。 笔者在
临床 工 作 中 发 现 腰 椎 问 盘 突 出 症 患 者 常 有程 度 不 同 的 腰 椎
生理弧度改变 ( 前凸变大或变 小) 脊柱侧突 畸形, 腰 和 使脊 柱处于不稳定状 态, 不稳定是腰椎间盘退变、 突出的重要因
素 。 治疗 中 若 不 消 除 脊柱 的不 稳 定状 态 , 然 症 状 缓 解 , 虽 但 仍 然 存 在 复 发 的可 能 [] 3。在 日常活 动 中腰 椎 间盘 常常 承 受 力 学 负 荷 , 椎 间 盘 所 受 压 力 平 卧 休 息 位 最 低 ( 3腰 椎 问 腰 第 盘 所 受 压 力 约 为 2 g , 腰 坐 时 最 高 ( 3腰 椎 问盘 所 受 0k ) 弯 第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增 高, 而且在手法成功 时髓 核内压最高 。马达 等 对脊柱
旋转手法研究发现, 腰椎 向左侧旋转, 间盘左后 外侧 内压 椎
增 高 , 时右 后 外 侧 压 力 减 低 , 旋 时 反 之 , 同 右 当手 法 结 束 瞬
间, 出现 负压 的一切均 出现一微小的正压, 由此认 为这种 他 正负压 的多次反复变 化, 以使突出髓核变 形变位 。 可 徐海涛 等 [ 建立 正常腰 椎的三 维 有 限元 模 型 , 拟坐 位旋 转手 3 模 法, 对有 限元模型进行 计算分析发现 纤维环旋转 侧的前部
加 在 棘 突 上 拇 指 推 力 应 该 比传 统 操 作 方 法 来 的 早 一 点 , 以
1 手法对椎 问盘 的影 响
章 莹 等 E] 照 N ce sn的 方 法 , 尸 体 上 模 拟 腰 椎 参 ahmo 在
旋转复位法 , 动态测量手法过程中髓核内压变化, 发现 单纯 旋转复位手法, 并不能使髓核 内压改变成负压 , 反会 使之 相
刘 志涛 宋 贵 杰 ,
1 甘肃 中医学院, 甘肃 兰州 7 0 0 ; 甘肃 中医学院附属 医院骨一科 002 3 摘 要 对 1 余年来推拿手法治疗腰椎 间盘 突出症 的相 关 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研 究, 0 探讨手法治疗腰椎 间盘 突出症 的生物力学改变及对椎 间盘 、 神经根及神经根 管 、 间孔等 的影响 。 椎 关键词 椎 间盘移位 , 腰椎 , o 生物力学, o 推拿 , 脊柱
旋 转 手 法 操 作 时 , 腰 椎 小 关节 幅 度 影响 最 大 , 腰 旋 转 操 对 直
作次之 , 手法 操作时 , 旋转 向同侧的小关节 间隙增大 , 对侧
小 关 节 间 隙 则 反 之 。毕胜 等 E] 用压 敏 片技 术 测 量 小关 节 e 应 的应 力变 化 , 拟 斜 扳 手 法 、 位 旋 转 手 法 、 扳 手 法 时 腰 模 坐 牵

模拟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与传统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模拟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与传统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 键 词 ] 椎 间 盘镜 下 椎 间 盘 切 除术 ; 椎 板 切 除 ; 椎 板 切 除 ; 关 半 全 下关 节 切 除 ; 物 力 学 ; 定性 生 稳 [ 国 图 书资 料 分 类 号 ] R 8 . 3 . 中 6 153 1
A o c a ia tb l y S u yo c o n o c pi mb rDic co Bime h n c iS a i t t d fMir e d s o cLu a se t my( ED)a d S a d r s e tmyi h i M n t n a d Dic co n te
d s e t my i u a p n tb lt. M e ho Sx h m a a a e p c me swe e u e n t s su . Fie di ee e o ic c o n l mb r s i e sa iiy t ds i u n c d v rs e i n r s d i hi tdy v f rntd e m— i
刘 守应 , 卡 索 , 李志 军 , 补晓 , 成 , 康 刘 王永成
[ 要 ] 目的 摘 的影 响 。 方 法 探 讨 后 路 椎 问 盘镜 下 腰 椎 问 盘摘 除术 ( D) 乏 统 开 放腰 椎 间 盘摘 除 术 对 腰 椎 物 / 学 稳 定 性 ME _传 I J
选 用 6具 新 鲜 尸 体 脊 柱标 本 , 拟 后 路 腰 椎 间 盘摘 除的 不 同 术 式 , 次对 标 本 腰 隙进 行 处 理 , 设 模 依 ~间 共
t 3 Ho p tl f he25 s ia o PLA , H o h 01 51, Ch n h ot 00 i a;2. De a t n p rme t Anao y, I n r tm n e Mon oi M e c l g la dia Co lg le e, Ho o hh t

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究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运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9例(常规护理),乙组39例(常规护理+腰背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乙组护理总有效率(94.87%)高于甲组(76.92%),具有明显差异(X2=5.186,P=0.023);护理前,腰椎功能评分组间比较(P>0.05);经过护理,两组腰椎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乙组评分高于甲组(P<0.05)。

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腰背肌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功能锻炼;护理效果前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会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肢体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严重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导致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予以及时的治疗,来控制疾病发展,同时结合正确的护理方法,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避免疾病复发[1]。

在本文中对我院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析腰背肌功能锻炼对患者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39例。

其中甲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为45-75岁,平均为(58.27±2.46)岁。

乙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为47-78岁,平均(58.69±2.82)岁。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审批,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甲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不利因素,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患者饮食进行干预,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结合针灸、热敷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关心患者情绪变化,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椎滑脱的力学分析和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椎滑脱的力学分析和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椎滑脱的力学分析和手术治疗摘要:目的: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的病理关系,探讨经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固定、椎间体融合的手术方法。

方法:我院自2010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患者,所有患者均有腰痛或同时伴有坐骨神经痛,分析并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体滑脱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对手术方法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78例患者依照stauffer诊断标准为:73例患者为良好,5例患者为尚可,良好率为93.6%,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由于脊椎瞬时旋转中心(icr)应力点的异常,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在病理上是互为因果的。

在进行手术治疗时要保持icr的正常应力范围,减少脊椎前滑力,维持脊柱各方向近期和远期的力学稳定性。

关键词:力学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滑脱手术【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73-02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3%。

根据脊髓、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受压的临床症状以及经过x线片、ct和mri进行检查,诊断较为确切。

依据生物力学理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时应更加注重脊椎的力学稳定性,现将我院自2010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患者分析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患者共78例,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27-59岁,平均年龄46.9岁。

病因分类为:先天性腰椎间盘突出3例,狭窄性腰椎间盘突出18例,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39例,创伤性腰椎间盘突出18例。

l3椎体滑脱6例,l4椎体滑脱30例,l5椎体滑脱42例。

滑脱程度根据megerdin法分为,ⅰ度57例,ⅱ度18例,ⅲ度3例。

ct或mri提示椎间盘中央型突出51例,后外侧突出27例,伴有小关节增生和侧隐窝狭窄24例。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与展望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与展望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与展望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颇深,对其治疗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笔者从科学的角度较全面的总结了当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五大类别,分析了手法治疗的三大机理和潜在的三大弊端,对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景予以肯定。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现状展望【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68-0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发病,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症状的最常见疾病之,有人统计其发病率约占腰腿痛病人总的15%。

中国传统医学对该病早有认识,《内经》中曾有:“…脊痛腰以折,脾不以曲,如结,月如裂,是踝厥”。

手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医的外治法,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广为流行,效益显著。

在非手术疗法中,手法具有重要价值,有着简便、无需特别设备、能重复施行和疗效较为迅速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掌握得当,安全可靠。

1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法分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很多,但按其对腰椎活动的影响大致可分成几类[1-5]。

1.1 拔伸类之牵抖手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术者在助手的配合下牵引双下肢同时抖动摇摆。

1.2 屈伸类手法。

①单(双)腿后伸按腰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力抬起患侧(或双侧)下肢,使腰曲加深,同时按压腰椎。

②屈膝屈髋旋压法: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屈髋,术者用力下压小腿前部,使腰椎过度前屈。

1.3 侧屈手法。

患者侧卧于特制检查床上,患肢在下,腰以下躯干探出床头外,下肢固定于床上,在术者辅佐下使躯干探出床头外,下肢固定于床上,在术者辅佐下使躯干向下方运动以矫正腰椎向健侧的侧弯,术者同时稳定患椎局部。

1.4 旋转类手法。

①坐位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取坐位,腰前屈,助手固定其一侧大腿或患者跨骑于特制治疗椅上。

术者立于患者身后,一手助其旋腰,一手拇指按一定方向顶推受累椎节棘突或横突。

施术时可感觉到受累椎关节的错动且常伴有响声。

脊柱微调手法简介

脊柱微调手法简介

脊柱微调手法简介一、定义及背景背景介绍1.定义脊柱微调手法又称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该手法以中医的整体观为出发点,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放射诊断、骨科学等学科而创立;是在对传统手法体系进行反复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提高手法安全性和精确性的角度出发,充分吸收国外按脊疗法与矫形内科的手法精髓而形成的系统手法。

脊柱微调手法将脊柱作为躯体结构的中心,治疗中除了调整产生症状的病变局部,还重视调整人体脊柱的力线,旨在以最轻的力度、最小的脊柱被动运动幅度及关节操作取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既能使作用力渗透到软组织的深部,又能避免暴力带来的组织损伤,通过运动节段空间序列的调整,为神经、血管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内环境,从而阻断疾病的病理循环链。

2.背景介绍错位和整复理论是目前在脊柱推拿领域中的主导理论,以手法整复关节和筋膜软组织解剖位置异常是已被长期临床实践证实了的有效方式。

故无论是我国的正骨推拿还是国外的按脊疗法、矫形内科,都把整复脊柱活动节段的错位作为治疗脊柱源性疾病的关键方法。

随着整复理论被国内外从事非手术治疗脊柱源性疾病的医务工作者的广泛接受,隐藏在这一理论内部的非理性成分逐渐暴露出来,并在临床工作中造成了频频发生了医源性事故。

因而从1995年开始,沈国权教授开始构思并应用腰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最大的优势是手法操作的可控制性,并简化了脊柱手法步骤,使成套的腰椎斜扳法、后伸扳法和按压振腰法所能达到的治疗效果由单一的腰椎微调手法来实现。

从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的反馈信息分析,采用短杠杆微调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手法后反应轻微,患者的痛苦甚少,疗程明显缩短的优点。

受此脊柱手法理论和方法创新的成功经验鼓励,以后沈国权教授又与同事一起,以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相继发展了颈椎、胸椎及骶髂关节的短杠杆微调手法系列,使得中医推拿临床的手法内容更为丰富,也使得大批患者能得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小的医疗费用下迅速摆脱病痛。

脊柱调衡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介绍

脊柱调衡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介绍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m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2020年第4卷第4期2020V61.4NO.4□经验交流 /Experience Exchange脊柱调衡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介绍郭培尧;赵继荣",陈文",马同豐赵宁2:薛旭I(1.甘肃省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2.甘肃省中医院a.脊柱骨二科;b.脊柱微创骨科;c.骨一科,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因成年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失去原有的弹性,严重时可导致生 活质量降低,工作和劳动能力丧失,对患者的生活、工作或学习可造成严重影响。

赵继荣教授在30余年的临床实践研究和理论探索中,独创出一套具有特色的脊柱调衡手法,该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可行性高。

本文就赵继荣教授应用脊柱调 衡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调衡手法;临床经验;应用中图分类号:R8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0.04.0121.0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为腰椎退行性改变,可引 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持续或严重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起腰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患者出现腰背痛和 工作或学习,而单纯西医治疗无法改善此症状,且治疗周作者简介:郭培尧,2017级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医骨伤科学。

通信作者:赵继荣,大学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

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5]o 目前临床常规放化疗分为同步放 化疗和序贯放化疗,前者疗效更好,但不良反应更大,而后者虽然不良反应少,但对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作用不佳。

研究显示,in 期食管癌患者应用顺钳+5-氟尿囉睫进行同 步放化疗,无论是有效率还是生存率均较进行序贯放化疗 的对照组患者大幅提高;放化疗同步进行能发挥协同作用,还能起到放疗增敏、增加局部疗效的作用问。

CT_定位下PVP_与PKP_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观察

CT_定位下PVP_与PKP_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观察

学报,2017,32(12):2390-2392.[5]㊀周楠,房敏,朱清广,等.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评价[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2):115-119.[6]㊀王志文.腰椎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福音[J ].家庭中医药,2016,6(6):55.[7]㊀孙庆,钟成梁,张玮,等.腰痛宁胶囊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寒湿瘀阻证240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2019,60(3):224-228.[8]㊀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 ].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2086-2095.[9]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10]㊀郭斌.不同麻醉方式及术中护理联合参芪颗粒对74例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浆TNF -α和IL -6水平的影响分析[J ].东方药膳,2019,(20):184.[11]㊀Shirado O ,Doi T ,Akai M ,et al.An outcome measure forJapanese people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an introduction and validation study of Japan low back pain evaluationquestionnaire [J ].Spine (Phila Pa 1976),2007,32(26):3052-3059.[12]㊀晏飞,陈星燃,侯莹莹,等.三痹汤加减联合脊柱微调整脊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22,31(11):1997-2000.[13]㊀晏飞,陈星燃,侯莹莹,等.腰痛宁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观察[J ].中草药,2022,53(4):1112-1116.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3)08-1367-06CT 定位下PVP 与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观察刘旭东,㊀张方圆,㊀张㊀猛,㊀郎㊀璇,㊀胡㊀伟(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㊀安徽㊀亳州㊀236800)ʌ摘㊀要ɔ目的:探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 )定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sis ,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PVP 组(47例)与PKP 组(51例)㊂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㊁术后3d 椎体高度㊁Cobb 角㊁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㊁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情况,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㊂结果:PVP 组手术时间㊁住院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均低于PKP 组,P <0.05;术后3d ,两组椎体高度均提高且PKP 组高于PVP 组,两组Cobb 角均下降且PKP 组低于PVP 组;PKP 组术前㊁术后3d 椎体高度㊁Cobb 角差值均高于PVP 组,P <0.05;术后3d ,两组VAS 评分均下降且PKP 组低于PVP 组,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均提升且PKP 组高于PVP 组;PKP 组术前㊁术后3d VAS 评分㊁Barthel 指数评分差值均高于PVP 组,P <0.05;PKP 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84%低于PVP 组17.02%,P >0.05㊂结论:CT 定位下PKP 与PVP 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有理想效果,安全性均较高,但CT 定位下PKP 相较于CT 定位下PVP 而言,更能够改善患者椎体状况㊁降低疼痛,值得临床参考借鉴㊂ʌ关键词ɔ㊀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定位;㊀经皮椎体成形术;㊀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㊀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 ɔ10.3969/j.issn.1006-6233.2023.08.027Efficac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PVP and PKP for Osteoporotic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s under CT LocalizationLIU Xudong ,ZHANG Fangyuan ,ZHANG Meng ,et al(Bozhou People 's Hospital ,Anhui Bozhou 236800,China )ʌAbstract ɔ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percutaneous verte-㊃7631㊃ʌ基金项目ɔ安徽省脊柱畸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医疗创新基金 ,(编号:AHJZIX -GG2022-005)ʌ通讯作者ɔ张方圆broplasty(PVP)and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VP)under the localizati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CT)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98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2020to June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PVP group(47 cases)and PKP group(51cases).The general operation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the vertebral height, Cobb angle,visual analog scale(VAS)and Barthel index evaluation scal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3days after operation,and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The opera-tive time,hospital stay and bone cement injection amount in PVP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PKP group, P<0.05;3days after operation,the vertebral body height of both groups increased and PKP group was higher than PVP group,Cobb Angle of both groups decreased and PKP group was lower than PVP group;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3d vertebral height and Cobb Angle difference in PKP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PVP group(P<0.05).3days after surgery,VAS scores of both groups decreased and PKP group was lower than PVP group,Barthel index scores of both groups increased and PKP group was higher than PVP group; the difference values of3dVAS score and Barthel index score in PKP group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PVP group,P<0.05;the total complication rate of PKP group was7.84%lower than that of PVP group17.02%,P>0.05.Conclusion:Both CT-guided PKP and PVP have ideal effects and high safe-ty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s.However,compared with CT-guided PVP,CT-guided PKP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vertebral body condition and reduce pain,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ference.ʌKey wordsɔ㊀Computerized tomography localization;㊀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㊀Percutaneous kyphoplasty;㊀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㊀㊀胸腰椎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疾病,随着老龄化趋势的严峻,该类疾病的发生风险上升,且以高龄患者为主要人群[1]㊂患者多表现为腰背疼痛㊁脊柱稳定性下降㊁脊柱畸形等,导致肢体不协调,日常功能受到阻碍[2]㊂目前PVP㊁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发挥出优势,两种方式均为微创手术,具有显著疗效,但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的出现,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的关键[3]㊂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进步, CT定位引导下微创手术在该类患者中应用广泛,相较于传统X线,CT图像分辨率更高且可操作性更强,更能够提高手术的精致程度[4]㊂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CT定位引导下PVP与PKP的疗效差异,探究两种术式的不同治疗结局,为患者获得更理想的治疗结局提供依据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将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资料纳入分析㊂纳入标准:①符合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诊断标准,经影像学确诊;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新鲜骨折,骨折时间<3周;④符合相关手术指征;⑤无严重的内科疾病;⑥无凝血功能障碍;⑦无恶性肿瘤疾病㊂排除标准:①合并脊髓㊁神经根遭受压迫;②感染性疾病㊁脊髓神经受损;③精神疾病;④椎管内占位性病变;⑤陈旧性骨折;⑥无严重的脏器功能异常㊂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PKP组㊁PVP组,PKP组51例患者中,男性31例㊁女性20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6.65ʃ10.39)岁;病程1~19d,平均病程(10.23ʃ2.69)d;T11骨折18例㊁T12骨折8例㊁L1骨折15例㊁L2骨折10例㊂PVP组47例患者中,男性29例㊁女性18例;年龄68岁~87岁,平均年龄(76.13ʃ10.84)岁;病程2~18d,平均病程(10.31ʃ2.58)d;T11骨折16例㊁T12骨折7例㊁L1骨折14例㊁L2骨折10例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㊂1.2㊀方法:患者均入室后,采取俯卧姿势在西门子EMOTINO16排CT机检查床,使用局部麻醉并采取单侧入路,常规消毒铺巾,CT辅助下对受伤椎椎弓根皮肤定位并选取进针点,而后置入穿刺针,在椎体前1/3处拔出穿刺针芯,插入导针并将穿刺针退出㊂PVP 组:CT透视确定穿刺位置,在椎体前1/3处缓慢注入拉丝期骨水泥,等到硬化后将工作套管退出㊂PKP 组:工作通道建立方式与PVP一致,将工作套管插入椎体1/3处,置入骨钻并在CT引导下确保骨钻在椎体前臂2~3cm处,取出骨钻,将球囊植入,且在其中加㊃8631㊃入碘海醇造影剂,球囊扩张且椎体复位后退出球囊,CT 引导下注入骨水泥,硬化后退出工作套管,将造影剂抽出后扩张压缩椎体,球囊拔出后注入骨水泥㊂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处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护㊁抗生素治疗㊁预防感染等㊂病例影像学见图1~4㊂图1㊀马张氏术前CT图2㊀马张氏术后CT图3㊀朱杨氏术前CT图4㊀朱杨氏术后CT1.3㊀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手术与住院时间㊁骨水泥注入量情况;②对比两组椎体高度(X 线摄片测量)㊁Cobb 角(脊柱弯曲顶端两椎体下缘构成的角度);③VAS 评分:将疼痛分为:0级(0分),代表没有疼痛;1级(1~3分),代表轻微疼痛,患者能够忍受;2级(4~6分),代表中度疼痛,在患者可忍受范围;3级(7~10分),代表强烈疼痛,无法忍受㊂Barthel 指数评分[5]:包括大小便㊁吃饭等日常生活行为的内容,总分0分~100分,自理(100分),轻度功能障碍(75分~95分),中度功能障碍(50分~70分),严重度功能障碍(20分~45分),极严重功能障碍(0分~20分),分数越高代表功能越好;④对比两组骨水泥渗漏㊁慢性疼痛㊁临近椎体压缩性骨折㊁神经根疼痛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概况㊂1.4㊀统计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 (%)表示,进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 xʃ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分别行独立样本t 检验㊁配对样本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㊀果2.1㊀两组患者手术时间㊁住院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比较:PVP 组手术与住院时间㊁骨水泥注入量均较PKP 组低,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㊂2.2㊀两组术前㊁术后3d 椎体高度㊁Cobb 角比较:术前,两组椎体高度㊁Cobb 角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 ,两组椎体高度均提高且PKP 组高于PVP 组,两组Cobb 角均下降且PKP 组低于PVP 组;PKP 组术前㊁术后3d 椎体高度㊁Cobb 角差值均高于PVP 组,组间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㊂㊃9631㊃表1㊀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比较结果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骨水泥注入量(mL) PKP组5137.21ʃ5.687.01ʃ1.39 6.55ʃ1.28 PVP组4726.95ʃ4.32 5.77ʃ1.21 4.13ʃ1.01 t10.000 4.69310.331P<0.001<0.001<0.001表2㊀两组术前术后3d椎体高度Cobb角比较结果组别例数椎体高度(cm)术前㊀㊀㊀㊀术后3d差值Cobb角(度)术前㊀㊀㊀㊀术后3d差值PKP组51 1.44ʃ0.26 1.98ʃ0.22∗0.54ʃ0.0429.50ʃ4.3120.23ʃ4.09∗9.27ʃ1.39 PVP组47 1.45ʃ0.33 1.72ʃ0.16∗0.27ʃ0.0329.13ʃ4.6822.71ʃ3.97∗ 6.42ʃ1.25 t0.167 6.64237.5500.407 3.04110.640 P0.867<0.001<0.0010.6850.003<0.001㊀㊀注:与本组术前比,∗P<0.052.3㊀两组术前㊁术后3d VAS评分㊁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术前两组两项量表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VAS评分均下降且PKP 组低于PVP组,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提升且PKP 组高于PVP组;PKP组术前㊁术后3d VAS㊁Barthel指数评分差值均较PVP组高,组间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㊂表3㊀两组术前术后3d VA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结果组别例数VAS评分术前㊀㊀㊀㊀术后3d 差值Barthel指数评分术前㊀㊀㊀㊀术后3d差值PKP组51 6.60ʃ1.32 1.85ʃ0.42∗ 4.75ʃ0.2945.50ʃ7.2383.15ʃ5.64∗37.65ʃ4.06 PVP组47 6.52ʃ1.41 2.33ʃ0.35∗ 4.29ʃ0.3546.00ʃ6.9779.95ʃ6.17∗33.95ʃ3.99 t0.290 6.1187.1060.348 2.682 4.544 P0.772<0.001<0.0010.7290.009<0.001㊀㊀注:与本组术前比,∗P<0.052.4㊀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PKP组出现1例骨水泥渗漏,渗漏发生在脊柱旁组织,2例慢性疼痛㊁1例临近椎体压缩性骨折㊂PVP组出现3例骨水泥渗漏,1例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㊁1例发生在邻近椎间隙㊁1例发生在脊柱旁组织,出现3例慢性疼痛㊁1例临近椎体压缩性骨折与1例神经根疼痛㊂PKP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84%低于PVP组17.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㊂㊃0731㊃表4㊀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组别例数骨水泥渗漏慢性疼痛临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神经根疼痛感染并发症合计PKP组511(1.96)2(3.92)1(1.96)0(0.00)0(0.00)4(7.84) PVP组473(6.38)3(6.38)1(2.13)1(2.13)0(0.00)8(17.02)χ2 1.917P0.1663㊀讨㊀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在老龄化社会发生率极高,患者身心均受到重创,导致抑郁㊁睡眠障碍㊁食欲降低等问题频频发生,日常生活受到影响[6]㊂微创技术的发展与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为该类患者治疗提供更优质的保障,基于CT定位引导下的PKP或PVP术在以往二维观察基础上进行三维观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7],但两者哪种效果更佳目前尚无定论㊂以往PKP及PVP治疗中主要采取C臂机透视㊁X 线引导进行[8],而本研究采取的是CT定位引导,其优势在于:CT辅助下容易观察骨水泥弥散情况,早期把握骨水泥渗漏的发生,且能够有效控制注入量,通过CT帮助从三维层面进行准确定位,利于把握穿刺精准度,且不会存在X线带来的辐射,适用范围更广[9]㊂本研究结果显示,PVP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较PKP组低且骨水泥注入量少于PKP组,这可能是因为:PVP 相较于PKP的操作更为简单,在患者椎体复位后就直接注入骨水泥,但PKP加入了球囊扩张的步骤,故手术耗时更长,PKP球囊加压扩张后间隙缩小,容量变大,故骨水泥的用量也变多㊂术后3d,PKP组椎体高度较PVP组高㊁Cobb角较PVP组小,提示PKP组患者在椎体恢复效果上更佳,究其原因在于:PKP与PVP均能够在骨水泥硬化凝固后将断裂的骨小梁稳定,增强中柱稳定性,但PKP的优势在于其是PVP的基础上改良的一种方式,PKP操作中将球囊起到扩张作用,机械恢复椎体高度并利于骨质疏松加固,注入较多的骨水泥后将支撑作用提升,有利于更好的维持脊柱形状及高度,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可能性,纠正压缩导致的畸形㊂术后3d,PKP组VAS评分相对较低㊁Barthel指数评分相对较高,表明PKP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且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更好,这可能是由于: PKP与PVP通过注入骨水泥均能够减少骨折部位的小幅度移动,降低骨折端疼痛刺激,减轻疼痛,但PKP 相对PVP而言,通过球囊扩张骨水泥加压注入恢复椎体形态,减少了骨水泥灌注的压力,防止骨水泥过度弥散,患者术后恢复更好㊂另外,两组并发症无差异,提示两种术式在CT定位引导下的安全性均较好,表明CT的辅助能够让手术更为精细,操作中更为完善,患者预后情况更理想㊂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CT定位下PKP与PVP方式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且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相比之下,CT定位下PKP方式对于患者椎体改善程度更好,患者术后疼痛更低且生活功能恢复更佳,值得临床参考㊂但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纳入的样本数量较小,并非有庞大的样本支撑结论,在今后的研究将会改进,扩大纳入研究对象的数量,使结论科学性更高㊂ʌ参考文献ɔ[1]㊀Wang B,Cao J,Chang J,et al.Effectiveness of Tirobot-assis-ted vertebroplasty in treating 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compression fracture[J].Orthop Surg Res,2021,16(1):65.[2]㊀李耀,吴爱悯,林焱,等.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背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0):955-960.[3]㊀甘琨生,王现海,李晓斐,等.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3):260-262.[4]㊀王静霞,陈小峰,范云武,等.CT引导下水针刀靶向微创治疗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2,31(4):364-368.[5]㊀周静,刘芳,周明超,等.一种新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与Barthel指数-5项在康复科中应用的特征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12):1529-1534.[6]㊀胡浩,曹开学,黄攀,等.超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邻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骨伤,2022,35(8):710-714.[7]㊀秦涛,王涛,赵刚,等.OVCFs患者PKP与PVP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对比[J].现代科学仪器,2021,38(3):122-127.[8]㊀郑益钒,杨思宇,汪国栋,等.3D导航与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双节段长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㊃1731㊃伤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1,23(12): 1037-1043.[9]㊀权祯,张晓刚,秦大平,等.基于CT影像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KP术后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38(3):360-369.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3)08-1372-06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分析孙思露,㊀陶思敏,㊀席小燕,㊀蒋㊀涛,㊀张㊀理,㊀周㊀艳,㊀朱㊀茜,㊀李㊀慧(1.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㊀四川㊀成都㊀6100832.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㊀四川㊀成都㊀610059)ʌ摘㊀要ɔ目的:通过评估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探讨其与老年T2DM患者骨密度相关性和预测价值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44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㊁骨密度资料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计算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得分㊂根据GNRI分为无营养风险组(GNRI>98,n=283)㊁低营养风险组(92ɤGNRIɤ98,n=95)㊁中-高营养风险组(GNRI<92,n=67)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骨密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GNRI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NRI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㊂结果:无营养风险组㊁低营养风险组㊁中-高营养风险组的年龄和骨质疏松患病率逐渐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㊂无营养风险组㊁低营养风险组㊁中-高营养风险组总蛋白(TP)㊁血清白蛋白(ALB)㊁血清钙水平㊁股骨颈BMD㊁腰椎BMD㊁全髋BMD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NRI与所有部位BMD均呈正相关(r=0.211㊁0.183㊁0.180,P<0.001)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NRI是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55,95%CI(0.753, 0.974),P<0.05]㊂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NRI诊断骨质疏松的敏感性43.43%,特异性74.32%,约登指数17.76%,最佳截断值为98.282㊂结论:老年T2DM患者GNRI水平与各部位BMD均呈正相关; GNRI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独立保护因素,同时可能是老年T2DM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有效预测指标㊂ʌ关键词ɔ㊀营㊀养;㊀老年营养风险指数;㊀2型糖尿病;㊀骨质疏松;㊀骨密度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3.08.028Analysis of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for Osteopor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SUN Silu,TAO Simin,XI Xiaoyan,et al(School of Nursing,Chengdu Medical College,Sichuan Chengdu610083,China)ʌAbstractɔ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riatric Nutrition Risk Index(GN-RI)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2DM and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GNRI for osteopor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Methods:A total of445elderly patients with T2DM attendi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from January2019to June2022were retrospectively se-lected,and the general data,bone mineral density data and relevant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collected to calculate the 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score.According to GNRI, they were divided into non-nutritional risk group(GNRI>98,n=283),low nutritional risk group(92ɤGN-RIɤ98,n=95),and medium-high nutritional risk group(GNRI<92,n=67).Spearman correl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MD and the above indexes,and dichotomous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NRI and osteoporosis in elderly T2DM patients.The predictive value㊃2731㊃ʌ基金项目ɔ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基金项目,(编号:YLKYYB2208)ʌ通讯作者ɔ李㊀慧。

脊柱调理手法及其作用机理

脊柱调理手法及其作用机理

脊柱调理手法及其作用机理在医学实践中,手法是指医生凭借手的指、掌、腕、臂的劲力,灵敏感觉和千变万化的动作技巧,对疾病作出诊断和治疗的各种方法。

因此,手法包括诊断手法和治疗手法两大类。

现在已有人将其称为手法医学,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与疾病斗争经验的总结,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中医的推拿按摩和骨伤科中,手法有着重要地位。

本讲义仅就脊柱手法调衡治疗作一介绍。

脊柱手法调衡是治疗脊椎病和脊柱相关疾病最重要的调治手段之一,也称之为整脊疗法。

它是一种物理疗法,也可以说是一种生物信息疗法。

在治疗过程中,术者通过手力的技巧和手指的变化,刺激或调整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使该部位的物质结构状态以及体内的信息通道和能量传递发生变化,以实现调节平衡,完成治疗的作用。

根据治疗作用可分为调理手法和复位手法两大类。

第一节调理手法及其作用机理调理手法是指运用按揉、捏拿、点穴、指压、分筋、理筋等方法,传统医学称之为理筋手法。

此方法对脊柱周围组织或肢体软组织进行刺激,使其发挥由外向内的力学和信息学效应,推动壅滞之气血运行,调和营卫,缓急解痉,舒筋通络等,即对机体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整体的调节,使其达到正常的动态平衡。

脊柱调理手法的作用机理为:1.调整软组织结构状态手法治疗可以缓解或消除肌紧张或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消散气滞或血瘀,增强新陈代射,以达到消炎镇痛、恢复局部软组织生物力学平衡的目的。

2.改善有关系统的功能某一系统功能或能量代谢失调,可导致该系统出现系列病变或症状。

通过对失调的系统功能进行调节,使其恢复正常,就能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如肌肉痉挛性症状,通过手法的调理作用,使肌肉放松、使变形得到恢复,痉挛就可解除,血液也因此通畅,相关系统的功能也随之改善,相关的症状也得到缓解和治愈。

3.调整机体信息及其网络系统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腑之间及各部位肢体之间,总是通过一定的信息通道来联系沟通,以传达各种生理和病理信号(在脊柱信息网络原理一章已有较详细的阐述)。

理筋手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研究进展

理筋手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研究进展

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指排除已知疾病或病理变化所导致的腰骶部疼痛的疾病,由于患者的症状与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性,临床探测不到确切的组织病理学结构改变以说明其病因,故称为“非特异性下腰痛”[1]。

其病程波动大,疗效不确切,费用高,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巨大负担[2]。

治疗NLBP常用方法有运动、牵引、手法、针灸针刀、中药、理疗、微创手术等,中医理筋手法治疗NLBP有良好效果,现将近年来理筋手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研究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中医对NLBP基本认识NLBP在中医属于“筋伤-腰脊痛”,其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认为内因乃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加之风、寒、湿、热等外邪因肾虚而乘,筋脉拘急,经络不畅所致,即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外因多为跌扑闪挫,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滞不通所致,其他如心理因素,矢志伤肾,郁怒伤肝,忧思伤脾,皆致腰痛[3]。

理筋手法以“病在筋,调之筋”理论为指导,能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

2与“筋伤”相关的NLBP病因及病理改变2.1肌肉病变肌肉问题是诱发NLBP疼痛的重要原因。

NLBP患者椎旁肌病变在组织学上表现为肌纤维中慢肌纤维所占比例明显减少[4]及Ⅱ型肌纤维比例减少、增粗,延长的肌肉容易痉挛、疲劳,而长期疲劳可导致腰背肌慢性损伤,核心肌群延迟激活[5],使得剩余正常腰背肌痉挛加重,腰椎屈曲松弛现象缺失,形成恶性循环[6]。

研究发现慢性腰痛患者腰大肌、多裂肌和直立脊柱肌肉量相对减少,且减少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7]。

综上所述,NLBP患者椎旁肌在组织学上存在肌纤维比例改变,导致肌肉易疲劳,肌腰椎屈曲松弛现象缺失,两侧肌肉不协调,并伴有椎旁肌痛阈值降低、核心肌群激活异常、肌肉量下降等。

2.2骨盆及腰椎力学结构改变从骨骼-肌肉层面分析,与NLBP相关的因素包括腰椎生理状态与结构的破坏、椎旁肌肉结构的改变、脊柱-骨盆生理曲度的变化、骨盆倾斜度的改变等。

杠杆定位与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杠杆定位与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杠杆定位与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胡思进;龚兆阳;金理柜;何新国;薛道义;陈志慧;金扬近;金增核【摘要】目的比较杠杆定位手法与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 1月瑞安市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52例)和对照组(150例).治疗组采用杠杆定位手法联合牵引,对照组采用采用传统正脊手法配合牵引.两组的治疗时间与次数均相同,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下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O1).结论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8(015)024【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脊柱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杠杆定位;正脊【作者】胡思进;龚兆阳;金理柜;何新国;薛道义;陈志慧;金扬近;金增核【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骨伤科,浙江瑞安325200;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骨伤科,浙江瑞安325200;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骨伤科,浙江瑞安325200;浙江省瑞安何新国中医骨伤科诊所骨伤科,浙江瑞安325200;浙江省瑞安薛道义西医外科诊所骨伤科,浙江瑞安325200;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乡镇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伤科,浙江瑞安325200;浙江省瑞安金骨综合门诊部骨伤科,浙江瑞安325200;浙江省瑞安郑高兴外科诊所骨伤科,浙江瑞安32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部疾患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与生活。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应用价值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应用价值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应用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3-03-21T08:42:19.638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4期作者:胡欣恩[导读]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应用价值。

胡欣恩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应用价值。

方法于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择86例作为本研究样本,纳入时间介于2021年4月-2022年4月间,根据抽签法分作2组,其中参照组43例患者运用常规康复护理,研讨组43例患者则在康复护理工作中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干预方式,分析其应用价值。

结果护理干预后研讨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5.35%高于参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5.35%,P值<0.05时,比较具统计学差异。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应用价值值得关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腰背肌功能,临床效果较优。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腰背肌功能锻炼;应用价值;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骨科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发病机制多为腰间盘出现退行性变化或外力因素而导致纤维环的破裂,而椎间盘髓核组织由此突破纤维环,并对患者的脊髓、神经根产生压迫[1]。

一旦发作,患者常伴有腰背部疼痛、下肢麻木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2]。

临床对于此类患者通常使用非手术方法,以牵引、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为主,同时配合康复护理指导[3]。

本文对我院近1年来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及其辅以腰背肌功能锻炼干预方式,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于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择86例作为本研究样本,纳入时间介于2021年4月-2022年4月间,根据抽签法分作2组,其中参照组43例患者运用常规康复护理,研讨组43例患者则在康复护理工作中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干预方式。

纳入标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相关检测结果已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着自愿原则,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腰部核心肌群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的生物力学影响

腰部核心肌群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的生物力学影响

腰部核心肌群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的生物力学影响陈小刚;林瑞新;李桂锦;祝建飞【期刊名称】《中医正骨》【年(卷),期】2018(30)5【摘要】目的:探讨腰部核心肌群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的生物力学影响。

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牵引、卧硬板床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包括仰卧抬腿、单桥运动、双桥运动、膝手平衡、俯卧撑等锻炼项目在内的腰部核心肌群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

男38例,女22例;年龄32~73岁,中位数50岁。

病变节段,L1~212例、L2~323例、L3~418例、L4~57例。

病程8年6个月至14年7个月,中位数11年5个月。

每日每项10次,依次进行,连续锻炼4周。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评价患者腰部疼痛情况及生存质量,采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系统评价患者腰椎功能,对患者腰背伸肌群积分肌电、平均功率频率及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腰背屈伸比等表面肌电和力学评价指标进行测定。

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后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ODI降低,生存质量评分、JOA评分增高[(4.33±1.67)分,(3.12±2.13)分,t=3.463,P=0.001;(28.82±7.46)%,(12.85±3.62)%,t=14.919,P=0.000;(69.48±7.91)分,(73.13±7.97)分,t=2.518,P=0.013;(16.52±4.17)分,(22.62±3.08)分,t=9.114,P=0.000];腰背伸肌群积分肌电、平均功率频率增加,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增加,腰背屈伸比降低[(102.68±23.71)μV,(124.92±29.38)μV,t=4.563,P=0.000;(38.62±8.72)Hz,(47.1 7±9.43)Hz,t=5.156,P=0.000;(70.14±14.24)Nm,(86.53±15.32)Nm,t=6.070,P= 0.000;(29.41±9.38)W,(42.97±10.18)W,t=7.588,P=0.000;(83.97±12.51)%,(72. 48±9.02)%,t=5.771,P=0.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t co ajs n a iuai ,3 a et n ot lgop rae i rci ,5 ae dop d o t h i mi - dut g m nplt n 0 p t ns cnr u t td wt t t n css rp e —u.T e h r i o i i o r e h a o
D l . 6 /i a10 一 2 22 1 . . 5 Oh O3 9js . l 14 . 20 0 9 .s 0 0 20
基金项 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 目( 9 3计 划 ,0 7 B 1 7 1 ; “7” 2 0 C 52 0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12 0 2 ; 8 0 5 2 )上海市 市级 医院新 兴前沿技术 联合攻关项 目( H C 2 1 13 S D 10 0 1 ) 1 上海 中医药大学 附属岳 阳中西医结合 医院推拿科 , 上海 ,0 4 7 2 0 3 ;2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 院推拿研究所 ;3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 周楠 , , 男 博士研 究生 ; 收稿 日期 :0 1 0 — 3 2 1 - 9 1
WWW.e a i o .n r h b m . c c 】5 】
C ie unlfRh bi t n d ie e .02 o 2, o hns J ra eait i i n,F b 21,V 1 7 N . eo o la o Me c . 2 <.) 00 . 5
Co cuin n ls :Mir—dut g m np l i a mpoe cnrc o ocsad w r fcec fl oosle— o c — jsn a i a o m y i rv ot t n fre n ok e i y o u d r x— oa i u tn ai i n mb a
Ke o d s i ir- du t g m np l i ;lm a ne etba ds rt s n s kn t e t u b d r l y w r pn m co aj s n a iua o u b r i r r rl i po ui ;i ie c ts e i tn tv e c r o o i ;lm o os a
T e bo c a ia v lain o u o oslmuce i pn co a jsig ma iuai raig lm- h imeh ncle au t flmb d ra o sl n sie mir - du t np lt n tet u n o n b r itretb a i rtu in Z a nevre rl ds p or s / HOU Na ,F NG M i,Z c o n A n HU n g a g t aJChn s o r a f Qig u n ,e l/ iee J u n lo
Re a i t t n Me iie 2 1 ,2 ( ) 1 — 1 9 h b l aj d c , 0 2 72 :l 5 1 i 0 n
Absr c ta t
obet e o be e te bo ca i lef t flmbd r letnos n pn co ajs n nplt n jci :T osr h i v v mehnc f cs u oos xesr sie mi — dut g maiua o a e o a i r i i
中 扁 匡 碧 21 究 ・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腰 背肌生物力学性能评价
周 楠 房
摘 要
敏 朱清 广 沈 国权 姜 淑 云 程 英 武 刘鲲 鹏 。
目的 : 观察脊柱微调手法对腰椎 间盘突 出症患者腰背 伸肌 群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方 法 :0 8 8 2 0 年 月~2 1 年 4 , 用 电脑 随机数字表 法 , 6 例腰 椎间盘 突出症患者 随机分 为治疗组 ( O1 月 采 将 5 微调手法 组) 与对照组 ( 引组 )治疗组 3 例 , 引组 3 例 , 牵 , 0 牵 0 脱落 5 。应用 美国 Boe yt m等速测试系统测试两组治 例 i x ss m— d e 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 物力 学性 能。 结果: 治疗 后二组 患者视觉模 拟评分 ( A ) O w sy V S 和 s et 功能 障碍指数 ( D ) r O I改善均有 显著性意义 ( P<0 0 )微调 . 1, 0 手法组 改善更加 明显 , 优于牵引组 ( P<0 5 ; . ) 腰部肌群 生物力学性 能 : 0 两组治疗前 峰力矩 (r 、 P1 平均功率 ( P 、 I ) A )腰 背屈/ 伸峰力矩 比值 ( / ) FF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0 )治疗后 P ’ 0/)A (2 。 ) .5 ; ,( o 、 P 10/ 比较 , I6 s s 治疗组优 于对 照组 ( P< 00 )治疗组治疗前后 P 、 P FE比较有显著性差 异( . ; 5 T A 、/ P<0 5 。 . ) 0 结论 : 脊柱微调 手法治疗 腰椎间盘突 出症 临床疗效显著 , 以改善腰 椎间盘突 出症患者腰 背伸肌群 收缩力 量 、 可 做功 效率 , 改善腰部屈 、 伸肌群 的协调 能力 , 从而有利 于恢 复腰椎 间盘突出症 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性能 。 关键词 脊柱微调手法 ; 腰椎间盘突 出症 ; 等速测 试 ; 腰背伸肌 ; 生物力学性能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14 (0 2 一 2 0 — 5 10 — 2 2 2 1 )0 — 15 0 1 中图分类号 : 7 4 241 R 4 ,R 4 .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 m a nevr ba i 1 b r tret rl s u i e d c
Co a e t eo e te t n h r w r i n f a t i e e c s f P , AP mp r d wi b f r r ame t t e e e e sg i c n d f r n e o T h i f ,F E n t a e o p a tr te t n / i r t d g u f r ame t e r e
te t g l mb r i tr e t b a ic p or so . r ai u a n e v re r l d s r t in n u
M e h d:F o Au u t 2 0 o Ap l 2 1 ,6 p t n s w t u a ne v re r l d s r t so r i i e n to r m g s 0 8 t r 0 i 1 5 ai t i l mb r i tr e t b a ic p or i n we e d vd d i - e h u
bo c a ia rp r e flmb d ra xe sr r etd b Bo e -m io iei et g sse ime h nc lpo et s o u o os letn os wee tse y id x i skn t tsi y tm. c n
Reu t h meirt n f soe o iu l n lg e c l VAS a d s l:T e l ai o c rs f vs a a ao u sae( o o ) n Os s y ia it id x( wet dsbly n e ODI o ains r i ) fpt t e
i w ru s a a b i s s tt a s nf ac f r t am n P<00 1 h f ci ra d go p w s n to gop l h d o v u t i i l i icn e at r t e tf l o a sc g i e e . ) e e et n t t ru a 0 .t f o ee b t rta t ti ot lgop <00 ) eoe t a n h r w s n i icn df rn e o i ca i l e e hn h n cnr ru t a o . .B fr r t tt e a o s nf at iee c fbo hnc 5 e me e gi f me a poe i n pa oqe (T,aeae pw r(P,pa oq e o eo/x no ek t q e rt (/)bten rpre i ek t u P ) vrg o e A ) ek t u ff xr t srp a o u a o FE e e t s r r l ee r i w to go p(> .5.Atrt a n t a d r u m rvd bt r ta o t l ru n P n A P<00 ) w ru s 0o ) f r t t r t g p i poe et hn cnr gop i T ad P f P e e me e e o e o .5.
t te t d r u a d o t l r u y a a d mii g d g tl a l ,o h c 3 p t n s n r ae g o p r ae o r a e g o p n c n r g o p b r n o zn ii tb e f w ih 0 a i t o a e i te td r u te td
t n o s mp o e o r ia in b l y f f x r a d x e s r , a d h n i r v b o c a ia p o ete o u esr i r v c o d n t a i t o e o s n e t n os n te mp o e i me h n c l r p r s f l m— o i l i b d r a x e s r n rv d b iu l ia e o h a in s w t u a n ev re r l d s r t so . o o s l e t n o s a d p o i e o vo s ci c 1 e n t fr t e p t t i l mb r i t r et b a ic p or i n e h u Au h r a dr s De at n o u n ,Yu y n Ho pt l o n e r td r d t n l h n s a d t o 。 d es S pr me t f T i a ea g s i f I t g ae T a i o a C ie e n W e tr d — a i se n Me i en ,S a g a i e s y o r d t n l Chn s dc n ,S a g a ,2 0 3 i e h n h i Un v r i f T a i o a i e e Me ii e h n h i 0 4 7 t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