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及其作品简介
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
![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1450c7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b.png)
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鲁迅,字梦笔,号阿Q,浙江金华人,早年受中国现代最著名诗人顾嗣立、朱彝尊,及创立中国群众文学派的李大钊的影响。
鲁迅曾是北洋军官,主要文学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事新编》、《祝福》等,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
他是中国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
鲁迅的简历鲁迅,原名周树人,号梦笔,号画眉、小鹤,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金华,浙江温岭人。
鲁迅曾受中国现代最著名诗人顾嗣立、朱彝尊,及创立中国群众文学派的李大钊的影响;其子鲁滨逊受到他的父亲的影响而入伍,就读于北洋军校,担任过军官,1911年辞去军官职务,到美国深造,毕业后在上海创办《语丝》,参与创办《优知天下》,随即又创办《南早》等,并加入匪会的中央委员会,编辑《中华世界报》等,广泛参与共产党在中国的运动,后赴日本生活。
鲁迅一生著述鲁迅一生发表了大量的书籍、诗歌、文学和历史文章,其中有些自己创作,有些是编辑和收集,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事新编》、《朝花夕拾》、《老残游记》及《祝福》等,有批判性的小说,有张择端的短篇小说,有英雄悲歌,有抒情漫话,有诗歌酝酿的散文,有四部史诗,有历史剧,有时间性的报告文章,更有自传体文学作品《野草》,等等。
外,鲁迅在文学上提出了“闹剧风格”,被称为“鲁迅风格”,称他的文学作品有“天赋的诗学家”“批判的艺术家”“唯美艺术的奠基者”“社会史的编制者”“东方晚清文化开拓者”等。
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鲁迅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开拓了中国文学的新境界,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父。
他的著作大多反映了晚清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尤其是批判的小说,劝谏清廷的文章,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形式,其反映中国当时社会矛盾的抒情小说,深受读者和学者的赞誉,为中国文学界熠熠生辉。
此外,鲁迅把传统文学及自然神学和现代文学一道融入演说中,从而形成了“鲁迅风格”,其特色也受到了中国文学家们的赞誉。
鲁迅更是中国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其创作和抒情文学影响了日后很多学者和文学家的创作方式,例如《插图小说》等。
鲁迅经典文学作品
![鲁迅经典文学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25d62b5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5.png)
鲁迅经典文学作品都说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这确实是语文学习道路上的“三座大山”。
尤其是鲁迅先生的文章,虽然能读懂文章的表面意思,却始终没有办法理解语文老师所说的“内涵深刻,寓意深远”究竟是什么。
1.《呐喊》内容简介:《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收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等14篇作品。
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
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2.《彷徨》《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
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
《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3.《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
外加一篇《序言》。
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4.《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鲁迅优秀作品简介
![鲁迅优秀作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298507f4028915f814dc265.png)
鲁迅优秀作品简介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人物名言诗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评《史记》)言论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鲁迅说,许广平载于《欣慰的纪念》)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故乡》)5、哪里有天才,我是只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6、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8、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9、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0、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1、以前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12、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鲁迅及其主要作品
![鲁迅及其主要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f33c1e3af12d2af90242e6f2.png)
鲁迅及其主要作品
关于鲁迅,世人给予了他非常高的评价,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文学常识知识,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鲁迅及其主要作品,一起来学习下。
鲁迅及其主要作品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鲁迅(1881~1936),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一件小事》(1919)、《社戏》(1922)、《孔乙己》(1919)、《故乡》(1921)、《祝福》(1924)、《药》(1919)、《狂人日记》(1918)、《阿Q正传》(1921)是前期小说,除《祝福》出自《彷徨》,其余均出自《呐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26)、《藤野先生》(1926)、《范爱农》(1926)是前期散文,《论雷峰塔的倒掉》(1924)、《记念刘和珍君》(1926)、《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925)、《〈呐喊〉自序》(1923)是前期杂文。
《文学和出汗》(1927)、《友邦惊诧论》(1931)、《为了忘却的记念》(1933)、《拿来主义》(193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934)、《人生识字糊涂始》(1935)等是后期杂文。
鲁迅小说集有《彷徨》《呐喊》,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鲁迅及其主要作品全部内容,不足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补充并继续支持语文网。
鲁迅及其作品
![鲁迅及其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638b20e40975f46527d3e122.png)
鲁迅的主要作品作者简介: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主要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等。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代表作:呐喊(小说集)、彷徨(小说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散文回忆录集)、故事新编(小说集)《呐喊》(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
收录了鲁迅在1918—1922年间所写的15篇小说。
其中,《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彷徨》(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收录了鲁迅在1924~1925年间所写的短篇小说十一篇。
它的短篇小说包括《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幸福的家庭》、《高老夫子》、《兄弟》、《伤逝》等。
)《狂人日记》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主题思想:“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它由13则日记组成,通过对一个“迫害狂”(“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彻底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作品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还表现了作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狂人的形象: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
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思维混乱、疑神疑鬼、敏感、语言行为怪异,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并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他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他善于自省,善于探索研究教人悔改。
鲁迅的作品简介
![鲁迅的作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6c1c2a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1.png)
鲁迅的作品简介一、引言鲁迅,原名周樟寿,是现代中国最著名的作家、文化评论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对中国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鲁迅的主要作品,包括小说、散文和文化评论。
二、小说作品1. 《狂人日记》这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作品,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牛仔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他对社会风气和人性的批判。
通过牛仔的疯狂言行,鲁迅揭示了旧中国封建社会的无能和腐败。
2. 《阿Q正传》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懦弱却自以为是的小人物阿Q的故事。
通过阿Q的悲剧遭遇,鲁迅揭示了中国社会中无数人的愚昧和软弱。
这部小说对广大群众产生了巨大的触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鲁迅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3. 《孔乙己》这是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出身低微的酒肉朋友孔乙己的故事。
通过孔乙己的命运和悲惨经历,鲁迅揭示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和无奈。
这部作品以其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三、散文作品1. 《狗的天空》这是鲁迅的一篇散文作品,描述了一个反映市民生活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鲁迅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性的黑暗面。
这篇散文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洞察力,成为鲁迅散文风格的代表之一。
2. 《悼念我的朋友》这是鲁迅为了纪念朋友胡适而写的一篇散文。
在这篇散文中,鲁迅回忆了和胡适的友谊,并表达了对胡适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这篇散文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语言风格,打动了众多读者,并成为鲁迅散文创作的佳作之一。
四、文化评论作品1. 《狂人日记·王维·四十年的风雨》这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一书中的一篇文化评论作品。
他以王维的长生不老和四十年混沌无功为例,讽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无能。
这篇文化评论作品以其犀利的批判性和对封建社会的深刻剖析,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批评的典范之一。
2. 《中国人味十足》这是鲁迅对中国文化的一篇评论作品。
鲁迅作品归纳概括
![鲁迅作品归纳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ebffd97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8.png)
鲁迅作品归纳概括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近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内容丰富,主题深刻,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一、鲁迅作品概述鲁迅的作品主要包括小说、散文、杂文、评论等。
其中,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是他的代表作。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和《华盖集》等也享有盛誉。
鲁迅的杂文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抨击时弊,抒发己见,展现了他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思考。
二、鲁迅作品的主题与风格鲁迅的作品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
他的小说多以平民百姓为题材,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如《狂人日记》中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阿Q正传》中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等。
鲁迅的散文风格独特,既有深沉的思考,又有激越的抒情,如《纪念刘和珍君》中对烈士的赞美,以及《闲话一则》中对生活的反思。
三、鲁迅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是我国近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具有开创性意义。
他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鲁迅的作品被誉为“文学的良心”,他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鲁迅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方法阅读鲁迅的作品,首先要了解历史背景,把握时代脉搏。
其次,关注作品中的细节,体会鲁迅的写作技巧和独特风格。
再者,通过对比鲁迅的不同时期作品,分析其思想观念的演变。
最后,学会批判性思考,将鲁迅的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总之,鲁迅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通过阅读鲁迅,我们可以了解历史,认识社会,提升自我。
鲁迅及其相关作品的介绍
![鲁迅及其相关作品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0724443767f5acfa1c7cd77.png)
(二)《故事新编》 1.《故事新编》“新‛ 的内涵: A 《野草》式的自况和理想寄托—— 《补天》中的女 娲、《奔月》中的羿、《铸剑》中的宴之敖。 B《呐喊》式的国民性批判—— 张扬民族文化中的‚ 脊梁 ‛ ,如《 非攻 》、《 理水 》 ; 剔除民族文化中的 ‚ 病灶‛ ,如《采薇》、《出关》、《起死》。
十三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人醒了无路可走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 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 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 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 病状,不妨献诸旧友……
从写实看,狂人的心理是变态的 ,思维荒唐,语言错 杂;但作者赋予狂人的是象征意义,这里的狂人是一个觉 醒者。他发现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呼吁‚救救(没有 吃过人的)孩子‛!狂人虽然‚醒‛了,但最终的归宿仍 是‚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 狂人的道路是所有觉醒者共同的道路。 吕纬甫、魏连殳都是近代社会最先觉醒的知识分子, 一度踔厉风发,结果都像苍蝇一样,‚飞了一个小圈子, 便又回来停在原地‛;子君、涓生为了婚姻自主和爱情自 由,曾经是如此的坚强,向世界宣告‚我是我的‛,但是 最终子君不得不回‚ 家 ‛,郁郁而死,而留给涓生的却是 无穷的忏悔。 鲁迅写的是觉醒者的悲哀。觉醒者的悲剧之造成并不在 于他们的‚觉醒‛,而在于封建势力的强大,也在于他们 在当时社会上是‚孤立‛的。
贡献之一:把典型人物塑造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例如:阿Q形象 阿Q是非常个性化的。有人剖析出阿Q性格的十大矛盾 因素: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直任性又正统正道;自尊 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 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 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 现状。 阿Q 又是高度概括化的:既是一个人,又是封建时代 的所有的人。从一个人展示了整个现实世界。鲁迅将阿Q 的命运置于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中,从而赋予了阿Q形象深 广的社会内涵:对封建社会吃人本质的暴露,对国民劣根 性的描绘,对辛亥革命不彻底的批判,对农民问题的思考 ……
鲁迅写好的故事课文的背景资料
![鲁迅写好的故事课文的背景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83a15b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f.png)
一、鲁迅及其作品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原字豫剑,后改名豫才,笔名狂人、小溪、漆夫等。
其主要作品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被誉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二、故事课文背景1.《记忆》《记忆》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散文课文,由鲁迅所写。
全文以鲁迅幼年时在舅舅家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引发了鲁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对旧我国社会的批判。
2.故事内容在故事中,鲁迅以一种怀旧的情感,描绘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对母爱的眷念,以及对旧我国饥饿与贫困的揭露。
3. 教学意义《记忆》作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散文,不仅在情感上引人入胜,更在思想上富有启迪。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深切感受他对我国社会的深刻关怀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三、故事课文意义解析1.对母爱的眷念在《记忆》一文中,鲁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贯穿始终。
他用“百感交集在我心头”来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思念,令人感受到了他那份深厚的亲情。
2.对旧我国社会的批判通过讲述自己童年时代的贫穷与饥饿,鲁迅对旧我国社会的贫困与不公做了深刻的揭露。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旧我国社会的黑暗面,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
3.对传统文化的批判鲁迅的作品中批判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陋习和愚昧,对儒家的封建礼教、文人的陋习、小家子气、饭桶精神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四、故事课文的现代意义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课文《记忆》,学生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对于母爱和社会的深刻思考,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力量。
2.启迪当代社会鲁迅的作品对旧我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我们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启迪当代社会,激励人们积极面对社会问题,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3.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的力量,应当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鲁迅的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50字
![鲁迅的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836969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d.png)
03
《呐喊》
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内 心独白、对话等形式,生 动地展现了人物形象和情 节。
《彷徨》
采用倒叙、插叙等手法, 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引 人入胜。
《故事新编》
将古代故事与现代元素相 结合,以独特的叙述方式 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
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药》
通过对华老栓一家和夏瑜 一家的故事,揭示了当时 社会的冷漠和人民的愚昧 。
03
作品内容简介
《呐喊》
总结词
揭示社会矛盾,展现底层人民生活
详细描述
小说集《呐喊》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多篇中短篇小说,通过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挣扎,揭示了 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其中,《狂人日记》以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而《阿Q正 传》则以阿Q的形象展现了底层人民的愚昧和无奈。
艰辛与希望。
04
作品风格与特点
讽刺与幽默
《狂人日记》
《孔乙己》
通过狂人的视角,以讽刺和幽默的方 式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的描绘,讽刺了 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人们的虚伪。
《阿Q正传》
以阿Q这个角色为载体,讽刺了当时 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们的愚昧无知。
独特的叙述方式
01
02
鲁迅的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鲁迅简介 • 主要作品分类 • 作品内容简介 • 作品风格与特点 • 作品的影响与评价
01
鲁迅简介
鲁迅生平
出生背景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封建地主家庭,自 幼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
留学经历
1902年赴日本留学,期间接触了大量西方文 化和思想,对鲁迅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鲁迅的几部小说集及其小说简介
![鲁迅的几部小说集及其小说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ad37290cc22bcd126ff0c5d.png)
鲁迅的几部小说集及其小说简介湖北省应城市第二高级中学朱杰《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狂人日记》写于一九一八年四月。
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的新文学的第一篇杰出作品。
《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弊害”何在?乃在“吃人”。
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震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孔乙己》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
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药》写于1919年4月,作品通过对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的罪行,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惋惜的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作品以华老栓夫妇给儿子治病为明线,以革命者夏瑜被反动派杀害为暗线,两线交织,结构故事。
《社戏》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
在成人后回忆往事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浪漫的情感。
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
鲁迅主要的作品集
![鲁迅主要的作品集](https://img.taocdn.com/s3/m/14c786d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8.png)
鲁迅的作品名称鲁迅的作品名称有《阿Q正传》、《狂人日记》、《孔乙己》、《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药》、《伤逝》、《风筝》、《少年闰土》等等。
一、《阿Q正传》1.内容:《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
该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
该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2.解读: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所思考的一切,感受着时代的脉搏,逐步认识自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的社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
二、《狂人日记》1.内容:《狂人日记》主要讲述一个小伙子患了精神病时写的日记。
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2.解读: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我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三、《孔乙己》1.内容:《孔乙己》描写了主人公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2.解读:离开科举的框架读《孔乙己》,我们更能感到鲁迅的用心之深,这篇小说的意义的丰富,而且具有很普遍的世界性的意义。
四、《藤野先生》1.内容:《藤野先生》记述了作者在留学日本仙台时,与他的老师藤野严九郎先生的来往过程中的几件事,赞扬藤野先生用心治学,关心学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精神,赞扬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高尚的品质,表达了对他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关于鲁迅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
![关于鲁迅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6a612b2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d.png)
关于鲁迅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关于鲁迅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
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鲁迅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欢迎大家参考!鲁迅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情感经历兄弟不和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
一个是他的婚姻生活,另一个就是与弟弟周作人的失和。
鲁迅和周作人一直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从而也使得这件事越发的扑朔迷离,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可理解的事件。
多年来,研究界对此形成了“经济说”、“失敬说”、“家庭纠纷说”等三种观点。
第一种说法“经济说”认为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钱过于大手大脚,致使家中往往入不敷出,最后使得兄弟产生罅隙。
第二种说法,认为是鲁迅与信子有私情,导致周氏兄弟不和。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是周家众人对信子的不满,导致兄弟关系的紧张。
就否定“兄弟失和”是由于两人思想上的分歧来说,这三个观点是一致的。
但是除此之外,学界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多大进展,三种观点也无法真正说服读者。
婚姻爱情鲁迅的一生,曾经与两位女性有过婚姻或爱情关系,一是当他26岁的时候,从日本回到绍兴在母亲鲁瑞的主持下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鲁迅自与朱安结婚之后,直至病逝为止,并未与她解除这种婚姻关系(鲁迅深知一旦休妻,朱安就会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于是未离婚),鲁迅在外的日子,朱安一直照顾着鲁迅母亲的生活,从未有怨言;二是当他47岁的时候,从广州抵达上海,即与长期追随自己的番禺许广平同居。
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
![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b9b7570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0.png)
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
咱今儿来聊聊鲁迅哈。
一、鲁迅人物简介。
鲁迅呐,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哟。
他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那地位杠杠的。
早年呢,他去日本学医,想着通过医学来拯救国人的身体。
但后来呀,他发现国人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病痛更可怕,于是就弃医从文啦,想用文字来唤醒沉睡的国人,这想法是不是超酷的。
鲁迅的形象在很多人心中那是很特别的。
他留着一撇八字胡,眼神深邃而犀利,仿佛能看穿世间的一切虚伪和丑恶。
他性格刚正不阿,对那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那是毫不留情地批判,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在黑暗中为人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而且啊,鲁迅还是个特别有责任感的人。
他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普通老百姓的疾苦。
他的作品里,到处都是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让人看了又敬佩又感动。
二、鲁迅的作品。
1. 小说类。
2. 散文类。
3. 杂文类。
总之呐,鲁迅的作品就像一座宝藏,每一篇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深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不懈追求。
鲁迅作品全部篇目
![鲁迅作品全部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57ed655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6.png)
鲁迅作品全部篇目鲁迅,原名周樹人,是中国现代作家、文化评论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以其犀利的笔触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触觉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鲁迅作品的全部篇目:一、散文集1.《狂人日记》:这是鲁迅的第一部现代散文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荒诞和腐朽。
2.《阿Q正传》:这是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小说,以阿Q这个特殊的人物形象来展现中国民众的软弱与自卑。
3.《社戏》:这部小说以农村社戏为背景,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
4.《孔乙己》:这是一篇短篇小说,以孔乙己这个酒保形象,深刻地刻画了封建社会底层人物的悲剧命运。
5.《彷徨》:这是一部触动人心的散文,通过主人公的彷徨和寻找,反映了现代人的迷茫和困惑。
二、小说集1.《呐喊》:这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多篇作品。
呐喊一词象征着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抗议。
2.《故乡》:这部小说集的主题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思考,以个人的际遇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3.《野草》: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由散文、小说和杂文组成的大型作品集。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透视,揭示了民众的苦难和思想觉醒的必要。
4.《老残游记》:这是一部以老残这个形象为中心的小说集,通过老残的眼睛展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痛苦和不幸。
三、杂文集1.《矛盾》:这是一部具有思想性和理论性的杂文集,鲁迅在其中对封建社会和旧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
2.《中国小说史略》:这是一部通过对中国小说史的梳理和评述,分析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和演变。
3.《且介亭杂文》:这是一部充满讽刺和嘲笑的杂文集,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社会的种种荒诞和荒唐。
四、诗集1.《哀怨》:这是鲁迅的第一部诗集,收录了他早期的一些诗歌作品。
这些诗作以悲伤的情怀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痛苦思考。
2.《效力山》:这是鲁迅的第二部诗集,收录了他晚年创作的一些诗作。
这些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无尽思索。
鲁迅作品简介
![鲁迅作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cf7b8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a.png)
鲁迅作品简介1. 引言鲁迅(1881年9月25日 - 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卓越的作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弊病和矛盾。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鲁迅的主要作品及其主题。
2. 鲁迅作品分类鲁迅的作品可以分为小说、散文和杂文三个主要类别。
2.1 小说作品鲁迅的小说作品主要描写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其中最著名的小说包括:•《狂人日记》:这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作品,以第一人称的自述方式,揭示了一个人在封建社会中受到束缚的痛苦和内心的挣扎。
•《阿Q正传》:这部小说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虚伪和人物的软弱无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2 散文作品鲁迅的散文作品主要直接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作:•《自嘲集》:这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包括了他对自己的嘲讽和自我反思,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伪自由之死》:这篇散文揭示了鲁迅对国家政权横行的不满,他认为自由只是一个虚伪的名词。
2.3 杂文作品鲁迅的杂文作品主要刊登在各种报刊杂志上,他以锐利的笔锋点出社会问题。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杂文作品:•《狠漫小说》:这是鲁迅的一本杂文集,收录了他在浙江大学时期刊登在《凤凰》上的一系列文章,用刻薄的讽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孔乙己》:这是一篇短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苦命的酒保,鲁迅对封建社会底层人物被压迫的命运进行揭示。
3. 鲁迅作品主题鲁迅的作品主题主要围绕着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首先,鲁迅的作品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细节描写,对封建社会的伪善、腐朽和道德沦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其次,鲁迅的作品关注个体命运。
他通过描写个体的挣扎和痛苦,表达了对封建制度对个体造成的伤害的关注。
他批判了封建社会对个体的束缚和剥夺,呼唤人的解放和自由。
4. 总结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考和犀利的批判性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弊病和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作品介绍 《呐喊》《狂人日记》 鲁迅的名言警句 鲁迅的作品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的影响
“
”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 《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 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 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 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 (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 意。”
巴金等抬鲁迅的棺柩
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鲁迅公园内的鲁迅墓
1936年10月19日病逝,遗体葬在万国公 墓。
鲁迅遗容 宋庆龄等在鲁迅墓前
END
《狂人日记》
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 鲁迅这一笔名。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 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 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 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 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 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 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 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 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 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 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是语言性格化。 《狂人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 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 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 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鲁迅绍兴祖居
鲁迅的上海故居
留 学 日 本 时 的 鲁 迅
25年5月时的鲁迅
• 1902年留学日本,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
改变国民精神。
1903年,在日本东京与东京弘文学院同 学合影。后排右起第一人为鲁迅
1905年在日本仙台医科学校留学。
1909年在东京的和服照
1909年,在日本东京与许寿裳等合影,前 排左起第一人为鲁迅
意义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 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 集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其《呐喊》中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不仅是中国的名著, 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 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 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他描写的主要是 孔乙己、阿Q、陈士成、祥林嫂这样一些最普通 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 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 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 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
1.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2.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3.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4.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6.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7.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 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鲁迅的名言警句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4、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5、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 财害命。 6、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927年8月19日,与许广平等合影
在上海与许广平结婚,并生下周海婴。
1930年9月25日,五十岁生辰全家合影
1930年9月25日,海婴 与鲁迅合影,鲁迅在照 片上题字:“海婴与鲁 迅,一岁与五十岁”
鲁迅全家
1931年鲁迅全家与冯雪峰全家合影
全家福
1933年2月17日,与萧伯纳蔡元培合影
1933年5月26日,为斯诺编 译《活的中国》所摄
《孔乙己》
《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 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 社会所吞噬。 作者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的 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本篇的艺术特色在于结构严谨,先是 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说中 心——揭露了社会的冷酷无情。 小说经营谋篇,工于匠心。特色之二在于以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性 格。作品用第一人称“我”——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 他的肖像刻画,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 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从而把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 小说的语言也极精炼简洁。作者刻画的酒店掌柜,小伙计,短衣帮 顾客,孩子们,众多人物都是以简练几笔勾画出来,惟妙惟肖。孔乙己 结结巴巴地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自欺欺人的“窃书不能 算偷”,将旧时代知识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毕现无余,令 人叹服!
1909年,在日本东京与许寿裳等合 影,左坐者为鲁迅
1922年5月23日,北京世界语会合影
1923年4月15日,与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等合影
1918年1月13日,与浙江绍兴中学校旅京同学合影,摄于北 京大学二院。 第三排左起第二人为鲁迅。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 在中山大学任教。
1927年8月,在广州时所摄
呐喊是把1918年至1922年间写成的十四篇小说结集成的。 在《呐喊》 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 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 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 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 强烈愿望。
《孔乙己》片段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 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 便给他们吃茴香豆,一人一颗。 孩 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 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 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 去说 道,“不多了,我已经不 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 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 乎哉?不 多也。”于是这一群 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鲁迅没有留下正式的遗嘱,只在《死》中写下这么几条: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 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 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 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 和他接近。
闰 土
豆腐西施杨二嫂
豆腐西施杨二嫂是一个可笑、可气、 可恨而又可怜的人物。她为什么可 怜呢?因为她原来是开豆腐店的, 为了豆腐店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她 擦着白粉,终日坐着,实际上是用 自己的年轻的美来招待顾客,“因 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豆腐西施杨二嫂体现的是“我” 所说的“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人的 特征。她的生活是辛苦的,但这种 辛苦也压碎了她的道德良心,使她 变得没有信仰,没有操守,没有真 挚的感情,不讲道德,自私狭隘。 如本文中所说已经很是憔悴,因为 如老实的农民一样,都是“辛苦麻 木而生活着”,这种暗淡的空气, 在乡村里原是很普遍的。
鲁迅的小说的地位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 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集就是我 们大家熟悉的《呐喊》《狂人日记》和《孔乙己》,其《呐喊》 中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不仅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 名著。
鲁迅作品 《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孔 乙己》《故乡》《阿Q正传》 《祝福》 《离婚》 《伤势》 《补天》《理水》《铸剑》
鲁迅生平简介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 人,字豫才。原名周树人,字 豫山、豫亭。弟弟周作人和周 建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 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 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 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 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 人民称为“民族魂”;中年以 后的鲁迅先生时常穿一件朴素 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 直竖,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 隶书的“一”字。鲁迅先生一 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 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
小说集
呐喊 野草 彷徨
散文集
杂文集
朝花夕拾
而已集 二心集 坟 花边文学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补编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拾遗补编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热风 三闲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其他作品 故事新编 古籍序跋集 文序跋集 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小说史略 阿金 鲁迅诗集
《故乡》
《故乡》选自《呐喊》。是一部小说作品。《故乡》以“我”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线索,通过“我”回故乡的所 见所闻所感,揭露了辛亥革命后的农村衰败的现实,引发人 们对辛亥革命未能从根本上发动群众的思考
小说中鲁迅主要表现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作品通过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 目睹的故乡对比,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 人民造成的苦难,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 生活的现实。 另一方面,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人性”探索的意义。 作品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 精神上受到极大束缚,古训筑成的高墙,使人与人隔膜起来。 突出反映了鲁迅对“国民性”的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