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及其作品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12级 交通2班 柳斌
1. 2. 3. 4.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作品介绍 《呐喊》《狂人日记》 鲁迅的名言警句 鲁迅的作品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的影响
“
”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 《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 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 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 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 (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 意。”
巴金等抬鲁迅的棺柩
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鲁迅公园内的鲁迅墓
1936年10月19日病逝,遗体葬在万国公 墓。
鲁迅遗容 宋庆龄等在鲁迅墓前
END
《狂人日记》
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 鲁迅这一笔名。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 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 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 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 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 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 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 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 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 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 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是语言性格化。 《狂人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 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 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 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鲁迅绍兴祖居
鲁迅的上海故居
留 学 日 本 时 的 鲁 迅
25年5月时的鲁迅
• 1902年留学日本,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
改变国民精神。
1903年,在日本东京与东京弘文学院同 学合影。后排右起第一人为鲁迅
1905年在日本仙台医科学校留学。
1909年在东京的和服照
1909年,在日本东京与许寿裳等合影,前 排左起第一人为鲁迅
意义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 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 集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其《呐喊》中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不仅是中国的名著, 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 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 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他描写的主要是 孔乙己、阿Q、陈士成、祥林嫂这样一些最普通 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 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 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 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
1.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2.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3.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4.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6.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7.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 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鲁迅的名言警句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4、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5、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 财害命。 6、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927年8月19日,与许广平等合影
在上海与许广平结婚,并生下周海婴。
1930年9月25日,五十岁生辰全家合影
1930年9月25日,海婴 与鲁迅合影,鲁迅在照 片上题字:“海婴与鲁 迅,一岁与五十岁”
鲁迅全家
1931年鲁迅全家与冯雪峰全家合影
全家福
1933年2月17日,与萧伯纳蔡元培合影
1933年5月26日,为斯诺编 译《活的中国》所摄
《孔乙己》
《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 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 社会所吞噬。 作者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的 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本篇的艺术特色在于结构严谨,先是 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说中 心——揭露了社会的冷酷无情。 小说经营谋篇,工于匠心。特色之二在于以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性 格。作品用第一人称“我”——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 他的肖像刻画,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 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从而把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 小说的语言也极精炼简洁。作者刻画的酒店掌柜,小伙计,短衣帮 顾客,孩子们,众多人物都是以简练几笔勾画出来,惟妙惟肖。孔乙己 结结巴巴地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自欺欺人的“窃书不能 算偷”,将旧时代知识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毕现无余,令 人叹服!
1909年,在日本东京与许寿裳等合 影,左坐者为鲁迅
1922年5月23日,北京世界语会合影
1923年4月15日,与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等合影
1918年1月13日,与浙江绍兴中学校旅京同学合影,摄于北 京大学二院。 第三排左起第二人为鲁迅。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 在中山大学任教。
1927年8月,在广州时所摄
呐喊是把1918年至1922年间写成的十四篇小说结集成的。 在《呐喊》 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 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 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 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 强烈愿望。
《孔乙己》片段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 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 便给他们吃茴香豆,一人一颗。 孩 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 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 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 去说 道,“不多了,我已经不 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 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 乎哉?不 多也。”于是这一群 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鲁迅没有留下正式的遗嘱,只在《死》中写下这么几条: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 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 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 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 和他接近。
闰 土
豆腐西施杨二嫂
豆腐西施杨二嫂是一个可笑、可气、 可恨而又可怜的人物。她为什么可 怜呢?因为她原来是开豆腐店的, 为了豆腐店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她 擦着白粉,终日坐着,实际上是用 自己的年轻的美来招待顾客,“因 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豆腐西施杨二嫂体现的是“我” 所说的“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人的 特征。她的生活是辛苦的,但这种 辛苦也压碎了她的道德良心,使她 变得没有信仰,没有操守,没有真 挚的感情,不讲道德,自私狭隘。 如本文中所说已经很是憔悴,因为 如老实的农民一样,都是“辛苦麻 木而生活着”,这种暗淡的空气, 在乡村里原是很普遍的。
鲁迅的小说的地位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 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集就是我 们大家熟悉的《呐喊》《狂人日记》和《孔乙己》,其《呐喊》 中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不仅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 名著。
鲁迅作品 《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孔 乙己》《故乡》《阿Q正传》 《祝福》 《离婚》 《伤势》 《补天》《理水》《铸剑》
鲁迅生平简介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 人,字豫才。原名周树人,字 豫山、豫亭。弟弟周作人和周 建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 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 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 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 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 人民称为“民族魂”;中年以 后的鲁迅先生时常穿一件朴素 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 直竖,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 隶书的“一”字。鲁迅先生一 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 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
小说集
呐喊 野草 彷徨
散文集
杂文集
朝花夕拾
而已集 二心集 坟 花边文学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补编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拾遗补编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热风 三闲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其他作品 故事新编 古籍序跋集 文序跋集 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小说史略 阿金 鲁迅诗集
《故乡》
《故乡》选自《呐喊》。是一部小说作品。《故乡》以“我”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线索,通过“我”回故乡的所 见所闻所感,揭露了辛亥革命后的农村衰败的现实,引发人 们对辛亥革命未能从根本上发动群众的思考
小说中鲁迅主要表现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作品通过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 目睹的故乡对比,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 人民造成的苦难,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 生活的现实。 另一方面,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人性”探索的意义。 作品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 精神上受到极大束缚,古训筑成的高墙,使人与人隔膜起来。 突出反映了鲁迅对“国民性”的拯救。
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 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 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 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 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 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 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于 是他认为首要的在于改变国人 精神,便弃医从文。 而谈到 《呐喊》的名称,他说未能忘 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 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使他不惮于前驱,于是叫做 《呐喊》。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
《狂人日记》
呐喊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 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 集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其《呐喊》中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不仅是中国的名著, 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
1. 2. 3. 4.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作品介绍 《呐喊》《狂人日记》 鲁迅的名言警句 鲁迅的作品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的影响
“
”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 《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 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 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 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 (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 意。”
巴金等抬鲁迅的棺柩
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鲁迅公园内的鲁迅墓
1936年10月19日病逝,遗体葬在万国公 墓。
鲁迅遗容 宋庆龄等在鲁迅墓前
END
《狂人日记》
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 鲁迅这一笔名。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 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 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 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 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 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 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 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 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 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 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是语言性格化。 《狂人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 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 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 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鲁迅绍兴祖居
鲁迅的上海故居
留 学 日 本 时 的 鲁 迅
25年5月时的鲁迅
• 1902年留学日本,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
改变国民精神。
1903年,在日本东京与东京弘文学院同 学合影。后排右起第一人为鲁迅
1905年在日本仙台医科学校留学。
1909年在东京的和服照
1909年,在日本东京与许寿裳等合影,前 排左起第一人为鲁迅
意义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 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 集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其《呐喊》中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不仅是中国的名著, 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 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 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他描写的主要是 孔乙己、阿Q、陈士成、祥林嫂这样一些最普通 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 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 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 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
1.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2.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3.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4.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6.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7.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 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鲁迅的名言警句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4、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5、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 财害命。 6、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927年8月19日,与许广平等合影
在上海与许广平结婚,并生下周海婴。
1930年9月25日,五十岁生辰全家合影
1930年9月25日,海婴 与鲁迅合影,鲁迅在照 片上题字:“海婴与鲁 迅,一岁与五十岁”
鲁迅全家
1931年鲁迅全家与冯雪峰全家合影
全家福
1933年2月17日,与萧伯纳蔡元培合影
1933年5月26日,为斯诺编 译《活的中国》所摄
《孔乙己》
《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 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 社会所吞噬。 作者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的 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本篇的艺术特色在于结构严谨,先是 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说中 心——揭露了社会的冷酷无情。 小说经营谋篇,工于匠心。特色之二在于以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性 格。作品用第一人称“我”——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 他的肖像刻画,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 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从而把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 小说的语言也极精炼简洁。作者刻画的酒店掌柜,小伙计,短衣帮 顾客,孩子们,众多人物都是以简练几笔勾画出来,惟妙惟肖。孔乙己 结结巴巴地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自欺欺人的“窃书不能 算偷”,将旧时代知识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毕现无余,令 人叹服!
1909年,在日本东京与许寿裳等合 影,左坐者为鲁迅
1922年5月23日,北京世界语会合影
1923年4月15日,与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等合影
1918年1月13日,与浙江绍兴中学校旅京同学合影,摄于北 京大学二院。 第三排左起第二人为鲁迅。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 在中山大学任教。
1927年8月,在广州时所摄
呐喊是把1918年至1922年间写成的十四篇小说结集成的。 在《呐喊》 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 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 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 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 强烈愿望。
《孔乙己》片段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 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 便给他们吃茴香豆,一人一颗。 孩 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 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 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 去说 道,“不多了,我已经不 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 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 乎哉?不 多也。”于是这一群 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鲁迅没有留下正式的遗嘱,只在《死》中写下这么几条: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 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 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 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 和他接近。
闰 土
豆腐西施杨二嫂
豆腐西施杨二嫂是一个可笑、可气、 可恨而又可怜的人物。她为什么可 怜呢?因为她原来是开豆腐店的, 为了豆腐店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她 擦着白粉,终日坐着,实际上是用 自己的年轻的美来招待顾客,“因 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豆腐西施杨二嫂体现的是“我” 所说的“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人的 特征。她的生活是辛苦的,但这种 辛苦也压碎了她的道德良心,使她 变得没有信仰,没有操守,没有真 挚的感情,不讲道德,自私狭隘。 如本文中所说已经很是憔悴,因为 如老实的农民一样,都是“辛苦麻 木而生活着”,这种暗淡的空气, 在乡村里原是很普遍的。
鲁迅的小说的地位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 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集就是我 们大家熟悉的《呐喊》《狂人日记》和《孔乙己》,其《呐喊》 中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不仅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 名著。
鲁迅作品 《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孔 乙己》《故乡》《阿Q正传》 《祝福》 《离婚》 《伤势》 《补天》《理水》《铸剑》
鲁迅生平简介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 人,字豫才。原名周树人,字 豫山、豫亭。弟弟周作人和周 建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 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 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 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 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 人民称为“民族魂”;中年以 后的鲁迅先生时常穿一件朴素 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 直竖,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 隶书的“一”字。鲁迅先生一 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 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
小说集
呐喊 野草 彷徨
散文集
杂文集
朝花夕拾
而已集 二心集 坟 花边文学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补编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拾遗补编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热风 三闲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其他作品 故事新编 古籍序跋集 文序跋集 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小说史略 阿金 鲁迅诗集
《故乡》
《故乡》选自《呐喊》。是一部小说作品。《故乡》以“我”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线索,通过“我”回故乡的所 见所闻所感,揭露了辛亥革命后的农村衰败的现实,引发人 们对辛亥革命未能从根本上发动群众的思考
小说中鲁迅主要表现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作品通过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 目睹的故乡对比,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 人民造成的苦难,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 生活的现实。 另一方面,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人性”探索的意义。 作品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 精神上受到极大束缚,古训筑成的高墙,使人与人隔膜起来。 突出反映了鲁迅对“国民性”的拯救。
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 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 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 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 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 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 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于 是他认为首要的在于改变国人 精神,便弃医从文。 而谈到 《呐喊》的名称,他说未能忘 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 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使他不惮于前驱,于是叫做 《呐喊》。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
《狂人日记》
呐喊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 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 集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其《呐喊》中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不仅是中国的名著, 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