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十二章-课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级
一 二 三四五六 七 八
九
思想品德
品德与社会
历史与社会
课 品德与生活
程
科
(或选择:历史、地理)
学
科学 (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
门
语
文
数
学
类
外语
外语
体育
艺术 (或选择 :音乐、美术)
综合实践
12
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 .
(二)课程标准
含义:依据课程计划的要求,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 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包括学科的性质与地位、 教学目的和任务、内容范围和进度安排以及教学时数 与作业布置、考试要求和教法建议等部分。
第十二章 课 程
1
.
主要内容
明确课程的概念,了解课程的历史发展 课程的表现形式 课程的主要类型及其优缺点
2
.
一、课程的概念
课程的词源分析
(一)国内:最早见于唐代。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巧言》篇中“奕 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作疏,谓之“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 依法制”。“课程”一词在这里的意思为“寝庙”,用来比喻“伟 业”,与我们今天所指的课程一词内涵和外延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宋 朝时,朱熹在《朱子全书·说学》中多次用到“课程”,例如“宽着 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
4.靳玉乐:课程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 心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靳玉乐:《现代课程论》,西南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5页)
6
.
国外
1.博比特(Bobbit . F)认为“课程将是系列的经验,是儿童和青年 达到那些目的所必须有的。”
2.在《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中就列举了九种有关课程的 定义:
4
.
6种典型的课程定义
– (1)课程即教学科目 –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 (4)课程即学习经验 – (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 (6)课程即社会改造
5
.
国内
1.《辞海·教育心理分册》:课程为“教学的科目。可以指一个教 学科目,也可以指学校的或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或指一组 教学科目。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学生 学习知识的主要材料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是师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8
.
二、课程的历史发展
我国古代课程: 四书五经
西方古代课程: 七艺
现代课程的形成和发展:
形式教育派和实质教育派之争 (知识与能力) 儿童中心课程与教材中心课程的对立
思考与讨论:结合课程的历史发展,探讨影响课 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9
.
三、课程的表现形式
学校课程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 准和教材三种物化形式。其中,课程计 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是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curriculum是从拉丁语“跑(currere)”一词 中派生出来的,其重点应放在“跑”上面,强调个人在跑的过程中获 得的经验而不仅仅是学习的进程。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课程的概念
从狭义角度讲,课程即课业及其进程,是指学 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 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
从广义角度讲,课程即学校中有组织的教育内 容,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 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它不仅指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还包括思想品 德、行为习惯、身体素质等各方面;既包括课 内活动,也包括课外活动。
⑧课程必须基本上由5种大范围的学科学习组成:a. 掌握母语, 系统地学习语法、文学和写作;b.数学;c.科学d.历史e.外国语 (贝斯特,1955)
⑨课程被看作是有关人类经验--而不是结论的可能思维模式的不 断扩大的范畴。但这种可以从中得出结论的模式,在那些结论和 所谓真理的背景中是站得住脚和有依据的。(贝尔思,1965)
(二)西方国家: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H·Spencer)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Curriculum”为名词,意 为跑道(race-course)。课程通常被定义为“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其义为引导学生前进,以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
2.《中国大百科全书》:“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指所有 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狭义指一门学科。
3.王道俊、王汉澜: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为了实现 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 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56 页。)
①在学校建立一系列具有潜力的经验,目的是训练儿童和青年以 群体方式思考和行动。 这类经验被称为课程(史密斯,1957)。
②学习者在学校的指导下所学得的全部经验。(福谢伊,1969)
③学校传授给学生的、意在使他们取得毕业、获得证书或进入职 业领域的资格的教学内容和具体教材的总计划 (古德,1959)
10
.
(一)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原称教学计划)是课程安排的具体 形式,是国家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订的 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培养目标
– 课程设置(教学科目、开设顺序、课时分配、学年 编制)
– 考试考查
– 实施要求
11
.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
基本结构:
(1) 说明部分(本学科的作用与地位、教学目的与要 求、教学内容的安排等)
(2) 本文部分(教学内容的要点、教学时数和教学要 求)
13
.
一、前言 二、课程目标 三、内容标准 四、实施建议 五、附录
14
.
(三)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 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等。
④我们坚持课程是一种对教师、学生、学科和环境等教材组成部 分的范围的方法论的探究(韦斯特伯里和斯泰默,1971)
7
.
⑤课程是学校的生活和计划……一种指导生活的事业,是构成一 代又一代人生活的生气勃勃的活动流。(鲁格,1947)
⑥课程是一种学习计划(塔巴,1962)
⑦通过有组织地重建知识和经验而得到系统阐述的有计划、有指 导的学习经验和预期的学习结果,在学校帮助下,推动学习者个 人的社会能力不断地有目的地向前发展(坦纳和坦纳,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