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权力视角下的美国创意型城市更新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更新路径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更新路径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更新路径分析摘要:城市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完善国土空间布局、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的推进,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当以城镇化空间布局为导向,谋求高质量发展,积极通过完善制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落实国土空间指标、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措施,以此来消除和防止城市衰落,提高城市吸引力,真正构建起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宜居、绿色、智慧化城市。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城市更新;空间治理引言2017年四月一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雄安新区”成立。

目的是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这也意味着国家意识到了资源分配不均等城市生活的弊端。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对我们国家当前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特别是在空间规划管理方面,承载着中国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生活的高幸福指数的期许。

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来说,我国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空间规划整合迫在眉睫。

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来看,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能,加强空间合理规划性将是一项有着历史意义和重要工作。

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城市更新内涵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在发展进步,农村城镇化,城市规划越来越深入。

但是随着空间的不断转换,我国城市空间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方面城市快速发展会给社会经济带来增长机遇,另一方面城市化的不断完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城市功能发展跟不上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需求,城市公共资源不足造成人民生活满意度下降等等。

城市化、城镇化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有别于农村落后生活水平。

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的压力等一系列原因,往往城市更新的过程以拆迁开始,以土地挂牌出让终止。

这样一来,会造成更新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和基本的配套设施都无法有效配合城市更新的进程同步建设和同步交付,从而使得群众对城市更新之后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产生较大的偏差和不满。

我国《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范》中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全面化,改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日常生产生活像绿化方向发展。

“空间”如何进入媒介研究:理论源流、研究路径与问题域

“空间”如何进入媒介研究:理论源流、研究路径与问题域

“空间”如何进入媒介研究:理论源流、研究路径与问题域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4)二、媒介与空间的关系概述 (5)2.1 媒介的定义与特点 (6)2.2 空间的定义与特点 (7)2.3 媒介与空间的互动关系 (9)三、理论源流 (10)3.1 李斯特.卡特和丹.席勒的媒介思想 (12)3.2 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13)3.3 约赫.本克勒的媒介环境学 (15)3.4 胶囊理论 (16)四、媒介研究中的空间转向 (17)4.1 空间作为媒介研究的理论视角 (19)4.2 空间与社会理论的关系 (20)4.3 空间在媒介地理学中的应用 (21)五、研究路径 (23)5.1 媒介空间的分类与分析方法 (24)5.2 媒介空间与权力关系的构建 (25)5.3 媒介空间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7)六、问题域 (28)6.1 数字化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关系 (29)6.2 媒介空间的全球化与地方化 (31)6.3 社交媒体空间的崛起与治理 (33)七、结论与展望 (34)7.1 研究总结 (35)7.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36)一、内容简述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空间概念逐渐从物理维度拓展至虚拟与实体交融的多元领域,成为理解当代媒介生态的关键。

空间在媒介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载体,更是用户参与和互动的场所。

媒介研究的理论源流可追溯至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勒温的“场论”,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这一观点为理解媒介环境中人的行为提供了重要视角,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强调对话在交流中的重要性,认为媒介作为对话平台促进了不同主体间的思想碰撞。

这些理论框架为探究空间在媒介研究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究路径方面,我们需关注空间如何塑造媒介内容的呈现与传播方式。

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认知,使信息传播更加直观、立体。

大学实践报告探索城市更新的创新路径

大学实践报告探索城市更新的创新路径

大学实践报告探索城市更新的创新路径大学实践报告:探索城市更新的创新路径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老化、空间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等。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本次大学实践中,我们深入研究了城市更新的创新路径,旨在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城市更新的内涵与意义城市更新并非简单的旧城改造或翻新,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工程。

它涵盖了城市的物质空间、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实现城市的复兴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的意义重大。

首先,它有助于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遗留问题,如老旧小区的居住条件差、交通拥堵等,提高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

其次,城市更新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旧建筑、旧厂房的改造和再利用,为新兴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此外,城市更新还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保留城市的记忆和特色,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吸引力。

二、当前城市更新面临的问题在城市更新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利益协调难度大。

城市更新往往涉及到政府、开发商、居民等多方利益主体,各方的诉求不尽相同,利益分配难以平衡,导致更新项目推进困难。

二是规划设计不合理。

部分城市更新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缺乏对城市整体发展的考虑,只注重短期利益,忽视了城市的长远发展,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三是资金短缺。

城市更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政府财政资金有限,社会资本参与的渠道不畅,融资难成为了制约城市更新的重要因素。

四是文化保护意识淡薄。

一些城市在更新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的保护不够重视,导致城市的文化特色逐渐消失,历史文脉被割裂。

三、城市更新的创新路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探索了以下创新路径:(一)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模式城市更新应该打破政府主导的单一模式,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合作的格局。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变动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变动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变动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变动1. 引言城市更新是指城市中旧的建筑、基础设施或街区的重建和改造,旨在实现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更新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计划。

本文将对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并分析相关政策的变动。

2. 国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2.1 美国美国是城市更新发展的先行者之一。

20世纪初,美国城市面临着老旧街区的问题,政府开始推动城市更新计划。

在1930年代的新政时期,罗斯福总统推出了多项城市更新计划,通过公共投资和政府协助,加快了城市更新的进程。

随后,美国相继实施了《城市发展法案》和《城市更新法案》,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经济支持。

然而,过度的拆迁和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加大了低收入居民的居住困难。

2.2 欧洲欧洲国家在城市更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英国的泰晤士河畔尤金大道城市更新计划以及法国的巴黎城市更新计划都被公认为成功案例。

泰晤士河畔尤金大道的城市更新计划将过去的工业区改造为全新的商业和居住区,极大地提升了该地区的形象和经济发展。

而巴黎城市更新计划则注重保护历史遗产,通过修复老旧建筑和改善公共空间,改善了居住环境和城市景观。

3. 国内城市更新发展历程3.1 早期探索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城市更新主要以老旧工业区和历史街区的改造为主。

北京的东四西八曾是城市更新的先驱,通过保留历史文化元素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将这一地区打造成为一个知名商业区。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城市更新进入了新的阶段。

3.2 规划与政策变革200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城市更新和保护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城市更新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根据这一纲要,城市更新的理念转变为“做有序、有保障、有保障的城市更新”,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居住环境,并加强合法产权的保护。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实践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实践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实践研究摘要: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城市更新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的重要性、挑战、实践路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文章介绍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的重要性,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的挑战,分析了城市更新的实践路径,如旧城改造、技术创新与智慧城市建设、遗产保护与利用以及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未来城市更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包括满足人民需求、提升城市品质、由政府主导、推动工业转型,并注重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实践路径引言城市更新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提出和实施,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城市更新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更新具有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性。

城市更新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旧城区的改造和更新,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城市更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更新老旧城区,可以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居住条件,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城市更新还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城市更新是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可以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因此,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实践意义。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的挑战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面临以下挑战:建成区超出规模、资金压力和技术挑战。

在发达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三调基础盘显示建成区已远超国家下发的建设规模,因此城市更新需要寻找合适的土地供应。

然而,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社会资本退出城市更新市场,加剧了城市更新对政府和集体资本的依赖,增加了财政负担。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更新初探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更新初探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更新初探发布时间:2023-03-06T03:19:49.743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20期作者:苟彦辉[导读]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更新工作面临较高要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人员应该着重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入手,综合分析当前城市发展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而切实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不断推动城市更新优化发展。

苟彦辉摘要: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更新工作面临较高要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人员应该着重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入手,综合分析当前城市发展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而切实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不断推动城市更新优化发展。

文章以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更新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城市更新的基本要求,然后探讨了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下做好城市更新工作,最后论述了一些关键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策略引言在现阶段我国各个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在发展中都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和缺陷,影响着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基于此,城市更新工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相关规划人员应该在明确城市更新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促使城市更新方案较为适宜合理,由此解决当下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为城市未来发展创造理想条件。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引领,城市更新规划人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以便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进行城市更新优化,最终不断提升城市更新水平。

一、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城市更新要求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更新面临着较高要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人员在高度关注城市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往往还需要重点从国土空间规划着手,以便促使城市土地资源以及其它资源得以协调运用,由此更好提升城市更新规划水平,解决当前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在城市更新规划工作开展中,国土空间规划应该发挥出较强的引领作用,以便实现对于城市更新各方面需求的优化落实,促使城市更新更为合理可行,以此规避可能出现的严重城市内部不合理和矛盾问题。

社会—空间视角下城市层级社区规划研究

社会—空间视角下城市层级社区规划研究

可持续社区更新 | 1Research on Community Planning at City Level Based on a Socio-spatial Perspective社会—空间视角下城市层级社区规划研究*刘佳燕 沈毓颖 房莉杰 LIU Jiayan, SHEN Yuying, FANG Lijie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空间的基本单元,是推进规划建设治理精细化的重要载体和行动单元。

近年来大量社区尺度更新和规划实践有效提升了基层人居环境品质,但也暴露出城市宏观战略与基层微观行动之间缺乏有效对接、传统规划技术路径难以应对精细化治理要求等突出问题,为社区规划体系建设和规划研究方法带来挑战。

提出应构建“市区—街镇—社村”多层级社区规划体系,并聚焦城市层级社区规划,明确其定位、总体思路和工作框架,进而以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社区发展规划项目为例,提出社会—空间视角下全要素综合、多主体联动、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框架和技术路径。

As the fundamental unit of urban social space, communities have been a significant platform and operative entity forimproving refined urban-rural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governance. Numerous planning and regeneration initiatives at the community scale in recent years hav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while some prominent problems have also been exposed, including a lack of effective linkage between macro-scale city strategies and micro-scale local actions, the inadequacy of conventional planning technologies to meet the demands of refined governance, etc. These problems lead to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ward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planning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lanning methodologies and technologies.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this study proposes to establish a multi-level community planning system across "city/district-subdistrict/town-community/village". Emphasizing the city-level community planning, it identifies its role, general concept, and operational framework, and taking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planning project in Wenjiang District, Chengdu as an example, presents the specific operational framework and technical approach characterized by multi-factor integration, multi-subject collaboration, and whole-process participation based on a socio-spatial perspective.社区规划;社区更新;社会—空间分析;社区治理community planning; community regeneration; socio-spatial analysis; community governance文章编号 1673-8985(2024)01-0001-08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240101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作者简介刘佳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cn 沈毓颖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博士房莉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0 引言当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城市空间的精细化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城市更新政策解读与实施路径研究》培训心得

《城市更新政策解读与实施路径研究》培训心得

《城市更新政策解读与实施路径研究》培训心得参加《城市更新政策解读与实施路径研究》培训,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的培训心得:首先,培训为我们解读了城市更新政策的背景和目的。

城市更新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旨在改善城市的环境、提升市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了解政策背景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政策内容和实施途径至关重要。

其次,培训介绍了城市更新政策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政府鼓励市民参与城市更新,提供了一系列的奖励和支持政策,例如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等。

了解这些政策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推动城市更新的顺利进行。

然后,培训强调了城市更新政策的实施路径。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各方共同参与。

政府的角色是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企业的角色是承担具体的建设和运营任务。

居民的角色是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并接受政府和企业的安排。

了解这些实施路径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更新的整体运作过程,从而更好地参与其中。

最后,培训还分享了一些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

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

例如,有些城市通过积极引进外部资本和技术,加快城市更新的进程;有些城市通过充分考虑居民利益,实现了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性发展。

学习这些成功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更新的关键因素和有效方法,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参加《城市更新政策解读与实施路径研究》培训,我对城市更新政策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并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这对我今后的工作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城市更新视角下纽约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研究--以格林威治村历史街区为例

城市更新视角下纽约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研究--以格林威治村历史街区为例

城市更新视角下纽约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研究--以格林威治
村历史街区为例
左力;曾星星
【期刊名称】《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年(卷),期】2024(39)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城镇化“下半场”,城市发展的范式产生转变,历史街区价值逐渐显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为城市更新进程中的重要类型。

本文聚焦纽约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的研究,以纽约格林威治村历史街区为研究案例,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纽约市《城市地标保护法》出台后,纽约市应对不同尺度、不同类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的模式机制。

研究以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项目为对象,从历史街区遗产价值与更新模式相互关联的维度,梳理历史街区的发展背景和空间演化过程,解析了历史街区的层积性的历史价值、活态化的文化遗产和多样性的美学特征,详细阐释了应对历史文化传承和城市更新发展双重目标导向下,纽约历史街区从建筑单体到街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项目的保护更新模式机制。

【总页数】7页(P91-97)
【作者】左力;曾星星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相关文献】
1.韧性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以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佛山祖庙东华里历史街区为例
2.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研究——以镇江西津渡历史街区为例
3.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
——以赣州市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为例4.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对策——以王若飞历史街区为例5.城市更新视域下历史街区景观微更新设计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更新的实践路径研究——以新疆哈密市为例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更新的实践路径研究——以新疆哈密市为例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更新的实践路径研究——以新疆哈
密市为例
丁然
【期刊名称】《房地产世界》
【年(卷),期】2024()3
【摘要】在“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更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多规合一”为城市更新与规划提供了全新思路,强调在更新过程中政府部门要统筹考虑各项规划因素,实现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协调城市更新与规划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政府部门需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以新疆哈密市为例,对“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更新的实践路径展开研究,以期推动城市更新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丁然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多规合一”背景下的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以万宁市“多规合一”实践为例
2.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控规编制方法研究——以北京回龙观、天通苑地区街区控规为
例3.“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思考与建议4.“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思考与建议5.“多规合一”背景下系统化推进城市更新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

“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

“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一、概述“空间的生产”概念源自人文地理学和社会理论的研究,其核心内涵强调了空间并非自然存在或既定不变的实体,而是通过人类活动、社会关系与权力结构动态建构的过程。

这一理论框架认为,空间不仅反映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元力量的交织与博弈,而且也是这些力量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和载体。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空间生产的模式、形态与意义都在不断演变。

对于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而言,深入理解和应用“空间的生产”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涉及的土地利用变化、城市空间重构、城乡关系调整乃至区域发展格局优化等一系列问题,本质上都是空间生产过程的具体表现。

探讨“空间的生产”的逻辑体系及其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内在联系,旨在揭示城镇化背后的动力机制,探寻更加科学、可持续的空间治理策略与路径,以期推动城镇化向着更高质量、更和谐的人居环境方向发展。

研究背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现状与挑战不平衡发展:中国城镇化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发展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及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城市病: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在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土地浪费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问题: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农民工权益保障等。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中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城镇化质量等手段,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其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意义:探讨“空间的生产”理论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应用价值指导城市规划与设计:“空间的生产”理论强调空间的社会属性和生产性,认为空间是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载体。

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的话语权重构

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的话语权重构

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的话语权重构1. 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的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对城市空间的再组织和重塑,更是对城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更新的话语权重构,以期为我国城市更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空间生产视角强调的是空间的生产过程和空间关系的形成,它认为空间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而是在不断地生产、再生产和重生产的过程中发生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空间的生产者(如政府、企业、居民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塑造了城市的形态、功能和价值。

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分析城市更新,有助于揭示城市更新背后的权力关系、利益分配和意识形态等因素,为城市更新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支撑。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话语权是一个关键因素。

话语权不仅体现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还体现在社会公众、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城市治理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的话语权重构:一是分析城市更新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

包括政策、市场、技术和社会文化等;五是提出提升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话语权的建议,以促进城市更新的科学、民主和可持续发展。

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城市规划部门关注的焦点。

空间生产视角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分析方法,强调了城市空间的生产过程和空间关系的形成,为城市更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对现有空间的改造,更是对城市空间生产过程的调整和优化。

研究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的话语权重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看,空间生产视角为城市更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

传统的城市规划研究主要关注城市的物质空间,而空间生产视角则强调了城市的非物质空间、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非物质因素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城市更新的过程和结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意见。

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更新路径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更新路径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更新路径探讨发布时间:2022-09-24T13:18:17.722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卷第5月第9期作者:张静[导读] 城市更新是城市进入存量阶段实施规划的主要方式张静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城市更新是城市进入存量阶段实施规划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手段。

在进行城市更新过程中,将规划定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详细规划范畴,结合地区实际的建设用地减量背景和存量特点,明确以规划街区为基本单元、以存量建筑为主体的城市更新工作思路,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引领作用,搭建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平台,释放规划与土地政策红利,有效推动城市新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城市更新;路径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的内涵及意义国土空间规划是在调查评价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为优化空间布局,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协调资源需求和经济发展和谐共生,提高空间品质,对动态变化的国土空间布局、秩序、所涉及人类活动等要素所做的整体部署和战略安排。

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是综合考量区域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全要素的基础上,对提升国土空间质量、转变国土开发利用保护模式而对区域空间格局进行的整体谋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行动指南,体现国家意志。

国土空间规划通过协调部署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人类活动,达到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生的目的,是一项指导和管控涉及国土空间各类活动的国家级政策,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引领性的特征。

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明显层级性的公共政策,以实现人口、经济的高效空间集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实现国家生态安全为目标,以加强区域间的联系互动、推进区域间资源流通为主线,以提高空间利用品质、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为核心,对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等所做的战略性谋划与安排。

国土空间规划其核心要义是将多个规划协同在统一的二维空间上,以统一的技术标准、时序安排、空间功能为技术基础,协调安排国土空间全要素,制订管制规则,合理有序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使得国土功能实现最大化的活动。

美国“创新城区”概念、实践及启示

美国“创新城区”概念、实践及启示

美国“创新城区”概念、实践及启⽰新⼟地规划⼈ID:newlandplanning知识经济与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作⽤越来越明显,伴随着产业转型、城市更新、创新驱动等发展需求,城市越来越重视创新空间的发展与规划。

“创新城区”是⼀种较新的理论概念和实践路径,本⽂对其发展条件、过程演进、概念与特征进⾏总结,提出“创新环境—产业环境—城市环境”的创新城区概念模型。

同时,梳理美国创新城区发展的最新进展,以波⼠顿肯德尔⼴场、西雅图联合湖南区和北卡罗来纳三⾓研究园为例,介绍创新城区的三种类型。

最后,总结美国创新城区在空间建设、政策实施、产业发展、⽂化嵌⼊等⽅⾯的经验,并提出我国发展创新城区应吸引企业,促进科技产业集聚;优化空间,提⾼环境品质;⿎励创新,形成创新⽣态系统。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进⼊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与科技创新成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动⼒,⽽经济发展转型的同时伴随着城市空间的更新与发展。

近年来,美国学者研究表明,美国⼤城市的创新创业企业快速地向中⼼城区、传统⽼城区集聚,并形成了新的创新空间模式。

2014年,布鲁⾦斯学会的布鲁斯·凯茨⾸先提出了“创新城区”(Innovation District)的概念,认为创新城区是⼀种刺激城市增长与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引⼊新的经济活动和创新⽣态,将衰败城区、旧⼯业区、滨⽔旧码头等区域进⾏再次开发。

通过创新城区建设,可以提升⼤都市区提供就业的能⼒,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改善空间环境,优化城市功能等。

创新城区概念提出后,美国各⼤城市区域纷纷提出了创新城区发展战略和空间规划,开展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同时,我国在2014年掀起的“双创”热潮推动了新⼀轮的创新创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新的经济活动也催⽣了多种形式的新的空间发展模式。

与美国不同的是,虽然中国⼤城市的中⼼城区及城市近郊并未出现⼤规模衰败和发展放缓的情况,但北京回龙观和中关村西区、深圳华强北等城市组团也⾯临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压⼒,正在⼤⼒⿎励开展创新活动,梳理激活城市存量空间,积极培育⾃⾝的创新创业环境,以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持。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内容体系与技术路径研究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内容体系与技术路径研究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内容体系与技术路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强调多元共治机制创新和政策法规环境及支持保障措施对城市更新的重要作用。

文章分析了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的结合、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以及跨部门协同合作在推动城市更新中的积极作用。

同时,文章解读了国家政策法规对城市更新的影响,评估了地方政府配套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并探索了资金支持渠道拓展和投融资模式创新。

文章还分析了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在保障城市更新实施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和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等建议。

此外,文章总结了项目成果,包括规划编制内容体系的完善、关键技术路径的创新应用以及公众参与和意见征集的成果,并指出了数据收集与整合不足、公众参与程度不够以及规划实施与监管机制不完善等存在问题。

文章强调,未来城市更新将更加注重智能化与数字化发展、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多元化与包容性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总体而言,本文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建议,有助于推动城市更新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录第一章城市更新背景与意义 (1)一、城市发展现状与挑战 (1)二、城市更新概念及目的 (2)三、国内外城市更新实践案例 (3)第二章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基础 (4)一、规划编制依据与原则 (4)二、规划编制流程梳理 (4)三、关键要素识别与分析方法 (5)第三章定量评估模型建立与应用 (6)一、总体战略布局规划设计 (6)二、土地利用优化调整方案制定 (7)三、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策略部署 (8)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安排 (9)第四章关键技术路径探索与实践应用 (10)一、信息技术在城市更新中应用前景剖析 (10)二、智能建造技术助力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实施 (11)三、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城市更新全周期管理过程 (12)四、多元共治机制创新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13)第五章政策法规环境及支持保障措施研究 (14)一、国家政策法规解读及对城市更新影响分析 (14)二、地方政府配套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评估 (15)三、资金支持渠道拓展和投融资模式创新探索 (16)四、人才培养、科技支撑等保障体系建设 (17)第六章总结反思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7)一、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17)二、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提出 (18)三、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应对策略制定 (19)第一章城市更新背景与意义一、城市发展现状与挑战在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住房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实践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实践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实践研究摘要:城市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城市建设水平充分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人文特点、经济水平以及人民的幸福指数。

城市建设与国土空间的规划密不可分,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更新的特点,继而探讨了城市更新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实践;方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步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带来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遭到破坏、公共卫生、住房建设、功能优化、安全生产等等。

随着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已经逐渐从以往的外延扩张转为内涵的提升,通过盘活存量、优化城市空间等措施,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城市更新是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发展速度较快的一二线城市,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国土空间资源愈发紧张。

如何科学的规划存量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成为城市建设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鲜明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城市更新作为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既是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1.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特点以往城市更新指的是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老旧区域进行适当改建,使这些区域的建筑风格契合整体的城市风貌,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

从本质上讲,城市更新是针对落后、老旧、衰败区域的复兴和改造,提高城市空间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主要是以“人”为核心,促进城市发展模式和土地利用模式的转变,注重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营造,注重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综合提升,最终实现城市的“全面提质”和“合理增效”。

未来城市更新不仅仅关注“旧区”和“建成区”,也关注“新城”和“闲置地”等所有需要提质增效的区域;不以空间资源经济最大化为单一目标,更注重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社会、文化等整体效益的提升;更新方式也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变,不提倡大拆大建的改造,应因地制宜采用循序渐进、精细化的更新方式,更好的凸显地方特色;更新主体也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鼓励多元主体全面参与城市更新和空间治理,充分尊重居民和多元主体的意愿,实现利益共享。

纽约综合商业片区更新的经验及启示

纽约综合商业片区更新的经验及启示

纽约综合商业片区更新的经验及启示
唐婧娴;刘迪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24(40)2
【摘要】我国特大城市综合商业片区普遍面临优化提质的更新需求,但顶层设计不完善、规划灵活性不足、产权主体分散、修缮规范缺失等问题导致更新进程推进缓慢。

以美国纽约为研究对象,系统总结归纳其综合商业片区城市更新顶层制度设计、规划灵活化适配方法、建筑修缮规范及共有产权情况下的运行方式,认为我国特大
城市有必要尽快针对综合商业片区的实际问题提供顶层设计支持,出台各类建筑修
缮及报批流程规范、提高规划弹性,以支持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商业街区活力的有效
提升。

【总页数】8页(P41-48)
【作者】唐婧娴;刘迪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3
【相关文献】
1.文化消费背景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策略r——以成都大慈寺片区某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为例
2.城市更新中奖励性政策与公共空间营造——纽约经验对深
圳的启示3.纽约商业地产开发和城市更新中的博弈与经验4.《纽约区划决议案》
中商业区公共空间设计管控解读及启示5.旧城更新视角下百年伦敦南岸Coin Street片区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经验及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边角空间”到“金角银边”——公园城市更新微场景营建

从“边角空间”到“金角银边”——公园城市更新微场景营建

中图分类号 TU98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087-06 收稿日期 2023-10-25摘 要 聚焦超大城市高密度建成区城市更新,用公园城市城绿融合、以人为本理念为引领,以成都市中心城区“边角空间”为研究对象,依托公园城市信息平台,运用现场调研、大数据分析对比等方法,运用场景理论,系统化、科学化、人本化指导“边角空间”景观品质提升和微场景营建,构建“点位遴选—营建示范—评价机制”为一体的公园城市“金角银边”微场景营建路径,促使“零散、普通、消极、低质、廉值”的空间向“体系、特色、活力、品质、价值”转变,为公园城市高密度建成区更新建设,以及公园城市城绿协同实践技术应用提供路径探索和参考。

关键词 小微绿地 边角空间 有机更新 场景营建 公园城市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focused on the urban renewal of high-density built-up areas in megacities. Guided by the green integration of park city and people-oriented idea, we took "corner space" in the downtown of Chengd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park city information platform, using data analysis, field research method, we used scene theory to guide the improvement of landscape quality and micro-scene construction of "corner space" in a systematic, scientific and humanistic way, and constructed a micro-scene construction path of "Jin Jiao Yin Bian", which included location selection, construction, demonstration, evaluation mechanism. It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attered, ordinary, negative, low quality and low value" space to "system, characteristics, vitality, quality and value", and provided path explo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newal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density built-up areas in park cit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urban green collaborative practice technology.Keywords Pocket park, Corner space, Organic renewal, Scene construction, Park city从“边角空间”到“金角银边”——公园城市更新微场景营建Micro Scene Construction of Park City Renewal: From "Corner Space" to "Jin Jiao Yin Bian"陈明坤 | Chen Mingkun 蔡秋阳 | Cai Qiuyang 李艳华 | Li Yanhua张清彦 | Zhang Qingyan 管凤荣 | Guan Fengrong城市更新是现阶段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权力视角下的美国创意型城市更新路径研究
□ 姜 雷,高小宇,王祝根
[ 摘 要 ] 城市更新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利益的再分配,是多主体参与、历时性的权力博弈行为。文章从空间权力的角度分析 纽约苏荷、格林帕恩和威廉斯堡的创意型城市的更新历程,总结“苏荷效应”的产生原因,论述建立公共部门、私有部门 和基层社区等权力主体多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 [ 关键词 ] 城市更新;多主体参与;公私合作;空间权力 [ 文章编号 ]1006-0022(2019)06-0071-07 [ 中图分类号 ]TU981 [ 文献标识码 ]B [ 引文格式 ] 姜雷,高小宇,王祝根.空间权力视角下的美国创意型城市更新路径研究 [J].规划师,2019(6):71-77.
之中,把工业空间“非法”且艺术性地改造成了居住和 由于建立了多元的公私合作长效机制,到目前为止它
工作空间,形成了具有高度文化认同感的创意社区— 们仍保持着创意活力,并不断发展。
“苏荷”(SoHo)。这种由艺术家主导的小规模的自下而
在当下知识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创意已经成为
上的开发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但最终却因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聚焦创意阶层
失控的“绅士化”(Gentrification)①吸引了商业资本和 和创意空间的城市更新不仅是本文的研究内容,还是
中产阶层的投资,推高了租金,导致了原本工作或居住 时代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纽约苏荷和
于此地的艺术家和创意空间的大量流失,最终使创意社 格林帕恩、威廉斯堡的城市更新历程来研究克服“苏
办公一体化的低租金 进行自我宣传和游说政府
空间使用权
保障房
部分合法化
大财团、 用大型地产项目替代 拉拢政界人士,向反对者施

开发商
现有创意空间
加压力
政府
不明确反对,且需要 上届政府支持开发项目,下
平衡各方利益
届政府支持创意空间的存留
部分
学者和非政 支持既有建筑的保护 利用媒体和有影响力的政治

府组织
间合法的使用权
组织一系列的艺术活动
泛的社会关

认识到创意空间对经 变更区划,同时鼓励市场化
部分
济的促进作用,支持 的改造行为
既有建筑的创意型改

画廊等艺术 加入到苏荷艺术家打 接受政府的艺术资助,并组

机构
造的创意氛围之中
织艺术活动
2 空间研究的权力视角
对空间的占有和使用从本质上而言 是权力关系所决定的,它取决于主体的 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对资源的“转换能 力”③,甚至在米歇尔·福柯看来,作为 知识的文化规则系统也是由权力关系塑 造并服务于权力的。换言之,城市空间 关系背后是由一系列复杂交织的权力关 系所支撑的,即“城市告诉我们谁拥有 权力,又是如何行使它,它的布局、用途、 规模、内部规划和外部设计表现着这个 社会中权力的性质、分配和竞争”④。权 力关系直接决定了空间权利的分配。 不同城市更新的路径区别在于直接 推动空苏荷效应”②。
荷效应”的、可持续性的创意型城市更新路径。
[ 基金项目 ] [ 作者简介 ]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18YJCZH186)、2018 年度江苏省文化科研 课 题 (18YB21)
姜 雷,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高小宇,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王祝根,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2019 年第 6 期 第 35 卷 71
表 1 创意空间萌发阶段的权力博弈关系解读 (1960 ~ 1969 年 )
权力主体
对创意空间的态度 和需求
博弈行为
是否达成 空间结果
目标
房东 艺术家租客
欢迎入住空房并进行 观望
创意空间得 是
改造,收取租金
以保留,艺
看作是自己的生活— 组成“艺术家租户协会”, 术家租客的 部分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American Creative Urban Regen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Power/Jiang Lei, Gao Xiaoyu, Wang Zhugen
[Abstract] Urban regeneration is a course of re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interests of the city, a diachronic game of power with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takeholders’. By studying the creative urban regeneration process of SOHO and GreenpiontWilliamsburg, New Y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wer, we analyzed the causes of "SOHO effect", studied the necessity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faceted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power authorities such as public sectors, private sectors, and grass root communities. [Key words] Urban regeneration, Multi-faceted partn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Space power
和创意型改造
人物反对大型开发项目
表 2 创意空间扩展阶段的权力博弈关系解读 (1970 ~ 1979 年 )
权力主体
对创意空间的态度 和需求
博弈行为
是否达成 空间结果
目标
房东 艺术家租客 政府
期待更高的租金回报 开始选择出价高的非艺术家 创意空间得 部分

租客和投资者
以继续发展
进一步争取对创意空 组成 S A A 继续游说政府,并 并引起了广 是
1 研究背景
20 世纪 90 年代末,作为纽约传统工业区的威廉 斯堡 (Williamsburg) 和格林帕恩 (Greenpoint) 已逐渐成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叶开始,由于租金低廉,艺 为创意阶层集聚的区域。21 世纪初纽约政府正式启动
术家们不断入驻纽约下城休斯顿街以南空置的工业建筑 了对它们的区划调整,“绅士化”进程有所加速,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