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委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语言的委婉表达是中西方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中,委婉语差别很大,本文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减少交际失败或失误。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委婉语比较语言是文化的符号,委婉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折射。受中西方国家在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社会制度及传统习惯等方面巨大差异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也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
1.基于宗教信仰差异的比较
基督教教义是西方国家社会文化的基石。英语中大量的“死亡”委婉语与基督教信仰密切相关,众生生而平等,死亡就成了tothegreatleveller(走众生之路);上帝捏泥造人,死便是toreturntoearth(重归泥土);人生来有罪,死即topaythedebtofnature(偿还债务);还有todeparttoGod(去见上帝),to becalledtoGod(应上帝召唤),tojointheangels(加入天使行列),togotoheaven(上天堂)等。从这些极具基督教色彩的委婉语
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人生的积极、自然的态度。中国的道教信奉达观、淡泊的生死观,认为死只是“随物而化”,故“死亡”也就委婉地称为“物化”;而且追求得道成仙,于是有了“升天”“仙逝”“羽化”“驾鹤西游”等死亡的委婉表达。佛教则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依据一定的因果关系在天、地、人等万物中轮回,人只有皈依佛门,才
能脱离烦恼,由此产生了一套特有的“死亡”委婉语:“坐化”、“涅盘”、“圆寂”、“成佛”等。这些“死亡”委婉语表现出道教、佛教对人生理解的消极一面,认为死亡是一种超脱或解脱。
基督教徒出于对神明和魔鬼的敬畏,担心直呼其名会招致危险或灾难,往往委婉称之。如theBlackOne,theTempter,LordoftheFiles,theWickedOne,PrinceofDarkness等都是英语中有关“devil”的委婉语。而在中国,神鬼禁忌并未对全民族语言产生较大的影响,谈到“魔鬼”多直言不讳,如“妖魔鬼怪”、“钟馗捉鬼”,甚至还加以引申运用,如“鬼东西”、“扮鬼脸”。基督教禁戒人们防范贪婪、邪淫、说谎、嫉妒、偷窃等罪恶,自然产生许多委婉语来代替这些罪恶。如,英语中envy(嫉妒)一词有下列这些委婉语:green,heartburn,jaundiced,tohavealongnose,sourgrapes等。
2.基于价值取向差异的比较
在对待金钱与物质的问题上,中国人主张轻利轻财、勤俭节约,英美国家则崇尚奢华的物质文化。中国人经常不直言钱,如:把对文稿、诗画作者的稿费称为“润笔”,就连索取报酬也是委婉地要求对方“意思一下”。西方人对钱的态度大方、坦然,也就不存在因为要遮掩而委婉。汉语中将“价廉物美”视为理想的商品,而当代英语中cheap (便宜的)的含义是“质量低劣、式样糟糕、陈旧”,因此常用budget (价格低的),economy(经济实惠的),low-cost(花费少的)等委婉语来表达。
对待“老”的态度差别是中西方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中国,“老”表示经验、成熟和社会地位,中国人对老往往直言不讳,汉语中表示“老”的委婉语很少,有时为了表示尊敬和亲切还要特意加上“老”字,如“老首长”、“老教授”、“李老”等,这是中华民族重老、敬老价值观的体现。而西方文化模式属工业经济型,不迷信权威与传统,追求创新,存在“轻老”的价值观。西方人忌讳谈“老”,认为老是思想僵化、迟钝、固执的表现,人们总是煞费苦心地借用其他词语来婉指oldpeople(老人),如theadvancedinage,themature,thelongerliving,seasonedman,se-niorcitizens等。
西方人强调自身发展和个人利益,重视个性的张扬,对取得荣誉和赞扬后的兴奋毫不掩饰。而中国人内敛、含蓄,强调自谦、敬人,汉语中敬词、谦语十分丰富,如自称方面的谦称“卑职”“鄙人”“寒舍”“老朽”“在下”和对称方面的敬称“阁下”“大驾”“尊驾”,这种单纯求雅式说法是汉语委婉语中一道奇特的风景。对别人的称赞,中国人通常以“惭愧”、“哪里”等谦虚应答。然而对于这种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西方人认为这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他们对别人的赞扬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kyou”表示接受。
3.基于社会制度差异的比较
对于“失业”问题,由于西方是私有制社会,劳动力经常流动,对“失业”现象并不回避,有关这一现象的委婉语,有be-tweenjobs(两份工作之间),claimants(要求者),thelessfortu-nate(更不幸
的人)等。而由于思想观念和体制方面原因,在中国,人们对“失业”这个概念很难接受,权威机构往往以“待业”、“下岗”、“离岗”来替代失业,而在企业中,失业则被称为“被炒鱿鱼”、“换老板”等。
受长期封建伦理道德影响,中国人往往将婚姻和性视为严肃的道德问题,甚至羞于谈性,汉语中这方面的委婉语多含贬义,如:将丈夫的情人称为“小三”、“二奶”等;用“那个”、“下身”描述生殖器,用“干那事”、“行房”表达发生性关系;在谈到不正当性行为时,常用“作风问题”、“男女关系”表示。而西方国家封建思想影响相对较少,人们崇尚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将性与爱直接联系起来,对性的表达相对开放,英语中这方面的委婉语词义模糊且多为中性,人们常用amorousrites(爱的仪式),actoflove(爱情动作),business(办事),havesexwith来表达性行为。而口语中,makelove,doit(做一下)则更委婉、形象。
4.基于传统习惯差异的比较
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在中国,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年幼对年长、学生对老师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否则视为冒失无礼、缺少教养。尤其是官员称呼非常讲究,一般称某某同志或以姓名加职务称呼,而且对于某单位的副职,人们常把官衔中的“副”字抹掉。而在英语国家,尤其在美国,对于关系比较亲近的人,不管是同级、上级还是下级,不管是平辈、长辈还是晚辈,也不管是老还是少,均可直呼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