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问题驱动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心得-初中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微探

初中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微探问题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中也大力倡导这种方法。
运用问题驱动方法可以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逻辑推理方面,运用问题驱动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旨在探索以问题驱动应用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本文旨在探讨以问题驱动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无论对初中数学教师,亦或是初中生而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从初中数学教师的角度,探索问题驱动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问题驱动的内涵和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运用问题驱动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其次,在初中阶段,老师在课堂上运用问题驱动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专注度,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也是有益的。
一、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应用意义(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存在着一种较为突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许多老师还采用传统的口头授课方法,但这种口头传授的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问题驱动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他们与老师的交流更为活跃,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很有好处的。
(二)加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当前,一些初中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较低。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数学这门学科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会面临许多困难。
第二个层面是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够。
当前,许多老师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体,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无法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无法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问题驱动的方法。
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问题驱动式教学应用原则(一)本质性原则本质性的原则需要脱离那些微不足道的杂乱无章的现象和幻觉,把那些深刻的、决定性的、本质的东西都集中起来,而把那些表象排除在外。
初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策略探究——以函数问题为例

初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策略探究——以函数问题为例摘要: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指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驱动学生自主、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对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此,本文以搭建问题情境、设计有序问题链条、开展问题思辨活动为入手点,以函数问题教学为实例,进行了教学探究,旨在通过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深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问题是数学思维的核心,也是教学的起点,还是教学的主线。
而函数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思维发展。
一、搭建数学问题情境——从想开始,培养探究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会想是前提,也是思维的起点。
在初中函数教学中,渗透问题驱动教学法,可以利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为辅助,赋予数学知识“活”性,通过选取生活实际案例为教学资源,在知识整合的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探究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数学内容时,为让学生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理解函数的概念,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谈话的形式搭建问题情境,从生活事实为入手点,导出此问题:问题情境一:某地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上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使用解析式表达y与x的关系。
问题情境二: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运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有人发现,在20-30℃时蟋蟀每分鸣叫次数C与温度t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
2.某城市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为y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1元/分收取。
在问题情境设计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针对此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就表格进行填写:根据所填写的解析式以及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思考如果用y表示函数,用x 表示自变量,k为自变量的倍数,b为常数项,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函数关系式呢?从而导出一次函数概念和定义是,让学生就一次函数进行探索学习,从生活情境入手,激发想的欲望,在探索生活的过程中,培养探究思维,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和掌握。
基于“问题驱动”教学的课堂实践与思考

基于“问题驱动”教学的课堂实践与思考发布时间:2021-04-30T15:25:34.1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作者:雷鸣东[导读] 什么样的数学课堂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雷鸣东陕西省榆林市横山中学什么样的数学课堂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数学学习的经历,给学生留下来的仅仅是知识吗?数学课堂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笔者带着这几个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反思,提出了一些做法仅供大家参考.一、核心素养视角下课堂活动反思《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数学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最终培养目标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传统教学“重知识轻能力”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提升素养”,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基于对以上的认识和思考,我们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系的情境,提出学习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问题,构成本节课教学主线,进一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思辨等方式,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以问题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把数学的思想方法渗透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潜移默化的贯穿于数学课堂的始终.二、“问题驱动型”课堂模式设计三、“问题驱动型”教学实施1、教学目标的内容要突出核心素养结合特定教学目标,思考相应素养在教学中的孕育点、生长点;关注数学核心素养目标在教学中的可实现性,研究其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具体方式及载体.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与斜二测画法》时,可结合生活实例引如:问题1:太阳照射窗户时,观察窗户在地板上留下的影子.思考影子中线有怎样的关系,角有怎样的变化?问题2:观察教室中饮水机的水桶的上底面,马路上垃圾桶的盖子,你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呢?问题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通过学生对生活实例的思考与思辨,内心深处困惑与渴望,为学习斜二测画法和直观图的理解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把生活与数学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就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思考.2、创设合适教学情境抓住数学的本质,围绕数学中重要的、本质的概念、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并提出问题.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结合情境:细胞数与分裂次数的关系()、臭氧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学习了正整数指数函数,为指数函数的学习积累了初步经验.那么对臭氧含量与时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可提出如下问题.问题1:当时间是半年或15年零3个月时,臭氧含量该怎么计算呢?问题2:半年怎么表示,15年零3个月又该怎么表示呢?问题3:此时指数的取值与正整数指数函数自变量的取值有什么变化?提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指数不仅仅可以取正整数,还可以取其他值,新问题怎么来解决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与追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体会数学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回归数学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问题的能力.3、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把“问题串”作为整节课的教学主线. 在每一个问题后,写出设计意图(基于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阐明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问题),预设师生活动,以及这一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概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等.如从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分别记为,求使为整数的概率(《数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可提出如下问题.问题1:什么是一次随机试验?设计意图:学生对一次随机试验的认识。
问题驱动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考

问题驱动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考摘要: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否则不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展学习、思考及探究活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思维能力。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问题驱动教学的应用意义,结合班级学生情况,深入创新课堂教学策略,探索构建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不断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驱动;初中数学;创新思考引言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组织数学课程的授课活动,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的一项工作.经实践证明,问题导学法的运用既可以对学生的思维予以引导,又能够进一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1问题驱动教学的应用意义①优化教学氛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被动接受前人知识和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沉闷,学生不能够勇于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
而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大胆表述个人意见,与其他同学激烈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升华学生认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②走进数学本质。
问题驱动教学能够将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充分反映出来。
数学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对已有的重要结论进行理解,而是利用问题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促使数学与现实的对话得到实现。
过去一些教师仅仅让学生记述、背诵课堂知识,无法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数学的本质。
因此,教师要积极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探究思考现实数学问题。
③凸显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进行体现,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及学习能力。
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扮演设计者、引导者等角色,依据章节内容及学生情况科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思考和探究问题,这样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可以得到充分体现2问题驱动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考2.1转变教师角色,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以问题驱动为基础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需教师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认知。
问题驱动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开展与探究

问题驱动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开展与探究摘要:问题驱动式教学在于用问题来驱动着学生不断的前进,因为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很容易遇到,不知道该如何前进或者没有前进的方向的情况,而问题驱动式教学可以给予学生足够多的动力,并且因为问题的存在,学生可以暂时的以问题为目标,尝试着将其解决,并且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进。
驱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给予学生足够强大的动力,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都不会失去动力。
由于是动力,自然也不会因此而感到迷茫,或者不知道如何前进的情况,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提升,学生也会因此慢慢的熟悉并且掌握这种感觉,以此推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不断前进。
关键词:问题驱动式教学;初中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生自身能力问题驱动式教学,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如果实施起来的话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教师想要通过问题来对学生进行驱动,就必须要找到一个非常好或者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因为是教学方法,教师也需要尝试着将这个问题来和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进行融合,这样的话就无疑让问题的寻找难度倍增,但教师可以尝试着找到一些和课程相关的历史材料、文献或者时事热点,通过这些好像是课外的知识点,又好像不是课外的知识点构成问题来对学生进行驱动,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更加轻松的前进,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获得足够多的动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选择就是通过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或者时事热点来进行激发,因为学习有一种名为求知欲的欲望,这个欲望在遇到一些有趣的问题时会被激发,且这个欲望会给予学生充足的动力,让学生不断前进的欲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兴趣,但兴趣是可以消失的,欲望在没有得到答案之前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因此教师如果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那对学生的前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其实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核心就在于这里,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动力,那学生就没办法很好的前进。
例如,我在讲解“图形的相似”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会在最开始的时候,尝试着通过问题驱动式教学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是关于图形的相似的,对于几何空间体方面的知识点,学生的兴趣向来是比较浓厚的,但学生在没办法理解这一章节的知识点的情况下,兴趣会逐渐的消失,因此我要做的就是通过问题来让学生的兴趣保持下去,我会在讲解开始之前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不借助任何工具,创造出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并且让我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是相似的。
初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策略作者:辛海霞来源:《天津教育·上》2022年第08期问题驱动教学是适合数学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问题,才能产生学习动力,因而在数学教学需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需要具有问题意识,善于质疑,激发探究动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教师需要以多元化手段,发挥问题驱动作用,促进学生进入探究的更深层次。
本文对问题驱动教学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实施问题驱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学生具有了问题意识,才会具有质疑精神,在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进行知识建构,从而促使学生向知识更深层次探究,并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逻辑有关系,丰富知识储备,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学习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内化与掌握知识十分重要。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
数学学习的目标不只是提升学生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教师还要通过各种措施,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问题驱动策略概述以问题为依据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或者在教学中让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或是学习重点与难点,从而引领学生的探究方向,激发学生探究动力,这种教学方式即为问题驱动,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即为问题驱动策略。
实际上,问题驱动策略就是教师通过问题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根据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以问题引领学生的思考,以问题驱动学生向着知识的更深层次推进的教学策略。
其实,问题驱动并不是新鲜的教学方法,在平常数学教学中,教师也会对学生进行提问,但是这种提问是随意性的,没有经过备课环节的设计与精炼,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学生能解答的,也可能是学生通过努力思考而不能解答的,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必然会挫伤学生学习信心,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善于以问题为线索贯穿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在问题的探究中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以问题驱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问题驱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陈华林所谓问题驱动,是指通过对某个现象或对象的观察,并由浅入深地探究进而揭示现象或对象的本质。
数学作为自然界的抽象反映,它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也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一整套理论。
问题既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源动力,也是数学研究的源动力。
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由问题驱动的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驱动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学习、探究时,可以从具有挑战性的创造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感情体验,有助于强化求知欲,增强学习的内在动机,改变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书本的学习习惯,实现教学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为发展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进入学生认知场域并被其意识到的问题,才能促进其积极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认识或解答,用本原性问题驱动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抓住师生间互动的认知场域,形成普遍的共识或解答。
它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加强。
下面结合我去年的一个具体教学案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来谈谈对以问题驱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二、以问题驱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课堂教学实践(1)内容解析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是圆锥曲线中最基本、最重要内容之一,其研究方法是研究直线与其他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基础。
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所以运用类比的方法研究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思考,自己提出以直线和椭圆为载体,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让学生在“做”和“思”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体验和感悟。
(2)教学过程问题1 我们以前学过直线和圆,还记得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他们的位置关系怎样判断呢?生:有三种,相交,相切,分离。
问题驱动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驱动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社会发展的变革对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其中一个极为显著的变化就是更加关注创新型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基于此,高中数学新课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适应高等教育以及职业发展做准备。
从实际情况来看,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与上述教育要求是极为契合的。
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因此,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问题驱动模式的组织流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逐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与完善。
一、问题驱动模式组织流程(一)课前准备阶段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通常需要重点关注两个环节:第一,深入了解学生。
在问题驱动模式指导下的备课当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以此确定学生的知识体系是否完备,能否支持新知识的学习。
长期组织数学教学工作,教师发现,当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足够深入时,课堂上,教师就有可能找准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用心,从而认真学习数学。
反之,学生也有可能认为,教师对他们的关心程度不够,从而不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
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最好打造一个比较亲切和蔼的教师形象,深入学生群体,分析学生能否自行开展知识探究活动。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有更加准确的了解。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自主化思想。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够时,采用的方法可能过于成熟或者过于幼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思考哪些内容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使教学方案的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问题设计阶段在问题的设计中,教师通常要以情境化的方式呈现出相关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问题情境的试创设不是简单地套用教材中的情境,而是要从学生实际的认知特点出发进行创设。
从问题驱动角度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探讨

从问题驱动角度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探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正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初中阶段,尤其需要注意教学策略的选择,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从问题驱动角度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
一、问题驱动教学的概念问题驱动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就是以探究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它依托于学生本身,在学生充分了解问题后,通过个人或小组准则,自主地发现、合理地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够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够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热爱。
它是通过发动学生自主的思维活动来推动他们的学习,促进他们全面、灵活、独立地掌握科学原理和方法。
二、问题驱动教学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1.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本身在初中数学教育中,问题驱动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究问题本身,并找到问题的本质。
对于某些抽象的概念,常常是无法从书本中完全理解的。
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研究和思考,找到答案,进而把这个问题转化为他们已经知道的问题或者类似的问题,从而慢慢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驱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更快、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做法或者知识的本质,并且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将已有的知识以新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加深自己的记忆,提高自己的灵活应用能力。
3.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的范畴性、体系性在初中数学教育中,问题驱动教学可以以问题为媒介,从而帮助学生以更加高效、整合性的方式掌握数学知识的体系性,从而更轻松地吸收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问题驱动教学策略在数学教育中的注意事项在实施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课堂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问题的引导在课堂中,教师需要以问题为导向,起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
学生面对问题,首先需要的便是清晰问题意义,对清晰问题意义的理解,有助于他们整体性地思考问题,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
问题驱动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驱动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余弦定理》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甘泉中学徐伟民普陀区教育学院王华提要:本文通过高中一年级数学“余弦定理”教学的实践分析及反思,试图反映在“问题驱动”教学方法下数学课堂中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所谓“问题驱动”教学方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师以问题链的方式合理的呈现问题并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来建构知识和完善自己认知结构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的具体教学流程为:问题提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问题解决。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随着《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发布和上海市中小学各项课程标准的出台,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进入了实践阶段。
二期课改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这样的课程理念影响下我们选择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提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问题解决这四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余弦定理”是高一数学内容。
教学对象是上海市普通中学学生,教学采取了常态下的研究方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余弦定理(2)会用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余弦定理的过程与基本方法,体会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与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获得发现的成就感,在质疑、交流、合作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重点:余弦定理及其应用难点:余弦定理的建立教学流程:问题提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问题解决二、教学实践与分析:1问题提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
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接近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
《余弦定理》这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正弦定理之后,进一步对解斜三角形的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一个角的余弦之间的关系来建立余弦定理并运用余弦定理来解斜三角形。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课堂教学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田晓霞(甘肃省临洸县第二中学,甘肃定西730500)KETANG J_A OXUE摘要:在高中学科体系中,数学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是,由于高中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特性,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够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甚至会因为教师单纯地讲解,而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
对此,为了确保学生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利用问题驱动法来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推动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5-0063-02引言要想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在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时必须精心设计问题。
同时,教师在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时必须与情境教学法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使问题情境更具真实性,进而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不断地联想和想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时,还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当前阶段,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革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它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教师可以利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并让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和互动探讨来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的问题38AW启发性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如果有问题情境的支持,数学知识会更加具象,学生学起来就会更加容易。
否则,学生的学习过程会十分枯燥乏味。
而且,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融入实践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只有这样,学生在参加课堂数学活动时,才能高效地吸收教师所讲解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山。
在当前阶段,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不仅如此,还能让学生开展自主调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摘要:问题驱动式教学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新的理念和理论指导下的新的教学模式。
本文指出了问题驱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关于问题驱动数学教学的三种主要方法,即搭建知识框架、提供变式以及数与形相结合关键词:问题驱动数学教学方法目前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寻求基础学科的创新教学方式,对于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来说,中学数学教学给学生的印象总是有些抽象、散乱、遥远、不可捉摸,不讲道理。
现在的数学,似乎已被切割为一个又一个公式、符号、定理、习题,学习数学,似乎等同于一大堆题目,将解题的过程当作从复习资料和参考书上拷贝答案。
对这样的一门不知从哪里来,又不知往何处去的课程,学生内心的彷徨和无奈是可想而知的。
出路何在?众所周知,一切科学研究,毫无例外地都要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就是说,科学研究是由问题驱动的。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著名科学方法论学者源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
数学家们无一不懂得问题在整个数学发展以及个人创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问题驱使数学家付出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答案。
数学发展的历史使人们意识到问题是数学发展的生长点。
因此,解决的关键就在于就以问题为驱动进行教育创新,运用数学被发现时的本真问题,加以提炼、加工,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火热的思考,把数学教学用一系列的问题组织起来,在数学问题驱动下呈现数学教学。
实际上,问题对于数学教学至关重要,一方面,从学科属性来看,学科数学的材料来源于科学数学,问题同样是学科数学的生长点;另一方面,从教育属性来看,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发展,从“已知区”到“最近发展区”。
我们认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因是问题驱动,问题也是数学教学的生长点。
这里要强调,数学教学中的问题驱动,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核心,第一点,就是把握好问题驱动式教学中的互动引导,以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的范例,进而对范例实施变换达到创造性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创新更好的知识。
数学教学问题驱动法

数学教学问题驱动法王雷辽宁凌海辽河油田锦采中学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中明确强调:初中数学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即“问题就是数学的心脏”。
关键词:问题驱动;数学教学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随着数学知识学习难度的加深,有些学生逐步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数学成为一门枯燥无味、题海战术的学科,极大地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笔者对以“问题驱动,共同发展”方式促进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了浅析,以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法,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
这种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英文单词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 。
它不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枯燥无味的,由教师先教授理论知识,再通过例题讲解来解决问题。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课堂里的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以问题为中心来制定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围绕问题,并最终寻求解决方法的一种学习方法。
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辅助性的,学生是主导性的,起决定性作用。
数学教学问题驱动的实施案例辽河油田锦采中学对数学课堂进行课改,以前教师填鸭式教学模式转为现在学生主动式模式,过程中总结经验,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成果。
一、数学课程教学组织(1)课前理论学习、任务分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时间的前期准备,虽然花费时间较多,但是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兴趣浓厚,态度积极。
(2)课堂独立自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默读课本,独立寻找问题。
(3)课堂小组讨论;由组长带领,汇总问题。
(4)教师总结评定;指出不足之处;重点解决各小组总结汇总问题。
(5)课后独立完善并汇总。
做好学习笔记。
在数学课本中的函数中,最让学生头痛的是实际问题。
在笔者的课堂,往往采用先教授实际知识,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函数关系,这样变成学生的语言,使他们更好理解。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数学学科是初中教学的重要构成,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数学思想、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问题驱动式教学法为研究对象,从问题设计、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引导、问题处理等角度提出具体实施策略,以期提高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式教学法;应用;策略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使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
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实施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问题设计的策略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核心就是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来优化问题设计,以启发学生思维。
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并控制问题难度,以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以免因难度过高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因过于简单而使学生无法进行深入思考,通过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二,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来设计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问题,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思考问题、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学生在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养成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习惯,最终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三,教师应设计本原性问题,引导学生透过问题来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蕴藏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
对于知识点中涉及的公式、定理,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及内在逻辑关系,以加深学生对公式、定理的深刻理解,充分充分发挥问题反映知识本原的作用。
问题驱动和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的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实用性,因此,若想初中生在学习数学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要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一、利用问题驱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让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设计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
而问题驱动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相一致的,均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问题驱动式的教学课堂中,问题是教学中的主线,也是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线索。
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探究能力。
例如已知二次函数y=x 2-2mx+3(m 为常数),当自变量x 的值满足-1≤x ≤2时,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 的最小值为-2,则m 的值为。
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可知其对称轴为x=m ,开口向上,由题意可知:m 有三种情况,分三种情况讨论其m 的值;与当a-1≤x ≤a 时,二次函数y=x 2-2x+1的最小值为1,求a 值。
这两题都要分三类讨论,既有相同思路,又有区别的地方,定区间还是定对称轴,教师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陷入问题的探究中,从而让学生主动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问题设计需要依照数学的实际内容初中数学的知识与小学对比有了一定的难度,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会感到一些困难,并且数学知识非常考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的和生活实例联系较多,实用性也非常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且生活化的问题也暗合化归思想,可以将问题转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深度。
例如,在新课八年级上册中轴对称这一章节时。
211272513_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石㊀军(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ꎬ江苏如皋226534)摘㊀要:数学是我国课程体系中一门极为关键的学科ꎬ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遇到学习困境与思维障碍ꎬ容易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不少高中数学教师为改善课堂教学质量ꎬ都在尝试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ꎬ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关键词:问题驱动ꎻ高中数学ꎻ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09-0014-03收稿日期:2022-12-25作者简介:石军(1983.10-)ꎬ男ꎬ江苏省如皋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㊀㊀问题驱动属于一种以问题为基本依托的教学模式ꎬ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ꎬ不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处理问题ꎬ而是将学生确定为主体地位ꎬ以问题当作学习的切入点ꎬ并明确具体学习内容和范围ꎬ使其根据如何解决问题进行学习的方法ꎬ最终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收获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在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ꎬ教师应学会借助问题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ꎬ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问题探讨中ꎬ帮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1借助问题驱动优势ꎬ注入数学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中ꎬ教师运用任何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初衷都应当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新课内容的兴趣ꎬ才能够推动后续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利推行ꎬ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高中数学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ꎬ应该善于利用问题驱动教学法ꎬ根据课本知识与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问题ꎬ为学生指明思考与努力的方向ꎬ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ꎬ使其在问题驱动下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ꎬ全力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与生成[2].如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ꎬ教师可围绕所授内容精心设计一个或者多个问题ꎬ启发学生主动思考㊁积极交流与互动ꎬ以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ꎬ使其一边探讨问题ꎬ一边初步了解新学知识ꎬ且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求知欲望[1].比如ꎬ在进行高中数学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教学时ꎬ教师先罗列以下实例:(1)在森林中ꎬ一群兔子在奔跑ꎻ(2)蔚蓝的天空中一群大雁正在南飞ꎻ(3)某班教室内一些学生正在上数学课.搭配问题:以上描述中的 一群兔子 一群大雁 一些学生 这些概念存在哪些共同点?由此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ꎬ学生在思考和讨论后发现ꎬ这都是一个特定的群体ꎬ里面的对象是固定的.教师借机指出这就是集合ꎬ使其初步认识集合的概念.接着ꎬ教师给出以下例子:一条直线可以看成是无数个点所组成的集合ꎬ元素是各个点ꎻ一个平面可以看成是无数条直线所组成的集合ꎬ元素是各条直线ꎻ英文单词 math 中的字母组成一个集合ꎬ元素是mꎬaꎬtꎬh.给出问题:在这些集合中ꎬ元素有什么共同点?组织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ꎬ使其在研究㊁分析后总结出集合中元素的三个基本要素ꎬ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含义.2创设问题驱动情境ꎬ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2.1巧妙引入生活素材ꎬ营造熟悉问题情境虽然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和难懂ꎬ学习起来难度也比较大ꎬ但是经过研究发现ꎬ大部分数学知识都能41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现象ꎬ而且生活中还有不少数学现象与问题ꎬ这进一步表明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ꎬ为进一步发挥问题驱动教学法的作用和优势ꎬ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创设问题驱动情境ꎬ根据所授内容巧妙引入与之有关的生活化素材ꎬ由此引出问题ꎬ为学生带来熟悉的问题情境ꎬ使其在生活资源助力下认真思考生活和数学间的关系.以高中数学«基本立体图形»教学为例ꎬ教师谈话导入:在大家周边存在不少极具特色的建筑物ꎬ你们能说出一些吗?上述建筑物有着什么样的几何结构特征?带领学生回忆和讨论周边的一些特色建筑物ꎬ同学过的几何图形相对照ꎬ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ꎬ由此揭示课题ꎬ使其对新课学习充满期待.接着ꎬ教师在课件中展示具有柱㊁锥㊁台㊁球结构特征的实物图片ꎬ如:茶杯㊁金字塔㊁秤砣㊁台灯灯罩㊁足球等.结合这些生活化素材设计问题:大家可以按照一定标准把上述物体分类吗?要求学生认真观察㊁思考㊁交流和讨论ꎬ使其对上述物体展开分类ꎬ让学生分辨棱柱㊁圆柱和棱锥.之后ꎬ教师出示棱柱的实物图与几何图ꎬ询问:这些物体自身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讨论ꎬ并派遣代表表述本组结果ꎬ使其据此归纳棱柱的基本结构特征ꎬ随后教师运用同样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ꎬ设置直观问题情境当前ꎬ在信息时代背景下ꎬ以多媒体技术㊁网络资源等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运用至教育教学领域.这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路与可能ꎬ且师生双方都对这一新颖㊁个性的教学手段情有独钟.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ꎬ要想充分体现出问题驱动的功效ꎬ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示一系列同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ꎬ播放视频或动画ꎬ据此创设情境和设计问题ꎬ为学生带来直观化感受ꎬ使其积极思考问题ꎬ掌握相应知识[3].在高中数学«指数函数»教学中ꎬ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以下两个视频:一种细胞进行分裂时ꎬ由1个分裂为2个ꎬ2个分裂为4个ꎬ以此类推ꎬ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ꎬ得到细胞的数量y和分裂次数x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函数关系? 一尺之棰ꎬ日取其半ꎬ万世不竭 ꎬ即一尺长的棍棒ꎬ每日截取它的一半ꎬ永远截不完ꎬ截取次数x和棍棒剩余长度y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函数关系?设置直观化的问题情境ꎬ指导学生根据上述现象写出y=2xꎬy=(12)x这两个函数关系式ꎬ让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接着ꎬ教师设疑: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观察㊁分析后发现自变量x都处于指数位置ꎬ底数是一个大于0且不是1的常量ꎬ借机揭示指数函数的概念ꎬ促使学生形成初步认识.如此ꎬ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了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ꎬ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㊁寻找规律ꎬ使其理解了指数函数的定义ꎬ让学生的记忆效果更佳.3利用问题驱动探究ꎬ培养学生探究能力3.1发挥问题驱动作用ꎬ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驱动教学同以往的课堂提问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ꎬ其是借助有价值㊁有意义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与探究ꎬ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ꎬ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ꎬ真正突出其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ꎬ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基本前提ꎬ根据教材内容深入发掘具有一定价值的问题ꎬ吸引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究活动ꎬ使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获取数学知识ꎬ同时掌握数学规律ꎬ改善学生的思维水平[4].在实施高中数学«向量概念»教学时ꎬ教师提问导入:在现实世界中ꎬ你们有时会遇到一些大小不一ꎬ且带有一定方向的量ꎬ这时该怎么表示?提示学生结合物理知识展开分析与讨论ꎬ告知学生要用向量来表示ꎬ使其利用物理知识中 力的图示 来分析大小㊁方向㊁作用点这三者存在的联系.接着ꎬ教师直接给出向量的定义ꎬ询问:大家可以分享一些向量实例吗?学生可能说到重力㊁浮力㊁加速度㊁位移等ꎬ追问: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是什么?学生知道是大小与方向.接着ꎬ教师设置问题:向量怎么用符号来表示?重力加速度就是一个很常见的向量ꎬ在物理学中大家是如何表示的?提示学生根据物理知识想到使用几何表示法ꎬ也就是通过有向线段对向量进行表示ꎬ借机呈现新问题:有向线段又是如何表示向量大小与方向的?使其结合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进行表示ꎬ51驱使学生继续探究向量.3.2设计层次问题驱动ꎬ维系学生探究兴致在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ꎬ问题并非是以往简单㊁平铺直叙式的问题ꎬ而是要更具探究价值ꎬ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探索数学定理㊁原理与规律ꎬ使其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所在ꎬ以不断培养与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对此ꎬ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ꎬ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围绕同一主题科学设计一系列的层次性问题ꎬ带领学生由浅及深㊁由易到难地研究数学知识ꎬ使其获得引人入胜的感觉ꎬ借此维系学生不断探究数学的兴致.例如ꎬ在实施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概念»的教学时ꎬ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先提出问题:你们之前已经学习过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ꎬ在直角三角形OMP中ꎬøM为直角ꎬøODM的正弦和余弦该怎么表示?引领学生回顾有关锐角三角函数的旧知识ꎬ然后追问:现在角的概念已经推广到任意角ꎬ该怎么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下定义?使其将锐角三角函数顺利推广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接着ꎬ教师升高问题层次:还能在直角三角形中给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下定义吗?大家是如何研究把锐角推广到任意角的?学生知道需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课件中同步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øαꎬ终边是OPꎬ继续提升问题层次:终边是OP的角一定是锐角吗?假如不是ꎬ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来定义吗?终边不在第一象限该怎么办?使其接着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把几何问题代数化ꎬ维系学生探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兴致.3.3开发开放性问题驱动ꎬ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是相当深奥的ꎬ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研究的层次更深ꎬ对学生的思维能力㊁认知水平㊁探究能力㊁学习能力等有着更高的要求ꎬ而这往往离不开外力的引导.问题驱动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ꎬ可以指明学习和研究的方向ꎬ减少学生低效或者无效的学习行为与思考行为的出现.所以ꎬ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开发与设计具有开放性特征的问题ꎬ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ꎬ使其能够极力展现个人能力ꎬ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比如ꎬ在高中数学«双曲线»的教学中ꎬ教师可采用复习提问法.先设置问题: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分别是什么?假如将上述椭圆定义中的 距离的和 改为 距离的差 ꎬ这时点的轨迹将会有何变化?方程又会变得怎样?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与自由交流ꎬ使其积极分享各自的猜想与看法ꎬ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接着ꎬ教师带领学生借助几何画板作出一个双曲线的图像ꎬ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实验模拟ꎬ设置如下问题:|MF1|和|MF2|谁大?点M到F1与F2两点之间的距离差该怎么表示?|MF1|-|MF2|与|F1F2|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利用这些开放性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ꎬ使其在问题驱动下深入探究新知识.之后ꎬ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述所学内容尝试概括出双曲线的定义ꎬ使其类比椭圆方程的推导方法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ꎬ并搭配多媒体技术演示出来ꎬ驱使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双曲线的相关知识ꎬ从而增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总而言之ꎬ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如今比较流行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在这一模式下ꎬ问题成为连接教师㊁学生与课本之间的 桥梁 ꎬ教师需结合高中数学知识的特色与高中生的身心特征精心设计问题ꎬ极力发挥出问题驱动功能ꎬ使其在问题导向下从不同视角深层次探究数学的奥秘ꎬ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ꎬ改善其数学综合素质.参考文献:[1]冉正强.以问导学全面发展 高中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探究[J].理科爱好者ꎬ2022(04):24-26.[2]黄科勋.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ꎬ2022(16):78-79.[3]魏喜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ꎬ2022(15):8-10.[4]冉正强.以问导学全面发展 高中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探究[J].理科爱好者ꎬ2022(04):24-26.[责任编辑:李㊀璟]61。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找到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及其重要。
问题驱动法教学因此被提出,并逐渐运用到课堂中去。
问题驱动法教学是以学生为核心,以问题为驱动,紧紧围绕“??题”进行教与学的教学模式。
本文主要是思考数学教学中的问题驱动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驱动法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R.mos)曾经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问题是激励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动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自己的主动性。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实的去完成任务,让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不仅要从外到内学习知识转移,更要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新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所谓“问题驱动教学法”是根据课程标准,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出了“问题”,上课第一时间先板书出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对话与交流,使同样的问题,学生达成共识。
对学生百思不解的问题,教师应该进行点播。
然后把阅读和思考作为学生的写作作业,巩固教学效果。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师通过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知识蕴含在任务中,通过问题,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或任务时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和实际过程中对任务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和研究解决方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最终目标。
问题驱动教学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1)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清除探索的障碍;(2)精心设问,引导探索的方向;(3)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探索效率;(4)积极评价,获得探索欢乐体验。
以上步骤是学习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方法。
教师在实施问题驱动教学教学模式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以使问题驱动教学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为祖国培养大量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全能型人才。
问题驱动型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问题驱动型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活动发展的需求,一种新的以问题驱动为引领的教学方式慢慢进入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
所说的问题驱动教学,即是指利用课堂提问方式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持续思考的过程当中吸收和理解数学知识。
本文对问题驱动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驱动型;初中;数学;教学;应用数学课程渗透到学生整个学业生涯当中,数学在课程教学当中有着非常大的功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较为抽象化,而且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形成一定的抵触情绪,或是在对比较复杂的数学题目时未进行单独的思考便轻易放弃。
老师有效应用问题驱动法可以改变现有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欲,有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建立对应的数学学习观,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
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升学习效率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对比,增添了很多抽象性知识和基本概念,且对于学生空间想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某些几何层面课程的学习时,假如学生缺少空间想象能力,将无法迅速掌握老师教给的知识概念,这时可以借助问题驱动法构建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且对于一些相对比较无法理解的数学知识,老师可让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学生对需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后,再配合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来加强学生的掌握,在学生作答的过程当中,慢慢地就能学会这类比较复杂的知识,并且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会显著减少不理解的情况,相较于传统的题海战术教学模式来讲,这样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有关课程的学习中,老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解答:“尺寸大小、样式相同的图案,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来导入全等这个概念,再让学生们列出一点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例子,通过这些例子找出全等三角形关系的特征,得出结果:可以充分重合的两个三角形便是全等三角形,引导学生探索怎样获得两个全等三角形来寻找求证三角形全等的方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说《问题驱动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迄今为止,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或实证研究书籍比比皆是,这些书或基于教育学、心理学,或基于教材教法,它们对于从事基础教育研究无疑是重要的。
然而,基于数学内容思想性的教育理论书籍即使在国际上也为数不多。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科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是教学生学会思考”,道理谁都懂,问题是如何落实到具体的课堂?在实际操作中就见仁见智了。
应试教育的确让教师们很难有时间去认真思考很多教育问题,一线教师与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之间似乎也隔着一条鸿沟,后者通常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指导前者,问题是,这种指导的实际可操作性如何?毛泽东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
有多少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愿意以身一试呢?这或许是一线教师与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之间常常难以沟通的重要原因之一。
数学课堂的灵魂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的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思想”。
但具体到实际的课堂,如何体现数学的思想性?知识与思想之间是什么关系?众所周知,书本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思想的载体,但前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这就决定了掌握数学思想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如何在课堂上通过知识呈现数学思想?这是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数学思想的合适方式是
什么?很多人都在说问题驱动,我们是否真的清楚驱动课堂教学的问题是什么?教材中、课堂上的探究随处可见,我们是否搞清楚了什么叫探究?探究与验证之间的差别是什么?我们进行的探究是不是探究?也许这些问题才是数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根本问题。
《问题驱动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书正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它基于数学内容的思想性为高中数学教师和大学师范生以及数学教育研究生的教学与实习提供了建议性意见,书中针对教材内容与课堂教学给出了大量案例分析,同时还以课堂评析、实录等方式提供了作者在中学授课的部分教学案例供一线教师参考。
本书有别于传统的数学教育理论书籍,作者融数十年数学研究与教学经验于数学教育研究中,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直接面向一线教学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不失为一本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线教师教学参考书。
也适合大学师范生作为教法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以作为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及数学教育研究生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