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合集下载

实训二细菌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实训二细菌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根据试验结果判定所分离细菌为何种细菌。
生化试验结果
反应类型 葡萄糖 乳糖 靛基质 M.R V-P H2S 反应结果 大肠 三糖铁


+
+
-
-
斜面黄色,底层变 黄有气泡,不产H 黄有气泡,不产H2S
沙门

-
-
+
- +/+/-
斜面红色,底层变
黄有气泡,部分菌株产H 黄有气泡,部分菌株产H2S 巴氏 鸭疫 + + + 底层产酸,斜面产酸
(3)镜检: 镜检:
三、培养物鉴定
1、涂片、染色、镜检 • 先用灭菌接种环取少量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置于玻片 中央,然后再用灭菌接种环取少量材料,在液滴中混 合;均匀涂布成适当大小的薄层,干燥、固定。染色, 镜检。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

2、纯化培养、鉴别培养
• 从单个菌落调取部分培养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 从单个菌落调取部分培养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 置37℃培养箱培养24h观察。 37℃培养箱培养24h观察。
取出上次的病料
• 用火焰灼烧手术刀片,烫肝脏(心脏、脾脏等器官)表 面,并迅速划小口 • 用无菌接种环钩取组织,划线于血琼脂平板,置37℃ 用无菌接种环钩取组织,划线于血琼脂平板,置37℃ CO2培养箱或烛缸中培养48-72h观察。 培养箱或烛缸中培养48-72h观察。
3、生化试验
• 糖发酵试验:葡萄糖(红)、乳糖(黄)、麦芽糖(蓝)、 糖发酵试验:葡萄糖(红)、乳糖(黄)、麦芽糖(蓝)、 蔗糖(黑)、甘露醇(白) 靛基质试验(吲哚试验):1%蛋白胨水培养基;靛基质试剂。 • 靛基质试验(吲哚试验):1%蛋白胨水培养基;靛基质试剂。 培养24-48h,沿管壁加入吲哚试剂2ml,变红色为阳性,不 培养24-48h,沿管壁加入吲哚试剂2ml,变红色为阳性,不 变为阴性。 • MR试验:培养基:蛋白胨水;甲基红试剂。培养2-7d,加入 MR试验:培养基:蛋白胨水;甲基红试剂。培养2 7d,加入 几滴甲基红试剂,变红者为阳性,不变的为阴性。 几滴甲基红试剂,变红者为阳性,不变的为阴性。 • V-P试验:培养基:蛋白胨水; V-P试剂甲和试剂乙。培养 试验: 试剂甲和试剂乙。培养 2-7d,按每毫升培养基加入0.5ml6%a-萘酚酒精,再加入 7d,按每毫升培养基加入0.5ml6%a-萘酚酒精,再加入 0.2ml40%KOH,混合均匀,静置观察2 4h。5min内变粉红色 0.2ml40%KOH,混合均匀,静置观察2-4h。5min内变粉红色 者为强阳性,数小时内变粉红色者为阳性,隔夜后仍不变色 为阴性。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ppt课件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ppt课件

(二)常用的染色方法 1.革兰染色(gram stain)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2020/12/4
10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2.抗酸染色 (acid-fast stain) 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 即-抗酸性细菌 -非抗酸性细菌
2020/12/4
11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3.荧光染色 (1)荧光染色法敏感性强,效率高而且容易观察
2020/12/4
45
第四节 细菌的非培养检测方法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 (一)核酸杂交
1. 探针的种类 (1)全染色体DNA探针 (2)染色体克隆片段DNA探针 (3)质粒DNA探针 (4)rRNA基因探针 (5)寡核苷酸探针
2020/12/4
46
第四节 细菌的非培养检测方法
2.核酸杂交在临床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1)细菌分类鉴定 (2)细菌快速鉴定 (3)细菌耐药性的检测 (4)细菌毒素的检测 (5)细菌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在临床细菌鉴定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2)主要用于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白
喉棒状杆菌及痢疾志贺菌等的检测。
2020/12/4
12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4.鞭毛染色 可观察到菌体上有无鞭毛、鞭毛的位置及数
量,在细菌鉴定中,特别是非发酵菌的鉴定中 很重要。 5.异染颗粒染色
用于白喉棒状杆菌染色。
2020/12/4
25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三)培养基的选择 从血液、骨髓中
分离病原菌用血液增 菌培养基
2020/12/4
26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二、分离及培养 (一)细菌的分离
1.平板划线分离法 2.斜面接种法 3.液体接种法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查
细菌抗原成分检测: 细菌或其抗原(未知)+ 抗体(已知) 确定种型 动物实验 药敏试验 其他检测法: PCR 分子杂交技术
血清学诊断
原理: 细菌或其抗原(已知)+ 抗体(未知) 抗体效价
方法:
凝集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中和试验
注意:
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
有4倍以上升高有意义。
用于抗原性较强的病原菌和
病程较长的传染病诊断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Bacteria Infection 北京大学医学部 病原生物学系 徐国民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Bacteria Infection
标本的采集
细菌学检查
血清学诊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标本的采集原则
1. 根据感染的特征确定取材部位及内容。 2.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必要时放冰壶内低温送检。
3. 严格无菌操作,对本身带菌标本,如粪便等应加入
高浓度青霉素即链霉素处理。
4. 用于血清学诊断的标本,应在急性其和恢复期各取
一分血清,若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增高4倍或 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细菌学检查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
病原菌鉴定 形态学检查 涂片染色镜检 生化实验:IMViC 生物学实验:噬菌体分型,细菌素分型, 气液相色谱法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一)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一)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一)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以检测致病菌及其抗原、产物或核酸为目的的细菌学诊断,以及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为目的的血清学诊断。

一、细菌学诊断(一)标本采集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取决于临床标本的质量、采集时间及方法、实验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及经验。

临床医生应该知道何时和怎样采取标本,需作哪些实验室检查,以及如何解释结果。

为提高致病菌检出率,避免诊断错误或漏检,标本采集与送检过程应遵循下列原则: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患者正常菌群或外界环境中杂菌污染标本。

采取局部病变标本处,不可用消毒剂,必要时宜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再取材。

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伤口或体表分离可疑致病菌时,应与其特定部位的正常菌群及临床表现一并加以考虑,因为目前内源性感染呈不断上升趋势。

2.根据致病菌在患者不同病期的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采集不同的标本(表7-1)。

例如流行性脑膜炎患者取脑脊液、血液或出血瘀斑;伤寒患者在病程第1~2周内取血液,第2~3周时可取粪便。

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3.应在疾病早期和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否则可能需停药数天后采集,或者在分离培养时加入药物拮抗剂。

4.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尤其是检测抵抗力弱的细菌。

若不能立即送检,应将标本置于特殊的转运培养基中,低温保存,以减缓致病菌的死亡,阻止杂菌的过度生长。

送检过程中,除不耐寒冷的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要保温外,多数菌可冷藏送运。

(二)致病菌的检验程序主要有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有的尚需作动物试验等。

细菌学快速诊断新技术主要有核酸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等。

敏感性、特异性和检测效率是影响临床诊断程序选择的重要因素。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法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致病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和染色特点。

【宠物微生物课件】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宠物微生物课件】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宠物微生物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细菌感染的实 验室诊断方法
一、检测细菌 二、检测细菌的抗原或抗体 三、检测细菌遗传物质
一、检测细菌
直接涂片显微 镜检查
分离培养动物接种试验Fra bibliotek生化试验
01
02
03
04
一、检测细菌
1、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
在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中,形态检查的应用 有两个时机,一是将病料涂片染色镜检;二 是在细菌的分离培养之后,将细菌培养物涂 片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染色特 性,这是鉴定分离菌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 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的前提。
一、检测细菌
2、分离培养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是细菌学检验中最重 要的环节,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对未知 菌的研究,常需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分 离纯化的病原菌,可为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 验提供纯的细菌,也可用于细菌的计数、扩 增和动力观察等。
一、检测细菌
3 、动物接种试验
实验动物接种可用于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此外,也可用于确定病原体的致病力,恢复 或增强细菌的毒力,测定某些细菌的外毒 素,制备疫苗或诊断用抗原,制备免疫血 清,检验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毒性等。
一、检测细菌
4、生化试验
细菌生化试验的主要用途是鉴别细菌。对革 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相同或 相似细菌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感染的实 验室诊断方法
一、检测细菌 二、检测细菌的抗原或抗体 三、检测细菌遗传物质
二、检测细菌的抗原或抗体
1、检测抗原
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测定 有无相应的细菌抗原可以确
感谢各位聆听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定菌种或菌型。
细菌感染的实 验室诊断方法

第四节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第四节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第四节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法第⼀篇微⽣物的基本知识第⼀章细菌第四节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法细菌是⾃然界⼴泛存在的⼀种微⽣物,细菌性传染病占动物传染病的50%左右,细菌病的发⽣给畜牧业带来了极⼤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动物⽣产过程中,必须做好细菌病的防治⼯作。

对于发病的群体,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是⼗分重要的。

畜禽细菌性传染病,除少数如破伤风等可根据流⾏病学、临床症状作出诊断外,多数还需要借助病理变化初步诊断,确诊则需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进⾏实验室诊断,确定细菌的存在或检出特异性抗体。

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需要在正确采集病料的基础上进⾏,常⽤的诊断⽅法有:细菌的形态检查、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的⽣化试验、细菌的⾎清学试验、动物接种试验、分⼦⽣物学的⽅法等。

⼀、病料的采集、保存及运送(⼀)病料的采集1.采集病料的原则(1)⽆菌采病料原则病料的采集要求进⾏⽆菌操作,所⽤器械、容器及其他物品均需事先灭菌。

同时在采集病料时也要防⽌病原菌污染环境及造成⼈的感染。

因此在⼫体剖检前,⾸先将⼫体在适当消毒液中浸泡消毒,打开胸腹腔后,应先取病料以备细菌学检验,然后再进⾏病理学检查。

最后将剖检的⼫体焚烧,或浸⼊消毒液中过夜,次⽇取出作深埋处理。

剖检场地应选择易于消毒的地⾯或台⾯,如⽔泥地⾯等,剖检后操作者、⽤具及场地都要进⾏消毒或灭菌处理。

(2)适时采病料原则病料⼀般采集于濒死或刚刚死亡的动物,若是死亡的动物,则应在动物死亡后⽴即采集,夏天不宜迟于6~8h,冬天不迟于24h。

取得病料后,应⽴即送检。

如不能⽴刻进⾏检验,应⽴即存放于冰箱中。

若需要采⾎清测抗体,最好采发病初期和恢复期两个时期的⾎清。

(3)病料含病原多的原则病料必须采⾃含病原菌最多的病变组织或脏器。

(4)采病料适量的原则采集的病料不宜过少,以免在送检过程中细菌因⼲燥⽽死亡。

病料的量⾄少是检测量的四倍。

2.采集病料的⽅法(1)液体材料的采集⽅法破溃的脓汁、胸腹⽔⼀般⽤灭菌的棉棒或吸管吸取放⼊⽆菌试管内,塞好胶塞送检。

动物微生物--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动物微生物--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细菌的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
动物接种
血清学试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病料采集遵循的原则
防止污染 无菌采样
适时采样
适当部位
病料采集方法(不同病料不同方法)
实质脏器
液体材料 其他病料
病料的保存和送检
细菌性病料的保存和送检
低温保存
尽快送检
做好记录
畜主姓名、动物种类、
地址、发病情况、欲检 部位及检验项目、采集 时间等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方法
光学显微镜检查 电子显微镜检查
意义
观察病料中有无细菌以及细菌的形态、数量、
分布、结构、种类等,进行初步判断
细菌的分离培养
方法:用分区划线法在合适培养基上培养 意义
看培养基中有无细菌生长推断是否为细菌病 依据菌落的特征判断细菌种类
大肠杆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案
病料 病料中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病料中细菌的分离培养 18小时后 纯培养
涂片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来自动物致病性试验 10日龄小鸡,皮 下注射0.2ml/只
糖发酵试验
H2S试验
MR试验
大肠杆菌病实验室诊断结果
剖检(采集病料)
纤维素渗出物的涂片染色
分离培养(麦康凯或伊红
美蓝琼脂平板)
接种对象 本动物 试验动物
接种途径
血清学试验
临床诊断中,可用于细菌的血清分型、快
速诊断或大群检疫。
用已知抗体检测动物体内的病原菌
用已知的病原菌抗原检测动物血清中的抗体
• 例:鸡白痢的检疫
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的快速诊断和不
能人工培养的细菌的探索发挥巨大的作用。

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流程

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流程

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流程
1、标本收集
实验室诊断流程的第一步是收集所要检测的标本,如尿样、血样、痰样或细胞等。

收集的标本必须是新鲜的,并必须完好无损。

2、分离或培养病原菌
获取的标本中可能含有多种病原菌,因此,需要进行培养及分离的工作来获取纯种的病原菌。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分离或培养出的病原菌必须是纯种的,以便于进一步的诊断。

3、鉴定病原菌
获取纯种的病原菌后,检测人员需要对病原菌进行鉴定。

检测病原菌通常采用生化组分分析、菌落形态分析、系统发育分析、菌属认定或DNA测序等技术,确定诊断标本中疑似病原菌的种属、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的抗药性基因组布局等。

4、鉴定病原菌的抗药性
实验室鉴定的病原菌抗药性有助于医生选择更有效的抗药药物。

常用
的抗药性检测方法有ANTIBIOTIC DISCS试验和电泳膜扩散试验。

这些检测方法对不同的病原菌菌株,针对不同的抗生素,采取不同的实验条件,预测目标病原菌对一定抗生素的敏感性及耐受性。

5、细菌致病性诊断
在检测病原菌的抗药性后,为了更加准确地诊断病原菌的致病性,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检测措施。

通常采用血清学检测或抗原免疫检测的方法,对标本中的抗原物质进行测定。

6、诊断报告
在进行完上述所有流程之后,检测人员最后会将检测结果写入报告,包括受检者的个人信息,标本收集、分离及鉴定流程,诊断结果及抗药性等内容,以便医生根据报告判断需要提供何种治疗方法,制定出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细菌的诊断和防治

细菌的诊断和防治

2. 细菌形态和结构检查
⑴显微镜放大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等
⑵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单染色法以及特殊染色法 (如:荚膜、芽胞、鞭毛等)
⑶分离和鉴定(确诊的最可靠方法)
鉴定的主要内容:培养特征 生化反应 动物试验 形态特征 血清学鉴定 药物敏感试验
⑷病原菌抗原的检测(简便快速) ⑸其他方法 PCR技术、气相色谱法、生物芯片技术等
第四节 特异性预防与治疗
特异性防治是应用获得性免疫的原理,给机体注射或 服用病原微生物抗原(包括类毒素)或特异性抗体以达到 预防和治疗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人工免疫(artifical immunization)。 人工免疫分为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al active immunization):将疫苗及 类毒素(抗原)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获得性免疫 力。主要用于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al passive immunization):输入含 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细胞因 子等免疫制剂,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过程
二、 人工被动免疫
1.
抗毒素 (antitoxin):将类毒素或外毒素给马进行多次免疫后,
待马匹产生高效价抗毒素后采血,提取其免疫球蛋白精制成抗 毒素。 抗毒素主要用于外毒素所致疾病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临床常用的有破伤风抗毒素、白喉精制抗毒素等。
2. 3.
抗菌血清(antisera) 胎盘丙种球蛋白(placetal gammaglobulin)
9. 转基因植物疫苗 将编码某一病原体保护性抗原的基因转入植物并在 植物中表达,当人们吃这些植物性食物的同时,完成一 次预防接种。 10. 治疗疫苗 以治疗为目的的一种新兴疫苗。 ㈡ 类毒素(toxoid) 细菌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毒性消失而 仍保持其免疫原性,即成类毒素。如DPT三联疫苗,可同 时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种疾病。

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

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
已知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的抗体
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
一.血清学鉴定
了解微生物的抗原结构 用已知抗体检测细菌的抗原组合 特异性较高 多在鉴定的最后进行
可用多种血清学方法,细菌多用凝集 反应,病毒多用中和试验
二.血清学诊断
查抗体: 用已知抗原 IgM: 感染的指标 IgG: 效价有4倍以上增高或 高于当地人群水平
倾注平板:少量细菌混于琼脂中倒板,计数, 分离纯种
四.细菌生长的表现
固体基: 菌落形成,注意其
大小, 形状 表面, 边缘 质地, 透明度 溶血情况
液体基: 浑浊,菌膜,沉淀
五.纯种的获得
纯种是细菌学工作的基础 获得方法: 划线分离法(倾注平
板法)获得大的单个菌落 斜面 纯培养物 纯培养物的外观表现应是一致的
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
鼠伤寒暴发
时间:1991年11月 地点:某婴儿室 发病:55名 死亡:23名 56件物品(被褥,尿布,奶瓶)中26件
检出鼠伤寒沙门菌
二.诊断试验的选择
有价值的 快速简便的 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
可用的方法:
查病原体:直接涂片 分离,对纯培养物进行鉴定
查可溶性抗原: 用已知抗体 查DNA:分子生物学方法 查抗体: 用已知抗原
IgM IgG: 效价有4倍以上增高
三.细菌鉴定流程
双歧检索: 以某一试验分 表解: 用多种试验整体分析 数字编码: 将多种试验分别编码,
数字化后查表
革兰氏阴性杆菌 葡萄糖发酵
+ 氧化酶
+
-





非发酵菌
A
B
甲+
+
乙+
+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二)培养基的种类
1.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 (1)液体培养基:增菌 (2)固体培养基:纯化,增菌 (3) 半固体培养基:动力检测,保种
液体培养基
固体斜面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2. 按营养成分和用途分类
(1)基础培养基:只有基本营养成分
(2)营养培养基:加有血液 、血清等
(3)鉴别培养基:含有特定底物和指示剂
5.负染法 背景着色
肺炎链球菌荚膜染色
墨汁负染法
芽胞染色
第三节 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一、培养基的种类和选择 培养基(culture medium) 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 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一)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1. 营养物质 碳源、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 (1)蛋白胨 提供氮源
2. 吲哚(indol)试验 原理 色氨酸→吲哚→玫瑰吲哚 ↑ 吲哚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培养基 蛋白胨水培养基 结果 阳性:红色
3. 硫化氢试验
原理 含硫氨基酸→ H2S+硫酸亚铁→FeS黑色 醋酸铅→ PbS黑色 培养基 醋酸铅培养基 结果 阳性:黑色沉淀 用途 肠杆菌科菌属间的鉴定
植物胨: 大豆 动物胨:牛肉、动物组织等
(2)肉浸液 碳源、氮源 (3)牛肉膏 氮源 (4)糖(醇)类 碳源和能源
(5)血液 提供特殊生长因子、观察溶血 (6)无机盐类
常用元素:P、S、K、Na、Mg、Ca、Fe等 微量元素:Co、Zn、Mn、Cu、Mu等
(7)鸡蛋与动物血清
用于某些特殊培养基
(8)生长因子
3. 复合染料(中性染料)

碱性染料与酸性染料的复合物,如瑞氏染料、 姬姆萨染料等
4. 单纯染料

【医学微生物学】第四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钟)

【医学微生物学】第四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钟)

(一)细菌的人工培养
培养基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培养基 cultrue medium
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 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常用培养基种类
1、按营养组成和用途分
厌氧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常用培养基种类
2、按物理性状分:
+ 0.3-0.5%琼脂
一、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预防 (一)疫苗 死疫苗,减毒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多肽疫苗、DNA疫苗等 (二)类毒素
死疫苗与活疫苗的比较
种类
制备特点
活疫苗
减毒或无毒
死疫苗
死菌,保持免疫原性
制备方法
非正常培养
理化方法
接种次数
1次,量小,可在体内增殖, 类似轻型感染或隐性感染
2-3次,量大,在体内不增殖,发 热或局部肿痛反应等
第四章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病原菌检测
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原则 形态学检查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清学诊断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原则
采取标本应无菌操作 不同情况(如病期、分布、排出部位等) 采取不同标本。并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 部位的材料 采集标本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 标本必须新鲜,尽快送检,注意冷藏(少 数应保暖)
+ 1.5-2.5%琼脂
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① 固体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情况
菌落(colony): 单个细菌分裂繁
殖成一堆肉眼可见 的细菌集团。
பைடு நூலகம்
菌落(R型) 菌落(S型)
菌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微生物的基本知识第一章细菌第四节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微生物,细菌性传染病占动物传染病的50%左右,细菌病的发生给畜牧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动物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好细菌病的防治工作。

对于发病的群体,及时而准确地做出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畜禽细菌性传染病,除少数如破伤风等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作出诊断外,多数还需要借助病理变化初步诊断,确诊则需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诊断,确定细菌的存在或检出特异性抗体。

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需要在正确采集病料的基础上进行,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细菌的形态检查、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的生化试验、细菌的血清学试验、动物接种试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等。

一、病料的采集、保存及运送(一)病料的采集1.采集病料的原则(1)无菌采病料原则病料的采集要求进行无菌操作,所用器械、容器及其他物品均需事先灭菌。

同时在采集病料时也要防止病原菌污染环境及造成人的感染。

因此在尸体剖检前,首先将尸体在适当消毒液中浸泡消毒,打开胸腹腔后,应先取病料以备细菌学检验,然后再进行病理学检查。

最后将剖检的尸体焚烧,或浸入消毒液中过夜,次日取出作深埋处理。

剖检场地应选择易于消毒的地面或台面,如水泥地面等,剖检后操作者、用具及场地都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适时采病料原则病料一般采集于濒死或刚刚死亡的动物,若是死亡的动物,则应在动物死亡后立即采集,夏天不宜迟于6~8h,冬天不迟于24h。

取得病料后,应立即送检。

如不能立刻进行检验,应立即存放于冰箱中。

若需要采血清测抗体,最好采发病初期和恢复期两个时期的血清。

(3)病料含病原多的原则病料必须采自含病原菌最多的病变组织或脏器。

(4)采病料适量的原则采集的病料不宜过少,以免在送检过程中细菌因干燥而死亡。

病料的量至少是检测量的四倍。

2.采集病料的方法(1)液体材料的采集方法破溃的脓汁、胸腹水一般用灭菌的棉棒或吸管吸取放入无菌试管内,塞好胶塞送检。

血液可无菌操作从静脉或心脏采血,然后加抗凝剂(每1ml血液加3.8%枸橼酸钠0.1ml)。

若需分离血清,则采血后(一定不要加抗凝剂),放在灭菌的试管中,摆成斜面,待血液凝固析出血清后,再将血清吸出,置于另一灭菌试管中送检。

方便时可直接无菌操作取液体涂片或接种适宜的培养基。

(2)实质脏器的采集方法应在解剖尸体后立即采集。

若剖检过程中被检器官被污染或剖开胸腹后时间过久,应先用烧红的铁片烧烙表面,或用酒精火焰灭菌后,在烧烙的深部取一块实质脏器,放在灭菌试管或平皿内。

如剖检现场有细菌分离培养条件,直接以烧红的铁片烧烙脏器表面,然后用灭菌的接种环自烧烙的部位插入组织中,缓缓转动接种环,取少量组织或液体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

(3)肠道及其内容物的采集方法肠道只需选择病变最明显的部分,将其中内容物去掉,用灭菌水轻轻冲洗后放在平皿内。

粪便应采取新鲜的带有脓、血、黏液的部分,液态粪应采集絮状物。

有时可将胃肠两端扎好剪下,保存送检。

(4)皮肤及羽毛的采集方法皮肤要取病变明显且带有一部分正常皮肤的部位。

被毛或羽毛要取病变明显部位,并带毛根,放入平皿内。

(5)胎儿可将流产胎儿及胎盘、羊水等送往实验室,也可用吸管或注射器吸取胎儿胃内容物放入试管送检。

(二)病料的保存与运送供细菌检验的病料,若能1~2d内送到实验室,可放在有冰的保温瓶或4~10℃冰箱内,也可放入灭菌液体石蜡或30%甘油盐水缓冲保存液中(甘油300ml,氯化钠4.2g,磷酸氢二钾3.1g,磷酸二氢钾1.0g,0.02%酚红1.5ml,蒸馏水加至1000ml,pH7.6)。

供细菌学检验的病料,最好及时由专人送检,并带好说明,内容包括:送检单位、地址、动物品种、性别、日龄、送检的病料种类和数量、检验目的、保存方法、死亡日期、送检日期、送检者姓名、并附临床病例摘要(发病时间、死亡情况、临床表现、免疫和用药情况等)。

二、细菌的形态检查细菌的形态检查是细菌检验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中,形态检查的应用有两个时机,一是将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它有助于对细菌的初步认识,也是决定是否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的重要依据,有时通过这一环节即可得到确切诊断。

如禽霍乱和炭疽的诊断有时可通过病料组织触片、染色、镜检即可确诊(图1-36、1-37)。

另一个时机是在细菌的分离培养之后,将细菌培养物涂片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染色特性(图1-38、1-39),这是鉴定分离菌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进一步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的前提。

常用的染色方法本章第一节已讲述,包括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如对病料中的细菌进行检查,常选择单染色法,如美蓝染色法或瑞氏染色法,而对培养物中的细菌进行染色检查时,多采用可以鉴别细菌的复染色法。

当然,染色方法的选择并非固定不变。

形态检查的具体操作详见实训三、四。

三、细菌的分离培养(视频四)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是细菌学检验中最重要的环节,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对未知菌的研究,常需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

细菌病的临床病料或培养物中常有多种细菌混杂,其中有致病菌,也有非致病菌,从采集的病料中分离出目的病原菌是细菌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对病原菌进一步鉴定的前提。

不同的细菌在一定培养基中有其特定的生长现象,如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均匀浑浊、沉淀、菌环或菌膜,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和菌苔等。

细菌菌落的形状、大小、色泽、气味、透明度、黏稠度、边缘结构和有无溶血现象等,均因细菌的种类不同而异,根据菌落的这些特征,即可初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将分离到的病原菌进一步纯化,可为进一步的生化试验鉴定和血清学试验鉴定提供纯的细菌。

此外,细菌分离培养技术也可用于细菌的计数、扩增和动力观察等。

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接种法,另外还有倾注平板培养法、斜面接种法、穿刺接种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等,内容详见实训六。

四、细菌的生化试验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要进行多种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几乎都靠各种酶系统来催化,由于不同的细菌含有不同的酶,因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分解能力不一致,代谢产物也不尽相同,据此设计的用于鉴定细菌的试验,称为细菌的生化试验。

一般只有纯培养的细菌才能进行生化试验鉴定。

生化试验在细菌鉴定中极为重要,方法也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生化试验的原理,具体操作见实训七,部分生化试验的结果见图1-40、1-41、1-42。

1.糖分解试验不同细菌对糖的利用情况不同,代谢产物不尽相同,有的不分解,有的分解只产酸,有的分解既产酸又产气。

而且这种分解能力因是否有氧的存在而异,在有氧的条件下称为氧化,无氧条件下称为发酵。

试验时往往将同一种细菌接种相同的糖培养基一式两管,一管用液体石蜡等封口,进行“发酵”,另一管置有氧条件,培养后观察产酸产气情况。

(图1-43、1-44)目前,“糖发酵”一词泛指有氧及厌氧条件下细菌对糖的分解反应,如不加特别说明,均是有氧条件。

2.维-培试验又称V-P试验,由Voges和Proskauer两学者创建,故名。

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均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两者不能区别。

但产气肠杆菌能使丙酮酸脱羧,生成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碱性溶液中被空气中的分子氧所氧化,生成二乙酰,二乙酰与培养基中含胍基的化合物反应,生成红色的化合物,即为V-P试验阳性。

(图1-45)大肠杆菌不能生成乙酰甲基甲醇,故为阴性。

3.甲基红试验又称MR试验,在V-P试验中,产气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的2分子的丙酮酸转变为1分子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故最终的酸类较少,培养液pH>5.4,以甲基红(MR)作指示剂时,溶液呈橘黄色,为阴性;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时,丙酮酸不转变为乙酰甲基甲醇,故培养基的酸性较强,pH≤4.5,甲基红指示剂呈红色,为阳性。

(图1-46)4.枸橼酸盐利用试验某些细菌能利用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能在除枸橼酸盐外不含其他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分解枸橼酸盐生成碳酸盐,并分解其中的铵盐生成氨,使培养基由酸性变成为碱性,从而使培养基中的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由草绿色变为深蓝色为阳性;不能利用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碳源的细菌在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培养基颜色不改变,为阴性。

(图1-47)5.吲哚试验又称靛基质试验,有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如在培养基中加入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则与吲哚结合生成红色的玫瑰吲哚,为吲哚试验阳性,否则为阴性。

(图1-48)6.硫化氢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胱氨酸、甲硫氨酸等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与加到培养基中的醋酸铅或硫酸亚铁等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或硫化亚铁,使培养基变黑色,为硫化氢试验阳性。

(图1-49)7.触酶试验触酶又称接触酶或过氧化氢酶,能使过氧化氢快速分解成水和氧气。

有的细菌能产生此酶,在细菌培养物上滴加过氧化氢水溶液,见到大量的气泡产生为阳性。

(图1-50)8.氧化酶试验氧化酶又称细胞色素酶、细胞色素氧化酶C或呼吸酶。

该试验用于检测细菌是否含有该酶。

原理是氧化酶在有分子氧或细胞色素C存在时,可氧化四甲基对苯二胺,出现紫色反应。

9.脲酶试验脲酶又称尿素酶。

细菌如有脲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加,使含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由粉红色转为紫红色,为阳性。

(图1-51)细菌生化试验的主要用途是鉴别细菌,对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以及菌落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细菌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吲哚试验(indole test)、甲基红试验(methl red test)、V-P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itrate utilization test)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为IMViC试验。

例如大肠杆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 + - -,而产气杆菌则为- - + +。

五、动物接种试验实验动物有“活试剂”或“活天平”之誉,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之一。

动物试验也是微生物学检验中常用的技术,有时为了证实所分离菌是否有致病性,可进行动物接种试验,最常用的是本动物接种和实验动物接种,内容详见实训十二。

六、细菌的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具有特异性强、检出率高、方法简易快速的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细菌病的诊断和细菌的鉴定。

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有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标记技术等。

如我们生产中常用凝集试验来进行鸡白痢和布氏杆菌病的检疫。

血清学试验的详细内容及操作见第十一章和实训十三~十七。

在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或细菌的鉴定中,除应用上述介绍的方法外,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在广泛应用。

如:传统的猪链球菌检测方法为细菌分离法,至少需要3d时间。

如果采用先进的PCR新技术,可将检测猪链球菌的时间缩短至1.5h 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