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自治州是古代巴文化的发祥地和土家族文化的诞生地之一

合集下载

恩施民歌:山野中跳动的音符

恩施民歌:山野中跳动的音符

恩施民歌:山野中跳动的音符作者:张明霞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8期悠悠龙船调,烈烈民族魂。

一曲《龙船调》,让恩施走进了世界的视野,让世界看到了恩施。

伴随着土家人吆喝放排的号子;倾听着清江潺潺流水的声音,土家幺妹那句甜美的“妹娃儿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征服了全国,全世界。

民族学家说:一个民族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民族,是因为这个民族拥有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文化。

文学家说:民族文化就是民族情感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源头与根基。

作为古代巴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土家族文化重要诞生地的恩施州,民族文化资源积存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

那些旋律优美、内容丰富的山民歌,就使得她享有“山民歌海洋”之美称。

一、恩施民歌的地域特点(一)恩施民歌是武陵山区,清江、酉水流域先民在独特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创造的一门艺术恩施民歌所表现的艺术内容来自于恩施土家、苗族人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因此,跟恩施地区的生产生活内容紧紧相连。

而表现的艺术手法,也必然受到其生产生活条件的影响个限制。

生发于恩施土家族、苗族人内心深处的民间音乐,是劳动的创造,是生活的结晶,是情怀的抒发,是感情的宣泄。

情歌是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的真实反映,它主要抒发了青年男女由相爱而激发出的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

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爱情的各个方面,它包括赞慕、出识、试探、问、初恋、相思、热恋、起誓、离别、送郎、思念、哭情、抗争、失恋、逃婚等。

恩施情歌内容健康,感情真挚,构思奇特,曲调优美。

情趣韵味无限,艺术表现精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些情歌从各个方面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朴健康的恋爱观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们的伦理观和对封建礼教的挑战。

情歌中还有一些调情、偷情、嫖情等似乎不合法度的恋爱生活,虽有轻薄之嫌,却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青年男女对旧伦理的反抗。

从艺术欣赏和审美的角度看,这些情歌直白朴实,实际上是恩施山区人民人性美、人情美的极好体现。

(二)恩施民歌具有浓郁的民俗性恩施地区处于鄂湘渝交界。

巴渝文化平时作业

巴渝文化平时作业

地域文化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编)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要求:答案准确,不能出现错别字Array1. 巴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古代巴地萌发的、经过漫长历史演进的逐渐形成、发展、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

2. 巴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源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巴渝文化逐渐形成,呈现出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特征。

3. 巴渝的称呼不同于巴蜀的是,最初它不是指两个国家,仅仅是巴渝舞的代称,后来泛指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广大地区。

4. 根据考古学的成果可知,早在 200 万年,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5.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坡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6.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 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

7. 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

8.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于、铜钲等乐器9. 《山海经》称巴人是伏羲氏的后裔,从它记述的“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可以推知早期巴人栖息、生活在巫山山脉一带,后来曾向东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部落群,再后又向西迁徙,进入四川盆地东部。

10.一位姓巴,名务相的巴人酋长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竞争部落之长,通过投剑、泛舟于水两件事情令人信服地当上了部落首领,大家推为廪君。

11. 后世多以的槃瓠之后、板楯蛮、廪君蛮后裔为巴人先民的三支主源。

12 巴渝歌发展为《竹枝词》,又经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改造和身体力行的创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

13.今日之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其东西长约 470 公里,南北长约 450 公里,总面积达 8.2 万平方公里。

14. 巴渝文化精神卓然瞩目,特色鲜明,其实质之一,便是它的大熔炉性与多元性。

“荆楚文化”的十大内涵

“荆楚文化”的十大内涵

5、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荆楚文化这八大文化系列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穿透力和影响力,是我们建设先进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角度审视荆楚文化的发展轨迹,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它在以下五个方面具有创新特质,是当今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一是“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二是“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三是“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四是“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五是“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荆楚文化的这些创新特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一九九四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几百年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都有较高知名度和丰富文化内涵。
7、江城武汉文化。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以商代盘龙城为标志,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汉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明清以后,武汉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近现代以来更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在现代史上,武汉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江城武汉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恩施州特色文化资源及保护情况综述

恩施州特色文化资源及保护情况综述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4期
湖北 民族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u a fHu e nt uefrNain l e o r l b iIsi t o t ai s n o t o t i
No 4 V0 . 5 . 12 No 4 2 0 . 0 7
在恩施 、 恩 、 丰 、 凤 、 峰组 建 5个 职业 南 剧 宣 咸 来 鹤
团。到现在咸丰、 来凤二县仍然还有南剧团。
傩戏 : 又名 傩愿 戏 。流行 于鹤 峰 、 凤 、 来 宣恩 、 咸
里, 总人 口34 。其中 , 8万 土家族苗族等少数 民族人 口占总数的 5 %以上。18 年 8月 1 3 93 9日经国务院
有县市 。解 放前 , 恩施 惟一 能在戏 台 ( 称 “ 是 亦 高 台” 演出的大剧种。长于唱连 台戏 , ) 近千个传统剧 目中多为历史 演义。其主要艺术特征 , 以唱南北上 路声腔为主 , 唱昆曲。表演分生 、 、 丑 四大 兼 旦 净、
收稿 日期 :07— — 8 2 0 0 2 4 作者简介 : 起群 (9 8一 ) 土家族 , 何 14 , 湖北建 始人 , 主要研究 方向为民俗文化 、 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 。
之 一 , 是 中原 汉 文化 的融 汇之地 , 历史 上 还受 到 又 在
部门采录的傩戏有《 槐荫会》 《 、 孟姜女寻夫》 《 、 拷打 小红》 《 、 汉五关》 《 、 请家庆》 《 、 花子盘学》 等折子戏
和 唱段 。
中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辐射 , 因此这里的 民族文化积 存丰富 , 底蕴深厚 , 独具特色 , 土著文化和外来 文化 交相辉映, 是我 国中部地 区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 特 色区。被誉为“ 歌舞的海洋” “ 、 艺术 的宝库” 。 恩施州特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 保护工作已初

绿色恩施州土家风情园——略论恩施民间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绿色恩施州土家风情园——略论恩施民间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旅 游 的 文 化 本 质 特 征 必 然 要求 在 发 展 旅
视 为其 文化 遗 产 组 成 部 分 的各 种 社 会 实 践、 观念 表 述 、 现 方 式 、 识 、 能 , 表 知 技 以
及 与 之 相关 的 工具 、 物 、 工艺 品 和 文 实 手
部 分 。它 具 有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共 同 .
旅 游 业 的过 程 中保 持 自 己民 族 特 色 的必 然 要 求 。 恩 施 而 言 。 大 的 最有 前 景 的 就 最 是 文 化旅 游 产 业 。 恩 施 旅 游 业 的 定 位 是 “ 色恩施州 , ( ) 风情 园” 绿色 : 绿 土 苗 家 。 是 指 恩 施 的 自然 生 态 。 光 水 色 ; 情 : 山 风 就 是 风 土 人情 , 族 文 化 。 施 不 仅 有 观 民 恩 赏 的 自然 景 观 。更 有 文 化底 蕴 厚 实 的 人 文 景 资 源 和 风 土 人 情 。这 是 大 自然 和 祖 先 赐 给 我 们 的一 笔 丰 厚 的 财 富 。我 们 要 十 分 珍 视 它 .并 全 力 致 力 于 这 些 资源 的 开 发 。 它 变 为 富 民强 州 的财 富 之 源 。 把
族 文 化 的 诞 生 地 之 一 .又 是 中原 汉 文 化
便 失 去 了 特 色 。也 便 失 去 了强 大 的 吸 引
依 托 和 新 的 旅 游 经 济 增 长 点 。 恩 施 绿 色 生态 民俗风情 系列 旅游产 品的开 发 , 将
是 湖 北 省 旅 游 产 品体 系更 趋 完 善 的 重 要 组成部分 。 随 着 现 代 社 会 的 发 展 。文 化 因素 对
自然 旅 游 资 源还 是 人 文 旅 游 资 源 ,若 要 吸 引 和激 发 起旅 游 者 的 旅 游 动 机 ,就 必

土家族历史

土家族历史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州一、简介恩施土家族是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文化。

早在二千多年前,在湘西、鄂西就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土家族以勤劳和智慧,铸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土家族没有确定的族称,不过由于其历史渊源、居住地、白虎图腾等,被人们称呼为“廪君种”、“巴郡南郡蛮”、“白虎夷”等,从中也可见古代汉人对土家族的偏见。

到了明末清楚,大量汉人迁入土家族地区,为了区别于汉族,才出现了土家族这个族称。

在1956年10月,土家族被国务院正式确认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土家族得以正式成为56个少数民族的一员。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3年8月19日,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

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延部分,西面和北面邻接重庆市,东临宜昌市,南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接神农架林区。

辖恩施、利川两个县级市和巴东、来凤、咸丰、建始、鹤峰、宣恩6个县。

自治州首府为恩施市,面积24111平方千米。

截止2010年末,人口约394万,其中汉族约占45%,土家族约占46%,苗族约占6.5%。

春秋为巴国地。

1949年设恩施专区。

1970年改称恩施地区。

1983年臵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93年4月改现名。

属鄂西南山地,有“山原”之称。

二、自然资源恩施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森林茂密,植被良好,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1.62%,素有"鄂西林海"、"天然植物园"、"华中药库"的美誉。

已知的植物品种达3000余种,树种资源占全国现有的七分之一,其中有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药用植物达50多种。

有第四纪冰川时期幸存下来的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有珍贵的珙桐、银杏、台湾杉等,植物中有不少名贵中药材,如:黄连、党参、当归等,不仅种类多,而且产量高。

彰显民族文化特色 壮大旅游文化产业

彰显民族文化特色  壮大旅游文化产业
统节 日,创造 了摆
手 舞 、跳 丧 舞 、南 戏 、傩 戏 等 丰 富多 彩 的 民 间 艺
术 和 编 织 、挑 花 、刺 绣 、建 筑 等 民 间 工 艺 ,民族
民 间 文 化 资 源 富 集 。恩 施 是 湘 鄂 西 、湘 鄂 J 黔 革 I l
《 政策 》2 1 0 0年 第 7期
媲美的 “ 施大峡谷” 恩 。有 46亿 年 前 形 成 的世 界 . 第一 奥陶纪石林 “ 布垭 石林 ” 梭 .有 世 界 第 一 缝 “ 龙河 地 缝 ” 云 .有 世 界第 一 暗 河 “ 桥 暗 河 ” 龙 ,有
跳 丧 等 独 具 特 色 的 民 间 习俗 ,保 留 了赶 年 、女儿
5 0
命 根 据 地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 抗 战 时 期 的 临 时 省 会 。 董 必 武 、贺 龙 、周逸 群 、关 向 应 等 老 一 辈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家 在 此 留下 了 战 斗 足 迹 ,红 色 文 化 、抗 战 文 化 独 具
魅力。
少 数 民 族 自治 州 ,鲜 明 的 民族特 色 、丰 富 的 文化 内涵 , 应 是我 州旅 游 资源 的亮点 。如 果旅 游业 的 民族 文 化特 色 不 突 出 ,其 资 源 的价 值 就 难 以得 到 充 分体 现 。近 年来 , 随着 我 州旅 游业 的快速 发 展和 深入 推 进 ,我们 发现 有些 地 方 只 注 重 景 区景 点 建 设 , 民族 民 间文 化 发 掘 利 用 不 够 ,民族 文 化认 同感 和 价值 观 在失 落 。我们 要 尊重 各 民 族 间的 文化 差异 ,做 到 和 而不 同 ,才能 凸 显特 色 。要高 度重 视 对 民族文 化 风情 的旅 游 价值 认识 。并 注 入旅 游业 以文 化 内涵 ,才 能更 好 地发 展旅 游 文化 业 。 二 是 旅 游 文化 精 品 名 牌 缺 乏 。文 化 精 品是 地 域 文

土家族旅游特色

土家族旅游特色

土家族旅游特色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汽服一班(专升本)学生姓名:王远学号:201001090065【摘要】:突出特色是旅游发展的根本,也是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的原则。

土家族聚居区有着丰富的山水风光、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就必须突出这三方面特色,在务实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依靠旅游振兴经济。

【关键词】:土家族特色旅游开发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于湘、鄂、渝、黔及其毗邻地区,其中居住于鄂西地区的土家族人口约200多万人,占土家族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恩施、利川、鹤峰、咸丰、宣恩、建始、来凤、巴东八县市和宜昌市的长阳、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近三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

这片沃土既是古代巴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中原汉文化的融汇之处,同时,在历史上还不同程度受到了中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辐射,在这种土著文化、外来汉文化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作用下,使鄂西土家族地区具有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土家族是湘、鄂、渝、黔毗连地带的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麓的10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主要分布于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802.81万人,仅次于壮、满、回、苗、维吾尔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在湖南省264万、湖北省218万,重庆市150万,贵州省143万,还有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土家族。

土家族以“比兹卡”为族称(本地人的意思),系氐羌族群。

土家族语言属藏语系藏缅语族,比较接近于彝语支的一支独立语言,土家族仅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

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

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现在绝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沿酉水(源自湖北鹤峰,注入湖南沅水)流域约20万人仍使用土家语,有的也兼通汉语。

土家族基本特点为:“有独立的语言,传统的节日,古朴的歌舞、精美的工艺、奇特的乐奏、哭唱的婚丧、特殊的信仰、自尊的禁忌、顽强的民族意识和悠久的历史遗迹”等,1957年1月3日被中央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恩施州概况导游词

恩施州概况导游词

恩施州概况导游词一、引言欢迎大家来到恩施州!作为湖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行政区,恩施州以其山水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而闻名于世。

本次导游词将为大家介绍恩施州的概况,包括其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以及民俗风情等方面。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恩施州的独特魅力!二、地理位置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巴山腹地,东临湖北鄂州市,西接重庆市,南濒长江,北连湖南省。

全州总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地势高低起伏,山地面积占到了整个恩施州总面积的70%以上,山岳资源得天独厚。

三、人文历史1. 历史沿革恩施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恩施州在战国时期隶属于楚国,秦朝时设立恩施县,后经历了汉、唐、宋等多个朝代的统治。

在明清时期,恩施州成为湖广一带的军事重镇,留下了许多历史古迹。

2. 文化底蕴恩施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多个民族的聚居地。

土家族是恩施州的主要民族,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风俗给恩施州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此外,汉族、苗族、土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在这里得以保护和传承。

四、自然景观1. 巴山大峡谷巴山大峡谷是恩施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它位于巴东县境内,是长江三峡最后一峡——巴东峡的组成部分。

这里山峦叠翠、峡谷深邃,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峡谷之一。

如果您对自然风光有兴趣,绝对不能错过。

2.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最早的国家森林公园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这里是大自然的艺术殿堂,奇峰怪石、蓊郁的森林以及翠绿的溪流构成了绝美的景观。

五、民俗风情1. 土家族歌舞土家族是恩施州的主要民族,土家族歌舞是其特色之一。

土家族歌舞以舞蹈《千手观音》、《京剧串珠》等为代表,形式多样,热情奔放。

在民俗节日或者婚礼等场合,土家族的歌舞表演往往能给人们带来欢乐与愉悦。

2. 风味美食恩施州的美食以土家族的传统风味为主,以辣味鲜明而闻名。

您可以品尝到土家酸肉、土家酸菜鱼、土家豆腐等美味佳肴。

恩施风俗文化

恩施风俗文化

恩施风俗文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西南、东接荆楚、西联川渝、南通湘粤、北接三峡,居住着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390多万各族人民,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恩施文化有其自身的传统性、民族性、开放性和独特性下面我们来看看底蕴深厚的恩施文化。

恩施是土家族的农民—-巴人的发祥地和成长的摇篮。

早在上古时期,巴人的先祖国统一禀君部落便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潮流中,巴文化、巴楚文化、巴蜀文化、汉文化在恩施的不同历史时期相互影响,融汇与贯。

同时,佛、道、儒、巫文化共同生存,特征鲜明。

巴文化是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巴文化和主要代表有巴渝舞、即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舞凡刚烈、音乐铿气将有力后被更句为“昭武舞”、“宣武舞”。

在民间,巴渝舞遗风犹有,川东巴人后商的踏踢舞、摆手舞、腰鼓舞、盾牌舞,就是古代巴渝舞的流变,现在的薅草锣鼓、花鼓洞、花灯碉、莲花落、川剧帮腔、川江号子、船2号子、带动号子、翻山铰子等都和巴渝舞曲密不可分。

“巴乡情,即古代巴人的酒。

此酒名贵,饮誉遐迩。

清酒酿造时间长,冬酿夏热,色情味重,为酒中上品。

巴人风情—-巴人有古村,凝重的民风,历来崇尚勇武。

巴人神话,有“比翼齐飞",“巴蛇吞象”,“白虎神话"巴人英雄神话有:“禀君传奇",巴人神女传奇有“巫山神女",“盐水神女”。

恩施是巴文化的策源地,民族文化艺术十分丰富.史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巴人踏蹄,伐鼓祭祀”,这是土家族先民-—巴人征战,祭祀中文化艺术活动的纪实.这些艺术活动传承至今,就形成了“无事不歌舞”的民族风俗文化。

被誉为“历史悠久成东方情人节”的“土家女儿会",现已成为传统文化精品,成为恩施市民俗节诚意中的盛会,被中外来宾誉为了解恩施民俗文化的大舞台。

恩施属山区巨陵地带,海拔1000-1500m之间,境内山峦重叠,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溪河密布.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农人选物和果木的生长,药材十分丰富。

关于恩施文旅知识

关于恩施文旅知识

恩施文旅知识一、恩施历史文化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恩施是巴文化的发祥地,拥有独特的土司文化,曾是土司制度统治的中心区域。

这里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是革命老区之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恩施自然风光恩施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被誉为“天然的大氧吧”。

这里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如神农架、大洪山等,生态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

同时,恩施还拥有许多风景名胜区,如恩施大峡谷、腾龙洞等,景色秀丽,独具魅力。

三、恩施民俗文化恩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艺术形式多样。

当地有许多传统节庆活动,如土家“赶年”、苗族“赶秋”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恩施也有许多独特的表演形式,如“土家山歌”、“南剧”等,展现了恩施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四、恩施地方特产恩施地方特产丰富多样,有特色的食品、工艺品等。

著名的特产有“土家熏肉”、“土家烧饼”、“利川山药”、“鹤峰葛根粉”等。

此外,恩施还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出产的“恩施玉露”、“利川红茶”等品质优良,享有盛誉。

五、恩施节庆活动恩施节庆活动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恩施女儿会”,是土家族的传统节庆活动之一。

此外,还有“利川灯会”、“建始金秋梨花节”等民间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六、恩施美食文化恩施美食文化独具特色,融合了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

当地的特色菜肴有“合菜”、“腊肉炒饭”、“糯米包油条”等,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还有各种小吃摊点和夜市排挡,提供了丰富的美食选择。

七、恩施传统建筑恩施传统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建筑元素。

当地的古建筑有“恩施古城墙”、“利川民居”、“鹤峰容美土司城”等,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民居建筑群,如“建始县官店民居群”、“巴东县清太坪民居群”等,展现了当地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简介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简介

恩施土家哭嫁歌
• 哭嫁,是土家族婚俗的一个重要内容。土家姑娘在同男方商定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先是在 闺房放一方桌,置茶十碗,邀亲邻九女依次围坐,开始哭嫁。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 “收席”。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哭有规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 哭,骂媒人……哭三五天,有长达十天半月的。主要内容有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恩,托兄嫂照护年 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哭嫁歌一般为即席作,见娘哭娘,见婶哭婶。哭词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词。哭有曲调, 抑扬顿挫。 哭嫁的哭唱形式根据出嫁的进程来划分,一般分为:“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两种,“一人哭唱”即姑娘 哭诉自己的命运、哭祖宗、哭父母的养育恩情、哭兄嫂姐妹的情谊以及哭诉封建婚姻和媒人可恶可恨的欺骗行径等。 如“哭父”: 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来说不尽。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疾病生; 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苦费心。四怕女儿无文化,把女送进学堂下,如今女儿已成人,花钱费米恩情大。一尺 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艰苦岁月费时日,挨冻受饿费心血!女儿错为菜子命,父母枉自费苦心;女今离别 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为女不得孝双亲,难孝父母到终身;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 “两人哭泣”称为“姊妹哭”,即是由出嫁姑娘先哭,陪哭人在一旁劝慰哭,从句尾插入,两人哭唱一起一落。 寨里的亲友每晚都要来陪哭,非亲非友的少女们也互相邀约,成群结队来学哭嫁,如姐妹对哭:姐:“梭罗树上十 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妹:“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父又同娘;今朝姐妹 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姐:“梭罗树来台对台,我姐心里难宽怀;丢你妹妹婆家去,逢年过节又才来!妹: “梭罗树来台对台,望姐心里多宽怀,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心怀!

民间祭祀 恩施傩戏

民间祭祀  恩施傩戏

民间祭祀恩施傩戏
刘绍敏
【期刊名称】《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恩施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巴楚文化、巴渝文化在这里交融,使这里成为一块文化的沃土。

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劳动、生息繁衍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特别是"傩文化"以其独特的风姿,犹如一朵绚丽的奇葩绽放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恩施市三岔乡的《还坛神》、红土乡石窑的傩戏,是最受山民喜欢的一种民间祭祀活动,好似镶嵌在鄂西南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距城东约15公里,200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恩施三岔乡,那里的《还坛神》,至今保留着完整的二十五堂法事,不仅在湖北绝无仅有,在全国也极为罕见。

三岔乡的《还坛神》,是全市乃至鄂西南山区中艺术层次较高、规模较大、流传地域较广的傩祭活动。

【总页数】6页(P42-47)
【作者】刘绍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5
【相关文献】
1.清乾隆至今恩施州土家族民间墓联墓志文化探析——以恩施自治州建始县清民间墓联墓志文化为例 [J], 陈山漫
2.祭祀·祈祷·娱乐——江西省南丰县石邮村傩戏调查 [J], 朱恒夫
3.梅山祭祀乐舞——傩戏的历史衍变及内涵特征分析 [J], 周邦春
4.梅山祭祀乐舞--傩戏的历史衍变及内涵特征分析 [J], 周邦春
5.武安傩戏的祭祀与演出 [J], 茅海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恩施概况

恩施概况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区域内,有一片深情的沃土,世界硒都--恩施。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

全州辖恩施市、利川市、巴东县、建始县、宣恩县、咸丰县、鹤峰县、来凤县8县市,2.4万平方公里,380万人口,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52.6%。

恩施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腹地,西接重庆市,南邻湖南省,东北部与湖北省宜昌市接壤,自古以来是我国中部与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头堡。

境内长江水道和东西走向的318国道公路,是贯通我国中西部的生命线,南北走向的209国道公路,是连接我国南北部的重要通道之一。

恩施处在长江三峡库区,又是正在进行梯级开发的清江源头,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由于区位条件重要,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国民党省政府所在地。

唐代诗人曾以“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的诗句描绘恩施清江的山水秀色。

恩施州属云贵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的过渡区域,境内小气候发育,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降水充沛。

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全州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2%,素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天然植物园”、“烟草王国”的美称。

恩施州所产“毛坝生漆”、“金丝桐油”、“利川鸡爪黄连”、“富硒茶叶”、“恩施板党”等土特产品斐声海内外,曾作为“国家队”,为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与支援国家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

恩施州处在举世闻名的神龙架原始森林--长江三峡--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黄金旅游带中间,境内三峡风光、神龙溪漂流、清江闯滩和坪坝营休闲旅游等精品,令游人留连忘返。

恩施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

全州已探明矿产60种,分别占全国和全省矿种的40%和55%,其中具有D级以上储量的矿产16种,尤其是硒、铁、煤、石煤、天然气、磷、硫铁矿、耐火粘土等矿产占全省第一位。

矿产资源地域组合好,矿区附近均有煤或水能资源,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便利条件。

恩施ppt课件

恩施ppt课件
创新环境
恩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政策支持、 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激发了创新活力 。
科技成果转化
转化模式
01
恩施探索了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入股
、产学研合作等,加速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转化效果
02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下,恩施涌现出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
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03
恩施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增长稳定
消费市场活跃
恩施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经济实 力不断增强。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居民消费水平不 断提升。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和高技术 产业占比不断提高。
重点产业
农业现代化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
业。
旅游业
发挥恩施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优势 ,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拓展教育领域
发展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满足社会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05
恩施科技发展
科技创新现状
1 2 3
创新投入
恩施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包 括科研经费、研发人员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 力保障。
创新成果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恩施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 果,包括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等,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人才激励
恩施采取多种措施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造,包括奖励机制、晋升机制 等,激发了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06
恩施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
城市规划

鄂西南地区民俗文化与旅游开发陈晓蕾

鄂西南地区民俗文化与旅游开发陈晓蕾

Vol.9No.32012年3月第9卷第3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Mar.2012民俗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民俗风情可以使游客感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又可以让旅游者体验到各种不同的习俗风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当然,我们在开发民俗旅游的同时,要做好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民俗文化和旅游开发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一、鄂西南地区的民俗文化鄂西南地区位于祖国腹地,是古代巴文化的发祥之地和土家族文化的诞生地之一,也是中原汉文化的融汇之地,在历史上还受到中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这里的民族文化积存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

在文学艺术方面,丝线锣鼓作为土家族极具特色的民族艺术之一,已有200多年历史,享有“土家族的交响乐”的美誉,是湖北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现已被确定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宗教信仰方面,鄂西南土家族以崇拜祖先、崇拜土王、崇拜鬼神等民间信仰占据主导地位,世代相传。

在婚丧嫁娶方面。

土家族独具特色的哭嫁,以其历史悠久,歌词精美,曲调优美,在其他一些民族的哭嫁歌中都是罕见的,形成了婚嫁的喜庆与幽怨并存的色彩。

在服饰习俗方面,土家族女子服饰的特点是色彩丰富,著名的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以精湛的工艺、美丽的造型、亮丽的花色,在时代的潮流中绽放异彩,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

在饮食文化方面,土家族生态的风味菜肴(“油馅儿”、腊肉、扣肉、洋芋粑粑),土家族的油茶汤(三天不喝油茶汤,头昏眼花心发慌),土家族的酒文化(包谷酒、咂酒、糯米酒)等,都彰显了鄂西南地区特色的美食文化。

在传统节日方面,土家族很注重节日活动,如“过赶年”、“六月六”、“牛王节”从不同侧面展示着土家族的曲折历史,“女儿会”成为土家族地区男女婚姻自由的一个历史缩影和现实向往。

恩施竹枝词与恩施民俗

恩施竹枝词与恩施民俗

恩施竹枝词与恩施民俗作者:梅冰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11期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

东接本省宜昌市,南毗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连重庆市黔江地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东北端连神龙架林区。

恩施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地方。

这里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巴渝文化、巴楚文化在这里交融,土家苗侗等各族文化在这里大放异彩。

竹枝词,本为古巴渝一带的民歌,起源于巴人竹图崇拜。

自唐刘禹锡创作了九首竹枝词后,众多文人竞相效仿。

他们描山川、叙民风、记民情,使这一文学奇葩更加光彩夺目。

竹枝词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湖北竹枝词》恩施篇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恩施土家族特有民间典故和俚俗谚语,广为记事,以诗存史的写作手法。

竹枝词缘于纪事,举凡风土民情、山川形胜、社会百业、时尚风俗、历史纪变等等皆可入诗。

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领域。

可以认为,竹枝词所反映的各个历史年代的社会生活层面,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说,都是其他诗体所不能比拟的。

竹枝词使诗词的功能得到了广阔的开拓。

同时,也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蒋仕槐,清湖北咸丰人,曾任汉阳府学训导、湖南湘阴县丞。

王伟,字黼臣,湖北咸丰人,贡生,曾任广东大埔知县。

郑虎文,字炳也,号诚寨,清浙江秀水人,乾隆七年进士,官任翰林院编修、广东学政,著有《吞松阁集》。

《湖北竹枝词》恩施篇中,有大量记叙恩施山山水水和特有的民族风情的诗句。

本文特就除夕民俗、婚丧嫁娶、待客民俗等挑选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诗文,充分体现恩施特有的民风民俗。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一个节日,也可以说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

从农业上来说,过了春节,一开春就意味着春耕,一年的耕田劳作即将开始,春节作为一个分水岭,大家都看的很重要,在春节期间有各种庆祝,祭祀活动,是为来年的丰收开的好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施自治州是古代巴文化的发祥地和土家族文化的诞生地之一,又是中原汉文化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地,民族文化积存丰厚,底蕴深厚,特色鲜明。

民间文学方面,有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独特的民间歌谣;建筑艺术方面,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的吊脚楼,以及土家族摆手堂、苗族佛塔、侗族风雨桥等民族建筑,既有朴实的民族特色,又有高雅的艺术风格;歌舞艺术方面,有哭嫁歌、摆手歌、五句子情歌、山歌、号子、竹枝词等,有摆手舞、跳丧舞、八宝铜铃舞、猴儿鼓舞、板凳龙等民族舞蹈;戏曲艺术方面,有以南戏、傩愿戏、堂戏、柳子戏、灯戏、小曲等为代表的十多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戏曲;习俗文化方面,土家族有哭嫁、跳丧、牛王节、女儿会、摆手节、赶年等典型的民俗事象,苗族有侧门迎亲、三日不同宿、背布引葬、四月八、苗年、还牛愿、还猪愿等典型的民俗事象。

侗族、白族、蒙古族也保存着本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民族语言方面,各少数民族皆通用汉语,但有少数苗族仍然保留本民族语言,极个别土家族仍然有本民族语言残存;文物古迹方面,有战国至汉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埋葬青铜器,主要为虎钮绰于、编钟、铜钲、巴式剑、巴式矛等,尤以虎钮绰于为代表。

境内长江、清江、酉水、唐崖河和建南河等水系,分布着大量的崖葬遗迹。

著名的有建南河流域的七孔子崖葬、卯洞河流域的仙人洞崖葬。

境内有柳州城遗址、唐崖土司皇城遗址、
容美土司遗址等多处土家民族文化遗址。

苗族有风水塔、观音塔,侗族的风雨桥、飞山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